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下教案

2024-04-08

部编二下教案(精选6篇)

篇1:部编二下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生字、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5个汉字。

2、了解课文内容,会背《古诗二首》和《雷雨》。

3、背会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悯农》。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会写的生字。会背课文。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齐读课文。

二、我会背 对子互背课文。指名背诵课文

三、我会填词语语

一()彩虹

一()蜘蛛

()的向导()的空气

()的杯子

()地压下来

四、我是识字小能手

开小火车读本单元会认的生字,相机进行纠错。交流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五、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

绝句

(()()黄鹂鸣翠柳,()含西岭()()(),教后反思;)()())()()白鹭上()()。)东吴万里船。)白鹭上()()。)东吴万里船。((((

篇2:部编二下教案

村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法与学法】1.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学用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学具: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词语妹妹,相信大家看,她们来了!(幻灯1:杨柳

纸鸢)能叫出它们的名儿吗? 2.齐读两个词语。

3.响亮地喊一声。过渡:不过,这两个小妹妹悄悄地告诉我说它们很担心,怕你们把它们写错了。(幻灯2:杨柳 纸鸢)说说看,它们害怕哪些地方写错? 4.指名说说写加点的字应该注意什么。5.你们会写错吗?那就写写看。(学生书写两个词语,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6、同学们都写对了,词语妹妹一高兴,把她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幻灯3: 杨柳 纸鸢 黄莺 儿童)来,热情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黄莺”、“儿童”)

7.嘘!静静地想想:哪首古诗里有这四个词语娃娃?同学们记性可真好,就是《村居》。今天我们就细细品读这首诗,体会高鼎笔下的春天美景。8.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在理解的字、词、句子旁边作批注,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

过渡:小眼睛可真亮!可是孩子们,我们不仅能找、会说,还要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妙,把作者对春天那份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读与说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读书。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诗句,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在旁边。

四、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2.交流,引导、评价。

(1)指名将诗句意思串联起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具体。(2)引导学生尽量用优美的词语说说诗意,体会语言的美妙。

3.配乐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象。过渡:春天的江南小乡村这么美,同学们和作者一样,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这醉人的景色该怎样读呢?(高兴、欢快„„重读“醉”、“忙”两个字)

4.齐读全诗。引导:大家读得太好了,不仅读出了热爱、赞美的情感,还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如果我们能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那就是最棒的“读书郎”!听老师读两次,看哪一次读出了 韵味,是怎么读的。

5.配乐范读,学生静静地倾听、比较。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幻灯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指名读,师生评价。(2)接读,师生评价。

(3)齐声朗读,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五、互动拓展,积累好词美句。

1.(出示幻灯5)在《村居》中,诗人用清丽的笔调,把我们带到了明媚的江南小乡村,让我们与那里的孩子们一起感受着在美好的春光里放飞风筝的欢乐。我相信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古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学生交流关于春天的词语或古诗,完成“语文天地”的“读一读”。

六、综合实践活动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文章,图片,举办“春天的脚步”展览,评选“春天的小使者”。

咏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难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小精 灵 儿童 网站]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2.指名说。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2.背熟古诗。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找春天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布置学生课前在校园或其他地方寻找春天。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带本课词语的句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我们触到了它。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①学生自由读。②指名读句子。(一个学生读一句,读完把生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正音)(2)出示生词。(采取各种形式读)(3)出示生字。(采取各种形式读,并扩词【结合课后找找说说】,引导学生说记字的方法。)

三、答疑、点拨。《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一)自读质疑

师:来,看一看我们的学习要求。(出示:

1、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能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认真思考,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1. 生自读。

2.小组交流收获。3.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或打在屏幕上。)

★ 问题预设:

1、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为什么要仔细地找啊找?

3、(有关比喻句的可能学生会不明白)

4、为什么小朋友们是冲出家门„„

(二)答疑

1、学习1、2自然段

自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孩子们的兴奋,从而理解“冲”“奔”)

2、交流一下课前寻找春天的情况。(指名交流)【分析:刚入春不久的春天是不太容易发现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入手理解为什么说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害羞?为什么要仔细地找„„】

3、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都找到了什么?(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反复读4——7自然段,体会句子的优美从而理解句子。)(2)试背。

4、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找出表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写法。)(2)仿照最后一自然段写句子。

四、达成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让我们课后继续寻找春天。

五、课后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

找春天

留心观察 高兴:冲出 奔向 害羞:仔细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春天》这一课,谁愿意来背一背这篇课文?(指名背诵)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难写的字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巩固练习

1.词语积累。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 遮遮掩掩 认真

躲藏 躲躲藏藏

3.读读记记。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4.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五、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3.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裹、寄”等11个认读字,会写“邮、递、员”等9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绿化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邮包、奇怪、懊丧、花朵簇簇、绚丽多彩”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感受生活的美。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2.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

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娃哈哈》,让学生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师引导:“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有多美,这些花是谁种下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练读第1-5小节

谁能把这部分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①学生自读,边读1-5小节,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丧”是平舌音,“车”是翘舌音,“原、员”读音相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黄”是后鼻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邮递员

