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榜样的文章

2024-05-06

关于榜样的文章(精选12篇)

篇1:关于榜样的文章

我就是这么固执

你可以说我疯癫,可以说我傻,可以说我爱做梦,可以说我不现实

可我就是爱他

只爱他一个人的疯子、傻子、白痴

爱了,又能怎样

如果非要个理由

不为他不是别人,他是魏晨。

(二)

我曾经也取笑那些人,怎么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疯狂

直到爱上才明白

不同于亲情、爱情、友情

他是一个让你不孤单不寂寞的理由

请你听听他的声音

会觉得很暖很暖

暖到让人想哭

(三)

你的声音真的很好听,很好听

你的眼睛真的好真诚、好坚定

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让我深深铭记,直到深入骨髓

你不同于其他人、你坚强、执着、你总是那么精彩、总是让人心疼

我还记得那个傻傻的你,说着傻傻的话

(四)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你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会让我像爱你一样去爱别人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会让我哭的那么撕心裂肺

世界上没有的二个人会让我默默为他许下一生

(五)

当你笑时,我想哭

当你站在舞台是尽情释放自我时,我想哭

当你抱着一堆奖杯开心的笑时,我想哭

每次你开myway演唱会时,我想哭

看到你的晨式鞠躬时,我想哭

看见你哭,我更想哭

有一些人一定不知道你的今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不过没关系,懂的人自然懂

(六)

对他的爱,我很清楚

这种爱,是理智的

是心的喜欢,不是眼睛的喜欢

是用心感受,不是盲目

这种爱,会支持你

这种爱,不同于其他

这种爱,是信仰。他是我们乐橙的偶像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学习的动力。

这个人,他就是魏晨。

篇2:关于榜样的文章

伴我行

关于学习两会精神的文章:榜样精神伴我行

陈致文

随着十八大的过去和两会的到来,我们食品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了一次关于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素养的知识讲座,朱老师给我们讲了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之后我按照老师说的标准进行了自我对照,发现我距离一个标准的党员还有一段距离。而在十八大和两会的举行当中,我见识到了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代表作为榜样,为社会为祖国所贡献的力量!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方针,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也会将“两会”精神贯彻到平时的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助人为乐,通过不断学习来塑造自身性格与为人处世方法,自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营造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13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层面。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学习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拥有了

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3:关于榜样的文章

一、快速立意

立意要新颖、深刻。立意要与时俱进, 积极健康。思维要创新独到, 标新立异。

1.象征构思, 咏物意蕴。

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事物的描写, 去抒写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 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象征构思, 咏物意蕴的方法, 第一步作者要在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 并对其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 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 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第二步作者应在咏物基础上赋予这种物以社会性的内涵, 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 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 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

2.深入开掘, 画龙点睛。

所谓“深入开掘”, 就是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在文章的关键之处, 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 使文章生动传神, 大放异彩。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 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 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 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 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二、快速选材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 客观生活丰富多彩, 只要留心就有材“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 冷暖寒暄、人生百味等。生活应该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源”。平时我们要注意写作材料的搜集、积累。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要多想, 多抄, 多背。作文时, 材料的详略一定要为主题服务。

1.小处切入, 小中见大。

就是从写“小题材”入手, 由点及面, 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日常生活中细致、平凡的题材, 是可以从某一生活侧面、某一生活片段折射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的。这类文章记叙的虽然是一些细微平凡的人与事, 但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如同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样, 同样可以表现时代风貌。莫怀戚的《散步》, 其切入点就是傍晚时分一家四口人散步这一生活场景, 将亲情、温情于细微之处刻画得淋漓尽致。

2.寻找感点, 以情动人。

事物的意义往往是多元的, 我们无力面面俱到, 所以要抓住引发思绪的一个点或事物的某个特点来写。这个感点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件礼物、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个想法、一个片段、一个场面等。“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如能激发感点, 叩动读者的心扉, 使阅读的人或兴奋, 或压抑, 或喜形于色, 或黯然神伤, 或如获至宝, 或若有所失, 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 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3.虚实相生, 尺水兴波。

就是指在很短小的篇幅里也能将故事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记事曲折才动人。”记叙文的构思最忌平铺直入, “取巧”是完全有必要的一种方法。要想做到巧, 选材时对于同一个材料、同一件事情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来审视, 然后再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着笔, 以实带虚, 虚中见实, 相辅相成, 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

