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2024-04-22

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通用13篇)

篇1: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方永刚 男,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1963年4月出生,1992年12月入党。曾任教研室教员、讲师、教授,2008年3月病逝,年仅44岁。

方永刚同志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等28个。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

方永刚同志200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社会向方永刚同志学习。

篇2: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

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

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篇3: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二十八年来, 作为一名农村一线的基层站的干部, 他不计个人得失, 关键时期组织上把他派到最艰苦的岗位, 每一次都不讲条件地乐意接受, 服从组织安排, 到任一方, 显效一方。1985年, 他主持环镇乡畜牧兽医站站办实体, 从没有一分钱开始创业, 发展成为规模、效益在全县综合办站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成为在全市有很大影响的站办实体。1989年组织上安排他到离家60里地的景安乡畜牧兽医站任站长, 他大胆改革, 把一个全县倒数第几名的乡站建设为乡镇站中第一个被县委、县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1994年县狼山鸡种鸡场因多种因素影响, 举步维艰濒临倒闭, 组织上任命他担任县狼山种鸡场场长, 走马上任五年中, 不舍得花一分钱买锄草剂, 自己带头锄杂草、带领干部亲自动手修理一间间倒塌的鸡舍, 想办法招商引资, 增加收入来源, 不断提高职工生活福利待遇, 从每月80元的生活费逐步增加到120、160、180元。同时积极向市、省部呼吁狼山鸡基因库的保护, 硬是团结一班人, 靠自己动手, 把一个从濒临倒闭边缘的种鸡场挽救过来, 以往在县政府大楼经常出现的鸡场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从此划上了句号, 为今后狼山鸡的发展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辛劳。1999年, 组织上又把他调任环镇兽医站站长, 经过一年的奋斗, 把一个资不抵债亏损10多万的乡站迅速扭亏为盈, 当年还被县农业主管部门评为“科技兴农”双十佳先进集体。2000年, 是组织上承诺他临危受任一年就回机关工作的时候, 然而事态又发生了转变, 他再次受任到掘港兽医站, 而且通过努力, 硬是把一个从合并时账面存款仅有0.26分的掘港畜牧兽医站, 发展成为百万资产的乡镇站,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五有示范站”、“南通市科普宣传先进集体”、“如东县文明安全单位”、“群众满意站所”、“县政府放心肉工程先进单位”、“县农委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镇政府为农服务、为经济服务先进单位”。

二十八年来, 作为一名基层的负责人, 在一线工作, 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忠于职守, 服从于人民和事业的需要, 能吃得起苦, 能带得好头, 是一个能忘我工作的人。2005年夏季生猪高热病发生之前, 他凭着多年的经验, 一边积极动员全体人员突击开展以猪瘟为主的防疫工作, 防止因高热病引发猪瘟病暴发, 一边向县领导建议, 加强猪瘟防疫势在必行。在高热病发病期间, 他身先力行, 在处置一起链球菌病疫工作中, 他不顾个人被感染的危险穿起防护服, 带头对现场进行处置, 赢得在场干部群众的肯定。又有一次他刚端起饭碗, 便接到上级指示, 根据群众举报, 虹元村与农场交界河有很多的病死猪。他冒着大雨到现场勘察, 但又不放心周边的情况, 于是以这条河为轴心对方圆2公里的沟塘进行查看, 整整一个下午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晚上他感冒了, 但他第二天仍坚持在防检一线。2005年和2006年的冬春之交, 当地家禽批量死亡。上级指示疫情处置要迅速果断。整整两个月, 24小时值班, 同志们是轮流值班, 他却是连轴转, 每起疫情他都到场亲自解决。而这两个月, 老天似乎也在同情受灾的百姓, 为此流泪, 阴雨连绵不断。他的家与站仅一河之隔, 近个把月他却没回过家。无论白天黑夜, 阴天还是雨天, 接到疫情就是命令, 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 就连他女儿生孩子也未成到医院看望。还找了个借口:“我感冒了, 去了要传染可不好。”话语中却隐藏着一丝内疚。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运转, 2007年夏季, 石银亮同志患上戊型肝炎。在住院治疗还未痊愈时, 他预感到生猪高热病会比往年更凶, 于是他放弃住院治疗, 又带病坚守在防控第一线。在这年高热病防控中, 他发现自己大便带血, 呕吐中也有血, 去医院诊断为深度胃溃疡, 医生让他立即住院, “如果不住院, 在病历上签字, 否则后果自负”, 他依然在病历中签下“拒绝住院”的字样, 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2009年夏季, 特大暴雨袭击我县, 当时石银亮腰间盘突出正在发作, 但他凌晨4点就起了床, 电话通知兽医迅速赶到各自的辖区, 指导农民抗灾自救, 做好灾后防疫灭病工作。然后他自己腰间绑着绷带, 冒雨下乡巡查。在地势低洼的北场村16组发现养鸡户李国华家鸡舍西山墙下水道, 由于做外环路的砂石料经大雨冲刷造成堵塞, 眼看着大水正在漫向鸡舍, 上万羽肉鸡面临着灭顶之灾, 石银亮不顾剧疼的腰病, 和畜主一起冒雨奋战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在砂石料中开了一条排水道, 将雨水引排到附近的三级河中。李国华了解情况后激动地对石银亮说, 谢谢你啊石站长, 要不是你及时排除险情, 我家至少有上万元的损失。

