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4-04-25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主备: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2页“总复习”单元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的方法,并能精确地描述位置和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复习课)

教师:十一黄金周,灿灿一家去国外旅游啦!乘坐的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二、延续情境,重点复习1.复习扇形统计图

教师:这是灿灿一家所在航班的乘客统计情况(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1)从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作答:中国的乘客最多。

教师: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乘客,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中国乘客最多的? 学生:因为中国乘客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多。

教师小结:是的,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就在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算一算中国乘客的人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12÷5%×63.75%=153。

答:中国乘客的人数是153。2.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1)根据世界地图,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北京在吉隆坡的什么位置,吉隆坡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解决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的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是以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然后再以参照点作为标准,讲清楚方向与距离。

(2)飞机大致在北京西偏南40度1800千米处经停,请你画出飞机经停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在画位置时,我们根据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可以算出1800千米在图上的对应距离是4 cm。然后以北京为参照点,画好方向和距离,并标好度数即可。

(3)达到吉隆坡后,灿灿他们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是环岛游。他们从吉隆坡出发,先向东行675 km,再往北偏东30度行540 km,最后往北行450 km,请你在图上画出环岛游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当我们画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动着的,我们应该找准参照点,准确画出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说一说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在雾霾天的防护措施。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明确根据扇形统计图所给数据,算出石油总消费量是关键。3.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4题。

(1)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四个小动物的位置。(2)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梳理脉络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的哪些内容?知识点)教学反思:

(课件出示重要

总复习---《比和百分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至114页第2、3、5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握比和百分数的相关概念。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解决单位“1”已知或未知情况下的分数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分和应用。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设计练习,导入复习1.习题引入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几个填空,你会做吗?(课件出示题目)

(1)甲的体重是乙的,甲的体重:乙的体重=():();

(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百战百胜()%;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2.点明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复习的内容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2题。

2:5

0.6:0.3

教师:先请同学说说比的意义。预设: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师:上述三个比你会读吗?请指出每个比的前项与后项。预设:2比5,2是比的前项,5是比的后项„„ 教师:你能求出它们的比值吗?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求的?

教师小结:只要把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整

数、小数、分数),不能写成比的一般形式。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中第3题。

教师:比值大家都会求了,那化简比呢?我们赶紧来试试(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化简吗?

8:12

0.25:0.45

提问: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小结:也就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化简各类比的方法,一同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2.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1)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复习了这么多,那对于百分数你又了解多少呢?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 ①今天全校的出勤率是98%;

②某工厂去年产量为1200台,今年的产量增加了20%; ③某商场购买落地式电扇比吊扇少50%。

预设: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98%,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教师小结:同学们解释得非常棒!正确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百分数的相关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

王师傅计划4天加工零件640个,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了10%,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教师:10%是什么意思?单位“1”是什么? 预设: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工作效率提高了10%。

教师: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咱们知道吗?不知道怎么求? 学生:640÷4=160(个)。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学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因为王师傅4天加工640个零件,640是工作总量,4天是工作时间。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了吗?(引导学生完成作答)(3)对比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

教师:在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找出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现在售价是多少元?(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引出第3小题)

②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教师:单位“1”是什么?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4)分别把以上两个小题的条件和问题对换,引出第113页第3题的第2、4小题。

③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④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教师:找出单位“1”,说说等量关系。

(5)学生独立完成第113页第3题的第5小题和第6小题。

⑤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⑥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2。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应用方法,设计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5题主题图

教师:小组合作,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四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陈丽比刘玲多花了多少钱?„„

教师:假设没有方方买书的相关信息,能否知道陈丽花的钱是刘玲的几分之几? 2.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1小题)

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方法一: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最后同学们赶紧来动动笔,看是否能顺利完成这几个练习。1.基本练习

(1)8÷16=4:()=()%=()(小数);(2)比90多20%的数是();90比()多20%。

2.提高练习(1)一堆沙子重240吨,一堆石子质量的堆石子重多少吨?

