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2024-04-09

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很久没有看到像《热血教师》这样感人的电影了,这是一部以美国小学教师克拉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平凡而优秀的美国教师的感人故事,像克拉克一样做一名热血教师。克拉克面对的是一群来自社会底层、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学生们,面对这样的学生,克拉克先生用他的耐心与坚韧将自己制定的班规一条一条地渗透给学生,他用他的爱心与智慧,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感染了学生,他用他的细心与善良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给他们自信,他的努力使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为梦想而奋斗。

平时,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不听话,可是克拉克先生的学生呢?他们在教室里赌博、打架、跳舞、化妆,公然向新老师挑衅,将老师粉刷一新的教室弄得一团糟,课上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从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如果面对这样的学生的人是我,我可能一刻都无法呆下去,克拉克先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为孩子们做的一切。

爱心和耐心。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克拉克首先制定了班规,而且他一再强调“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不会互相欺骗。”他坚持耐心地要求学生执行班规,调皮的莎美卡就餐时插队违反了班规,克拉克让所有学生留下,直到莎美卡承认错误为止;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他向学生学双跳,尽管经常摔得人仰马翻,他也毫不在意;为了不让学生落下课程,生病在家的他录下了上课的内容,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

独特的教育方式。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甚至不惜用折磨自己。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他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他从心里坚信: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调皮的莎美卡在他眼里是一个聪明优秀有领导才能的孩子,“问题学生”泰肖恩就是一个未来的艺术家。鼓励他们敢于做梦,勇于冒险。

当然,还有他的恒心。对于那群三番五次给他出难题,一心想赶他走的孩子们,尽管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他的持之以恒,最终让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并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的持之以恒,最终让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质的转变。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也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今后的教学生活中,对孩子们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篇2: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一、给孩子们一个梦想

梦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鼓励孩子们敢于做梦,放飞梦想。克拉克接到一个学校的教师,领导们都认为是“无药可救”的班级,学生们对自我不报期望,自暴自弃。当克拉克说:“敢于做梦”时,有一个男生对此嗤之以鼻,而克拉克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用自我跳崖的亲身经历的事例,告诉孩子,相信自我,相信教师。想到自我的学生大多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没有生活的磨砺,没有经过艰苦的岁月,在父母为他们铺就的康庄大道一路走来,大多数不会为自我的梦想而奋斗,有的根本没有远大的梦想。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教师是学生导航,应当为他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激励他们构建自我的人生梦想,指引他们为实现梦想而挥洒青春,人生无悔。尽管我们不能阻挡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可是,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给孩子们一份感动

“我们是一家人”,这是我不断思索的一句话,也是我要实践于班级管理中的一条格言。自认为对学生足够好了,但比起克拉克如滴水见海。人之初,性本善。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心中都存有一份善。我们要用自我的爱唤起孩子们心中的善,引起爱的共鸣,给孩子们一份感动。在教育孩子方面,克拉克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现推行的“赏识教育”,整个管理过程,他一向在欣赏,赞扬学生,没有说教,批评,孩子们在他褒扬的心理暗示下朝着进取的方向不断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智慧、幽默、风趣,而又活力满怀的教师。我想,我们把学生们视为我们的家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们体验被爱的感觉,多一些赞赏,少一些说教,我们的学生们会更有提高。

三、给孩子们一种新意

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教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当学生从惊奇、雀跃、参与中平静下来之后,感受到了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教师为了让他们学习好,所付出的努力。他和学生们课间玩双绳跳的游戏,从起初的不断摔跤到能熟练跳绳。让学生见证成功的背后有不断的努力。他工作勤奋,兢兢业业,但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而是用自我的头脑在思考教育,思考自我的每一个学生。用自我的智慧改变了那种,适合自我的,效率最高的,才是最好的。

篇3:台湾电影热血“翻滚”进内地

11月26日在台湾新竹举办的第48届金马奖上,华语电影又被做了新一次的评审和总结。今年的台湾本土电影随着《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影片的大卖,也进入一个复兴的时期。诚如一位电影人总结的:“今年是台湾电影最好的一年。”

金马奖:台湾电影最好的一年

紧随金鸡、金钟之后,一年一度的华语影坛盛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也终于在台湾新竹落下帷幕。与今年的金鸡、金钟风评不同的是,本届金马奖星光熠熠,包括10位影后2位影帝出席,堪称是近年来星光最亮的一届,而评委团开放的评奖态度和专业的评奖结果,也使本届金马奖成为了近几年争议最少的一次,也难怪有人评价说本届的金马奖成了今年华语电影的最高标杆。