二十八年来, 作为一名基层站的领导, 对待同事他尽到了“兄长”的手足之情、“儿女”般的孝顺, 凝心聚力, 服从员工的正当需求。同事之间家庭发生矛盾, 他上门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同事之间闹矛盾了, 他耐心劝解;哪个职工或家属生病了, 他也去探望;同事有什么要求, 只要他能办到的都积极去办。他胸襟宽大, 不计前嫌, 包括曾经反对过他、实践证明又错了的同事一同工作, 并请上级领导委以其重用。几十年来, 凡单位职工退休都一直坚持设宴欢送。有退休职工去世, 他不忘亲自或派人前去吊唁。他说这些职工一辈子为站添砖加瓦, 应该去尽孝心。2004年原城南兽医站与掘港站合并后, 当他得知城南的退休职工因站收支不平衡, 扣发了30%的退休金, 他动情地说, 再困难也不能苦了一辈子为兽医站辛勤耕耘的老同志, 在他的建议下, 站上的管理人员全部拿80%的工资, 退休人员工资全额发放。

他在鸡场工作的时候, 职工徐如友孤身一人, 一次老人阑尾炎急性发作, 他不但及时送老人到医院手术, 而且在老人手术后陪着老人住了一天一夜, 喂老人吃饭, 帮老人擦洗, 直到老人能够自理为止, 老人出院时眼含热泪地说, “我虽然无儿无女, 但石银亮照顾得比亲骨肉还要好”。2007年, 职工付国民被医院查出癌病, 此时其女儿刚刚大学报到不到一星期, 妻子又患过重病,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 准备放弃治疗, 石银亮闻讯后立即前往医院, 他一边安慰老付安心治疗, 一边发动全站职工和社会捐款, 为老付筹措了一笔又一笔治疗费用, 并启发他树立信心, 经过几年的治疗, 如今老付已重返兽医岗位, 春节前, 老付在医院复查后已经痊愈, 他开心不已。他逢人便激动地说, 是石站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要在有生之年好好工作, 好好为人民服务, 报答大家的援助之情, 报答石站长的救命之恩。

……

篇4:向方永刚同志学习座谈会讲稿

——向方永刚同志学习

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方永刚同志,并高度赞扬他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师德师风,并号召全党认真总结和学习。中共教育部党组2007年4月8日向各高校发出通知,决定深入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向方永刚同志学习。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认为有必要学习方永刚同志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全身心投入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科研和传播工作,呕心沥血为群众当好‚政治翻译‛的这样一种精神。作为高校一名普通的党的干部,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学校,充分运用课堂这个平台,调动资源,将我们党的新理论传播到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大学生心中去。

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我们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在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深入的大好局面下,广泛利用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克服新老校区教学方向和重点工作过渡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全校共同努力,把西南财经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真研究和广泛开

展。

1、我们要学习方永刚同志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

我们要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以校党委领导,院党总支具体开展,在党员、干部、老师、学生、群众中,形成一种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种风尚。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充满魅力,充满活力。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也离不开理论创新,而具体到一个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更加需要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南和取得成效的保障。

我们大学,经历了年的沿袭变革,终于成长为一所具有综合办学实力,在相关各学术以及实践领域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院校。到2010年,我校将初步建成为学科实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并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向着这个宏伟目标迈进的征途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坚持把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只有深入研习党的理论,才能在新的条件下与时俱进,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地认识和冷静的头脑,顶住压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这一方面,方永刚同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方永刚的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步。在常人视为枯燥、难解的理论天地,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心领神会,以苦为乐。多

年的努力,使他在理论的学习、研究上富于创造性,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

2、我们要学习方永刚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

所谓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也包含了一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拼搏奋进的动力。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我们作为工作在高校思想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尤其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把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课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在积极发展优秀教师、优秀同学入党的同时,更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教师入党、学生入党的各项工作,认真考核本人入党申请、思想汇报、党校学习、成为预备党员以及转正等方面的条件要求,使教师、同学能真正一颗红心向着党,为在财大培养出更多的方永刚式的优秀党员作出我们的贡献!

3、我们要学习方永刚同志不辱使命、甘愿奉献的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

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到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职业型,只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个人的饭碗。这样的教师注定了碌碌一生,不足取,不可学;二是乐业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收获教书育人的快乐,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和学生打成一片,能成为学校教学中的活跃力量;三是事业型,把传道授业作为终身的事业,所作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追求,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和取得进步的中流砥柱。方永刚教授可以说已达到了超越功利和个人喜乐的境界,甚至身染重病时,依然无悔的决定把毕生精力全部无私的奉献给国家。

我们校园中也不乏事业型的优秀教师,在2006年‚‛十大人物的评选中,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老师荣获十大人物之首。

冯老师德艺双馨,他耕耘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数十年如一日;埋身于学术研究,兢兢业业,视金钱名利为浮云。他的努力、不懈,推动了我国研究的进步;他的认真、负责,培育了一大批奉献在我国学界的精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不仅要甘于奉献,也要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动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在他们对党创新理论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进行理论指导,加强、深入对党创新理论的领悟。并结合各院实际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群众、走到农村,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更有效的宣传和更广泛的传播。

