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社团介绍

2024-05-05

武术社团介绍(共9篇)

篇1:武术社团介绍

朝阳武术社团

一、武术社团介绍

朝阳武术社团成立于2014年9月。宗 旨:强身健体,弘扬国粹

文武兼修目的: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同学课外生活。

本社团主要传授五步拳、长拳、棍术等。本社团经过3年来的发展,会员由原先的20人,发展到60人,并成为全校人人喜爱的精品社团项目,指导教师2名。

二、学习武术的好处

武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儿时期就已萌芽。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前提,武术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不断积累、发展、丰富而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瑰宝,它对人民,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均衡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许多小学生认为学会了武功可以拥有盖世绝学,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帮助小朋友不受欺负,更何况能锻炼身体,所以他们对于学习兴趣很高。

总而言之,学习武术这一中华国粹,是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身健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的。

篇2:武术社团介绍

指导教师:成小翠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是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特指导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发展少年宫特色社团活动为中心,开设百人武术社团活动。旨在挖掘开发传统的民族体育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本课教学中通过技能学习和对所学套路组合进行表演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领悟武术的“形神兼备”的特点,培养崇尚武德,讲礼守信的道德情操,逐步建立热爱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健身方法,能熟练掌握一套组合套路。

2、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性,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及武德修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组织形式:

五年级武术队学生。

四、活动时间及培训地点:

时间:

周五下午社团活动。

地点:

学校主席台前

五、具体内容:

(一)基础教学内容

1、基本手型:拳、掌、勾。

2、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步。3、1.复习基本手型、步型。2.武术基本功:冲拳、亮掌、正踢腿。、1.武术基本功:侧踢腿、里合、外摆、弹腿。2.武术操。、1.复习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弹腿。2.学习单拍脚,腾空飞脚。3.武术操。、(1)、基本功。(2)、五步拳起式及1-4动。(3)、基本功术:(4)、学习五步拳5-7动及收式。7、1.基本功: 2.复习五步拳。3.学习五步拳反面动作。8、1.基本功: 2.五步拳总复习。

篇3:武术社团介绍

关键词:武术社团,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传播,高校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 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 武术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技术。通过练习武术,可以达到健身、防身、修身的效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最高学府。在教育人的方面,武术有着独特优势,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所以,在高校中通过武术教学来塑造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在高校中的武术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武术课教学、武术队和学生武术社团。这三种形式互相补充,各有特点。其中,学生武术社团是在高校传播、继承和发扬中国武术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对武术文化在高校文化的融合与传播有着十分积极的重要意义。为了使武术在高校中更好的传播与继承,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学生武术社团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健康快速的壮大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人才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武术社团对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

通过中国知网、互联网搜索引擎等资源,查阅有关高校武术文化传播和高校武术社团方面的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高校武术文化传播、高校武术社团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整理分析及判断,用逻辑思维进行推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概述

2.1.1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内涵

高校文化是指在高校内和教育学生的环境中,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形成了源流有序、拳理技法清晰、拳种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和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

武术进入高校,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高校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别具一格的高校武术文化。 高校武术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武术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尚武精神为其主要特征,寓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竞技娱乐和审美等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是高校武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武术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从系统观点看,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是中国高校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现代武术文化传承并不断推广的一个子系统。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是指高校武术文化信息通过一定的符号和媒介在高校内外的传递、接受、交流、分享和沟通的过程,即被广大师生接受的过程。

2.1.2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

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武术的武德、养生、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哲学理论等价值。

第一,弘扬武德。武德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即忠诚、公平、正义、尊严、信义、节操等,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精神。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一些学生受西方落后思想的影响,与传统的美德相背弃。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第二,养生。养生之道是武术文化中最基础的东西。武术文化的目标是着眼于人的一生的,人们对武术的学习是受益终身的,时代要求学生要具有强健的体魄。武术还具备明德的作用,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武术会使人们形成一种习惯,在面对压力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第三,培养民族精神。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武术精神就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正是因为创新。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以传统武术为源头,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武术进行挖掘、 整理和继承。在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下,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具备创新能力。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能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第五,培养哲学思想。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的主要支柱。武术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理论兼容并包,如儒家的“爱人”与“知天”;道家的“道生万物”观;《易经》中的“天人合一”、 “阴阳辩证”、“八卦学说”等古代经典哲学理论。

