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2024-05-10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精选11篇)

篇1: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三年级下册除法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

93÷3 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4) 8 5 )25 7 )63 9 )45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题。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四相关练习题。

篇2: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第二课时一、出示关联词的练习题。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理解课文。1.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2.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篇3: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一、突出算理和算法, 加强技能训练, 复习“计算”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如何口算?如何估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150÷5=□,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150是15个十, 15个十除以5等于3个十, 即30。也可以这样口算:5×30=150, 150÷5=3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或利用口算乘法来计算。又如, 估算:410÷6≈□,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把410看作420, 420÷6=7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除数不变, 把三位数看作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来计算。再如, 笔算:423÷5=______,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梳理、总结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如423÷5=84……3可以这样验算:84×5+3=423。只要将余数看作“0”, 两种验算方法可统一为一种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如何口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400×20=□,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4×2=8, 4的末尾有2个0, 2的末尾有1个0, 一共有3个0, 在积8的末尾添上3个0, 即800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乘法口算。又如, 估算41×58≈□,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41≈40, 58≈60, 40×60=2400;也可以这样想:58≈60, 41×60=246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再如笔算27×45=□,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突出重点:一是乘的顺序, 二是每次乘得的部分积的对位方法, 三是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作为两数相乘的积。

二、突出概念内涵, 加强比较和辨析, 复习“概念”

1.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怎样读写小数?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 总结出下表。

2.复习“年、月、日”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在梳理的基础上, 概括有关概念。

3.复习“面积”时, 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突出数量关系分析, 加强比较和沟通, 复习“解决问题”

复习“解决问题”, 可以先分组复习, 如分成“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和“求平均数应用问题”三组进行复习, 然后组织综合复习, 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

复习时, 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但要注意沟通已知信息之间、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再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或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已知信息与问题, 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

1.复习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学校有3排房子, 每排有5个教室, 每个教室装6盏灯, 一共装多少盏灯?

(2) 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300本, 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3) 小青看一本故事书, 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 5天可以看多少页?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沟通联系和区别。

2.复习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一个动物园的门票:成人票每张12元, 儿童票每张8元。小丽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动物园玩, 买门票要花多少钱?

(2) 小强家去年养了4箱蜜蜂, 共收蜂蜜380千克, 前年平均每箱蜂蜜84千克。去年平均每箱产蜂蜜比前年多多少千克?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

3.复习求平均数应用问题。

篇4:《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篇5: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免费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免费课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这是一张的年历,(圈出老师自己的生日)上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是几月几日?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篇6: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

经过和意 义,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 上传者:zhengquanzhong

篇7: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上传者:ysxmu ysxmu@163.com 简介: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将这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本文时,将重点定位在从槐花的美入手,以读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槐乡景色的美以及孩子心灵的美,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30张幻灯片。

相关课件:

篇8: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 为我们讲述了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 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 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 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这个故事寄寓着作者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 能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 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 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书写磁卡、课堂学习单。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预习生字, 搜集作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左右结构的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唾沫、涌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抓住水罐一次次的变化, 梳理故事情节, 初步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梳理故事情节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教学难点】

用简短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课题, 了解作者

1. (大屏幕出示童话插图) 请你猜一猜:这是哪篇童话?

指出:童话, 就是用儿童的语言, 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 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 题目是《七颗钻石》。 (板书课题)

2.学生和教师一起在学习单上书写课题。

教师板书时强调:“颗”是“颗粒”的“颗”, 右边是“页”字旁, 不要写错。

3.齐读课题。

4.谈话:

(1) 你见过钻石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2) 师小结:因为珍贵、美丽, 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象征最美好的情感。

(3) 你知道《七颗钻石》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 (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左下角的这行小字, 这是课文的“注释”, 读书看注释是很好的阅读习惯。

(4) 对列夫·托尔斯泰, 你们都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5) 小结: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 也是世界文学巨匠, 他一生写过很多小说, 也写过很多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游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也让学生对课文的文体特点有所关注。把握文体特点, 是习得阅读方法的关键。课上交流信息, 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 学习生词, 习得方法

