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

2024-04-09

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精选7篇)

篇1: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

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

我一直都喜欢写点什么?虽然写得不好,却是非常大爱好。一友看透了我的心思,当然友人知君子所爱而让其投所好罢了。把美文亭传过来,我突然觉得在不惑之年又遇到我的初恋,读得如饥似渴,爱得神魂颠倒,直至灵魂深处,都是种难以自拔的深圳。当看到那么多更出色的少年,却让我看到更多的楼外青山。可我爱依然!情莫淡!

但我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博读流年,因为我是干养殖业的.老板,匆匆过去的时间总是让我的事业很遗憾。就象朱自清的作品《匆匆》,喝水时匆匆就从茶杯下溜走了,吃饭时匆匆又从饭碗中溜走了。如果我晚上偷着写点什么?匆匆又从我被窝里溜走了,再醒来又是下一个明天!人生爱在深渊,也别无选择!我恨我的老板,总是让我留太多遗憾!十八年打工生涯只换来此生吃不完的饭。可是今天想通了,我再也不怨老板了,老板有老板的难。我的初恋不会给他事业创造多大起点,甚至会让那些茫然的读者造就处地之难。我不怪老板,我怪匆匆,我怪老板没有这份初恋。爱和生活我该选择哪一头?但是想放弃,却真的没理由,毕竟你是我的初恋,已经深爱多年,胜过所有情感!

上网时间也不太长,以前在外打工,挺会写,也挺能写,但老东板一直反对,他认为文人会进入一个虚拟的情感世界,也决定放弃初恋跟自己的真爱过一辈子了。可却遇见枫叶,一时感到情投意合,诗意大发,人家写的都是山水含情之类的,我怕写下去会引起老板和朋友的误解,因为真正能懂文人心思的没有几个。就放弃了和枫叶的纠缠。一转身,却遇到了流年,你已来在我的身边,你是我的初恋,我深爱你已多年,你叫我怎么能对你视而不见!

篇2: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

时令的周而复始,年轮里的那些花絮,随着漂泊的云雨,斗转星移。光阴,便在这云卷云舒里游走。回望岁月,又是一年春来时,守望的麦田,依然如画如诗。

行走在年轮往复的路上,被这季节渲染过的心,雀跃着随风飞扬。时常在沉思中感叹,那些过往的岁月,以一种怎样的姿势,明媚了曾经的忧伤,纂刻了风月无边的怀想。多少次午夜梦回,静听花开雨落,风起摇窗纱时的声音,易感多愁却也一声轻叹,一笑而过。

往事依稀,人生本如梦,我们都是过客,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势必有苦痛有泪伤。然,与我早已过眼云烟般的散淡入泥,零落成一地无所谓有或者没有的足迹。。。

相遇,在红尘之外

阳光正好,岁月未老,心安然与薄凉里,独自妖娆。悟不透的尘缘,看不明白的世间,任雨来风去,置身空旷里,淡对。一个人的世界,只想让时间静止,让风围绕。走不出的红尘情不避不逃。走过的`大地,遍野花开,洒一路芬芳,留下你来寻我的印记。让山水告诉你,那曾经播种的心音,隐藏在桃花坞长亭外河堤旁。。。

篇3:转身遇见世界

该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片子播出后的反馈值得研究。“就像网购,一般都会先看差评,这个片子差评非常少,只有个别从专业角度评价剪辑、节奏等。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的看法很有意思。有人说,世界这么大,活着总得闯一闯。”

《与全世界做生意》共7集,每集50分钟,讲述了30多个正在发生的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足迹遍布亚、非、欧、北美、南美和南极洲6大洲、12个国家。

2012年,这部纪录片开始筹备;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2014初,“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很多人问周艳,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拍的吗?她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强调沟通、交流、走出去。”

周艳曾是纪录片《大国崛起》和《公司的力量》的总导演。“《大国崛起》是国家视角,《公司的力量》从中间层面考虑问题,但始终没有关注到个体。我们希望从微观层面讲述经济生活的故事。”

找对故事成功一半

真正启动拍摄是2012年8月。创作之初,周艳设了“三个套”:不要什么,要什么,空间和时间。发家史、致富经、高冷术语是首先被排除的。“我们希望加入更多人文的东西,生意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要记录那些被生意改变的生活和生命。”