与沙子质量的60%相等。这(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与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一半。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全班交流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五、全课总结

教师:自己理一理,这节课我们巩固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主备人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页第4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长的计算:。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周长的比是多少?(2:3)面积的比是多少?(4:9)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求什么?该怎围墙的长度就设立了一个纪一条笔直的水境)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

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教学反思;

篇2: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一周了,从班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感觉继续复习与不复习学生的能力基本已经定型了,成绩差的又懒的学生管紧点,多辅导,稍微勤快点的也要继续抓一下,成绩好的学生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比较有耐心,能够很好的对待每张试卷和习题,这一部分人就能考高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自己感觉挺好,却缺少认真仔细耐心的态度,偶尔几次的高分就比较骄傲,这样的学生要批评和鼓励相结合。

总复习基本以做试卷为主,试卷分练习和测试两类,练习的基本是中午作业,通过下次上课来讲解校对,测试基本是每两天有一次,而且进行批改,对合格和优秀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对一些学生的进步或退步进行表扬或批评,这是每次考试后要对学生的成绩的评价,目的是让那些差生有所提高。这阶段的应用题教学和讲解很多都是关注优生为主,下阶段就从关注中等生了。从最近的几次试卷中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题和填空题中扣分比较多,填空题扣分主要是有很多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计算题错,主要是其计算能力和方法问题,对于中等生来说计算能力方法应该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已不用多说,而计算时还会出现错误。分析一下有这几点,简便计算掌握的不好,虽然每次简便计算出现的题目不多,但还是有6分左右,在下一阶段再次巩固复习;分数通分是一些学生的难题,由于没有对求公分母等知识掌握好,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写出通分计算过程,计算缺少耐心,只算一次就没有复查多进行关注;很多学生都懒得去检查计算题了,基本就关心在应用题上。

篇3: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关键词:梳理,打通,强化,突破,优化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数学老师发出感叹:“复习课难上”、“复习味不浓”、“除了练还是练”.另一方面,“学生毫无兴趣,像木头人,教师拨一拨,则学生动一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复习课没有新课那样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那样的“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六年级的总复习:点多、面广、时间长,但很重要.作为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复习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数学总复习,总体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梳理、交流、整合来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强化,突破重难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做到方法优化、效率提高.现以“数与代数”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梳理建构,打通接点,强化基础

整数、小数和分数口算、笔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各年级的教学中,看起来似乎很好学,我们也以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很牢靠.然而一进入数与代数的总复习,却发现学生掌握得并不是很好:概念不清楚,定律、法则的意思早忘记,用起来也很生疏,简便计算特别不清楚,计算错误率普遍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有必要对数与代数板块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1. 四则计算法则板块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从叙述看上去有很多不同,但其实质却是相同的,都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计算.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位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相同的计数单位,然后再进行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也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正确处理.当除数是小数时,要把除数先转化成整数再算;分数乘法我们可以把分数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分数除法也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后再计算.通过复习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减少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速度,最终提高计算正确率.复习练习时要针对学生的弱项,精选题目,组织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算理、会法则.

2. 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板块

现行的教材对计算要求与原课程相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难度,新增加了“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那么作为实行时间并不长的六年级总复习教材,我们在处理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应该作适当调整,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增加一些估算题,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加法计算(加数不是0),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减法计算(减数不是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因数不是0),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那么积一定小于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一定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都不是0),当除数小于1时,那么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时,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根据上面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知道结果的合理性与否.

3. 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块

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基本关系如下:

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另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4. 运算定律和性质板块

运算定律和性质包括“三律(交换、结合、分配)和二法(乘法、除法)”,它们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更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而且这些定律和性质都有互逆性.还有其他的五个“性质”: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法则的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求比的未知项;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用来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这几个性质要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并适度增加一些变式,如a-b+c=a-(b-c),让学生明白减数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运算符号,同时联想到除法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运算符号的道理.

二、剖析难点,突破重点,训练考点

现行教材在计算的难度上有了降低,所以一般的教师误以为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再重要.恰恰相反,学生的计算能力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计算能力弱是有后遗症的,势必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而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复习时要抓住典型的例子,要剖析计算复习教学的难点,突破重点,抓住考点,让学生的计算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并做到方法既合理又灵活.

