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2024-04-15

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共10篇)

篇1: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

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

地。

2.3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2.3.2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

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水、网球。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篇2: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标签:髋关节骨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 | 作者:刘耀升 | 发表时间:2013-10-17 20:01:11

在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出院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下蹲:挺直胸部和腰部,不可过度前屈躯干。

(2)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

(3)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

(4)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5)上下楼:上、下楼需要您具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开始的时候,您还需要借助楼梯扶手,而且每一步只能迈上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具体用哪条腿也是有讲究的,为了便于您记忆,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健腿上天堂(上台阶时先迈好腿),患腿下地狱(下台阶时先迈患腿)。”最好由他人帮助,直到您认为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作保证。上、下楼对于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是一项非常好的练习。注意不要上太高的楼梯,每级台阶不要超过25厘米。

(6)乘车:臀部位置向前坐,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

(7)淋浴:伤口愈合后,辅持可靠可进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8)穿脱鞋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跷二郎腿有助于穿鞋穿袜,但要注意术后早期一定要避免做该动作,以免引起关节脱位。建议坐床,足置于矮凳上屈体屈髋穿鞋袜。

(9)开车:我们建议在手术后6周内不要开汽车,因为有调查表明,在手术后初期肌肉反应能力减弱,对驾驶的安全性有影响。

(10)乘飞机:在通过机场安全检查时,你身体内的假体会使您在通过机场安检时发出警报,你可以向机场安检人员说明情况,也可以要求手术医生为你出具相关证明。

(11)完全康复后可进行的体育活动:散步、园艺、骑车、保龄球、兵乓球、游泳、跳舞,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雪、滑水、网球等

篇3: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关键词:辽宁省,不同层次学生,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的概念,江泽民曾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对于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即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对健康的界定:“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此次研究根据需要,将健康素质的内涵限定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从这三个方面对本科生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

文章以不同层次学生健康素质比较为切入点,通过掌握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健康水平现状,揭示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实践依据和数据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专科学生:选取5所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金融职业学院),每所学校随机选取一年级学生100人。

本科学生:选取5所学校(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医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每所学校随机选取一年级学生100人。

硕士研究生:选取5所学校(沈阳药科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每所学校随机选取一年级学生50人。

博士研究生:选取5所学校(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每所学校随机选取一年级学生50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以各学校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男女生人数尽量均衡,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1](SRHMS)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各校负责人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387份,问卷回收率92%。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该研究提供参考。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专科学生健康素质统计现状

由表1数据结果可知:专科学生的健康素质状况经量表测定总分为77.1分,基本属于中等水平。其中是生理健康维度中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分数为70.91分;心理健康维度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数为65.99分,“认知功能”分数为72.17分;社会健康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分数为69.2分。这四项子维度分数影响了总体成绩的表现,其中心理健康维度表的分数最差,为71.35分,说明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2 . 2本科学生健康素质统计现状

由表2数据结果可知:本科学生的健康素质状况经量表测定总分为72.6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心理健康维度中的“心理症状与负相情绪”位于不及格水平,分数为38.84分,是导致心理健康维度分数低的最主要原因;生理健康维度中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分数为60.15分。这两项维度严重影响了总体成绩,说明本科学生的健康素质状况不佳。

2 . 3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统计现状

由表3数据结果可知:硕士研究生的健康素质状况经量表测定总分为76.85分,基本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生理健康维度中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分数为66.63分;心理健康维度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数为62.13分;社会健康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分数为72.30分。这三项子维度的低分影响了总体水平,说明硕士研究生的健康素质在这三个方面需要提高。

2 . 4博士研究生健康素质统计现状

由表4数据结果可知:博士研究生的健康素质状况经量表测定总分为78.44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生理健康维度中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分数为67.63分;心理健康维度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数为67.01分;社会健康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分数为71.00分。三项子维度的分数主要影响了总成绩的分数,说明博士研究生的健康素质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论

(1)专科学生的健康素质总分为77.1分。心理健康维度分值最低,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2)本科学生的健康素质总分为72.6分。心理健康维度是影响健康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3)硕士研究生健康素质总分为76.85分。主要受“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和“社会支持”三个低维度分因素的影响。

篇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哪些事项

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就是用人工膝关节假体取代患者已经严重受损且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膝关节,从而使其达到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手术中,医生可利用特殊的精密器械将患者已经严重受损的关节表面切掉,再根据其关节的大小和受损程度,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其关节内。另外,医生还应根据患者髌骨关节面的受损程度决定其是否需要置换髌骨关节面。

对人工膝关节进行固定的方式主要分为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两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骨水泥固定,实施该类固定的患者在术后的第2天即可下地,3~4天后可练习行走。