确定了方向,下一步就是找故事,找对故事,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半。

合格的故事,必须符合两点:一是世界性,是正在发生的故事,只有一个切面,不要求完整,不讲前世今生;二是行业性,必须是代表性行业。

剧组最早的想法是从行业入手,比如钢铁、棉花、汽车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产业链完整,但显得沉重,跟普通人没有关系。后来想到一个“媒体视角”:“很多媒体年底都会做盘点,什么十大经济人物、十大娱乐事件等等。我们就想,中国人做得最远的生意、最快的生意、最传统的生意、最大的生意都是什么,顺着这个思路去找。”

最初设计的结构是,每集6个故事,每个故事8分钟,共50分钟。后来发现,有的故事8分钟不能讲清楚——“8分钟”的概念来自《舌尖上的中国》,但美食故事门槛低,不用解释背景,而商业故事必须介绍背景。所以,最后呈现出来变成了5个故事。

有的故事一开始就确定了,是“非拍不可”的。比如第一集里,鞋厂的故事。这跟行业渊源有关。鞋业是最早加入外贸加工的行业,目前面临升级换代,事关重大。剧组想找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最后找到了一个到埃塞俄比亚开厂的东莞鞋厂的故事。

有的故事,非常热门,但不适合电视,就舍弃了,比如金融。其实,周艳很想找一个金融业的故事,“但实在太难表现了,你不可能总在股票交易所晃荡。”找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最好操作的是常态化又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比如鲜花拍卖,每天都在那里,什么时候去都能拍,不存在过去式。”

故事怎么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周艳给剧组制定了一个《创作手册》,规定相当细致。如必须有几段纪实的段落,必须展现商业地理,必须关注城市化进程……甚至采访是站着采还是坐着采,都有明确要求。

《与全世界做生意》从创意到播出,用了3年,最终呈现了33个故事,但找过的故事至少有100个。“这种纪实风格,没有深入调研,不敢轻易拍。”该片制片人张旭说。

老生意背后的故事

第三集《买卖不死》讲的是传统生意的故事。导演杨晓清之前拍过非遗纪录片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题材和手法上都不陌生。但是她说,拍《与全世界做生意》难度更大。

“拍做食物,呈现出来的都是朴实的人物,不招人讨厌。生意人就未必了。‘舌尖’的画面比较好呈现,但拍生意人怎么赚钱,不好体现。”杨晓清对本刊记者解释。

更难的是,有的故事非常精彩,但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只能靠演。

泰州木雕师傅的故事就是一例。韩国客商要求把佛像雕刻成韩国人的样子,木雕师傅“从来没见过佛像长得像韩国人的”,觉得太荒谬,一怒之下,当着老板的面扔掉刻刀,罢工了。

“这个师傅太有个性了,气场比老板还大,没杂念,本真还原自己。而老板可能想法比较多,拍了20多条,怎么拍都不自然。”杨晓清说。

杨晓清给木雕师傅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出场:在茶楼吃包子,点一桌子菜大快朵颐。因为客人要求,雕刻佛像期间不能沾荤腥。木雕师傅边吃边说:“莫得用,莫得用。”透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泰州的习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为了展现这种“商业地理”,他们还去师傅的老家兴化拍了一场泡澡的戏。

“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都是过去式,所以全是调研后精心设计的,很有喜感。”在杨晓清看来,摆拍并不违背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当然,绝大多数场景都是跟拍的,摆拍只是还原发生过的事,因为电视必须依赖画面。”

还有一个上海裁缝父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周艳推荐的,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生于红帮,不止于红帮》的文章,讲宁波红帮裁缝在上海滩的创业故事。

nlc202309031237

“他们父子间的微妙关系、观念的差异,在上海这样一个风云际会、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非常有戏剧性。”杨晓清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合适。

前期调研,老裁缝陈家宁的一举一动都很打动人。他是典型的手艺人,专注、执著、真诚,严谨到极致,性格很有魅力,客户都是他的粉丝。儿子陈风凡内向、随意,不愿意继承父业。父子之间,纠结重重。

陈家宁很少接受采访,难得如此坦诚地对人敞开心扉。杨晓清说,唯一的办法是真诚倾听,去理解,而不是为了挖到料,故意问一些刺激性的问题。最后,呈现在片子里的父子采访只有两三分钟,但幕后的采访有几个小时。

