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2024-04-21

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精选14篇)

篇1: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这幅画描绘的是用圆形的画面呈现出来的,上面描绘了一只蝉爬行是干枯的树叶上的画面,画中有许多枯萎的树枝,旁边画了一只蚂蚱来相互衬托。

这幅画描绘了两片黄褐色的树叶,再加上一只爬行的蚂蚱,旁边是齐白石的落款,整幅画的底色是白色的,所以这幅画看起来是很空白的。

篇2: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这幅画描绘的是蔬菜瓜果的画面,描绘了三个红色的大萝卜的,旁边加上几颗大白菜,大白菜是用青墨描绘的,白菜骨是用水墨绘画出来的,淡淡的优雅线条,右上方是齐白石当时绘画的时间地点的署名。

这幅画描绘了菊花拥簇的画面,有红色的菊花,白色的菊花,旁边加上了墨绿色的菊花枝干,右边落款表明这幅画是在齐白石八十岁时的时候绘画是。

篇3:浅析齐白石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家族世代以务农为业。幼时因家境贫苦而辍学,在家牧牛砍柴,期间学习过剪纸和雕花。齐白石21岁时,第一次见到《芥子园画传》可以说是一个转机,因为他画虫鸟动物就是凭借少年时的观察记忆和 《芥子园画传》这本书开始的。

从齐白石26岁起,他开始弃斧学画,先后拜了许多画家为师,并且开始读书习诗,这也就是他自称为“画匠”的阶段。之后齐白石开始远游,绘画由工笔逐渐趋向于简笔, 后又接触了大写意花鸟画中较高境界的徐渭、八大山人等人的画,并着手临摹作品,这时期的花鸟画趋八大画风者较多。 1919年之后开始了持续十年之久的衰年变法,变法的内容集中体现于他的花鸟画,目的是摆脱“形似”而创造出画面的“超凡知趣”,画面效果由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冷逸”趋于墨色明丽,由“匠气” 的造型趋于粗枝大叶,笔墨更加展现出苍劲凝厚。

到1924年,齐白石花鸟画开始出现质的飞跃: 工写结合的花鸟画风已经基本形成,构图多样,虚实得体,笔法、 墨法已经走向凝重沉厚。1927年到1928年,齐白石花鸟画的新风格趋于成熟。大笔挥洒自由随意,墨色浓郁强烈,甚至花鸟画中的款题书法也都自称格体,创造了属于自家风格面貌的清新意境,大异时流。

二、齐白石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一) 审美特征

1、率真朴实的内心表露

在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中,他所创造的许多艺术形象,如虾、蟹、青蛙及农作物等,大多出自于普通的农村生活,这位从民间走来的艺术大师,虽然是走过了文人画家修养的途径,但他还是坦然地称自己为“木人”“木居士”,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忘其农民本色,比如其《秋趣图》便来自于民间的那朵艳丽的大黄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吸引了蜻蜓,和竹篱上的知了,蟋蟀和蝗虫爬在地板上,也像是感受着浓浓的秋意,纯真质朴。正因为这种率真朴实的内心表露,才赢得了广大的欣赏者。

2、充满童心诗趣的画面

在齐白石老人的画面中,除了表现出“率真朴实”的情感外,还体现在一个“趣”字上。如他晚年所作《青蛙》, 一只青蛙被水草绊住了后腿,另外三只青蛙都急迫的看着被困的青蛙,像是在交流着怎样帮它逃脱,这样的情境很快就能使欣赏者融入画面情境,一边为被绊住后腿的青蛙感到急迫,一边又为青蛙的笨拙禁不住要笑出声来,极具童趣。齐白石老人画作中的“童趣”也是“雅俗共赏”的原因,这使得童真与稚气的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3、“不似而似”之独特的艺术构思

齐白石老人在探索艺术的这条道路中,曾反复阐明自己的许多艺术见解,其中有一条,他主张“作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欺世”,目的还是在于“似”,但是这个“似”不是表面现象的形似,而是集中概括为精神状态的神似,如《荷花影》中,荷花和蝌蚪都是似的,水中荷花的影子也是似的,蝌蚪们都追逐着水中荷花的影子,好像给水中荷花的影子也赋予了生命,这么简单的构成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留给欣赏者一种神秘幻化的感觉。