在临床上,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由于患病或损伤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严重,出现了膝关节剧烈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都患有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但实施该手术的患者不可将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于手术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在术后能否及时地进行康复锻炼关系到其膝关节今后的功能是否正常。该类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地进行康复锻炼(术后2周内为进行康复锻炼的最佳时期),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应坚持以主动活动为主、以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并同时进行膝关节的伸直与屈曲训练。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其膝关节的功能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进行骑车、散步、跳舞、游泳、打高尔夫球等运动,但不能进行跑、跳、长距离行走、爬山等剧烈的运动,并禁止进行高撞击或高接触性的运动,以免加速假体的磨损或导致假体松动。■

篇5: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指导;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针对创伤后关节畸形或者关节炎等相关疾病而进行的一种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缓解。这种手术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改善,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手术后如果患者不重视正确的功能锻炼,其手术效果也不会理想,不能对患者病症进行根治。所以手术后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目前多数患者不能对功能锻炼的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护理指导[1]。选择202月~20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2月~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共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1)岁。其中,共有30例患者患有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8例患者患有退行性髋关节炎、8例患者患有髋关节外伤。56例患者均有髋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运动功能受限等相关临床表现,经内科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后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28例进行常规术后功能锻炼,实验组28例给予科学的功能锻炼合理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早期锻炼

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小幅度的关节活动,适当进行主动收缩下肢肌肉或者进行被动运动。值得一提的是,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降低。

1.2.2关节屈曲锻炼

患者术后的锻炼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关节屈曲角度,疼痛明显时不能盲目发力。适宜的锻炼幅度为,每过两天屈曲角度增加10°,术后两周即可达到110°[2],具体的恢复方案还要因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制定。

1.2.3关节着力锻炼

患者术后1周,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其进行下肢受力活动训练,例如搀扶患者进行半负重训练,最后独立行走。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早期下床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家属或者医护人员的陪同,其活动范围也不能过大,最好在床边,一旦疼痛明显应立即停止训练。

1.2.4心理疏导

由于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长的恢复周期,加上患者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很容易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将会大大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通气治疗效果。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安慰的口吻与关心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将患者的病情及术后功能锻炼康复等相关内容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抚,帮助患者保持冷静。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引导患者树立起恢复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功能康复效果共分为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与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髋关节没有疼痛感,同时其关节屈曲角度在110°以上,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有效,指患者髋关节没有疼痛感,同时其关节屈曲角度在90°以上,生活质量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无效指患者髋关节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其关节屈曲角度在90°以下,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通过VAS评分系统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由患者及家属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均数±平均数( ±s)表示,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0.05,则充分表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28例功能恢复锻炼的总有效率是96.4%,对照组28例功能恢复锻炼的总有效率是82.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现阶段经常使用的一种改善髋关节功能的手术类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应该进行及时的功能恢复锻炼,如果锻炼不正确或者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新生胶原组织沉积,进而出现髋关节粘连等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及时的护理指导,只有进行正确的功能恢复锻炼,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与其他锻炼形式不同,必须进行科学的计划,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锻炼,护理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避免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同时在指导患者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人员应该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综合素质[4]。

篇6:人工膝关节置换行业资料

二、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采用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专业化差。目前国内具有关节手术经验的医师主要都分布在各大综合性医院里,这就导致了医师无法术有专攻,而且手术经验无法互相交流,资源也得不到共享,医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

2、后续理疗环节不配套。虽然现有综合性医院大都有理疗部,但是关节手术的特点决定了术后理疗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现有的综合性医院还无法提供专业的、科学的、适合进行关节手术患者的理疗程序和环境。

3、产品和器具单一化。现有的综合性医院在关节手术方面存在专业性较差的缺点,所以在产品多品种、系列化储备及相关手术配套设备方面不能满足患者的特殊性,这就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减低了手术质量。

4、管理落后。由于体制的原因,现行的医院管理体系存在许多问题,这种管理落后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很多不应有的费用转嫁到患者身上,增加患者负担,为患者治病设置了重重壁垒。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进行本项目是必要的、适时的。

一、项目介绍

(一)提出背景

在美国每年开展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不少于20万例,其中膝关节的手术约占50%,在欧洲,需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其中膝关节的手术也占一半左右。我国目前多数厂家生产和销售的都是人工髋关节,只有少量的膝关节,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主要依靠进口。据调查,我国每年对人工关节的需求量超过12万套,其中对膝关节的需求约在3万套以上,全部依靠进口,价格昂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已能普遍接受人工膝关节,因此,高质量低价格的人工膝关节产品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公司已初步完成人工膝关节及其配套产品的开发,研制出了膝关节及其配套手术工具的一系列样品。为了更好地利用销售髋关节过程中所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市场资源,进一步为广大患者造福,现需要资金将这项技术产业化。