1. 明算理,过四关,抓住考点重训练

我们认为:计算训练首要的任务是“正确”,只有“正确”才能求快、求活、求新,否则欲速则不达.复习时提出人人“过四关”.数的互化要过关:整数、小数、分数及百分数间的互化(包括整数、假分数、带分数间的)一定要迅速、熟练;运算顺序过关:学生在练习时对运算顺序的把握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中下等生来说;算法的选择过关:在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能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口算训练要过关:当前注重口算的教师不多,其实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常用的口算训练以配套《口算本》为主,但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必须记熟.如25×4,125×8等凑整的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和百分数的数值;11~20的平方;3.14的1~10倍数,等等.

基本题的训练.教师应注意训练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1300-198;(2)588+398-78+102;

(3)917×99+917;(4)99×.

例2直接写出得数.

(1)73-0×73;(2)13-13÷13;

(3)5×3÷5×3;(4)29+8-29+8.

例3计算:

(1)19×96+936÷72;(2)1÷(1.2-0.125×8).

上面的例1重点复习基本的简算方法,让学生先做,再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更简便;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一般的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下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通分过程不省略和除法变乘法不省略.这样做自然减少了学生因省去过程而造成的错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关键是中下生往往高估计自己的计算能力,而省略了中间一些必要的过程.

2. 重范例,抓典型,突破难点多提升

我们复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范题予以综合解析,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上课的例题一定要精心选择,除了有较强的针对性外,还要有鲜明的侧重点.让各类学生都能通过复习与训练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和考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出示例题以后,要让学生先观察题目,说清运算顺序,最后才动笔计算.例1主要是针对运算顺序及利用“1和0”的特性来解题.教师要抓住有典型的错题,让学生来分析、讨论原因所在.这期间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归类和点评.

这三题侧重于计算技巧的运用.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好多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没问题,但方法是否灵活就另当别论了.更何况有些简算往往隐蔽一些简便因素,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研究其特征,很难找出隐蔽的简便因素,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特征,进行合理的简算.

数学教师要在复习之前,先按照双向细目表进行一次出试卷的模拟命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对计算题的分布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特别是对于考点),便于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培养习惯,重视体验,有效评价

我们在总复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要重点强调.主要可从以下几条进行训练.

1.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时,要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教给学生观察与分析的方法,对题目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动笔计算.如学生要做到“三堂会审”:一审题目特点,看是否存在简便的因素;二审运算顺序,弄清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什么;三审数据特点,怎样算最方便就怎样算.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审题时笼统、粗糙、片面的缺点,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当然,为了提高速度,能口算的一定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写出笔算的过程或简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做到“回头看”,所谓“回头看”就是查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

2. 要有适当的练习量做保证

我们说:计算的复习应以练为主,以练悟理,以练促提高.训练侧重于课堂内进行.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针对错误较多的同学可适当采用一些惩罚:多做相关的题目,并要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对计算的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计算复习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多一些情感上的体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

3. 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如何来进行评价呢?能否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语言又该怎么样呢?这些都是我们老师需要好好把握的.学生评价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提问和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而不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多方位进行评价,既要对整理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计算的过程是否认真、作业整洁程度等进行评价.评价尽量具体一些,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的“对”与“错”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体现新课标“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一句真切的表扬,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一句激励评价,往往能让学生自信满满.

通过总复习,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句话,复习课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把复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邹煊享.小学数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复习策略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特别是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单调,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 针对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作为六年级数学教师,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学——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使学生获得成功,要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

二、抓好基础,强化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

1、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比较多。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例如:让学生判断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假分数一定比1大,等等。

2、基本技能。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拓展延伸、模仿运用。比如:老师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或7个人,都正好余2个,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指导学生解答后,再出示:老师把一包糖,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差2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余2个;如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个?学生看到这道题就不知所措啦。如果教师把这种题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这种题都是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答,学生就能轻松应对啦。