4.旧中翻新, 串而得神。

挑选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 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面对一些旧的材料, 如果别具慧眼, 独运匠心, 也能有新的发现, 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有许多材料, 如果孤立地看平淡得很, 但联系起来看, 得到的神韵却令人耳目一新, 显示出材料的不俗。

三、快速安排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那么, 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 血肉无所依附, 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作文构思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 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 (清楚明白) +事件发展 (生动曲折) +事件结局 (含蓄启迪) ;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切入 (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 +铺垫 (简述几个事件) +高潮 (详叙典型事件) +点化 (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 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1.彩线穿珠, 形神合一

彩线穿珠式, 也叫“冰糖葫芦式”。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 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串全文, 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组织串联起来, 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进而形成一篇中心突出、内容集中、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 地点线, 感情线, 人物线, 事物线等。

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 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 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 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 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 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

2.书信作文, 情理交融

书信体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 用作考场作文时容易表达自我, 便于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显得自由灵活, 亲切真实, 但要注意格式正确、表达得体。从写信的对象来看, 常用的是自己给别人写信, 如给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老师等。有时根据表达需要, 还可以给古今中外的名人写信, 如给诸葛亮写信, 探讨用人之道;给美国总统写信, 表达和平愿望。还可以用别人的口吻给另外的人写信, 如以妈妈的口吻给儿子写信, 以猪八戒的口吻给孙悟空写信。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倾诉心事, 剖析灵魂。

需要提醒的是, 书信作文的语言、语气要视不同的对象和内容而异。写信用语要看对象, 对长辈要谦恭, 对平辈要尊重, 对晚辈也要避免使用教训的口吻。给文化水平较低的收信人, 要写得通俗易懂;对文化水平较高的收信人, 可以写得典雅一些。写信用语还要看内容, 如报喜祝贺的, 要热烈欢快;吊唁安慰的, 要真切沉痛;探讨商洽的, 要心平气和;请教求助的, 要谦虚诚恳;规劝教育的, 要以心换心, 晓之以理等。

3.画面组合, 三江并流

在写作中, 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 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几个生动、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情节片断, 或景物描写片断, 使它们并列或交错展开, 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 就是“画面组合, 三江并流”法。用这种方法可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结构如下:

开头: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话题

主体:并列结构标志句 (1) +事例描述 (或情节片段)

并列结构标志句 (2) +事例描述 (或情节片段)

并列结构标志句 (3) +事例描述 (或情节片段)

结尾: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标志句的写法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 同句反复; (2) 与主旨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3) 排比分散铺陈; (4) 提炼段落主旨句。标志句的写法还有很多种, 还需要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和创新。但是写标志句要注意四点:一是要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 防止交叉或从属, 又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是标志句一定要紧扣文题、主题;三是每个事例都不能空洞陈述, 要详尽具体并注重细节性的描绘;四是因为标志句放在段首, 很醒目, 所以要做到精练传神、句式工整, 能彰显作者的文采。

需要注意的是, 文章的那些“画面”不是可以随便摄取和组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分工而又合作, 独立而又集中的。所谓“分工”, 就是各个画面表现的角度不同, 侧面不同;所谓“合作”, 就是所有的画面都要共同表现某一个主题思想。这种方法还可使用简洁的小标题, 既有提纲挈领, 条分缕析之效, 又可减少过度的文字铺排, 使重点突出;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 卷面赏心悦目, 又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 吸引读者注意。

篇4:关于榜样的好奇心

我们邀请了一群年轻的中国女企业家来我们办公室共进晚餐,一起聊聊她们各自的创业经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希望从她们身上学习到能为我们所用的经验。开场时,我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我是用中文说的,发音估计很可怕),随后进入正题。席间交织着泪水与欢笑,整个场面也很感人。我则完全为她们的顽强、坚韧以及迅速在彼此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所折服。她们来的时候素不相识,但走的时候就不再是陌生人。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几年前米歇尔·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菜园里翻土种菜的情景。她身着牛仔裤,脚踩工作靴,笑容满面。这位美国第一夫人曾对媒体表示,这个仍在培植中的有机菜园虽然会成为第一家庭日常用餐及正式晚宴的食材来源,但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导儿童食用当地种植的健康果蔬,特别是在肥胖症和糖尿病引发全国关注的当下。这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因为我自己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第一夫人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希望从孩子开始,让他们把这种观念带回各自的家庭,然后由此教育我们的整个社会。”