二、市场分析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治疗要依赖于人工关节置换。在老一辈骨科专家的积极倡导下,经医工双方的艰苦努力,我国从1970-1972年开始研制人工关节,起步虽然较英国滞后了10年,但目前仍居东欧和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之前。改革开放促使我国人工关节在上世纪80、9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国内十余个制造人工关节的企业均以小型为主,分布在京津、苏沪一带。经济所有制包括国有、私有和中外合资,制造水平约落后国际10-15年。而且多数厂家生产和销售的是人工髋关节,只有少量的人工膝关节生产厂,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获得原料的途径主要是进口。在欧洲,需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约占人口的万分之五,以我国12亿人口计算,将有60万套的潜在市场,即60亿元的市场总额,只是由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昂贵价格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才使得目前只有4-5亿元的市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思想观念的逐渐更新,人工膝关节已被患者及其家属普遍接受,其市场需求量会逐渐增加,估计3-5年内,人工膝关节的市场容量将达到6-7亿元,而潜在的需求更是不可限量。如此看来,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人工膝关节产品必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作者:金大地

随着材料学、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光纤技术、激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骨科学成为当今临床医学中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学科。在骨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当属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及生物材料的应用等。据统计,1999年全球骨科产品的销售将近120亿美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10%,这仅仅是骨外科部分的统计,骨内科的范围更加广泛,所占的医疗费用将在万亿计。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骨科中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及生物材料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一、脊柱外科

临床方面,脊柱外科的发展有以下重要特征:(1)高难技术的开展,尤其是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原先认为难以手术治疗的疾患,如上颈椎手术或枕颈部手术、脊柱转移癌等,都积极地采用外科治疗的方法;这与手术器械的发展、影像学技术和监护技术、导航技术等应用有密切关系。(2)微侵入技术的应用,符合有限化手术的趋势,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或切除术、椎间盘镜下手术及激光髓核成形术,以及胸腹腔镜下胸椎前路松解、病灶清除及内固定置入等;微侵入技术系一项单纯技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目前有滥用的趋势,尤其是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等,由于技术含量低,在国内一涌而起,并发症多见;但是腔镜外科与激光技术相结合,近10年内将成为微侵入脊柱外科的主导。(3)脊柱内植入物的广泛应用,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骨愈合及矫正畸形。在目前骨科产品中,脊柱内植入物及器械的增长速度最大,年增长率为14%,1999年达到13亿美元,约200万套脊柱内植入物系统被使用。中国的用量也在10万套以上,但是市场份额的80%左右为国外产品占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加大。

我们瞄准国际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颈椎外科的高难度手术,如经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颈椎前路Orion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间螺纹融合器(TFC)内固定术、颈椎后路Apofix系统内固定术、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枕颈固定术以及胸腰椎前路Z-plate内固定术等新技术,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微侵入脊柱外科方面,我们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主要是投入少,已引进的椎间盘尚未配套。如果不抓紧这方面工作,则可能失去一个较大的医疗市场。

在脊柱内植入物研制方面,我们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参与研制了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内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已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进入国内医疗市场。其采用钛合金材料,生物力学性能达到国外先进内植入物的标准,但价格比国外产品低至少1/2,因此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脊柱外科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是脊柱疾患的基因治疗。随着对人类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研究的深入,基因疗法极可能成为21世纪临床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模式。成功地将治疗基因转入椎间盘内的靶细胞,以及在动物模型上利用基因疗法成功促进脊柱融合,标志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取得快速进展。但是,基因疗法最终进入临床阶段尚有时日,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国内已率先启动这方面的研究。

二、关节外科

在美国,骨关节病患者在患病总数中占第3位,估计有400~600万人患有致残率很高的类风湿关节炎,每年新发病例为10~20万;而老年人群中,60岁以上的人口中,超过90%的人有退变性关节炎。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其患者总数将会显著增加。在美国及加拿大,由于骨关节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全球有超过2亿人罹患关节炎,每年的医疗费用更超过1千亿美元。对此类患者,国际上有所谓的“5D”来描述,即痛苦(discomfort)、致残(disability)、死亡(death)、经济损失(dollar lost)及药物副作用(drug reactions)。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启动“骨与关节的10年(2001~2010)”,其主要内容是:(1)提高对骨关节病日益增加社会负担的认识;(2)推进骨关节病的预防,通过教育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3)开展对骨关节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此10年内,不同国家能增加研究经费3倍;(4)改进骨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国家也已经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众多医院成立的风湿病科。而目前关节外科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晚期的骨关节病患者,对这类患者唯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才能重建关节的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1999年全球的关节置换产品超过40亿美元,使用了超过150万个关节置换组件。在国内约95%的人工关节均系国外进口。关节置换的技术已经成熟,国内大医院均能完成此类手术,但费用高昂,一般一侧人工膝关节置换需4~5万元,而单侧髋关节置换亦需2.5~3万元,因此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问题。而在加拿大,由于骨科医师缺乏,患者必须等待平均6个月时间,才能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目前人工关节置换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病源分流大,我们每年完成的人工关节置换的例数约100例,明显少于国内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但在广东省居前列。1998年完成了国内首例百岁老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关节外科中发展活跃的另一分支为关节镜外科。1999年全世界共使用8百万个关节镜及软组织修复组件,包括镜头、摄影设备、器械、固定用的产品及修复工具,总金额达11亿美元。关节镜外科中,国外常使用一次性耗材,如刨刀等,但国内经济条件有限,常反复使用。关节镜下软组织修复、软骨移植等发展迅速,一些原来需要开放性关节的手术目前绝大部分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我们自去年引进先进的施乐辉公司关节镜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已迎头赶上,尤其开展了关节镜下前后叉韧带重建术等,在国内为数不多。