2.1.3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作用和价值广泛,但是其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武术文化传播主要以三种方式为主,高校武术教学、高校武术社团和高校武术队。高校武术队的队员基本都是高水平运动员,导致武术队与普通学生严重脱节,而武术课也出现很多“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高校各项文化活动中很少见到武术文化活动。其次,武术文化传播形式落后。

2.2高校武术社团概述

2.2.1高校武术社团的内涵

高校武术社团是指在高校中,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并登记注册的,以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也称学生武术协会。

高校武术社团是由对中国武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高校学生为了通过习练武术,能够实现自己各自的目标而在课余时间内、 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其公共的生活领域内,自主开发、自发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团体组织,社团成员可以自愿加入与退出社团。高校武术社团的成员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约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开展训练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由单一的强身健体向娱乐、交往、竞技等综合方位转化。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属于会员制互益性社团。其特定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会员,社团是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等各方面服务的。高校武术社团的宗旨是:以武术为特色和媒介,团结并影响大学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2.2.2高校武术社团的价值

高校武术社团具有丰富的价值。本文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对大学生,对高校,对社会,对武术发展本身。

第一,高校武术社团在传播武术技术、弘扬武术精神的同时,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对武术发展本身可以起到团结武术爱好者,传播武术文化,弘扬尚武精神的作用。

第二,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大学生可以起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提高大学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等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高校可以起到繁荣校园文化, 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有利于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第四,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社会可以起到推动全民健身,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

2.2.3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高校武术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团的发展。这些问题可归纳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有:对学生武术社团的定位模糊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运作混乱,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忽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缺少技术与管理人才,社团技术与经验难以传承;发展思路与对策不当,过于强调外因作用,治标不治本。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会费收入少,商业赞助与学校赞助难以获得,总体上缺少资金;内部教练水平较低,外聘教练收费高, 缺少优秀教练;室外训练场地条件差,室内场地使用受限,影响日常训练工作;学校对武术社团支持少,极少给予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甚至还会限制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

2.2.4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对策

明晰学生武术社团的主要目的,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团持续发展能力及人才的培养;完善社团制度;提高社团影响力,争取外部资源,改善外部条件。

2.3高校武术社团有效促进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

2.3.1高校武术社团是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高校武术文化载体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内,将武术文化通过从事与武术相关的文化活动传播到广大学生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武术文化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武术素质的目的。高校武术文化载体多种多样,其中武术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 “传播者”。学生参与到武术社团开展一系列武术活动,通过这一特殊的武术文化传播载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吃苦耐劳、展现自我的精神风貌,进而丰富的校园武术文化生活。目前,很多高校武术社团可能不仅包括本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而且跨年级、跨院系、跨校区,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流动性大, 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而广、速度快、效果好,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

2.3.2高校武术社团文化是高校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武术社团文化是社团文化、武术文化结合的特殊文化形式,是高校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团的形象、文化和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的。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数量逐渐增加,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高校武术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2.3.3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影响着高校武术文化建设

目前,高校武术社团还处在萌芽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如经费问题、管理问题、活动场地问题等等,社团建设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只有将它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第一,加强高校武术社团管理。首先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社团活动。如武术竞赛、武术表演、 武术文化节、武术专题讲座等等,促进各武术社团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武术社团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武术,喜欢武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第二,加大学校武术场馆设施建设,完善场馆设施和武术器材管理制度。划拨一定专项经费为武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费用支持。第三,学习内容上根据学生需要加大散手、刀术、双节棍、传统擒拿格斗术的学习内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武术锻炼的行列。第四,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高校武术社团干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安排相关武术教师参与到武术社团活动中去,督促武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提高武术社团活动质量。最后,不断总结、加强宣传。制定武术社团定期总结汇报工作制度,召开活动交流活动,并通过海报、广播、网络等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树立良好社团形象和品牌。

