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2024-05-06

《我的责任》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今天的思品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节,责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在没有学习责任之前,学生对于责任有感性体验,遭遇过不负责任而受到责备处罚,享受过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快乐,但对责任的理论概念及责任的来源不是十分清楚,针对这一现实,在教学责任与角色的基础上,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模仿语文课的结尾写一段有关责任的感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中,有一位同学的题目是“感悟责任”,读了之后令我非常感动、欣慰,足以证明了对责任的重新认识。有这样两段内容:一“以前总将换下的脏衣服带回家给妈妈,然后穿上妈妈洗干净的衣服,没钱了开口要就有人给,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一天自己觉得妈妈在洗衣服时弯腰不是那么利索了,父亲走路时腰也不是那么笔直了,自己的心隐隐作痛,我为了这个家又做了些什么呢?我用自己的`青春蚕食着父母的身体,我却一无所知,有时还用自己所谓的长大去创伤他们的心,我开始思考我该为自己的家、为父母做点什么?”看,学了责任之后,这位同学开始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责任感明显增强。

另外一段:“我们处在社会中,我们就有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曾被刚刚过去的不同寻常的夏天感动过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感觉到的却是一股股暖流,我们的主席,我们的总理都曾亲赴灾情前线指导救灾,人民子弟兵不分昼夜地抢修公路、电路设施,当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多么地简单的回答,但却是那么的有力――责任。在感动的同时,我知道我现在虽然不能像抗击泥石流前线的英雄那样,但我应该做的是努力学习,为建设美好祖国出力,这是我的责任――我对社会的责任。”这段话已充分证明了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社会的决心。这说明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要联系现实生活,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能力,并最终得到情感的升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初三政治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学生结合的时事就是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这节课使我意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情感教育,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每位教师都应为学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有关责任的反思!

篇2:《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主动认识和要求自己在现阶段读好书,学好本领,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和名言,在课堂上要注重用教材上的故事启迪学生,用优美生动的名言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应用同龄人的故事当镜子启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自我表达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督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达到相关要求。

3、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更清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4、在授课时对教材的提问须教师课前安排得当,在课上给学生分工明确,以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讨论,课中引导得当,以便学生能准确地领会,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

5、课后应安排一些与现实结合密切的作业,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篇3:《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它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 又可体现在行为上。适时适当的惩罚是教育的有益补充。中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是必要的。大到社会秩序, 恐怕西方文明, 新加坡的井然不单单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吧。

作为70后的教师, 看到90后学生确实存在的冷漠、自私、无动于衷, 甚而极具破坏力的种种现象, 我试过“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树“榜样”, 言传身教, 一系列努力都无济于事后, 我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和同学们民主商量了一些惩罚措施。

个案一熊莎, 女, 就读初一, 每天上课要么和邻桌讲话, 要么听mp4, 要么吃零食、睡觉, 无心听讲, 没有求学的意识。一番感恩教育, 稍微点醒了她那沉睡已久的上进意识, 但收效甚微。后来我让她站到讲台前, 用扩音器将“我是学生, 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念每天念三遍, 这唤醒了她些许良知。接着我让她扫地一周, 让她知道生活不仅是享受, 还有苦累和责任。在后来的课堂上, 熊莎同学讲话次数越来越少, 有时还会认真地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 听讲、做笔记。

个案二曾兵, 男, 就读初一,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跟着爷爷奶奶。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打架, 甚至会叫社会上的小混混帮忙;开门总是用脚踢;抽烟、旷课;上课经常讲话, 作业经常不做;视校不顾, 校内骑车等等, 似乎是一个违纪集大成者。我找到他, 肯定了他的一些优点后, 将他的违纪事件一一列出, 问他:“如果你是班上的其他学生, 会喜欢与现在的你交朋友吗?如果我们班再有几个你这样的学生, 班上会成什么样子?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他低下头, 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小声说:“老师, 我知道我错了, 我愿意接受惩罚, 我会慢慢改。”我问:“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弥补过错呢?”“按班里商量的办法”他说。我告诉他:“这样吧, 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好机会, 这个星期, 你做了10件坏事, 那么限你在一周内为班上或学校做十件好事, 少一件都不行。”他听后笑了笑, 说道:“老师, 我一定照做。”快到一周结束时, 星期五下午, 曾兵在我办公桌上留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老师, 这是我这一周做过的好事:1.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2.帮助值日生摆放桌椅;3. 修理班上的烂桌椅;4. 主动借笔给同学用……请老师核查。通过此次“将功补过”的惩罚, 在班务日志中, 曾兵违纪、做坏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平时工作中, 我一直依据“谁的错, 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惩罚, 如:谁将泡泡糖吐地上, 谁负责一个星期的泡泡糖清理;谁扔垃圾在地上, 谁负责一天的垃圾清捡等等。这些小小的“惩罚”, 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懂得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感到一种责任。