3、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小学阶段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得来,基本上都是通过割补、拼凑、实验等直观演示与操作,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仔细回顾其推导过程。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就应该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知识对比。比如: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因数的意义,尤其是因数和质因数的意义,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从求积和分解质因数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

5、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占了很重的比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差。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有教师的疏忽漠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要交给学生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时硬是要让学生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算式数字的特征;二想计算的方法与顺序,想是否能用简便方法;三是平心静气的计算;四是算完后仔细检查验算。

三、注重研究教法,提高复习效率

1、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1)教师要采用少题量,高密度的思维训练,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问多变促进知识上、思维上的联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2)是从解题策略入手,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复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出示:要挖一个长10米,宽7米,深3米的水池。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提取一些有关系的数学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如: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②要挖这样一个水池,需要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或往这个水池里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③如果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池底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等,这样的情况,即可以起到梳理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2、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全班交流,突出核心内容

在学生自己整理组内交流知识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梳理知识网络的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课知识网络的梳理,绝不是仅仅说几个知识名词、背一背法则或概念就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了,通过举例理解知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内化了知识。例如:一个中等生在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举了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他从家到学校,第一天用了8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第二天用了6分钟,每分钟走80米,他步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两种变化的量,时间和速度乘积也就是路程是一定的,所以他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这说明他真正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

但教师并不能因为这个汇报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认为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如前面提到的:怎样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我又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组织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比正反比例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出: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進行讨论,进而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变化:看一看题目中的两个量是否都在变化;二看结果:看一看两个量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的关系;三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乘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显然,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促进理解,对所学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

总之,在复习中,要以精讲为向导,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使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这个棘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真正地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

篇5: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1、关于学习本单元的一些背景知识。

本单元根据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共编排了31道复习题。分成五个组块进行复习。

(1)第1~7题:主要复习数和式的意义,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百分数乘、除法意义和口算。

(2)第8~11题:主要复习式的计算,其中包括百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第12~18题:主要复习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基本应用题。

(4)第19~24题:主要复习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5)第25~31题:主要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与学习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方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复习有计划地针对性练习。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整数、小数应用题更为抽象、复杂,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理清思路、揭示规律,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牢固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复习的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性强,演算过程复杂,是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重在通过对照、比较,弄清基本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

第78课时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52页总复习(一)第1~7题;《作业本》p7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第79课时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54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3、练习:第155页第8题解方程(练习后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基本练习

1、全体书面练习:课本第155页第9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后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审题--确定运算顺序,确定能否简算。

②计算--认真演算,及时检查,仔细核对。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并说一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1)学生练习。

(2)情况反馈。

三、变式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练习后强调:

审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仔细分析数字特征,确定好计算方法,同时要注意不违反运算顺序。

2、下面两题怎样算方便?

学生练习后反馈:你是怎么发现可以用简便方法算的?

3、计算下列各题:

(1)先由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选择、确定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合理的方法取决于对数字特征的仔细观察和对题目的整体把握。

四、独立练习

课本第154页第9~11题。(练后当堂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本》p79.

第80课时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55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单位“1”然后回答问题。

(1)今年比去年增产14,今年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用去比剩下的少20%。用去是剩下的几分之几?

(3)完成第155页第12题(全体练习后反馈)

二、知识整理

1、完成第13题。

(1)全体练习。

(2)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

强调: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未知单位“1”用除法:已知量÷已知量分率=单位“1”

2、练习第14题。

(1)板演。(2)讲评。

三、综合练习

1、独立练习第15、16题,说说列式的意义。

2、对比练习第17、18题。

说说有什么异同?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作业本》p80.

第81课时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157页总复习(四)第19~24题;《作业本》p81.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搞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单位“1”的量和找出另一个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基本数量关系:

1、今年比去年增产14。2、上午比下午多16。

3、用去比剩下的少20%。4、实际比计划节约15%

二、知识整理

1、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去年购买图书500册,今年比去年多买14,今年买了多少册?

(2)有鸭蛋1012千克,有鸡蛋7千克,鸭蛋比鸡蛋多百分之几?鸡蛋比鸭蛋少百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好了80米,还剩下23,全长多少米?

2、学生练习后反馈:

(1)如何列式?

