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2024-05-15

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共11篇)

篇1: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电影文化概论

1、论述题:

有人说影片《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败的成人礼”的故事,而有的人则认为影片仅仅是作者童年记忆和童趣的表达,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准确?请参考“电影与意识形态”一讲的理论内容,结合影片,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败的成人礼’的故事”这种理解比较精确。

电影是从方枪枪被送入幼儿园开始的,这个从小长在爷爷奶奶身旁,在精心呵护成长下的孩子在最初被送入幼儿园时显然是不适应的: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要学会穿衣服,小红花就跟骑士的勋章一样珍贵。而老师则是这个世界的君主,相当于神的位置,她们用或亲切或严厉的方式操纵孩子在幼稚园的命运。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两个镜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个镜头是许多孩子们抓着同一根绳子排着队向前走,给我的感觉的就像是在看二战时期集中营里的那些囚犯。高高的围墙,监狱式的教师,看守式的老师,集中营式的幼儿园。

这部影片的音乐也十分独特,跟通常表现幼儿院快乐的阳光音乐不同,整部电影的音乐诡异无比,更像是一部鬼片。而整部影片的色调大部分也为冷色调,甚至幼儿的校服都是灰色的。电影用诡异的音乐和孩子身上统一的灰黑色服装把幼儿园塑造成了一个监狱。而监狱和幼儿园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改造功能。监狱把坏人改造成好人,幼儿园则把幼儿改造成符合人民标准的“祖国花朵”。

第二个镜头就是方枪枪的那句“操你妈”。电影中的方枪枪的惨淡结局正是由一句脏话所引起。我敢说,四五岁的方枪枪未必晓得这句脏话的真实内涵,更不知这等言语可能导致的惨痛后果。或许他只是道听途说而学来,但他不曾料想,这触犯了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大忌,比深夜谋划捆绑被视为妖怪化身的李老师还要严重。

无论在自由国家还是专制国家,幼儿园都扮演着对懵懂无知的儿童进行第一轮启蒙与规训的角色,它的功能,就是将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灌输进被启蒙者与被规训者的大脑。在这种幼儿园里,并没有培养出孩子们各式各样的性格,反而把这群孩子的思想“剪”的一边儿齐,他们设定好一个僵硬的模式,然后将千奇百怪的小脑袋强行压制进去,最后生产出清一色的精神木乃伊——方枪枪们生活的文革时代,正是这种教育方式最为盛行,亦是祸害最为惨烈的时代。

因此,如果将这部电影单纯定义为描写孩童世界的作品,是相当不合适的,影片将意识形态形象化,寓意化地表达出来,它几乎是将成人规则作了极精确的浓缩,并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展现,形成了一个社会的缩影。

2、论述题:

有评论说“影片《80后》是一部单纯的商业电影,作为商业电影,它具备了应有的所有要素——消费性的视觉元素、完美的爱情故事等——这些为的是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时代的观众。但遗憾的是,影片充满了狭隘的小情怀,除此之外,根本没有表达出80后一代任何的代际特征,因而,在文化上是一部相当单薄的作品。”请问:(1)影片中“消费性的视觉元素”和“完美的爱情故事”分别值得是什么?(2)对于“影片根本没有表达出80后一代任何的代际特征,因而,在文化上是一部相当单薄的作品”这样的观点,你怎么看?

(1)我认为消费型视觉元素,指的影片中的那些唯美的镜头,俊美的主角们与流行的情调,吸引青年人的眼球,符合审美观点。

如果说这部影片有着十分的成功,那么镜头运用可以占到了六分。

影片被设定在杭州是相当成功的,一墙一宅一份情,一桥一树一首诗,在这个水一样的城市中,在导演的镜头下,杭州的宁谧与温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的美好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

而完美的爱情故事,应该就是指明远和沈星辰的爱情了,在经历了重重波折和穿过了各种阻挠之后,故事的结尾是星辰说了一段话:“我一直在想,我们在进入爱情之前,都带着伤疤,但是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吵过,放弃过,分开过,都是那么令人难过,可不可以,不分开了?”使这段曲折的爱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2)对于这个观点,我持中立态度。

一方面,从时间上来讲,这三个主角都是80年代生人,而这个冗长故事中的事件,也都是80后所经历过的。

另一方面,导演李芳芳想从这些事件中体现出80后的特点,未免太片面了。尽管有香港回归、申奥成功、非典、奥运会等大事件作为时代坐标,但看完发现这个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故事是可以放在任何年代背景下的,而这些事件也并非是80后的独特记忆,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记忆。而且这个影片原本的名字是叫做《天长地久》,和80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想她本来想表达的只是“时间会过去,什么东西不会变质。”的这样一种观念,只是片商为了赚点市场就给人家换了个名字,这顶多是发生在80后身上的事儿,跟80后也没什么多大的关系,导演原著小说就叫《天长地久》,这才是揭示电影的原本题目。

对于“在文化上是一部相当单薄的作品”这样的说法,还是有待考究的。我认为文化是指多方面的,并不能因为“影片根本没有表达出80后一代任何的代际特征”而片面的说这是一部“单薄的作品”,比如说,李芳芳的电影语言基本功很棒 无论是摄影、剪辑、配乐单单拿出来说都应该算技术过硬,质量很高,但是可惜放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用。

虽然可能以下的话和题目没有直接关系,但作为这部影片的观影者的一点观后感,我想说,感觉这部影片有点脱离实际了,并不是所有的80后都能拥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的,诚如一位网友所说,“女导演用心了,但无奈家庭条件太好,把中国拍成美国了”。

篇2: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10023328 杨扬

来上这门电影文化学概论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不得不说,这次选修课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电影不过是茶余饭后,闲暇之余类似小说的一种消遣,没有想到会有其独特的文化。而在这次课程学习之后,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给我重新认识电影这种人类思想与文化渗透的产物。