三、骨肿瘤

对于恶性四肢骨肿瘤,截肢并不能提高生存时间,因此目前对于肿瘤没有突破肌间隔的恶性骨肿瘤,普遍倾向于采用综合保肢治疗趋势,即在有效化(放)疗基础上,通过瘤段切除、微波灭活及功能重建等,以去除肿瘤组织、保存肢体及其功能。世界上已成立了骨肿瘤保肢学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全球性的大会,进行探讨和交流,目前保肢治疗的主要存在问题就是适应证掌握以及有效化(放)疗方案的制定。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范清宇教授开展的微波灭活治疗肢体肿瘤的研究,已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我们主要采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重建关节功能等,目前完成了18例,尚在进一步随访中。

骨肿瘤的基础研究非常活跃,主要有恶性骨肿瘤细胞的耐药性、DNA甲基化、导向化疗等,这部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临床科室不可能将此作为重点。

四、生物材料的应用

生物材料包括骨移植替代物、异体移植骨以及软组织替代材料等。1999年全球有6亿美元的市场(其中美国占5亿),尤其是小牛骨制品(Kiel骨)已经FDA批准进入市场。我国生物材料市场尚不太成熟,但在下述一些方面已有一些进展。

(1)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丙交酯等,已制备成骨栓和骨螺钉,可以用于一些松质骨骨折的治疗,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但是强度要求、降解速度以及局部出现的无菌性炎症等均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方面市场份额不大,主要为国外产品,未见国内商品。现在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作为组织工程中基质成分。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五个一”重点攻关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已进行了聚丙交酯的研究,其中自增强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制备的骨螺钉在临床初步应用中已显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经费问题,目前这部分工作已经搁浅。

(2)人工骨:主要有羟基磷灰石、钙磷复合物等,国外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可注射性骨水泥,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桡骨骨折或进行脊椎骨折的固化增强,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国内上海瑞邦公司生产的人工骨材料,临床可以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和颈椎前路减压后作为植骨材料。

我们主要进行珍珠粉复合聚丙交酯的人工骨的研究,已获得初步的研究结果。

(3)骨库:国内目前主要是同种异体骨材料,经批准采用尸体骨材料经过深低温冷冻、脱钙、脱脂、灭菌等顺序制备,最早成立的骨库是山西省骨组织库,其它地区等也在申请建立骨组织库。我们在骨库建设方面也取得明显的成绩,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主要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但目前由于尸体来源困难,已影响临床工作。

现代骨科的迅速发展对我们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我们不会等待,但我们需要支持。

中国的人工髋关节假体市场现状价格

2011-01-25 医美网 zengyan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外伤,急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关节置换手术主要有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有少数的肘关节,肩关节置换术。随着人口的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剧,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等使得人工关节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

目前的人工关节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几家主要的国外生产商占据了整个人工关节市场超过60%的市场份额,如Depuy, Zimmer, Smith &Nephew, Stryker等品牌产品是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最经常使用的产品。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表明,目前的人工膝关节对于国外品牌的使用比例超过人工髋关节。虽然国产假体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工艺和缺少研发投入,使得很多医生并不倾向于选择,除非是出于价格的考虑,而实际上,很多患者本人主动要求使用进口假体,因为此类手术基本是终生性的,所以对于术后的恢复和假体寿命更加看重。

