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

2024-05-11

广州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共2篇)

篇1:广州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

广州市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实施办法

(2015年12月31日颁布实施)

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

(一)评定标准

1.创新领军人才。申报人应在本行业具有较高声誉,参评当年已与企业签订期限不少于3年的工作合同,每年在企业工作一般不少于9个月,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符合天河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在金融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有突出业务成果和重要贡献,对推动专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3)具有在世界著名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经历,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擅于经营管理,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申报人所在企业为近两年新落户天河的企业,且经区有关职能部门认定为重点企业引进的,可优先评定为创新领军人才。

2.创业领军人才。申报人所创办的企业应在天河区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实缴不低于300万元)和税务登记手续,成立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6年以下,且申报人拥有该企业不低于20%股份并担任副总经理以上职务(在合伙企业中,其出资比例不低于20%),且应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且知识产权清晰无争议,其技术成果国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良好市场潜力;或者在金融服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可预见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2)有相关创业经验,或具备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研发机构担任中高层职务经历。

(3)创业项目符合天河区金融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且与该领军人才所从事的核心技术领域密切相关。

(4)科技类创业项目应该可直接进行产业化,或已完成前期开发,进入中试或样机制造阶段,具有稳定的实验数据和中试产品。

(5)创业企业拥有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并拥有一支由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创业团队。

创业企业已获得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市场化资金投入,或者是区有关职能部门作为重点项目引进的,可优先评定为创业领军人才。

(二)扶持措施

1.对创新领军人才给予创新工作专项经费,资助金额为50万元,分期拨付给企业,专项用于该领军人才的创新工作。首次拨付资助金额的40%,后续资金视项目进展情况自获评之日起3年内分期拨付。根据创业领军人才创办企业的规模,按照500万元、400万元和200万元三个等次给予创业扶持资金。首次拨付资助金额的40%,后续资金视企业发展情况自获评之日起3年内分期拨付。

2.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领军人才在天河区工作、创业期间,可享受相当于个人上年薪10%的奖励,期限为3年,每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3.根据创业领军人才创办企业的实际租赁场地,提供相应面积的3年租金补贴,补贴面积最高不超过500平米,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在广州市没有自有住房的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可以申请住房补贴,按照每月2500元的标准,每年集中发放一次,最长可享受3年。

5.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在获评之日起3年内,未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其子女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可优先享受天河区中小学校的优质学位。

6.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自获评之日起3年内,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针对大病、重病等情况,由区有关部门根据人才的需要协调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服务。

二、杰出优秀人才项目

(一)评定标准

指在天河辖区企业工作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依据业绩与贡献划分为区杰出人才、区优秀人才两个层次,其所在企业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为天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重点企业。2.发展前景好、增长速度快的中小企业。

为扶持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发展,在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项目中设置新业态人才扶持专项,新业态人才专项的产业领域以每年申报公告为准,获评人才按照杰出人才、优秀人才进行扶持。

(二)扶持措施

1.杰出人才可享受其本人上年薪1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优秀人才可享受其本人上年薪1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

2.在广州市没有自有住房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可以申请住房补贴。杰出人才按照每月1500元的标准、优秀人才按照每月1200元的标准,1年集中发放。

3.杰出人才、优秀人才获评当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

三、股权投资人才项目

(一)股权投资类企业管理团队组建奖励。

1.自本政策施行之日起,工商注册登记在天河区并按中国证监会规定备案的新设股权投资类企业,给予管理团队一次性奖励。实收资本或实际管理资金达到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上、不足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按照实收资本或实际管理资金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达到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上,超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部分再给予万分之五的奖励。单个企业管理团队可获得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1)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自行管理运作的,奖励给予公司管理团队;委托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在天河区)管理运作的,奖励给予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管理团队。(2)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当年实际管理资金的规模达到奖励标准的,奖励给予受托管理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在天河区)的管理团队。

2.本政策实施前已在天河区设立的股权投资类企业,进行增资扩股时的新增实收资本或新增实际管理资金规模达到上述规定的,参照新设企业给予奖励。

(二)股权投资类企业管理团队成员奖励。

工商注册登记在天河区并按中国证监会规定备案的股权投资类企业,其实收资本或实际管理资金达到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及以上的,给予企业管理团队成员(每家企业不超过5人)奖励,奖励标准参照其对天河区的经济发展贡献执行。

(三)区内投资经理贡献奖励。

辖区股权投资类企业的投资经理推荐辖区创业企业获得其所在企业投资,上投资到位资金总额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上的,按照到位资金的千分之五给予投资经理奖励,单个投资经理最高可获得不超过20万元奖励。