这七周看了很多电影,并学习了如何剖析电影深处的文化印记。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穿普拉达的女王》。首先从个人角度,我是非常喜欢梅丽尔·斯特里普,可以说她主演的电影就是票房保证,以极其出色的演技与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2006年时尚轻喜剧《穿普拉达的女王》夏她奉献了又一经典银幕形象,同时为自己积聚起惊人的票房号召力。在 这部电影中她饰演的时尚杂志总编米兰达一露面,更是威慑全场,老戏骨的精湛演技不容忽视。无论从对下属的颐指气使和无礼刁难,对工作的专注专业和霸气自信,处理危机时的老谋深算和心狠手辣,再配上她那银色的头发、凌厉的眼神、得体百变的着装等等。女王也好,恶魔也罢,那高高在上、舍我其谁的气势无人能及,让人过目不忘。接下来再谈谈所谓的大众文化。在我百度之后,找到了大众文化的一些资料。所谓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而根据课上所讲,它的文化内核实际是欲望与快感。所以我认为这种文化出现的原因即在人内心的精神世界空虚,而将这种空虚寄托于物质上,在商业大兴的现在,得到足够生长的土壤,才会如此迅速兴起。大众文化是一种矛盾的文化,人化与物化、进步与倒退、新生与腐朽并存,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商业价值。可以说它具有一定的吞噬性,会对现有的文化体系 有一定的冲击。

在本部电影中,大众文化也有比较深的体现,各种名牌充斥于镜头之前,让人眼花缭乱,可这些奢侈品牌的出现可以说就是一种需求,一种满足内心欲望的奢求。除了米兰达,影片还有两大配角:第一助理艾米莉,时尚专家尼戈尔,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从安蒂到米兰达过渡的中间地带,完全认同米兰达的所作所为,并以她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与生活楷模。然而,这种美丽到令人目眩的异化或许正是许多人士所梦寐以求、心驰神往的。比如安蒂刚进公司,她的打扮被公认是粗俗不堪的,尼戈尔甚至说她“臭不可闻”,而米兰达则直言不讳地告诫她:不要侮辱你的行业。一个邋里邋遢的小镇姑娘在时尚专家的调教下,短短一个月就蜕变成一位走在潮流最前列的时尚人士,风姿绰约地摇曳于纽约街头。这样的诱惑,试问天下哪一个爱美的小女生能够抵挡的?这也正是艾米莉对安蒂所说的,“全纽约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对你这份工作梦寐以求。”

若说到此片的主旨,则和我们看到的炫目浮华背道而驰,其核心宣扬是“反时尚”的淡泊名利以及远离虚荣、返璞归真。这样的立意令此片的高度得到了相应的一些提升之余,也令人不禁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在影片的结尾,安蒂去面试,新主管提起米兰达的一封传真: “你是她助理里面最令她失望的一个。但她还说,如果我今天不聘用你,我大概愚蠢到家了。我猜想,你一定是做了什么对的事吧?”

镜头切换,安蒂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米兰达,她挥手,然后我看见米兰达真诚的笑脸,带着复杂的情绪,却又那么情不自禁。

这个微笑,真是胜过千言万语啊。当你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当你们工作时默默隐忍,为一份微薄的收入,为一件名牌的大衣,为那些生命之外的东西。

请不要忘记角落里的那些简单的选择。生活是一种状态,向内指到心。生活外的华丽,终是云烟。

篇3: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冒牌天神II》拍于2007年, 接《冒牌天神I》, 主人公埃文·巴克斯特从新闻业退出, 转战政坛, 并成功地竞选成为国会中的议员。在着手准备他在国会中的第一个工作日的夜晚, 埃文向万能的上帝进行祷告, 他的愿望是———改变世界。而上帝确实也听到了他的祷告, 让凯文在政界如鱼得水。野心的埃文因为越来越繁重的工作远离已经被忽视了许久的家人, 可是对埃文来说, 权力显然比家人更重要, 然而, 自从上帝在他面前“显灵”, 他那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就完全被颠覆了。奇异的事件开始不断发生, 就在埃文觉得自己是不是快疯了的时候, 一个陌生人突然来访。他自称上帝, 给埃文下达了一个简单却很可笑的命令:建造一艘方舟, 以应付即将来临的凶猛洪水。在上帝的作弄下, 埃文闹出不少笑话, 但埃文最后还是冒着有可能失去曾经拥有一切的危险乖乖地在上帝地指引下造船。最后这个男人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既改变了世界也赢回了自己家庭的和睦。更多。

二、《冒牌天神II》所反应的语言特色

2、1语言幽默、诙谐

主人公通过出色的表演加上夸张的表情, 让学生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欢笑不段, 课堂气氛非常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越看越有兴趣, 电影中的佳句和对白能轻易地记忆下来。试看下例的经典对白:

上帝忽然出现在埃文的车内, 埃文的表现:

埃文·巴克斯特 (从倒车镜里看到了无处不在的上帝) :啊啊啊啊啊!

上帝:喊出来吧, 我的孩子, 也许这就是智慧的开始。更多影片请进入263mov.com

Evan Baxter:[Looks into rearview, sees God who just appeared out of nowhere]AAGGGHHHHH!AAAAGGGGGGGHHHHHH-HH!

God:Let it out, son.It'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在剧中妻子以为埃文是因为事业的紧张而产生的臆症, 在百般劝说无用下, 妻子决定和三个儿子搬回娘家, 埃文在最后关头告诉妻子马上要下雨了, 恰好窗户上有水声, 埃文兴奋地跑出去看, 结果发现是花园里的浇水声。妻子对他非常的失望, 他对着天空大吼:

Do me a favor, love me less. (让人忍俊不禁)

高潮部分, 埃文家人和动物们都上了方舟, 其他人都不相信他的话, 面对要拆毁方舟的警察和起重机, 埃文大吼:

埃文·巴克斯特 (在方舟上, 对着人群讲话) :人类!洪水就要来临了!

