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过程检测复习

2024-04-07

东北大学过程检测复习(精选6篇)

篇1:东北大学过程检测复习

绪论

1.过程装备主要包括那些典型的设备机器? 2.压力容器按设计压力如何分级?

3.为利于安全、监督和管理,压力容器按工作条件如何分类? 4简述单层卷焊式压力容器壳体的制造工艺流程。5.简述化工设备制造工艺的主要特点。6.简述压力容器制造的进展特点。

第1章 过程设备制造的准备工序

1.简述过程装备制造的装备工艺流程 2.净化处理的作用及常用净化方法、特点 3.机械矫形的方法有哪些?

4.简述火焰矫形的原理和适用范围。5.坯料展开的方法有哪些?

6.不可展曲面的展开计算方法主要有哪些? 7.号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8.加工余量主要有哪些内容?

9.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划出零件展开图形的实际用料线和切割下料线,写出加工余量与实际用料线和切割下料线之间的关系。10.下料时合理排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11.机械切割的方法有哪些? 12.热切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3.简述氧乙炔切割的条件和特点。14.简述边缘加工的目的和主要方法。

15.名词解释:净化、矫形、划线、展开、号料(放样)、切割、等离子弧切割

第2章 成型加工工艺

1.冷卷成型的概念及特点。2.热卷成型的概念及特点。

3.利用对称三辊式卷板机卷制筒节时,直边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4.简述立式卷板机的特点。

5.简述利用对称三辊式卷板机加工单个筒节的制造工艺过程。6.封头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哪些?

7.简述小直径封头(无拼焊缝封头)制造工艺过程。8.简述大直径封头(有拼焊缝封头)制造工艺过程。9.薄壁封头的冲压成型方法有哪些?

10.封头冲压成型常见的工艺缺陷是什么? 11.简述封头旋压成型的特点。

12.管子弯曲时易产生的缺陷是什么? 13.管子冷弯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4.选择冷弯管或热弯管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5.名词解释:中频加热弯管法

第3章 组装工艺

1.名词解释:组装

2.零件组对的任务是什么?

3.设备制造中,过程设备组焊方面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什么? 4.组装单元的概念及划分组装单元的要求。5.纵缝的组装机械主要有哪些? 6.环缝的组装机械主要有哪些?

第4章 焊接工艺

1.GB150根据压力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位置,对焊接接头如何分类及其对压力容器制造的实际作用。

2.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几种?在设计制造中应尽量选择哪种形式?为什么? 3.焊接结构与与铆接、铸造、锻造结构相比,有何优势?

4.在过程设备制造中,容器是主要受压零部件,承压壳体的主焊缝(如壳体的纵、环焊缝等)应采用何种合计接头?

5.对于低碳钢,其热影响区可近似看作是在最高加热温度下的正火热处理组织,根据其组织特征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哪几个温度区?

6.焊接接头在组织和性能上较为薄弱的是哪个部位?其中最薄弱的是哪个部位?

7.简述调节焊接热循环的主要措施

8.坡口的基本形式有几种?设计、选择焊接坡口时应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9.符号表示一般由基本符号与指引线组成,必要时可以加上补充符号和焊缝尺寸符号,有时需要对基本符号进行组合。其中基本符号、辅助符号、补充符号各有何作用?

10.常见的外部焊接缺陷有哪些? 11.常见的内部焊接缺陷有哪些?

12.简述焊接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主要有哪些?简述焊接残余变形的危害。

13.简述设计上减少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14.简述工艺上减少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15.焊接残余应力的危害有哪些?

16.设计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方法有哪些? 17.工艺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方法有哪些? 18.简述手工电弧焊的特点

19.目前国内手弧焊设备有几种?手弧焊设备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重要接头和压力容器壳体焊接时选择哪种设备?为什么? 20.简述焊条的构成及其主要作用。

21.焊条按药皮熔化后的熔渣特性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简述酸性焊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2.简述TIG焊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23.无论是工艺焊接性还是使用焊接性,评定判断方法有三种? 24.工艺焊接性试验方法包括: 碳当量法和冷裂纹敏感指数 25.低碳钢焊接时应注意什么?