黄狗

原来

摩托车

邮局

包裹

寄来

一堆

颗粒

破了

漏洞

懊丧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5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男女生赛读,个别读,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奖励一颗星。(3)练读第6-12小节

①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5小节,边读边圈画出本小节的生字词。②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籽”是整体认读音节,也是平舌音,“绚”是前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6-12小节,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3.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邮 递 员 原 车 礼 黄 叔 局(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这些字的笔顺(可以动画效果一笔一笔展现)

教师范写相机重点指导 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整洁的就加颗星。)

(三)巩固练习

1.打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同位互改,同位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鼓励学生写正确,写整洁。)

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加起来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情景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每天都要坐车经过这样的一条路来上学(出示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路边开满了这样美丽的鲜花,(出示图片)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就有这样的一条路,从光秃秃的小路变成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复习旧知,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3.检查读课文朗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5自然段

(1)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寄来了什么?

(一个包裹。)(2)包裹里面有什么?

(一堆小颗粒,鼹鼠也不认识。)

(3)鼹鼠把包裹拿给松鼠太太看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包裹破了,花籽漏在路上了。)(4)从哪里知道的?鼹鼠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了。

(鼹鼠的心情“很懊丧”。)

“懊丧”是什么意思?(伤心失意,形容震惊失色)

指导朗读:重读“空空的、没有、破了、不见了、漏”,读出花籽漏在路上的过程,更要读出鼹鼠的“懊丧”之情。

2.学习6-12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在鼹鼠家到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

(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香扑鼻、花朵簇簇)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去说。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仿写:房子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门前的小路上开满这么美的花,分别是怎么说的?鼹鼠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

刺猬太太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狐狸太太奇怪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道:“我不知道!” 指导朗读: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的赞叹之情,读出铺满鲜花的小路的美。(3)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

(这些鲜花是鼹鼠不经意间种下的。)

(4)去年,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什么礼物?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一包花籽)

出示:松鼠太太给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呀!” 分角色朗读指导: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好6-12自然段,读出花路的美丽、多彩。(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怎样让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 2.说说你想为我们的学校做些什么?学生发言。

(五)总结提高

鲜花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和谐。老师相信有了你们这群爱美的天使,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也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开满鲜花的小路

花籽

小路上

一堆颗粒

撒落在路上

开满鲜花

篇3:部编版二下语文教案优秀

1.默读课文,找出并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懂得勤俭节约不浪费,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方法指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讨论后,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欣赏千人糕的图片,说感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掌握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3)除了包含的东西外,制成千人糕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2、参与讨论,师生共同完善板书

千人糕里有米粉、糖等。

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种稻子时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农药等。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就算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师:如果缺少了这中间的哪个人,千人糕能到我们嘴里吗?

生:不能。

师:不错,千人糕不是说只有一千个人为它做出了贡献,而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缺少其中的哪一个,这糕就无法到我们的口中。这说明做成功一件事,需要什么呢?

生:大家的团结合作。

生: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劳动。

师:不错。只有共同劳动,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让学生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4.拓展创新,深入理解

师: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用的铅笔是怎么来的。

生:铅笔的笔杆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种树。树砍倒后,要用车子运到工厂去加工。

生:种树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锄头、水桶等,这些东西都要工人来做,有不少人参加了这项活动。

生:铅笔的笔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开采,采回来后还要加工,才能做成笔芯。工厂里有机器,机器要人操作。机器也要人制造,要不少的工人来完成这件事。

生:铅笔制作好后,还要有运输的人将它运到我们附近的商店,商店里还要有人卖铅笔,这样,我们才能用得上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也非常丰富,真是了不起。看似小小的铅笔,有多少人为它付出了劳动啊。所以,我们要爱惜铅笔,爱惜我们用的文具,因为这也是珍惜所有参与这铅笔生产、运输、销售的人的劳动成果。

四、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做到。

六.板书

6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篇4:部编版二下语文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语文素养不高,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安排八个单元,大体围绕“春光”“爱心”“传统文化”“童话“哲理”“科技”“故事”“历史”等主题编排,共25篇课文,4篇识字,八个语文园地。本册教材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汉字450个,会写250个。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

4、培养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7、诵读浅显的儿歌、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9、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0、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内容,与别人交流大方自然,有礼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250个培养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工作措施

1、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努力做到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阶段教学目标,新版教材特点和编排内容。

3、认真备课,设计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篇5:部编版二下语文期末检测卷二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4分)

年龄(líng

lìng)熬(áo náo)粥

烟囱(cōng tōng)

郊(jiāo xiào)外

扫帚(chóu zhǒu)

波(pō bō)纹

吆(mē yāo)喝

研究(jiū wā)

二、看拼音,写词语。

(7分)

cǎi

mèng

sēn

lín

jīng

líng

我有一个()的()想:我来到()里和()一般的小

yóu

lán

píng

松鼠做(),我飞到()的天空中摘下一朵白云做衣裳,我飞到()

zhī

果园里欣赏果实()弯()头的景象。

三、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4分)

