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2024-04-10

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篇1: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齐白石的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出示几幅齐白石的画,如:虾蟹图、老鼠图、枇杷图等)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画,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看来有怎样的感受?

2.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他就是著名的画家齐白石

3.Ppt展示对齐白石的介绍,同学们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4.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将语句读通顺 2.读词语

3.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比如:徐悲鸿以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全文,找找答案。

全班交流:

画中国民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1)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相机理解微不足道(2)以前画家从来不画的小东西。(3)他画虾是最擅长的。

总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入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面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细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三、精读课文,品评词语 围绕:齐白石擅长画什么?

生1:第四段(小鸡、蝌蚪、蝗虫、虾)师:你喜欢哪幅画?就把那个句子多读几遍,和同座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预设:我喜欢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个蚯蚓,因为小鸡正在抢蚯蚓(课件出示句子)(教师相机点红“争夺”并板书争夺)1.师:他们在怎么争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想象一下小鸡的眼睛会怎样?如果你是那只小鸡心里会怎么像?)2.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指名读生3人(评价1:你争夺地还不够激烈。2.你可真贪吃。3.你真是只好斗的小鸡。)现在请男生读、女生读。

3.你们还喜欢齐白石的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我们接着交流。生: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里游动,因为蝌蚪都在游动。(课件出示句子,相机点红“游动”板书游动)

师:小蝌蚪们,你们在这亮亮清清的池塘里游的真快活!你们要去干什么呀? 生:我们去做游戏!

师:来读出你们的快乐吧!(左边学生读)师:(师看右边的学生)瞧,他们多快活呀,这边的小蝌蚪们,你们干什么去呢? 生:我们在捉迷藏!师:多自由的小蝌蚪呀,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你们的快乐(右边学生读)师:我们一起在这清清亮亮的池塘里快乐的游动起来吧(全班读)4.我们接着来欣赏齐白石的画。

生3: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因为蝗虫停在那里。师:(它可真悠闲啊)谁还能从别的方面说说喜欢这幅画的原因吗? 生:蝗虫的颜色像真的。

师:你可真会学习呀。齐白石画的蝗虫颜色真分明

(相机点红“绿色、浅色”并板书)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师: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男、女生分读)5.继续欣赏齐白石的画

生四: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1,因为虾的身体是透明的。(课件出示句子,点红“透明”板书透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齐白石到了83岁才开始学习画虾,为了画好虾的身体的透明度,齐白石经常去菜市场把虾买回来放在清水盆里长久地进行观察,仔细揣摩,用墨色的深浅浓淡,终于达到了透明的效果,那真令人叫绝!谁想来读一读。

指生2人读。(评:画的虾可真逼真。2.画活了)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我从“仿佛要跳跃起”感受到齐白石画的虾就像是获得。还跳动的很高。(课件点红“跳跃,并板书跳跃”)

师:同学们,齐白石画的有一副虾图在国际上拍卖到1665玩人民币,他真有本事。我们看到的哪里是画,简直就是一个个或者的小生命。就连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看来他画的虾后,也谦虚地说道: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一个齐白石。谁再来读。

指生2人(评语:1.小虾跳的还不够高2,你仿佛是一只很活跃的小虾。3我仿佛看到了这只小虾真的跳起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透明的身子,在小河里游得更远,跳的更高把。齐读。

6.7、师:指板书回顾第四自然段:同学们,齐白石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齐白石的笔下都有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欣赏了齐白石的画,给你们都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生动亲切

(若没有人说: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个词总结了他画的特点,看看是什么?生动亲切)教师相机板书:生动亲切

8、想不想欣赏齐白石的画?看看和你们想像的是不是一样?(课件出示4幅图)

9、齐白石的画画得好,作者也写得活,让我们感受到了齐白石的画生动亲切。师:你能根据板书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说一句师点出相应的答案)

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师:让我们再来感受齐白石的画吧。(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读句子,再齐读一遍。)(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10、师:同学们,作者先介绍了这四幅画,最后来了一个总结,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话。这样先分说后总结,就是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

四、拓展

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画,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课件出示画)生欣赏。师:齐白石把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东西画得活灵活现,画得生动亲切,画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些事物实在是太小、太普通、太不值得一提了。文中有个词语叫做——生说答案,“微不足道”,师出示词卡。“微”是什么意思?(微小)“不足”是什么意思?(不值)“道”是什么意思?(提起)齐读词语两遍。