在过去的10年中,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经从骨水泥型假体过渡到生物型固定假体,而且随着组合型假体的出现,解决了原来很多由于髋关节畸形或是体型过于矮小而找不到适合的匹配假体问题,从而减少了由于假体不匹配而进行手术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合并症,例如大腿痛,跛脚等。虽然无论从假体的工艺和使用寿命上都可以令绝大多数医生和患者满意,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未满足需求,例如对于身材矮小的患者很难找到特别匹配的假体尺寸,以及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由于其股骨过度弯曲以及骨腔狭窄等问题也很难找到匹配的假体,而在整个髋关节置换手术中,DDH患者大约占20%左右。因而,有必要为这样两类特殊人群专门设计适合的假体,从而提高这类患者术后的假体使用寿命和生活质量。

篇7: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取4月~2月入院并接受TKA的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7±12.1)岁。骨性关节炎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病程持续20~57个月,平均(29.2±8.6)月。

1.2康复治疗方法TKA术后患者为了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延缓退行性改变,常需做各种功能锻炼,主要慢下蹲运动及快、慢步交替行走等。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关节生长功能较年轻人更弱,因此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患者制定合理可行的锻炼方案,帮助其身体机能的尽早康复。鼓励患者坚持计划进行恢复。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卧位伸膝训练。患者平坐于床上,前躯直立,双腿尽量前伸,直到大腿后方有牵引感,控制好幅度,不能产生剧痛。鼓励患者坐起、站立。术后7d,鼓励进行步态训练,如重心转移、增加负重能力,平衡训练、下蹲训练等。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叮嘱患者尽量伸膝,保持股四头肌收缩10s,然后休息10s,5~10min/次,50~100次/d,最好达到肌肉有轻微酸胀、疲乏感,此方法能够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该及时开展伸直训练,具体方法是患者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伸直训练如果不能很好执行,伸直障碍的后遗症发生率会比较高,因此术后康复训练务必重视伸直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进行练习,争取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1.3评价指标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满分100分,总分>85为优,70~84为良,69~60为尚可,60以下为差。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用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和稳定性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得分(82.7±3.1),对照组总得分(94.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治疗对于TKA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减轻关节炎的疼痛或修复严重的身体关节损伤。TKA目前是最常见的骨科手术,虽然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满意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2]。随着材料科学的进展、制造工艺的改进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TKA已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膝关节病变的临床外科治疗中,但是手术后直到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的质量与其最终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直接相关[3]。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康复治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4]。作者通过选取本院自4月以来收治的接受TKA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TKA术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根据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HSS评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得出,康复治疗在TKA患者的术后恢复中,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行进一步推广[5]。相信随着骨科医生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TKA术将取得越来越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者缓解痛苦和家庭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凤,张洁萍,杨华,等.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安徽医学,,32(1):97-99.

[2]熊莺,黄文杰,李青,等.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康复方法的效果研究.护理研究,2011,25(12):1088-1089.

[3]麦明泉,麦振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临床医学程,,19(9):1521-1522.

[4]孔梅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中国当代医药,,20(03):138-139.

篇8:解决农村低电压的措施

1农村低电压现状及原因分析

(1) 历史欠账多, 设备线路老化及“卡脖子”现象严重。众所周知, 新世纪开始的一、二期农网改造, 重点解决的是农村地区的通电问题, 那时的农村公用配网负荷主要是农村居民照明、电风扇、电视机等小功率家用电器, 建设标准显然不高。然而, 在后续的10年农村发展中, 动辄上千瓦功率的空调器、电磁炉进入农村百姓家庭。富裕家庭、特色经济村庄单个家庭大功率电器的拥有数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城市家庭水平。据某县供电公司统计, 2008年起, 该县农村居民用电年均增速已达到20%以上, 超过城市居民增速近8个百分点。近年来, 虽然供电企业推出新农村电气化、农网完善、农网改造升级等多个农网改造项目, 投资额度不断加大, 但面对如此高速增长的农村用电需求, 设备容量不足、供电半径过大、接户线“卡脖子”等众多供电矛盾日益凸显。同时, 长期过负荷运行也加速了现有电力设备的老化进程, 造成恶性循环。

(2) 地区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 电网规划依托城镇整体规划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以前, 电网建设规划依托的仅仅是供电企业自身搜集的有限的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信息。然而, 地方短期规划存在不确定性, 特别是农村地区, 前期基本没有规划概念, 政府主导的集中居住、连片基础设施规划成为供电企业奢望, 有限的电网建设资金不得不拆零分散, 电网建设沿用“救火”方式。同时, 电网建设“等米下锅”现象长期困扰基层供电所, 客观上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3) 受农村用电负荷特点影响, 单就投资效益分析很难落实改造资金, 解决问题更多应从社会责任入手。对供电企业而言, 农村配网改造都要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然而, 农村配网改造的效益分析结果难以让人满意。一方面, 农村地区配电变压器确实存在容载比过低问题;另一方面, 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凸显, 农村家庭大功率家用电器使用集中且频率过低, 这势必导致农村配网负荷差极端化。以国网湖北崇阳县供电公司路口供电所为例, 2013年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天气, 全年最大负荷是最小负荷的10倍之多, 即便其他年份, 也相差7倍。在此极端条件下, 再加之抗旱、双抢、特色经济发展用电负荷叠加, 保障全县范围每一户全时段电压质量难上加难。