在当晚的颁奖礼上,台湾本土电影《赛德克·巴莱》和香港电影《桃姐》成最大赢家。《桃姐》斩获最佳导演、影帝、影后三项大奖,颁奖前被各方看好并入围11项奖项的《赛德克·巴莱》则赢得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而内地口碑爆棚的文艺片《钢的琴》在此却似乎运气不佳,仅仅收获“费比西影评人奖”一个外围奖项。

其他奖项上,今年的台湾本土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等片也各自摘夺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奖项。可以说,从2008年的《海角七号》开始,到去年的《艋舺》,再到今年这几部影片,台湾电影的票房不断被刷新,已然开始复苏。

贺岁档:台湾电影“翻滚”进内地

正值即将进入年末贺岁档的黄金时期,各大影片都纷纷磨拳擦掌虎视眈眈,台湾的本土电影也宣布此时全面向内地进军:12月9日,《翻滚吧!阿信》在内地院线正式公映,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片将成为12月上半月中唯一值得关注的质感大片。《翻滚吧!阿信》8月在台湾上映时,曾横扫了6000万票房,除了获得金马奖5项提名外,还被2011台北电影节定为开幕影片,并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而在台湾地区颇受好评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目前也在积极的洽谈过程中,预计2012年1月上旬在内地上映。此次金马奖的赢家《赛德克·巴莱》虽然还没有动静,但只怕也在筹备。

在《翻滚吧,阿信》之前,还有《鸡排英雄》、《爱到底》、《五月天 追梦3DNA》和《恋爱恐慌症》四部影片相继在内地公映。撇去明年一月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算,仅一年内就在内地上映五部台片,也算是创下六年来的新高。

解读近年来台湾电影:热血+本土+小清新

诚如前文提到的华语电影的三个分支: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台湾电影,都各有特色。单拿台湾电影来看,商业性远不如其它两种。在台湾电影上,本土性、文艺性都显现的更重一些。就拿今年最火的几部影片具体来看它们的特点和看点:

《翻滚吧!阿信》:热血、励志

《翻滚吧!阿信》讲述了一个先天不足、后天遭遇挫败的体操运动员,为了梦想而勇敢坚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该片导演林育贤的哥哥林育信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影片极具怀旧情结:戏中男主角彭于晏穿着牛仔衣、腰间别着BP机,背景放着王杰的歌曲,甚至连摩托车都是林育信本人那时候的东西。

因为制片都是李烈,难免有不少人拿《翻滚吧!阿信》和去年大热的《艋舺》作对比,还形容这是“体操版的《艋舺》”——都是一群热血的年轻人,都是普通的市井生活,都能唤来同样血气方刚的年轻受众群。因为他们有过一样穿着大裤衩闲逛、在街头巷弄奔跑追逐、为了一个念头执拗的经历,所以即使是同样“热血风”的情节,票房也依然大卖。

热血和励志一直电影当中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元素,当然,它们一开始制定的受众也正是这些年轻人。人活着需要一个方向来指引,人年轻力胜需要一个呐喊的发泄。《翻滚吧!阿信》就是钻了这个空子,所以引来那么多年轻人的热爱。

《翻滚吧!阿信》同时也带来另一现象,就是最近台湾地区的年轻人当中,把只看台湾影片当成潮流。台湾资深影评人麦若愚说:“台湾电影的时代改变了。年轻人疯狂地只追自己看了会high的东西,连好莱坞电影都不看了。年轻人只看台湾片,潮流就是这样了。”对比今年大陆院线市场上国外大片形势走好,我们从这当中也应该多咂摸出点道道来:要抓住市场,年轻人很关键,什么能吸引住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赛德克·巴莱》:本土文化

“赛德克·巴莱”是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也是世代居于台湾地区高山上原住民对勇者的称谓。《赛德克·巴莱》改编自发生在一九三零年的“雾社事件”。讲述以“莫那鲁道”为首的族人发动抗日行动,令日本人死伤过百,也因此招致日本重军还击。

