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2024-04-15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精选2篇)

篇1: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有瑕有疵,无智无慧

--简评2015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今年高考作文题,不傻不走题,平稳大过渡,浅易无难度,中规又中矩。虽说不乏优点,但从整体上看,瑜不掩瑕,瑕疵极多:无论材料本身,还是命题思想,都是如此;无论是材料指向,还是命题影响,都毫无例外。再者,材料以智慧为核心,但命题却没有一点智慧。可以说,材料的智慧是对命题的绝妙讽刺,是对文题的莫大嘲笑。简言之,瑕疵太多,智慧全无。

牵强不贴切。

准确地讲,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第1759页)。材料上讲,智慧是一种能力,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内涵不丰富,说得不详细。但其余的,就有些牵强附会,说得不够贴切。比如,智慧是一种经验。经验就是经验,未必就是智慧。在我看来,只有恰当运用经验,经验才能转化为智慧。又如,智慧是一种境界。境界是觉悟程度与修养情况,与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依愚之见,境界是智慧的效果,而不是智慧本身。智慧越大,觉悟的水平就越高;智慧越多,修养的程度就越深。末如,智慧有其自身景象。智慧是抽象概念,景象是具体事物。适宜去说,智慧有其自身的内涵、本质与特征。

老死不搭界。

抬眼文题,材料分为两节。第一节以阐释的方式,讲了智慧的三个层面:经验、能力与境界。第二节以比喻的形式,讲了智慧的形态: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探索前后关系,难以说清它们的关系: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条件关系,更不是推论关系。也许有人要说,第二节用“也”来连接,应是并列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二者不是同一类别,不在同一层面。具体一点,经验、能力与境界不同于大自然,极其抽象,属于理性范畴。而自身景象,如同大自然一样,非常具体,属于感性范围。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扯不到一块;前后是老死不往来,搭不上边界。自然,材料本身既不够完整,也不尽严密。

五味大杂烩。

就题干而言,文题延续了前两年的题型,属于新材料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从第一节材料来看,文题很像是命题作文。因为第一节材料中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颇像是命题作文的提示语,差就差一个“以智慧为题”。由两节材料来谈,文题又极像是话题作文。因为无论是第一节,还是第二节,都是紧扣“智慧”陈述,围绕“智慧”展开。如果在题干上加上“以智慧为话题”,那就是标准的话题作文。如此说来,说它是材料作文,正确;说它是命题作文,没错;说它是话题作文,也对。所以,今年放的是百味料,五味俱全;烧的是大杂烩,杂烩烹制。

陈旧大路货。

其一,以智慧为题,老而又老,没有半点突破。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可谓是老气横秋,老得掉牙;熟透而烂,泛滥成灾。其二,以智慧为话题,俗而又俗,没有任何新意。前些年,话题作文异军突起,盛行天下。无论是练笔,还是统考,用智慧作话题的,不计其数。因而,选用智慧话题,还能有什么新意?其三,以智慧为材料,更是旧而又旧,没有丝毫创新。近年来,高考作文已进入新材料时代,作文趋势也越来越理性化:材料上,总是含蓄隽永,蕴含深刻;总是蕴涵哲理,富有启迪。自然,选用智慧材料,就显得陈旧,缺乏创新:不合时宜,跟不上形势;呈现统货,落伍于时代。

过关无难度。

大家知道,高考不是过关性考试,而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及格过关就行,而是要分出金银铜铁。自然,高考作文题,不能太难,但也不能没有一点难度:思维力度不能太大,但也不能不要思维力度,因为思维力度也是作文力度;不能以审题能力决定胜负,但也不能不要审题能力,因为是审题能力也是作文能力。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无需张开思考翅膀,进行想象联想;无需展开深层思维,进行深入思考。无需仔细阅读,领悟材料内涵;无需深入揣摩,体悟材料哲理。简言之,没有半点思维力度,不需丝毫审题能力。如此作文题,自然难以分出好差优劣,担当选拔重任。

平庸无智慧。

材料讲的是智慧,但材料本身却没有任何智慧:第一节翻来覆去,讲的是智慧是什么;直白透顶,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智慧的含量。第二节覆去翻来,说的是智慧有什么;平庸至极,始终悟不出有多少智慧的哲理。从审题来说,那就更不要用什么智慧。因为今年的作文题,不需用一丝思维,稍稍一读,就能锁定议论的中心,哪里需要反复揣摩,用智慧才能把握材料核心;也无需作半点思考,粗粗一看,就能确认记叙的主题,哪里需要绞尽脑汁,凭智慧才能悟出文章立意。可以说,除非傻瓜笨蛋,才会偏题离题。而没有智慧,就意味着平庸;无需智慧,就标志着凡俗。所以,从命题角度看,智慧荡然无存,凡庸依然而在。

