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2024-04-20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精选6篇)

篇1: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鸟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从鸟语中得到正面的人生启示。

3、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鸟类、大自然的情感。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第一课里我们认识了给我们带来春天消息的小燕子,大家有没有仔细听过小燕子的叫声?其他鸟儿的叫声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用耳朵感受一下鸟儿的语言。播放音频

师:同学们听得懂鸟儿在说些什么吗?(听不懂)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鸟语》,老师相信,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不仅能听懂鸟儿的语言,还能和鸟儿成为好朋友。预习生字词

师:认真预习能帮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大家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认读文章中的生字词。现在,谁能准确读出屏幕上的词语?(点读)

师:这位同学读地很好,我们请他来给我们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开始。(带读)

第一段(爱鸟1-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从小生活在哪里?最爱做什么?

(自由读)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哪?最爱做什么呢? 生:农村,爱鸟

师:很好,生长在农村的作者,从小就爱鸟。你在哪一小节找到的? 生:第一节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节在这一段中,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鸟儿浓浓的喜爱之情?

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师: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生朗读)

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请坐。请同学们看到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一起读一读。(齐读)

师: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这里“说话”为什么用引号? 生:因为鸟儿不会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鸟儿的语言。(引号表特殊含义,强调)师:对,这里的说话指的是鸟儿的语言。“有人也真懂鸟语”,是谁啊?(公冶长~)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生:公冶长„„

师:很好,通晓鸟语的公冶长。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鸟语,而要用一个小节来写爷爷所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呢?从下文那句话可以知道? 生:因为作者想通晓鸟语做公冶长。

PPT师: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感叹的语气。生齐读: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师:这里的“公冶长”的引号代表什么意思? 生:(表示特定称谓)

师:那我为什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呢?作者是怎么想的?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齐读。

师:从前三小节,可以看出,作者有一颗爱鸟之心,同时又有迫切的想听懂鸟语,和鸟儿交流的愿望。(板书:爱鸟,懂鸟(1-3))为了听懂鸟儿,我经常试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板书:接近、交谈)第二段(懂鸟,4-11)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和哪几种鸟儿进行了交谈? 生:布谷鸟、喜鹊。

描写我与布谷鸟交谈的是哪几个小节?(4-9)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第4-9小节,告诉我,把表现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

PPT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现在我们重点欣赏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师:布谷鸟和我交谈了些什么?同学们各自扮演一下作者和布谷鸟,读一读。(生分角色朗读)

PPT师:大家一起看看这句话,从这句话当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我又从喜鹊那里体会到了什么呢?自由朗读第10小节。思考ppt上的这句话的意思。师: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因为能预报喜讯、报喜之鸟)喜鹊 “话”说的是什么?(喳喳喳喳,喜事到家)“不能应验”是指什么?

虽然喜鹊预报的喜讯常常不能应验,但每当人们听到它的“话”时,是什么心情?(心里很高兴,因为得到希望和安慰,生活乐趣)

师:再一起读一读喜鹊这一段,读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从布谷鸟那里听懂了勤劳刻苦,从喜鹊那里听到了希望、安慰和乐趣。师:除了布谷鸟和喜鹊,作者还听到了哪些鸟儿的“语言”呀? 有„„“画眉、黄莺、百灵”等等、等等~ 师:一起读一读第11小节。在与鸟儿交谈的过程中,作者“我”不仅倾听,还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板书:倾听、猜想)第三段(学鸟12-13)

师:作者我以鸟儿的知音自居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好大家一起看第12小节。这一小节由我来领读,同学们跟读。生:„„

师:这一小节中有一段文字形式非常整齐,我们再一起读读看。PPT 师:同学们根据这个句式来仿写一下。PPT 师:作者因为爱鸟,愿意和鸟交谈,成为好朋友,才能懂鸟儿的语言,他又从和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启示,学会了许多道理。(教师随即板书:学鸟)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大家一起读出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啊!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对于鸟语又有怎样一番感受和体验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对鸟儿的喜爱、对鸟语的倾听和猜想,大声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起来。

篇2: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册 第一单元 1 开学了 2 王老师 3 我们的学校 4 唱游课上 识字游戏1 5 我的家 6 早餐 白玉兰小区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8 上超市 9 看天鹅 10 大萝卜数金鱼 识字游戏2 12 采蘑菇 13 变魔术 14 摘葡萄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15 打电话 16 下雨啦 17 小花鼓 18 漱口 识字游戏3 19 稀奇歌 20 数小鸡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21 看马戏 22 三只猴子 23 啄木鸟 一条鱼儿水中游 识字游戏4 25 水里的娃娃 26 燕子南飞 27 不倒翁 28 玩皮球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29 做早操 30 四季歌 31 我的鞋 识字游戏5 32 小溪 33 小小的船