片子播出后,陈家宁父子特别感动,给杨晓清发来信息。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的内心,而儿子觉得片子“完美地呈现了我”。一个商业故事,演绎出“正能量”的结局,是杨晓清未曾预料的。

大生意的压力

第五集《大生意》的导演胡珩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拍摄纪实节目《生活空间》,做了10年纪录片导演。他对《与全世界做生意》的理解是:解读13亿人的生存压力。所以义乌最早进入他的视野。

在义乌,一个10平方米的铺面要800万元,这是真正的大生意。

他当时考虑从商品门类去找故事,如孔明灯、吸管、冰箱贴等。最后发现,不是商品,而是经营商品的人给了他灵感。

在义乌,他见了十几个人,最后选定两个做冰箱贴的人作为拍摄对象。“这两个人有年轻人的朝气,而且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种反思。”

义乌的生意人大都是千万富翁。他们全年无休,一边抱怨太累,一边说“钱来了也得赚啊”。让胡珩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拍他们吃晚饭时,商人的妻子突然情绪爆发,说太辛苦了,牺牲了家庭幸福。

“其实,整个义乌都是这样,太快了,几乎没有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胡珩说。

阿里巴巴的电商,把最偏远的地方和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联系起来。浙江乡下老太太做的鞋卖到了卢浮宫,欧洲富人家庭的便鞋,也是她们的产品。电商最直接地诠释了“与全世界做生意”。但商家要保守机密,不让胡珩拍摄。最后,胡珩采取“含糊其辞、隐约其行”的办法,说服了电商。

微信海外市场的故事,是最难拍的一个。每天有两名公关跟着胡珩,警告这不能拍,那不能拍。他要不断解释,为什么要拍这个场景,用在哪里。后来,他终于逮到机会——每天下班后,技术人员要熬夜到12点,这段时间没人“盯梢”,这样才有了一些正常拍摄。

筹备过程中,周艳给导演组开了一个书单,其中有何伟的《寻路中国》。“大量的细节,微观的角度,对我的创作可能有影响。”胡珩说。

商业文明不仅仅是钱

《与全世界做生意》开播那天,周艳写了一篇导演手记。“我始终觉得,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商业文明。之所以叫‘文明’,肯定是有价值留了下来。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价值,仅仅停留在对财富的讨论上,离商业文明还有距离。”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商业的理解就是钱。商业文明中有一些基本价值,比如规则、契约精神、妥协和谈判、分享共赢,等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周艳想通过这个片子,探讨这些问题。

在她看来,商业的一些基本逻辑很有意思:一面无穷尽地追求利润,一面又必须分享利润,否则不可持续。

“大家说商业造成了贫富分化,但商业有自己的解决之道,它不会允许贫富分化那么极端。商人是最怕打仗的,所以很多国与国的冲突,因为商业利益,都不打了,得谈,而谈判是我们民族比较缺的,这些都很有意思。”周艳说。

但她也承认,关于商业文明的探讨只实现了一部分。故事太强大了,理念就可能淹没在其中。

网上的很多评价认为,《与全世界做生意》把商人精神拍出来了。周艳对这个评价颇感欣慰:“我们做传媒的人,经常传递负能量,各种吐槽。但商人就是各种打不垮,跟他们打交道觉得每个人都很积极。”

此前,BBC也拍过一部中国人与世界做生意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周艳认为那是典型的西方视角,强调中国在全球争夺资源。“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新版本的《中国人来了》。”周艳说,“其实中国人的性格不具有侵略性,做的事情都是外国人不愿意做的,很辛苦。他们认为中国人使了各种招数,其实就是肯吃苦。”

周艳说,如果有机会,还会拍第二季。也许用50分钟讲一个故事,比如制造业,拍拍东莞。10年、20年后,这些影像会变成历史资料。

目前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刚起步,只有极少数如《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题材能够盈利。周艳一直对受众更窄的商业题材感兴趣。她觉得,商业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如果不是商业推动,文化会死掉。”