3结论

篇4: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武术社团;对策研究

武术社团作为学生课外组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让不同院系和专业、有着共同爱好的人群在一个稳定的团体中找到组织和归属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坚定了其参与该项运动的决心。它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近年来湖北省各高校武术社团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高校武术社团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是公共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本研究正是在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省内部分高校武术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着重对促进其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的指导和推动武术社团发展。

1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武术社团虽已广泛存在于省内各高校,但从运作方式、组织与管理模式、参加及组织活动的影响力等方面看,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组成形式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社团组织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加之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往往不能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社团组织与管理随意性强,开展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平台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多数社团客观上存在着经费紧张,来源渠道单一,教练员参与力度不足、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等现实问题。

2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2?郾1构建校团委主导、校体育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1〕。社团活动已日益成为团委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校团委除了在宏观上对社团管理和发展进行把控外,还须依靠相关专业院系协作参与社团的术科建设。而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实行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正是在坚持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以校团委为主导,体育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主要工作包括:社团活动审批与监督、社团注册登记与注销、社团招新与宣传报道、社团经费管理、社团骨干培训、社团评优评先、工作学习交流等,同时着力于打造系列精品社团活动品牌,积极鼓励并支持社团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团活动,是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一体两翼”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社团挂靠制就是在校团委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学校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据社团项目类别将其挂靠至相关院系部门,由挂靠单位从专业上对社团的术科建设进行把关以保证该社团在其所在的领域内规范而正确的运行;而指导教师聘任制则是根据学生要求从挂靠单位推荐由校团委定期为各社团聘请指导教师负责各社团具体日常活动的指导工作,并由校团委组织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年度评价及发放酬金。

2?郾2以公共体育教学为基础、以体育高级班为平台发挥社团连接课堂内外的纽带作用,探索推进社团发展的新模式

以公共体育教学为基础,将武术社团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范畴,将武术社团与武术运动队建设相结合,是体育管理部门参与社团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探索社团发展新模式的大胆尝试。

首先,公共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是营造良好校园运动氛围的重要手段,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群体运动基础。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简称为“三自主”选课)”〔2〕拉开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序幕。“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活动也在校内蓬勃开展,而将多种运动项目引入运动会并将比赛平均分配至各月;将传统的秋季田径运动会转变为贯穿全年的综合运动会等多种形式逐渐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校园体育氛围,为社团活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坚实了群体运动基础。

其次,以高级班为社团高水平展示平台,促进社团专项技术水平提升。体育高级班是公共体育改革分层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在公共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挑选具有一定专项基础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级每周进行一次以提升运动技能为目的的训练课。在自然教学周期内,高级班是公共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而在竞赛周期内则从中挑选队员组成代表学校最高运动水平的运动队。因此,它是普通高校运动队的常态存在形式。

最后,体育社团则是处于公共体育教学与体育高级班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公共体育教学为社团发展营造了运动氛围,而体育社团则是连接体育课堂内外的重要纽带,是公共体育教学第二课堂重要阵地;体育高级班是学校体育的高水平展示平台,是社团体育技能提升的上一级目标,而体育社团又反过来是高级班人才选拔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运动队重要的后备人才基地。因此,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为探索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探索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郾3立足本校通过社团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社团活动既是学生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走出去,请进来”之前,社团首先应立足于本校的发展,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活动,做好社团发展的根基。如湖北经济学院不仅打造了“春之声”和“秋之韵”两台精品社团活动品牌,同时还打造了“经院武魂”这一武术专场活动,深受师生好评,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社团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其“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郾4成立高校武术社团联合组织,共同促进社团发展

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不能在各高校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下进行,而应在立足于本校发展的基础上尽快成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为督导的湖北省高校武术联盟,并建立在高校武术联盟主导下各高校武术社团相互协作的发展模式。高校武术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各高校间的长期联系,便于切磋交流、合作表演、组织比赛及资源共享等并形成一定规模,吸引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社团的发展。