26.手工电弧焊Q235一般结构试选择焊条型号、牌号,重要结构试选择焊条型号、牌号。

27.18MnMoNb钢手工电弧焊焊条可选型号、牌号 28.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预防晶间腐蚀的措施

29.名词解释:焊接线能量、一次结晶、二次结晶、微观偏析、宏观偏析、E5015、E5003、J507、H08、H08MnA、焊接性、工艺焊接性、使用焊接性、TIG、第5章 焊接工艺

1.装备制造的定期检测包括哪些项目?

2.简述装备外部检测的条件、目的、周期和项目 3.简述装备内外部检测的条件、目的、周期和项目 4.简述装备全面检测的目的、周期和项目

5.对检测出缺陷设备除报废外,可根据根据使用条件和具体情况作何处理: 6.名词解释:设备的剩余寿命

7.装备的常规检测主要包括哪些检测内容? 8.简述射线的主要性质 9.简述射线检测原理

10.简述射线检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1.根据相关标准(JB4730、GB3323)中关于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透照缺陷等级评定的内容,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焊缝质量分为几级,哪一级级焊缝要求的质量最高?

第6章 典型压力容器制造

1.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很多,常用的有哪几种? 2.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3.简述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4.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总装工艺过程。6.单层高压容器主要包括那些结构形式? 7.多层高压容器主要包括那些结构形式? 8.简述单层和多层容器制造的比较有何特点? 9.热套式容器制造的关键是什么?

10.简述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过程。

11.简述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内筒的制造加工工序。

12.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每筒节两端开检漏孔和通气孔其作用是? 13.简述绕板式高压容器的优缺点。

篇2:东北大学过程检测复习

2013年武汉大学土管考研全过程复习经验分享

昨天查复试成绩,很高兴,奋战半年,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写下点自己的考研感想,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点帮助。

一、当初我选择武大土管

第一:不考数学(至少今年之前是),如果数学不是你强项,可以考虑一下。第二:只有两本参考书目(地籍测量、土地管理概论、经济地理学,三选二)。第三:名校情结,而且武大土管总体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二、英语

第一:词汇一定要扎实,是基础。第二:真题反复研究练习(出题套路、陷阱设置、喜欢考的点等),是宝。第三:英语辅导班,个人觉得没必要,做好上面两步,选做一些好的练习,就差不多了。

三、政治

第一:不要相信押题,只能用来备战,不能把它当做考试范围,不要相信老师的胡扯,这是我上辅导班血淋淋的教训。第二:考试大纲,虽然很枯燥,但是的确是好东西,毕竟是权威,一定要好好看,而且要懂。第三:如果有文科的基础,我觉得上辅导班没多大用处,不然上了你就后悔了。第四:研究下近几年真题,多做些质量好的习题巩固,政治,拉分的还是选择题。

四、专业课

我考的是土管概论和地测,同时可以把武汉大学考研复习精编里面的题目和武汉大学冲刺宝典里面的题目多做几遍要把历年真题每一个题目都搞懂,每年考的和以前有重复的题目有很多,不过近年考的题越来越灵活,但是往年的真题依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重点都在试卷上,要靠自己去分析,历年试卷对比一下,考的比较多的知识点,那就是重点。

五、感想

具体的时间安排要根据个人学习习惯来定,总之,发挥好自己优势,补足自己的劣势,坚持下来,相信自己。加油,祝来年学弟学妹们可以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谢谢。

【复试】

一、联系导师

很有必要,让导师记住你的名字,复试的时候,导师当然倾向于自己有印象的学生。

二、复试程序

(1)首先是英语面试。先是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根据你自我介绍提问题(如果你自我介绍里面有亮点的话,比如说做了什么项目,会什么软件,有什么实习经验),如果自我介绍里面老师觉得没啥问题可以提的,老师会自己问你一些问题,这样就比较难以准备了。