导演魏德圣把这一历史原原本本的搬进银幕,不一味的启用著名演员,反而用了拥有原住民血统的演员,至于日本将领家眷,也全由日本演员来担纲,所以全体演员演来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看过电影后,很多人都觉得,赛德克·巴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着坚毅、勇猛、强悍、宁死不屈,也对台湾本土的原著民文化更加钦佩。

在一些人眼里,本土就意味着“土”。其实不然,这种“土”才是扎根民族文化最深层的精华。《赛德克·巴莱》之所以成功,是它发掘了这种“土”,这种普遍存在在民众之间的共性,并且没有一味的迎合他人的口味而改变自己的特色。

大陆电影也写实,但这种写实不全等同于扎根生活发掘文化。大陆电影的写实,通常写的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而说到文化,说到历史,是的,我们的古装大片也不少,但中华几千年文化,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我们的历史也不止体现在刺秦王、不止体现在三国诸侯、不止体现在神话传说,我们的历史是一条流淌很悠久的大河,任取一瓢都是一洌甘泉。不是说现在大陆电影的题材不好,而是其实如果像《赛德克·巴莱》这样,不矫揉造作的专注于文化,我们或许可以发掘的更多。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小清新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经敲定将于明年1月在大陆公映,立刻引来一阵轩然大波。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因为其文艺清新的风格就大受好评,票房达到4.1亿台币(约合人民币8600万),成为台湾历史上票房排名第三名的电影,仅次于《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上)》。而在内地的网络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预告片点击量更是火爆相当。这个由网络作家九把刀亲身经历写成的校园纯爱故事,在剧本经历了三年磨砺后,由他本人执导拍摄出来。

台湾地区的文艺片本来就多,小清新作为最近文艺最为流行的一个元素,更是占据了一大票观众。大抵沉重的东西都不符合海岛气质,唯有连绵不断的爱与缅怀,才是台湾人心中的圣经。所以乡气十足的《海角七号》红了,热血青春正当年的《艋舺》红了,现在纯爱十足的《那些年》也红了。这些与《初恋红豆冰》、《九降风》之流一脉相承的小清新从来就是台湾人的最爱。

即便内容就是怀旧青春、公主与小痞子这种说了上百遍的故事,依然不能阻挡观众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兴致。这大抵就是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在作祟。不止台湾地区,内地的青年人一样对文艺、对小清新有着同样的爱好。“文艺青年”这个词儿在这两年不再是怪异和个性的代名词,因为他们已经扎根渗入群众内部太广了。

篇4: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一开始我就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当电影刚放映时,我一看是外国题材的电影,我的好奇心、兴趣突然下降了,真是360度的大转变。但是为了写论文我还是坚持继续看不过慢慢的我被剧情吸引了,俗话说女人就是善变,虽然我不是但(这时完全可以用这个次来形容)。最后在我的笑声和感动中看完了这部电影。

后来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位教师,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罗恩・克拉克,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毕业后周游列国,23岁开始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5年后来到纽约市哈莱姆区,取得巨大的教育成功。

对克拉克的最初印象总觉得他是一位幽默、风趣,有点神经质的老师。但看完整部电影后,我看到了这位外表普通的教师身上的光环,他开启了孩子们对未来封闭的心,使他们不再懦弱,不再气馁,不再“沉沦”,而是敢于在别人否定的眼光与评语中开始做梦,敢于冒险,去追逐自己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而在我教育教学中,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所以看了这部电影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电影中的情节如果换做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带着深深的思考欣赏着这部电影。其实我也是算是一名教师,虽然是一名小小的幼儿园老师。因从克拉克身上我看到了,身为教师自身要拥有优秀的素质和高贵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心、耐心、尊敬、信任,且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现实里几乎很少看到,我想这也是电影中经常出现老师如何教育“坏”学生这一典型的一个原因吧。虽然我们班的孩子都是4~5岁的“幼儿”但是他们确实是非常的调皮,不过这也是他们现在年龄的体现和象征,可是有时候真是把你气的哭笑不得。对待他们我总是大发雷霆,而不是像克拉克先生这样有这么多的奇妙思想和独特方法,我决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也尝试一下克拉克先生的方法。虽然孩子的年龄段不一样,但是我会从中找到感悟到适合怎样教育幼儿的方法。