3经验与启示

3?郾1校团委主导体育部门参与社团管理的模式符合社团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体育管理部门参与到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中来的重要手段,开创了各部门协同参与社团发展建设的新局面。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校管理部门对社团进行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形式,从宏观上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发展提供了指导规划,让原本处于自发状态的学生活动有了组织的保障。而社团挂靠制和指导教师聘任制则通过校级部门的合作利用院系的固有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社团发展中面临的诸如经费、场地、指导教师等客观问题,而社团的存在反过来又成为院系相关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真正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3?郾2公共体育教学、武术社团和体育高级班协同发展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是传授体育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它既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群体基础,同时也是营造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所需的良好群体运动氛围的重要途径;而体育社团则是连接体育课堂内外的纽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为社团的存在,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形成群体,从而有组织的进行课余训练及社团活动,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创建了更多展示平台,从而使体育社团成为当前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后备人才基地和第二训练课堂。

因此,公共体育教学、武术社团和体育高级班协同发展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它既能推动武术社团的发展、创新了社团建设模式,同时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校高水平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郾3通过相关赛事加强社团交流、促进技术提升、推动社团发展

纵观省内,目前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武术竞赛项目主要是由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虽然此赛事在参赛组别、奖牌数量、组织规模上逐年扩大,但由于高校学生群体基数大,参与者逐年增加,仅此一项赛事已经很难满足众多高校武术爱好者的需要。2010年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协会牵头组织的“湖北省高校武术社团邀请赛”已形成约每届18支固定队伍和150名左右运动员参加的规模。因此,成立高校武术联盟并推动其组织的针对性赛事,有助于社团间的交流和技术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推动社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郾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G〕?郾2005年1月13日?郾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郾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G〕//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文件汇编(1991-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郾

〔3〕崔树林,穆益林等?郾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郾体育学刊?郾2008年11月?郾

〔4〕陈健?郾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的管理和发展策略研究〔J〕?郾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郾2003?郾07?郾

〔5〕岳广凤、李波?郾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郾辽宁体育科技?郾2010?郾02?郾

篇5:武术社团告家长书

各位家长: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丰富学生活动的实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且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系列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本学期我校将开设武术社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校园生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本社团为本校教师自己开设,为免费社团活动。活动时间为周二到周五下午4:00---4:50,,特殊情况教师会提前通知。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目前学校已初步完成课程设置,现将课程设置情况通告家长,并完成报名工作。学生报名的要求:

1、参加社团的学员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吃苦精神,社团活动结束后能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保障部影响学业,否则教师将剔除该学员。

2、每位学生不得无故缺席,有事请假,如有随意不来上课或违反课堂秩序的学员,不得参加。

3、家长不得进入学校,等社团结束后,老师整理好队伍有秩序的带到校门口交到家长手里。

4、如有其它情况,另行补充。

家长签名:

联系方式:

啊啊中心小学

篇6:光华小学武术社团教案

周家辉

2017.9.12

一、活动主题:

武术社团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活动时间:每周一次课,一次45分钟

三、活动地点:光华小学

四、活动对象:武术队队员

五、组织安排:辅导老师:学生自愿报名,定时参加活动。

六、活动目的:

通过武术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武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教育他们在学校中,该怎么样做好一名学生。尊师重道是首要问题之一,在武术中强调“凡吾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崇扬武德”。

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基础方面着手,以基本动作为主。具体分为三个:

1、基本手型(卷心拳、柳叶掌、八字掌、勾手)

2、基本腿法(正踢、斜踢、外摆、内摆、侧踢)

3、基本步型(马步、弓步、扑步、虚步、歇步)

篇7:武术社团成立申请书

我是冶金分院电气二班的一名学生,经本院武术爱好者的集体反复商议,在得到陶志坚老师的大力支持前提下,决定成立“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武术社”。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明,武术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悠久的中华武术文化为保家卫国,强身健体,祛病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武术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但也从来不忽视强身健体和运动素质的培养,武术不仅具有现代体育的功能身体锻炼,同时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性的文化载体,兼具德、智、美及促进人个性发展与完善等社会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

党的人大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武术既是一个传统项目,又是一种民族文化,也是德艺修养的教化文化,武术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文化的技击、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这诸多功能的价值尺度是和谐,武术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