1.过渡:《七颗钻石》为我们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轻声读一读。请你们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的字音, 读通句子, 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自读后,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考查生字、词语及长句子朗读。

3.集中认字。

(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竟凑咽绊倒唾沫一瞬间匆匆忙忙) 指名读, 读对了全班跟着读一遍。

(2) (教师出示“咽”的生字卡片) 这个字是个多音字, 不容易读准, 在本课中读yàn。 (全班齐读)

(3) (出示“唾沫”生字卡片) 这两个字也不容易读准, 分别读唾 (tùo) 、沫 (mò) , 如将这两个字连起来, 要读tùo mo。“沫”单独念, 读四声, 在“唾沫”这个词里, 要读轻声。 (指名读, 齐读。)

(4) “唾沫”这个词不但易读错, 笔画、笔顺还容易写错 (教师范写二字) , “唾”字的口字旁要写得高一些, 右边的“垂”字要注意笔顺, 还要注意中间这一横最长, 最后一横最短。“沫”字要注意右边第一笔横长, 第二笔横短。请你在学习单上写写这两个字。 (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唾沫”二字。)

(5) (大屏幕出示“竟”字)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含有“竟”的句子, 读一读。

生读: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 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课件出示上面两句话, 其中标红“竟”字。)

请你说说, “竟”可能是什么意思?

指出:通过读句子, 联系句意, 可以理解词义。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读出“意想不到”的那份神奇。

(6) 课件出示以下语句, 标红“凑”字。

“这时, 小姑娘再也忍不住, 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 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指名读一读句子, 说一说“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选择义项。凑:①聚合;②接近)

你认为在这里应选哪种解释? (第②种, 是“接近”的意思。)

小结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除了读句子, 联系前后意思, 还可以通过查字典, 在比较中选择恰当的解释。

(7) (出示:“就在这一瞬间,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标红“一瞬间”。) “一瞬间”是什么意思? (一眨眼的工夫。)

哪个字是“眨眼”的意思?

“瞬”就是“眨眼”, 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在这‘一瞬间’,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谁来读一读?读出变化的神奇。

(8) 课文中还有两个词, 很有趣, 请看: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标红“干涸“”干枯”两词。)

“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读读“干涸”“干枯”这两个词。“干涸“”干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你能通过读句子说说吗?

(生自由读句)

(9)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是怎样的“渴”呢?

讲解“焦”的字理:四点底表示火, 渴得像被火烤一样, 这滋味怎么样?带着这样的体会, 再来读读这一段。

(10) 小姑娘就是在这样的大旱之年, 在一天夜里, 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接下来, 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请再读课文, 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10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在学习过程中读通文中难读的语句, 通过字理了解字义、词义, 甚至句意, 为下面的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 奠定基础。字词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化解难度,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 梳理情节, 感受神奇

1.学生自读, 标画。

2.交流。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语句。教师顺势引导,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叙述顺序。

这原本是一只什么样的木罐子? (粘贴木罐子图片, 板书:空、木) 小姑娘一觉醒来, 罐子里竟装满了水。 (板书“满”字) 指导学生把水罐的这些变化概括地写下来, 填在学习单上。

(课件展示学习单, 学生边说边填写。)

(空) → (满) → (银) → (金) → (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3. 指名说一说水罐的变化。 (水罐由一只空的木罐子, 变成了装满水的木罐子, 接着又变成了银的、金的, 最后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4.水罐由空变满, 变银变金, 最后竟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水罐怎么会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

5.请你猜一猜, 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了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 (让学生发挥想象猜一猜。)

6.过渡:先来看一看, 水罐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吧。

7.课件出示以下语段:

“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 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8.请你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看看水罐第一次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 指名回答。)

