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2024-05-05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精选6篇)

篇1: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许可程序,保障行政许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办理行政许可的处室应当依照经审查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程序。

第三条

申请事项应符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受理范围,申请材料应符合该项行政许可要求的材料种类、数量、内容和格式。

申请材料中有资质证明类文件复印件的,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复印件应当加盖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公章;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复印件由自然人签字。

符合上述条件的,受理人应当决定受理,填写《受理决定书》,《受理决定书》签发日期为申请事项受理日期。

第四条

申请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现场办理等方式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公示的材料种类、数量、内容和格式提交申请材料。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受理部门不接受口头申请。

申请人有权拒绝提供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其他材料。第五条

下列事项应当书面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一)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二)不属于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范围的。第六条 属于本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范围、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人应当制作《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及格式,同时退还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受理期限自当事人补正材料之日起另行起算。

第七条 申请材料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在申请人更正后受理。第八条

受理决定、不予受理决定和补正材料通知应当即时以书面形式作出,加盖“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许可专用章”,并注明日期。

受理人制作受理决定书、不予受理决定书、补正材料通知书应当一式二份,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第九条 因申请事项复杂无法当场确定是否受理时,受理人应当填写《申请登记单》,留置申请材料,注明留置材料名称、数量和日期;并及时告知本部门负责人,研究作出受理、不予受理或者补正材料的决定。

第十条 受理人应当将申请事项的受理、不予受理和告知补正材料的相关信息留存。

第十一条

行政许可工作办理人应当按照该项许可的法定条件、规定程序和期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属于形式审查的项目,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办理处室应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二条 行政许可办理人对全部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审查结束后,应当提出初步的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书面意见报本部门负责人复核。

第十三条

行政许可工作部门应当将复核意见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审定,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决定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准予行政许可的,办理人制作统一的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加盖“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章,送交受理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人。

第十五条 经审查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或者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不准予行政许可的,由办理人制作统一的不予许可决定书,并加盖“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章,送交受理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人。

不予许可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权利、途径和期限。

第十六条

行政许可工作处室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发现该项行政许可可能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十七条 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可以采取请利害关系人到场陈述意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由利害关系人提供书面意见的方式。

对利害关系人陈述的意见,行政许可办理人应当记录在案。

针对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意见,申请人可以提出申辩意见或补救措施。第十八条 享有要求听证权利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听证具体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行政许可决定书和应当颁发的许可证件应当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起十日内送达申请人。第二十条

行政许可决定书和应当颁发的许可证件一般应当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因申请人的原因无法直接送达的,可采取公告送达方式。

对考核类许可决定采用网上公告和直接送达方式。

第二十一条

受理人应当在完成送达程序后,将准予许可的决定结果情况转到信息部门,由其统一在行政许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第二十二条

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 行政许可的变更或延续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第二十四条 撤销行政许可,由办理许可处室提出建议、经局主管领导审核、报局长决定。

第二十五条

办理行政许可应当根据该项许可的法定时限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法定期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主管局长批准可以延长十日。但是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办理行政许可事项需要听证、检验、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该项行政许可的期限之内。

检验、鉴定和专家评审所需的时间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完成。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有关期间的规定,均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第二十八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二十九条

凡与《行政许可法》规定不一致的文件和其他规定,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篇2: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为保障饲料生产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的科学、公正,公开、公平,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审批项目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审批。

2.饲料添加剂、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审批。

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

1.预审查

省畜牧局委托各省辖市畜牧局、省直管县(市)畜牧局对辖区内申报生产许可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行预审查。预审查包括:《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审查和生产现场审查。申报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其产品应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以内,同时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预审查符合要求的,写出书面预审查意见(加盖单位公章)和验收申请,连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或邮寄省畜牧局行政审批综合大厅。

2.申报受理

省畜牧局行政审批综合大厅受理人员接受后,对递交申请材料进行初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格式的,当场告知或书面通知申请人,修改后,重新上报申请材料。符合申报要求的即时受理。