(四)区外投资经理贡献奖励。

辖区外股权投资类企业的投资经理推荐天河辖区创业企业获得其所在企业投资,按照上投资到位资金总额排名,到位资金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上并排名前10名的,按照到位资金的千分之四给予投资经理奖励,单个投资经理最高可获得不超过20万元奖励。

(五)高层次金融人才配套奖励。对广州市每年评定的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专业高级人才,所在企业为在天河区登记注册的股权投资类企业的,按照市奖励给予1:1配套奖励。

(六)特殊股权投资人才奖励。

对于实收资本特别巨大的新设立股权投资类企业、或投资辖区创业企业投资总额特别巨大的,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辖区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团队或投资经理奖励。

四、其他扶持项目

(一)加大对辖区人才社会组织的扶持,对在天河注册登记、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新成立人才社会组织,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开办费资助。

(二)鼓励人才社会组织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行业人才信息库,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开展人才工作成绩显著的人才社会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篇2:广州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设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加强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9号)、《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第63号令),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用于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双创计划”)资助对象;

(二)用于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

(三)用于省“双创计划”的后续支持。

第三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第四条 人才引进资金使用坚持“突出重点、严格程序、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编制“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组织开展对“双创计划”资助对象的后续培训。省财政厅的主要职责是:编制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预算,分配下达人才引进资助资金,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绩效管理。

第六条 省辖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省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申报“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的委托,与“双创计划”引进人才或团队、“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引进人才及人才引进单位签订资助合同,及时向人才引进单位拨付资助资金,督促引进人才单位将资助资金拨付给受资助人才,对引进人才执行资助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上报获资助人才创新创业成就。

第七条 人才引进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合同约定的其它配套条件,及时报告受资助人才创新创业情况以及其他重要情况,接受省、市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资助范围、标准和资金使用

第八条 “双创计划”资助资金面向省外特别是海外,根据每年确定的引进计划,重点资助引进以下创新创业人才或创新团队:

(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我省重点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三)已经实施或正在申报省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且地方有专门人才计划实行配套支持的关键性高层次人才。优先支持到苏北地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其创新创业领域符合省和地方产业发展重点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在重点支持以上急需引进人才的同时,择优支持一批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三等甲级医疗机构引进的,具有突出创新创业成就,在国际上有重要专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五)在我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从事产业技术研发、前沿科学研究、重大疾病诊疗和预防等工作,已取得杰出成绩或具有显著创新潜力,有望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引领学科发展,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创新团队。

对符合引进重点且经过规定程序被确认纳入“双创计划”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每人50万或100万元的资助;对符合支持重点且经过规定程序被确认为省创新团队的,给予每个团队300-800万元的经费资助。

第九条 “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资金面向省内外,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到我省企业、基层推动自主创新的博士,重点资助以下四类:

(一)到我省自主创业的博士;

(二)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培育对象、省“产业教授”创(领)办的企业引进的博士;

(三)到我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从事重大项目研发工作的博士后;

(四)到基层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士。

对符合引进条件的自主创业博士、企业引进博士、企业博士后,经过规定程序被确认资助的,每人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资助;由省委组织部等部门选派到基层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士,服务期内按每人每年7.5万元安排工作经费。

第十条 “双创计划”资助资金,用于对引进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中的课题研究、改善生产科研条件和对个人补助等。“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资金,用于对到我省自主创业博士、企业引进博士、企业博士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补助,以及用于到基层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士开展调研、差旅费补助等。“双创计划”后续支持资金,用于对“双创计划”资助对象的后续支持和培育,由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在境内外知名高校、教育培训机构联系或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每年组织“双创计划”资助对象到培训基地进行研修。

第四章 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 根据申报工作的要求,由省辖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省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的申报工作,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签署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 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及省主管部门上报的“双创计划”材料进行技术咨询、综合评审、实地考察和公示,确定资助的人才或团队名单;对各市及省主管部门上报的“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审和公示,确定资助博士名单,并会同省财政厅提出资金安排建议,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三条 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结果,省财政厅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下达至各省辖市财政局、省主管部门,由各省辖市财政局、省主管部门根据资助合同、受资助人才执行合同情况以及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考核情况,分期分批将资金拨付到人才引进单位。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

第十四条 各省辖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以及省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各省辖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以及省主管部门应在认真检查的基础上,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市或本部门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综合情况报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抽查,于每年12月底前,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综合情况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第十六条 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三年对“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人才实施情况,从引进人才企业申报专利、税收、高层次人才数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每年对创新团队实施情况,从企业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销售收入和税收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 引进人才单位或受资助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终止资助合同,追回已经下拨的资助资金,3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和个人的申报,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查证属实的;

(二)截留、挪用或挤占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

第十八条 引进人才单位或受资助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助合同的,依合同相关约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周末服务广场新闻稿下一篇:关于牛年春节经典对联带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