(每一个人都充满困惑地四处观望, 不知所措地看着蔚蓝的天空。埃文也看向了天空。)

埃文·巴克斯特:现在就这么说, 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2、2语言的简单、生动, 能让人过目不忘。

《冒牌天神II》语言非常生动有趣, 而且简单易懂, 很多句子学生不看英文字幕都能听得懂,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满满的, 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说:

“What’s going on?”“You have no idea.”“What are you doing?You have a pony tail on your face.”“We hang out a liitle.”“What in the world, I can even get my cat to use the little box.”这些句子非常的

口语化, 都是学生平时学习中接触过的, 对出现在句子里稍稍难点的单词学生能通过剧情推测出单词的意思。这样下来, 学生不仅学到复习到了有用的句型还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单词, 扩大了词汇量。

2、3语言富有哲理

当埃文的妻子离开他回到娘家, 在一家快餐店吃东西时, 店里的电视播放的节目谩骂讽刺埃文是“白痴, 傻蛋”, 周围的人也在嘲笑埃文, 埃文的妻子心情非常难过, 这时候上帝化装成快餐店的一名职员, 他这样劝说埃文的妻子:“You know, a lot of people missthe piont of Noah's Ark.They think it’s about God’s wrath and anger.”“Well, I think it’s a love story about beliving in each other Just like Noah and his family.Let me ask you something, If somesone prays for patience, you think God give them patience?Or does he give them the opportunities to be patient?…If someone prayed for their family to be closer, you think God zaps them with warm, fuzzy feelings?Of does he give them opportunities to love each other?”埃文的妻子恍然大悟, 终于做出决定, 相信自己丈夫并回家帮助他制造方舟。当学生们看到这点, 很多学生都被上帝的话所感动, 特别是当埃文的妻子回家帮助他造方舟这段, 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最后当埃文成功的解救了各种动物和附近的人们后, 上帝问他:“How do we change our world?”埃文回答“One act of random kindness at a time.”上帝在地上写出埃文回答的前几个单词, 变成了“OAK”。不仅是埃文, 同学们也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上帝的掌控中, 要改变世界,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三、《冒牌天神II》所反映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3、1 Edward Tyler认为, “文化是复杂体, 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电影涉及领域广泛, 涵盖如艺术、宗教、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在《冒牌天神II》中, 最主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对公外学生而言,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圣经》, 诺亚这个名字可能听过, 但讲的是什么就完全不知道了。教师在课前应该提到这个故事, 然后要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认真的记笔记, 课下借助网络, 查出《诺亚方舟》的英文版故事, 第二次上课要同学起来复述。很多学生从这部电影知道了上帝为什么要惩罚人类?诺亚是谁?他为什么要造方舟?方舟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是一公一母的动物进入方舟?最后诺亚和动物是怎么回到陆地上的?通过电影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兴趣, 学生自己都会去找答案。关于更多的《圣经》故事, 学生自己都会去看, 《圣经》中重要的典故和俚语, 学生学起来非常的感兴趣和非常的轻松。

3、2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这部电影主要体现的美国的政坛选举制度。候选人的产生有许多方式, 如党组织推荐、政治权势人物点名、利益集团推举, 不过多数情况是毛遂自荐。要成为议员如属于某一政党的候选人, 则必须在某一党内的预选中击败党内其他对手, 方赢得该党提名。在某些一党占压倒优势的国会选区内, 赢得该党提名差不多就赢得了竞选。在这部电影里, 埃文以一句“chang the world”而获得进入政坛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美国政坛同样有黑暗的地方, 里面的Congressman Mr.Long利用职权修建的水库大坝是垃圾工程, 导致大坝崩溃洪水泛滥, 上帝早就知道大坝会崩溃, 所以任命埃文制造方舟, 带所有的动物和附近的人们避难。而埃文确实做到了, 最后朗议员被撤职, 埃文重新回到了国会山。

四、利用英语电影来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

播映前———要合理的选择英文电影, 并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英语电影的选择将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选择电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 还要看语言含量是否大, 情节内容是否健康, 是否贴近生活, 同时电影长度不要太长, 一般就两节课时间,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样子。对大一刚进校的学生来说, 选择的英文电影必须要看语音语调清晰地道, 如果选择的英文电影方言太多语音语调不标准, 学生既感受不到地道的英语而且对心理上来说会增加压力。因此, 对大一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英文动画电影来看, 比如《狮子王》、《花木兰》、《篱笆墙外》等语音清晰, 内容比较简单的电影;对大二的学生来说, 除学习语言本身外, 更要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尽量选择一些如《阿甘正传》、《亚瑟王》、《音乐之声》等题材的影片来学习:对大三和大四的高年级学生来说, 可以给与一些难点的影片来观摩, 如《荒野有情天》《与狼共舞》等影片, 学习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和一些文化知识背景。

同时, 教师在放映电影前应该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 让学生知道影片的文化背景, 同时提出几个与影片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鼓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 并让学生边看边记下重要的俚语或有用的句子。

1、播映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何培芬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提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应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 改善传统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 加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施教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 在整个电影的播放过程中, 教师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觉得对自己有用的语言知识, 自己觉得感受最深的某个点自己去记下来。但如果学生有要求, 比如很多学生要求再放某个场景一遍, 或电影中某句很重要的句型和单词因为人物讲得太快而没有抓住时,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再放一次。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教师最好选择中英文字幕, 但同时要求学生尽量看英文字幕, 在实在搞不懂的情况下才参照中文字幕。

2、播放后———总结交流

电影放映完后, 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总结该部电影, 与学生进行交流, 比如这部电影语言方面的优点在哪?所反映的文化方面是怎么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 如复述影片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或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特别是观后感, 对影片最映像深刻的一点来写自己的想法, 可以使影片中的一句话, 一个单词甚至是主人公或配角的一个动作都可以, 让学生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与写作中, 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五、结束语

从《冒牌天神II》中, 我们可以看到, 看一部好的英文电影, 不仅有助于语言的教学, 也有助于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英文电影可以很好的弥补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的不足, 从而摆脱母语的束缚, 学到真正能用来交际的英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 用电影来推进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肖典英, 论利用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3]黎茂昌, 英文原声电影的语言特色探析——以电影《音乐之声》为例, 外语教育研究, 2008

[4]何培芬,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外语电化教学, 2007

篇4:郑芬芬青春电影概论

关键词:电影内容残酷与温情电影主题传统精神郑芬芬,台湾“超世代”(焦雄屏语)代表导演之一,正式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于2004年为公共电视台编导单元剧《手机有鬼》,获得金钟奖戏剧类编剧奖,因此得到拍摄第一部剧情长片《沉睡的青春》的机会。之后于2008年为公共电视台拍摄电视电影《长假》,获金钟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2009年拍摄听障题材电影《听说》,小制作、低成本,成为当年台湾最卖座电影。另有作品《晨之光》《拍摄世界的角落》等,其中《沉睡的青春》《听说》为其青春电影代表作,展现了台湾电影新风貌。