基于以上的想法,正式提出成立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武术协会!此申请书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学校领导、老师给予帮助指正!万分感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篇8:武术社团介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我国高校高度重视武术在高校中的价值研究, 并将武术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发现, 武术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艰苦朴素、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 武术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保证。然而, 仅仅是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武术的向往和追求, 于是伴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和学生主观方面的要求, 武术社团应运而生, 这使得热爱和喜欢武术的学生能够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武术社团已经成为学生获得武术知识、技术的重要渠道, 并在丰富学生视野, 提高技术水平, 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遵从样本具有代表性, 学校发展悠久, 规模较大的原则直接进行抽取。抽取对象分为四层:一本院校有武汉大学等5个;二本院校有湖北中医药大学等5个;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10个。以上这些学校分布在武汉市各个区域, 通过对上述学校的调查, 将能够反映出武汉高校武术社团的开展现状, 并以此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分别以“高校学生社团”、“高校体育社团”和“高校武术社团”作为关键词,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检索并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两个图书馆有关高校武术社团的书籍, 并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采取分层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对武汉市20所高校武术社团负责人、学员以及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

2.2.3 专家访谈法

直接到相关部门进行访问, 以了解社团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此提出对策。

2.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根据论文要求把可以用来分析的资料来源列出, 用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来源引导和寻找与本研究相关的其它资料, 结合SPSS12.0和EXCEL数据软件做出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是高校武术社团的地位概念, 在高校, 武术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武汉高校武术社团也是学生依据某种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并按照一定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其本质涵义是一样的。因此, 现对武汉高校武术社团的概念界定如下:在武汉高校校园里, 学生在课余时间为实现各自意愿, 自愿组成、开发、管理, 由校团委或学生处实施监督、管理、领导, 并按照一定章程, 构成以武术锻炼和交流为目的的一种非盈利性、互益性、相聚性学生组织。

3.2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现状

3.2.1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基本情况

3.2.1. 1 社团成立时间

从图3-1调查现状来看总体上呈上升的“阶梯型”, 中间保持着平稳的趋势。从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的恢复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以及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等都为人民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感以及增强体质方面发生了重要作用。可想而知, 这对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气息, 并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1989年我国受政治风波的影响, 使得这一时期的高校武术社团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社团的发展历程看来, 综合目前社团成立的时间可知,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处于发展中的低谷期,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

3.2.1. 2 社团组织机构现状

如图2调查数据分析可知:社团在设置组织机构方面整体上呈现出下坡的“波浪形”, 即宣传部占到75%, 其次是外联部, 占到65%, 再次就是财务部, 占到60%。从中可以看出, 监察部在设置上较欠缺, 只占到30%。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目前只有55%的社团设置了相关部门。

3.2.1. 3 社团招收学员的要求

由图3可知:目前社团在招收学员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宗旨和合理的方案。社团根据学员兴趣程度进行招新的情况如下: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学员招收没有要求, 占到50%, 排在第二位的是对武术感兴趣, 占到25%, 排在第三位的是有一定武术基础, 占到15%等。以上可以看出:只要有人报社团就可以给予接收, 没有考虑到社团的生存质量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社团为了扩大规模以增加生源为目的, 哪怕是校外人员也是可以招收的。这种现象的出现, 将会使社团的生存产生大大的折扣。

3.2.1. 4 社团经费来源和运作情况

从图3-4调查现状来看, 总体上形成一个“阶梯型”, 即最高处是学员上交的会费, 占到30%;其次是校学生会所提供款项, 占到20%;再次是学校团委所拨款项和校体育教研室资助, 各占到15%。据调查可知, 无论从社团负责人还是从学员方便来看, 目前对活动经费运作情况其不充实度均排在第一位, 分别占到35%和34%。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在经费来源和运作方面出现了很大制约性, 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3.2.1. 5 社团成员

据调查可知:目前社团负责人来源主要集中在民主选举产生这一块, 占到35%, 对于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制定而产生的负责人却位居最后, 只占到5%;社团教练员来源大多是有武术功底, 技术好的学生来任教, 占到35%, 且经济报酬大多是由社团的会费所提供, 占到40%;在调查走访中得知:院团委和学校体育教研室指派的教师在社团开展的时候大多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只是挂名而已;社团学员在性别差异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之间的比例在3比1左右, 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且在习练时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 占到36.48%。