让我对克拉克老师对佩服的就是这些地方:老师在管理常规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句对学生的侮辱、不耐烦、指责的字眼,而是始终用正面、鼓励、引导性话语告诉学生,老师爱他们,大家是一个大家庭。因为老师的言行始终是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感受到了,并给予回报。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老师和学生打赌,他向学生学双跳,学生向他学知识。老师用自己开始的笨拙和后来的熟练,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艰难告诉学生,他们也会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的。

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幕: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老师在教室中摆放一个大蛋糕,插上蜡烛,用自己跳崖的事例,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老师。我想,如果学校里我们的班主任制定的班规能够以为了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的爱心做基础,并能详细化,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再配以耐心与坚持和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强制,我想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接受并遵守 。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独特的方式:巧妙生动地抓教学方法,克拉克老师想法设法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呕吐),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当有人说话时,大家群起“嘘”之。一节课下来按照30分钟计算,老师喝掉了4*30=120瓶酸奶。难受吗?当然难受,但是,老师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当学生从惊奇、雀跃、参与中平静下来之后,他们必定感受到了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老师为了让他们学习好,所付出的努力。

让我泪盈满眶的是这里:当克拉克累倒以后依然没有忘记学生,在自己家里让朋友帮着把要讲的知识录下来给学生播放,学生此时也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并逐渐随着老师的热情学习进步了许多。

老师最伟大的使命并不是听命与领导,而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护、发现、尊重、理解自己的学生。克拉克的55条班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在思考教育,思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当我站在讲台前的时候,所有的教育经验其实都仅仅是参考,唯一的真理只有自己才能够发现。

《热血教师》描写了那些被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家人所放弃的孩子,在克拉克这位老师的教导下,从劣等生转变成优等生的过程。这一部描写一个有热情和耐心的老师的故事,对于教育人士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篇5: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备了他独有的特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通过努力和学习得来的。在克拉克班级里的20几个孩子,各具特色,都具有超越他人的能力,而未被发掘。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具有长远的、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暂时的落后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未来,老师首先不能把学生看死了,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最优秀的,都各具所长。克拉克在这个班级里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每一位教师都是引导者,克拉克他为了引导学生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他在这些孩子面前绞尽脑汁,想让这些孩子能树立自信,努力学习,可是方法却不得当。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各种非常规的方式来教授,例如把美国历史的重点编成RAP(说唱的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用近似于自虐的方式,和学生打赌,以此来让他们能专心听课的方法。我相信只要老师用真心去付出了,孩子们肯定能感受到那一份爱,即使是再调皮的学生,因为只有用一颗真心才能去感化另一颗真心!

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即使再差的学生对于他的家庭就是全部,放弃一个孩子就相当于给一个家庭制造了一个悲剧,对于社会来说更是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克拉克老师就非常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在细节处博得孩子的心,更用心来保护每一位学生不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他经常家访,辅导学生的学习,在克拉克发现很多孩子的家庭或多或少的存在家庭暴力和父母对孩子的放弃的时候,他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孩子们化解烦恼和痛苦。让他们知道,他们有人关心,有人不愿意放弃他们,有人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让他们树立自信。

用我们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树立信心,都能插上梦想的翅膀实现自我的价值,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篇6: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电影的主角是一位教师,他叫克拉克。他到纽约去教学。因为那里没有家,他只能住旅馆。他向旅馆的老板娘要学校列表。老板娘问:“你要学校列表干什么?你要去做老师啊?”克拉克点点头。

到了学校,他开始教学。不幸的是,他居然要教一个很差的班。但是,他还是很努力教,希望他们能学习好。

有一次,克拉克先生患了肺炎,医生让他在家里休息两周。克拉克先生拒绝了,医生就让他住院。克拉克先生只好休息两周了。但是,第二天他起床去学校。课还没有上完,他就晕倒了。被送去了医院,学生们感动极了。

终于有一天,考试来了,他们考完后都说很难。

考试成绩出来了,真是个意外。差生班竟然比优等生班的成绩要好。他们纷纷感谢克拉克老师。

篇7: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影片改编自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Ron,Clark’的真实事迹。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班级里的性格叛逆的学生,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将他的教育经验写成了书——《教育的55个细节》,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那年前两位的是《哈里波特和凤凰社》和《达芬奇密码》)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Ron,Clark’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美国黑人区的情况如种族歧视、暴力虐待、抢劫枪战……各种社会问题虽不如80年代那么严重,却依然在90年代盛行。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却勇敢地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事情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好,他也曾想放弃,有一次也被气出了教室,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再次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面对学校里最头痛的两个顶尖问题学生,他没有丝毫歧视,目光里总是自信、期许的眼神,他认为总是有原因学不好的,后来他找到了,家境穷困,被虐待……他真诚的去帮助他(她)们,他说:“你们在这四方的空间里,呆一段时间,不是在看一个个老师被撵出去的闹剧,而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自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吗?而我就是来帮你们的,我的知识你们可以随便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他最初制定的班规可以说很简单,就是“我们是一个家庭”,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上,他把自己和学生都融入到了这个班里。通过他的努力这个班级午饭时也能象好班一样排队整齐地去食堂,上课也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