篇3: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转化,变化,优化,类化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系统复习, 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 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达到以点成线, 以线成面, 以面成体的目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一个从厚到薄”, 前者是“量”的积累, 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 而且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 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 如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等原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易感到乏味且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复习概念时, 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 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 然后归类排队, 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最主要的是实现了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即实现了厚薄间的转化。

例如, 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 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 (1) (2) (3) (4) 。 (1) ———一个基础; (2) ———两个要点; (3) ———三种延伸; (4) ———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 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有的在思维, 有的在议论, 有的在阅读课本, 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 我趁势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 其答案如下: (1) ———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2) ———两个要点。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 (3) ———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4) 四个异同点。 (1) 端点个数不同; (2) 图形特征不同; (3) 表示方法不同; (4) 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 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例题讲解———善于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 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应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 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0, 0) 与 (-1, -1) , 开口向上, 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 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由题意画图后, 不难看出 (-1, -1) 是顶点, 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m) 2+n, 再求得它的解析式 (解法略) 。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 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 求解析式。变化后, 由题意画图可知 (-1, -1) 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 但从图中看出, 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 还经过一点 (-4, 0) , 所以可用y=a (x-x1) (x-x2) 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 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 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 此题可有两种情况: (1) 开口向上; (2) 开口向下。

由于条件不断变化, 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 从而改变了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 提高了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可以优化学生思维, 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 要对多种解法进行比较, 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法。在数学复习时, 我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 还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炼出最佳解法, 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 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如:已知2斤苹果, 1斤橘子, 4斤梨共价6元, 又知4斤苹果, 2斤梨, 2斤橘子共价4元, 现买4斤苹果, 2斤橘子, 5斤梨应付多少钱? (解题略) 本题妙在不具体求出每种水果的单价, 而是使用整体解题的思路直接求出答案为8元。又如计算 (6x+y/2) (3x-y/4) 这是一题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本题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找, 学生也习惯按多项式系数, 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 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 显然后一种解题思路优于第一种解题的思路。再如, 计算若此题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 很繁琐, 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 再计算、约分, 就可以很快求出结果。

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 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作出多种不同的命题, 教师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 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 我选下列4个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 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 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 问经过几分钟, 甲乙两人相遇?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 汽车需8小时, 拖拉机需12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3: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8天, 乙队单独做需10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 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 两管同时开放, 几小时可以注满?

上述四道复习应用题, 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有的看似是行程问题, 有的看似是工程问题,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能分析异同, 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最终达到常规图形能熟悉、常规结论要记忆、类同方法全套用、独创解法受启发的层次, 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篇4:复习过程的优化组合

这种危害性极大的复习方法之所以延续至今,其原因主要是:1.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了解。2.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图省力。3.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采取传统机械的复习方法保险而违反规律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复习负担。要想彻底抛弃这种危害性大、机械的复习方法,就必须掌握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那么,怎样复习才科学呢?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在知识记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编码,也就是说,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挂钩,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浑然一体,学生新学习材料就会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意义,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妥帖地加入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去,使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发展。因此,只靠反复机械硬背并不能加强记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分析整体结构,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信息加工上下功夫,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把新知识纳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按层次组织在结构中,这样能使知识的原有部分不断分化、综合、融会贯通。此外,正确的知识记忆与主体的动机强度也有很高的相关性,回忆好的人,主观组织的强度也大。由此可见,知识记忆需要复习,而复习则为信息提供机会。要使学生复习达到科学性,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整体复习,掌握纲目

每门科学都有它的系统性,绝不能只研究某一个侧面。而且这一系统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学生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地复习,不断地进行信息加工,使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有机结合,利用自己的心理动势去加工新摘入的信息。无论学习哪门功课,如能从整体上进行信息加工,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更加牢固,机械孤立地复习局部的知识,信息加工再深,也只能是零散的联想。因为缺乏网络联系和无层次组织,这样的复习,不但保持期短,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应整体上把握,找出规律,掌握纲目,深化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二、尝试回忆、抓住重点