(2)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单位“1”的量?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三、基本练习

1、课本第157页第19、20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说出数量关系及列式计算。)

2、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大卡车能装货712吨,比小卡车多装50%,小卡车能装货多少吨?

(2)某公司第一季度完成产值1050万元,计划第二季度增产10%,计划第二季度完成产值多少万元?

(3)学校修建操场,实际投资715万元,比计划节约15,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4)圆珠笔价格比钢笔便宜58,钢笔每支12元,圆珠笔每支多少元?

四、对比与变式练习

1、对比练习:课本第157页第22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反馈讨论: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比较三道题的数量关系。)

明确:(1)第一、三小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为什么?

(2)第二小题的数量关系与一、三小题不同,为什么?

(3)为什么第二、三两题第一个条件和问题都相同,而计算方法不同?关键在哪里?

(3)继续练习:第23、24题。(讨论方法与思路的不同)

2、变式练习:

(1)一条路,已修了3000米,剩下的是已修的60%,这条全长多少米?

(2)拖拉机上午耕地数是下午的56,下午耕地115公顷,比上午多耕地多少公顷?

(3)桃树是梨树的35,两种树共有300棵,梨树有多少棵?

3、练习:第21题。要求回答是什么应用题?它的基本数量关系有哪些?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问题。)

五、教学小结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从表示比较关系的条件入手分析;确定单位“1”的量和基本数量关系。

2、根据基本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列式解答。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81.

第82课时总复习(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篇6: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题库六

1、解方程 1155X+2X= 5X-= 42 23 X-20%X=1 X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32-(34-5)】÷710

192×25+10÷920

(113112-4)÷(2-2)

612+79X=43 1+2357÷7 13÷(23-25)×35 59×3210+7÷25

3、筑路队铺一段铁路,甲队从南向北,每天铺轨6千米,乙队从北向南,每天比甲队多铺25%。两队同时开工,经过16天完成。这段铁路长多少千米?

4、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84件。昆虫标本的件数是植物标本的40%。两种标本各采集了多少件?

5、粮店上周出售豆油

6、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行了全程的以到达天津。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81吨,比售出的菜籽油少。售出菜籽油多少千克?

篇7: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1、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它的直径是()米。

2、边长是10

m的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m2。

3、5cm

3cm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比值是()。

4、12÷()=0.2=():()==()%

5、有6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次手。

6、24千克是30千克的()%,30千克比24千克多()%。

4比5少()%;

12比()少40%。

7、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8、下面是五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张兵94分

李强87分

王飞99分

宋丽100分

贺敏95分

如果把他们的平均成绩记为0,那么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为:

张兵(),李强(),王飞(),宋丽(),贺敏()。

9、某人身份证号码是***312,那么他是()年()月()日出生的.性别是()。

(二)1、312

吨=()吨()千克

70分=()小时。

2、()∶()=40:()

=80%=()÷403、()吨是30吨的13,50米比40米多()%。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5、0.8:0.2的比值是(),最简整数比是()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元。

9、小红15

小时行38

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要用()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圆、()、()、长方形。

(三)1、把2∶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

2、()∶()=

=()÷10=()%

3、一段路,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那么乙车的速度比甲车快()%。

4、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

5、比值是0.72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6、20千克比()轻20%.()米比5米长。

7、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6月25日完成任务,到6月30日超额完成()%.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甲数占两数和的()%.

9、圆周率是()与()的比值.

1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11、妈妈存入银行60000元,定期一年,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妈妈从银行共取回()元。

12、吨=()千克

40分=()小时

13、∶0.125的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14、()÷5=0.6==():40=()%

15、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度和()度。

16、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17、一辆自行车原价560元,这辆自行车打八五折后的价钱是()元。

(四)1、9÷()=

=

()

:

==()(填小数)

2、小时=()分

3.02千米=()千米()米

3、公顷的是()公顷。

()米的是100米。

4、:的比值是();把1.2米:75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5、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两段长()米。

6、一项工程,甲独做5小时完成,乙独做4小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时间比是(),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7、A