一、电影内容分析

“残酷和温情是台湾新青春电影的两极坐标”[1],郑芬芬的两部电影恰巧印证了这句话。《沉睡的青春》讲述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它始于一段日日定时的暧昧约会,抽丝剥茧,铺展出少年成长中必经的忧郁创伤。一位久困于“老徐钟表行”的女孩徐青青,遇见突然出现的访客,他每天要求修理一只渗水停摆的手表,这位男孩叫蔡子涵,木讷地以每天午后三点的造访行为,表露他自国小时迄今对于青青的秘密暗恋。青青寂寞的心房怦然敞开,两人开始了一段纯洁的爱恋。然而,事情急转直下,男孩的身份逐渐可疑起来,青青甚至分不清,到底这个男孩是蔡子涵还是他的好友陈柏宇?一个埋藏的秘密随着叙事慢慢揭晓,原来柏宇在子涵死后,出于内疚,得了人格分裂症,他想代替子涵实现梦想。郑芬芬谈及此片的创作缘由时说:“我看过一个社会新闻,有四个高中生相约戏水发生意外,不幸有三人溺毙,后来新闻焦点放在那三个不幸离世的同学身上,我那时就想:那个存活下来的人呢?有人注意到他了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世界好像有太多失焦的事,聚焦之外,其实是不是有更多的故事以及心情,我相信那个存活下来的人一定是最痛苦的,因为他必须带着这个记忆活下去,于是,这个新闻让我有了《沉睡的青春》这个故事。”因而郑芬芬试图将镜头从强烈的、暴力的死亡悲剧上移开,意在抚慰和疗愈那些无法死去、陷于无尽折磨的生者。电影中青春早夭的悲剧,刻骨铭心的男孩情谊都呈现出沉默冷峻的电影情绪,代表了台湾青春电影“残酷”的一面。

反之,《听说》这一部由60%手语构成的电影,处处流露了温暖的情绪。影片以“听障会在台北”为缘由,将一对相爱的年轻人的故事和听障运动员们的艰苦训练结合起来,由此成功地将“爱情”“亲情”“逐梦”三大主题相融合。影片中的便当男黄天阔在泳池边初遇用手语在交谈的姐妹俩——小朋和秧秧时,天阔对秧秧一见钟情,于是展开追求。影片讲述的虽是残缺生命的故事,展现的却是“满载遗憾的生命经历的完整、完美的生存体验”[2]。影片温暖的情调流露于两人互动的手语里,虽然是不会说话的爱情,但是又有谁能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呢?如天阔守候在秧秧家门前扮成一棵树,他说:“地球上的热带雨林目前正以每秒钟一公顷,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的速度消失,造成每天有137个品种的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以这种情况来看,水鸟有一天也可能会绝种,所以为了避免你绝种,你要赶紧把你眼前这棵树搬回家养。”秧秧回道:“你有想过我们可能会水土不服吗?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怎么爱护树木和水鸟的。说不定有人就希望我消失,而你……绝种!”明明已经倾心,却因为残缺无法坦然相对,暗含的却是彼此关怀的心意。这场不会“说话”的爱情,过程中也有矛盾和难关,但却不妨碍郑芬芬用她最擅长的散文抒情风格,述说这段温情满地的青春。

二、电影主题阐释

“台湾新青春电影倾向于用忠孝节义、传统纲常伦理、寻根意识、儒家思想来构思戏剧冲突,刻画人物个性,善借传统美学观念,重述故事和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叙事风格含蓄凝练,审美情调倾向于温情和略带怀旧的色彩。”[3]这段话较好地归纳了郑芬芬青春电影的主题,她在电影中展现了对传统精神的复归,尤其是对传统精神气质的延续。清新浪漫的《听说》,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了温馨诙谐的诠释。比如天阔母亲担心儿子身体,表面看来,母亲因为儿子卖不完便当,所以“逼”他吃下整整七个便当作为惩罚,其实是她想方设法为儿子补充能量;又如儿子恋爱受挫,父亲就出马了,找儿子进行一场男人间的谈话。这些都是儒家仁爱孝道的表现。另外最动人的就是秧秧和小朋的姐妹情,秧秧的许多情感都是隐忍不表的,自己为姐姐所作的牺牲,她都毫无怨言;当小朋受伤影响参赛时,两人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这场冲突充分展现出一对真情挚爱的姐妹彼此呵护的心;还有《沉睡的青春》中,蔡子涵和陈柏宇之间无可替代的兄弟情……这些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人情”,中国人最讲究情字,这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即儒家重人伦,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的仁义思想作为历史积淀,渗透到中国人的骨血中,同样也在郑芬芬的青春电影中得到了新生。

另外,观看郑芬芬的青春电影,尤其是《沉睡的青春》,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两部影片都没有时代政治干涉下的悲欢离合,没有现代都市中躁动的喧扰,但都渗透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态度。《恋恋风尘》一开始,画面上漆黑一片,渐渐地有火车的声音淡入,迎面而来满眼的青山绿树,火车隆隆地在其中穿过,接着就是一段少年往事;《沉睡的青春》中蔡子涵拉着生命静止的青青走在铁道线上,同存于画面的也是远山绿水,这两部电影中回家的山道以及高大的浓绿山脉,都是静止的,只有人在移动,而背后都是看不见的时光在流动。山脉和铁道的画面没有暧昧,甚至掩藏了人物心底所有的酸楚和青涩,这是一种东方式的哀愁:含蓄、深重却又充满温情。焦雄屏赞美侯孝贤,称其电影“中国传统那般带有人世与天地推移的眷念与风情”,这一点笔者认为也适合郑芬芬吧,虽然这位年轻的导演还不能抵达前辈的顶峰,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向前辈致敬。《沉睡的青春》中,她沿用侯孝贤的铁道小镇母题,在都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下,唯有一条延伸入即将没落的小城的铁道,让我们重返过往的时光。这种弥漫于台湾新电影中的朴实情感,也在青青和子涵的爱情故事中得以重现,朴素纯粹的男女情感,吊诡地充满了台湾的本土味,又那么的日本风。正如侯孝贤所说:“世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

三、结语

郑芬芬延续了台湾青春电影中残酷与温情的坐标方向,并坚持了自我的叙事风格,她的电影体现的对传统精神的复归既符合时代潮流也有其个性特点,这些共同解构了其青春电影的深刻内涵,表达了她对青春的体悟和对时代与社会的关怀。由此观之,她作为“超世代”一员名副其实,亦对台湾新电影浪潮的发展功不可没。

(项目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注释:

[1]钱春莲:《幻影年华:跨越时空的影像作者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2]王秋红:《郑芬芬和她的青春电影》,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0年,第4期。

[3]欧阳宏生:《中国电视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文献:

[1][台湾]陈明珠.谈台湾新生代女导演的经验主体性与影像叙事[J].当代电影,2012,(10).