2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的思路和实践

对于客观存在的农村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低电压问题, 应从主观上高度重视, 通过典型时段现场测量、95598信息反馈、网络信息反馈、村民口头信息反馈等渠道, 真实掌握低电压问题严重程度, 建立健全动态低电压项目库, 并依据轻重缓急, 整合资源, 统筹考虑, 拟定具体计划措施, 加以落实整改。

(1) 以攻为守, 紧盯政府规划, 全力加快现有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进度, 力争早投运、早收益。近年来, 咸宁6个县 (市) 供电公司每年都有一定规模农网改造升级、新农村电气化、大修技改等建设项目投入。在项目确立过程中, 紧紧围绕政府确立的小城镇、美好乡村、居民永久居住点给予政策倾斜, 优先保障规划区域农网改造升级建设, 从而有效避免了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投资被动局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克服专业施工队伍力量有限、任务重、协调难、农耕季节影响等不利因素, 想方设法破解项目建设周期长, 甚至由于个别农户无理要求导致整个台区难以投运的困局。一方面紧紧依靠地方政府, 发挥当地镇、村两委及地方供电所协调优势;另一方面, 对协调积极主动、效果突出的地方乡镇给予下一年度投资规模倾斜, 激发地方政府协调积极性。对施工力量不足问题, 县 (市) 供电公司积极整合供电所施工资源, 要求供电所施工力量全面参与接户线改造分工协作, 力争改造项目在最短时间建成投运, 避免工程协调“夜长梦多”, 确保每年电网建设项目在迎峰度夏关键时刻来临前投运。在建设标准上, 通过三级验收严把标准质量关, 确保升级后电网满足设计要求, 彻底解决改造后区域低电压问题。通过数年实践, 咸宁供电公司每年用于农村配网改造资金规模都在3 000万元以上, 低电压矛盾凸显区域得到彻底解决, 并起到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了新改、新建电网在解决农村供用电矛盾中的典型作用。

(2) 不等不靠, 迎前担当, 重复利用拆旧资源开展特定区域配电变压器分容布点。针对暂时未列入改造计划、地广人稀、供电半径长、负荷峰谷差大的低电压区域, 积极利用农网改造升级换下的小容量配电变压器和拆旧导线新增布点。在高标准改造投入资金难以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 曾经的“小容量、密布点”农村配网发展战略在没有规模集中居住点的偏远地区依然切实可行。实践证明, 在特定区域, 进行台区分容比简单的台区增容对供电半径过大地区电能质量提升更为有效。2013年, 路口供电所对雨山两个台区实施分容改造, 实测电压质量数据相比增容台区更加稳定可靠。同时, 利用拆旧材料进行台区分容具有投入小、效果好、施工快等特点。

(3) 找准症结, 有的放矢, 集中整改供电最后50 m“卡脖子”线路。依据农村地区抢修特点分析, 其中八九成农村供电故障都是发生在接户线及表箱以下部分。一、二期农网改造的接户线线径细, 多表位接户线压降大乃至烧毁时有发生。同时, 部分村庄单相供电、三相四线延伸不够、缺少三相负荷平衡调整手段也是低电压产生的重要原因。为此, 要求基层供电所利用农网维护及拆旧材料, 对低电压严重的局部区域, 参照农网改造升级接户线改造标准, 实施整体改造;对三相四线延伸不够的, 增加两相供电, 分相调整平衡供电。在不增加配电变压器容量的前提下, 电压质量提升明显, 受益农户近千户。

篇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38-01

人工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患,其显著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医院会根据病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技术。但手术成功的同时还要配以精心的术后护理及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才能促使病人更好地康复。现将我院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8~81岁,平均66岁。其中老年性退行性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患病年龄均在2年以上,最长达20年,均以感患肢疼痛和伴行走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中有15例患者均先选择保守治疗,但其效果不佳而入院。其中4例患者分两次入院行了双膝的置换。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因膝关节长期疼痛、功能障碍,使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关节置换上,且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不了解而缺乏信心,因而术前经常出现恐惧、忧郁、紧张等情绪。故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想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并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功能。心理准备,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提高手术效果,并安排患者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见面,介绍康复的经验和感受,以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身体状况评估 了解患者用过药史、手术史、既往史,术前有合并症者要积极治疗,为了预防感染术前3天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皮肤准备 观察膝关节周围皮肤状况,有皮肤破溃、化脓感染灶、虫咬骚痕、皮肤病等需治愈后方可手术。术前1天备皮,剔除术区汗毛,肥皂水清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无菌巾包扎。