天上一群小白羊 35 吹泡泡 36 轰隆隆 37 写字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38 三个谜语

当妈妈拉开窗帘 识字游戏6

小乌鸦爱妈妈 41 小海星快回家

大竖琴 43 李白思乡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44 重阳节 45 秋天到 46 风姑娘送信 识字游戏7

国庆节的晚上 48 比尾巴 49 荷叶圆圆 50 咏鹅 51 蝉

小山羊和小熊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53 小猫钓鱼 54 小溪生病了 55 会说话的灯

人造卫星本领大 57 小海马 58 小猪问路 59 花钟 59 脚印 语文快乐宫8 第二册 春天在哪里 2 * 闹花灯 3 春雨沙沙一粒种子 识字游戏1 古诗诵读

《春晓》《咏柳》 5 小山泉的心愿 6 小蜻蜓旅行记 7 绿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水妈妈的孩子 9 坐井观天 小企鹅和妈妈 11 * 大自然的语言 识字游戏2 古诗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12 骆驼和羊 植物妈妈有办法 14 寄冰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象形字真奇妙 16 识字的小秘密 17 你姓什么 18 数量词 识字游戏3

古诗诵读 《惠崇<春江晚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反义词 20 部首歌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熊猫妈妈听电话 22 小白兔和小灰兔 23 狐狸和乌鸦蜘蛛织网 识字游戏4 古诗诵读 《浪淘沙》《清明》 25 蜗牛学艺 26 木棉树的种子 27 小蝌蚪找妈妈 28 * 美丽的小路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两只小狮子 30 小花猫照镜子 31 孔雀和乌鸦 识字游戏5 古诗诵读 《春日》《枫桥夜泊》

悄悄话 33 谁的本领大 34 * 一群光头男孩 34 李子的核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36 王冕的画 37 唐老鸭新传 识字游戏6 古诗诵读 《墨梅》《游园不值》 38 诸葛亮和小皮匠 39 * 筷子的传说 40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壶盖为什么会动 42 数星星的孩子 43 一个奇怪的问题 44 望梅止渴 识字游戏7 古诗诵读 《乌衣巷》《江南春》

花木兰

莫扎特五岁的时候 47 * 窗下 48 责任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小壁虎借尾巴 50 鱼和潜水艇 51 棉花姑娘 识字游戏8 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凉州词》 52 * 你像一个巨人 53 * 小花鹿卖空气 语文快乐宫8 听说活动 1 看花展 2 出生的故事 3 怎么办? 4 会“飞”的馒头 5 到同学家去 狮子、猴子和房子 7 “六一”节的愿望 8 献出一份爱心

第三册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主动识字 认真写字 勤查字典 圈划词句

第一单元 1 拾贝壳 2 风 3 扳手腕 * 4 四个愿望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宿建德江》读信与写信 6 丁丁的研究报告 7 爸爸的老师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8 溪水和池水 9 这条小鱼在乎 10 燕子过海

古诗诵读 《出塞》《望庐山瀑布》 *11 三只箱子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13 称赞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14 鸟岛 长城和运河

古诗诵读 《从军行》《秋浦歌》迷人的秋色 17 黄山奇石 *18 雾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 20 狼和小羊 21 丑小鸭

古诗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22 狐假虎威 23 送小蚂蚁回家 24 “从现在开始……” *25 聪明的猴子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26 荷花 27 石榴 海上气象员

古诗诵读 《寻隐者不遇》《赠花卿》

*29 一条大蟒蛇 30 松鼠的尾巴 31 野兔

喜鹊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33 水上飞机

小兔和树的对话 35 小冰熊

*36 微波炉的话

古诗诵读 《一字诗》《渔歌子》

人体内的“修理工” 38 到太空去 39 神秘的恐龙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会跑的“黑板” 41 程门立雪

萧伯纳和小女孩 古诗诵读 《塞下曲》、《竹枝词》 43 发烫的手指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45 爱因斯坦小时候 *46 不懂就问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47 请不要 48 白鲸得救了 49 带着尺子去钓鱼 古诗诵读 《夏日绝句》、《示儿》

初冬

*51 我是什么 52 大海那边 语文快乐宫8 听说活动 我想对老师说 2 XX病了 3 广告又来了 4 狼和羊的故事 5 动物应聘 6 门铃响了 小小新闻发布会 保护地球 从小事做起

第四册 第一单元 1 太阳的话 2 春笋 3 享受森林

古诗诵读 《七步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 沙滩上的童话 5 我的房间 * 马鸣加的新书包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7 海中救援 8 * 九色鹿 9 医生的心思

古诗诵读 《营州歌》《敕勒歌》 10 迷人的蝴蝶谷 11 美丽的西双版纳西湖名堤 人间仙境九寨沟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我给奶奶送阳光 15 只有一个儿子 16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古诗诵读 《兰溪棹歌》《遗爱寺》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 18 做人的故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20 宝镜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2 歌声 23 芭蕉花