不仅如此,总统夫人还公开支持“健康体重承诺基金会(Healthy Weight Commitment Foundation)”,该基金会的使命是在2015年前降低儿童肥胖症发病率。

在我看来,以上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女性唱主角,以女性所特有并且擅长的方式发挥领导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名言:“如果你只想找人随便说说,你可以找个男人;但如果你想找人做实事,那你应该找个女人。”

在IDEO的工作过程中,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你心目中的榜样?”我想了想,发现近来我所崇拜的很多商业界(实际上也是生活中)的楷模都是女 性。

约在1年前,我在北京有幸见到了中国的女性商业领袖和电视主持人杨澜女士,她关于让女性成为强大的领导者的远见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不会中文,但我看过几期她主持的《天下女人》,感觉很有鼓舞性和突破性。我还看过近期她在英国牛津的TED全球演讲,她满腔热忱的说辞以及在“中国的互联网现象”这个复杂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中肯立场让我为之震撼并深受启发。

最后,对我个人影响最深的人是我的母亲。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我母亲十几岁时就离开家,随我的军人父亲在世界各地闯荡,曾在巴基斯坦的乡村、印度、新加坡和斯里兰卡住过,最终定居在英格兰北部。我的母亲教给了我一项最有价值的技能—始终保持以开放的姿态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即使人们和自己“有所不同”,也不要妄下评论,而是要从他们身上学习,与他们平等相处。这恰恰是现在我作为一家公司的全球领导所需要的,经常要在不同国家工作,和各行各业以及不同文化的人们打交道,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同理心是我能否通行的保障。母亲的教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让我受用,以致于它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也把母亲给我的影响带给了更多人,包括我的客户和同事。

篇5:家长有关榜样教育的亲子日记文章

听老师说今天孩子在学校表演很精彩,我真的为高兴,妈妈希望你的舞蹈能继续坚持下去。而且孩子今天回家表现也不错,吃完饭自己去写作业,字写的很工整,,这是我第一次看她写字那么好,有努力就有进步,妈妈希望你继续加油努力,你正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加油宝贝。

上面是我写在日记本上的内容,孩子看后写了她自己的日记“今天看到妈妈表扬了我真高兴,我要加油。”我心想,我这几天的努力终于见效果了,真的很感谢陈老师的耐心指!

教师点评:只要我们用行动去教育孩子,孩子也会用行动回馈我们的教育。加油!好习惯需要陪伴成长。

篇6:精选榜样小学文章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周总理,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雷锋以及品德高尚的孔子,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家喻户晓的大文豪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大奇人,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当时我一直明白这是为什么,直到我看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才明白了。

这本书讲的是海伦·凯勒的一生。不幸的海伦在一岁半时便被疾病夺走了视力、听力甚至连说话的能力都没有。她看不见花朵的艳丽、听不见鸟儿的歌声,即使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无可奈何。她,一个残疾人,心里本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已经与有声有色的大千世界隔绝了。但却因为一个人而发生了改变。海伦因疾病失聪失明,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去教导海伦。安妮·莎莉文老师为她指明了一条人生的道路,为她漆黑的人生点亮了明灯。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写字、读书。从此,海伦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比别人更加倍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以说是对海伦尽心尽力。最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而身为正常人的我们,为什么只有到了失去时才会醒悟、才会叹息,才会觉得光明太宝贵呢?海伦可以在黑暗中探求光明,摸索寻找正确的人生之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我们应该向海伦学习,无论是她超乎常人的毅力,对光明的渴望,还是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让我敬佩,啊!海伦,你就是我们心中学习的好榜样!