9.引导学生归纳, 并填写在学习单的相应位置。

为母找水

(空) → (满) → (银) → (金) → (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10.水罐在每一次变化之前, 都发生了什么事?请你自读课文, 像刚才这样, 用简短的几个字把事情概括地写下来, 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自学, 填写学习单, 教师巡视, 指导学习。)

11.引导交流, 归纳:给狗喝水、母女让水、给路人水。

12.师小结:这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就像一条线, 串起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这些感人的画面里, 就藏着你们感受到的那些爱与美好,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出声读, 像讲故事一样。

13.学生自由读文。

14.指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利用学习单, 帮助学生掌握拟人童话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 梳理文章结构, 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朗读, 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情节美, 并从中感悟水罐变化的原因, 体会人物的爱心与水罐变化的关系。】

四、巩固识字, 发现规律, 指导书写

1.这篇童话中有一样特别的东西, 就是“水罐”。“罐”是本课生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 看老师怎么写这个字。

2.教师板书“罐”字。

“罐”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缶字旁, 要写得稍窄一些, 右边笔画较多, 注意两个“口”字要写在横中线之上, 最后一笔长一些, 这个字就漂亮了。

3.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罐”字。

4.独立书写课文中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课后质疑, 引发思考, 延伸学习

1.小结:这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 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 感受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这水罐从木头做的, 变成银的, 变成金的, 最后还跳出钻石, 你们发现了什么?

2.这水罐为什么会越变越珍贵呢?在这一次一次让水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爱的付出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进一步去寻找答案。我们还要利用这张学习单, 展开想象, 练习讲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7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 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感情体验, 想象情境, 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指导规范书写

1.重点指导“累”“竟”“忍”。

2.其余生字学生自己练写。

二、深入理解, 读好爱心词句

1.是怎样的爱心让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呢?用“______”画出富有爱心的词语或句子, 读一读。

2.学生交流汇报, 顺学而导, 读好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 真想喝个够, 但又一想, 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小狗把它舔净了, 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 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3.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教师相机板书:爱母亲爱小狗爱女儿爱路人

小结:每一次献出爱心, 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三、创造想象, 体会爱心的重要

1.如果没有爱心,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题目为什么不用“神奇的水罐”“一罐水”或“水罐的变化”等, 而用“七颗钻石”?

3.课堂小结:钻石晶莹剔透, 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本课中, 钻石升上天空, 变成北斗七星, 说明爱心像钻石一样珍贵, 像星星一样永恒, 在黑夜里也能为人们指明方向。

四、展开想象, 讲讲这个故事

1.借助学习单的提示自己练习。

2.指名讲故事。

3.配乐朗读:带着美好的情感朗读课文。

篇9: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及课文的朗读水平。

2.了解太阳的特点,该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板书)学生齐读2遍。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板书:科普说明文。

二、学生集体读课文,教师要求仔仔细细去读,读准生字词

1.学生读完,教师评价。

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凝(ning))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请咱们班最勇敢的孩子给大家读第一段,看谁倾听的最专注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②这一段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学生答)。

③“箭为什么射不到?”学生思考答。(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④有多远?画出这句话。

⑤“1.5亿公里远”作者举了两个我们容易理解的例子,谁来谈一谈。(指名读)。

⑥讨论“谁能走3500年”,“飞机要飞二十几年”不可能的事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差不多”、“二十几”是不精确的推断。

⑦太阳的第一个特点是离我们很(远)(出示课件),那箭能射得到吗?(板书 太阳的特点 远)那开头射太阳的传说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⑧太阳离我们那么远,我们看上去太阳有多大?(一个盘子那么大)其实,太阳有多大呢?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男生读完,教师评价。

②画出说明“太阳的大”的一个句子,互相讨论“太阳到底有多大?”(地球承载着60亿人,200多个国家)。

③指名说出太阳有多大。出示课件“抵”可以换成什么词?(比)板书:大。

④一个太阳和多少个地球相比较(130个)师强调: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30个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下一段,课文还有告诉我们太阳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请女生读,教师评价男生的倾听,请男生评价女生的读。

②师:太阳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光明)太阳会发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请学生回答: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 )送来的。