篇4:心灵美文《遇见一朵阳光的盛开》

春风一吹,小区旁边的河道也开始融化了。每天都会看到许多人在河边钓鱼,我也不落俗套,买了一副鱼竿,搬起小板凳,也钓起鱼来了。

钓鱼最需要安静,可是旁边一个小女孩总是走来走去的,像个小偷似的东张西望,不知道想干什么,害得我半天一条鱼都没钓上了。第二天我也学乖了,看到那个小女孩后,我就专门找了个离她远一些的位置,可是她还是跟过来了。于是我又没钓上鱼。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她:“小朋友,我钓鱼你老在旁边走来走去干什么?鱼都被你吓跑了。”她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说:“叔叔,我想求你送我一条鱼。”我顿时没了好气,别人辛辛苦苦钓的鱼你想不劳而获?我想逗逗她,就继续问:“给你鱼可以,你得告诉我你要鱼干什么。”她指了指身后的小猫,说:“我想给它吃。”我一看,原来是只瞎了眼的流浪猫,经常在小区的垃圾里面找东西吃,由于是只瞎猫,所以也没人关心它。我突然心里一暖,对小女孩说:“可以给小猫吃鱼,但是你不能来回走动,不然鱼就被吓跑了。”她听了特别开心地点了点头,把小猫抱在了怀里。

过了会儿,我就钓上来几条鱼,把偏小的鱼给了小猫,小女孩连连说了好几声谢谢,等小猫吃完鱼就抱着它一蹦一跳地回家了。轻风吹皱了一河春水,阳光里波光粼粼的温暖倒是和远处小女孩的身影相映成趣。

夏日炎热难耐,周末一大早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口遇到了一个推着三轮车卖白菜的老大爷,他脸上笑呵呵的,皱纹像浪花一层层地荡开。他的白菜价钱便宜又新鲜,妈妈毫不犹豫地买了几棵。

就在我们买完菜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老大爷却坐在地上啜泣起来。围着的人七嘴八舌说,老大爷就在刚才收了一张一百元的假钞,而他卖菜一个月也就赚二三百块钱,这一下让老爷爷不知道如何是好,坐在地上气得发抖。围观的人都很同情老大爷,纷纷谴责拿假钞骗人的行为。

就在大家扼腕叹息的时候,人群里挤进来了一个小女孩,样子也就10多岁,走到老爷爷的身旁,笑着说:“爷爷别哭了,刚才那个大哥哥知道错了,他让我把钱还给你。”说着小手还挥动着一百元的钞票。

老爷爷半信半疑地接过小女孩的钞票,小女孩又说:“把那张假的给我吧,这张一定是真的。”老爷爷把假钞递给了女孩,女孩当着大家的面把钞票撕个粉碎,唱着儿歌跳着离开了。

围观的人群仿佛被什么触动了一般,纷纷开始买老爷爷的白菜。

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远处一个母亲正牵住小女孩的手,他们离去的身后,一大一小的两个影子像镀了一层金边,被夏日的阳光拉得好长。

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人准备开车去香山看枫叶。刚刚学会驾车的妻子非要大显身手,执拗不过她的我,只好坐在副驾驶上时时刻刻提醒她小心。可最后还是出事了,刚出家门妻子倒车的时候,就把后面一辆车给刮了。

我急忙从车上下来,看看两辆车的情况,还好刮痕不是很明显。一番协商之后,赔了对方200块钱。这下,妻子像霜打的茄子,老老实实地坐在副驾驶上,话也不敢多说。我也没有再责备她,载着我们一家继续前往目的地。

到了香山,满目都是红艳艳的枫叶,像极了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看着如画的风景,一家人说说笑笑,方才郁闷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了。可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就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是刚才刮车那人打来的,我心里一惊,不会是想继续讹钱吧。忐忑不安地接了电话,我还没开口,他就在那边急忙忙地说:“打你的电话打了这么久你怎么才接啊?修车那个师傅说了,我这车100块钱就够了。剩下的100块钱我给你充话费了。”我听到他这么说,顿时为自己刚才的联想感到一阵阵的羞愧,我好奇地问:“这100块钱你完全可以不告诉我的啊?”他说:“不是我的钱,我拿了也不踏实。”说完就挂了。

不一会儿,100元话费提示短信就收到了。看着这条短信,我心头顿时涌上一股感动。那天艳阳高照,秋日里的阳光,斑驳了整片枫林,也渗透了我的心。

时至年末天寒地冻的时候,嫂子怀孕了,全家人就让她做起了全职太太,自己一个人在家闲暇无事,就迷上了网购。于是总能看到她家里堆着大包小包的快递盒子。后来小区超市做了一个快递接收点,所有的快递都需要自己去那边取。这让原本家住顶楼的嫂子气坏了,冬天下雪路滑,自己又是个孕妇,拿快递极其的不方便。