误导大翻车。

细读材料,有一核心词,那就是智慧;还有四个关键句,那就是提示语: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智慧有其自身景象。可以预见,今年以智慧为标题的,肯定在一半以上;直接使用提示语,作为议论中心或记叙主题的,不会少于80%。今年阅卷,点过来,智慧是一种经验;点过去,智慧是一种能力。拉过来,智慧有其自我境界;拉过去,智慧有其自身景象。如此说来,今年不只是相撞,而是撞翻了车,造成重大事故:翻车一片,一片翻车。不止是追尾,而是撞飞了车,酿成可怕惨剧:撞飞无数,无数撞飞。而这一切,都是由关键词引发的,由提示语误导的。

导向不正确。

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标准的傻瓜题目:不需深入思考,认真审题;即使再差的考生,也不会走题。而高考作文以思维为左翼,以语言为右翼;必须既考查语言,又考查思维。不止如此,还是宽泛的注水命题:抓住提示语,以其为论点,找几个论据,注得越多越好;围绕提示语,以其为主题,编一个故事,注得越肥越妙。而高考作文是不能泛泛而谈,注水膨胀的。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今年作文题,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严重后果:高考作文不需要思考与审题,可以宽泛与注水。如此导向,一定会抑制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降低高中作文教学的水平。

追根溯源,瑕疵多多,应源于宅心仁厚;智慧全无,当来自妇人之见。而宅心仁厚,实属妇人之仁:是对全体考生的不公平,是对高考选拔的不尽职,是对作文教学的不负责。妇人之见,当是庸人之见:没有掌握命题规律,没有把握高考性质,没有着眼教育未来。因此,要想命出高考作文佳题,必须眼光长远,走出误区;放眼未来,冲出怪圈。期待明年,能命出高考作文的佳题。

(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篇2: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按照惯例,6月25日,《扬子晚报》又刊登了2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细细拜读,感觉跟去年差不多:就评选本身而言,理念有严重偏差,标准有多种失误,导向有重大错误;从严格意义上说,所选登的作文大多数是毫无“优秀”可言,充其量也只是“一般”而已。可以预言,如此作文选登,将会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多样混乱,酿成严重后果。

总体上说,抬高记叙文,贬抑议论文。据说,今年江苏有55万考生,写议论文的是绝大多数,而写记叙文的只是极少数。可所选登的优秀作文却全是记叙类的,一篇标准的议论文也没有。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是理念有偏。据《考前教你写出好作文》(年6月4日《扬子晚报》)可知,评选者多年来,一直“恳请”高中语文老师认真教好记叙文,高中学生用心练好记叙文。追根溯源,是他们根据数十年的阅卷体会,高考作文采用记叙文,容易得高分;而写成议论文则往往难秀于林,只能得个极其平常的分数。因为他们认为高中学生写的议论文大多是“公理”“常理”和“大道理”;常常是机械陈述,重复大道理,缺乏新颖性;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深刻性。正因为这样,在他们眼中,考生的议论文,内容上不可能有新颖之处,有深刻之点;形式上也不可能有革新之处,有创新之点。简言之,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一篇优秀作文也没有。如此,面对优秀的议论文,他们当然不会去选,自然也就选不出来。其实,就文题而言,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是偏重于写议论文的;或者说,是最适合写议论文的。因为通俗地讲,“品味时尚”就是要发表对时尚的看法。面对这样的题目,还死守旧观念,不是理念有偏,又是什么呢?

第二是标准有误。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随同200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刊发的《高考作文切不可失》,就可知晓。他们眼中的优秀议论文,是“要机智一些,要设法采用巧妙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由头’,要潇洒一些,要泼辣一些”。比如采用了“由头”的`《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就是他们所认为的顶尖之作。其实,议论文的写法应该是多种多样,众彩纷呈的。而“由头”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只是带有杂文味的一种;但不是标准的一种,更不是唯一的一种。如选登的第8篇,就带有调侃的笔调,使用俏皮的语言;写得轻松洒脱,意味深长。是否一切议论文都应“由头”式,皆要杂文味?非也。你看看报章杂志,或是语文课本,绝大多数的议论文都不是“由头”式,都没有杂文味。凭什么一定要考生的议论文都是“由头”式,都有杂文味?如果你拿“由头”式去套,那当然套不出优秀作文;如果你拿“杂文味”去框,那自然框不出杰出作文。所以说,标准的议论文一篇也未选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评选标准有误。