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能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即使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为了课程的进度,他录下上课的内容,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年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才能在最后关头在全美统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得到了校长、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但也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我想一位优秀、称职的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信心、爱心、诚心和对理想的坚持,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支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加上知识阅历限制和社会家庭影响,如果在学校得不到教师的理解,而教师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由或者埋怨批评,粗暴干预,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于是我想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这些片面的行为,真正给学生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篇8:热血教师电影观后感

克拉克老师先从制定班规入手,给大家一个行为框架,要求大家在这个框架内活动。如果有逾越这个框架的行为,立马去纠正。

在就餐的过程中,有人插队,克拉克老师开始利用班规,惩戒违规的学生。

克拉克老师在面对乱糟糟的班级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耐心。这也是一个老师成功的重要因素。

克拉克老师试图扭转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家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孩子在学校的行为习惯,是他在家庭里所做所为的翻版。

克拉克老师通过走访,得到了孩子家庭的支持,所以才有了改变这些孩子的可能。

想要扭转他们在学校里的行为,虽然老师可以居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他们能否在老师的影响下好转,仍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这个偶然因素,就是老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克拉克老师的做法,为我树立了榜样。

在和这群混世魔王相处的过程中,克拉克也有身心疲惫、想放弃的一刻。他向女友述说的自己的苦恼,女友鼓励他,使他重拾信心。他回到课堂,用自虐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终于打开了局面。

篇9:《热血教师》观后感

在中学数学概论的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电影《热血教师》,对于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我来说是一件收获颇丰的事情。影片中克拉克老师的经历让现在大三的我对于老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热爱又多了几分,也更加坚定了以后想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的决心。

电影刚开始的一幕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克拉克去任职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儿被老师罚站在门外的垃圾桶内,等着入职的他把男孩儿抱出垃圾桶并通过让男孩儿记住他的名字的方式来让男孩儿找回信心。这一幕让我感到很温暖,也想起了上学期教育学的课上老师所说的教师的人文关怀。看似简单的电影开始却充满看教育的诸多原理与意义。很多人对于教师这一职业都不陌生,也相信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只需要在学校教会学生知识就行,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只有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充满爱的时候,他才能关注到每个细节并用自己的爱心来教育。正如大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当老师用爱去教育学生的时候,教育才能达到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撼动另一朵云的境界。

随着情节的进展,克拉克换了学校,到了纽约一个黑人聚居区的学校接了一个让很多老师都望而却步的一个班级——在克拉克到来之前就气走了很多老师的班级。全班二十几个学生全都来自于问题家庭,叛逆,吵闹,打架这些不好的词在这个班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克拉克刚走进学校的时候就看到班上一个孩子打架并被校长以退学作为警告。到教室以后是一幅混乱不堪的状态,学生们互相打闹嬉戏而对这位新老师置若罔闻。在这群孩子眼中克拉克和之前被气走的很多老师一样也会被气走,所以他们给了克拉克一个下马威。电影在克拉克和孩子们的相处中达到高潮,克拉克刚进班里的很多尝试虽然感动了很多的观影者,却并没有感化那群叛逆了太久的孩子。装修一新的教室被学生砸坏,家访不顺,学生叛逆依旧。所有的一切看起来让人沮丧失望。克拉克和很多的老师一样想到了放弃,但是在和朋友的一次交谈后还是选择了继续坚持,又回到了班级里。最终通过他不断的尝试和努力走进了班上孩子们的内心。