=

B,那么A:B

=():()。如果A=24,那么

B=()

8、一袋大米50千克,第一周吃掉了它的,还剩()千克。

9、把10克的糖放入100克的水中,糖占水的(),糖和糖水的比是()

10、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是女生的(),女生比男生少()。

11、在直径1.5米的圆形桌布周围缝一条花边,接头处5厘米,这条花边长()米

12、六年(6)班植树60棵,成活了57棵,成活率为

13、小强的妈妈给奶奶汇了3000元钱,邮局规定要交1%汇费,则应交汇费是

14、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0.4米,车轮往前滚动一周前进了

15、、在同一个圆里,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是()

篇8: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在归纳小结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搞好总结提高, 教师是关键。教师除了深入教材、备好课外, 还必须提高自身的归纳能力、总结水平, 特别要注意提高教研能力, 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要引导学生在总结内容时, 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由局部到整体, 逐步完善, 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从“吸取”型变成“驾驶”型。

一、进行“习题类型”的总结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典型习题并具有适当的训练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去探索、归纳、研究解题方法的规律, 总结出“形异质同”“异题同解”的解法, 以达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目的。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逐步培养他们从特殊事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的能力, 归纳总结中要注意教材的前后沟通, 承前启后, 能总结概括出结果来。

二、进行“一题多解”的总结

对于许多问题, 尽量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反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 总结各种不同的解法, 这对沟通前后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处的。例如:“加工一批零件, 甲独做9小时完成, 乙独做6小时完成, 现在两人合作, 完成任务时, 甲做了72个,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按工程问题的常规思路解答可先求出两个合作需要的时间, 再求零件总数。另一种是摆出题目后, 就直接进行发散, 就像上面一题, 我们可以从甲的工作量与工作总量的关系角度去思考, 先求出甲的工作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再求零件总数。我们也可以从甲、乙两人工作量关系或工作效率的倍数关系去思考, 先求出甲工作量是乙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或乙工效是甲工效的几倍, 再求零件总数。前种方法属于“同中求异”, 后种方法属于“异中求同”, 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发散思维的前提下“殊途同归”。教师课堂例题能用多种方法, 绝不是一种方法, 以博学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去感染学生, 以达到以少胜多, 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课堂讨论中, 在完成作业时,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绝不是只求会做, 而是要认真去思考, 去探求, 去分析, 善于一题多解。教师要注意点拨, 善于发现同学们新颖而简捷独特的解法, 给予鼓励、推广、拓展,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研讨数学题时, 引导学生不要为解题而解题, 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归纳总结出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对于问题的结构特点探索创造, 寻找其规律, 若遇到形式相近的问题, 则会进行类比探索, 使问题迎刃而解, 同时学生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一家工厂去年每月烧煤468千克, 实际比计划多烧一个月, 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多少千克?一般方法是468-468×12÷13=468-5616÷13=468-432=36 (千克) , 答: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36千克。但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68÷13=36 (千克) , 答: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36千克。我问这位学生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他说:“我把它理解为计划也烧13个月就需要增加468千克煤, 这468千克煤是实际13个月节约出来的, 求实际每个月比计划少烧多少千克就是实际每个月节约的量。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对于问题的结构特点探索创造, 寻找其规律, 若遇到形式相近的问题, 则会进行类比探索, 分析一道试题, 会考虑到如何下手, 怎么样思考分析, 采用什么方法, 让学生熟练

地归纳出分析法、综合法、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等常用的解题方法。这样使同学们做题不会只咬笔杆子, 无从下手, 而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行, 易于入手,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单元”总结

每学完一节、一章、一单元, 教会学生好好总结。教师列出提纲, 具体讲评, 作出示范, 学生模仿, 逐步独立完成。在总结开始时, 有的学生写得马虎;有的只写寥寥几个字;有的照抄某些资料;有的感到为难, 无从下手。对于这些同学, 教师要积极鼓励, 热情辅导, 启发引导,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切忌讽刺、挖苦, 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小结, 理清单元内的基本概念;整理单元中所学过的定理与公式以及推导与证明要点;探索公式、定理的串联;理清习题的类型;寻求解题、推理的技能技巧;归纳解题的规律。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有针对性地点拨, 师生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共同XIAOXUE JIAOXUE YANJIU研究, 互相补充。对于写得好的总结及时张贴、传阅、交流、表扬、激发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兴趣。