3.型式审查

省畜牧局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对申报资料的齐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一致性进行书面审查,是否符合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的规定。审查合格的,按照行政许可工作程序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将一次性书面告知不合格的原因,企业修改资料后重新申报。

4.现场审核

省畜牧局组织专家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并指定一名审核专家任审核组组长。审核组应严格按照有关许可条件要求和企业申报资料,进行现场核对和技术评审。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写出技术评审汇报材料向省局汇报,不再向企业作结论性反馈意见。省局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审核组审核的企业按10%的比例进行监督抽查,发现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会议审核

建立饲料生产行政许可审核办公会议制度。省畜牧局在听取审核专家组技术评审汇报后,5个工作日内,召开审核办公会议。根据审核专家组的技术评审汇报和现场视频资料,确定申报企业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并形成会议纪要。将会议审核合格的企业报主管局长审批,审核不合格的企业将一次性书面告知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饲料管理部门,并说明不合格的原因。

6.批件办理

主管局长签署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生产许可证批件并及时通知申请企业领取生产许可证。

7.其他事项

省畜牧局将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名录,每个季度初公布在《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河南省饲料工业信息网》和《中原饲料》上,供查阅。

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导致审核不通过的,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生产许可。

三、饲料添加剂、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审批程序

1.申请受理

申报企业可直接将申报产品批准文号的有关材料报送或邮寄省畜牧局行政审批综合大厅,受理人员接受后,对递交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格式的,当场告知或书面通知申请人,修改后,重新上报申请材料。符合申报要求的即时受理。

申请时需要提交的资料:(1)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2)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产品配方、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4)产品标签样式和使用说明;

(5)涵盖产品主成分指标的产品自检报告;

(6)申请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的,还应当提供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指定的饲料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主成分指标检测方法验证结论,但产品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除外;

(7)申请新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的,还应当提供农业部核发的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复印件。

2.资料审查

省畜牧局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对申报资料的齐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一致性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核查。审查合格的,安排复核检测。审查不合格的企业将一次性书面告知不合格的原因。企业修改资料后重新申报。

3.复核检测

省畜牧局通知企业在当地饲料管理部门的监督下,按《GB/T 14699.1饲料 采样》的规定在线抽取样品,并将样品密封盖章,经现场监督人员在封条和抽样单上签字后,由企业送交省畜牧局指定的饲料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测。

复核检测的数量和指标:

申请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的,每个产品均应当抽取(连续生产的三个批次)样品;

申请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的,同一产品类别中,相同适用动物品种和添加比例的不同产品,只需抽取一个产品(连续生产的三个批次)的样品。

产品复核检测应当涵盖产品质量标准规定的产品主成分指标和卫生指标。

4.审核审批

篇3: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2010年3月3日,为进一步做好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含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品种)行政许可工作,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调整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工作程序的通知。通知表示,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将承担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的签收、审查意见和审查决定的发放,不再承担组织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技术审查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承担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的受理、组织技术评审、征求意见、起草批准文件等工作,负责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咨询、答复、宣传、研究和技术交流等日常工作。重大事项应及时上报。

篇4: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关键词]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程序法定

《行政许可法》作为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在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成果,克服许可行为失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法以合法、高效、便民为原则,揭开了建立现代法治理念下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是,该法实施几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实施的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和特别程序,本文主要分析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

1.一般程序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主要分为:申请程序、受理程序、审查程序和决定程序。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前,申请方式一般要求是书面申请。许可法还规定其他一些方式,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并且示范如何填写。申请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就有进行审查的义务。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对依法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且申请事项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行政机关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果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后提出申请。审查包括初步审查和实质性审查。初步审查即形式上的审查,是对申请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进行的审查,实质性审查是指对实质内容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

2.听证程序

听证是指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尤其是行政主体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听证适用事项的范围分为两块:一是行政机关主动举行听证的事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二是行政机关应申请举行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听证原则上一律公开,允许公众旁听、记者出席。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后,要求行政机关只能根据听证笔录中决定的事实作出决定。