[2]丛溪.沉睡的青春[N].双周书影,2013–5–20.

[3]焦雄屏.访谈:明星导演要换代[J].大众电影,2009,(24).

[4]潘天强.成长中的亚洲成长电影[J].浙江传媒学院院报, 2012,(01).

[5]徐书涛.听说——hear me[J].文苑(经典美文),2011,(01).

篇5: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剧作考研 赵彬《艺术概论》 参考书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中外电影史是北影本科生的教材,最好看一下)《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 著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 著

《艺术概论》 赵彬 主编(预计2015年9月份出版)院 系:导演系

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导演剧作 研究方向介绍:

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导演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系统地学习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之后,本方向着重于如何结合实际的制作条件,创作或修改剧本,强调剧本创作中的“可拍性”和变通。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 业务课二介绍:

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能判断剧本的核心任务,完成导演创作构思及实施导演构思的具体方案。

才思教育网址:

才思教育自1995年开始开设北京地区高校考研辅导班,其中近90%考上北京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5年,才思教育将继续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办学宗旨下,踏踏实实地为考研学子指引方向,接受各届同仁的监督。现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课程正在火热报名中!

篇6: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概况。

2、认识佛教文化的基本思想内涵。

3、把握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印度佛教发展略史

一、佛教的创立和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 思想背景

二、释伽牟尼的生平和创教活动

释伽牟尼的生平释伽牟尼的创教活动

三、原始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谛 十二因缘 三法印

第二节 部派佛教

一、佛教的根本分裂及部派的分化

佛教根本分裂的原因 佛教的主要部派

二、部派佛教与原始佛教、大众部与上座部的主要分歧

宗教实践方面 宗教理想方面 哲学理论方面

三、大乘佛教

(一)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分裂及其异同

1、大乘与小乘的分裂

2、大乘与小乘的主要分歧

对佛的看法的分歧 最高理想的分歧

修持方法的分歧 理论学说的分歧

3、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批判继承

(二)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

1、大乘中观学派 大乘中观学派的形成 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

2、大乘瑜伽行派 大乘瑜伽行派的形成 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思想

四、密教

1、密教的形成

2、密教的基本特点

五、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

1、北传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2、南传佛教

第二节 中国佛教略史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代

2、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路线

陆路 海路

3、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的基本情形 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文化的冲突 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文化的依附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

(一)两晋之际的大乘般若学思潮

1、两晋之际的大乘般若学的兴起

社会背景分析 思想背景分析

2、六家七宗

本无宗 本无异宗 心无宗 识含宗

幻化宗 缘会宗 即色宗

3、僧肇对“六家七宗”的批判总结

(二)晋宋之际的大乘涅pan学

1、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pan学的转向

社会原因

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 大乘《涅pan经》的翻译

2、竺道生与涅pan学

3、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教学派

涅pan师 毗昙师 成实师 三论师 地论师 摄论师 楞伽师

三、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

(一)从学派到宗派

1、宗派与学派的异同

2、中国佛教宗派形成的历史条件

社会背景分析

佛教寺院经济的独立与发达 佛学思想的成熟与中国化

(二)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1、天台宗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yi。天台宗的基本思想

2、三论宗 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 三论宗的基本思想

3、唯识宗

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和窥基

唯识宗的基本思想

4、华严宗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5、禅宗 禅宗的创始人惠能 禅宗的基本思想

四、隋唐以后中国佛教的衰微

1、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趋势

佛教诸宗的融合

佛教与儒家、道家(包括道教)的融合

2、佛教衰微的原因 佛教衰微的原因 佛教衰微的特征

思考题:

1、简述佛教“四谛”说的主要内容。

2、解释佛教术语“缘起”。

3、佛教的“三法印”是什么?

篇7: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同学了解什么是传统。

2、什么是文化。

3、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信心。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统和文化释义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实践交往中所建构的各种方式和成果的总体。狭义是指人们的观念或精神形态的总和。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特点

一、多样并包性结构。中国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在漫长岁月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后由印度传入佛教各宗派。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合体。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形式;互相辩论的风气;兼容并包的政策。由此,中国文化到宋代,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典章制度都成为世界文明的高峰。

二、开放互补性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封闭的、保守的,它的主导方向是开放的,能不断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外来的思想,而转化为自己的文化,同时又不把自己已有的文化思想绝对化,而不断建构新的理论形态。其表现是:儒、释、道的综合与排斥;儒家与道家的互补与对立,正面与负面,形而上与形而下,入世与超世等。

三、经世实用性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旨趣所在,不在于虚空的玄想,而在于讲求务实的精神和形而下的百姓日用之学。其表现为制民之产,知行合一。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生命

一、整体精神。整体价值的内在深层蕴涵,是整体意识。个体价值融入整体价值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二、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原则,“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人为邦本,仁者爱人,以民为贵、君为轻、社会稷次之的思想精神。

三、和合生生精神。春秋时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如五行和合或阴阳和合化生万物,是多样性的异质、异性要素对待统一,便是和。生生是天地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德性。

四、自强不息精神。《周易·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就是依赖此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成为世界文明古国;并延续到现代,而没有中断,这是与其他三大文明的不同之处。

五、尊师重教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一套从胎教、宗教到社会环境教育,从太学、州学、县学到大学、小学、书字、私熟等完整教育体系,保证了各级人材的培养和人的品质、道德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人材。