师: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么多常见的东西,齐白石还画什么呢? 生:白菜、玉米„„

生自由读,边读变想象,他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全班交流

师:是啊,以往,有名的画家要么画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要么画“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要么画“空谷幽兰”的兰花,要么画“俊美”的马匹,他们的画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清高孤雅”(学生说),可齐白石偏偏不画这些,而是画了生活中最最平常,最最微小的,使的中国画更加丰富了,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看得懂,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活泼精神。

谁来读这一句话“中国画原有的清高孤高的面貌,经过这一改,就变得更加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了。”

师:齐白石的画与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入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面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细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生:因为他从小在农村生活,可以经常从生活中看到这些东西。师:你是从书中的那个地方知道的呢? 生:如果没有童年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它是无法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的。师:谁再来补充?

生:童年的这一段生活经历,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师:齐白石童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村„„

师:同学们,如果你也生活在农村,你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哪些可以画的东西呢?也就是绘画的源泉? 生:

师:齐白石就生活在贫困的乡村,他一定是看过小鸡们争夺蚯蚓,一定看过小蝌蚪顺流而下,一定看过稻穗上绿色的蝗虫,正因为有长期的细心观察,他才能就将画画得那么细致入微,丰富多彩而又生动传神。师: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

篇2: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1、抽读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1、自己读生字,哪些生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2、学过的生字自己组词说一说。响农历虾姓物

3、比较难写的生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相机讲解,范写生字。口头扩词。

①著下面的者第四笔撇从上到下。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

长,注意中线上的横。

②经右边的第二笔点,不要写出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③富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的一短横,上宽下窄。

④欣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边的欠,与反文旁区别。

⑤取左右结构的字,与欣相区别,右边是反文旁。

5、学生描写生字,生字各写一个。

6、教师,学生共同讲评生字。

篇3:《我们的画》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课《我们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课文插图中有几个同学正在准备画展。他们有的在构思, 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 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又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课应采取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创设开放的、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激发每个学生表达的欲望, 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指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把话说得有序完整, 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视频:在一家画廊里, 伴着轻音乐, 人们正在欣赏优雅的画展。

2.请同学说说看画展的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4.教师提出本节课的要求:学会介绍自己的画, 在画展上当一名小小讲解员、文明评论员。

二、教师示范, 有序讲解

1.师:“老师也想参加画展, 今天带来了自己画的一幅画 (夏日荷塘图) 。老师和大家商量一下, 你们能不能让我先当讲解员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大家可要听仔细了, 如果我说得好, 请给我掌声;如果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 你们说说, 我画了些什么?[板书:画了什么]

(2)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板书:为什么画]

(3)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你觉得再怎样改动一下会更好呢?[板书:你喜欢吗]

2.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表扬, 或鼓励, 或提意见、建议, 或提出问题。

3.教师注意在介绍自己的画时, 做到声音清晰, 语句通顺;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解时, 要安静认真;在发表看法时, 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三、实践促说, 多向互动

1.学生自我说画。每个同学在四人小组内讲解自己的画。讲解要点:我画了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画。

2.分组布展参观。分小组在黑板上、墙壁四周贴出自己的画。同学们自由欣赏展出的画, 可以向作画人询问, 也可以跟好朋友或老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 说出喜欢的原因, 还可以对某一幅画提出自己的看法, 建议作画人做一些修改。

3.学生互评互动。参观结束, 指名说说自己参观画展时看到的最美画作, 并说出好在哪儿以及自己的建议。在回答中引导学生使用通顺的语句, 如:我最喜欢的画是________同学画的________, 因为他画得________;我认为最美丽的画是________同学的________, 她画出了________;我想假如再________, 那么, 这幅画就更________了。

4.记录归纳。教师综合同学的意见, 在评比榜上做好记录。

四、评价激励, 关注个体

1.展示评比榜, 根据榜上记录, 大家一起评选出“最美丽的画”、“最有礼貌的参观者”、“最佳讲解员”。

2.评选时鼓励每个同学大胆说出评选理由。

3.分层给予肯定, 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拓展, 全课总结

1.课内延伸。

(1)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忍不住想要写首诗表达对这些画作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诗配画 (夏日荷塘图) , 老师朗读:“夏日里, 荷花在绿叶间舞蹈, 小青蛙快乐地蹦跳, 金鱼欢快地嬉戏, 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说:真好、真好!”)