古诗诵读 《于易水送人》《送朱大入秦》 24 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25 小毛虫 26 * 夏天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一颗希望的种子 28 打碗碗花 爱写诗的小螃蟹 30 最后的玉米

古诗诵读 《凉州词》《芙蓉楼送辛渐》

掌声 32 我是苹果 33 * 薄荷茶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聪明的牧童 35 称象

* 徐童保树

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送元二使安西》 37 找骆驼

优雅的“请假条” 39 狮子和山羊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40 含羞草

它的名字叫莲 42 喇叭花

古诗诵读 《别董大》《早发白帝城》

儿歌两首 44 鸬鹚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我爱故乡的杨梅 46 * 午睡

童年与蜗牛 古诗诵读 《小池》《望天门山》

立夏节到了 49 粽子

小指甲变了 语文快乐宫8 听说活动 1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2 当回小导游 3 我爱我家 我喜欢的一本书 5 我小时候 一举两得的手帕和动物交朋友 8 愉快的夏日第五册 第一单元 1 信 2 茉莉花 3 * 我画什么

古诗诵读 《江村即事》《十五夜望月》 4 刮脸 给妈妈的礼物 6 童年的朋友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照片上的马活了 8 新型电影 9 网上呼救

古诗诵读 《剑客》《嫦娥》

* 10 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11 去年的树 生死相随的海鸥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3 旅行家树 14 瀑布

古诗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桃花溪》 15 天鹅的故事 16 海底世界 17 小狗杜克 18 * 走路的奥秘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神童”的秘诀 20 梅兰芳练功 21 * 我不替你刷鞋 古诗诵读 《浪淘沙》《夜书所见》爱迪生孵小鸡 23 牛顿在暴风雨中 24 第一次登台演出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威尼斯小艇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27 悉尼歌剧院 28 迪斯尼乐园 古诗诵读 《村夜》《台城》 29 一座铜像 * 圣诞老人的故乡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31 饭钱

镇定的女主人 33 巧取报酬

* 34 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古诗诵读 《春游湖》《月夜》 35 会摇尾巴的狼 36 离奇钻石案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37 雨

葡萄是酸的 39 * 但愿人长久

古诗诵读 《少年行》《子夜吴歌》

猫是老虎的先生 41 爬山虎的脚 42 金香木花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43 看月食 44 用冰点火 45 动物的休眠 古诗诵读 《寒食》《望洞庭》

红色的报春花

*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48 智烧敌舰

综合练习8 作文

一 小猪学样(看图作文)二 吹泡泡(或飞纸飞机)三 神奇的小屋 四 我眼中的秋天 五 看______烧菜

六 菊花

七 我和________上超市

八 小熊找朋友

九 假如我会飞

十 我喜爱的卡通明星 十一 一件可笑的事

十二 玩______ 十三 护蛋的故事 十四 聪明的_______

第六册 第一单元 1 春的消息 2 啊,汤圆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古诗诵读 《晚春》《南园》 4 放风筝 5 荒芜的花园 6 * 小城三月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7 新年的礼物 8 小读者 秋千上的欢笑 10 * 班长的苦恼

古诗诵读 《绝句四首(其三)》《江楼感旧》一个美丽的故事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3 起死回生 14 田忌赛马 15 完璧归赵

古诗诵读 《忆江南(其一)》《夜上受降城闻笛》“军神” 手术台上的指示 18 *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19 家是什么 三个人一双眼睛 21 * 别人的妈妈

古诗诵读 《游子吟》《谢亭送别》 22 在金色的沙滩上 23 杏儿熟了 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我喜欢小动物 26 * 蜜熊 鳄鱼的争斗 古诗诵读 《社日》《春夜喜雨》 28 神秘的小岛 29 南极风光 30 埃及金字塔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蝙蝠和雷达 32 我多大了 33 * 鱼化石

古诗诵读 《滁州西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牛肚子里旅行 35 邻家的星期四 36 现代新式房屋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他从火里跑出来 38 全神贯注 39 不知疲倦的人

古诗诵读 《山亭夏日》《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一次著名的冲刺 41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42 * 赞美的掌声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奖给父亲的勋章 44 独果 45 红樱桃

古诗诵读 《山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46 秘密

“我也会送你一车新车” 48 * 开启 综合练习8 作文 春天来了 我最喜爱的卡通明星 3 “画鼻子” 4 照片里的故事 5 我的烦恼 6 校园故事 7 在雨中 8 我真了不起 9 动物妈妈的故事 10 同学之间 11 动物园参观记 我有一个美丽的梦 13 触觉猜谜 嗨,那件事…… 10 第七册 第一单元 1 老师领进门 2 热流 餐桌上的大学妈妈,我爱您 古诗诵读 《小廊》《易水》 5 父亲的叮嘱最珍贵的礼物 7 留住今天的太阳 8 我的第二次生命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一次特别的作业 10 意外的台词 11 割爱 古诗诵读