由于时长的限制影片不能将太多时间应用于这个过程,但是感化这群学生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那个漫长的过程里很多的沮丧失望以及再坚持的动力才是克拉克最为可贵的东西。在经过漫长的努力后,他终于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也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成功的将这群叛逆的孩子引入正途。从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看似叛逆和没有希望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不可救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而在我的观点里我是一直都相信人性本善的。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纯洁善良的,之所以变得叛逆是由于成长的环境或是很多的外界因素所导致的。这在在克拉克去家访的时候就能体现,莎美卡成长在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单亲家庭里,放学后得负责照看弟弟和做饭。胡克的妈妈在她13岁的时候就生下了他,平时对他也疏于管教„„这些孩子都成长于一个不健康且贫穷的家庭,没有人教导他们怎么面对生活,也没有人给与这样的孩子正能量,因为环境或是父母的影响让他们逐渐偏离轨道而变得叛逆。但正是这类孩子才需要更多的爱和理解,当孩子能感觉到老师的关爱的时候,他就会慢慢的敞开自己的内心。过程或许很艰辛,但是一旦走进孩子的内心,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在班级管理上克拉克引导孩子们敢于做梦,敢于冒险和追逐自己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并且将一个班级比作家庭,教会学生互相尊敬和关爱。这个信条是值得很多中国老师借鉴的。因为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在生活中活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和有意义。我觉得这些美好的特质比知识更重要。

克拉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和感悟,在教学上的很多好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背不住历史知识和年代的烦恼,电影里的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克拉克在一次晚间改卷的时候因为隔壁房间的音乐噪声想到将历史知识编成RAP歌曲并且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的记住了全部的历史知识。用这种方法记忆历史知识又快又不容易忘记。另外一个镜头就是在克拉克生病在家养病的时候,因为担心不去上课会耽误学生们的学习进度,所以他想出拍视频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给学生传递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故事的原型罗恩·克拉克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老师,大学里并没有学习师范的知识,在大学毕业后周游各国的他才决定当一名老师。丰富的经历带给这位老师足够的创意,对教育的热爱又使得他没有放弃那群孩子,最终带领整个班级的学生创造了奇迹。

篇10:热血教师观后感

王冰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观看美国电影《热血教师》(the story of Ron Clark)并写观后感。说实话,当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心里还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已经特别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这件事。但是,由于是任务,还是观看了这部电影。观看完此片后,我深深被这位热血教师的事迹所感动。

影片中有三个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也在不断问自己,如果我是克拉克老师,我会怎样做?

第一个情节引发我思考的是:克拉克是连续四年成绩第一的教师,就在原学校为他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离开。他已经把事业做到了巅峰,为什么不留下来享受光环呢?傻吗?我问自己:如果我在他这个位置,我会怎么办?我可能继续留下来,因为原来的班级,我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因为之前的努力,学生的成绩也可能一直不错。或许我也选择离开,由于原来的成绩,有更好的学生向我抛来橄榄枝,我可以得到高就的机会,又可以给自己另一片的天地,也是勇于向自己挑战的表现。不断成功又不断放弃,而且享受这种成就感;可是我们世俗中人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谁敢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嘲笑的!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却去找骨头,什么样的话都会蜂拥而至,铺天盖地!令人无法招架!人言可畏啊!

第二个情节引发我思考的是:当罗恩到处找工作,终于在一个很差的学校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别人不要的也干不下去的工作。他苦苦请求校长用他,结果校长带他参观,介绍班级时,校长给他介绍一个普通班,而他却注意一个乱班差班,校长觉得不可思议:那是没人要教的班级。他说就因为没人教,那让我教吧。如果是我,我选择去普通班,有机会跟原来的成绩一样好,还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多好!结果还没上课,他就去家访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家访是到莎美卡家,女孩抱着一个小孩,他问:这是你弟弟吗?女孩说:不,这是我的小孩。如果是我碰到这一幕,我会晕过去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告诉你,你首先对这个女孩的品质会质疑。但是克拉克并没有,还是一腔热血地继续努力着。可是这个班不是一般地难教啊,学生刚开始根本不理你,自己管自己玩,你在他们眼里仿佛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如果是我,在这里,我已经流下委屈的泪水,黯然离开。克拉克很耐心跟他们讲纪律,讲礼节,再开始讲语法知识,中间也经过学生的反抗,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第三个情节,我真的很佩服他,真的很让人感动。学生基本上轨道后,他依然家访。一次是在克拉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莎美卡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时,他怀着一片善心去莎美卡家中辅导作业,却被莎美卡的妈妈骂了一顿,第二天还到学校无理要求开除老师;家长的话非常难听,听到这样的话,校长都看不过去了。如果是我,我真的为这个孩子惋惜,如果你因此把你的小孩,我除了惋惜,我无话可说,因为我问心无愧。可是面对这么可恶的家长,克拉克居然还平静地做工作,去说服家长。