3.2.2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教学现状

3.2.2. 1 教学硬件设施

据调查可知:社长和学员对场地设施其满意度几乎相等, 社长和学员选择不满意的均排在第一位, 各占40%;器材方面各占到45%、58%;社团活动场所60%是在学校操场上, 对于学校提供体育场所只占到5%;所用器材50%是向校体育教研室所借。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可知:目前社团在场地和器材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这与本校经济实力有关, 也与校方领导的重视程度或支持力度不够有关。因此, 如何解决好上述事项已成为当务之急。

3.2.2. 2 教学活动时间和频率

据调查可知:目前高校武术社团活动频率大多集中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中, 占到60%。由表1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高校武术社团在活动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其中活动一个小时的占到15%, 活动1.5个小时的占到50%, 活动两个小时的占到25%, 活动2个小时以上的占到10%。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可知:不管在活动的安排上, 还是在时间的调控上, 其活动的时间和频率都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 安排具有合理化。

3.2.3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管理制度

据调查可知: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在社团宗旨、工作目标、财务制度方面都占到17.10%以上, 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从实施开展来看, 职责分工只占到5.26%, 检查力度和奖罚制度各占到9.21%, 实施过程和解决问题各占到10.52%。在调查走访中得知:社团定期会议制度不明确, 存在随机性。在内部干部任免方面大多有社团负责人直接指认, 缺乏民主选举或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据调查可知:高校武术社团没有规章制度的占60%, 制定部分规章制度的占30%, 有规章制度的占10%。在调查中发现, 口头或约定成俗的制度占到35%。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可知:高校武术社团在职责分工、检查机制、奖罚制度、解决问题、实施过程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尤其是定期会议制度和内部干部任免方面做得不到位;另外, 社团在规章管理制度方面较松散, 状态较混乱, 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规章制度。因此, 建立健全相应的督导机制和激励措施, 完善社团的管理体制, 对于调动广大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乃至社团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4 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现状

针对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完善武术社团管理机制, 健全武术社团规章制度;拓宽武术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健全武术社团激励机制;加强武术社团师资力量配置;完善武术社团组织机构和内部领导机构配置;改变武术教学内容单一的练习形式, 使其向“趣味性”转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武汉高校武术社团成立的数量在时间上呈“阶梯型”, 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团组织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70%的社团无监察部, 60%的无办公室, 25%的无宣传部;招新形式多样化, 25%的社团要求会员对武术感兴趣, 15%的要求有一定武术基础, 50%的没有要求;65%的社团经费可以满足, 仍有35%的社团经费缺乏;会员性别比例失调, 男生占绝大多数, 女生很少。

4.1.2武汉高校武术社团活动场所不理想和器材缺失, 其不满意度均超过40%;社团活动时间50%的是1.5个小时, 25%的是两个小时;活动频率60%的是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中, 25%的是在周末双休日, 从社团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来看, 符合大学生的作息规律。

4.1.3武汉高校武术社团管理制度情况如下:没有规章制度的占60%, 有部分规章制度的占30%, 规章制度较为完善的占10%。在走访中得知, 口头或约定成俗的制度占35%。管理体制不健全:有职责分工的占5.26%, 有奖罚制度的占9.21%等, 这种情况使得社团的各项活动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4.2 建议

4.2.1建议学校主管部门对高校武术社团进行监督管理和实施政策上的援助。扩宽资金引进渠道。第一, 学校要加大对高校武术社团资金的投入;第二, 高校武术社团要形成“以武养武”的格局, 在校园里靠有偿和无偿服务来拉取赞助, 营造自身“造血”功能;第三, 鼓励高校武术社团走出校园, 为企业做宣传、表演等, 实行以内向外发展, 走一条社会化、商业化之路来争取资金的融入;第四, 高校武术社团要利用在市场化中的中介作用与高校体育的缺位相结合, 找出其间的切入点, 为实现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的融入打下基础。

4.2.2增强高校武术社团师资配备, 并改变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以武术套路为主要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查掌握学员所倾向的项目, 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运行中推行武术段位制考评, 期间可适当穿插一些武术散打实战技击方面的练习, 以提高学员的习武兴趣。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 对武汉高校武术社团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武术社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并为武术在高校中的蓬勃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范思进等.对太原市高校武术社团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09, 1 (5) :6-8.

