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2024-05-05

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在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如电脑、饮水机、空调等时,如出现故障,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第二条如出现突然停电,不要喧哗,不要慌乱,应立即启用应急照明灯,在工作人员安排。

第三条如发现火苗,应立即判断火苗起因,用专用灭火器扑灭,避免酿成火灾。

第四条如发现火灾,应立即关闭电源,启动走廊应急照明灯,紧急有序疏散人员,通知学校团委负责老师、学校保卫处领导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并拨打救火线119。

第五条如有人员被困或受伤,应组织实施抢救或护理:

一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掩口鼻,抢救火灾中被困人员;

二如有窒息者,立即移至安全通风地方实施救护;

三如有伤势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120送往急救。

第六条在发生火灾时,采取消除与减少火灾事故危害、控制与防止火灾事故恶化、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第七条办公区域各部分要按照规定配备适量、合适、有效的灭火器材,办公室应按照要求定期对各种消防措施包括消防通道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第八条火灾发生后,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扑火工作提供通讯保障。

第九条办公室不仅要落实预防火灾的各项措施,更要做好紧急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理得当。

第十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防消结合,以防为主。把保护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财产安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注意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事故原因。

篇2: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各位员工:

大家好!

为加强对公司办公室的安全管理,保证公司财产及员工人身财产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工作,现就有关安全注意事项通知如下,在全公司范围内执行:

一、公司大门管理

1、员工下班或加班离开均请刷卡进出,走道西边的消防通道门在17点10分后禁止进出。

2、公司原则上在下班后统一关闭照明空调设备,因工作任务需要加班的员工,在完成工作后需关闭各项办公设备后离开。

3、上班期间员工各自刷卡进出,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防止不法分子闯入办公区域。

4、下班后由行政人员安排统一检查办公室门锁,窗户、电源等情况。

二、各办公区域办公设备管理

1、关注用电安全,不乱接电源,不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若发现隐情及时上报。

2、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员工,在离开办公室时确保关好本办公区域内所有的照明空调设备并锁好窗户。

三、办公区域物品保管及相关安全管理

1、个人重要的文件和资料要妥善保管并及时存档,不要乱丢乱放,严防泄密。

2、个人使用的办公电脑及其他设备,记挂在个人名上保管的公用固定资产应妥善保管,因保管不当造成的丢失,参见《计算机管理规范》规定处理。

3、严禁将外来人员单独留在办公室内。个人的贵重物品,如钱包、手机、车钥匙等,尽量随身携带,以防被外来人员顺手牵羊造成经济损失。

4、若有非公司职员进入办公区(如推销等),应及时进行劝阻,避免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

5、禁止在办公室内焚烧杂物及纸张。除指定吸烟区域外,其余场所禁止吸烟。同时吸烟人员要确保烟蒂彻底熄灭,认真做好防火工作,避免引起火灾。

本临时通知即日起执行,特此通知!

篇3: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 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 明确产业定位, 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 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 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 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 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 符合条件的, 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 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 (以下统称危险工艺) 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 纳入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工作计划, 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 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 否则一律不予换 (发) 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 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 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 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 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 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 (使用) 方案备案时, 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 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 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 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保障安全投入,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 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 (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 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 制定试车方案, 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 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 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 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 (以下称重点企业) 要在2010年底前, 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 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 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 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 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 要制定整改计划, 采取防范措施, 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 向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 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 办理登记手续, 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 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 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 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 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 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 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 的要求, 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实行全员培训, 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 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企[2006]478号) , 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足额提取安全费用, 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通过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 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在2010年底前, 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 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 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 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 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 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 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 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 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 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 (HAZOP) , 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 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 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 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 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 保证监控覆盖范围, 减少监管盲点, 共享监控资源, 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形成合力, 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 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 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 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 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 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修订) 》即将发布施行为契机, 积极通过地方立法, 结合本地区实际, 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 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 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 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规范执法工作。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 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 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 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 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 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 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 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 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认真履行职责, 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查清事故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严格责任追究, 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 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 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复印件) 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 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 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 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 吸取事故教训, 举一反三, 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 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 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 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 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 (注册安全工程师) 指导,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 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 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 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 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 密切协作, 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篇4: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国企;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提出,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整个企业管理流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来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其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管理运行所占用的资源,而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精细化理念的出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必然要求。

二、国企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国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办公室工作流程,提升办公室工作效率。办公室是国有企业的核心部门,起着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工作十分重要,也比较琐碎。办公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安排办公室工作,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其次,办公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推进办公室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管理模式的创新又给办公室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国企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国企办公室工作往往因为企业构架等客观因素影响而容易产生尾大不掉的情况,那么办公室自身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每阶段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修改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办公室中的作用。

(一)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国有企业办公室因其特殊性质,工作十分庞杂。这就必然要求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将制度标准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办公室相关工作标准化流程,二是办公室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合理考核制度。

首先,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的首要条件是依据办公室工作的实际内容,划分权责,将办公室工作进行分解并落实到每个岗位,再针对岗位工作的不同,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程,成为办公室开展工作的统一标准。除办公室工作规程的制定外,还应健全办公室管理制度,对办公室日常工作处理及工作人员管理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调动办公室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其次,办公室目标任务的确定及科学考核体系的建立,也是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国企办公室管理引入绩效考核制,建立起完善的目标责任与绩效考核体系,将员工个人业绩及工资福利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改善过传统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工作机制。