篇4:《在责任中长大》教学反思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活 生活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5

课堂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改革给课堂带来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目前,各地各校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此为契机,笔者所在学校顺势而为,力求抓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这条主线,把建设“活”的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

“活”包含了生活、活动、灵活、鲜活等,意味着课堂形式是灵活多样、变化生长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课堂氛围是鲜活、灵动的,课堂问题是来自于生活的。

笔者以一堂思想品德课《在“责任”中长大》为例,谈谈对“活”的课堂的理解及 “活”的课堂的实践。

一、“活”的课堂是以学定教的课堂

“活”的课堂首先应该做到求真,即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教学目标明晰准确,教学内容整合到位,重点难点突破有效。

《在责任中长大》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个人成人的基本标志,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脚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践行责任行为。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围绕一条主线、四个板块,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一条主线:从教材“有肩就得挑担子”的材料入手,抓住“我”的心理感受,从“不想接担子”——“渐渐地明白,其实每个人都在挑着自己的担子”——“慢慢地我长大了,我希望能为父亲承担一些担子”——如果一生双肩空空,你真的是否甘心?

四个板块:感悟责任 我们在成长;践行责任 提升道德修养;胸怀天下 责任与信念同辉;勇担责任 我们永远在路上。这四个板块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以学定教的原则。

二、“活”的课堂是源于生活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

在课堂导入中,笔者通过班级班牌说起,班牌中入学初班级奋斗目标:文明示范班级。班级格言:汗水点燃希望,责任成就梦想!接着笔者与学生一起回顾了初一至今取得了一系列荣誉。笔者点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着,也用行动践行着责任。从学生熟悉的班牌说起,教学显得亲切、自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选择了发生在本校的一个真实的事情:王杰同学捐髓救父。通过观看视频,再现了一个有孝心有责任感的少年形象。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在书写颁奖词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百善孝为先,践行责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源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是灵动的、鲜活的,是真正能打动学生的。

三、“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过于封闭,教师往往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教学。面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想法、体验等,有些教师唯恐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干脆听而不闻,避而不谈;有些教师只是蜻蜓点水,一语带过;有些教师甚至当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使原本理应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是本节课的升华。笔者首先让学生聆听一段有关邓稼先事迹的演讲:28年漫长的岁月,为了原子弹的研发、为了蘑菇云的升腾,邓稼先将生命交给了荒凉的戈壁、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内或者组与组之间相互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在合作、探究、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达到最佳的效果,给了教师太多的惊喜。当然这样的尝试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适时的点拨,善用学生的问,循循善诱,乘势延伸,更彰显着课堂的活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天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这明确告诉我们,“活”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换言之,“活”的课堂也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篇5: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反思

反思一: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反思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比较喜欢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实际,变换角色,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自觉承担不同的责任。

反思二: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反思

教这一课对我来说是亦喜亦惭喜忧掺半;喜的是不仅让一些学生 学有所得,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惭的是没有使所教的大多数学生有所收获。

本课教材的编排是针对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而设置的。现在的孩子面临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二是对承担责任具有盲目性,只想到回报、没想到代价;三是对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如愿就怨天尤人,对他人的无私奉献要么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要么持怀疑或嘲笑的态度;四是没有责任感。面对这些问题教材所设的内容告诉孩子们应知责、负责、尽责,要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奉献精神,内容非常好。如果孩子们能虚心学习就会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能够知责、就会勇于承担责任,逐渐增强责任意识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才会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由于个人原因教授这一课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距教学目标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学生只是在口头上说知责,没有在思想上、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应尽的责任,换句话说是没有真正知责、真正知责了会化为行动。

教授这一课没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在反思自己。由于自己责任心的缺失、不积极的提高自己、甚至有时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有些放纵,使得自己不被学生接受;致使教学效果欠佳实是惭愧。究其原因责任心的问题、更是对学生爱心的缺失。“有爱才有教育”,只有有了爱心,才能提起责任心,才肯为孩子们付出,才肯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才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使命。教了这一课我才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就开始了美好人生的塑造。

