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2024-05-12

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精选12篇)

篇1: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考试小结

本单元测试卷,通过判断、填空、选择、计算、测量、画图等,全面考查了学生对《长度单位》这单位重难点的认识、掌握与应用,考卷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来出题,题目类型丰富多样化,试题难度适中。我任教的二(9)班在这次测验中的平均分为分91.49,优秀率为80%,下面是我对这次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题:判断下面个图,是线段的在()里面“√”,不是的画“×”。

该题通过判断是否是线段,考查学生关于线段的知识点。这题中,我班学生全部正确,对线段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第二题:填一填

该题通过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先估计在测量,考查学生对厘米与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情况,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这题中,有个别学生对厘米与米的区别掌握还不是很熟练。在估计物体长度与实际测量时,有部分学生的估计与测量的结果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估计能力的训练。第三题:辨一辨

该题中的第2小题“李星同学1分钟跑步跑了50厘米”,学生丢分很多。这反应了学生对米和厘米的换算掌握的不够牢固,还有日常生活中缺乏实际的活动经验,致使题目与自己的生活分离。

第四题:选一选

该题通过选择的形式,考查孩子对厘米与米的长度观念建立情况,以及用尺子去测量长度的知识点掌握。学生大部分失分在第2小题“1把米尺的长度和1米长的书桌比是(一样长)”,这反映了学生对尺子的认识不够。

第五题:算一算

该题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厘米与米的数量换算能力,这题中,我班全部过关。

第六题:量一量;第七题:画一画;第八题:数一数;第九题:解决问题。这几题通过测量线段长度,画线段,数线段的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用尺子测量长度,画线段的能力,还有在图形中发现线段的能力。这几题得分率高,学生掌握情况好。

第十题:想一想

本题十附加题,大部分学生由于暑假参加夏令营,已经初步学会了找线段的方法,在本单元的习题中也出现过类似题目,所以本题得分率高,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怎样能够又快又对的方法。

这次测验,是我们二年级的第一次测验,有小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经过两个月的暑假生活,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考试时出现了注意力分散,会写一下,发呆一下。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检查的习惯,写完后就坐那做小动作等,这是我在日后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训练培养的。由于学生还依赖于考试时老师读题,而二年级开始,教师不读题,学生还不适应,这对他们的答题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学生读题能力的训练,是我要在今后加强的。

篇2: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

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

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4.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6.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4.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例如“认识米”一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来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用厘米测量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生:(活动)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想)

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5.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2.汇报。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

4、例5。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

3.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1米,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2.谁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

2.小组交流、比划1米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3.汇报,体会大约1米的有多长。4.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

5.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来表示。讨论:1米=100厘米。

三、用米测量

1.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2.交流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4.说一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

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

6、例7。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

1.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2.汇报测量结果。3.比划绳子的长度。

4.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自主探索

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线段。1.观察线段的特征。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是“直的”。

2.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

3.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3.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

四、画线段

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得最快。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课件演示)

4.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说说应该画几厘米?)5.教师小结。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8。教学目标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1)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回答,说想法。(3)教师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5()

黑板长2()小红身高124()

课桌面长150()

四、课堂评价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

篇3: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激发积极参与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通过启发、探究、合作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练和游戏的情境之中, 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跨越式跳高单元的第一学时, 旨在通过基础练习促使学生学会一步至三步助跑起跳, 腾空后两腿依次过杆的跨越式跳高动作技能。在体验跳跃乐趣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下肢的弹跳能力。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十分浓厚, 他们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对于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能还比较生疏。因此, 本节课借助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参与, 并在参与之中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 以此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教学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观察到:初学跨越式跳高动作时, 部分学生较注重起跳时右腿抬高, 而忽视了左腿跳踏这个动作;在过杆练习的过程中, 过杆腿摆动不到位, 造成跳起动作僵硬。为了既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动作, 又让学生体验到跳跃的乐趣, 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活跃身心。本环节设计中我将跳高的基本技术动作融合在准备活动中, 特别针对下肢、脚腕进行练习, 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环节二:掌握技能。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本教材, 在设计中我采用趣味游戏导入→模仿练习体验→自主学习巩固→分层教学提升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技巧。这样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跳高的技术动作, 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恐惧感, 让学习更具有趣味性。