尝试回忆,即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加工,试背时间多,对信息加工就能步步深入,这样能缩短知识的记忆时间,提高信息加工的实效性。尝试回忆能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增强学生的复习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也便于抓住重点,攻破难点,克服平均使用气力的现象,我们这里所说的试背与前面所提到的死记硬背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所说的试背是指让学生去有意或无意背那些关键学习内容,已达到掌握重点目的,而非泛泛去背。并且,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记忆,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时间复习、巩固记忆

连续复习容易造成信息加工混乱,产生暂时的抑制。尤其是初三更易产生这方面问题,他们复习任务重,长期得不到休息,搞得头晕脑胀,已学知识得不到巩固,而更新的知识又得不到及时复习,这样一层覆一层,层层不巩固,识记效率必然低下。所以,教师必须遵循记忆规律,不搞加班加点,指导学生科学复习,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篇5:东北大学过程检测复习

考研总结 1 吉大的录取工作完全是通过邮件通知的

1.先出学校线

2.再出学院线

14年院线 车辆学硕365,专硕是310

3.告知复试地点

4.复试通过后,发拟录名单

5.填写信息资料

考研总结 2 吉林大学 材料力学复习经验

说实话我不太擅长写文字,也许我写的内容没有论坛上一些学长写的那么精彩,但是这是我几个月来最真实的感受。这些方法也是我备考时慢慢摸索出来的。我也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人,学得比较慢,但我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有的题和知识点都要落实到笔上,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走。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许多学弟学妹都会比我强,所以我的经验只是给你们做一个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找到它,坚持住,你一定能成功!

今年吉大的材料力学成绩普遍都不高,我问了好多周围考吉大材力的同学,他们都在抱怨为什么这么低,高分就120多,很多人一般就是110多,我今年只有116.我郁闷了很久,因为我复习的不错,最后复习阶段几乎没有历年的材力真题能难住我,考试时发辉也不错,提前十几分钟就把会的题写完了,就一道应力题没写全。我是冲着130多去的,没想到差这么多分。其实考试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后来去复试的时候,听说本校的人说,今年吉大原定3月15号出成绩,但是一直拖到19号才公布,据说今年某个专业的某个专业课成绩高的离谱,所以学校决定重新审核成绩,这科就是相对简单的材料力学,所以分数就被压下来了。这消息也不知道可不可靠,我觉得这个只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也许还是自己学的不扎实,自己写对了答案,老师还能给你判错了么。所以在这要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把知识学透了,掌握牢了,分数会对得起你的。

首先,吉大材力考研的教材就是上边这两本,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左边的,刘鸿文版本。没有用 孟广伟版的,所以我从网上买了这本。两本书都要看,看过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互补的地方。其次,就是该看什么。我第一遍先把课本看了一遍,第一遍花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熟悉整本书的内容,例题都看了,课后题没做,因为我决定考研的时间比较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材力真题

吉大材力2002--2011真题

吉大材力2012真题

吉大材力2013真题

吉大材力2014真题 回忆版

第二遍我就开始做真题,我大概看了一下近10年的真题,发现每张卷子大概有10道题左右,年份不同可能会多一道或两道,但总是那几个固定的题型。所以我就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进行研究。把这十几年的一个类型的题都放在一起做,抄题后,写出详细的分析思路以及答案,在一旁总结出本题用到的知识点。再把相关书上的知识点都看懂并且总结出便于自己理解的体系。这几个专题总结好后,我非常有成就感,而且再次做到相关类型的题时,思路非常清晰。我这个人,习惯把知识点落实到笔头上,方便下一轮的复习。下面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专题:

1.弯曲内力图 专题

2.组合变形 专题

3.压杆稳定 专题

4.动载荷与静载荷 专题

5.三向应力分析 问题

6.图乘法 专题

7.超静定结构 专题

8.交变应力 专题

9.弯扭与应力结合 专题

10.移动载荷 专题

其实在做完这些真题以后,才知道考试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内容是不考的,而哪些内容是必考的。所以真题非常的重要,他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而且我发现做题时有一些公式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而且有些题就是两个专题的公式综合在一起。所以,我又花了一些时间总结这些常用公式,有了它就感觉觉如虎添翼一样,对后面第三轮的复习帮助非常大,加上我前面专题总结使第三轮的复习效率非常高,很快就复习完了。下面就是我总结的公式:

最后一轮的复习,由于真题已经都做完了,所以我就把课本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当做练习,来查漏补缺。做的时候发现,有些书上的题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做过似的。原来,历年的材力真题很多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改编而来的。所以在这我想强调一下,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题,要研究透了,这是拿高分的基础。由于我复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本上的题没有全做完,只是选择了重点章节的题做了。但是从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后,我想说对于材料力学的复习,由于我是从9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复习时间比较紧,我的这种 “先看课本了解考试内容(不做题)——做真题并总结——做课本课后题查漏补缺”复习思路并不是最好的,只是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才采用的。对于现在决定考研的你来说,系统的复习才是最可取的,先认真看课本,做课后练习题,在做真题,这样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最后,祝愿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考研成功,圆梦吉大!!

原创文章,仅供学弟学妹参考。

如果你对我的这套资料感兴趣,请联系我。我会以最低的价格转让给你。其实希望你能理解,自己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东西能为别人带来一些帮助,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也希望能有一些收入补贴自己拮据的大四生活。我当初收集这些资料时,向吉大研究生买这套资料时花了我两百大洋,还不包括2013年的真题。后来我又通过别的渠道找到了13年的真题,14年的真题是我出了考场就回忆出来的,在别处绝对找不到。收集资料真的是很费时间,而且淘宝上的资料都价格不菲。现在你遇到了我,可以将资料问题一次解决。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联系我的扣扣号 二二**四六九六五三 非诚勿扰。我会把两本材力教材免费送给第一个订的同学!

我的资料包括:

1.2002-2014年865材料力学考研真题。(其中13和14年的真题是很难找到的,吉大对近几年真题是封闭的,而且网上也没有卖的,14年真题是我出了考场之后直接回忆出来的。)电子版 2.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笔记(聂毓琴老师讲)纸质版 3.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笔记(强化班)纸质版 4.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考前重点总结 纸质版 5.吉林大学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6套 纸质版

6.我复习时总结的资料(真题知识点专题总结+材力做题常用公式总结)纸质版

7.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历年报录比和分数线 电子版

整套资料转让价八十元,包邮。

篇6:过程控制复习题

被控介质的流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被控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

6.气动执行器有气开和气关形式

根据阀芯形状的不同主要有:直线,等百分比,抛物线和快开4 量的真值之差。31.正迁移是指测量起点由零迁至某一正值。

24.负迁移是指测量起点由零迁至某一负值 32.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截面的物料数量,即瞬时流量 在余差;

(2)积分时间反映积分作用的强弱,越小,积分作用越强,反之亦然。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降低,但在过渡过程结束时无余差;

(3)微分时间反映积分作用的强弱,越大,积分作用越强,反之亦然。微分2.过程变量可以分为三类:被控量,操作量,干扰量。

是一个控统性能的首要指标是稳定性。

4.输入响应曲线所表示的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成为时域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衰减比,最大动态偏差与超调量,余制器,类: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定值信号作用下,输出响应曲线会没有震荡的从一个稳定一直上升或者下降。9.阶跃响应动态特性1.自衡的非震荡过程2.无自衡的非震荡过程3.自衡的震荡过程4.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 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入响应曲线呈现衰减震荡特性,最终被控过程趋于新的稳定值。

10.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的目的在于: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整定控制参器参数,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被控过程及新型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和研究,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设计。数学模型的基本要求是简单,能正确可靠地反应过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动态关系