守信 我要踢球“病人” * 五彩衣裳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手术台就是阵地 17 “走”完长征的婴儿 18 珍贵的教科书 19 * 狼牙山五壮士

古诗诵读 《从军行(其三)》《登金陵凤凰台》古文二则 21 风中的菊花 22 明月和清风 23 带刺的玫瑰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24 赵州桥 25 五彩池 美丽的小兴安岭 27 观潮

古诗诵读 《山禽》《襄邑道中》* 田园诗情 29 印度见闻 30 迷人的树袋熊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31 武松打虎 32 陶行知 33 精卫填海

古诗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鲁山山行》 34 跳水

* 创造奇迹的人 36 赤壁之战 37 律师林肯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38 家乡的桥

啊,故乡那轮明月 40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古诗诵读 《长安九日诗》《人日思归》

只有一个地球 42 摇花船 43 扬州茶馆 44 泼水节的怀念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45 太阳

姆潘巴的物理问题 47 空气中的“流浪汉”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春夜洛城闻笛》

* 草原上的马 49 大树医生

白银仙境的悲哀 51 奇妙的橘子皮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微笑着承受一切 53 眼神 54 一枝白玫瑰 55 我和狮子

古诗诵读 《乐游原》《竹枝词(其一)》

鸟的天堂

*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58 马鹿有情 综合练习8 作文 我爱我家 2 成长的故事 3 少年朋友 ________的智多星 漫画《余兴未了》观后感 6 刮大风了 7 奇妙的梦 8 我的探索 9 玩得真高兴我的自述 11 读书笔记一则 12 我 五味瓶(活动作文)14 连续观察日记

第八册 第一单元 1 燕子 小溪流的歌 3 笋芽儿

*4 春天的雨点 古诗诵读勤读 6 爸爸和书 7 祖父教我读书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8 祖先的摇篮 9 鸟语 拥抱大树 古诗诵读

*11 大自然的秘密 12 神奇的机器人 1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4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6 揭开雷电之谜 17 种牛痘的来历 18 晏子使楚 古诗诵读 哥伦布竖立鸡蛋 20 香蕉树下斗智谋 *21 东郭先生和狼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22 颐和园 23 秦陵兵马俑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5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诗诵读巴西咖啡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28 冰河垂钓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父亲的谜语 30 看不见的爱 31 我们家的男子汉 古诗诵读

握住母亲的脚 33 十年后的礼物 34 一个苹果 *35 猎人海力布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膝下有黄金 37 大仓老师

小珊迪 古诗诵读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40 真正的愤怒

*41 孙叔敖杀两头蛇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生命最后的要求 *43 推敲

一幅名画的诞生 古诗诵读

米老鼠之父 46 苏武牧羊 47 笛声 48 将相和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49 尊严

共同的秘密 51 中彩那天 52 堵车 古诗诵读

狼和鹿 *54 天才之路 综合练习8 作文 我爱你,_____ 2 我和______ 爸爸(妈妈)真辛苦 4 我听见地球妈妈在哭泣 5 记一次______的实验 6 我战胜了…… 7 游______ 8 味道好极了 观察一个场景,写一个片断 10 画自己 真有趣 11 我走进了动物王国 我最(不)爱听的一句话饭桌上的故事 14 美好的日子 这件事做成了(或没做成)16 写读后感 观后感

第九册 第一单元 快乐的杉树林 * 捅马蜂窝(节选)3 瑞恩的井

古诗诵读 《八阵图》《村夜》 4 坐在最后一排 5 寻找幸运花瓣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詹天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古诗诵读 《送灵澈上人》《归雁》月光曲 10 马拉松 齐白石与李苦禅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飞夺泸定桥 13 篝火燃烧的时候 14 采蒲台的苇

古诗诵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秋月(之二)》开国大典 16 林海 * 去上海看高楼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奇异的琥珀 19 最后一个步行者 20 蛇与庄稼 21 陨石

古诗诵读 《成都曲》《曲池荷》 22 天上偷来的火种 23 嫦娥奔月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24 绿毛龟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6 小鸟,请原谅我 27 无言的爱

古诗诵读 《咏风》《子夜吴歌(秋歌)》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2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30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读书再读书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33 斯塔笛的藏书 古诗诵读 《临湖亭》《塞上听吹笛》

母鸡

一颗小豌豆 36 * 海滨仲夏夜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37 桂林山水 38 镜泊湖奇观