(村 对)庄

(愿 原)来

(酒 洒)落

友(谊 宜)

(钱 线)币

热(闹 闲)

(抄 炒)菜

立(刻 该)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8分)

发明  发现

1.我()了一个小秘密。

2.爱迪生()了电灯。

亲切  亲热

3.小姑娘()地抚摸着小花狗的头。

4.微笑是那么(),那么美。

五、按要求写句子。

(12分)

1.我家门前

。(把句子写完整)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柏树苗。(把句子写具体)

3.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缩写句子)

4.雨点落在雨伞上。(改成拟人句)

六、古诗积累。

(7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拂堤杨柳醉春烟

(2)碧玉妆成一树高

2.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4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课文回顾。

(15分)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

季的景色。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2.《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中青蛙分别接受了、、的建议之后,亲自动手把泥塘的环境变得,最后青蛙。

3.小马在过河之前

说河水很浅,说河水很深,结果小马亲自过河后才发现河水既不像

说的那样深,也不像

说的那样浅。

4.本册书中我们学过一个古代神话故事,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是。

八、口语交际。

(4分)

一天在你进入小区门口的时候,一位阿姨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挡住了你的路。你应该怎样和这位阿姨说,她才会高高兴兴地给你让开路呢?

九、课内阅读。

(12分)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把这篇课文的题目写到文前的横线上。(2分)

2.仿写拟声词。(3分)

例:哗哗哗

3.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3分)

4.请你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2分)

5.课文中写到了哪些动物?(2分)

十、课外阅读。

(12分)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户人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个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把铃铛弄到手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这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大门前。他伸手去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大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4分)

精巧细致;细密。

()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

2.短文一共

自然段。

(2分)

3.这个偷铃铛的人被人家主人捉住,是因为()。(3分)

A.他踩着的凳子倒了,被主人听到了

B.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掩住,听到了铃铛的响声

C.他不应该在白天去偷人家的铃铛

4.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3分)

十一 写作。(15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匆匆而过。在这一学期里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增长了哪些见识,然后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完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相关的材料,再有条理地写下来。做到事例具体,语句通顺。

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líng

áo cōng

jiāo zhǒu bō yāo jiū

二、彩色 梦 森林 精灵 游戏 蓝色 苹 压 枝

三、划掉:对 愿 酒 宜 线 闲 抄 该

四、1.发现 2.发明 3.亲热 4.亲切

五、1.示例:有一条小河

2.示例:邓爷爷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

3.露珠是汗滴。

4.示例:快乐的小雨点在雨伞上跳舞。

六、1.(1)陶醉。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梳妆,打扮。2.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七、1.宋 杨万里 夏 西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老牛 野鸭 小鸟 很美 把泥塘留下来自己住了

3.老牛 松鼠 松鼠 老牛 4.羿射九日

八、示例:阿姨,您好。

麻烦您让一下让我过去好吗?

九、1.雷雨 2.示例:啪啪啪 呼呼呼 咚咚咚

3.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

4.示例:一条彩虹像一座七彩的小桥一样挂在天空。

5.蝉、蜘蛛、青蛙。

十、1.精致 自作聪明 2.三

3.B 4.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篇6: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主备人:周启兰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办法” 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

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6、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

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五、课时安排:

《寓言二则》 3课时 《画杨桃》 3课时 《小马过河》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共计

13课时

1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法】引导,感悟。【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亡羊补牢》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三)、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2课时 《揠苗助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⑵ 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⑶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 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 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 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2、交流: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说一说。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3课时(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靠、而”等l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l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发展学生语感。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接着再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原因。最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把写“我”怎样看的、怎样画的词语圈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里的意思,体会“我”的一丝至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靠、而”等l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l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教法】引导,感悟。【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一)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预设:(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五角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①“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3课时(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恰当的语气。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ll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法】引导,感悟。【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指导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写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再指导正确书写。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愿 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下面“心”不宜写大。

意 上中下三部分大小差不多,要写得紧凑。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写长点儿,盖住下面部分。

麦 上部“ ”,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部撇挨着第四笔横起笔,撇捺要

该 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撇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伯 注意左右两部分撇画写法的区别。右边的“白”写得稍窄,竖笔压在竖中线上。刻 左宽右窄。最后一笔竖钩最上端比左边高,最下端比左边低。

突 上小下大。穴字头后两笔的撇、点,笔画宜小。下面是“犬”,注意不能少写最后一笔点。撇捺要写舒展。

掉 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二)、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三)、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中一年级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惊讶地问”,不是一般地问,“惊讶”,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朗读第七自然段

考虑: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他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身动脑筋想一想,在考虑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他人说的,往往只适合他人。他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考虑: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身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2、分角色朗读全文。

3、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3课时(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四、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 “厂”是个象形字,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引导理解厂字旁的字常与房屋、处所有关。认识“穴”字,学习穴宝盖。指导观察了解:宝盖表示同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让学生感悟“穴”字象形的特点,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穴有关。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第2课时(字词句应用)

一、笑得不一样(第1题)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二、句子朗读(第2题)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3课时

(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上一篇:西店小学2012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国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