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缺陷分析

《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为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许可制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在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上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受理申请的书面凭证的问题。《行政许可法》第32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受理或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由此建立了行政许可受理程序中的出具书面凭证制度。出具书面凭证,对于行政许可申请人诉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申请书上无关于应载明内容的规定。

2.公示制的局限。《行政许可法》第3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有关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这一规定对公示制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了具体化的规定。但这一规定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公示不能只限于“办公场所”。在信息的公布上,只规定了行政机关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这一要求没有考虑信息公布的期限与当事人权利的关系。

3.行政许可制度中的听证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前应当举行听证,但同时在立法中使用了诸如“直接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等模糊字眼,这又给了行政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且对于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行政许可听证参加人、听证主持人的规定都过于简单而不具有操作性。《行政许可法》也确定了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案卷排他原则,但没有规定行政机关没有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

4.有关许可期限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变更、延续等均设定了法定期限,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许可相对人,而且有利于行政许可的顺利、高效实施。但《行政许可法》在规定法定期限的同时,又规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另外规定的除外”的但书条款,这些条款如果在立法中不能严格控制,就可能会使原本很好的期限制度设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完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几点建议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许可程序法定原则。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应当按照设定许可的法律、法规的具体程序、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并按照要求送达。几点建议如下:

1.完善受理申请的书面凭证制度。应在书面凭证中说明不受理的理由,行政主体在接受许可申请材料后也应出具书面凭证,以避免申请人在行政主体有以下违法情形时的举证困难:第一,行政主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不作出处理或者逾期告知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第二,行政主体丢失了许可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或者不承认收到申请材料的。

2.完善公示制度。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应该在信息公布时间与申请人提出申请的截止日期之间,规定一个正当而合理的期限,便于行政相对人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相关申请的材料,否则就有可能实际上剥夺当事人的申请权。对于那些非经常性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事项的信息,除了在办公场所公示外,还应要求行政主体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公布信息,以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对于这些信息,如果行政相对人申请查阅的,在不影响公共利益、不泄露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应该批准其申请。

3.完善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行政许可法》中正式引入听证制度,但因规定过于原则而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听证程序应当包括听证的范围、听证参加人、听证主持人以及听证救济等问题。

(1)确定行政许可听证范围。《行政许可法》将行政许可听证分为主动听证和应申请的听证。从理论上讲,听证是以公开、公平、民主的方式达到行政许可的目的,听证应当适用于所有行政许可。但鉴于听证成本较大,因而建议根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平衡、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对需由行政機关酌定的听证事项范围进行量化,明确列举应当举行听证的事项,这样做同时也可以保证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应申请的听证事项,明确界定“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利害关系”。

(2)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资格。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在行政许可听证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其地位和活动决定着程序是否公正以及行政许可的合法与公正。行政许可法对行政听证主持人进行了规定,但只遵循了职能分离的原则,为保证听证的公正,笔者建议采纳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度。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官”是美国的听证主持人,其由具有律师资格证和工作经验的人当中通过考试录用,工资与任职由文官事物委员会管理,不受行政机关控制。应当吸收美国的经验,在我国建立一支独立的听证主持人队伍,要求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并通过全国统一资格考试。

(3)扩大听证参加人的范围。行政许可法只赋予了申请人和许可直接利害关系人的听证权,而将间接利害关系人排除在听证之外。行政机关的许可决定往往间接地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尤其在市政建设、环境卫生等许可当中,更应当赋予第三人的听证权利。

(4)规范听证笔录的内容。行政案卷是指对行政程序的记载以及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一切文献,即行政行为案卷。我国《行政许可法》采纳了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确立的案卷排他原则,从而从法律上确定了许可听证笔录的效力。但是案卷作为行政行为过程的载体,其内容不规范也直接影响其公正性。笔者认为,听证笔录应包括听证时间、各方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及提出的证据、当事人提出异议的理由等主要内容,且听证笔录应当具有封闭性和客观性,案卷一经形成就不允许随意增加或减少案卷材料。