环节三:拓展游戏。为了充分利用器械, 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游戏:趣味过障碍。障碍的高度、数量循序变化,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力量、平衡感等多种能力, 又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挑战性。

环节四:舒缓身心。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 调整身心, 平缓呼吸节奏;师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小结本课的收获, 体会学练的乐趣。

五、本课特色

(1) 音乐选择适合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上,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一起喜洋洋》《左手和右手》作为准备部分的趣味操和放松音乐的伴奏, 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学生们在节奏感鲜明、动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下, 跟随教师练习趣味操, 体现学生活泼、富有活力的精神风貌。舒缓、悠扬的音乐把师生共同带入遐想的情境之中, 身心得到放松和释放。

(2) 器材发挥使用效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在器材的使用上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贯彻一物多用的宗旨。选择皮筋作为跳高练习时的横绳、小游戏的道具、游戏中的障碍物, 让教学因皮筋而生动有趣。如在课的活跃身心部分, 运用皮筋做快快跳起的小游戏, 让学生体会跳起的快感。在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技能教学时, 皮筋又作为跨越的横绳。此时五颜六色、可以浮动的皮筋, 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感。在拓展游戏中用皮筋作为障碍物, 分别从障碍的高度和数量循序渐进, 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力量等多种能力, 并设计了“U”字形的路线, 让游戏既具有趣味性, 又具有挑战性, 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3) 分层教学均有所获。分层教学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当学生学会越过横绳的方法后,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 采用设置不同高度皮筋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性的练习, 从而解决了“吃得饱”和“吃得好”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体验轻松跳越的动作感受,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六、教学步骤

1. 学习内容

(1) 跳跃:跨越式跳高。

(2) 游戏:趣味障碍跑。

2. 学习目标

(1) 能领会快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动作要领。

(2) 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中一步至三步助跑起跳腾空后两腿依次越过横绳的动作要领, 通过各种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3) 在跳高和游戏中能表现出不怕困难的品质, 与伙伴团结合作争创优异成绩。

3.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踏跳准确有力。

(2) 难点:两腿依次过杆。

4. 教学过程

(1) 活跃身心 (6~8分钟) :体委整队, 师生问好;宣布学习内容和目标。趣味慢跑, 要求:灵活地绕过障碍物。趣味操 (音乐伴奏) , 要求:模仿形象。小游戏———快快跳起, 要求:与同伴合作体验跳跃的乐趣。

(2) 掌握技能:跨越式跳高 (18~20分钟) 。 (1) 出示挂图, 讲解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踏跳准确有力, 两腿依次过杆。 (2) 指导学生找出重难点, 并跟教师模仿上一步踏跳练习和上一步摆动腿练习。 (3) 小游戏:看谁画得好, 要求:认真模仿腿依次过杆的动作。 (4)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选择原地练习或跨越低杆练习, 要求:踏跳有力。 (5) 请学生示范, 并根据学生的示范动作加以点评。 (6) 指导各组进行跨越低杆练习:上一步和上三步。 (7) 指导学生根据能力大小选择高度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检查。 (8)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 超越自我, 积极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3) 拓展游戏:趣味障碍跑 (8~10分钟) 。 (1) 出示挂图, 让学生观察, 并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过横绳?” (2) 教师讲解游戏过程, 并指导各组尝试练习。 (3) 指导各组进行比赛。 (4) 逐渐加大游戏难度, 再次分组比赛。 (5) 教师及时进行评比。

(4) 舒缓身心: (2~3分钟) 。 (1) 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放松身体。

(2)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 宣布下课, 收回器材。

(5) 场地器材:操场一片, 大体操垫4床, 跳高架8个, 皮筋4根, 录音机 (带) 。

篇4: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3 4 5 6 7 8 9

二、比一比、填一填。(8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三、认认我的小手。(12分)

左手号码是( ) 右手号码是( )

四、选择正确的图形,在( )里画“√”。(8分)

1.宝宝用右手刷牙。 2.爸爸的手表戴在左手腕。

( ) ( ) ( ) ( )

3.叔叔是左手写字。 4.外婆用右手拿筷子。

( ) ( ) ( ) ( )