烟台的海

古诗诵读 《绝句漫兴(之七)》《白石滩》

庄严肃穆的凯旋门 41 穿越维也纳森林 42 * 大瀑布的葬礼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伟大的友谊 44 少年闰土

古诗诵读 《台城》《三闾庙》

* 爱因斯坦二三事 46 一夜的工作 47 屋顶上的月光 综合练习8 作文

一 小时候,我很________ 二 ________给我的爱 三 菊花

四 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

五 看照片,让你的思绪飞扬起来 六 ________,你真了不起 七 动物的故事

八 鸡蛋怎样才不会摔碎 九 和书中的人物密语 十 我喜欢的一堂____课 十一 老师,我想对你说…… 十二 卡通无敌任我行 十三 月球行 十四 看图作文

十五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第十册 第一单元 勤奋自学成大器 2 鲁迅与时间 3 人生的开关

古诗诵读 《山中留客》、《宣城见杜鹃花》失去的一天 5 * 迟到 跨越新纪录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7 信任 享受心安理得 9 宽容 * 奇异的决斗

古诗诵读 《题乌江亭》《泊船瓜洲》轻点关门 一堂交通法规课 13 十二次微笑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4 慈母情深 15 学步 科林的圣诞蜡烛 古诗诵读 《田上》《淮上渔者》 17 高山流水 鲍叔牙真心待友 19 * 生命的药方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20 长江之歌 别了,我爱的中国 22 梦圆九天

古诗诵读 《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蝴蝶泉 24 * 奇迹 25 天窗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26 火烧云 27 荷兰的花 28 海底森林

古诗诵读 《蜀中九日》《送柴侍御》 29 登泰山观日出 30 叙利亚的卖水人

* 冰城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32 语言大师 33 母亲的谎言 34 半截蜡烛 35 我的老师

古诗诵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沈子福归江东》

* 莫泊桑拜师 37 养花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革命烈士诗二首 39 奴隶英雄 40 关羽刮骨疗毒

古诗诵读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塞下曲》 41 惟一的听众 42 穷人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44 六个孩子的故事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45 母校

一张新年贺卡 47 童年的发现

篇3: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学生的语言智能关系最为密切, 但是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和语言智能有关, 还牵涉到其它智能。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或模拟的交际, 就要涉及交往—交流智能;用语言表达思想陈述理由, 就要涉及数理—逻辑智能。所以, 语文教学与其他智能同样联系紧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过程过分程序化而忽略思维和情感教学、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 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和有吸引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以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生的智能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包括其弱点和长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各项智能协作参与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迁移各项智能, 实现为语文教学所用,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践

小学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活动, 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笔者尝试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下面以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比尾巴》为例, 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并将此教案具体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多元智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教学得到的实际效果, 从语言、内省、逻辑、空间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 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评价、鉴赏、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1) 听的能力。

在情境导入部分,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让学生倾听并思考。通过直观、动态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人公, 在听配乐朗读之余, 舒缓上课前的焦虑情绪,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同时, 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使他们听的训练变得有目的性。

(2) 说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以及每个动物尾巴的特点, 设计了这样几个“说”的内容: (1) 请学生用“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小动物有, 有, 还有。”的句式说话,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同时, 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有背景、有提示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训练, 从而使学生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小组合作: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互相说一说。设计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活动的环境,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认真倾听, 并积极参加讨论,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 语言训练, 说一说:动物们接着比了, 结果是, 这个设计使教师掌握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后的语言运用情况, 重视交际互动后的反馈, 并做好引导。 (4) 课外拓展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所理解和积累的语言能够自然运用而设计的,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式之后, 还要学会应用,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读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 用问答的形式告诉学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按要求个别朗读、换不同问答形式朗读、男女生互读、同桌合作朗读、分小组配合读、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儿歌带来的独特魅力, 并充分利用儿歌便于朗读的优势, 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强化记忆, 提高语感的目的, 同时, 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4) 写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写”, 笔者对“写”的内容进行了设计:有书空、描红等。由于课堂上只有35分钟的时间, 写字时间不能占用太多, 因此, 在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选取了“比”和“巴”。

2. 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内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内省智能, 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语言训练环节, 并提出了若干问题。接着, 先让全体学生进行准备, 再请若干学生回答, 要求回答不够好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说得好的同学的示范, 使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然后让他们再说一次。对说话内容的自我修改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是一项自觉性的活动, 决定于学生的认识。因此, 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予评估、示范, 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中, 通过反思,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同时, 还有效地开启了他们的内省智能。