(2) 师:同学们, 谁能试着给自己的画也配首小诗吗? (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 说出自己给画配的小诗。)

2.课外拓展。

(1) 请同学们回家把画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2) 每位同学把创作的小诗念给家人听, 请爸爸妈妈帮忙把诗写在画作上。

篇4:《我们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学校的游艺室开放了,老师带大家去玩一玩。(课件展示背景图:小朋友们在游艺室开展各种活动,其中之一在交流绘画作品)

2.导入:你们也画了不少的画,我们进入游艺室,和小朋友一起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好吗?(揭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接近生活的氛围中学习,更容易主动参与。开课伊始,创设了去“游艺室”玩的情境,运用书上的彩图诱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

二、 师生交际,掌握方法

1.示范引路。⑴教师出示图画介绍:这是我……⑵提问:知道我为什么画这幅画吗?(板书:为什么画。学生自由谈想法)⑶评价:你们喜欢我的画吗?(板书:喜欢吗?学生谈看法,教师相应回答)

2.自由介绍。(按板书提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要求评价时可表扬、鼓励,可提出问题或建议,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示范为学生创设双方交际的情境,邀请学生在与教师交际中掌握交际的顺序,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实践,在与同学的互动中锻炼交际的能力。

三、 生生交际,游戏巩固

1.布置游戏:想不想让更多的同学欣赏你们的画呢?我们这儿有个“快乐画店”,老师是总经理,六个小组是画店分店的经理。

2.分店活动。⑴给店起个名。⑵把本店的画整齐地挂出来。⑶给“营业员”颁发上岗证。(小组内选出的优胜者,要能对本组的画进行介绍)

3.开始游戏。各小组其他学生自由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要求:“营业员”与“顾客”之间展开对话,“营業员”介绍作品,“顾客”可提出问题)

4.小结:活动中每个“经理”工作认真,“营业员”热情周到,耐心接待“顾客”,回答“顾客”的提问。“顾客”很有礼貌,挑选了自己喜爱的画。

5.展示作品。把“顾客”挑选出的作品贴上黑板,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时,购买者或作者可适时针对评价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式,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这节口语交际课的设计,通过游戏,安排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旨在鼓励积极参与,扩大交际范围,培养交际能力。最后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有说、有评、有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反复历练交际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篇5:齐白石童真的画扇绘画作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二月花,几朵火红的花朵将细小的枝条压地弯了腰,绿色的叶子拜倒在红色的花丛边,旁边有一只蚂蚱正在爬行,顶部写明了绘画的时间与情怀。

这幅画描绘了一幅杂草丛生的画面,作者用简单的水墨来创作这幅画,用青墨,淡墨来变换描绘,杂草的杂乱无章,上面表明了创作的时间,人物与写作的意义。

篇6: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写10个字,认识12个生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资源:(主要注明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教育技术资源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与图片.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三.拓展练习: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教学要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资源:(主要注明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教育技术等)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自主探探究 一.认读词语.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悲鸿画的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板书设计:

小鸡

蝌蚪 生动

取之不尽 蝗虫 亲切

篇7: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金山学校 郁永慧

课题名称:《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 教材来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3册第6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设计思想

美术新课标理念要求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课教学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立足实际,开渠引流,突出审美,注重师生、生生互动,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立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齐白石及其艺术作品欣赏》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美术教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因为在本册第四课“花香鸟语”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已经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了多次花鸟画练习。根据本课国画欣赏教学特点,通过学习齐白石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并为第十四册“诗情画意”山水画教学作好铺垫。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伟大的艺术家,他笔下的花、鸟、鱼、虫等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本课通过欣赏齐白石大师的作品,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他的另外一些花鸟画作品,开展感受与评述活动,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作品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了解齐白石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对中国画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并进行简单中国画基础练习。

三、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国画教学的特点,初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国画基础和欣赏能力,齐白石是家喻户晓的“人民艺术家”,关于齐白石的故事学生都皆知,本课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件及其作品欣赏,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笔墨练习,增强感知能力。本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不同,可能出现理解和练习时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尽量拉近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在40分钟学有收获。