(二)明晰岗位职责

对办公室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划分,确定每个岗位的岗位权责,并明确到人,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办公室工作效率,杜绝人浮于事的重要举措。岗位职责的划分确认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明确划分岗位权责。将办公室日常工作进行划分归纳,确定办公室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及权责,并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安排划分,确保每个岗位上都有合适的人选。岗位工作确定后,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对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责任等有深入的了解,并对自己的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制定合适的工作方案,争取做好本岗工作。第二,切实落实岗位责任。进行岗位权责的划分明晰仅仅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而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便是权责管理的落实。岗位的落实既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工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事务的办理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切实保证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提升工作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

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思想准备。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公室工作的落实,因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与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还应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及办事能力。现代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广泛应用,办公室工作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之外,要对精细化管理中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有更深层的认识。一方面,信息化、无纸化办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行政经费。另一方面,科学严谨的程序设置从源头控制了办公室工作质量,将繁琐的文件管理、信息传达等工作能做到无缝链接,做到准确及时高效。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还包括对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意识的强化提升。岗位职责的划分,使每位员工的岗位都变得十分重要,办公室工作良好的运转离不开每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坚守。

(四)强化监督体系建设

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办公室的全面落实,需要有完善制度的支持与引导。企业领导者或主要管理部门,应该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大局出发,以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指引办公室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办公室工作要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办公室工作按其性质的不同,合理划分到不同岗位,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

四、小结

国企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领导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各方配合。本文就国企办公室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斌,康晓飞.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办公室工作应用[J].管理观察,2013(29).

[2]肖慧敏.论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3(04).

篇5: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各部门:

为加强公司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并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增强用电安全性、减少浪费、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现就公司安全用电作如下通知:

一、空调的使用:

现办公楼内科室基本都配备了空调,但因空调耗电量相对较高,所以对空调使用做出重点强调。当夏季室外温度高于30℃,冬季室外温度低于5℃,可开启空调;夏季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4℃~27℃,冬季应设定在20℃~24℃。下班时应提前二十分钟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员负责关机,严禁无人空耗。

二、其它办公设备

其他办公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传真机、饮水机、电风扇及日光灯等。

1、长时间不用电脑时,应将其关闭或是设置待机状态。关闭电脑时,应将显示器一起关掉。

2、合理使用灯光照明,随手关灯,人少时关闭部分照明灯。自然光线充足的白天一般不准开灯办公,杜绝“长明灯”现象(有办公楼中间幕墙遮挡的办公室除外)。

3、下班后,要自觉关闭空调、电灯、打印机、饮水机以及电脑(包括显示器)等所有用电设备,切断室内电源,以杜绝浪费。尤其是最后一离开办公室的员工,有义务对该办公室的电器设备是否关闭进行检查,保证一切用电器设备关闭。

4、办公室严禁乱拉、乱接照明灯具,严禁更换和乱接电源、插座等违章用电行为。不得擅自改装、加装、拆卸供电设备等违章用电行为。禁止私拉、私接电源线、宽带线和照明工具,需要时应向公司申请办理。

5、禁止任何损坏空调、开关或灯具等用电设施的违规行为,如有违反规定造成损失或事故,除加倍赔偿外,要追究相应责任。

6、公司员工发现用电隐患包括电源起火,漏电,断电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第一时间将情况报至相关部门。

三、相应处罚措施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公司的开源节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总经办协同企管部、安全部和财务部将不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发现以上违规现象,则现场开据罚单进行处罚,对部门负责人给予50元/次罚款,对部门成员给予20元/次罚款,对在场其他科室人员给予20元/次罚款(其他科室人员有提醒、互相监督的义务)。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XXX有限公司

篇6: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

食安办[201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要求,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同志同意,现就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重要意义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众多,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当前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鼓励群众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奖励制度,一些地方已经制定出台了奖励办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实行有奖举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监督,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工作机制

(一)举报受理。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方便群众举报和有利于提高查处效率的原则,明确举报受理部门。举报受理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接到举报后要及时记录在案,形成专门案宗。

(二)举报核查。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规范举报核查工作的程序、时限要求和部门间的衔接措施,确保责任到位、核实及时、查处有力。有关部门对举报内容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组织核实查处,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要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坚决防止出现受而不理、有案不移以及敷衍推诿等现象。

(三)兑现奖励。地方各级政府要明确专门部门负责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审定、奖金管理、奖金发放、信.息披露等日常工作。负责举报调查处理的部门在查处工作完成后,要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提出奖励意见,经奖励资金管理部门审定后向举报人及时兑现奖励。

三、奖励资金来源和奖励标准

地方各级政府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由地方财政按年度核拨,单独立户、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奖励标准及相关要求由省级政府统筹指导规范。对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的人员,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举报人员,应适当提高奖励额度。

四、明确有奖举报范围

举报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之一,经查证属实的,属于奖励范围:

(一)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者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经营食品、伪造食品产地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者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八)其他涉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加强对有奖举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本意见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举报奖励办法,合理确定奖励条件,并督促各有关部门细化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广泛宣传。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办法,切实调动群众参与监督食品安全的积极性,使举报奖励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广大群众踊跃举报、据实举报。

上一篇:环卫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下一篇: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