4、我们要学习方永刚同志师德高尚、知行统一的精神,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我们财大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现阶段,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讲的不好讲,听的不愿听‛,但‚讲的还要讲,听的还要听‛,常常会出现‚空对空‛,使得政治思想工作难以在大学生中间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难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在新时期、新阶段,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愈来愈大,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难度也愈来愈大,这就给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难。为迎接这种挑战、克服这种困难,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应该只停留在单一的形式上,而应该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让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财大培养更多可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我校已经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新课程。我们学院本科2006级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据我在他们学习中了解到,《纲要》以严密的逻辑性、丰富的史料、客观的描述表达了我们近现代历史,揭示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常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积极了解党的历史、方针、指导思想等等,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但在我院本科2004级、2005级的同学中了解到,有的老师讲解政治理论课时,比较枯躁,很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的老师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趣味性、知识性大一些,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应当在保证其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强它的趣味性、增大知识性,能使思想政治课程深入同学心中,能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必须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篇5:方永刚事迹有感

观看和学习了方永刚教授的先进事迹,真的是很受感动。在我看来,方永刚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他的这些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新时代军人、一位崇高的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当他遭遇车祸,只能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眼睛只能望着天花板时,他仍然双手举书,三个多月读了四十多本。当癌症威胁着他,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时,他想和春天有约,和夏天有约,和秋天有约,和冬天有约,为的是在他手术一周年时重返三尺讲台,向同志们献上一堂宣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课。我想,生命固然未必存在于真理之中,但生命的价值却可以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之中。中国历来就不乏在生命中追求真理、在真理中追求生命的精神。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方永刚宣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讲到只剩最后一次心跳”,就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着真理。

作为一名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他孜孜不倦地为青年学者们传道授业。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期限。”就这样,一块毛巾、一个水杯伴随他站上了一个又一个三尺讲台,一次又一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他始终让他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在三尺讲台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对于教师来说不足为奇,而能将自己的一生描绘得如此尽兴,就象他讲的课一样酣畅淋漓。既有入世的浅显,又有出世的高深,他将党的创新理论化枯燥为生动,焕发出政治理论的内在生命,这就是方永刚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方永刚,以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热忱构筑着我们社会的基石。他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篇6:优秀党员方永刚先进事迹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央视评论员 时间:2007-04-1

2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讲台,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名普通的理论教员,方永刚的灼人热情从哪里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是不竭之缘,遍阅中外历史,政治兴衰、国家兴亡和民族续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理论新则方向明,人心顺事业成,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比比皆是。而在形势多变,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指导理论的适时更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几十年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接连不断,新时期渐次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伟大创造,深刻揭示了新阶段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指针,武装全党、凝聚民心的力量之源。其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立志报国的方永刚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被深深折服了。职业性学习研究变为由衷的信服再变为不容置疑的信仰,对他的研究与传播,则从有趣到痴迷再到自觉。当职业性行为升华为神圣的使命,方永刚的激情闸门便彻底打开并永远定格。于是,我们看到了面对生死仍然从容执教的方永刚,看到了一位倍受煎熬却永不言悔的奉献者。

方永刚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先进性品格首先来自一个科学的信仰,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无疑要把党的创新性理论武装放在突出位置。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饯行共产党尤其要走在前面。

方永刚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知行统一的务实精神。教学研究之余,他为官员和群众做报告一千多场,所到之处往往掌声不绝,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演说技巧固然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他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赤子情怀。为了消除百姓误解,让人民群众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方永刚了解民情、民意的调研工作从未间断,讲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公认的。他听不得对大是大非的不负责的评论,看不得对伤害群众感情行为,始终把化解群众疑问,拉近党群关系看作为义不容辞。这背后是优秀党员的忠诚和职责,是马克斯主义理论规律者的时间性追求,学习方永刚对忠诚和职责这样的基本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三省自身。

篇7: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看完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之后,又上网细细地阅读完了发表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专题中的所有文章。在被方永刚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一边阅读我一边体会方永刚先进事迹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在我看来,方永刚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他的这些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方永刚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就在于: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方永刚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动伟大的事业。伟大的理论要被全党所接受、并变成自觉的行动,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深入地学习和贯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理论,要把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党所接受、并变成自觉的行动,就要大力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大力倡导党员学习,通过真学,达到真懂,从而完整系统地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科学体系。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党员干部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却往往表现为不自觉、不扎实、不深入,甚至不感兴趣。相比之下,方永刚坚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80年代到90年代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90年代以后,主要是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2000年,尤其是十六大以后,主要是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党的方针政策。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是在凌晨2点以后休息。为了学习研究,他37岁读硕士,40岁读博士,43岁拿到博士学位。为了学习研究,他每天都要看报、听新闻、上网,以便掌握最新信息。甚至到了癌症晚期,他也没有放松学习,还坚持讲课。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不正是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政党最需要的精神吗?

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方永刚精神。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像人没有大脑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没有方向。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这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方永刚这样的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理论的传播者,实践者。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冒着生命危险去传播、实践党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党的理论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方永刚作为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的楷模,同样是新形势下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的理论的杰出代表。因为方永刚精神的实质是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理论。真学党的理论,才能真正地掌握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才能把握其核心和精髓;真信党的理论,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真心传播党的理论,才能使其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真诚实践党的理论,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为群众所接受,才能使党的理论这一精神武器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方永刚精神。

篇8:学习方永刚事迹心得体会

一是要坚定信仰,忠诚于党。怎样坚定自己的信仰,确保对党的忠诚?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理论,信仰和追求真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方永刚是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践行党的理论的杰出代表。他用执著、勇气和精神,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至。即使病魔企图击倒他的身躯,他仍然以宣讲党的理论为不懈的神圣职责,用实践履行自己与生命的不朽约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宣讲了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实践对党的忠诚。这正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所需要的可贵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包括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对党的信仰却往往打了折扣,有的似信非信,有的口头上信,行动上不信,也有的要别人信自己不信。这些现象,与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相距甚远。