反思三: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反思

1、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光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各个环节,从生活小事做起,领悟责任不断实践,并把三者蕴含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奏效,学生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锻炼。

2、课本不能内容仅是一个理论化的过程,让学生切实从动脑到动手,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

3、本节课在以后教学中应与班会结合起来,是“责任与角色”更加明朗化,如果能把家庭角色中失误地方得到弥补,使教育的效果更加全面。

希望各方面力量能引起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重视,以国家发展为最高要求,最终追求,而不是以成绩的提高,或眼前利益为杠杆,多务实。

反思四: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反思

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懂得在即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在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再针对学习目标,本节复习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知识梳理——典型例题——针对练习。

首先,先让学带着问题和根据课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再补充两则时政材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充分挖掘材料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并请一组同学到黑板进行书写,其他小组再进行补充。

其次,让学生快速完成三道中考选择题并分析试题。之后,再让学生完成当堂练习。但是由于在环节一耗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当堂练习没有完成。

最后,小结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完成本节课后,有收获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学习兴致不高。因此,要想提高复习效率,老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梳理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内容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动来,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为本班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知识梳理设计时有些重复,完成环节一的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改正,节约时间。

篇6:《面对责任的选择》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使学生明白承担责任虽然要付出代价,但还应该积极去承担,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时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发现教学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准备充分,预习到位,课堂效率就高,而有的学生准备不充分,在探究过程中所需时间就较长,理解知识点就慢,因此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现象。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能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7:我的责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责任意识,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2、能力: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知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不同的责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课前调查表、制作课件。学生准备:完成课前调查表。【教学过程】

一、感知不同角色的责任。

1、播放图片,师提问:你了解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吗?你知道他们的责任是什么?

(1)夜深人静老师仍然在灯下批改作业。(生:教书育人)

(2)邮递员冒雨送件报纸。(生:按时把信件或者报纸送到人民家中)(3)冒着生命危险和歹徒斗争。(生:人民警察护卫人民的生命安全)(4)护士和医生快速推受伤的病人进手术室做手术(生:救死扶伤)

2、师:在学校大家是一名学生,在家里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在社会上你们是一名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赋予了他的责任。

二、明确自己的责任

1、那么,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下面这些事情又该谁做呢?

①房间该谁收拾?②书包该谁收拾?③家务该谁来做?④教室该谁打扫?

生:涌跃发言,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师:同学们表现很好,都很会做事情。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观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记录,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做的。说一说,对于会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做饭、洗碗、洗衣、送自己上学、买米、买衣等。会做的:洗碗、洗菜、整理房间等。不会做的:买菜、看医生等。

师:同学们很勤劳,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请同学们归纳、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做什么?

2、课件出示:我该做什么?

在家里:

在学校班级里:

在社会上:

小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承担责任

(一)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同学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应该积极的去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也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1)小明的头发脏了,正当他自己洗的时候,妈妈过来要帮忙,说:“不行,你洗不干净。” [播放动画:我们怎么办

(一)]

(2)小明很想帮助爸爸、妈妈和奶奶干活,而他们却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再干吧。” [播放动画:我们怎么办

(三)]

1、小组交流,谁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是怎样巧妙解决的?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2、汇报共享:各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

小结: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会做的事情也一件件增多了,让我们大声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放手吧!”(板书: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二)在学校承担责任。

1、四年级的冯全想为班集体做事,可他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分小组讨论、交流。[播放动画:我们怎么办

(二)]

师:听了你们说的,冯全一定会做得很好。可见在大家的心里都在想着为集体出力。

2、我们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问:谁来做? 课件出示:没有进行打扫的教室;校园操场边的小树倒了;学校楼梯灯没关,3、在班里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把学生的发言呈现在大屏幕上)这些事情谁愿意做?将班里的事务分工:请学生主动挑选一项或多人共同承担一项具体的事务,挑选后的任务后做上标记。

小结:大家真棒,不仅是家里的小帮手,更是学校的小主人,集体的事情大家动手做,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为有大家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板书: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三)在社会中承当责任。

1、在社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作为一个小游客、小顾客、小观众或其他角色,在相应的场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各自完美的角色当好。

2、课件出示在旅游区,问:做小游客,你会怎么做?(严格遵守各名胜景点的规则,不到危险地方拍照,不在碑文上乱写乱画。)