四、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能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个人感受方面对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作简要评述,并进行简单练习。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和体验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笔墨情趣。

难点: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作业,并表白自己的独特想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在教学中采用欣赏、分析、交流、讨论、来了解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特色。充分体现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来体验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充分法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展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交流、欣赏、作画欲望,通过教师的黑板演示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直观感,从而解决师生交流讨论中的问题。

3、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分析、交流、探讨和欣赏,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七、课前准备

篇8:想象作文《毕加索的画》教学研讨

老师A:请您介绍一下设计这堂课的缘由。

李卫东:设计这堂课, 缘于我对学生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样一个现实。我觉得, 一个人, 当他不能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在精神世界里遨游、驰骋、探险的时候, 他的生命活力就开始萎缩。想象是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局限、超越世俗的限制、不断解放和开拓心灵疆界的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把激发学生想象作为自觉的追求。有一次, 我在网上看到《毕加索的秘密》这部纪录片, 非常喜欢。片中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4幅作品的全过程, 记录下这位艺术家在75岁高龄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令人惊叹。尤其是片中有一幅画, 从开始到结束, 画面的形象从树、到鱼、到公鸡、到猫和人, 这种类似孩童心理那样的非逻辑、非理性的想象, 很神奇, 这也让我想起创办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从开始到结束, 有时是不相干的”。我觉得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好素材, 于是设计了这堂作文课。

老师B:请谈一谈关于这堂课的设计, 你进行过哪些思考。

李卫东:弗洛伊德说, 梦是理想的直接现实。其实, 实现理想、表达心声还有一种虚幻的形式, 那就是想象。因为梦境和想象都是直接从心底生发出来的。虚幻的形象和事情的背后是真实和丰富的心灵。

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和不存在的事物。人的想象力的疆界, 就是人的心灵的疆界, 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疆界。

创造美好的未来, 需要靠想象力。迪斯尼构思米老鼠的动画形象, 靠想象;贝多芬在头脑中将音符进行组合, 形成美妙的旋律, 靠想象。罗琳女士在动笔写哈里波特在头脑中虚构并未发生的故事情节, 靠想象。这些都是在头脑中进行模拟。学生的想象习作也是一样。

教育人和生产一只水碗的不同之处在于:生产水碗之前, 这水碗的用途式样都已设计好了, 因此先有本质后有存在。而人正相反, 人是在存在之后, 才由人照自己的意志造成他自身。

源于内心的想象, 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 成为一个独特生命, 使他们的心灵都远在我们的意识限定之外。源于内心的想象使每一位学生不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在成长, 而是最终成就他自己。

想象力的枯竭就是生命活力的枯竭。学生是带着想象进入学校的, 学生的想象力不需要专门培养, 只需要我们别去扼杀, 只需要我们给孩子们自由的生活学习氛围, 只需要我们对孩子们的想象给以鼓励。

想象力的发育首先源于一个不受拘束的心灵, 还要有一个开放自由的话语空间, 然后才是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最后还有倡导和鼓励。

这堂想象作文的教学分为两步, 首先是无拘无束的想象, 然后才是言语写作的指导。想的过程要自由、充分、愉快, 写的指导要实实在在。

我们常说学生写不具体。实际上, 言语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具体的观察和思想就没有具体的写。写的内容来自生活本身。想象习作也是一样。想得充分了就不会没词儿可写, 想得愉快了才不会厌恶写作, 想得顺畅了才不会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把写作与生活割裂是当今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

我把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用作教学资源。因为我看到了毕加索最伟大的地方, 他的画不是把现实里的事物搬到画面上, 画一幅素描画一幅写生, 而是在创造新的形象, 创造人们意识之外的形象, 而且它的想象提供了一个空间, 能激发欣赏者不断地去想象。他总是在创新。这一点, 让我觉得很可贵, 应当让学生看看、想想、说说、写写。

老师C: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 对想象是否该有一定的限制?