二是要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这么多年来,方永刚在党的创新理论的道路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是他有所成就的动力源泉,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步,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党员干部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却往往表现为不自觉、不扎实、不深入,甚至不感兴趣。方永刚坚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是在凌晨2点以后休息。为了学习研究,他每天都要看报、听新闻、上网,以便掌握最新信息,甚至到了癌症晚期,他也没有放松学习。为了让广大群众理解党的理论,每次为群众作报告前他总是精心准备,稿子要改几十次,试讲要讲十几次,体现的正是他高尚的敬业精神。方永刚同志的事迹就象一部引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教科书”,激励着人们像他一样立足本职岗位创造出一流业绩。

三是要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共产党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决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普通党员是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这样。在和平岁月,因为特殊情况需要牺牲和奉献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这就特别需要党员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永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视事业如生命,认为“快乐在岗位上,生命在事业中”,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心血和汗水都倾注于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他立足岗位,心系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科研和传播工作,不怕牺牲,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绽现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篇9: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之五

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之五

在这个不易感动的年龄,偶从报纸上读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授方永刚的事迹,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同是碳元素组成,金刚石之所以硬、之所以纯、之所以珍贵,在于其原子排列不同;而石墨之所以软、之所以黑、之所以廉价,在于其自身结构上的不可逾越。这番道理也能用来比喻人——为什么拥有同样的禀赋、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环境,有的人高尚却有的人低俗,有的人雅量而有的人器隘,有的人成果频出而有的人事事无成,有的人被公众追念而有的人遭社会唾弃„„原来,人的生命也是有“质量”的。而这种“质量”,缘于每个人不同方式与不同力度的打造!原来,方永刚带给我们的感动,就其于非凡的生命“质量”,时时拂拭的镜台方不染丝毫尘埃。“我所肩负的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甘愿奉献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与千千万万个理论工作者一道,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花遍地开放,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与真理同行,是一种充满幸福的体验。”“历史使人深邃,世界让人开阔”——听多了网络上的油腔滑调,见多了社会上的恶搞戏谑,这种充满了理想气息的话语让人感到极为亲切。让人想起受到温总理多次吟咏的、宋代大儒张载先生的那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纯净的理想,需要这样捍卫理想、守护理想、追寻理想的思想播火者,需要这样的知行合一表率、人文精神标杆。当老师,就要担当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楷模;做专家,就一心扑在学问上孜孜以求;为军人,就时时处处表现出报效国家的天职感、冲锋陷阵的力量感和知识军人的权威感„„无论担当哪一种社会角色,方永刚都给人“纯”的形象,不断地在生命中提“纯”,在思想上求“纯”,在精神上炼“纯”,在生活中淬“纯”——愈加高洁的纯度,所衬出的生命质量,令人从心底涌出敬佩。把自己复制成方永刚,偶做不到——偶的学识不如、经历不如、精神不如、能力不如、境界不如。但偶可以做到的是,像方永刚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在现实中哪怕是一寸一寸地提高。

篇10:教师学习方永刚事迹心得体会

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对照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的先进事迹,畅谈方永刚精神的时代内涵、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大家表示,要向方永刚那样肩负时代使命,履行光荣职责,忠诚党的理论、教育事业,更加自觉、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张晓燕教授说,胡锦涛总书记发出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号召,我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备受感动,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胡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信心和动力。理论工作者必须在党的创新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方永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就是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理论始终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这就决定了理论学习和传播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当前,理论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国防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原所长姜汉斌教授说,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我彻夜难眠。方永刚是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积极分子。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忠诚信仰、认真研究、大力宣传。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矢志不渝并不惜一切代价去为之奋斗。我们理论界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是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生机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我们要珍惜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向方永刚学习,做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社科界专家学者在学习方永刚事迹时谈到,“平民教授”“大众学者”“‘科普’专家”,普通百姓对方永刚的赞誉,是人民群众对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期望,也体现了方永刚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室主任龚云说,胡锦涛总书记对方永刚事迹的肯定和赞扬,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和骄傲。有人对理论宣传存在着片面认识,方永刚的行动证明,理论宣传的功效很大。方永刚事迹给理论工作者带来许多启示:一是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时代,贴近时代,在了解、满足传播对象的需求上下功夫、求实效;二是理论工作者必须走出书斋,走出课堂,关注实践,与火热的生活打成一片;三是理论工作者必须对党的理论坚定信仰,要带着理性和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以理说服受众,以情打动感染受众,使我们的工作目标与理论的终极目标融为一体。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洪大用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一系列创新理论,方永刚自觉学习,深入研究,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作为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我要像方永刚那样,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为培养大批优秀理论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理论的坚持靠信仰,理论的发展靠实践,理论的教育靠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应帅博士说,学习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我有三点收获:只有像方永刚那样,真信、真学,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党的理论并武装头脑;只有像方永刚那样,与时俱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才能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只有像方永刚那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当好党的理论的“政治翻译”,理论工作者才能受老百姓欢迎。大连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新明与方永刚是复旦大学的同班同学。他说,方永刚所以被社会认同和褒奖,最重要的是他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方永刚是我人生和事业的榜样。“理论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命运,与党、国家、人民的事业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褒奖。”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说,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如果不能融汇于民族振兴的伟大洪流,不能与整个民族的精神共频共振,除了被边缘化,别无他途。作为一名年轻的理论学者,我要像方永刚那样,把人生价值融汇于党、国家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价值取向建立于社会主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始终保持“我奉献我快乐”的情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亲切看望了正在这里住院治疗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高度赞扬方永刚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篇11: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看了这期焦点访谈,让人潸然泪下。