六、文化主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参考书:

张立文著:《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篇8:北京工业大学电影文化概论

1宗教文化

纵观影片,相比于血腥阴暗的慰安所以及暖黄的现世这种低饱和度、中低调的画面,高调的冷白色祭祀场景显得格外刺眼。如同刺眼的阳光照进尘封以久的“历史洞穴”,将敏感的慰安妇问题提上台面,体现一种极强的审判感。

“萨满祭祀”的呈现从表面上通过对称构图的平衡体现肃穆感,更深层次的则是通过韩国文化表达对于“慰安妇” 问题的严肃态度。历史悠久的萨满教,“现在仍是韩国人的基础宗教,是韩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笔者认为:创作者通过传统宗教表现历史问题十分恰当,萨满教的历史厚重感足以撑托起“慰安妇”这一沉重的历史议题。能够绵延千年的宗教文化必然是强大的,创作者通过这一股强大的力量召唤“亡灵”归乡, 增强影片的叙事力量,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祭祀场景中“神女”抑扬顿挫的念白代表“慰安妇”亡灵们的呐喊, 为其发声;更代表韩国国民、政府对于日军“侵犯女权”罪行的抗议和谴责。 在这个层面上,“萨满祭祀”成为代表对于日军暴行的审判、对于慰安妇们的告慰,而所谓的“封建迷信”在观者眼中则成为一场具有“国民性质”庄严肃穆的宏大祭典。

2曲艺文化

笔者认为,影片选择“萨满祭祀”作为“亡灵归乡”的仪式除厚重的历史底蕴外还有其“音乐舞蹈成分”契合于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规律的特性。听觉符号作为电影符号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渲染情绪、营造氛围的作用。电影的主题音乐对于叙事节奏和影片风格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鬼乡》虽是表现惨绝人寰的“慰安妇”历史问题的电影,但是在主题音乐的勾勒中,影片形成了绵长舒缓的叙事节奏, 具有极强的抒情性质。

电影主题音乐《阿里郎》作为影片的“韩国符号”当之无愧。“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据资料显示:“阿里郎民谣”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自此,《阿里郎》成为韩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抹亮色。

3饮食文化

在影片结尾部分,贞敏“魂归故里”, 与父母共进晚餐,令人动容的温馨场景中也体现了重要的“韩国符号”——饮食。

随着韩剧的热播,观众不难发现, 不论题材、形式,几乎每部韩国的影视作品都有吃饭的场景。“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在韩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片中通过人物的画外音有对于饮食细节的展现,例如“鱼”“汤”之类的描述。 从影片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体现少女归乡之后的慰籍以及体现首尾呼应的连贯性, 使影片结构紧凑。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展现了韩国的民俗文化,发挥影片作为文化产品扩大韩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之功用。

韩国人的“抱团儿”意识,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韩国人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饮食上都得到较为透彻的体现。韩国人的“吃饭”场景体现韩国人对于传统的恪守、对礼节礼仪的讲究,从文化影响力层面体现中国儒家思想对于韩国礼仪教化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抱团”结构,映射出韩国社会韩国民众大的“抱团”结构, 从饮食文化角度展现韩国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4总结

笔者认为:《鬼乡》不仅是一部公益片,更是7万韩国民众众筹动作背后的“韩国精神”。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已经超过了影片本身,《鬼乡》 用其“亡灵归乡”的深刻主题,开辟了世界性的“政治话题”,再次引发各国人民对于女权的思考以及对于二战的反思。

在这样一部“跨文化”传播的公益电影中,我们从视听语言角度看到“宗教” “曲艺”“饮食”这三部分韩国文化, 更是在这些“韩国符号”的背后感知到韩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奋进的民族意识。更被“韩国符号”所蕴藏的民族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所震撼。

摘要:2016年初春,一部由7万韩国民众众筹的公益片悄然上映。显然,相比于它默默无闻的14年拍摄期,几个月内席卷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辉煌战绩更加令人惊叹。显然它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公益片的范畴,它成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议题,引发国际上的“政治思考”。在影片反应深刻主题的同时,同样也展现了具有极强民族自豪感的“韩国文化符号”。本文从符号语言的角度通过“宗教”“曲艺”“饮食”这三个部分对韩国电影的“文化符号”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意识进行论述。

篇9:大学生电影文化节策划案

第四届DV影像大赛

“D动V世界”

颁奖晚会

组员:庞洪柱 吴道兴张清才徐介卿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1日

主办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传媒DV大赛作为河北传媒学院的电影节,大赛以“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

影故事”以此为主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制造出个性并充满韵味内涵的电影文化氛围,是一个大学生自己真正的大赛,同时也将成为传媒学院的一个文化宣传名片。

河北传媒学院DV大赛向大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宣扬大学生文化的传承,及

熏陶大学校园的电影文化氛围,以“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影故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电影文化活动。

一活动名称:青春之歌 电影之歌

二、活动背景:

如今,电影文化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国内外的奥斯卡、金鸡奖等品牌电影节也已深入人心。但这些往往离我们大学生比较遥远,应该学习借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举办宗旨方式等,举办一场真正属于我们传媒学院大学生们的电影节,即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既能宣扬电影文化,提高大学生影视鉴赏水平,又能打响传媒学院的品牌。

二、活动目的:

弘扬大学生文化传承,宣传电影文化,营造浓厚的电影节氛围。

三、活动简介:

河北传媒学院第四届DV大赛将于2011年10月21日在传媒学院大剧场举

行电影节开幕式。10月19日—10月20日之间,会进行优秀学生作品观摩放映,全面带动电影文化氛围,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期间还会邀请一些提名的导演和主创人员等跟在校学生进行相关讲座见面会等,以让大学生更加近距离了

解电影。

四、活动地点

宣传活动地点:学院的三个校区

五、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一、学院校内宣传

1、学校的校门口张贴大幅海报易拉宝。在海报上展示大赛的内容。

2、在学生活动中心门口、北门通道悬挂横幅,张贴电影节广告海报(由主办方提供)。

3、学校广播台和广播站的专题节目对“2011年河传第四届DV大赛”进行广播宣传,前期就开始宣传提名电影,电影欣赏等邀请提名的主创去广播站采访,以配合整个电影节开幕式。