这天中午,我过去看她,吃饭的时候她跟我抱怨起了快递,顺便让我帮她取几个快递。正要出去时,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个快递员,他看了看我愣住了,说:“这是××家吧。这是您的快递。”我笑着接过了好几个包裹,他递给了我一支笔,我就帮着签了名。签完名字之后,他冲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您也不像怀孕的啊,我看到包裹上写着:收件人为准妈妈。所以怕您不好下去取包裹,就没放在超市代收点,直接送过来了。”我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收件人其实是我嫂子,她正发愁自己不方便去拿快递呢。谢谢您啊。”“哦,原来是这样啊,这是应该的呢,您忙吧,我走了。”说完,顾不上擦一下满脸的汗水就噔噔地下楼了。

篇5:遇见流年等待散文欣赏

无涯的时间里,辗转而行。曾错过,曾累过,曾痛过,也曾笑过,过去的伤只在回忆里成就那份美好。

犹记得童年,乡间小路,茜草芬芳,夕阳余晖下,老人与丫头一深一浅的脚印。

犹记得童年,老人夜里搂着丫头,讲得故事。瞪大眼睛,害怕得缩进老人怀里,偏又心痒痒,一遍又一遍央求老人继续讲。

犹记得童年,电闪雷鸣,老人说,雷公电母发怒了,抓不孝顺的孩子来了。吓得丫头躲进比人高的高粱垛子后,捂住耳朵,默念,我是好孩子,我会孝顺的,求求你不要抓我。老人在一旁呵呵笑着。

犹记得童年,故土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土,一屋。

有时候唯有故土的纯净与安宁,才能静下那浮躁的心。

静静地看着那山,那水,感到呼吸与自然的贴近,聆听故土的倾诉,离开岁月里的故事。

夏天里,浮动的是不安的情绪,莫名的心烦,焦灼。

但却也是整理自己的好时候,细细去想一想,那些做过的事,遇见的人,犯的错,未来的路,目标与梦想做到了多少。

岁月静好,渊远流长的是你回首过去,那些深刻的记忆,能让你的心在忆起一些人,一些事,微微起波澜。

踏一路荆棘,去追寻心之所向,难在跨出第一步,难在跨出去后,在预见前路险恶之后,还可以坚持走下。所以,败在开始和败在中间,都见不得最后的美景。前者悲剧在缺乏勇气,后者悲剧在缺乏坚持。却都是悲剧。

快节奏的.生活,疲惫奔走在城市里,忽视了多少自我的需求。变得将就,早餐将就,生活将就,爱情也变得将就。

我们失去了耐心,急急等不到答案,便跳脚。

我们失去了勇气,总害怕周围世俗的眼光与嘲讽,还有议论纷纷。

我们失去了梦想,留下了幻想与空想,停下脚步,捂住耳朵,蒙住眼睛,说,前面是深渊,我没必要向前。

不要那么着急,好好走下去,沿途风景很美,偶尔停下看看。但不要永远停下,或许你看不了所有的风景,但却看到比别人多的风景。生命的路程短暂,但人生之路却可以延伸得很长很长。

不要急于求成,好好努力下去,静静等待,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去做,怎知道结果是怎样,你叹气,努力却不得善终,便放弃。可又有谁在没有做之前知道结果,那些成功者,大都是怀着相信结果一定好的信念,不悲观,不轻言放弃,有着想与命运的勇气。

篇6:流年最美,是遇见优美散文

――题记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凝眸细数走过你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谁才是那个流年里,让我频频回眸的他?谁才是匆匆岁月里,惊艳了天空一抹烟霞的他?

在那个寂静的小山村,他和她是自幼相识,如若没有那年冬天的相遇,是否就不会有那年夏天的泪落!