(二)形式特色

1、构图

齐白石老人在传承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极具创新意识, 他的画面中都赋有强烈的形式感,他画面中的意趣与构图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莲蓬蜻蜓》的构图十分奇特,笔墨及其简练,整幅画面中的两条直线看起来也并不是完全平行的, 一条直线是在水中生长着的莲蓬,另一条是画面的题款,这两条线反而能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平衡,一只蜻蜓落在了莲蓬上,顿时使整个简易的画面氛围中充满生机,甚至给人们带来“十里荷塘”之想。这些开天辟地的构成,更赋予了画面以内在的生命。

2、笔墨

齐白石老人创造了属于自家风格面貌的花鸟画风,在这期间的花鸟画主要是用泼墨与勾勒点画相结合的画法,间以墨骨法,其画作笔力沉厚,意境与格调和谐高超。比如作品 《藤萝》中以墨骨法画藤花,加以勾点,颜色特别透亮;那复杂而又弯弯曲曲的藤条是用大写意法干涩的笔墨写出,像是有风动的感觉;枯笔与润笔一起出现在画面中并交织在一起,给画面带来一种层次感与厚重感,让欣赏者感觉到浓浓的春意,别具一格。

三、齐白石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篇4: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关键词:花鸟画;题材;笔墨;意境;浓淡干湿;高古;审美

齐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齐白石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白石老人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白石老人的画作用笔简练,造型及其概括,寥寥数笔就能把物象描绘的惟妙惟肖。他曾说过中国写意画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一点都不像,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一位从传统走上革新的一位大艺术家,齐白石早年画风极不成熟,也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他晚年创造了红花墨叶的画风,可以说是开宗立派,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时代气息!早年的齐白石生活在封建社会,等级压迫,社会不平等。反映到艺术上,就是艺术只满足上层人物的需求,所以与普通老百姓的审美差得很远。因为没有艺术家去迎合穷苦百姓的艺术需求。齐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让齐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变法之后的画风,也就是他晚年的画风,这个时期的风格是极大满足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因为时代已经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当代社会,社会地位的平等自由,让普通民众也成了艺术的观众,齐白石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扩大了绘画的题材,这是他最大的艺术贡献。他的写意花鸟取材广泛,瓜、果、菜、花、鸟、鱼、虫,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他都能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艺术创举,对于那些古代只以梅兰竹菊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更显具生活气息,画风热烈,积极向上,可以说完全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在绘画颜色的选取上,齐白石选取了红色,红色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那时惊人的创举!因为古代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雅与尊贵,是文人画的基本要素,运墨五色具,墨的浓淡干湿就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画其实就是水墨画。文人是反对颜色的,而且特别反感使用红色,因为红色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喜庆,但俗气不入流。齐白石巧妙地将黑色与红色结合起来,运用红色代表了普通百姓们的审美要求,所以说齐白石对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教孩子学习中国画,学哪个画家的画才能让孩子快速接受,容易掌握呢?很多老师其实自己也是困惑的,今天让孩子学这个画家的,第二天又學另一个画家的,有的甚至让孩子学习自己画的,这样教学暂时可能会有一点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孩子还是在原地踏步走,因为每个画家的风格是不同的,孩子无法短时期内理解并且学习好一种画法,画出来的作品也是照葫芦画瓢,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点都没有的。儿童中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得有个体系,这个体系是贯穿的,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孩子走。经过几年的中国画教学,我终于体会到了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去学习的。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不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嘛?白石老人概括简练的画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因为他没有繁琐的造型羁绊去限制孩子的思维。他的作品连贯起来学习也非常合适,整体跨度不大、容易衔接。他的画是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他的画不能一五一十地去照搬,而是要学习他的用意、为什么这样去画,正如白石老人告诫学生时所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齐白石画集》中的杂画册葫芦,这幅作品尺寸不大,属于册页中的一幅。通幅只有一个葫芦,两片叶子,几根枯藤,一只蚂蚱,白石老人使用简练的笔墨把这幅作品画的很有生机。这幅作品我让很多孩子画过,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基本的画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然后让孩子去画,这些孩子画得都非常好,我感觉有的学生画的比我还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理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的干扰,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因此他们画出来的作品非常高古,用笔也很拙。这幅画内容不多,孩子很容易掌握,试想要是把孙其峰老师的作品拿来给孩子画,孩子看了就没有胆量去画了,造型非常复杂太难表现。儿童学国画我认为最初就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要学就要学习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不要随意网上找张图来就照着画了,这样对孩子的艺术思维是造成损伤的。孩子小时候就让他多看大师的经典之作,他们在幼小的内心里就会形成一种较高的审美倾向,耳濡目染让孩子建立起高雅的艺术审美意识。