李卫东:先澄清两个概念, 一个是限制, 一个是要求。要求是针对想象的数量、水平等因素来说的, 比如你想象三种情况, 比如说你的想象应该具体一些, 比如说请你进行创造性想象;限制往往是针对想象的内容来说的。这位老师提出的“限制”的意思, 我想不是对想象的数量、水平的要求, 而是对想象的内容进行限定。我想的是, 给你一副镣铐, 你是否还能无拘无束地跳舞?这个问题我遇到过好几次了, 我现在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限制学生的想象?恐怕是怕学生想得无边无际, 超出我们能够把握的范围, 甚至超出我们的意识、超出我们的许可。似乎在我们的意识中, 总有一张无形的大网, 这张网笼罩着学生, 学生只能在这张大网下“思想”“生长”。这时我们再看那种“大胆、自由地想象”的要求是多么虚伪, 这成为一种口号, 是做给别人看的。当有的学生真的试图冲破这张网的时候, 我们是不允许的, 哪怕学生仅仅是想象。这种限制的实质不是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而是让学生去想我们要学生想的内容。这不仅仅是想象作文的问题, 更是当今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想让学生成为某一类人, 还是想让学生成就他自己?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 还是人为规定、人为设计、人为限制学生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纪的提高逐渐萎缩, 这意味着原生态的那种生命活力的萎缩。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限制想象, 而是要大力地鼓励学生去想象, 去异想天开, 去冲破我们认识的局限。

老师D:能不能让学生的想象既合理又新奇?

李卫东:有的想象作文是要求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 比如:续编故事内容, 要根据原有故事的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去想象, 生活规律、逻辑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想象的新奇也得合乎情理, 合乎情理就成为新奇的前提条件。而这堂课上的三个想象都是创造性的想象, 越新奇越好, 越是摆脱规律和逻辑的束缚越好, 合乎情理有时与想象的新奇是矛盾的。

想象, 因其性质不同, 要求也就不一样。如果我们让学生进行的是创造性想象, 就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最好不要求所谓的合理。今天, 有一位学生在进行第一个想象游戏的时候, 说蛋里孵出了异度空间, 不合理, 但了不起。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的是平常生活为内容的想象, 就要以合情合理为基础。

老师E:是否创造性想象作文的内容就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呢?

李卫东:没有哪一个教育行为不具备价值取向, 创造性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这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思想的开放和自由。

另外, 每一位学生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他们的想象都会包含一定的价值取向, 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在鼓励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对这些想象中包含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认真甄别。如果学生的作文违背了人类的价值观:真诚、仁爱、自由、平等、宽容, 等等, 我们要以讨论、商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但我想这种情况应该是个别的。

老师F: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篇9: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关键词:花鸟画;题材;笔墨;意境;浓淡干湿;高古;审美

齐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齐白石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白石老人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白石老人的画作用笔简练,造型及其概括,寥寥数笔就能把物象描绘的惟妙惟肖。他曾说过中国写意画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一点都不像,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在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一位从传统走上革新的一位大艺术家,齐白石早年画风极不成熟,也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他晚年创造了红花墨叶的画风,可以说是开宗立派,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时代气息!早年的齐白石生活在封建社会,等级压迫,社会不平等。反映到艺术上,就是艺术只满足上层人物的需求,所以与普通老百姓的审美差得很远。因为没有艺术家去迎合穷苦百姓的艺术需求。齐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让齐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变法之后的画风,也就是他晚年的画风,这个时期的风格是极大满足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时代的需求,因为时代已经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当代社会,社会地位的平等自由,让普通民众也成了艺术的观众,齐白石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扩大了绘画的题材,这是他最大的艺术贡献。他的写意花鸟取材广泛,瓜、果、菜、花、鸟、鱼、虫,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他都能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艺术创举,对于那些古代只以梅兰竹菊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更显具生活气息,画风热烈,积极向上,可以说完全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在绘画颜色的选取上,齐白石选取了红色,红色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那时惊人的创举!因为古代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雅与尊贵,是文人画的基本要素,运墨五色具,墨的浓淡干湿就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画其实就是水墨画。文人是反对颜色的,而且特别反感使用红色,因为红色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喜庆,但俗气不入流。齐白石巧妙地将黑色与红色结合起来,运用红色代表了普通百姓们的审美要求,所以说齐白石对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教孩子学习中国画,学哪个画家的画才能让孩子快速接受,容易掌握呢?很多老师其实自己也是困惑的,今天让孩子学这个画家的,第二天又學另一个画家的,有的甚至让孩子学习自己画的,这样教学暂时可能会有一点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孩子还是在原地踏步走,因为每个画家的风格是不同的,孩子无法短时期内理解并且学习好一种画法,画出来的作品也是照葫芦画瓢,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点都没有的。儿童中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得有个体系,这个体系是贯穿的,环环相扣,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孩子走。经过几年的中国画教学,我终于体会到了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去学习的。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不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嘛?白石老人概括简练的画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因为他没有繁琐的造型羁绊去限制孩子的思维。他的作品连贯起来学习也非常合适,整体跨度不大、容易衔接。他的画是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他的画不能一五一十地去照搬,而是要学习他的用意、为什么这样去画,正如白石老人告诫学生时所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齐白石画集》中的杂画册葫芦,这幅作品尺寸不大,属于册页中的一幅。通幅只有一个葫芦,两片叶子,几根枯藤,一只蚂蚱,白石老人使用简练的笔墨把这幅作品画的很有生机。这幅作品我让很多孩子画过,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基本的画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然后让孩子去画,这些孩子画得都非常好,我感觉有的学生画的比我还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理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的干扰,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因此他们画出来的作品非常高古,用笔也很拙。这幅画内容不多,孩子很容易掌握,试想要是把孙其峰老师的作品拿来给孩子画,孩子看了就没有胆量去画了,造型非常复杂太难表现。儿童学国画我认为最初就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要学就要学习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不要随意网上找张图来就照着画了,这样对孩子的艺术思维是造成损伤的。孩子小时候就让他多看大师的经典之作,他们在幼小的内心里就会形成一种较高的审美倾向,耳濡目染让孩子建立起高雅的艺术审美意识。