她是一个没有妈妈疼爱的人,唯有爸爸与她相依相偎。妈妈,在那个清晨,就那么踏雪离去,再也没有回来。她一直在等,等在时光的角落里,她始终不相信她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妈妈的离开,让她失去了念书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开心的童年。当初阳将第一缕光芒照进木窗时,她悄然醒来,听到的是学校的朗朗读书声,她心里好难受,但却无法诉说。她蹲在墙角,小手拿着一截木枝在地上随意画着,至于画的是什么,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

当黄昏时分,远空只留下了几缕余晖,丝丝云霞的时候,他背着书包,踏上了回家的路。路过那片白杨树林时,他看见了她,不知为何,他为她驻足,许是这方时空的宁静,许是她的举动。

他说:“嗨,你也喜欢滑冰啊,只是白杨林,有树的阻碍啊!”她,只是对他微微一笑,继续走了。他说:“要不我们比赛吧!”她停下,说:“比什么?”他说:“我要输了,一切随你。否则,你就答应我一个条件。”她伸手,说:“拉勾哦!”晚风轻拂,夜幕微临,她略胜一筹!

“好,开条件吧!”她,看了看他,说:“有了,你教我认字吧!”从此,他是她的老师,也是她的朋友。

他,倾心相授,她,尽力而学。

时光匆匆,三年的岁月在无声中,就那么走远,但这份纯洁的感情却深深的刻入了她的心底。他,为了求学,离开了这里,她,亲自去送他,挥手告别以往的年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是缘分,不聚首,何故话悲凉?静寂的时光,掩盖不了思念的滋味,如若不然,怎会念念不忘?初见,春暖花开,你从此占据了我的心房,如若不然,怎会恋恋不忘?

她,在苦苦地坚持下,终于得到了念书的机会。从此,她的天空,也有了明媚的色彩,有了暖阳的温存。

时光的指针,停在初中的那一年。过往的岁月,塑造了她沉静、安然的性格,学习之余,她就静静的看书。

夕阳渐没,只有一抹余晖还依偎在蓝天的怀抱。晚风,轻轻拂过她的发梢。她独自坐在柳树下的长椅上,手里捧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看的入了神,忘记了风吟,忘记了时间……

她为凯勒悲伤,为她失去的一切。又为她喝彩,为她赢得的一切。甚至于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是一样的,岁月都曾深深的伤害了她们,但同时,她们都没有放弃,都在风雨中努力地绽放!

“原来,你也喜欢海伦啊!”听到此言,她蓦然回首,映入眼帘的是他俊秀的容颜。她说:“你,也喜欢?你看过了吗?”“对呀,但是没有看完,你可以讲给我吗?”她羞涩的笑了,说:“好,那我看完了给你讲吧!”他们看着彼此,相视一笑。

时间缓缓的流逝,他们有空就讨论喜欢的文章,抒发自己的感情。似乎,他们之间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她,给他辅导英语,而他,为她辅导数学。在学习上,他们也是好伙伴,成绩都名列前茅。学习之余,他们聊文字,谈生活。以至于,很多人都说他们是情侣。她,听闻此言,只是一笑置之。而他,亦没有多说什么。他们依旧,一起努力,一切拼搏,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

岁月悠悠,三年的时光如流沙般逝去,但有一种感觉却至今仍留在她心间。毕业了,他走了,而她,也走了,只是,他们走的是平行线,从此,再也没有相交!

“远方并不是脚到达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走过了山川,只为放逐我那受伤的心,体味人间的清欢!跨过岁月的时差,寻梦中的你,静寂的心可否再次燃起明媚的火焰!

当一切成为了过往,生活依旧在继续。她,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父亲的期望,收起了眼泪,尘封了记忆。

她,努力地学习,八门科目,四门单科第一,在数学不及格的情况下,拿到班级第一,年级前一百的成绩。她,并没有想象中开心,因为她想起了曾经,想起了他,如若他在,也许她的数学……

想象,终究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昙花,再美丽,也是绽放的那一瞬间,而后,便是过往。

“哎,你学习真好,你看,除了数学,尤其是英语,你可不可以教我啊?”我看着他清澈的双眸,说:“那,你教我数学吧!”“好,成交。”

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她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喜欢他的思维,羡慕他可以做出每一道难题,而他,欣赏她的文字,喜欢她的温柔。