[2]赵武.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0 (5) :97-100.

[3]苗钟立, 刘宝禄.兰州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现况分析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3 (9) :27-29.

[4]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8.

篇9:大学武术社团工作总结

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在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民政局以及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举,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坚持普及推广与选拔后备人才并重,持续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学习和廉洁从政专题研究,持续开展“太极蓉城”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全年情况综述

20,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同各基层武术协会一道,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竞技体育方面在洲际比赛、全国比赛以及省锦标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民健身方面全年举办和承办武术套路比赛五次,合计参加人数达2300人;举办和承办“太极蓉城”太极拳竞赛和展示活动共九次,合计参与人数达8000人;举办和承办培训班六次、专家讲座四次,培训人数达3300人。常年开展的项目有义务太极拳点培训和“太极蓉城”成都市太极拳专家巡回培训,参与习练者达60万人次。其中,承办全国太极拳培训和讲座达七次之多。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暨年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动太极拳公开赛(西南、西北赛区)的承办任务,还圆满地完成了2017年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传统武术展示活动的任务。我市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担任重要职务和工作并参与国际、国内裁判员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多达三十余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健身气功蓬勃开展,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

3青少年业余训练

青少年业余训练方面,在今年四川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我市代表队共计夺得三十二枚金牌、十三枚银牌和十枚铜牌。女子运动员何欣蔚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获两枚金牌,在第九届亚洲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获一枚金牌。

2017年参赛成绩统计表

项目

比赛名称

金牌数

银牌数

铜牌数

体育道德

风尚奖

备注

武术套路

亚洲青少年锦标赛

1

何欣蔚

武术套路

全国青少年锦标赛

2

1

何欣蔚

俞慧琳

武术套路

省锦标赛

32

13

10

2

A、B类

合计

35

13

11

2

4太极蓉城

全年举办“太极蓉城”太极拳竞赛和展示活动共九次,合计参与人数达8000人。太极系列活动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暨2017年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动太极拳公开赛(西南、西北赛区)、“太极蓉城”2017年成都市行政村(社区)太极拳总决赛、成都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都市太极拳辅导站总决赛、“太极蓉城”成都市第六届太极拳冠军赛、“太极进校园·太极蓉城”成都市中小学集体太极拳比赛,可谓“太极蓉城”誉满天下、硕果累累。

5培训工作

全年举办培训班六次、专家讲座四次,培训人数达3300人。常年开展的项目有义务太极拳点培训和“太极蓉城”成都市太极拳专家巡回培训,达60万人次。其中,全国性培训和讲座达七次之多。

市武协常务会长、法人兼秘书长刘志钢、副会长温佐惠、副会长赵斌等多次参与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裁判工作,亲自为国外、国内的裁判员培训讲学,制作了各种教学课件,为裁判员素质养成和高标准办赛做出了显著贡献。

6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自开始在成都推广以来,目前我市有站点45个,有3万多人常年坚持习练。以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进行展示的2017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暨成都市健身气功比赛于2017年9月23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我市各区(市)、县辖区所属健身气功站点,共计26支队伍、425人参加了展示和比赛。各参赛队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在比赛中充分展示了平时训练的水平和成果,得到了健身爱好者的称颂和省市领导的赞扬。

7宣传交流

2017年市武协举办和承办的各项赛事都通过我市的各家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各种媒体累计报道上百次,全面准确地宣传了各项赛事活动,起到了广泛宣传和积极的作用。

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投入正常运行以来,将各项赛事的通知、规程、秩序册、成绩册、比赛图片、新闻报道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引发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关注,促进了我市办赛公开化,为广大健身人群关注赛事活动带来了便利。年底还将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举行“优秀辅导站”“优秀学校”“优秀个人”微信投票评选活动。

8明年的计划

1.积极备战第十三届四川省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选拔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武术套路运动员。

2.组织承办全国武术赛事和“运动成都”系列赛事。

3.继续开展“太极蓉城”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太极拳“七进”。

4.启动成都市青少年中华武术传习活动。

5.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各级培训班。

6.继续开展健身气功推广工作,承办成都市健身气功展示活动。

9结束语

上一篇:扬尘防治责任书下一篇:关于压疮护理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