11.建立工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分析法,实验辨识法和混合法。

明确过程是指通过操作调节阀,使被控过程的控制输入产生一个阶跃变化或方波变化,得到被控量时间变化的阶跃响应曲线或者脉冲响应曲线,根据输入-输出数据来辨识输入-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第三章

1.过程参数检测仪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变送元件构成。

2.被测物理量不会受到传感器的影响,敏感即被测参数的3.微小变化就可以引起传感器输入信号的明显变化,稳定即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测信参数之间是稳定的单比值关系

5.DDZ3型电动组合仪表采用的和标准和标准气动信号(如QDZ型气动组合仪表采用0.02-0.1Mpa标准)。Ddz2是dc-0-10madc0-20v

6.量程是指与检测仪表的规定输出范围相对应的被测参数范围,也即是被测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只差,及BX=Xmax-Xmin.7.仪表工作特性检测仪表的输入是被测参数,输出是变送器的标准化输出信号。仪表工作特性反映了该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即x=1/Km(Y-Ymin)+Xmin

9.压力的概念:在工程上,压力是指均匀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工程上常将被测压力表示如下: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度,差压。与大气压力之差

11.按照测温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大类。热电效应,实现温度检测的。

12..流量的概念:在工程上,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的流体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容器中储存的固体,液体的储量进行测量,界位,即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分界面的高度,还有料位,液位

第四章

1.执行器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2.根据使用能源不同,执行器可以分为气动,电动,液动三类。

3.气动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或者阀门定位器的输出气动信号大小,产生相应的输出力和推杆直线位移,推动调节机构的阀芯动作。

4.气动执行机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类。

是执行器的调节部分。它是一个局部阻力可变的节流元件。在执行机构输出力作用下,阀芯在阀体内移动,改变了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即改变了调节机构的阻力系数,从而使

是电动信号,若执行器采用气动执行器,就必须将控制器输出标准电流信号转换成为0.02-0.1MPA的标准气压信号,才能与气动执行器配接。阀门定位器的作用是准确定位。

只有当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环境中,同时具备点燃源,爆炸性物质,空气时,才能产生爆炸。

安全栅安装在安全场所,它是安全场仪表和危险场所仪表的关联设备,一方面传输信号;另一方面控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在爆炸气体或者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以下,以确保系统的本安防爆性能。由于它好像栅栏一样,将安装场所与危险场所隔离,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安全栅。”

判断一个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是否属于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充要条件是:危险场所的仪表必须设计成安全火花型;安全场所的仪表与危险场所的仪表之间必须有安全栅,从而限制送往危险场所的电压,电流,保证进入危险场所的电功率在安全范围内。电火花和热效应主要燃源

第六章

1.PID控制参数整定就是根据被控过程特性和系统要求,确定PID控制器中的比例带,积分时间常数T1和微分时间常数Td,是系统的过渡过程达到满意的控制品质。

2.三种控制策略,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

3.控制器的参数整定通常以系统瞬态响应的0.75-0.9(衰减比n=4:1-10:1)为主要指标,以保证系统具有一丁点稳定充裕量。

4.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理论计算整定法,工程整定法,自整定法。

PID控制原理必考,详情细见P113.第七章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详情细见P151。大题设计题。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1.对于副回路的二次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2.有效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3.对于符合或操作条件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正定方法,逐步逼近法,两步整定法,一步整定法 选择器类型,1.选择器位于控制器的输出端,对控制器输出信号进行选择系统2.选择器位于输出端之前,对于变送器输出信号进行选择的系统

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过程系统的体系结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集中控制系统,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CRT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过程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集中操作与管理系统,分散: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开放的结构动化种,实现智能化现场设备与高层设备之间互联,全数字,串行,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系统,它广泛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楼宇等自动化系统中。