五、看图填一填。(6分)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六、我会走楼梯。(6分)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 )边走。

七、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16分)

汽车:○○ 花: 玉米: 人:

树: 小鸭: 辣椒: 房屋:

八、辨清物品架上的东西。(8分)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在 的( )面。 在( )的右面。

九、我当小司机(用“→”画出行车方向)。(6分)

向左转 向右转 向前走

十、辨认方向我再画。(12分)

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左面画。

篇5: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图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自己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时安排:

谁的得分高1课时

秋游2课时

星星合唱队2课时

篇6: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

一、直接填得数。(12分)

10÷8=2.6÷0.1=44÷0.4=5.5÷0.01=

4.9÷0.7=1.25×4=3.64+5.69=20-10.2=

0÷3.9=1.25×8=6.7+13.3=24÷48=

二、填空。(16分)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小数化成,除数的小数点

向()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然后

按照除数是()的除法进行计算。

2)3.141414………是()小数,简便方法记为()。

3)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4)6÷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5)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48.8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是()元,买这样的钢笔20支需要()元。

三、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6分)

4.68÷1.2○4.680.342÷0.9○0.34216÷24○

0.86÷1.03○0.8623.18÷0.98○23.18○

四、列竖式计算。(10分)

43.5÷2.918.9÷271.35÷27

五、递等式计算。(24分)

0.28÷3.5×0.65.46+4.48÷0.281.25÷0.25÷4

2.05÷0.82+33.69.07-22.78÷3.463×10.1

六、解决问题。(32分)

1.一支钢笔9.6元,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3倍,一支圆珠笔多少钱?

2.一条高速路长336千米,一辆客车3.2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3.8

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

3、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

少千克?

4、一辆小汽车3.5小时行驶229.25千米,一辆小轿车4.5小时行驶328.5千米,哪种车行驶的速度快?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篇7: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8题;共23分)

1.(5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箱苹果的质量是12_______

②一块橡皮厚约8_______

③一拃长1_______

④一头鲸重50_______

⑤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约6300_______

2.(4分)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横线上,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_______厘米

第二条

_______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_______厘米;

②第二条比第一条_______厘米。

3.(2分)射线有_______个端点,从一点引出_______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4.(3分)填上合适的单位。

桥长约400_______

飞机每小时飞行约800_______

立定跳远能跳120_______

5.(1分)先估计,再用小数表示.

一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有_______ m.

6.(2分)填序号。

_______是长方形,_______是正方形。

7.(4分)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西瓜大约重4_______

长江全长约6300_______

一支铅笔长约18_______

一艘远洋货轮载重量约为3000_______

8.(2分)量一量,说说你能发现什么?

_______。

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___。

二、判断。

(共7题;共14分)

9.(2分)长度单位中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0.(2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11.(2分)

纸条长3厘米。()

12.(2分)一支粉笔长8毫米。()

13.(2分)一条射线的长度是20厘米。

14.(2分)一棵大树高15米。()

15.(2分)一根粉笔长7米。

三、选择。

(共5题;共10分)

16.(2分)想测量长方形的长,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17.(2分)马拉松竞赛全程大约长42()

A

.分米

B

.米

C

.毫米

D

.千米

18.(2分)飞机每小时行1800_____,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千米

D

.米

19.(2分)下图铅笔长为()。

A

.5cm

B

.5cm5mm

C

.4cm5mm

20.(2分)火车每小时行()。

A

.120米

B

.120千米

C

.120厘米

四、填上“>”、“<”或“=”。

(共1题;共4分)

21.(4分)填上“<”、“>”或“=”

5786_______598

1000_______999

8m_______8km

1km_______10dm

五、按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共4题;共23分)

22.(12分)单位换算。

3米=_______分米

2厘米=_______毫米

40分米=_______米

80毫米=_______厘米

5千米=_______米

3分米=_______厘米

2米=_______分米

8分米=_______厘米

200分米=_______米

4厘米=_______毫米

100厘米=_______米

1千米=_______米

23.(8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8000千克_______8吨

8分_______320秒

100秒_______1分

400分_______4时

5吨_______6000千克

29毫米_______2分米

5000米_______7千米

50毫米_______60厘米

24.(2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米_______4米4分米3厘米

10米8厘米_______10米1分米

25.(1分)排一排。

70厘米  2分米  5分米  45厘米  6分米5厘米  1米4分米

_______

六、操作题

(共2题;共10分)

26.(5分)量出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并在比较长的线段后面的□内画“√”。

()厘米

()毫米

27.(5分)如图,以B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cm长的线段.