4、学院的三个校区张贴宣传海

5、制作大赛专题宣传网页,通学院专题网站对活动的筹备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并“2011第四届传媒杯大学生DA大赛“造势宣传。

(二)具体策划方案

5.[第一部分:活动概要]

(1)开幕式(10月21日)

地点:大剧场

·时长:120分钟,晚上19:00—21:00

·晚会主题:“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影故事”

·主导思想:颁奖,表彰

·目的和意义:表彰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鼓励全校学生乃至所有视频爱好者 ·导演创意阐述

舞台背景板:显明标示主题’ “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影故事”

活动形式:文娱晚会

活动邀请人员:学校领导,各个提名的导演及主创人员。

活动组织统筹

为确保活动专业、系统、规范、有序地进行,活动特设立以下相关机构:

[活动统筹组]

人员构成:

外联部、体育部、文娱部

职责:

•活动人员统计及安排

•活动场地的选定,场地布置方案的策划、设计及拟定

•活动纪念品、礼品、奖品及活动相关物料统计、准备

•活动节目的统计、安排及编串

•活动主持人及活动流程的拟定、安排及运作等

[活动执行组]

人员构成:

女生部

职责:

•活动宣传

•活动会场的布置

•现场气氛的营造

•现场秩序的维持

[后勤保障组]

人员构成:

礼仪社、宣传部

职责:

•嘉宾服务(陪同等服务)

•现场服务(礼品、纪念品发放,饮料供给,环节协调等)

•现场资料的整理(拍摄、拍照等)

•相关物品的运输

活动推进进程(略)

[第二部分:活动会场布置及气氛渲染]活动会场布置

备选方案一

舞台背景板:

显明标示主题“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影故事字样。

字样由鲜花、绿叶等组成,以蔓式鲜花、绿叶等为点缀装饰,突出自然气息。舞台顶端:

悬挂蔓式鲜花、绿叶等。

前端显明标示主题“我用第一人称,讲述电影故事字样;

字样由鲜花、绿叶等组成。

舞台两侧:

用蔓式鲜花、绿叶装饰。用花束、气球、布标等装饰。

活动流程:

颁奖前

•嘉宾签名。

第三部分颁奖

颁奖晚会

•开场舞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重要领导讲话

•领导向获奖者致恭贺辞

•主持人宣布最佳剪辑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业余节目)

•主持人宣布最佳摄像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业余节目)

•主持人宣布最佳女演员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一场业余节目,一场专业节目)

•主持人宣布最佳男演员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业余节目)

•主持人宣布最佳剧本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主持人宣布最佳导演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一场业余节目,一场专业节目)•主持人宣布最佳作品名单

•颁奖(颁奖人由学工科确定)

•表演节目(两场,业余节目))

所有演职人员上场与领导合影留念

篇10:大学生微电影创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如今,微电影凭借其制作时间短、投入成本低、趣味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热爱和追捧,学生们不仅喜欢观看微电影还亲自进行创作拍摄。微电影走进校园,丰富了大学生群体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会使校园文化健康的发展,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文化

一、微电影概况

1.微电影的界定

说到“微电影”的具体含义,学界并未给出明确的说法。虽然微电影的形态并不高深,但是它的指向却有模糊性,很多电影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比如,电影导演王小帅定义微电影为“就是短片……改头换面” [1 ]。我国新生代导演的佼佼者陆川认为“微电影就是由以前的短片演变而来,只不过微博诞生之后,短片也赶时髦换了个‘微电影’的新名称” [2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见解不同,但都有其道理。目前,关于“微电影”的定义普遍使用较多的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说法:“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2.微电影的特点

从传播内容上看,微电影具有三个最本质的特点:微投资、微时长和微周期。正是这些区别于传统电影的特征,使得微电影呈现出平民性、草根性。观众不再仅仅坐在屏幕前观看明星们演绎的电影,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普通百姓也可以写剧本、拍摄影片。微电影使电影创作变成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

二、校园微电影与校园文化的关联性

学校的主体当然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学校中,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们不仅体会着校园文化中物质环境的变化,还自觉不自觉地感受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学校的主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学生们在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更要起到引导与塑造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中,教师起到的仅是辅导作用,作为主体的仍然是学生本身。学生亲身感受校园文化,结合有趣、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把校园文化的内涵展现出来。用短短的电影视频表达正面的教育意义,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起到育人的作用,进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大学生创作微电影的可行性分析

1.微电影制作门槛低

微电影的微投资、微时长和微周期的特征告诉我们大学生制作微电影是非常容易实现的。首先,制作微电影不需要很多的费用,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来选择拍摄所需的道具、场景,只要提前预算好,就会在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其次,制作微电影不需要拍摄传统电影所需要的正规、价格昂贵的器材,学生们完全可以用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已有的设备来进行拍摄。最后,将拍摄好的微电影只须要上传到网络上就可以让广大的受众观看到,并不需要像传统电影一样在电影院放映,微电影的发布渠道更加简单。

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近年来,科学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展。我们的生活空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曾经认为并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其中的一些科技为孕育校园微电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拍摄器材的价格明显降低,并且种类齐全、携带方便。手机、相机等设备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基本都具备摄像的功能。学生们只须要用自己原本就有的摄像器材,就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出表达自己观点的微电影,不会为资金和设备问题而为难,大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剪辑、制作的软件十分普及,操作简单,网络上的教程也很多。没有专门学习过视频软件的学生也可以在下载后自己学习操作,为后期的视频剪辑提供了便利。

最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校园微电影的发布更加简单便捷。学生只须要把拍摄好的作品发布在微博或者人人网等媒体平台上,就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观看。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它的便捷性、交互性的特点使人们利用短短的碎片时间就可以欣赏微电影。并且可以对学生们制作的微电影进行评论、互动。

3.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是引领时尚的风向标,拍摄微电影是比较新鲜、时尚的,学生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分享文字、图片等静态的内容,视频的制作越来越吸引广大的学生群体。大学生用镜头捕捉校园里的点点滴滴,表达思想、记录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里不仅获得了乐趣,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大学生微电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微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播形态。大学生将真实的校园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客观的分析,得到积极正面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教育。最后,使广大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1.励志题材传递正能量

