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4-04-20

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5篇)

篇1: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3、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深刻地体会到乱砍滥伐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重点难点

1、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2、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用心爱心专心 1

篇2: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弯钩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菜,激发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不准备: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在每样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再在每样蔬菜旁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最好与学生数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师当堂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可提示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多啦!下面就请同学们下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蔬菜名字都记住了,你就上位。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师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同学们在自己面前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种蔬菜的名称,然后站起来带大家读一读。2(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找出相应蔬菜,然后带大家读读这个词。

教师出示字卡,学生齐读。(读时,指着那一样蔬菜。)开火车抽读词语。小组讨论:“菜、园、豆、角、卜、心”这六个字,你是怎么识记的?

三、识记字形,书写指导。1.学写“卜”字。

(1)想办法记住“卜”。(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说说发现了什么?(3)学生描红、临写。2.学写“心”字。(1)学习新笔画卧钩。

①卧钩和斜钩进行对比,借助想象识记前者,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②教师范写、指导:起笔要轻,运笔渐生,倒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

③学生书空。

(2)观察“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引导发现三个点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特别注意点的两种写法。

(4)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蔬菜名

1、师在黑板上张贴蔬菜图片,学生贴对应的词卡。

2、开火车读词卡上的字。

二、学儿歌。1.自学儿歌。

(1)借助拼音读读,把字音读准。(2)同桌互相对读正音。(3)儿歌中的四个句子,喜欢哪句就读哪句给小组同学听? 2.小组交流: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释题:“南瓜越老皮越黄”、“南瓜刚长出来时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解释“越”。

5.学法小结:自学——交流——质疑——释疑。(让学生有了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6.熟读课文。

(1)激趣引读,教师引读前面的名词和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后面的部分由学生读。(2)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熟。(3)有感情地朗读。

三、进行朗读比赛。

下面,我们要举行儿歌朗诵比赛。请每组选出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同学参加比赛。

1、比赛前,有一段准备时间,请小组成员一起帮助这位选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要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通过比赛,不仅要选出最佳朗诵能手,还要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2、学生自由准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进行朗诵比赛。教师注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诵的精彩之处。四.认记生字。

(1)把课文中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找出书来,读一读。(2)说给同桌听,认一认,帮一帮。(3)游戏“摘西红柿”巩固认字。

五、指导书写 又

复习巩固“又、风”两个字,联系扩词说话。1学习新笔画竖弯钩,新偏旁“几”。

2观察田字格中的“又”、“风”,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6展示作业,评议。

六、“我会读”。1.读读词语。2.选择一两个词语来说句子。

七、画画连连。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 3.请学生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

作业:学习了课文,想想你要向同学介绍哪一种,请在介绍中说这些蔬菜的特点。

篇3: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观察,主动认字。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的句式的用法。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我会认”中的认字练习和比较形近字是本部分的重点。课前准备:

把“我会认”这个环节的字,制成课件“转盘”,内设音、形、义。布置教室、张贴各种小型标牌,广告,配以适当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清要求,引出“我会认”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会听、会说、会认、会读还会写的学习小组。大家可要努力哟!来!咱们一块儿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我会认

1.小女孩会认什么字?(生答)

2.对,她不光会认字,她还会认好多字呢!你瞧!(点出转盘。)

3.你们会认吗?谁会认?(引导学生自由认读:杏、林、休、森、松、桃、桥、机。)4.请3位同学当众大声认。 5.6个学习小组开火车认。

6.小朋友们认的对,读的准。可是,你们知道吗?这8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字的关系。)

7.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学习小组讨论。) 8.玩游戏“玩转盘,猜字谜”(教师操纵转盘转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发现每个字里有“木”的原因)。 9.全班再认读一遍。

三、我会读。

1.出示标牌图,你会读哪些标牌?(指名读)2.全班齐读。

3.通过你的细心观察,还在生活中认识了字?比如:教室里,校园里„„

四、律动。

五、比比写写。1.出生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大屏幕,比一比,这些挨着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组。(小朋友在小组内自由说。)

2.大家说得好,还能不能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第100页,在书上写写这些字,注意摆好写字姿势。(生书写,师巡视

3.请3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字,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少、手、毛、电、几”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全班同学在田字格本上再写几个“少、手、毛、电”字巩固巩固,要求写得美观、工整。(生写,师巡视。)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出示三句话。

先请学生自读,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自读,同桌到读。教师抽查。指名学生读。

这种句子在哪课见过?考考谁的记性好。(黄瓜越老皮越黄)

5.出示“越„„越„„”,引导孩子体会意义:事物在发展、变化,是个渐进的过程。6.请孩子造句。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悯、锄、滴、谁、知、中、餐、皆”,强调字音。3.全班齐读,小组赛读。注意读准字音。

4.请孩子结合插图,自己讲讲古诗的意思。老师释疑。5.齐读,指导节奏,男女生赛读。6.学生熟读成诵。7.抽生背,比赛,评议。

三、拓展

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教后反思:

我会拼图(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夸夸自己和别人的作品。3.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夸夸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1)请家长指导或帮助把彩纸剪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扁圆(2)要求学生自带胶水、剪刀、尺子。教学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看看吗?(想!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纸片的形状和颜色。)这些小纸片啊,可神奇啦!它在聪明的孩子手里,能变成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不信,请看这幅图。(出示挂图)

二、以图激趣,指导说拼的方法。

(1)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说说拼的是什么,每个图形是怎样拼成的。在学生回答时提示按顺序把话说清楚。如,拼小兔可以按拼的顺序说。先用大点儿的半圆做小兔的身体,再用稍小些的圆纸与身体接上做兔子头,头上再贴一片长长的圆边就是兔子的长耳朵,然后在身子的下半部贴两个小半圆当它的腿,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圆做尾巴。整个兔子贴完后再用笔画眼睛。如果不这样说,也可以按“头——身——腿——尾”的顺序说。(2)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最好当场在黑板上画一画。教师也可出示拼好的图画如小帆船、汽车、闹钟、花朵、小鱼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告诉学生可以在贴画上添画几笔。

三、根据图下的题目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图和交流,了解了图上的小朋友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还知道了他是怎样拼成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愿意动脑、动手,就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图形。那么,这些小纸片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呢?咱们分组拼一拼,好吗?

四、分组拼图,小组交流。

1分组拼图,想像创作。教师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予以提示。如谁抹胶水,谁剪递纸片,谁粘贴,谁涂颜色,谁准备在小组内第一个作介绍。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允许他们用彩笔进行简单的装饰或加工,拼出一个充满童心的奇妙世界。

2动口说图,选出代表。学生经历了拼图过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本组内动口说图,可以说拼图过程,也可以说拼成后的样子。然后各组推选说得好的同学为代表。

3小组互访,代表介绍本组作品。小组之间相互对拼图或发言提出意见。每个小组在听取意见后可以对图进行修改,或对发言进行调整。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1各组展示作品,并由本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我们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2同学之间针对作品质疑、答疑。教师相机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并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五、赏评佳作,拓展思路

1选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导学生评说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思路,鼓励创新。同学们心灵手巧,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用圆形纸片拼图,还能用三角形、正方形纸片拼出更美妙的图形来。请你们回家后再拼一拼,把自己最满意的拼图拿到班里来展示,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拼成的,好不好?

篇4: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10月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2.展示读:

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3.赏读课文:

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10月1日是个“美好的日子”。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

只──帜

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篇5: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3 菜园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用心爱心专心 1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四、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六、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备课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上一篇:公司职业发展设想下一篇:人生的心态要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