第十章

1.系统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2.尽量 简答

7.DDZ-III 型变送器是一种将被测的各种参数变换成4~20mA 统一标准信号的仪表。

8.正作用执行机构是指当输入气压信号增加时,阀标向下移动。

反作用执行结构是指当输入气压信号增加时,阀标向上移动

14.正作用调节器的测量值增加时,调节器的输出亦增加,其静态放大倍数取负值。反

作用调节器的测量值增加时,调节器的输出减小,其静态放大倍数取正值。15.气开式调节阀,其静态放大倍数取负,气关式调节阀,其静态放大倍数取正。16.常见复杂控制系统有串级控制、补偿控制、比值控制、分程与选择控制和多变量解

耦控制等。

23.绝对误差是指仪表指示值与被测变

56.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和调 25.节器参数整定等四个方面的内容。6.什么是气开式调节阀?什么是气关式调节阀?其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气开式:执行器输入压力p>0.02mpa 时,阀开始打开,也就是说有信号压力时阀打开,无信号压力时阀关。气关式则反之,有信号压力时阀关,无信号压力时阀开。原则:主要是考虑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安全生产的需要。a、考虑事故状态时人身、工艺设备安全。b、考虑事故状态下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产品质量。c、考虑介质的性质。

1、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 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 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 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 ④用于分程控制

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

2.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3.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4.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1. 这是一个什么系统?画出其方

框图。

2. 调节阀的作用形式;主、副调节

器的正反作用;

3. 分析系统的可能经受的扰动及

主要扰动;

4. 简述进料流量增大时的控制过

程;

5. 如果进料流量是注意扰动,上述

系统应如何改进?

2、调节阀为气开式,副调节器应为反作用,主调节器也应为反作用

3、可能经受的扰动有被加热物料的流量、温度、成分的变化,燃料油的管道压力、流量、成分的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主要扰动应该是燃料油管道压力的波动。

4、若进入加热炉的进料流量发生变化而影响到炉出口温度变化时,则由主调节器首先起控制作用,此时副回路虽不能直接克服扰动,但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过程特性,缩短了控制通道,因此控制质量有所提高。

5、此时应该选择炉膛温度作为副变量,组成串级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37防止积分饱和.答:一个具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当其处于开环工作状态时,如果偏差输入信号长期存在,那么由于积分作用的结果,将使调节器的输出不断增加或不断减小,一直达到输出的极限值为止,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4分)防止积分饱和的方法有:(1)限幅法(2)积分切除法

2、自衡过程

答:当扰动发生后,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过程能够自发地趋于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自衡性。称该类被控过程为自衡过程。

3、分布式控制系统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DCS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3、简述“积分饱和现象”产生的内因和外因。答: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在偏差长期存在的条件下,控制器输出会不断增加或减小,直到极限值引起积分饱和。

1、PID调节器的参数、、对控制性能各有什么影响? 答:(1)比例增益反映比例作用的强弱,越大,比例作用越强,反之亦然。比例控制克服干扰能力较强、控制及时、过渡时间短,但在过渡过程终了时存

作用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但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

2、与反馈控制系统相比,前馈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1)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而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2)反馈控制是“不及时”的,而前馈控制器可“及时”动作;

(3)反馈控制属闭环控制,而前馈控制属开环控制;

(4)反馈控制对闭环内扰动均有校正作用,而前馈控制具有制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5)反馈控制规律通常有P、PI、PD、PID等,而前馈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1、串级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2、现场总线

答: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如数字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与工业过程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等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1、简述执行器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答:执行器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位移(直线位移或角位移)或速度,用于控制流入或流出被控过程的物料或能量,从而实现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制。

2、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法参数整定的步骤。

答:1.在闭环控制系统里,将控制器置于纯比例作用下(= ∞,=0),从小到大逐渐增大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C,直到出现等幅振荡曲线为止。2.此时的比例度称为临界比例度,相邻两个波峰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临界振荡周期。据此确定控制器参数。3.根据和值,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各个参数。

上一篇:驾乘习惯与性格的关系下一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