篇9: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关键词:复习形式;复习活动;教学策略;引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中,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

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效梳理、总结,将各个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在总复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梳理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并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下面就小学数学的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使用多种复习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内容形式要多样

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组织复习的时候,其内容应该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应该依据复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来确定。

2.学生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较

为主动并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思考活动、动手实践,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留有充足实践进行观察、实验、推测之后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数学复习工作。

3.要选择形式多样的复习题

在进行数学总复习的时候,除了基本的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适当地改变题型样式,或者是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一些竞赛,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复习活动要突出重点,注重复习的实际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是复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学生在开展复习活动的时候后,不仅要思考阶段性目标,还必须兼顾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既要从教材的整体性着手考虑,还应该按照知识体系或者是章节单元开展复习活动,有效抓住复习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

新课标中有关方程的要求是结合实际情景,了解等量关系,然后使用字母进行表示,能用方程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式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质,使用简单等式性质有效理解方程式的含义。

三、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构建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学生在参与复习的时候,应该促使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寻找规律,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教师在开展复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整理、判断,有效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继而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复习课时候,教师乐意拿出自己在课下准备的长方体模型,然后对学生提问,问学生看到什么?能够得出什么?之后要学生自主探索,并向教师汇报自己看到的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棱长以及前后面的面积、侧面面积以及长方体的体积等。

当学生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接着提问学生,依据长方体的形状,还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哪些实际的物品呢?

这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自身在生活实际中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回答,比如楼房、盒子、手机、U盘等等。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要做成一个盒子,要使用多少硬纸板呢?学生就会思考要用多少硬纸板就是在求盒子的表面积,就能够使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因为盒子是有盖子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要加上侧面四个面。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其他一些物体的表面积计算。这个例子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位置。在课堂环境中,学生就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不断进行思考、联想,对自身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程,其中蕴含的复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数学复习工作,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不断进行探索,为了有效提升总复习的效率,促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一定要找准自身位置,使用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回顾所学知识,并且在开展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反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冯承志.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一些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2):10.

篇10: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篇11:六数学上册总复习

一、位置

1.列与行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列与行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数出物体所在列数,再数出物体所在行数

(列,行)

沙场点兵

1:一个点在图上的位置可用(4、6)表示,如果这个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其位置应表示为(,)

2、请在下图的括号里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6分)

二、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交叉约分时,一般不在原式上进行约分。

3.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考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互为是指相互依存;b.互为倒数是指倒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不能称之为倒数。

三、分数除法

1.分数除以整数

计算方法:(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算式中,如果有小数,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考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比和比的应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符号为“:”

比由前项、比号、后项、比值组成如15

:10=15/10=3/2

(3)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考点:按比例分配来解决实际应用题

沙场点兵

1.()比12多

;24千克比()少。

2.食堂有2吨大米,如果每天吃它的,那么()天可以吃完;如果每天吃吨,那么()天可以吃完

3.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看了24页,小明还要看的页数是从第()页到第()页。

4.÷21=

2.4×=

42÷=

×=

×÷×=

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

(×)×

÷(÷+)

6.将方格图中的梯形划分成3个三角形,使它们面积的比是1∶2∶3。

7.朝晖小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标本,收集到的蝴蝶是蜻蜓的,蜻蜓是甲壳虫的。蝴蝶有12只,甲壳虫有多少只?

8.学校民乐队有女生30人,男生8人,还要录取男生多少人,才能使男生人数占民乐队总人数的?