篇7:关于身边的榜样作文

俗话说:“人无完人。”榜样就好似一艘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榜样就好似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道路,驱逐黑暗的彷徨;榜样就好似指南针,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身上就有一种金子般发亮发光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

我的榜样——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像月牙似的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水灵灵的、如朝露般清澈的大眼睛。高挺的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她爱梳麻花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她阳光开朗,总是一脸幸福的笑容。她虽然不是我们班最优秀的,但她身上的品质与精神,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让我不得不为之赞叹。

NO.1:刻苦努力的她·我学习的榜样记得那是一次单元测试,老师发下语文试卷,一个个成绩从老师口中飞出,老师洪亮的声音响彻教室。眼看前十名的卷子已经发下,她焦急地望着老师手中一张张卷子慢慢减少。当老师喊道她的名字时,没有喊分数,只是小声地说着。老师望着她,班里的同学迷惑地望着她。她顿时舒展眉头,又像平时那样甜甜地笑了.当她回到座位时,看到那鲜红的79.5分时,握紧了拳头,她在心里默默地喊着:“没关系的,你要继续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面的路还远着呢,不要辜负爸爸哈哈哈期望!”当又一次测试来临时,她认真仔细地答卷,她以排名第5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这次,她又笑了,笑得很甜……她每天积极发言,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她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刻苦努力的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篇8:关于榜样的文章

关键词:道德榜样;挑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68—02

一、道德榜样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榜样或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富有道德魅力和道德吸引力而令社会大众信仰、学习和模仿,从而对提升社会大众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

我们党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树立道德榜样。革命战争时期,在枪林弹雨下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革命先烈,教育了中国几代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榜样人物层出不穷,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人民公仆焦裕禄等,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各个行业涌现了一大批的先进人物,如最近几年中国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标兵”、“先进科技工作者”,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影响已大不如从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新时期道德榜样力量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道德榜样的作用是有限的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榜样是否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对此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有过论述。康德认为,道德榜样把道德法则“所规定的东西变成可行的无可怀疑的。它们把实践规则以较一般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这里康德肯定了道德榜样的作用,但同时他又指出“对于道德,没有什么比举例说明更为有害的了。因为任何所举出的例证其本身在事前就须对照道德原则来加以检查,看它是否值得当作原始例证,也就是当作榜样,它并不增加道德概念的分量。”康德认为,由于道德榜样就像举例,并不是真善美的原型,人们对道德榜样的模仿,不可避免会与原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偏离,因此他认为,虽然道德榜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二)新时期道德榜样面临严峻挑战

1爱众接受心理变化对道德榜样的挑战。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一元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小,是一个高扬理想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道德榜样就是道德理想和理想人格的化身,人们对道德榜样自然崇敬有加,甚至有时会达到顶礼膜拜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道德榜样当然也就不会从理论上作所谓的反思和检视,更不会质疑道德榜样了。而现在文化多元化,人们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追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理想主义和普遍主义价值观日益式微,相对主义、世俗主义日益兴起,在精神生活方面追求物化、感性化。对理想主义和普遍主义的消解实际上也在消解道德榜样及其崇高性,道德榜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开始滑落。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自然也就成为一个问题。人们对道德榜样开始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再加上炒作横行,使受众对主流价值存在一定的怀疑与不信任,人们甚至会对镜头之下的模范、英雄有一种自然的警惕和本能的质疑。

2新时期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道德榜样的传播形成冲击。近年来,道德榜样报道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人们取得信息多元化,选择多元化,关注多元化,一篇报道、一家媒体典型报道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削弱了媒体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关心超过了对政治的关心。过去新闻传播事业不发达,媒体基本由党和国家控制,各媒体能以同一个声音说话。现在新闻传播事业迅速发展,广大媒体、网络为了自己提高收视率、点击率,想方设法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往往带有政治性,不可能有娱乐性,难以带来经济收益。

(三)中国当前树立、宣传道德榜样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1相对时期内,树立的道德榜样有过多的现象,人们对新榜样还来不及熟悉,更新的模范又出现了,使道德榜样产生的教育效果有如浮光掠影,一闪而逝。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道德榜样,带动各行业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使道德榜样的产生变得比较容易,只要有多家媒体、网站进行宣传报道,一个道德榜样就有可能产生。

2对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挖掘得不够。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了解人熟悉人就得与人交往,就得深入他们的生活。而现在许多报道仅仅是根据已有的材料加加工而已,作者本人与道德榜样之间缺乏真正的了解,彼此没有沟通,没有深入下去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报道自然不能感动人。要想打动别人,先得打动自己。如果作者自己都没什么感受,怎么能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怎能打动他人?