2 术后护理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因病人多为老年患者,心、脑、肾易受麻醉或刺激而发生病变,故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2.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液性质、量及颜色,及早发现出血征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性表现,若切口肿胀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3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适当给予止痛药物。

2.4要注意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早期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如有浅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等。

2.5做好尿管护理 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每日饮水1500-2500ml,保持尿管通畅,根据病情,术后第2天可拔除。

2.6预防压疮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潔、鼓励和协助患者翻身,按摩骨突部位,避免顾此失彼,杜绝褥疮发生。

2.7心理支持 有些患者术前对手术寄很大希望,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解决痛苦,这类病人在术后恢复不满意或体会到康复锻炼艰苦的情况下会出现意志下降,康复欲望低下,满足于已获得的功能。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解释其病情,给病人以鼓励,增强其康复信心。

3康复护理

1.1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因踝关节的活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显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1.2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性双下肢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并应用膝关节练习器(CPM)协助患肢开始膝关节的被动。起始角度为0°~45°,以后为天增加10°。开始持续活动1h,3~4次/次,以后6~12h/d。运动速度不宜过快,通过温和持续的屈伸肢体,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有效预防关节水肿和挛缩,可将瘢痕对关节活动度的限制降到最低。

1.3术后2~3d拔除术区引流管后应加大患肢肌力练习,股四头肌训练、股二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这样可刺激手术区的新陈代谢,预防肌腱和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肌力训练要保持持久性,贯穿康复治疗,

4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加强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坚持长期膝关节伸曲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的锻炼。上下楼梯及洗澡的地方要安装牢固的扶手。参加日常的轻量活动,但要预防跌跤和受伤。

小结

通过对2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护理及系统康复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0%,术后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成为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防止关节组织包括韧带和肌腱的粘连、僵直,刺激关节软骨再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康复训练及正确的护理指导,对术后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琳,郭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8(6):894.

[2]徐卫东,吴岳嵩.人工膝关节手术与康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0.

篇10:后十字韧带保留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诊断为髋关节疾病患者22例(27髋)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研究患者22例随访发现假体均固定在位,未见假体移位、松动表现,未发生感染、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术后Harris髓关节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差异,术前平均为46.8分,术后平均为91.3分。术后优良率100%。结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较佳选择,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关节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观察

髋关节疾病多种多样,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髋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功能丧失,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上述疾病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上也较困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甚至是终极治疗,但对于部分年轻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多,且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限制,导致许多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甚至多次翻修,而相比较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保留了较多的骨量,假体头大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不破坏髓腔减少了感染率,并且为二次翻修提供了便利。根据最近文献报道,采用新一代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95%的患者术后假体生存率超过8年[1]。现就本院22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疗效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单侧17例,双侧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5.4岁。髋臼发育不良8例,股骨头坏死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本组患者均得到1-3年随访。方 法

2.1 假体选择 本组病例使用的置换假体为美国Zimmer公司提供的Durom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产品,股骨头为骨水泥型。

2.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硬腰联合麻醉,采用后外侧入路,Amstutz等[2]认为,标准后外侧入路能充分暴露,有利于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操作。清理关节囊,显露并脱位髋关节,暴露髋臼及股骨头颈。沿股骨颈周围安放引导器,顺时针旋转直至两臂夹紧股

骨颈,在导引器指导下顺股骨头颈中轴线打入一枚导针,定位针放置非常重要,在允许的角度下尽量外翻放置(135°-145°之间,以140°为最佳),这样可降低术后骨折、松动的发生率[3]。检查导针位置后行股骨头第一次截骨。前移股骨,显露髋臼,髋臼锉磨削髋臼至骨面均匀渗血,选择合适的假体,紧压匹配打入髋臼假体。然后进行股骨头第2次锉骨,插入导杆,套上锥形锉磨削股骨头使股骨头形成斜角圆柱形,使其外径与股骨头假体内径相匹配。锉骨前使用测量器确保不损伤股骨颈,必要时可调整导针角度和位置。然后根据髋臼假体的大小决定股骨假体最终型号,最后锉骨成型,细钻或克氏针在硬化骨骨质上钻孔,骨面用脉冲冲洗干净,以便骨水泥更好的渗入,股骨假体安装的骨水泥技术,可改变术后假体的成败[4]。擦干后,将调好的骨水泥填入金属杯及股骨头孔内,安放股骨假体,用金属杯加压器压紧金属杯。清理金属杯周围溢出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去除加压器。将髋关节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有无异常。放置负压引流,缝合切断的外旋肌群,逐层缝合伤口。术后患肢“丁”字鞋外站中立位固定患肢。手术时间为1.5~3.5 h,出血为300~800ml。

