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国防特色专业科研状况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2023-02-19

在军民融合的发展潮流下, 以科研为主要职能的研究型大学, 尤其是国防特色高校在国家科技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参与科研是推动军民两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国防特色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科研之中。国防特色专业科研分军用和民用两个研究方向, 其科研体系较为复杂。因此, 以江苏科技大学船海专业为例, 分析诊断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讨论找出应对方法和建议, 为其他设有国防特色专业的学校提供新思路, 为解放和推动国防特色类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发挥重大作用[1]。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以江苏科技大学的国防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14级、2015级全体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于2017年9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80份, 回收率93.3%, 其中有效问卷255份, 有效率达91.1%。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6:1, 学生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 29.8%的调查研究对象加入过一些科研类社团。

二、大学生科研状况的调查与成因分析

(一) 对军民融合的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43.92%的学生表示对军民融尔略有耳闻、32.5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仅有5.88%的学生表示对军民融合十分了解。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军民融合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很多大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军民融合的理念, 部分参与相关科研的团队只单纯地追求科研成果, 而未考虑军民融合这一重要因素。究其原因, 应该与学校对军民融合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弱有关。学校往往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时, 只注重科研成果的强调, 而未对军民融合进行具体阐述、将军民融合理念贯穿科研活动[2]。

(二) 参加科研的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个年级有52.26%的学生参与过科研活动 (其活动类型及占比如图2所示) , 47.84%的学生并未参与过科研活动。近半学生未参与过科研活动,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并不强。究其原因, 主要是大学生对科研的认识不够, 在面对科研活动时往往表现地不知所措与无从下手[3]。

(三) 学分与就业需要是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科研的动机主要是“学分需要” (45.88%) 和“就业需要” (36.47%) , 另有11.57%和5.9%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原因是“科研锻炼”, “源于兴趣”。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仅仅是学业和就业的需求, 而缺乏对科研问题的研究兴趣与热情。究其原因, 主要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脱离有关, 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时只是功利性地追求成果, 而未将自己的兴趣融入其中。

(四) 专业知识不足是影响科研活动进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有75.29%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是影响科研绩效的最大因素。有54.51%的学生认为“硬件设备不齐全”是影响科研绩效的另一大因素.此外, “经费不足”与“文献资料匮乏”也是影响科研活动进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 在科研过程中, 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校的硬件条件是影响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相比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在科研过程中, 自身因素中对与科研项目进行产生的阻碍占比最大的为缺乏耐心, 占比接近于50%。

三、针对大学生科研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力度

高校应积极培育军工文化, 提高师生对国防科技的认同感。在精神层面上, 可以通过校园主页、会馆展览、主体演讲等形式, 宣传国防科技任务的先进事迹, 引领师生投入到国防科技创新的洪流, 增强军民融合创新的内在动力;在学术层面上, 组织关于国防科技创新、军队体制变革、高新装备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讲座, 解读军民融合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 激励广大师生服务国防事业的决心, 抓住科技“兴奋点”, 宣扬尖端技术创新的主旨。

此外, 针对国防科技创新任务重、时间紧、过程难、保障高的特点, 在对参与人员开展常规辅导、培训的同时, 要在服务、宣传、嘉奖方面予以关注, 使其感受到承担国防任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校园中营造军民融合的良好氛围。

(二) 提高对科研的认识和了解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都把时间与精力集中于备战高考, 无暇顾及课外的科研活动, 学校与家庭方面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够, 更有甚者还会将学习与参与科研活动当成对立面, 以耽误学习为由扼杀学生的创新兴趣。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面对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和学术培养计划时都表现得手足无措。通过调查分析, 受访本科生中参加过科研活动的仅为52.26%, 在他们之中, 仅有30%的项目是由大学生自主创新而来。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初衷, 大部分是为了增加学分和便于就业, 但各项数据显示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质量并太理想。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对科研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够, 具有明确科研目的的大学生只在少数, 大多数还是跟风与被动参与。针对这一现象, 首先需要学校加强对科研活动的普及宣传力度, 逐步设立科研小课题或实践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 了解科研。有了前期的培养, 大学生对科研的接受度与参与度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 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扶持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 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经费支持的比例最高, 达到35.67%;其次是希望增设相关科研课程, 占30.78%;排在第三位的是增强与导师的交流程度, 占30%.由此可见, 学校为优秀的科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发挥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增设一些科研类的课程, 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参与度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同时高校应该提高实验室设施水平, 引进高科技设备, 形成具备综合科研实力的实验室系统。同时, 学校应该有目的, 有方向的增加科研的种类, 提供更多科研的机会。首先, 学校要抓住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既有优势, 提出优势学科带头搞, 特色学科特色搞的方针、基于学校既有的科研方向, 拓宽思维, 从主体分离出更多的科研机会, 呈现出一树扎根, 多点开花的科研特色;其次, 学校要对弱势学科不放弃, 加大科研资金与人力的投入, 前期不急于求成, 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搞科研, 拓宽学校科研方向。学校还应集思广益, 多从学生、老师中发现科研的萌芽, 积极举办科研方面相关的竞赛, 鼓励老师学生参加。对于好的科研种类方向, 有投入, 有支持, 不放弃每一个科研机会。

(四) 加强校内校外合作深度

采取多学院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科研技术缺乏的问题。科研研究涵盖各类专业知识体系, 进行科研的同学并不具备全方位的专业知识, 校内其他专业同学能够提供自己专业基础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交流, 取长补短, 多借鉴其他高校科研模式, 取其精华, 从中提炼出本校能够开展的科研方向, 增加科研的种类。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科研项目与企业间的交流, 为科研团队与企业搭好沟通的桥梁。开展项目交流会, 给大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让企业在平台上找到心仪的开发项目。同时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社会的需求, 有目的的开展科研, 使科研成果最终能够用于社会。目前, 江苏科技大学与企业共建的技术创新平台, 还仅仅局限于校企之间, 与其他组织的合作特别是与知名的非高校类专门科研机构的合作还处于空白, 严重制约着江苏科技大学科研建设和发展。大多数同学表示并不了解所研究科研项目的现实情况, 科研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信息的滞后与缺乏, 理论知识并不能与实践很好地融合, 以江苏科技大学潜水器研究团队为例, 同学们希望能够亲身体验现实中的潜水器, 有了真实的信息交流, 同学们获取的科研信息将更具价值。

(五)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目前, 江苏科技大学尽管已经设置了国防特色专业, 但是现有的相关学科课程仍旧数量较少, 尚不能满足我国国防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 学校目前培养的科技人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 同时又有一定的军工知识, 但是科研成果与国家所需要的军民两用科技产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校应重视顶层设计, 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纳入学校的国防特色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中, 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 做到准确定位。同时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高水平创新研究人才。高校输送人才与企业、军方进行交流, 提高军民两用的实践性, 以适应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摘要: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国防特色专业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发展发挥重大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遇到的难点, 提出对策, 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军民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特色专业,大学生,科研

参考文献

[1] 钟灿涛, 宗悦茹, 李君.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23) :144-149.

[2] 严谨, 张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三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船海工程, 2014, (1) :18-20.

[3] 赵节昌.对高校开展学生科研活动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 2013, (12) :100-101.

上一篇: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路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下一篇: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其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