一个癌症患者竟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精神,坚持奋斗在政治理论教学第一线,令人敬佩。本来我认为工作之余写点东西,就有点沾沾自喜,了不起了。可是看了今晚新闻联播报道的海军政治学教授方永刚的事迹后,感到自惭形秽,大愧弗如。

3月13日,在接受中央采访团集体采访时,方永刚说出了蕴藏在心底的愿望。他说,他想与一年的四个季节都有个约会。“我想与春天有约,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走出医院感受春光;我想与夏天有约,在建军八十周年的时候与全军同志庆祝生日;我想与秋天有约,和全国的群众一起迎接十七大的召开;我想与冬天有约,在我手术一周年的时候,以崭新的姿态走上讲台,向同志们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多么亲切而又振奋人心的话语!

方永刚钻研并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十九门功课,著作摆出来一排排,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方面颇有建树,连退休的老教授都对他很敬佩,认为他是难得的一个人民军队培养的现代政治教育人才。

方永刚与官兵打成一片,一有时间就给他们讲课,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细致入微的备课,听者觉得通俗易懂,入心入脑,效果非常之好。他每次上课,总要准备两样东西,一样是一杯白开水,用于滋润嗓子的;另一样就是毛巾,用于讲累了擦汗的。这真是感人至深的镜头,难怪有人称他为“拼命教授”。

篇12: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之良说,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树立了

榜样。新时期要做一名合格的理论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信仰,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05级博士生张毅翔和06级硕士生尹玮煜表示,要以方永刚老师为榜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刻苦学习,以实际行动真诚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篇13: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方永刚教授事迹

方永刚同志简介

方永刚,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1985年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同年参军入伍到海军政治学院(现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共党员,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国防大学军事学博士,现为大连舰艇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科带头人、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等。2006年11月上旬,解放军210医院确诊该同志为腺性高分化性结肠癌晚期,癌细胞严重扩散。

方永刚同志长期从事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与传播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执着追随者和优秀传播者,是全国、全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战线上的优秀中青年骨干。他把理论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在遭受重大车祸、颈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先后参与主编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三个代表” 1 重要思想研究》、《江泽民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专著16部,其中《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获辽宁省社科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军事科学》等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7项,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连续6年被学院评为A级。教学中,他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国内改革实践相结合,与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相结合,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结合,与海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相结合,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相结合,注重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受到领导、学员和同行们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在今年学院承担的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的授课任务中,该同志克服病痛、精心备课,其授课质量受到了广大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他先后荣获全军院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多媒体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首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全军科研三等奖1项、海军科研二等奖1项、学院学术“精品工程”成果奖9项,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

住院期间,方永刚同志仍心系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一再要求出院回到教学岗位,并向组织表示“我愿意在党的创新理论事 2 业中燃烧我的生命”。即便是在目前病情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他仍惦记着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仍在病房里坚持为研究生上课,并坚决表示要上完今年最后的一堂课。他高尚的敬业、乐业、殉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深深感染着全院师生员工。

方永刚同志20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战线上,他不仅在学院、在部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还先后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作党的创新理论辅导报告达500余场。

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

信仰让生命激情燃烧

——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授方永刚 三尺讲台上的方永刚,无疑是魅力十足的。

这位44岁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能把人们印象中“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课讲成全院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之一。

全军首届军队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军院校育才银奖、青年教员成才标兵、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近千万字的理论研究文章、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

“成绩单”的背后是方永刚的坚定信仰。

方永刚有两条“命根子”,一条是魂牵梦萦的三尺讲台,一条是党的创新理论。他哪个也舍不了,哪个也放不下,他的生命也因对这两条“命根子”的追求变得厚重而真实。

2006年11月,困扰方永刚多时的“肠胃病”发展为结肠癌晚期,这对正值壮年的他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然而突如其来的磨难并没有击垮他的信仰。他毅然前行。

“哪怕是5分钟的课,我也充满激情!”

“孔子讲:人无信不立。信,就是信仰。我这些年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根基,就是坚信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的真理!”个头不高的方永刚,似乎少了些东北大汉的彪悍,多了点江南书生的儒雅。但他一张嘴,多年讲课练就的大嗓门却着实让人吃惊,神采飞扬,激情四溢。与方永刚的第一次碰面,他的激情与豪气在记者心中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

“我肚子有问题,但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方永刚对三尺讲台的眷恋,甚至近乎执拗。说好要给由军校生、国防生组成的学员3队上一堂专题课,却因为配合治疗一拖再拖,眼看上学期课程就要结束,这让视讲课为生命的方永刚怎能不急?

“有人说第三次、第四次化疗很难顶过,那就在第三次化疗前,安排我给学员们讲一次课吧,就把最后一个专题留给我讲吧!”2007年元旦过后,经历了两次化疗的方永刚感觉身体状态还不错,就赶紧 4 向他所在的政治系特色理论教研室主任,也是他的硕士生导师徐明善提出了请求。明知这是个“无理”要求,拗不过方永刚的徐明善还是极不情愿地点了头。

要去依山而建的政治系教学楼,就要攀上110级台阶。平日里,这110级台阶是舰院政治系学员们意志品质的象征符号,年轻学员一口气走上去都不轻松,何况是一个身染重疾的人!插着引流管的方永刚执意要步行攀上这110级台阶,因为他的精神始终不曾倒下!