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23分)

28.(3分)我学会了看图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分)看图解决问题。

还有多少只没出壳的?(假设都能出壳)

30.(5分)水果公司一共收购苹果42吨,先运走22吨。剩下的用载重4吨的卡车一次运完,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

31.(5分)在这个长方形鱼塘的四周,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

32.(5分)4个小组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二、三小组每组栽了8棵,四小组比其他每组多栽了2棵。4个小组一共栽树多少棵?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8题;共23分)

1-1、2-1、3-1、4-1、5-1、6-1、7-1、8-1、二、判断。

(共7题;共14分)

9-1、10-1、11-1、12-1、13-1、14-1、15-1、三、选择。

(共5题;共10分)

16-1、17-1、18-1、19-1、20-1、四、填上“>”、“<”或“=”。

(共1题;共4分)

21-1、五、按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共4题;共23分)

22-1、23-1、24-1、25-1、六、操作题

(共2题;共10分)

26-1、27-1、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23分)

篇8: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 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 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 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 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 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 我校从2013年开始, 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 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 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综上数据可见, 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 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人人都会。

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 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 循序渐进, 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

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 (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位数加一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 (一) (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 (一) ”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 (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 (二) ”教学同步。

3. 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 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 (如练习4) 。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 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 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 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 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 每个批次10道题, 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 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 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在整个过程中, 既进行了口算练习, 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 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 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每次只出示一题, 由全班同学抢答, 直到抢答答案正确, 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 抢答错误者扣1分, 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 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 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 这样的抢答, 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 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 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 积分累计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 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 (难度基本相同) , 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 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 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 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 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 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 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 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不止在课内, 就是在课外, 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篇9: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班级:姓名:成绩:

字词百花园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yúkuàichuānɡ liánhuánràoyǎnyìnɡ

yóurúshūsòngránshāo cídiǎn

jīnɡtāopāiànyì wèi shēn chánɡ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读音。(6分)

石径(jìnjìnɡ)山岭(lǐnɡ lǐn)转眼间(zhuǎn zhuàn)

白堤(dī tí)泛舟(fá fàn)河畔(bàn pàn)

三、给生字组词后,再换偏旁组词。(6分)

径( )冷()线( )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银灰

层层叠叠

句段芳草地

打开课本,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会查“无字词典”。(5分)

1. 看到“草长莺飞”这个词语,我就想起这样的景象:

。(3分)

2. 天空漆黑一片,突然,一道道闪电好似利剑一般,划破乌云,紧跟而来的是一声声雷鸣,真吓人啊!看到这情景,我便联想到了词语:(2分)

品读课文,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18分)

1. 我们先来到了的北大荒,只见天空 ,小河 ,原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5分)

2. 我们又在的西湖边走了走,看了看。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漾 。岸边的,宛如的银蛇在游动。(6分)

3. 我们还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美 。那里的天空湛蓝、,好像。有贴着,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有拉萨河畔,湛蓝的天空显得。(7分)

我们行走在秋的诗行里。(12分)

1. 我们学习了不少描写秋天的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10分)

,。

,。

2. 我会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秋天的叶子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2分)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

我们沉浸在快乐中。(10分)

1.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祖国妈妈63岁的生日。让我们走上街头,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让我们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秀丽风光。想象当时情景,可以用上这些词语来形容:(4分)

2. 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有趣场面,或一处美丽的风景,写一段话,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描写具体生动。(6分)

美文精品屋

小河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不停地奔跑。我望着晴朗的天空,它给我穿上了一件蓝蓝的干净的衣服。

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又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

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儿撒了我一身。我带着芳香的花瓣儿跑了很远,很远。

我跑过田野、山坡、果园,到处都听到歌声。我又带着歌声跑向远方,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飘着香,带着歌声。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小河 ()