3对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得不够深入、不够长久。一个道德榜样产生后,其宣传方式单一,往往是媒体报道和本人做报告两种方式,没有与其他的宣传方式结合起来。道德榜样要真正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仅靠几篇报道,做几次报告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超级女声”的影响那么大?想从报名开始到比赛结束,时间之长,声势之大,宣传力度之强,覆盖范围之广,哪一个道德榜样的宣传能与之相比?

三、增强道德榜样教育作用的对策

(一)改进道德榜样的宣传方式

1党和国家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与控制。在这个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谁都不可能不受舆论宣传的影响,可以说媒体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主流价值、人们的思想观念。新闻舆论学认为,舆论是统治阶级的耳目和喉舌。江泽民曾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说明舆论宣传工作本身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方面,党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与控制。新闻媒体经济上的自主与加强党的管理并不矛盾。党只是把握舆论宣传的方向,并不干预经济。况且经济自主,并不是金钱第一,经济利益第一。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媒体作为思想文化单位传播

精神产品,“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

2宣传报道要树立受众意识,重视细节描写。随着现代社会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受众不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选择地接受、钟情地接受、自然地接受。因此,在树立道德榜样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的典型必须有群众基础,其先进事迹必须是真实可靠、群众公认的,这样才能拨动人的心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正如孟子言“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记者在报道时,要时刻考虑写哪些事迹、怎么写,受众才能接受,写出来后受众会不会觉得可亲可信。记者在报道采访过程中,应注意把自己当成受众,从受众的角度来考虑报道。

3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要相结合。就表现形式而言,一篇人物新闻通讯的表现力是有限的。为了扩大道德榜样的宣传效果,还必须充分利用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如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话剧等等,使其成为道德榜样宣传的有效形式。雷锋、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深入人心,与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书籍、电影、话剧、连环画、报告文学等,在全国全面展开,对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综观近几年的道德榜样报道,大多局限于新闻报道、报告会两种形式,这是远远不够的

4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的优势,拓宽道德榜样教育的渠道。对先进人物的共鸣首先是要受众参与到对主人公事迹的评价、认同和感动中来。网络活动的超强优势即在于此。图文并茂,平等交流式地进行报道。网民们可以同步表达认同、抒发感想。当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标兵的新闻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各大网站争相发布时,网民反响十分强烈,形成了网上新的舆论热点。

(二)加强制度建设

篇9:关于榜样的讲话稿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就在我身边”。

谈到榜样,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历史英雄、中外名人,其实榜样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闪耀着无数的榜样,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亲眼见到的小事。在上周的星期一中午进校时间,我看到这样一幕:同学进校时,一些包装袋也跟随着同学们的脚步进入了校门口,当我想去捡起来的时候,校长正好进校,看见地上的包装袋,很自然地把包装袋捡起来来,丢到垃圾筐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我们老师同学的身上上演,我有时不知道那个同学是哪个班,也不确定是几年级,也或许这位同学自己都已经不记得自己做过这样一件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前后只有两秒钟的小事,这样一个看起来不经意间的动作,体现出的是对学校负责的主人公意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任何人的身上都能找到他可贵的品质:同学中有关心集体的,文明礼貌的,乐于助人的,爱护环境的,讲究卫生的,拾金不昧的,热爱学习的,刻苦训练的,爱好音乐的,喜欢画画的等等,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成功的向导。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一颗懂得欣赏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更多身边的榜样!

篇10:关于榜样的意思和造句

2.极少有几个生活的榜样是完美和纯粹的。蒙田

3.奶奶一生不辞劳苦,给后代树立了榜样。

4.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5.树立一个好榜样:通过以身作则,你可以教授你的孩子、侄女和侄子们怎么才能不浪费以及较小就懂得保护环境。

6.他们的一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7.以前中国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模仿榜样。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在一个竞技台上,探索符合自身文化、国情和条件的道路,除了学习最终还要依靠企业团队自身的探索和思考。

8.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9.上帝啊,除了请求您保佑她尽可能得到她应得到的并帮我向她树立的榜样看齐外,我不知道再求您做什么啦。

10.小红做事情当仁不让,很负责任,勇于面对,是大家的好榜样。

11.学习雷锋好榜样,三月五日都上岗;热爱生活本不忘,助人为乐好心肠;尽做好事且谦让,立场坚定斗志强;生活因咱变了样,大家生活都舒畅!