微电影与传统媒体相比,门槛较低,具有亲民性、贴近性。微电影所传达的内容和观看者的生活故事息息相关,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思想脉搏,甚至会把自己想象成剧中人,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多拍摄具有正能量的励志题材的微电影作品,会在无形中传递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励志的校园微电影能在剧情中渗透着学生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养成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受众在观看时会不知不觉地唤醒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产生正能量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

2.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课堂,老师都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与修养等课程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些课程带有明显的说教特点,即使老师讲的再好,学生们大多都不愿意听。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新的有效的方式,学校的相关教师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微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此种需求,它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自己可以参与进来,远离了灌输理论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微电影的内容恰恰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思考。比如说短短的十分钟左右关于亲情的微电影,会让那些平时只知道向父母索取爱,而不会关心父母的学生愧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主地改正。

3.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校园微电影的制作紧紧围绕着校园文化,大学生通过创作微电影,增强了创新能力、开拓了思维,通过写剧本、拍摄、后期制作、发布等多个环节,学生们在其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等能力,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健康向上的校园微电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创作校园微电影,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教育和宣传相比较,校园微电影更为新颖,甚至是更为有效的载体。高校应鼓励、支持、配合大学生创作微电影,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给予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多举办一些校园微电影比赛,把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校园故事、热点问题拍成微电影传播,会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社会工作概论》电影观后感

《社会工作概论》电影观后感

电影名:《肖申克的救赎》

姓名:黄立陞

学号:

31班级:行政111

任课教师:周小花

完成日期:2014年5月 10 日

一、电影梗概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有一次,安迪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而典狱长也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选择了开枪自杀。瑞德在获假释后,通过之前安迪给他的线索,来到墨西哥,两个老朋友最终相遇。

二、经典桥段及台词

(一)典狱长对安迪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典狱长来到安迪的狱室,临走之前,将《圣经》交还给安迪,并说道:救赎之道,就在其中。确实,“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安迪最后就是通过藏在书里的锤子挖通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才能完成”的通道,而这他只花了19年的时间。在典狱长的事被公诸于众,来人将要逮捕他,镜头转过办公室的一幅字“主的审判将会迅速降临”,之后,典狱长拿出墙后的《圣经》,临走之前,安迪不忘嘲弄一下他“亲爱的典狱长,你说的没错,救赎之道,就在其中”,不过典狱长却无法救赎他自己,最终只得用手枪结束自己充满罪恶的一生。

(二)安迪通过给狱官报税,替大家赢得啤酒

安迪和几个狱友得到了户外劳务的机会,之后他听到狱警们的谈话,自告奋勇地帮狱官免税,为此他为狱友们得到了啤酒的奖励,而他自己也得到了平时难得享受的自由时光。不仅如此,安迪也和狱友们改善了关系,改变了来监狱初期的困难情况,尤其得到了瑞德的认同;狱警们通过这件事,逐渐发现了安迪的价值,最终连典狱长也来找他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由这件事引起的。

电影的独白如此描述这一镜头: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

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三)安迪因私放音乐被关禁闭

一次偶然的机会,安迪翻到一张唱片,把它放到唱机上,并通过广播让囚犯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这引起了囚犯们的驻足倾听与回味,虽然大家都没听懂唱什么,但是却让人们燃起了对于美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当狱长要求安迪关掉音乐时,他没有照做,反而调大了声音,这一举动惹怒了狱长,为此,安迪关了两星期的禁闭。安迪没有感到后悔,因为那时那刻,他觉得自己是真正自由的,那是他经历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四)安迪与瑞德关于希望的讨论

在禁闭回来后,安迪与瑞德聊起了希望。

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

瑞德:你指什么?

安迪:希望。

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五)瑞德对于体制化的阐述

老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想杀了狱友,因为他被通过了假释。然而他不想离开监狱,这个关了他50年、他大半辈子的监狱,通过这种方法,他才可以留下来。后来狱友们谈论起这件事时,瑞德说道:“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他们把你送进来渡过余生,那也正是他们想要剥夺的。„”最后,布鲁克斯由于适应不了狱外的生活,选择了自杀。

三、启示与感悟

有些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能够感动我们心灵、带给我们以生活希望、使我们能回味无穷的电影。

到底是影片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瑞德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以下便是我的一点启发与感悟。

(一)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

安迪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如此天壤地别的变化,没有将他击倒;之后一系列遭遇,也没能打垮他。这其中,支撑他挺下去的,除了有对妻子的愧疚之外,就是对活下去的希望了。正如安迪自己说的那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不会死的”。安迪是新来的一批犯人中最弱小、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人,但其实他是他们中间最强大的,瑞德赌输了,他输给了安迪的希望,输给了安迪的强大。从中,我们应该学到,人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人生路上满地荆棘,我们也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人生。

在生活中,还存在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其实,他们工作毫无热情,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呆在这个岗位上,只是为了混碗饭吃,整天浑浑噩噩,常年的、重复的简单工作已经消磨了他们的意志,用电影中瑞德给我们的概念,他们被“体制化”了。这些人呆在体制里的稳定环境中,被体制一点点地磨掉了他们的激情、进取心,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感觉不到危险存在,直至最后被体制所淘汰、抛弃。

(二)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什么?坚持就是长期不懈做同一件事,最后把它做干成了、并且干得最好。安迪用一把小锤子,挖了整整19年,终于挖通了通往自由的通道,完成了对心灵的救赎。那条通道,瑞德认为要600年才可能挖通,而安迪却用力仅仅19年就成功了。安迪想要增加监狱图书馆的经费,狱长不同意,于是他每周给州参议院写一封信申请经费,以后又增加为两封,最终获得了成功,重新改造了图书馆,并将它变成了狱友提升自己的场所。影片让我们感受到,坚持就是一种胜利

古人有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明白这一道理。李白小时候,曾看见一个老婆婆在磨铁杵,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这令他很受启发,使他明白了学习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今后是不可能获得大成就的。

(三)自由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电影告诉我们,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布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

上一篇:顾客满意度调查及统计分析报告下一篇:本周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