(5)确立对许可听证的救济。行政许可法还应当规定如果行政机关不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相对人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4.完善时效制度。针对时效制度中的除外条款,有权机关应当在制定适用期限制度除外条款的法律、行政法规、特别是地方性法规时,采取听证的方式。同时,还应加强对时效规定的审查,并且在行政许可法实施细则中对除外条款作出更加细化和明确的规定。

完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会促使《行政许可法》真正实现建立合法、高效、便民的许可制度的目标,并使这部良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标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剑生.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周佑勇.行政许可法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许跃辉,张兄来.论行政许可中的听证制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篇5: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程序

(江苏省卫生厅2006年6月30日苏卫监督〔2006〕1号文发)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规定,制定本程序。

二、凡我省境内从事生产下列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企业,应当取得省卫生厅发放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以下简称卫生许可批件)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

(一)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的管材、管件;

(二)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包括混凝剂、助凝剂、软化剂、灭藻剂以及其他饮用水处理剂;

(三)除垢剂;

(四)玻璃钢水箱。

三、省卫生厅委托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现场审核工作。省卫生监督所承担申请材料接收、审核、报批、审批结论反馈、卫生许可批件发放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四、申请卫生许可批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有关材料(一式两份):

(一)江苏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产品配方;

(三)生产工艺及流程图;

(四)生产厂区及生产场所(车间)布局平面图;

(五)生产及检验设备清单;

(六)产品质量标准;

(七)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卫生学检验报告;

(八)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仅限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

(九)产品设计包装(含产品标签和铭牌)和产品说明书样稿;

(十)卫生管理制度。

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其申请。

六、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七、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或不受理卫生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卫生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或不予受理决定书。

八、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正式受理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工作,审核同意盖章后,由申请人将材料报省卫生监督所办理相应的手续。

九、省卫生监督所应当在接收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上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自接受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

十、省卫生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省卫生监督所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领取卫生许可批件,对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十一、申请人凭卫生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原件和领取人身份证件到省卫生监督所领取卫生许可批件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十二、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为四年。

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届满30日前,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应按本程序申请延续,经省卫生厅审查符合要求的,发给新的卫生许可批件。

十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需变更企业名称、地址名称(指生产地点、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变者)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应当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一)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的变更申请;

(二)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文件;

(三)卫生许可批件原件。

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后,重新发给卫生许可批件,原卫生许可批件编号和有效期不变。

十四、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迁移厂址、另设分厂或者在厂区外另设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都应按照本程序申请办理卫生许可批件。另设分厂(车间)的,卫生许可批件上注明分厂(车间)。

十五、卫生许可批件遗失后,应及时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刊登遗失启事。申请人应在刊登之日起20日后持刊登有遗失启事的报刊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补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申请,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后,予以补发卫生许可批件。

篇6:行政许可撤销程序 2范文

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了两类行政许可可以撤销,一是行

政机关违法作出的行政许可,可以撤销,二是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但对如何撤销,也就是说对撤销的程序,行政许可法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以下是参考程序。

一、撤销权行使的启动。

1、由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启动。行

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2、行政机关监督检查中发现。在执法检查中,或者是群众举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必须启动撤销该行政许可的程序。

二、立案。借鉴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启动了行

政许可的撤销程序后,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必须指派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承办该案,承办该行政许可决定的审批人员实行回避制。

三、调查取证。主要要收集两类证据,一类是事实类,另一

类是法律法规类,收集撤销的依据。

四、调查终结。承办人员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应写出调查

终结报告,调查终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主要事实、处理依据、处理决定建议等。

五、听证。参照行政许可法第4章第4节听证有关条款。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六、作出决定。填写《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审批表》,将听证笔录连同案卷材料报主管县长审批,作出是否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决定撤销行政许可的,作出书面决定,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送达。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应当包括:撤销的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自接到撤销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在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以上内容,部门有具体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请参照部门法律执行。

上一篇:英语背诵小技巧下一篇:读了《红楼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