3. 在语言训练中锻炼逻辑—数理智能。

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训练, 让其寻找、筛选、加工语言信息, 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请全班男女生对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 (问三句, 再答三句) , 然后, 媒体出示一问一答的形式, 请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句式, 朗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这些朗读具有挑战性, 学生通过寻找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是利用真实空间, 借助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给“长”字找好朋友, 如果学生说不出“长方形”这个词, 就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 可指着学生的课桌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又如, 学习“伞”这个生字时, 指着“伞”字, 问学生:它像什么啊?并拿雨伞的实物举例说明哪部分是伞面、哪部分是伞架和伞柄, 教学生通过字形记住生字。此外, 还设计了突出动物尾巴特点的图片,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小动物的贴图, 回答三个问句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空间范围和事物本身的特点。在板书的设计上, 形象具体地将课文中所讲述的动物比尾巴的内容和特点层次分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看后对儿歌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鸟”这个生字时, 采用一字开花的形式, 通过这个发散图形, 找到“鸦、鹅、鸽、鹊”等几个同部首的字,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帮助其记住拓展的生字, 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这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如真实空间、实物、图片、板书、图解等形式的展示来强化教学内容,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 在合作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 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当反映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小组的组成做预先的指导, 再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 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使学生愿意沟通, 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此外, 设计请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情况这一环节,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就可以在互相评价中使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充分发挥了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优势, 学生也在评价中使自己的交往智能得到提高。

6. 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培养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 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 摸索自然界的规律。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由于受交通、安全等具体情况的限制, 不可能把教学场所设置在动物园。因此, 在总结全文时, 提倡让学生家长带他们到动物园里进行观察, 贴近自然环境, 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观察, 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 制作动物剪报。由此,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使之探索自然的无穷奥秘, 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和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7. 创设情境, 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媒介, 再现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小学生听觉敏锐, 善于模仿, 具有音乐潜能。因此, 把音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 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 去感受课文内容, 并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另外, 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 把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中, 为学生的记忆与积累提供支架, 使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因此, 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且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8. 设置各种活动, 培养身体—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 反义词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 即是利用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在活动中, 让全体学生起立, 并让所有学生跟着笔者动起来:教师说长, 学生说短;教师说胖, 学生说瘦;教师说高, 学生说矮……在说反义词的同时, 要求全体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这些词的意思, 他们用身体动作的表演是全方位投入的, 能够同时训练肢体语、口语和书面语, 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 实现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活动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活跃的气氛所感染, 并十分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此,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记住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 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 学生在学习中, 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高。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 笔者发现, 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应落实到语文教学上, 并注意:在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案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主,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此外,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 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使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 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张扬。

总之,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且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继续探索多元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优势,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元智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 (美) 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美) 拉泽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12) .

篇4: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在对“民族性”的培养过程中,文言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文言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其次,文言文作品为汉语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在生活中,一般人很少能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的陌生化使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学生缺少足够的语境去建构知识。因此传统的背诵方法成为积累文言文语境的最高效的方法。但这里的背诵并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老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是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已。因此文言文的教学要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追求成为教师选择教育方式的准则之一。

基于上述对文言文教育的分析,我们对新人教版和沪教版的古文部分课后练习进行了类型统计(如表1、表2)。

一、图表分析

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两版教材对于文言文教学不同方式兼收并蓄的态度。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古文课后练习题采用了大致相同的课后练习构成。其中,“理解”类型的题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体现出编撰者对于“意义学习”和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另外,两版教材都没有盲目摒弃传统的“背诵”方式,也没有过分强调“应用”题型的神奇效应,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但从数据分布的差异性中还是可以看出两版教材的引导倾向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的识记类型和应用类型比例大致相等,分别占所有题型的 19%和18%;而沪教版的识记类型题只占了7.5%,应用类型题则高达21.5%。从中可以看到人教更重视知识的积累,而沪教更重视知识的迁移。在实际生活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的古诗文背诵量要高于使用沪教版教材的学生。人教版的应用类题型可以大致分为7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拓展思考与表述上,题型较为单一,新颖的题型很少,从题型来看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沪教版应用类的题型较多,大致分为思考和实际运用两大类,而实际运用方面有比较丰富的题型。例如:

“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成名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试用线状图标出成名命运的起伏变化。主人公成名的性格是在与众多人物的对比中逐渐鲜明丰富起来的,举出几处对比描写,分析成名的性格特征。你如何评价他这样的人物?为什么?”(沪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促织》课后练习第二题)

二、 具体内容分析

结合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沪教版课后练习的表述和人教版表述的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是在题干中出现大量“外显知识”,在上面的例子中“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主人公成名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主人公成名的性格是在与众多人物的对比中逐渐鲜明丰富起来的”这一部分属于“外显知识”,这部分叙述提供给了学生至少两个知识信息:一为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二为小说的阅读和创作方法“对比”。同时这两个信息还起到明确做题目与指导做题方法的作用,如果删掉这一部分,剩下的问题就显得突兀很多。