③第3段文中把地球比作了什么?(大火球)师: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出示课件。地球的表面温度是多少?举例子怎么说?(生答)

中心温度有多少?“估计”是什么意思?(不精确地推断)从这些词可体会说明文用词十分准确。⑤这一段用打比方、列数字的办法说明了太阳的第三个特点(热),板书:热

4.师小结。以上学习的3段形象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三个特点?(学生答)

太阳那么远,那么热,跟我们没有关系?(有关系),请谁来读读第四段第1句。

四、学习4—8段

1.指名读第4段第一句。

①第一句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板书:过渡句 承上启下。

②下文讲了什么?(指名答)课文最后一句说:“没有太阳,( )” 可见,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哦!”板书: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2.课文怎样介绍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由朗读4—7自然段,拿铅笔把最能概括每段内容的词句轻轻画下来,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①说说4—7自然段依次讲了什么?梳理思路动植物、人类生活、气象、防治疾病。

②出示课件,看图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提醒太阳与煤炭的关系,可阅读《学习法》“你知道吗?”你会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

4.出示四幅图,引读第8段,勾画认为十分重要的句子。

师生从正反两面分读一、二两句,共同读“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5.集体感情朗读最后一段,提醒学生读出太阳的重要性。

五、“太陽来到我们班”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试着将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太阳的口吻介绍。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太阳的自述。

2.阅读课文的资料袋和115页的《妙不可言的位置》,你一定会对太阳、地球、太阳系等自然科学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七、结尾语

篇10: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1.初中语文必备古诗

2.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3.小学生古诗词竞赛课件

4.高中语文古诗词节选

5.高中语文古诗词

6.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7.高中语文必背的古诗词

8.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

9.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课文

篇11: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运用一些身边能找到的材料对普通的瓶子进行装饰。

2、了解装饰瓶子的材料,掌握装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3、让学生感受以瓶子为装饰载体的巧妙设计,在创造和设计中体验制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提升环保理念。

重点与难点重点:

通过欣赏和教师示范,了解装饰材料,掌握装饰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

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装饰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完成有创意的个性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积累上课前,王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瓶子的故事......

一、通过故事营造氛围导入课题看来,看似废旧的瓶子,竟也能派上大用场。

今天,被丢弃的瓶子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他的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装饰瓶》。

二、走进博物馆发现装饰本领走进瓶子博物馆,瞧一瞧(古人彩绘的瓶子)说一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装饰现代生活中这些空瓶子?欣赏对空瓶子进行的.装饰。

请小组根据装饰部位,装饰材料,装饰方法来交流一下你们最感兴趣的瓶子。

可以围绕造型图案色彩来说一说学生说。

里,外——装饰部位卡纸,毛线——装饰材料画,剪,贴,塞——装饰方法

课前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瓶子博览会,在观察交流中发现材料和方法。

三、教师示范补充材料和方法教师示范装饰瓶子。

先听听小朋友们的创意。

在老师的装饰过程中,发现新的装饰材料和方法。

四、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小组创作请小组把课前推选出的瓶子拿出来。小组讨论,准备选择瓶子的什么部位,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装饰成什么?小组创作,装饰要求:根据瓶子特有的造型,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五、评价瓶子装饰教室评价:瓶子装饰的美吗?说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这么多美丽装饰瓶,可以放在哪布置呢?直接现场放在教室进行装饰。

想会把它变成......

小组汇报

装饰的部位,装饰材料,装饰方法教师分层次的装饰瓶子,学生在教师示范中发现更多的材料和方法。

学生创作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拓展延伸六拓展欣赏延伸生活生活中瓶子的造型欣赏,除了瓶子,其实还有很多物品可以装饰美呢,希望小朋友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你们的智慧和巧手,奇思妙想,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创造出更多的美来装扮我们的生活!)下课!学生课后探讨找寻鼓励更多更新的创意,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上一篇:新疆的大油田下一篇:失恋的句子说说心情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