第三是水平有限。千万不要认为评选者是什么专家学者,是什么作文高手。他们常常是眼高手低,能说不能行;眼光一般,水平很有限。请看看他们自己写的杰作《高考作文切不可失》,就足能证明这一点。从题目来看,应该是重点阐述切不可失的原因,可他们却偏偏重点论述了“要正确审题”和“文体问题”;真是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就分论点而言,“要正确审题”和“文体问题”,前面是动宾结构,后面是偏正结构;不要说对仗工整,就连起码的对称都不是,因为“正确审题”相对的应是“科学选体”,“文体问题”相对的当是“审题问题”;再说,“文体问题”,也不像是个分论点,只是讲某个方面。由层次来讲,他们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要求议论文要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可是,从“要正确审题”到“文体问题”,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吗?显然不是,顶多说是环环相扣,但无法认定是逐层深入。所以,他们写不了议论文,就反对考生写议论文;他们写不像议论文,就轻视考生的议论文;他们写不深议论文,就贬低考生的议论文。

具体来讲,除了少数“优秀”外,大多非常一般。也就是说,所选登的9篇优秀作文,除了3篇尚可外,其余的6篇皆无“优秀”可言,顶多是一般罢了。如果你细细去品读,你马上就会发现它们共同的毛病:

其一是品味不足。你仔细体会,这应是所登优秀作文的最大毛病。题目是品味时尚,其关键字眼是“品味”,就是要体味、品评。说得白一些,就是要说出你对时尚的看法。但纵观所选的优秀作文,绝大多数只有时尚,没有“品味”;或者零零碎碎,有点“品味”,但很不到位,不切要点;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有什么深刻之点。而没有进行“品味”,怎么能列入优秀作文?没有品出味来,何以能作为杰出作文?没有独到之处,凭什么把它作为上乘之作?没有深刻之点,靠什么使它成为拔尖之文?比如第5篇,编造了九斤老太的故事,进行了一定的讽刺。虽然过程清晰,意趣横生,写出了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断;但是,就“品味”而言,几乎一句话也没有,一点品也没有。又如第6篇,只是讲写书是一种时尚,根本没有什么“品味”。细细推敲,真正的品味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这种时尚,是对文化的污染”。确切地说,是过程有余,品味不足;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二是结构不严。在选登的9篇优秀作文中,有好几篇思路不够完整,结构不很严谨。具体一点,有的构思如同流水帐,没有应有的重点;有的思路断断续续,没有严密的衔接。有的结构采用片断排列,没有完整的线索;有的段落之间毫无关系,没有鲜明的层次。譬如第3篇,就是标准的结构不严。全文用“当”字开头,一口气写了9个片断;没有一条完整的思路,更谈不上有什么清晰的层次;没有逐层深入的意思,更没有深透深刻的东西;是标准的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典型的滑到哪里就算到哪里。虽说评选者说它一气贯注,对比鲜明;但我始终觉得它排列松散,缺乏重点。再如第1篇,也是如此。虽然第1节和第2节内容不少,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但与文题却几乎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实属于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依愚之见,如果实在要写点话,那只要稍微点一下,其余的皆可以删去。还有,就是未能分为几个侧面,分成几个层次;有点无重点无层次,东一榔头西一棒。尽管评选者认为它充满机智与才情;但我始终认为它机智不够,才情不足,因为在文章开头应该点题和扣题,是最最起码的常识。

其三是主题不深。就主题而言,所选登的优秀作文,有的说得很不明白,有的讲得很不到位,有的述得很不深刻。照理,作为优秀作文,最最起码,感悟应是深入的,探索该是深透的,主题当是深刻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所选登的优秀作文几乎没有一篇主题是深刻的。例如第4篇,只品味了“落差”,但什么是落差,他也不知道;只有酸涩的感受,没有深刻的品味。其实,应该是说城乡差别太大,导致了时尚落差;城里的追求复古,乡下的却追求现代;城乡时尚正好相反,城乡追求正好倒置。因此,减少城乡差别,应是当务之急;和谐城乡时尚,该是重中之重。尽管选评者认为它投入了“真情”“真意”与“真魂”,但我始终认为最最重要的,应在投入之后产生看法,说出品味。没有看法,中心就不会鲜明;没有品味,主题就不会深刻。又如第9篇,只有时尚平头、时尚分头和时尚毛毛头的过程,却没有品味出什么东西来;只是一本“流水帐”,却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虽然写得还不错,但还算不上是什么优秀作文。尽管选评者认为它主旨在叙述中发人深省;但真不知“深”在何处?“省”在何方?

韩愈曾经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江苏有55万考生,要从中挑出八九篇优秀作文来,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伯乐,就不缺千里马。但如果理念有偏,标准有误,水平有限,那自然就挑不出优秀作文。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清除冒牌的“伯乐”,培养真正的“伯乐”;选出真正的优秀作文,展示江苏教育的风采。进而,端正高考作文的方向,指导高中作文的教学。

上一篇:正常人体学+肩关节的学习教学设计 2017010下一篇:大学生党员承诺践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