篇5: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展示

这幅画画了一幅牵牛花的画面,上面有红色的牵牛花,墨绿色的牵牛花叶子,还有一只蚂蚱在旁边嬉戏玩耍。

这幅画是一幅柿子的画作,上面描绘了五个柿子,都是不同形状的,有不同颜色的,灰色,橙色,红色,黄色,褐色等柿子的模样。

篇6:齐白石的花鸟画扇绘画作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梅花画作,这幅梅花的颜色是由黑色与青绿色组成了,对应了主题梅清。梅花的旁边还有几只小蜜蜂正在向花朵飞来,想着它们的花蜜飞来,左上角是齐白石是的署名与印章落款。

这幅画描绘了小蝌蚪一家,画面中有三只成年的青蛙,一只是小蝌蚪的妈妈,另外两只是旁观者,它们有可能想要吃小蝌蚪,蝌蚪妈妈紧紧地挡在小蝌蚪的前面,它们则缓缓地游向安全的池塘。

篇7: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只蝉伫立在荷叶的枝干上,画出了沉睡是的姿态,旁边是用红色来点缀出荷花的模样,画风工整清晰。

这幅画描绘了一只飞舞的蜻蜓正飞向桂花树的姿态,桂花是上面的桂花是金黄色的,与绿色的树叶形成了对比,旁边是画家齐白石的署名。

篇8:绘画展示:齐白石花鸟画扇欣赏

这幅画鸟画扇描绘的是一幅葡萄的画作,用墨水来描绘的,连着葡萄的树藤,右上边有齐白石的署名与印章。

这幅画鸟画扇描绘了两只大螃蟹,它们的爪子是很有力气的,能紧紧抓住猎物,左上角是齐白石对这幅画的感想署名。

篇9:齐白石花鸟绘画作品推荐

这幅画描绘了一颗绽放着花蕊的桂花树下面,站着一只披着黑色毛发的小兔子,它的眼睛凝视着前方,丰富在等待着什么,地上有散落着的樱桃,为整幅画起到辅助色彩的作用。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幅桃花树的画面,正在开花期的桃花树看上去是慢慢的桃红色花朵,它们一个个展露着最美的花瓣,花蕊的花穗也清晰可见,有一只蜜蜂正在向桃花飞来,估计是惦记着桃花花蜜。

篇10:画扇作品:齐白石绘画作品欣赏

这幅画描绘的是福寿图,画了粉红色的桃花与白色的梅花图来组成这幅画作,粉红色的梅花妖娆多姿,相比较之下,梅花在左边显得安逸舒适,画扇的顶部与左边右边都有齐白石的落款。

这幅画描绘了两只和平鸽,一只黑色与一只白色的鸽子两眼相对视,旁边加上了齐白石的书法字体,加上和平二字,展现这是一幅关于和平的画作。

篇11:齐白石绘画大师的寿桃作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在一个瓜果篮子中有两个又红又大的寿桃,寿桃坐立在篮子中间,尾部桃红色的尖角向上摆放着,篮子中有着许多桃子树的树叶,是青绿色的,衬托出寿桃是刚摘下来的模样,整个篮子端正地摆放在画面中间,篮子上面有一只蚂蚱在站立着,仿佛它也觊觎着寿桃甜美的果汁。左上角有齐白石先生的署名与印章,这幅画是干净整洁的。