12.他给人们树立了榜样。

13.雷锋,一个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永存的英雄,一个人民永远要学习的榜样。

14.只要好好学习,我就能成为老师的好助手,或者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15.他身手敏捷,做什么事都不会拖拖拉拉,所以他成了大家的好榜样。

16.雷锋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

17.月日学雷锋日,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传四方,全国人民齐动员,尊老爱幼、扶病救残,好人好事都来做,社会温暖又和谐!

18.雷锋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是党的好同志,还是人民的好榜样.

19.这也是我希望我们都能以我们的男女军人为榜样,从他们身上获取动力的原因。

20.她学习非常勤奋,我们要以她为榜样。

21.刘胡兰的从容就义,是战士们学习的榜样。

22.他倾向靠榜样,而不是靠训令来领导。

23.些为拯救灾民而牺牲得人名解放军值得我们仰慕,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家喻户晓的雷锋就是榜样!

24.他待人总是一团和气,是我学习的榜样。

25.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篇11:关于榜样的演讲稿

早上好!

今天是武汉市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全市要求在3:30统一要进行“我心中的英雄——主题队会。”学校决定在今天下午组织同学们收看《武汉保卫战》系列影片。请下午有第三节课的老师组织好同学们准时收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也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70年过去了、61年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想起那些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

想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想起在丰碑中把棉袄让给别人,在雪山上牺牲的军需部长,想起奋勇向前、勇度大渡河的战士们…………这样的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抗日战争中的那些人和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革命英雄精神的光辉旗帜,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篇12:关于榜样的文章

关键词:劳动报酬;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选题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长期对外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亟须改进,亟需提升内需,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在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报酬、资本所得和政府对生产环节直接征收的税赋三种形式,它是解决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初次分配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再分配和慈善公益第三次分配。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报酬总额在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表明了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是我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这里,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体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考文章

为了解有关提高劳动者报酬相关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五篇文章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崔学锋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赵学清的《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么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五篇文章中,毋庸置疑,文献研究法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所谓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这五篇文章都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使文章在“巨人的肩膀上”内容更饱满,论据更充分,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真实、有说服力。

提及劳动报酬,必定离不开数据统计,因而文章中也使用了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例如,在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开篇就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来引出问题的存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31倍,但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这五篇文章都对劳动报酬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定义,虽略有不同,但都说出了劳动报酬的实质。狭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吴佩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货币或实物,从社会领取的一定数量的个人消费品,这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我国的按劳分配主要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来实行的。广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相对于非劳动收入而言的劳动收入,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直接的劳动收入和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信卫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崔学锋,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提出:劳动报酬即劳动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作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即通常所说的工资性收入。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这片文章中,作者提到收入分配时,就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通过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总结出建国以来的60多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政策从注重公平—打破平均、牺牲公平注重效率–重视公平、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道路。

案例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中,作者就我国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做论据,论述了我国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学者们就劳动报酬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在诸多研究方法中,笔者认为案例分析法相对于其他方法,非常适合于运用到劳动报酬这类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但是,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章中,这一研究方法的使用略显苍白。案例研究由来已久,在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最有成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相对较少,在国内经济学界则更少。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事实和过程的分析,被科斯讥讽为“黑板经济学”(1991),其所表现的数学化和工程化倾向,使之脱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研究方法是,除了一些就事论事的调查报告以外,居统治地位的是概念推理和逻辑演绎,既无假设前提,也不作经验检验,像样的个案研究自然很少,事实的比率太低。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使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在方法和方法论上有所前进和突破,其中,开展和重视个案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经济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因此,案例研究是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案例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真实性。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

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实场景应当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要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人们读完案例,起码能够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或)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研究搞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会发生极大的扭曲。

五、结 语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得以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单一的方法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取得一部分信息,而大部分信息可能被忽视,使研究难以奏效。在许多情境中,最佳选择可能是各种方法的结合。因此,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学习文章的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内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应取其精华,做到全面而深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要与日后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J].争鸣园地,2010,(46):46-47.

[2]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43-47.

[3] 李兰芬.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10,(3):16-21.

[4] 崔学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党政干部论坛,2009,(4):25-27.

上一篇:中学安全教育宣传图文下一篇:小学暑假日记: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