3、课件出示超市,问:做小顾客,你会怎么做?(应遵守商店的制度,不乱放选择不当的物品。)

篇8:《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四年级的《冷色和暖色》一课主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冷暖的能力, 让学生能辨别冷色调、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 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节课是一节色彩基础课, 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学生在了解了三原色、三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 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 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于是教学中我从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起红、黄、蓝, 三原色。再从三原色带给人们的色彩感觉, 让学生对这三种颜色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人对色彩天生十分敏感, 色彩的感情来自个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联想, 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相似的。看到红色, 孩子们都说会联想到火焰、太阳。看到蓝色, 孩子们都说会联想到蓝天、大海、冰山。教学中, 我分别安排了在色环中认冷暖色、在水彩笔中找冷暖色、在教室中感受冷暖色等环节。随着教学的层层深入, 学生对冷暖色的感受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高涨。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我还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 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 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 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 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 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第一次上完这节课, 有关色彩冷暖相对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个问题与之前欣赏作品环节如何衔接?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 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 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第一次的课上我只得硬着头皮做一次尝试, 将同种绿色与橙色、蓝色的对比图片安排在欣赏书上冷暖色调的画后面来讲。自己觉得突然从讲冷暖知识跳跃到讲色彩冷暖的相对性这个过渡十分生硬, 学生的反应也很平淡。于是我打算静下心来, 好好专研教材, 争取找到突破口。经过自己反复琢磨, 我终于从一幅范画上找到了上下衔接的纽带。这是一幅书中的范画, 画中有两个穿着红色衣裙的小女孩正在开心的搂在一起嬉笑着, 手中还各自拿着一束菊花。我首先问学生, 看到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一个学生说道, 我感觉两个女孩很快乐。我又问除了从孩子的表情上看出他们的快乐, 还从哪里有所体现?孩子补充道:“从她们衣服的颜色上能感受到这份快乐。”我又进一步请这位学生给大家详细描述了女孩衣服的式样及色彩, 从而使大家都明确了因为她们穿着以红色为主色的裙子, 所以整幅画面是一幅暖色调的画。为了与下一环节展开联系, 我让学生特别关注了两个女孩手中握着的绿色茎叶的菊花。我问学生:“在这样暖色调的画中, 出现这样的冷色, 大家觉得合适吗?”同学们一下子陷入沉思, 接着有几个声音弱弱的回答:“合适的”。我又追问:“能说说原因吗?”一个大胆的男孩子答道:“这样是为了冷暖对比, 起映衬的作用”。他的答案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也大大地夸奖了他一番。可是我依然没有放手, 对这一问题再次深入。“同学们, 那你们觉得在暖色调的画中出现冷色, 在用色时有什么讲究吗?”“使用面积要小一点……”“颜色不要太浓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嚷嚷开了。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因为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我紧接着总结一句:“这就说明同种颜色的深浅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冷暖感觉。”当你将绿色调淡, 甚至有黄色倾向的时候, 这时候的绿色就让你感觉不那么冷了。这就是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为了更好的应证这句话, 我还当场跟孩子们做了个色彩游戏。我用红色的水粉颜料来做这个实验, 在第一张纸上我涂了一层薄薄的红色, 完成第一张范画。接着往调色盘里加入一些水, 再次和刚刚的红色相调和, 再均匀的涂在第二张纸上。整个操作过程很清楚, 孩子们对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第二张红色的颜色最淡, 第一张颜色深一些。然后我又拿出一张色彩饱和度很高的红色卡纸和那两张放在一起对比, 孩子们立刻发现颜色最深的红色给人的感觉最暖。看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我又趁热打铁, 用绿色和黄色, 绿色和蓝色进行对比, 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不仅在同种颜色上有所体现, 在不同颜色中也会有所体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 发现了规律, 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也轻松地解决了我之前很头疼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改进,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想学生学得好, 老师自己首先得吃透教材, 理清思路, 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久而久之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哪一门学科,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 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篇9: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的责任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即将形成的阶段,而教师的言行、品德和修养对其有着方向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自尊、自重,处处给学生做表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能够征服学生心灵的震撼力和渗透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尤其当前一些人对老师的职业操守多有诟病,甚至有个别人的不当行为给教师这一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育人教师,加强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尤为重要。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渊博的学识取信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知识广博精深,才能驾馭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既讲透本学科知识,也能充分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尽可能使学生达到学习上的融会贯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做教师的更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改进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理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的课堂授课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善于激励,乐于倾听,坦率真诚,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手中的“高帽子”,多给学生些鼓励少些指责。你的鼓励可能让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变得自信,让一个自私、懒惰的孩子变得阳光、上进。