“方教授身上多加了一件羽绒服,还戴上了口罩,但他的眼神却闪烁出深深的欣慰和满足,他又回到了自己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三尺讲台,又和学员们聚到了一起。当上课铃声响起,方教授脱下外衣,整整军装,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学员3班军校生曹显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了病后方永刚在课堂上的一幕,那一天是2007年1月15日,是他上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讲授的专题是“军人的使命”。

相处了二十多年,徐明善亲眼见证了方永刚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作为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带头人,方永刚近6年来累计完成了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连续6年在学院的教学质量评定中被评为A级,“要知道这可是学生、机关干部和督导专家共同评定的结果,能拿到A级的教员不超过5%!何况是连续6年!”徐明善由衷地感慨。

一堂理论课,讲上一两分钟就把学员吸引住可不是件容易事,但方永刚就是有这个本事。在他的课堂,没有照本宣科,没有学究式的宣讲,他好像知道坐在下面的学员想听什么,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5 “束之高阁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于是几乎每次课前,他都会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进行一番调查,把握住学员们就某一理论问题的关注点,让每个学员听起课来,都像是讲给自己听的。

方永刚似乎天生就是为三尺讲台而生的。他爱说、能说,讲起话来像机关枪,突突突,又快又急,一点儿也停不住;即使在家中,一到饭桌上,“永刚广播电台”就准时开播。他带的研究生都知道,跟导师讲话可得小心点,一旦让他掌握了话语权,想插嘴都难!久而久之,“方大炮”的“雅号”在学员间不胫而走。“哪怕是5分钟的课,我也充满激情!”方永刚说。

“有课给方永刚,他从来没拒绝过!”黄金声是方永刚的博士生导师,他眼中的方永刚有两大特质,一个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品质,总有新思想、新观点,另一个就是对教学近乎痴狂的热爱。“他一个人就开了13门课,也愿意讲13门课,那是多大的工作量啊!”

“从事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快乐奔跑的过程。” 1984年10月1日,建国35周年纪念日。21岁的方永刚和他复旦大学的同学一起挤在电视机房,围着一台很小的电视机收看国庆游行的电视直播,突然北京大学的游行方队中打出了一个绿色的条幅,“小平您好”4个醒目的字眼叩击着他年轻的心。

那时候,正值邓小平理论提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大学时代就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永刚内心不禁掀起阵阵波澜。6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好政策让他圆了大学梦,似乎也注定了他的人生必将与党的理论研究结缘。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这句著名的论断成了方永刚向党的理论研究高峰攀登的座右铭。“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回家的时候,父母一个礼拜都没有去取,而是把汇款单拿给乡亲们看。”父母家人寄予的厚望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二十多年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涯中,方永刚一刻都不曾停歇,用他的话说,“理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从事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快乐奔跑的过程”。

可命运偏偏爱跟这个“快乐奔跑”的人开玩笑。

1997年5月,骑车外出的方永刚突如其来地遭遇车祸,第2、第3根颈椎齐根骨折,只有1%的生存希望,命悬一线。“骨折部位要是再偏离一条韭菜叶宽,就没命了!”当时医生在他头顶钻了两个眼,下了两个钩,吊了16磅的秤砣做牵引,整整吊了108天,简直像“上刑”!方永刚打趣说,那段时间同一间病房里的病人换了多少他都不认识,只认识当时的天花板。

其实他“认识”的不只是天花板,还有43本从家里“搬”来的书籍。身体不能动、头不能动,就用手举着书看,从最初举不到3分钟就得休息,到后来一口气举着书看3个小时、6个小时,手都不哆嗦,硬是在108天住院时间里看完了43本书!他还把自制的小桌子支起来,坚持写作。方永刚出院后不久,就拿出了30万字的《亚太 7 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这也是最早将邓小平理论与海军建设联系在一起的理论论著。

“不信宿命信使命”是方永刚在多年理论研究中磨炼出的境界,理论工作对他而言,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即使是唠家常也“一不小心就会谈到理论上去”。仿佛党的创新理论是燃烧在他灵魂深处的一把心火,引领着他死心塌地地执著追随。同样是理论研究工作者,在大连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工作的大学同学刘新铭对他跟踪理论创新的“专业第六感”由衷佩服,“他的理论嗅觉特别灵敏,只要有新的理论观点出现,他总是最早开始研究的那拨人!”

事实验证了刘新铭的判断。2003年2月,方永刚与徐明善共同撰写的《论人民军队的民主建设》论文在《中国军事科学》杂志上发表,在全军首开研究军队民主问题的先河,这背后还有一段插曲。“民主意识、民主作风都提了很多年,还能有什么新意?”导师黄金声当头一盆冷水,反而激发了方永刚的研究热情,“提倡民主能力,就是驾驭民主啊!要发扬民主,就要驾驭它。驾驭不了,就是无政府主义,或者是极端民主化了。这怎么行!”