篇10: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及山水画的欣赏,初步了解白石老人的生平。并且,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是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及山水画的欣赏,初步了解白石老人的生平。并且,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是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生欣赏、观察、分析、交流和品味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这样教师讲的较多,生动的少,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一点,在本课中我加入了一些白石老人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小组 PK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获胜的这一组,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一个金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这一竞赛的方式,在三、四班效果特别好,小组内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鼓动神兵的同学也动起来。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些积极同学就特别的积极,但组内的个别同学有吃“大锅饭”的现象,应鼓励这一部分的同学大胆、踊跃的参与其中。

同一种形式,在二班效果就不是很好,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色,应该在备课时区别对待、大同小异,争取能够用适合的教育来引导每个学生。

篇11:《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好事

篇12:美丽的画 教学设计

教 材:三年级 语文 课 题:15 美丽的画 授 课 人:李 娟

授课时间:11月23日 第二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句子

2、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会用“(哪儿)(怎么样)这边….那边…”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义,学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3、用新句式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

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段落与段落的先后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夏娟、章雁和王平都喜欢干什么呀?(画画)你们上节课也高兴告诉老师,自己也喜欢画画。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画一幅画给大家展示一下。(生拿出自己的画,师让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画)。今天呀夏娟、王平、章雁也把自己的的画拿来了,大家一起走进她们的画【课件1】。看她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画的?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通览全文【课件2】

(二)、品读精讲,共同学习

走进夏娟的画,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3】。观察图画

1、画上是什么地方?画上有什么?

师指导学生按顺序看图,回答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时怎样介绍这幅画的?【课件4】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大家一起来说,画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师板书。

3、让学生在书上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些词语并划出来。

4、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

(生一边读一边指图;生读师指图;甲生指图乙生读等形式图文结合练习读)

5、带问题,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5】(1)第二自然段有-----句话.(2)第一句:------------------------。

第二句:------------------------。第三句:-------------------------。

(3)这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6、男女生分组读课文,并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课件6】(三)、授之以渔,引导学习

走进章雁的画【课件7】。(1)、齐读第3自然段

(2)、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课件8】 a.谁画的?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

b.第三自然段有-----句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c.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3)、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学结果,集体订正。

(4)、分组比赛读第三自然段,有余力的可以试着背诵。

(四)、学以致用,分组研讨

走进王平的画,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王平的画【课件9】

(2)师让学生按第二、三自然段介绍图画的方法,猜想第四自然段内容。先分组大胆的说一说,然后再帮王平把内容补充上去。

(3)师引导,生板书

(4)出示课文内容,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了多少【课件10】

(五)拓展延伸【课件11】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幅画,我想让大家帮我试着介绍一下这幅画。画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并配上几句通顺的话。

(仿照课文,学生试写。图文结合,师生共同订正,修改学生写的内容。)