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真诚坦率,胸襟宽阔,这是教师主要的心理品质。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常喜欢表现自己,但往往出现片面性,看问题偏激,甚至有些极端,有时教师的好心帮助,却可能遭到拒绝或不被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心胸宽广坦荡,能够容纳与自己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学生的信赖。

五、勤于观察,善于总结,注重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是否有主动性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

总之,要适应当前形势下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在学生心里的认可度,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篇10:《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奇台六中 刘琼

这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目标达成并不容易。本课设计力图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接受真理,并能够产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激情与冲动,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选材,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

1.能够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篇11:《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是开放的,也是冒险的。因为开放所以无法预设学生的应答;因为开放无法把握学生思维发展度。但这个开放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生成。因此,我认为这个冒险是值得的。事实上问题启迪的好,学生的潜力无限,学生展示的精彩远大于老师的预想,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有了更精彩的生成。

此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还发现利用数字化平台上课有许多传统授课模式达不到的优点:数字化平台支持网络环境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浏览、交流探讨、在线测试、提交作品、相互评论等互动式学习,可以比较完整展现网络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篇12:《我的责任》(思品)教学设计

朱 枫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情感目标: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各项任务。

3、行为目标:

①知道自己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②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尽力学着做。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意识。

难点:在具体的生活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即: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②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③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谈谈责任。

二、(课前)完成小答卷,测测“责任 ”

师:刚才我们花了很短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自测,我想知道那些小朋友得了10分以上(赞扬有责任心的学生,鼓励得分不高的学生努力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三、看看说说,明确责任 多媒体出示课文62页的插图。

1、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2、说一说: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不会做的?

3、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四、现身说法,探讨责任

1、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者在社会上,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哪些是我们该做的呢?

2、先师生一起探讨一下,在社会上我们可以做什么。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能做到的,并号召学生落实于行动。

4、同桌讨论: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5、学生独立填写。

6、填好后交流,师鼓励学生该做的就要积极去做。

7、独立完成“在家里”的部分,师巡视。

8、师生小结后完成板书,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都应该积极参与。

五、情境体验,承担责任

1、师:其实在生活中,许多学生都愿意尝试着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完成,可是我们的家长呢,总是不放心,往往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我们来做这些事。

2、师:你看,小明今天想自己洗头,可妈妈不答应。怎么办?

3、师生合作演演这个情景,学生尽力说服妈妈。

4、师:瞧,丁丁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们谁来帮帮他?

5、同位合作,演一演“择菜”。

六、角色升华,寻找责任

1、师: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学校和家里,我们要会给自己找到尽责的岗位。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3、联系“创建文明县城”,说说自己的责任。

4、齐读“我的责任”。

5、总结,学生谈收获,老师提出希望:尽自己的责任,做个文明人。

板书设计: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会做的事学着做

力所能及

篇13:教学反思——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反思”一词在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 但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就教师而言,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那么, 教师反思的具体内容该是什么呢?教师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 但对一线教师来讲, 反思更主要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一些内容。具体来说,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 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 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自然而然地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因此, 教师要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在刚接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时, 还是大致把它当做地理课来上, 但教材中的专题探究和自我测评的设计让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与老教材的不同。于是我就找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相关资料, 其中, 人教版2003年11月《试教通讯 (历史与社会) 》让我如获至宝, 明白自己的教学观念没有跟上新课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历史与社会》, 作为文科综合课, 更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 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有了这些认识之后, 我在备课时就告诫自己:这是历史与社会课, 不是地理课, 历史与社会课一定要体现人文精神;在上课时, 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全体学生, 不要为了少数的所谓“尖子生”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 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反思是受特定观念支配的,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的反思也就失去了方向, 甚至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 我认为教师在反思中要思考:现在有哪些教育观点和理念?我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哪些是适合我的需要的?我以往的言论和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符合新理念的要求?

第二, 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教育教学中, 师生应当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获得共同成长。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们要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 教师在反思中要思考: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者, 还是承担起了知识的教授者、管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我在言行上是否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合作与分享?我设计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结论?我是否把学生也看做了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资源来进行开发?