2003年7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多,一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要论断的信息,让在网上查资料的方永刚兴奋不已。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顾不得时间多晚,抓起电话就打给徐明善进行讨论,并在徐明善的帮助下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翌日,科学发展观就成了课 8 堂上最鲜活的理论素材。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生命的激

情、生活的乐趣都在于此”

“一个好的理论,就能催生好的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就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诚信仰、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著热爱,让方永刚无论面临怎样的境遇,都能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

他至今保存着一本1983年版的《邓小平文选》,翻看的次数太多了,书的边缘早已被磨破,厚厚的封面中间手指抓握的地方已快被穿透,泛黄的纸张上随处可见深浅不一的笔迹。方永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热爱就以这种直白的方式呈现着。

“徐大哥,我对邓小平有感情,愿意把生命都献给党的理论事业!”徐明善和方永刚的大哥同龄,平时二人可谓无话不谈,但方永刚第一次跟他说这话时,他心里还是难免犯嘀咕,这小子是不是在说大话呀?

方永刚用行动打消了他的顾虑。学历史出身的他,为了弥补理论思维根基的不足,生活的全部几乎就是买书、看书、写书,37岁去读硕士、博士,43岁拿下博士学位,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凌晨2点才入睡。

没有城府、做人简单、乐于助人、心里藏不住事儿是同事们对方 9 永刚的一致评价。“他特别讲究学术平等,争论起问题来从不顾忌年龄大小、等级高低。”徐明善说,方永刚对理论探究的这种执著劲儿,不仅表现在讨论激烈时称自己年逾古稀的导师为“老黄”,还有讨论起来不分时间、不分场合。

苏东剧变后,一次方永刚乘公共汽车外出办事,同车有人抱怨起党的路线问题来,他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了,在车上就和人家辩论起来。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说起话来像机关枪一样,硬是把那个人给说服了。临走,那人还跟他要了电话号码,“你讲得还真有道理,我是监狱系统的,以后有机会去我们那里讲讲。”

他的动力源自何处?责任感、使命感使然。方永刚说:“我一直把党的创新理论当成自己的灵魂,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当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生命的激情、生活的乐趣都在于此!”有时候妻子回天燕有事外出,方永刚一个人在家就又是秧歌又是戏,能自由自在、不受打扰地把一个理论问题想明白、想透彻,快乐得不得了。

他的话,别人听了可能不理解,但他读高二的儿子方舟理解,每天晚上十点半之前一定要睡觉的方舟,从来都不知道爸爸是几点睡的,而第二天爸爸又总是早早地赶去学校;他的博士生导师黄金声也理解,方永刚第一次手术刚结束,黄金声就收到了爱徒发来的短信,“刚做完手术,我现在躺在床上看太阳呢,今天的太阳和以往的不一样„„”,老人家知道,他这是想念他的课堂、他的学员了„„

方永刚出生的辽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是辽西大地上的“沙 10 棘之乡”。沙棘这种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芬芳的香气的胡颓[tuí] 子科植物,却有着极强的抗风蚀能力。经大风吹蚀,即使根系被吹出、失去支撑,匍匐在地的沙棘枝冠仍能存活生长。在这片“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贫瘠山沟里成长,方永刚似乎也天然地承袭了沙棘这种坚韧的特性。

“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看着病房窗外柳枝抽芽,他许下了自己给四季的心愿。

在梦中,方永刚无数次梦回家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报记者 柴葳)《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3日第1版

生命之约

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海军大院某会议室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特殊的采访。

会议室的门打开了,身穿 病号服的方永刚在妻子的搀扶下慢步走进会场。

这位面庞清瘦、略显虚弱的军校教授一开口说话,便吸引住在场人们的目光。他洪亮的声音与消瘦的面庞形成鲜明对照,一种魅力从 11 他的身上自然生发。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身患结肠癌的人一谈起他用一生去热爱、尊崇、研究和追随的信仰,就会激情四溢?记者寻找着答案。

苦难经历引发他对信仰的追求

1963年4月22日,方永刚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辽宁,朝阳是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在方永刚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更多的是饥饿和贫穷。

“文革”结束,“四人帮”被彻底粉碎,国家走上了正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开始发生巨变。当时,还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方永刚意识到,农村娃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1979年,方永刚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上高中的日子非常艰苦:吃不起细粮,每顿饭只能吃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买不起食堂里的菜,他只好和另外一个同学合伙买一份菜吃;当菜也买不起的时候,他就用酱油兑点儿水,就着玉米饼子吃。

1981年,方永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到学校报到时,方永刚只带了一床旧被褥。“接站的老师和同学问‘你的行李、皮箱呢?’我说都没有,‘你们上海是亚热带,不会冻坏人’。”

上大学期间,方永刚得到了每月23.5元的甲等助学金。而当时的上海,一个有工作的人每月的薪水只有三四十元。

“当时我就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我怎么可能过上好 12 日子?”这种朴素的感情,成为他日后选择研究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最原始的动力。

大学里恶补知识 忘情激辩

与在高中时就已饱读老舍、茅盾、巴尔扎克、雨果等中外文学名家著作的上海大学同学相比,方永刚只看过《暴风骤雨》和《金光大道》两本小说。在大学寝室的“卧谈会”上,方永刚经常插不上嘴。为了能“在屋里说上话”,方永刚开始泡图书馆,恶补知识。

大学一年级时,他读了古代、近现代小说80多本,外加唐诗宋词和中国文学史;第二年,他开始攻读西方文学史、哲学史;大三时,方永刚已经能和他的同学们进行激烈辩论了。

他辩论时的神态身姿,室友张杰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他一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一手指向前方,说话嗓音洪亮,到激动时还扭动一下脖子。”如此辩论姿势,被室友们冠以“列宁式”的雅号。