后面的情节,我想如果是我,我应该会跟他一样吧。在乔纳恩遭到毒打后离开家,当夜幕降临时他蜷缩在街上;克拉克找到了“坏孩子”乔纳恩并把他紧紧拥进自己的怀里时;还有校长公布成绩,学生和家长都秉住呼吸等待着成绩,当校长说出“你们的成绩是最好的,甚至比优等生的班级还要高”全班沸腾了,克拉克笑了。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和家长孩子们一起欢呼的,因为一切来得这么不容易。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的、善良的,以前我半信半疑,但看完电影,我信了,因为那个伟大的老师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真理。老实说,那个班的孩子比中国学生难教多了,至少我目前没听说有这样的班级;然而老师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拯救了他们。一个好老师是不会害怕现实的考验的,他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他从不抱怨,他有的是对自己工作方法的反思。

篇11:热血教师观后感

今天下午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看了《热血教师》,看完真的是感触良多。

克拉克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他在教学中付出的心思和努力比任何人都要多得多。首先,他在正式任教之前就先了解班里各个同学的家庭环境,对大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为孩子们都比较懒散,他又在第一节课就给孩子们定了班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尊重”,“我们进出教室要排队”。其实他是想让孩子们认识到一个班级是一个团体,但是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这些孩子都野惯了,从小到大就没有人愿意管他们。

我想,如果是其他的老师,在一开始看到大家这么不配合,一定会放弃他们,让他们自暴自弃。但是克拉克没有,受挫之后,他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先是用喝牛奶这种有趣、恶搞自己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尝试着安静听课。接着又以看着不可能学会的跳绳作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交换条件。为了帮助他们记忆枯燥的知识点,他又把美国历史编成歌词,唱成rap。他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慢慢引导她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你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

他关心每个学生,甚至跑到学生家里去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说服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后面得了肺炎无法去学校,还坚持通过录像的方式给他们上课;因为校长看不起这些问题小孩而跟校长据理力争,一直坚信这些孩子都是有天分的,期末考试一定可以高于评分标准。这些,都让我很是感动。他是真的爱这些小孩子。我总觉得,付出和回报是相对的。你真心对别人付出了多少,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相对的,他也会以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你的付出。我相信,孩子们肯定感受到了克拉克对自己的关心,鼓励,所以后面整个班也取得了整个州最好的成绩。如果大多数老师都能跟克拉克一样,那么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很愿意学习的。

然后不得不提那群充满“问题”的孩子们。我觉得他们叛逆的原因,或多或少都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胡里奥是单亲家庭,爱偷东西,母亲也不怎么管。班德里娅是印度家庭,家里男女地位极度不平等。莎美卡12岁,却是3个孩子的妈妈,对此,她的母亲也只是放任不管。而泰肖恩则是被收养的孤儿,经常遭到养父的打骂。试想,在这样的家庭里面,这些孩子怎么可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怎么可能花心思在自己的学业上呢?在他们看来,自己从小就是被抛弃,被嫌弃的,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她们,他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跟其他的孩子一样的。这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现实问题,很多情况下,正是教育者给孩子们灌输了他们不可能学好知识,她们比别人差的思想,才导致了他们更加的自暴自弃。

考试成绩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个社会是通过分数评判大家的,谁能给我高分,谁就能获得我的尊重。这是片中校长说的话,当时我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不知道这是制度出了问题还是怎样,但在中国,确实就是这样,分数就代表了一切。片中还有讲到学校将学生分成优班和差班进行教学的情况,这也是为了追求分数而想出来的措施。因为自己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深有感触。我觉得这对于学生自尊心还有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很容易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心理上的不平等,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一截。而且有的同学她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有自己的特长。可是为了适应这个考试成绩就是一切的社会,老师或者家长会将她们的念想扼杀在萌芽阶段,而不是让她们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事。而越是强迫,就会越适得其反。孩子就会觉得没有人懂她们,觉得这个社会遗忘了她们,那么各种问题的出现也就是正常的了。