齐白石 1926年作 寿桃

这幅画描绘了三个成熟的寿桃,它们垂下头来,仿佛希望人们将它摘下来,画面中的枝节和纤长,上方的一颗寿桃带有黄色的叶子,下方的两个寿桃上面的叶子还是翠绿色的,说明在上方的寿桃成熟度比下方的寿桃的成熟度要高,左边作者用一行字来描写绘画的背景与年份,最后加上了作者的署名与印章。整幅画优雅美观。

齐白石 1947年作 大寿

这幅画是齐白石八十三岁的时候创作的,画中描绘了一个桃树枝下面生长着四个大寿桃,它们是极其鲜艳的枚红色,上方点缀着金黄色的盖帽,接着描绘出许多翠绿色的桃子树叶,桃子树的枝干很修长,一直从画作的右上角蔓延到左下角,两边都有留白的地方,又给予看画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篇12:齐白石中国风的绘画作品欣赏

这些从齐白石的册页中遴选出来的小品之作,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齐白石册页小品

齐白石有关造型的著名画语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齐白石的“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是这位既能极工,又能极简,分别地在两个极端上有所创造,而最终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家所选择的造型尺度和审美的中界点。

篇13:PS临摹齐白石的作品虾

最终效果

1、用钢笔工具画一个这样的形状,羽化两个像素,转换成选区。

2、填充灰色,“滤镜”里“添加杂色”,再用“加深工具”把左边和上面的边缘颜色加深一点(将来做虾的背部,所以颜色深一点。)

3、用相同的方法,做出第二块(注意排列方向)。

4、依次做出其他几个,大小依次减小。

5、画个尾部,这三片可以一个一个的画,也可以用钢笔一次画好(中间的颜色深一点)。

6、钢笔工具勾出如图形状:

7、填充和前面相同的颜色,用“加深”和“减淡”做出明暗变化。

8、用钢笔工具勾出一个弧形,羽化值“3”左右,填充颜色,同样用“加深”和“减淡”做出颜色深浅变化,

9、在“腹部”用钢笔画出一个一个小的形状,填充一个深一点的颜色。带“1”点羽化噢!

10、钢笔工具画出如图形状,填充深颜色。

11、画眼睛,我这里是钢笔工具画的,也可以直接用“画笔”涂。

12、用钢笔工具画三条“路径”,利用“画笔描边路径”做出三根线,再用“减淡”或者“橡皮”把尖部的透明度降低。

13、用和上步同样的方法,做出几根“触须”(注意方向)。

14、钢笔画出如图路径,注意角度和粗细变化。

15、填充颜色,仿做水墨效果,把黑色破坏一些,拐角地方颜色深一点。

16、同样的方法做出另一个“钳子”。

篇14: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金山学校 郁永慧

课题名称:《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 教材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3册第6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设计思想

美术新课标理念要求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课教学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立足实际,开渠引流,突出审美,注重师生、生生互动,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立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因为在本册第四课“花香鸟语”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了多次花鸟画练习。根据本课国画欣赏教学特点,通过学习齐白石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并为第十四册“诗情画意”山水画教学作好铺垫。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伟大的艺术家,他笔下的花、鸟、鱼、虫等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本课通过欣赏齐白石大师的作品,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他的另外一些花鸟画作品,开展感受与评述活动,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作品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了解齐白石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对中国画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并进行简单中国画基础练习。

三、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国画教学的特点,初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国画基础和欣赏能力,齐白石是家喻户晓的“人民艺术家”,关于齐白石的故事学生都皆知,本课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件及其作品欣赏,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笔墨练习,增强感知能力。本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不同,可能出现理解和练习时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尽量拉近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在40分钟学有收获。

四、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能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个人感受方面对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作简要评述,并进行简单练习。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和体验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笔墨情趣。

难点: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作业,并表白自己的独特想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在教学中采用欣赏、分析、交流、讨论、来了解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特色。充分体现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来体验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充分法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展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交流、欣赏、作画欲望,通过教师的黑板演示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直观感,从而解决师生交流讨论中的问题。

3、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分析、交流、探讨和欣赏,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七、课前准备

上一篇:争端解决与中国实践下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查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