第三, 教育教学知识内容的反思。教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与体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 其中包括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更广博的各方面知识。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我们原来的知识大多已经老化。而学生获取知识除了课堂以外, 还有更广阔的途径, 如各种媒体、报刊、杂志等, 都提供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因此, 出现学生对某一方面的了解比老师多的现象已不足为奇。记得有一次, 我在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联合国》内容时, 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演讲的教学环节, 题目是《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三分钟过后, 班长开始上台了, 他分析当前的国际环境, 然后提出要在军事上加强联合国的建设, 还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设想。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同学上台,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我想现在的学生真是太厉害了, 他们不仅知识面很广, 而且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这是这个时代的学生的特点。这就不得不迫使教师要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所以, 在教学时, 也迫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不是陈旧落后?我介绍给学生的知识是否是准确无误的?我向学生介绍的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我的知识储备能否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第四, 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在组织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教学策略、方式与方法是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而策略、方式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实际上涉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表现。在这方面的思考我就更多一点, 有时在第一节课上后, 在第二节课时就会思考:这个知识点我该用怎样的方法呈现出来更好, 更适合学生呢?有些失败的地方我该如何改进?学生获得了哪些收益?自己以前存在的缺点有没有得到改进。我在努力寻找既适应本班学生又符合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因此, 我认为在教师反思中需要思考:我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什么, 这些方式方法效果如何?我在某一个环节中采用的方式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在遇到偶发事件时, 我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效果如何, 依据是什么?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整体感觉如何, 同事、专家、学生等有何评价?自己最得意的环节是什么?我感到学生最感兴趣、受益最大的是什么?我准备如何改进?

一个成功的教师, 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 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 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的。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我虽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但通过教学反思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了我的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我的生命质量, 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更加自信, 也使我的教学生涯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4.

篇14:我的教学缺憾之反思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是几乎没人注意到的小事。看似合乎体育常规,但没有去注意,没有去反思。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教学永远不会提高。

“老师我请假”,某一天的体育课上,某班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小声地说。“你的腿怎么了?”我关心地问。“今天骑自行车上学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让自行车撞的。”××同学回答说。“那你这节课见习吧。”说完我便开始上课。就这样之后的第二节课、第三节课,××同学一直都是这样见习。整整三周过去了,他还是继续请假。

某一天体育课上,“老师我还要请假”,“老师他骗人,他早好了,他是为了逃避跑步。”我正要发火,但又马上镇静下来,装着没有听见一样,按常规开始上课,先到田径场慢跑三圈,“全班要跑齐,谁都不许跑乱。”我按照“体育课堂常规”安排完之后,体育委员便带领大家跑步去了。我走到××同学面前说:“你的腿好得差不多了吧?今天我们学习排球原地双手垫球,主要是用上肢,你今天可以参加活动吧?”“老师我还能参加活动吗?”××同学很吃惊地问我。“你如果再不参加体育课的学习,那你这学期恐怕要不及格了。”我认真地说。“那,老师,我现在还能及格吗?”他有些害怕地说。“能,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努力。”“今天我们学习排球原地双手垫球,你的腿不太方便,你就先做20个俯卧撑吧,分两组做。”没等我说完,××同学便非常认真地做了起来。

后来,在我和××同学的交谈中,他终于说出了真相,一开始是因为腿疼而请假,后来就是为了逃避跑步,用他的话说“那慢跑三圈,太烦人了,还得跑齐,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这样,太没有意思了。”一句真诚的话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怪不得每次上体育课都有那么几个人请假,尤其是那几个女生,我一直认为女生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太注意,他这么一说,我仔细回忆以前的上课,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慢跑三圈,太烦人了”,××同学的那句话不断在我耳边响起。是啊,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这一套,刚开始还是老师带领大家热身,后来体育委员就代替了老师,想想真的太单调了!

一节好的体育课应该创造出热烈轻松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教师从课的一开始就应进入状态,注意要以心情舒畅、快乐主动为主。

于是课上的准备活动我换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渐渐的,上课时请假的人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上教师一句鼓励赞扬的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是一次善意的“惩罚”,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无限的,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生产什么,按其所需,投其所好,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如此这般的教学,学生自然会喜欢,会快乐。我们体育教师平时就应该做到课后反思,不只是做到更要做好。教师要成为学生得到快乐、得到技能的源泉。

上一篇:落实党内监督十项制度下一篇:PLC在纺织厂温湿度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