四、圆

1.圆的认识

(1)圆心:圆的中心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一般用字母“r”表示;它决定圆的大小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d=2r

@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叫做等圆,等圆经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2.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3.圆的周长

(1)圆周率: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就是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不做特殊要求,∏一般取3.14。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C=∏d或C=2∏r

考点:半圆的周长

4.圆的面积

S=∏r2

考点:圆环和扇形的面积

(1)圆环的面积:用R表示外圆半径,用r表示内圆半径,用S表示圆环的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R2-∏r2或S=∏(R2-r2)

(2)扇形面积——圆心角、弧的认识

L弧=2∏r*n/360=n∏r/180

S扇=∏r2*n/360=n∏r2/360

沙场点兵

1.甲、乙两圆的周长比是2∶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另一个圆的面积是()。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照右图的样

子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

原来圆的周长增加了4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要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至少要量()条线段,你量的线段长()厘米。(取整厘米数)

②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4.沿直径为12米的圆形花坛外修建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路面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

五、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号为“%”

2.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1)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它写成百分数;(2)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加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1)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化成小数;(2)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化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然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一是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百分数形式;二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4.折扣问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成数: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成数表示生产的增长和降低情况,也可以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考点: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税率、银行利率等)

沙场点兵

1.把67.8%,0.6,0.677,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2.按规律填数。

100%,0.9,______

(百分数),_____

(分数),_____(小数),_______

(成数)。

3.一件工作,原计划10天完成,实际用了8天。工作时间缩短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4.李刚家要栽种一批树苗,这种树苗的成活率一般为75%~80%,如果要栽活1200棵树苗,那么至少应栽()棵。

5.某工人一天生产的次品与合格品的比是1∶49,其产品的合格率是()。

6.平时卖一台售价1840元的康佳彩电,商家可赚15%,现在以1680元降价卖出,商家是赚还是赔?赚(或赔)百分之几?

7.自2006年1月1日以来,国家颁布了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按照规定:每月的个人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按照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1)张小明的爸爸本月工资是2100元,他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如果刘星的爸爸本月缴纳个人所得税是24元,张小明的爸爸与刘星的爸爸相比较,哪个人的工资高?刘星的爸爸本月工资是多少元?

六、扇形统计图

1.下面是某农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已知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多312公顷,这个农场一共耕种土地多少公顷?三种作物各耕种多少公顷?

.2.某学校对50名同学就“你对老师讲课时拖堂现象的态度”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

人数

百分比

内容重要,完全赞同

适当拖堂,可以理解

42%

影响下节课,完全反对

合计

(1)请你完成表中空白部分数据

(2)根据表中数据,你制作出扇形统计图

(3)你对调查的事情有什么意见?

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例1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我们设想,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

244÷2=122(只).在122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122-88=34,有34只兔子.当然鸡就有54只.答:有兔子34只,鸡54只.上面的计算,可以归结为下面算式:

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上面的解法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能够这样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鸡的脚数分别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当其他问题转化成这类问题时,“脚数”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计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一般解法.还说例1.方法一:假设法

如果设想88只都是兔子,那么就有4×88只脚,比244只脚多了88×4-244=108(只).每只鸡比兔子少(4-2)只脚,所以共有鸡(88×4-244)÷(4-2)=

54(只).说明我们设想的88只“兔子”中,有54只不是兔子.而是鸡.因此可以列出公式: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88只都是“鸡”,那么共有脚2×88=176(只),比244只脚少了244-176=68(只).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4-2)只脚,68÷2=34(只).说明设想中的“鸡”,有34只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

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上面两个公式不必都用,用其中一个算出兔数或鸡数,再用总头数去减,就知道另一个数.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通常用这样的思路求解,有人称为“假设法”.整理得:

(1)假设全是兔

(2)假设全是鸡

鸡数:(4*88-244)/(4-2)

兔数:

=(352-244)/2

=108/2

=54(只)

兔数:88-54=34(只)

答:鸡有54只,兔有34只。

方法二:方程法

(1)解:设鸡为x只,则兔为(88-x)只。

(2)解:设兔有x只,2x+(88-x)*4=244

2x+352-4x=244

2x=352-244

X=108/2

X=54

兔数:88-54=34(只)

答:鸡有54只,兔有34只。

沙场点兵

上一篇:《耳朵上的绿星星》教学反思下一篇:成长的烦恼作文戴眼镜600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