2.3 术后处理 术后24-48小时拔引流管,复查髋关节前后位片与侧位片。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扶助行器下地行走,进行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膝关节屈曲及步态练习,术后14天拆线出院,术后1、2、3、6、12个月定期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 果

本研究患者22例(27髋)随访1-3年,平均2.2年,随访中行拍片复查见髋关节假体均固定在正常位置,未见假体移位、松动及假体周围出现X线透光区。未发生感染、股骨颈骨折、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双侧肢体长度无明显差别。髋关节疼痛随访情况:无痛20例25髋,轻微疼痛2例2髋,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术后Harris髓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为平均46.8分,术后为平均91.3分。其中优20例25髋,良2例2髋,优良率100%。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1岁,右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右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图1)。

患者,男,51岁,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图2)。患者女性,33岁,双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间隙狭窄,一次行双侧人工全髋关

节表面置换术(图3)。讨 论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骨质量及骨量良好[5];股骨近端畸形者;髋臼发育不良,Crowe分类法,为Ⅰ,Ⅱ型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未融合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按照按照Ficat分期为Ⅱ期、III期者。因为严重的髋关节脱位,髋臼及股骨头破坏、坏死,股骨头明显塌陷变形,头、颈或臼缺损或破坏过多,术中股骨假体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即使勉强安装,术后也会因股骨头颈进一步坏死、吸收,导致假体早期松动、股骨颈骨折等导致手术失败。现代人工表面全髋关节采用高碳钴铬钼合金的金属对金属假体,髋臼均为压配,表面为多孔或HA喷涂,臼壁厚小于5mm;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采用短细柄保持位置,可明显减少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的发生 [6];只去除病变部分,保留股骨头、股骨颈,最大限度地保留髋关节的骨量,因此更多的保留了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和应力的转移性能,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由于股骨髓腔未受侵犯,植入体内的异物总量最小,感染率及排异率均低,即使出现上述并发症,如需取出亦较容易,并且为二次翻修提供了便利[7];较大直径的球头假体增加关节活动度,并进一步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脱位率,Vail对57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和9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平均3年的随访,发现2者总的Harris评分及疼痛评分基本相似,但前者的关节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后者;金属对金属假体,表面更光滑,磨损较原来大为减少,延长了使用寿命;手术过程失血少,血管栓塞并发症下降,肢体长度出现差异少。Daniel等[9]对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446例)最长8.2年随访发现,90%患者术后可以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术后假体生存率达99.8%,仅有1例进行翻修手术。Ball等[10]对比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败后的翻修手术与初次全髓关节置换术,发现两者在手术创伤、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Cuckler等[11]研究表明,应用38mm大直径球头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616例)在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脱位,而应用28mm球头患者(78例)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者脱位发生率为2.5%。林荔军等[12]对13例14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无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颈骨折,假体生存率达100%。

随着关节设计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8] 3

短期临床疗效较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更具优势,但是其长期疗效尚不得而知,并且依然存在如假体松动、股骨颈缩窄变细、股骨颈骨折、体内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等并发症,需要临床医师严格的把握手术指征,不断提升手术技术。最大程度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4.[2] Amstutz HC,Beaule PE,Dorey F,et a1.Metal-on-Metal hybrid surface arthroplasty:two to six-year follow-up stydy.J Bone Joint Surg Am,2004,86-A(1):28.[3] 展影,雷新玮,屈谨,祁吉,等.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柄的不同安放角度与其术后骨折风险相关性的有限元分析[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 Jul;34(4):307-311.[4] 李奇.努力提高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效果[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5):570-572.[5] 郝鹏,裴福兴,沈彬,等.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近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3):1781-1791.[6] 王琦,曾炳芳.髋关节表面置换术[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1):58-59.[7] 徐卫东,李甲.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发展及经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322-1324.[8] Vail T P.Mina C A,Yergler J D,et al.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 Compares farorably with THA at 2 years foltow up[J].Clin Orthop,2006,453:123.[9] Daniel J,Pynsent PB,Mcninn DJ.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of the hip in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55 years under with osteoarthriti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4,86(2):177-184.[10] Ball ST,Le Duff MJ,Amstutz HC.Early results of conversion of afailed femoral component in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4):735-741.[11] Cuckler JM,Moore KD,Lombardi AV Jr,et al.Large versus small femoral heads in metal-on-met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4,19(8 4

Suppl 3):41-44.[12] 林荔军,靳安民,方国芳,等.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1011-1014.图1 右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骨关节炎,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图2 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前及术后。

图3 双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及术后

作者简介:

范卫闯,男,1978年3月出生;主治医师;手机:***;邮编:475002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上一篇: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下一篇:愿岁月温柔待你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