篇12:《热血教师》观后感

——观《热血教师》有感 未观其影只闻其名,便不难猜到这是一个有关于欧美教育的故事片。而且是带有一些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的电影。虽然观赏后,从故事的内容、结局、叙事方式来讲,它的真实性以及集合中国现今社会的教育现状后所起到的指导意义还值得我们深究,但必须赞同的是叙事者的教育观,即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故事的主人公从美国的小镇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奔向了纽约,企图用一向“吃香”的教育方法改造一群世人眼里的“混世魔王”。无论是内心激励法、注意力吸引法则亦或是通过伤害自己身心来与孩子们做赌注来迫使孩子认真听讲的方法,支持着主人公RON如此执着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分和潜力,并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来转化问题学生性格上的矛盾冲突。这也是我面对班级内“问题孩子”的解决方式。

“问题学生”在教育的领域内只是一个统称,细化分来不难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各自代表着一个类别。而站在他们身后对他们起到影响作用的则是不同的生长环境、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所以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内心渴望优秀,但由于长时间的自我封闭和缺乏外界鼓励导致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追求成功,所以有些顽皮、企图通过吵闹甚至是异于他人的方式来博取注意;有些孩子的“问题”则是有出格的暴力行为,但是由于年纪较轻,无法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合理解决;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过于宠溺,导致自身自理能力较弱于同龄孩子;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恰当的教育观灌输导致自身学习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大禹治水的根本方式是疏导而不是填补,所以我认为对待自身有较为突出问题的孩子,根本的解决方法也在于疏导。而疏导的前提就是信任,只有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孩子才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班有三名问题比较突出的孩子,分别是调皮的小A,有比较爱打人且屡教不改的小B,还有喜欢说话,但是由于自理能力较差总被人“欺负”的小C。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三个孩子虽然各自的缺点比较明显并非常棘手,但是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小A因为从小长在农村,父母出门在外做生意忽略了对他的照看,所以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理解力也比同龄人也高出很多,这是一个智力、情商都十分显著的孩子。小B因为自身块头比较大,所以喜欢用“拳头”与同学们交流,但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是一个口硬心软的孩子。小C行动力不强,经常被身边的孩子所嘲笑,但是由于他的语言发育非常好,所以也是一个课堂上“闲不住”的孩子。不过他的优点也十分突出,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情商都高于同龄人。

所以我让A学着去帮助C,让他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自我认知的修正,让他渐渐地感觉“我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人”,从而将大部分的注意力引导为关注班内有困难的同学并伸出援助之手。而B在得到有力的监管之后,鼓励他在班级内推广献爱心活动,让B也能在班级内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篇13:《热血教师》观后感

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可眼睛里却是热力四射的光芒的男人克拉克,是连续四年成绩第一的小学教师,就在原学校为他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离开。他已经把事业做到了巅峰,为什么不留下来享受光环呢?我想起了记者采访刘墉:“你为什么能在很多领域获得成功呢?” 刘墉淡淡一笑:“这就像登山,当一项事业成功了就好比走到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可是只是看见这一座山的风景;要想见识更多的美景,必须下山,然后重新上山。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断成功又不断放弃的原因,因为我想看到更多的风景。”多么简单明了的道理啊!可是我们世俗中人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谁敢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嘲笑的!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却去找骨头,什么样的话都会蜂拥而至,铺天盖地!令人无法招架!人言可畏啊!即使我们想要改革,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我们要吃饭,面对着今天考评,明天竞争上岗,分已经变成血盆大嘴,随时准备吞噬弱者!老师们的精力已经备受折磨,能保证顺利退休!谁还会像克拉克那样主动放弃光环,重新开始!接受一个前途未卜的挑战!凡夫俗子真的不敢做!可是,克拉克毅然做了,我想,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有悲天悯人的大胸怀,想拯救社会;更为重要的是他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看来他已经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了!但凡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都会成功!

克拉克用他的坚韧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一个一个小故事,向观众展现了克卡克为促进学生学好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克拉克的人格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克拉克到底也是一个凡人,在遇到挫折、心烦意乱时,也会很生气,也曾流露出辞职不干的想法,不过他到底是热爱教育的,同时又是一个不服输、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的人。他坚信他的学生都是好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的、善良的。他们需要的是爱、是关怀、理解和帮助,所以,他对每一位学生都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并努力采用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改变大家。

上一篇:小班手指点画花儿真美丽教案下一篇:一转身遇见流年遇见初恋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