其次是题干都显示出一种尊重认知规律的态度。人教版表现出识记、理解水平的递进融合(上一篇有分析),沪教版练习则体现出一种由具体操作到抽象思考的过度。例如:“用线状图标出”→“举出几处对比描写”→“你如何评价他这样的人物”。

再次是沪版练习也体现引导学生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教育理念。《师说》这篇文言文入选了两版的教材,其课后练习对比如下:

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说法是否适合今天的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沪教版高中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

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人教版必修3)

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但都对学生的思考方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人教版的题干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中庸式的思考角度;沪教版的题干没有给出要求,也就是说没有限制,学生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然而两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存在着很多教育理念差异。

首先,两版教材课后练习对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古文课后练习部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着题干一起出现(如例一);另一种是在练习题后用深色框区别开来的相关文学资料(如例二)。

例一: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例二: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摘自《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以上两例皆出于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

例一当中“穷而后工”“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这种形式的资料提供,其作用有点类似“外显知识”。例二当中的一段文字是《苏轼文集》的节选,其一,这一段是对苏轼对自己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此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才情与文学创作理念,从而对苏轼及其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其二,作为一段较为完整的有出处的选段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其意义在于文学素养的展示——有文献资料意识(一者知道古代文学有很多文献资料可查询,二者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性著作有哪些)。如例二这样的节选在人教版的绝大多数课文后面都有附录,这部分附录尤其是古文部分有很高的质量,基本都是代表性与文学性与相关性和而为一的,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都会对这一部分更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对此部分加以利用,其作用将大大减少。

沪教版的背景资料也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显性的方式跟人教版练习例一类似;隐性的资料呈现方式即化陈述性为程序性。

在沪教版练习题当中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或者查背景资料的题较多,如:

这是一篇带有寓言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请查阅柳宗元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实词。

(两道题均来自沪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种树郭橐驼传》)

汉语的特点是:兼容性强,内涵极其丰富,有说不尽的成语和典故;模糊性强,各种“无达诂”。但汉语的复杂性并不等于汉语教学的无序和混乱。沪教版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不仅了解陈述性知识,更要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容易遗忘的,但程序性知识则不然,掌握这种程序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陈述性知识。换句话说,沪版教材强调了学习过程,相比之下,人教版则更侧重学习结果。虽然在学习结果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学习过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明晰须要建立在大量无效学习的基础之上,其教学效率远没有方法的明确告知来得快。

其次,两版教材课后练习的构架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是以文体为单元编写的,每个文言文单元以时间为序安排文章,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该文体进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在此种编排模式下,人教版教材更强调学生拥有一种历时性的思维方式,能理解文学作品存在一种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这种编排意图相适应,人教版的课后练习也体现出对学生文学史意识的引导。如,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在单元小序部分说明了这一时期诗歌的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在学习中应该关注的方面,下面以“创作手法”为例具体说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

《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以上两题来自《诗经》两首)

《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以上两题来自《离骚》)

《诗经》和《离骚》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创作手法的特点和发展从上面两组题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端倪。两篇课文的第三题可以看出从《诗经》到《离骚》的句式变化;比兴手法的使用在《诗经》中已经出现,但对于“比、兴”的概念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此在《诗经》的课后练习题中只用了“打比方”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创作手法,在《离骚》中才明确说明了此篇使用了比兴手法,并用王逸之语加以解释,其实是起到了一种提示作用,有了3篇诗做积累,学生能够对“比”有一定的理解,然后题目中要求学生“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比”这种手法的掌握程度。另外,对这种创作手法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情感表达。

沪教版的教材则是以专题为单元,专题不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就不同,练习题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单元教学目标,但从文学史角度出发的不多,有些单元的古文并没有统一的文体。例如,沪教版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专题为“山川草木”,单元小序说明了与“山川草木”相关的文学作品“异彩纷呈”。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蒹葭》《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和诗二首,共3首诗,两篇散文。从课后练习题的内容来看其共同点是:都有关于主旨的理解的题。对主旨的理解是学习每篇文章都需要了解的一方面,而其在此统一明确提出就起到了引导教学对比主旨的作用,同样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

除了主旨之外,还有关于创作手法的练习(《蒹葭》《种树郭橐驼传》和诗二首课后有),有关于字词解释或翻译的题(《蒹葭》《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课后有)。虽然题目中提到的创作手法选文中有典型运用,但这些方法之间没有一种系联性,更多的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例如: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3种。赋是直接叙述铺陈;比是比喻;兴即起兴,就是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所借事物和所写的主要事物,有的相关,有的有关,有的无关。有时兴中有比,称作比兴。另外,

重章(或叫复沓)、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也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这首诗反映出以上哪些特点?请具体分析。(《蒹葭》课后题)

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类比手法?有什么作用?(《种树郭橐驼传》课后题)