三、作业设计

你们的画也很漂亮啊,试着给自己的画配上几句通顺的话,并相互介绍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主题

景物

人物

夏娟

田野

稻子、棉花、蔬菜

小女孩 章雁

树林

梨、枣

几个孩子

王平

草原

天、草、马

篇13: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

1984年1月21日《光明日报》副刊发表了艾青的《忆白石老人》, 此文是艾青在齐白石诞辰120周年时所写的饱含挚情的纪念文章。 众所周知,九十多岁时的白石老人,曾求艾青为之作传,艾青以白石老人已有胡适等人为之撰写的年谱为由,婉拒了老人。白石老人1957年与世长辞,艾青也正是在这一年因仗义执言,替丁玲“陈企霞辩诬而被打成”右派,进而发配北大荒,以致连齐白石老人的隆重葬礼都无缘参加。如魏建宽老师所言,遗憾经时间这位奇妙的魔法师兼酿酒师的酿制与窖藏,却往往能为后世捧出一坛美酒。

一、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围绕白石老人的画与白石老人的情谊;2. 熟读精思,感知作者情愫——如话家常的回忆饱含作者淡淡的愁绪;3. 有疑正心,体认编者意图——在时空坐标与人际关系中来确立自我。

二、教学重点

感知作者娓娓道来中的情绪;体认自我存在形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解读看似平常朴素的“回忆”实则内蕴深厚的情谊与审美取向;2. 细致剖析以“画作”为媒介连接起来的“我”和“你” 的典型性。

四、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陈子昂有一首传唱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很好地呈现了身处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的“宇宙”之中的人的深沉“孤独感”。 其实,今天的我们需要一个个具体实在的时间节点来确证我们的村子。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最好的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探讨艾青《忆白石老人》带给我们那些关于存在的启示吧。

(二)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情感基调

1. 速读全文,查找不了解的字词句段。明确:“雅正”,敬辞, 指将自己的诗文字画请他人指教;“润格”,为人做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册页”,分页装裱的书画。2.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此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明确: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如话家常的闲适背后略显的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哀伤背后也有冷静而深邃的哲思。

(三)熟读精思,把握时空界限在文中的体现

找出文中所有标示“时间”的词,疏通其脉络(顺叙)。

明确:

“1983年12月”,作者写作时间的意义:白石老人仙逝已26年,上了年纪的作者愈发思念白石老人,也愈发领受白石老人的画意诗情和情怀境界。

“1949年进城不久,看望老画家”开篇:对于白石老人的敬仰与向往,也预示二人忘年情谊的重要性。

“1937年,七十五岁的白石老人‘瞒天过海’”:俏皮天真中的莫大诚意。

“居京师八年”“居京华第十一年”:时间留下的印记就是我们来过的证据。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没有标注时间,恰恰作者情感上不愿意记得但理智又必须记得的纠结心绪;“永诀”的时代背景又有着莫大的难以言表的哀痛与惋惜。

(四)找出文中所有标示“空间”的词,疏通其脉络(表里)

明确:

“北京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白石老人的地理坐标,也是二人情谊的关节点,更是回忆的归属地。

“上海朵云轩”与“北京伦池斋”:白石老人画作频繁出现地, 艺术作品流转的中介点,更是情谊的催化剂。

“八尺大画”“茅檐矮矮”“空白处”:尺幅千里蕴藉诗情。 色彩可谓多姿、形状惟妙惟肖,神韵点人佳口。

(五)有疑正心,体认《忆白石老人》的典型性

1. 白石老人创作了大量满含诗情的画作,我们从作者的回忆中还能感知白石老人的哪些特点。明确:勤奋,年事已高仍笔耕不辍;务实谦逊,“我年轻时护花多么用心啊”;生活朴素;崇文尚雅, 有情有义,“亲自送画”“转送印字”“先生雅正”到“青也吾弟” 直至“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提携关爱后生。

2. 岁月流逝,空间轮换,32年之后的“我们”能从文中领受哪些呢?明确:时光匆匆去,我只在乎你。

鲁迅赠瞿秋白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海德格尔录荷尔德林诗 : 寻找在那明媚湛蓝之中的“诗意栖居”