一般的同学对理论不感兴趣,但方永刚却以理论思维见长。“上大学时我一直在想,1840年以后,中国积贫积弱,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传进来,却没有救中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洋务运动,想从物质方面、产业方面去改变中国命运,却没有成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想从制度方面改变中国的命运,也没有成功?为什么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

方永刚在通读了马恩四卷选集、列宁四卷选集、毛泽东四卷选集,13 广泛涉猎萨特的存在主义、印象派、功能主义等各种流派思想后,开始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永刚不断地理性思考:在众多学说中,为什么马列主义能够引领中国走向成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沉沉暗夜中,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科学理论对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方永刚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播,让理论为人们所掌握、所运用。

“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

1985年大学毕业后,方永刚来到位于大连的海军政治学院(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开始了他的军校政治教师生涯。

当光荣证被送到方永刚家的时候,全家人都哭了。当方永刚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父母的时候,他的父母“一个星期都没有去取,而是把汇款单拿给乡亲们看”。

1987年,方永刚被调入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那段日子,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动荡的时期。1986年,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在苏联国内“走第三条道路”,实行多党制。随后的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的人动摇了,开始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马列主义信仰。这些严峻的事实让方永刚认识到:“如果一个党、民族、国家没有了信仰,如果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被自由化思潮所占领,后果是灾难性的。”

“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 14 方永刚说。

1992年,方永刚在党旗前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他在坚定自己的马列主义信仰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时代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就发展一步,方永刚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也就跟进一步。从那一年开始,他也逐步进入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的“丰产期”。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很有分量的理论文章。

1997年,方永刚经历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大劫。5月8日下午,一场意外的车祸,使他的颈椎骨骨折。入院时,医生告诉家人,72小时不要离开人,他随时可能咽气。“为了做牵引,医生又在他脑袋上钻了两个眼,下了两个钩做牵引,整整吊了108天。”

尽管如此,他还是让爱人把书拿到病房来,他自己用手举着看。靠着一股韧劲儿,从一开始举不到3分钟就休息,到后来举着书能看上6个小时,手都不哆嗦。

在住院的3个多月里,他一口气看了43本书,还写了一本书——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在看书、写书之余,他还对着天花板给室友们讲历史,讲国际形势,“讲得大家都不愿意出院了”。

生命的约定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当时,学院要召开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研讨会。在家养病的方永刚靠看电视和听广播,躺在病床上写 15 成了《立足国际战略高度加强海军质量建设》,并入选参加大会发言。

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响。对时局极其关注的方永刚一下子意识到,“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8年时间美国打了两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预示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将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这对我们军队发展的影响意义非常重大。”从那时开始,方永刚又把精力转向了世界新军事变革与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问题的研究。

2006年,方永刚到北京参加了总政在国防大学举办的全军首届军队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11月8日研修班结束时,方永刚作为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这个发言稿他写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凌晨两点写完稿,两点半时,我的胃肠炎就发作了。”

一直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的方永刚怎么也想不到,这不是什么胃肠炎,而是癌细胞已经在自己的身体内扩散。

从北京回到大连,方永刚被确诊为结肠癌。他开始接受一次次的手术和化疗。虽然身体日见消瘦,但是,病房里的方永刚还是保持了当初那个农村娃的坚韧和乐观。

方永刚微笑着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今天早上,阳光初升,我站在窗前看到外面的柳树已经绽出了柳芽,我心里一动,许了几个愿:我和春天有约,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的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 16 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

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论向方永刚同志学习

本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 2007-04-11 04:03 来源:光明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住院治疗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同志时,高度赞扬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并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军官兵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方永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勤勉工作、努力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和优良师风,他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传播真理,展现科学理论的无穷魅力,这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方永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陪伴着青灯黄卷和三尺讲台。然而,他在从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日子里,努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忠于职守、殚精竭虑,使党的科学理论深入人心,广为传播。多少回带病上课,多少次熬夜执卷,方永刚在传播真理的道路上,赢得了官兵学员和社会上广大受教育者的无限热爱与尊重。这种热爱与尊重,源自于党的理论的光辉,来自于科学真理的魅力。我们党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明并不 17 断丰富发展的真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方永刚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对党和军队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他相信真理,传播真理,真正做到了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堪称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知识的力量就在于启迪人生、激发智慧。教书育人,教育者首先必须精研业务。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是最基本的要求。方永刚有着深厚而广博的理论知识,这来自于他二十年来漫卷诗书地勤奋学习;方永刚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思想见解,这来自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勤奋钻研。那些密扎的笔迹心得、那些丰硕的科研成果,记载着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心血。执著于勤奋和钻研,是方永刚人生的一大快事,也是今天教育界急切需要的清新之风。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理论研究推陈出新。“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是教育工作者应当达到的一种境界。在游历文海、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方永刚“以奔跑的速度来追赶理论的步伐”,不愧为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真理伟大而又深刻,同时平凡而又朴实。方永刚的课,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听懂,广受欢迎,这是因为他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能够将一个道理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方永刚的课,无论是部队官兵、干部工人还是农民百姓都很爱听,这是因为他能够缓缓地打开那一个个“心结”。方永刚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18 他的成功来自于表里如一和言行一致,他的成功来自于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他的成功来自于找准问题和有的放矢。

方永刚的人格魅力,更加增添了真理的力量。那些会心绽放的笑容、那些经久不息的掌声,便是他成功的证明。方永刚不愧为教育工作者的表率。

上一篇:小学祈使句知识点下一篇:布告的写作格式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