()的衣服

2.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2分)

你能照样子,再写出两个吗?、(2分)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跑过 ,看见了;我跑过,看见;我还闻到了,听到了。

4. 小河看到的是 (季节)的美丽。你从哪儿知道的?用“”把这些句子画出来。(2分)

5. 小河一路奔跑,是那么快乐。它还会跑到哪里,看到、听到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写一写。(12分)

篇10: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一、学情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有61人,总分3784分,平均分62.03分,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13.11%。良好人数28人,良好率45.09%。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一般,覆盖面较广。试卷紧扣语文训练的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对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课内基础知识掌握一般,50%的同学是满分,20%的同学正确完成85%的基础知识,个别同学失分较多。,学生对看拼音写词语拼写模糊,拼写不准确,以后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二块,阅读训练,课内阅读失分较多,个别同学由于审题不清,做题习惯较差,不用心思考试题,致使丢分较多。课外阅读尤其是第3题的那句话理解起来较难。这次考试作文题目之前练习过,所以大部分字迹工整,内容完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试卷答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对要背诵的语段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记忆。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个别学生习作审题不清,选材新颖的不多,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真实、鲜活的事例,所选事例不够具体生动,思路不够开阔。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答卷情况分析,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多读书,勤积累,常练笔,抒发真情实感

从作文批改与试卷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素材雷同,内容的虚假,已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顽症。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篇11: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在这次测试中,五一班90—100分有47人,85-89分有3人,五二班90——100分有42人,80-89分有8人。本单元是考查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对于数对中的列与行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学生不清晰,导致出错。

(1)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一般都把该点对应的横轴上的数写在()面,把纵轴上的数写在()面。学生没有弄清横轴上的数表示列,而纵轴上的数是表示行,位感不强,导致出错。

对于位置的知识个别同学总是不清晰,常常颠倒,特别是列和行混淆。

2.读题不仔细,不理解题意导致出错。

(1)第二大题选择题的第7题中小红玩过了所有偶数行的.景点,她玩过的景点有()个,这里虽然没有学过偶数和奇数,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有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另外对于第8行中的大门是否属于景点范围,学生存在分歧,导致出错不少。

(2)第六大题中对于寻宝路线图的描述,学生存在对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错误,导致此题失分严重。

对于此类问题,在做题中要把题目读完整,认真理解题意,想问题要全面,才能正确做题。

3.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出错。

填空题中第6题,这个图形是()形,学生认为是四边形,答案勉强,应为更为具体的是答案为梯形。往往因为是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导致出错。

对于此类问题可能由于是上学期的知识,导致学生记忆不牢固,以至于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

篇12:二年级上数学一单元

1、每个角都有()个顶点,()条边。

2、钟面上()时整和()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10时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角。2时30分和()30分,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

二、选择。(8分)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

(1)锐角(2)直角(3)钝角(4)锐角、直角或钝角

2、用两根小棒最多可以摆()个直角。

(1)1(2)2(3)

4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可能是()。

(1)锐角(2)直角(3)钝角(4)锐角、直角或钝角

4、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相比较,()。

(1)三角板上的大(2)黑板上的大(3)两个直角一样大

三、下面图中是角的在()里画“√”。(6分)

()()()()()()

四、用三角板比一比,是直角的请在()里画“√”。(6分)

()()()()()()

五、下面的角分别是什么角?(5分)

()()()()()

六、数一数,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5分)

()()()()()

七、在下图最大的角下面的括号里画“○”,在最小的角下面画“√”。(4分)

()()()()()

八、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8分)

()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

九、数一数,填一填。(8分)

角的名称 锐角 直角 钝角 合计

个数()个()个()个()个

十、下面的图中有多少个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6分)

()个()个()个

十一、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4分)

一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十二、画一画。(5分)

1、(1)形成2个角。(2)形成4个角。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十三、下面哪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最大?哪个角最小?(最大角在括号里“√”,最小角在括号里画“○”)(4分)

()()()()

十四、填一填。(16分)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

()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

十五、把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分三种情况)(6分)

()个角()个角()个角

上一篇:我和小猪作文下一篇:字体透露一个人的性格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