(六)结语设计

艾青有句传唱不衰也被拿来命题的“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想必这块土地上也留下了白石老人的一个个厚重的脚印吧,同学们,每当我们仰观宇宙之大时白石老人般璀璨耀眼的星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每当我们俯察品类之盛时那些诗文书画足以让我们感念,当然,我们身边还有朝气蓬勃的同学, 和蔼可亲的师长。闭上眼,你我不会孤独,也不曾孤独。我们把“孤独”留给饱满人生之后再想吧。有所追忆势必也会缓释“孤独”,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境,白石老人的虾在跳呢。

五、板书设计

忆白石老人

艾青

观其画作:尺幅千里蕴诗情

想其为人:务实勤奋爱创新

忆其情怀:白石山翁灯未昏

摘要: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散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以《忆白石老人》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篇14:《流动的画》教学纪实与评析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儿”吗?

生:喜欢,因为画很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师出示书中的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有山、水、树林。公路上有汽车,远处山坡上还有房子。我感觉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有一位作者也喜欢这幅画,并把图画中的内容写了下来,取名叫《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写的吗?

生:想。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看场“电影”。不过,这场电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看才精彩。(师配乐范读课文,生边静听、边想象场景。)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电影了吗?

生:看到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看到了公路有来来往往的汽车,看到了有许多鲜花。我好像还看到了有水库,还看到了山坡上有几户人家。

师:多么优美的一幅画呀!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评析:好奇、好动是2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一点儿令他们稀奇的事,他们便会控制不住情绪。本节课的开始,教师便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用温柔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高涨吗?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师:现在可以自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请同学或老师帮忙,还可以查字典。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听好老师的要求:第一,圈出不认识的字。第二,标自然段的序号。(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儿,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老师有个要求:指名读课文时,要认真听,特别注意你不会的字别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喜欢读第2自然段。

师: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你确实读得很棒,就在书中空白处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吧!

生:我喜欢读第1自然段。

师:评价自己的朗读吧。

生:我觉得“快看哪”,这几个字读得感情还不够。

师:那你再读一遍行吗?(生又读一遍。)

[评析:教师有鼓励,有引导,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动口、动脑)的能力,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合作学习。指名读时,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把读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內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解读课题,理解文意

师:老师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两名同学就能读得那么通顺,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来说说吧!

生:老师,我知道了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有小河、白纱、汽车、鲜花、水库,还有人家。我还懂得了“快看哪”、“啊,真的”这些词怎样读,应该把声调读得高一些,读出惊奇、欢快的感情来。

师:对,你说得太好了,那你能不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呢?(生带着浓厚的感情读起来。)

生:我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不把橘皮扔出窗外的原因是他不想把这幅画弄脏,是爱护这幅画。我不明白前边说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后面又说窗外是祖国的画。

师:是呀!你们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吧。(生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师:谁能告诉他呢?

生:这流动的画指祖国的大地是一幅画,因为他是坐在火车上看窗外的祖国大地。

师:你真聪明!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画”动起来,更美丽。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祖国的画”呢?

师:问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呢?

生:我觉得“流动的画”比“祖国的画”更有趣些。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的。

师:你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生:我也知道,“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因为“我”很懂事。

师:这幅画中的景色确实很美,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部分美美地读给你的同伴呢?(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整篇文章进行美读。)

师:你觉得这幅流动的画面中,还会有哪些景色呢?(生思考后在小组內交流、讨论。)

师:谁来向老师汇报?

生:我觉得这幅画中,有成群的牛羊;高楼大厦、街道两旁有路灯……(生自由想象。)

师:课文中说“我忽然看到——”想象:“我”忽然看见了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向教师汇报。)

生:我忽然看见妈妈责备的眼神,所以就说出下面的话:“哦,妈妈,我知道啦!”

师: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娃娃,学习课文后,我们有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生讨论。)

[评析:教师没有表现出一点权威的样子,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更加亲切。学生提问很有价值,教师把问题的解答权还给了学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想象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及美好的情感。]

五、复习生字,结束全文

师: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相信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也了解了,那么我们把生词从课文中拿出来,看看你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并组词。)

师:说说“好似”、“忽然”什么意思?

生:“好似”是好像的意思。“忽然”是突然发生的意思。

师:多么美丽的画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朗读一遍。(生随音乐,朗读课文。)

师:回家后,把你想象的画面画下来,明天把你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愿意吗?

生:愿意。

上一篇: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