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024-04-17

《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4篇)

篇1:《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按声母顺序辨析认读23个声母。

2.通过趣味连线,复习巩固声母。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字母表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谈话:我们已经跟声母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今天23个成员都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看!它们来了。

二、复习声母,读记声母表

1.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声母:小朋友快数数,客人们都到齐了吗?自己认读。

2.指名认读声母卡片,说说顺口溜,复习声母。

3.给声母排队:这样站队太乱了,我们给它们排排队。教师把声母分成了七组,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4.学习声母表:这回再看看,队伍整齐多了,这就是声母表。你发现了什么?

5.提醒学生注意:z、c、s排在zh、ch、sh、r之后,y和w在队伍最后。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给声母排队,一定要记住它们的位置。

6.学生按顺序读记23个声母。指名读声母表,同桌互相读。

7.编编顺口溜,帮助记记声母表。

从“给声母排队”的游戏中,让学生自主发现声母表的编排顺序。

三、连连字母,猜猜它是谁

1.创设情境,出示动物园: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

2.出示连线图:是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啊?只要你能按声母的顺序连一连,就能猜出它是谁了。

3.学生动手连线,老师巡视检查。

4.学生相互交流,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5.指导学生试着按顺序背诵声母表。

学生在“连连字母,猜猜图案”的游戏中,不仅掌握了声母表,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习、交流体验。

[《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过程建议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灿烂随风扑鼻

倾盆大作芬芳相间

阳光大雨黑白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篇3:《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呈现的是小学一年级课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了4 到6 节课,让学生了解课程表中“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阅读、写字、综合实践”等课程名称,学习“文、数、学、音、乐”5 个生字。

第二板块“用拼音”安排了5 项内容:

“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此题的图中有许多点,每个点的旁边是声母,学生按照声母的顺序连线,便能呈现出海豚的图案。这种编排,既复习了23 个声母的认读与排序,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本题让学生用手势、绳子、小棍等多种方法摆字母,帮助记忆字母形体。

“比一比,读一读。”对形近声母“b-d”“p-q”“f-t”进行辨析,借助图片拼读6 个音节词。

“读一读,做动作。”本题要求学生拼读6 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出的词语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拼读音节的乐趣。

“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本题要求学生拼读8 个音节词,根据拼读结果找出同类事物,给同类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三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2 项内容:

“读一读,连一连。”本题旨在复习学过的12 个生字,让学生熟练地读出生字,将生字读音与相应的单韵母u、ɑ、i相连,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

“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本题旨在借助图画认读动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

第四板块“和大人一起读”:

编排了一首儿歌《剪窗花》,让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辨析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

【难点】音节词的拼读。

篇4:《语文园地二》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声母、韵母以及学过的生字。

2.分层教学,结合实际学认姓

3.学会儿歌“鹅”。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咏鹅》。

【教学难点】能够扎实地将每道题落实到位。

【教学准备】对以前学的知识看一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拼音。

2.巩固复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

背背声母表、韵母表

指导学生按顺序找,边找边给其中一类画上记号,如韵母下画“-”,没画的就是声母;然后再分别抄写。

要求学生自己检查,读一读抄写的韵母、声母,数一数抄写的字母总数是不是23个。

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题。

请同学读读这两列生字。

看着样子,你能来连一连吗?学生尝试完成作业。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点拨。一对词语之间是反义词的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三、学习第三题

抽读生字卡片

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生字。

四、完成第四题。

读读生词。

找到对应的词语,连起来

朗读重点指导后鼻音与翘舌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用“谁干什么”讲话。

2.能够背诵“咏鹅”。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完成第四题。

1.读读题目。

2.读读句子,想想在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干什么)

学生说

教师讲解完成句子的概念。句子有两部分组成谁和干什么。

二、学习完成第五题

教师请学生读题。

拿出蜡笔涂一涂。

指名读一读。

学习完成第六题

你能借助拼音读一读

会读的同学,你能读得更准一些吗?

理解“红掌”“拨”“曲项”的意思。

集体背诵。

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上一篇:八荣八耻个人学习心得下一篇:大督查税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