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的人大建议答复

2024-04-22

关于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的人大建议答复(精选2篇)

篇1:关于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的人大建议答复

关于区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第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王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城镇教师下乡支教规模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加大城镇教师下乡支教规模的建议,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政府已在4年前启动了支教工作,到目前累计有24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第一年城区教师18人到农村支教,第二年城区教师107人到农村支教,第三年城区教师65人到农村支教,第四年城区教师50人到农村支教),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在支教教师选派工作中,我们坚持的重要原则: 一是根据农村学校所需支援岗位,确定城区各校支教指标;

二是城区各校要确保本校正常教学秩序;

三是教师自愿报名。最后由教育局审批,经审批合格的教师,方可到农村支教。

几年来,支教教师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优质教育资源达到城乡共享,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工作已建立了长效机制,今后区政府还会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继续优化教师资源配 1 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此答复

宁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篇2:教师下乡支教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識,开始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下乡支教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支教工作没有取得该有的成效。要想真正地做好支教工作,必须认清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找到对策、予以解决,将支教工作全面落实,做到牢抓、严抓,达到支教目的。

关键词:教师下乡支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7-01

支教,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偏远山区、教育落后、不发达等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同步发展。在2006年,我国教育部为了大力推动支教工作,颁布了相关政策以支持支教工作。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支教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就支教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

一、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支教工作的认识。支教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城镇,知识面、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的支教工作不仅促进农村的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支教工作并非是一时的兴起,是需要支教教师长期坚持的工作,他门的支教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的教师短缺、教师素质过低等现象,也全面提升了农村教学的整体素质。不论是受支助的学校还是支教的教师都应全面提高认识。

就目前支教工作来看,依旧有些学校并没有提高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学校在选派支教教师时,并没有严格按照选派标准执行,而通常选择一些教学时间短、教师自身素质低、缺乏责任心的人。此外,学校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并没有规划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得教研工作与支教活动联系不紧密。

(二)支教人员并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支教教师常常选派教学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积极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当地教学素质差的学校进行合理管理,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而现实是多数支教的教师并非出于本意,而是受很多压力才去参加支教工作,如若不参加则会取消各种评优资格。这样的规定对选派的支教教师或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支助教师的积极性。此外,没有严格的选派标准,造成资助教师的素质相差较大。甚至一些学校在安排支助教师时也不管农村学校短缺哪些专业的教师,任凭自己挑选,完成支教任务。

(三)责任问题。由于认识上存在问题,表现在个别教师支教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受援学校,不任主课、不担任班主任,不住校等等。工作飘浮,造成所任学课成绩在学校、在教办不能令人满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老师,由于“支教”非自己所愿,所以,千方百计想逃避。但又由于有相关的制度在管束着,必须要到相关的学校去“支教”一年或两年。由于是独来独往,对方没看到过真“李逵”,支教教师便来个偷梁换柱,半路给钱请另外“李逵”出山,到相关学校去完成“使命”,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支教”目的。在支教过程中,有的学校没有考虑到教师实际的困难,特别是支教的老师大多有孩子正在上学,支教后,经常在原校与受援校来回奔波,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农村学校“跟班”的要求,再加上工作上不被重用,难免抱怨,因而支教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四)支教工作形式单一。支教工作中,由于思想上相对保守,支援内容局限于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是支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当地学生多因家庭贫困,需时常帮做农活,出现学习成绩不佳,性格内向等情况。有些学生在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提问。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改善心理状况。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用相应的对策。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支教”教师的示带动作用,真正给薄弱学校送去春风春雨,所以,应对“支教”加强管理。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一步做好教师支教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教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支教工作,为城乡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周密安排、长远规划,为整体提升教育做长期思想准备。无论是支教学校还是受援学校,对支教工作都应精心安排,及早准备,结合教研年活动,积极开展支教工作,把支教工作当做学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有人抓、有人管、有计划、有目标、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互动双赢、不断提高双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支教领导组还应相应地建全档案,及时发现和培养典型,挖掘他们的先进做法、先进事迹。为继续有效地开展好支教工作提供积极的做法和经验,为加快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充分使用,发挥作用。支教人员应该是学校里的业务骨干,或是管理能手。在选派支教教师的对象上,也要有个标准或形成制度化,不能夹带随意性或强制性,以免造成支教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支教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向对方学校传经送宝,带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对方做出师德建设、自身学习、教学业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榜样,所以,受援学校还要不吝其才,大胆使用,并严格要求,将支教人员安排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第一线,多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支教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受援学校要多关心支教人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他们更安心于支教工作。

再穷不能穷教育,解决农村“教师荒”,已成为我们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构建长效支教机制,一旦落实,它在未来十几年对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对解决发达与欠发达、城市与农村地区教育失衡问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亦也对教育公平最直接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梁燕芳,代洁,刘君. 大学生下乡支教意愿调查及分析[J]. 咸宁学院学报,2011,01.

[2]汪庆波.湖北省农村体育支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02.

[3]董志伟.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

[4]张渝梓,江皓天,查宸琳.大学生下乡支教意愿调查及分析[J].科技视界,2015,04.

上一篇:过小年的语录下一篇:株木中学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