毕业前夕,他们举行小聚会,聊起以后的去向,聊起喜欢的人……

他望着她,欲语还休,如若给他一个话筒,不知,他会说什么?她,望了望他,眼神迷离,心里很凌乱。

桂花树下,他们诉别离,在一阵清风夹杂着桂花香,悄然飘过时,他们的青春也跟着飘过了。

如今,站在时光的彼岸,静听岁月的回音。许,青春,还有一季花开的声音,等我,亦等你……

篇7:转身,遇见更好的彼此

特别是越江大桥开通后,自驾车一小时就能抵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周末的时候,去岛上小住。但在上海呆了5年,我却一直没有去过崇明岛。

这5年,我和老公一直忙于孩子和事业,早就忘了享受二人世界。不说长途旅行,就是去周边的景点转转,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对于这种日复一日的婚姻生活,我们渐渐都有了疲惫感。

这种疲惫,让我们的婚姻陷入困顿,必须有所改变。于是五月的一个周末,孩子被送往父母那,我和老公“偷得浮生半日闲”,开车去了崇明岛。

车子下了桥之后,可以看见大片大片的芦苇,星星点点的人家。房子的屋顶倾斜得厉害,处处散发着南方城市固有的气息。

坐在车上,我想起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散文里,曾这样写崇明岛:崇明真的是有些古意的。走进去,那一种绿,层层叠叠,一进又一进,一重又一重。壮硕而且肥厚,绿得有些蛮荒气。空气又是湿润的,潮气像雾一样漫着。肉眼都可看见,面前移来移去,也有着蛮荒气。

当年读到“蛮荒气”3个字时,我很是不能理解其中的韵味。当我真正抵达这个有“东海瀛洲”之称的小岛时,才渐渐明白这3个字的含义。

放眼望去,这里没有高楼林立,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拥挤的地铁和排队的人群,也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这里空气明净清新,寒鸦点点,飞鸟成群;这里有白云碧水,枫叶芦花……不禁想起以前上地理课时,从地图上看到的崇明岛,像一条春蚕慵懒地依偎在长江下游,又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水中。

和魔都的步履匆忙比起来,这里的节奏瞬间就慢了下来。就连学理工科的老公也不由得感叹,真像是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他还不忘念起诗里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诗句里的美景,近在眼前,我俩都不由得心情大好,坐在车上哼起了歌,像是一下子回到了恋爱时的状态。

第一天,我们先后去了东滩和西沙。当地有个说法叫,去东滩看日出,去西沙看日落。我们到达东滩时,已经错过了看日出的时间,不过还好没有错过西沙的日落。最后一束光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无痕的江面上时,看起来美不胜收。走到芦苇深处,有白鹭从水里一跃而起,让人心旷神怡。

五月刚好是东滩和西沙游玩的最好时节。成片的芦苇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际。听当地人说,秋天来这里的话,可以看到北雁南归,芦苇褪下绿色盛装,杆身呈现出金黄色,开出芦花,也是赏景的好时候。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前卫村,据说这里的农家乐很有名气。吃着无污染的农家菜,住在前后通风的平房里,听屋外的蛙鸣声,我和老公忍不住感概万千。这些年,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几乎都忘了体验生活的乐趣,也忘了给我们的婚姻放个假期。

第二天,我们睡到自然醒。学着当地岛民,去河沟里垂钓,去江边抓螃蟹。近海边的泥滩上,黑压压的全是小蟹,难怪这里有“蟹岛”之称。

说起蟹,崇明的方言里,“啥”的发音也是“蟹”。那天中午吃饭时,岛民客气地说,“没啥啥(“蟹蟹”),吃点蟹吧!”乍一听,不知道在说什么。待年轻人用普通话翻译出来时,便觉得十分的有趣。我和老公乐呵了半天,而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

以前就从新闻里听说,崇明岛是出了名的长寿之乡。这里空气清新,食物丰富,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吃起来自然营养健康。

难怪有人说,崇明岛是上海的后花园。比起魔都的喧哗,崇明岛就像深闺里的小家碧玉,不张扬不聒噪。这样的崇明岛,让人忍不住想要搬到岛边,静静地生活。

回去的车上,老公说,以后无论多忙,我们都要给彼此留一点空余的时间,来周边转转可好?我连忙点头赞同。

文艺青年们能说出各种关于旅行的意义,但对于结了婚的两个人来说,旅行最大的意义不过是在途中找回被生活损耗掉了的激情。下一站,更好地爱对方。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上一篇: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下一篇:对付高考考前焦虑的八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