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说说《咏史》一诗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其表达效果如何?(诗二首《咏史》课后题)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源头作用在此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到《咏史》诗的用典手法的跳跃性很大;对于不同文体,手法的使用可比性就更小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在《诗经》中学习到的方法在《咏史》中不能得到有效地迁移,学生容易遗忘,不利于评价和检测。另外,《蒹葭》课后题中给出了大量定义性信息,这些信息并不能被高一的学生所理解,比如对兴的解释,在没有大量例子积累的前提下,学生很难理解到底什么是兴。所以对于这一单元来说手法的讲解就不应作为重点内容或者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病梅馆记》的课后第二题“有人评价本篇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思想倾向上有想通之处。相同之处在哪里?请简要分析。”表现出了对学生迁移分析能力的鼓励引导。

篇5: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案

检查上节课所学单词情况

二、listen and say

1、听录音,并模仿跟读

2、师帮助学生读好问答句。

3、学习特殊疑问句

What can you hear? 其中can表示“能够”的意思。其回答要说出听到的具体发出声音的某样东西,如: dog、cat、bird、car、bus、aeroplane 和boat等。

4、帮助学生读好dog、cat、bird等,让学生回答

S1、What can you hear?

S2、I can hear a boat.

5、学生练习对话

三、学习Read and eat

在学习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的基础上学习用can引起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

1、放录音,学生听音模仿。

2、师示范朗读答句,学生跟读。

3、通过变换不同的发声物,师帮助学生操练问答。

S1:Can you hear a dog?

S2:Yes ,I can./No,I can hear a dog .

4、学生练习问答。

5、学生表演

四、总结

典型题例

Can Ming hear a dog ?(作否定回答)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5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句型:

特殊疑问句:S1:What can you hear ?

S2:I can hear an aeroplane.

一般疑问句:S1:Can you hear an aeroplane?

S2:Yes,I can/

篇6: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弹、琴、丁、真。复习笔画“竖钩”,了解“丁、子”的书写笔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

2、正确认读前鼻韵母an en in、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准确拼读音节tiāntán qínzhēn。

3、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熟读成诵。

4、由课文展开想像,说说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准确拼读带有前鼻韵母an en in的音节。

2、想象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教学准备:

1、“弹、琴、丁、真”生字卡片,前鼻韵母“an en in”、音节“yin tiān tán qín zhēn”的卡片。

2、小溪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溪在冬天和春天时两幅插图)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幅画面中的哪一幅画面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冬天的小溪和春天的小溪是不一样的,那么,儿歌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题目叫“小溪”。

出示:

32、小溪)

师领读课题。

二、感知内容,学习儿歌

1、听录音,说说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冬天的小溪和春天的小溪各不相同,冬天的小溪是怎样的呢?

2、老师范读第一小节,然后再让学生跟读、抽生读、竞赛读、表演读。

3、理解:“滑溜溜、亮晶晶”的意思,模仿“滑溜溜、亮晶晶”的形式再说几个词语。学生说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读一读:

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白花花(水灵灵、金灿灿、绿莹莹、明晃晃)

冬去春来,小溪又怎么样了呢?

4、老师范读第二节,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

5、学习“弹、琴、丁、真”四个生字。

(出示“弹琴”一词)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读、齐读)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学大王和小王,一起来弹琴吧。

琴声“丁冬、丁冬”真好听!

(出示:“丁”这个字)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弹琴时,钢琴会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谁能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丁冬”的声音? 是啊,这些声音真好听。

大家一起来读“真”。

生:“真、真”真好听的“真”。

“真”除了“真好听”以外,还可以说真怎么样?真行。真好。真了不起。真棒。真能干。你们真了不起,大家夸夸自己。

指导学生书空,提醒学生中间部分有三横。

6、老师引读,学生配上动作读。

7、用多种形式背诵儿歌。

三、启发想象,自编儿歌。

1、(出示小溪在夏天和秋天时的插图)问:在这两个季节中,小溪又是怎么样的?

2、学生模仿儿歌中的形式,自己也做一回小作者编编儿歌。

四、学习拼音。

投影出示图和前鼻韵母“an en in”。

1、听师范读,注意观察口型。(“n”发音时牙齿应该碰到舌头)

2、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3、找一找,儿歌中哪几个汉字带有前鼻韵母“an en in”?

老师出示“天、弹、琴、真”,再出示他们的音节tiāntán qínzhēn,让学生借助汉字拼读音节。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

五、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1、复习生字用叫号游戏。

2、猜字谜游戏。

3、拼读音节,比赛谁拼得快。

rèn zhēnwán shuǎqiū tiānhú qín

()()()()

六、指导书写。

出示田字格中的“丁、子”

1、读一读,说说笔画和笔顺;

2、观察两个字分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上一篇:宪法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7.19)办公室本周工作小结及下周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