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画乡作文

2024-04-24

美丽的画乡作文(精选2篇)

篇1:美丽的画乡作文

古堰画乡作文

古堰画乡

作者:平湖市实验小学502班 崔函舟

指导老师:周娟

上帝赐给丽水一块一年四季风景宜人的地方,那就是古堰画乡。连通古堰和画乡之间的是一条清澈的瓯江,我们可以乘坐游船来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古树,它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树干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抱得过来,树枝弯弯曲曲的,枝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嫩绿的叶子。这棵树的树龄已有1000多岁了,是古堰画乡超过1000岁的古树之一。向右瞧是一个游船码头,许多游船靠在石墩旁,浮在茫茫的大江上。因为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画乡,那么泛着小浪花的大江对面就是迷人的古堰了。

再向前走是一条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街。街上每间店铺前都贴着红红火火的春联。这些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外墙早已变得斑斑驳驳,店铺上都会挂着一块木匾。之所以称为画乡,是因为这条古街上有许多画店,画家可以来画乡取景写生。越往前走,红火的气氛越浓,几乎各个门前都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到了江边,小朋友们纷纷捡起小石子打起了水漂。瞧!石子跳了一下,两下,忽的躲到青青的江水里去哩!

我们乘着游船,游览两岸边的美景。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前行,两岸边都是古朴的屋子,屋子外墙都是由个头大的鹅卵石砌成的。无论往哪边看,我们都可以看到那随风摇摆的芦苇丛,芦苇们见到我们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芦苇旁是几棵光秃秃的树,树上满是枝桠。虽然冬天也很美,但我可以想到春天更是一派宜人的景象。游船开过的水面荡起一层层的波浪。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来形容现在的美景是再合适不过了。

上岸后,郁郁葱葱的树木呈现在眼前。再往前漫步,数一片翠竹林最令人难忘。那苍翠欲滴的嫩竹给古堰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芦苇丛就像一群姑娘,需要保护,那它们的后边就是一丛半人高的小树,它们就像士兵保卫着“姑娘们”。向前眺望,见到的是一条小溪流,溪流上搭着一座“石桥”,石桥是由一块块大鹅卵石铺成的。走过石桥,见到的是古代搭成的瓯江坝,挡着源源不断的江水。因为这个坝挡住汹涌的江水几千年,保护着人们,所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古堰。

高大的山围绕着清澈的水,清澈的水倒映着高大的山,再加上蓝天白云,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

篇2:美丽的画乡作文

城市化的背后, 隐藏着农村人深深的失落和迷惘。一方面, 农村人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另一方面, 他们也逐渐发现, 城市文化与他们本身固有的乡村文化之间不断产生着冲突, 而社会文化成果享受的不平等, 必然导致新的精神贫困。可以说, 没有文化支撑和渗透的城乡一体化, 是片面和短视的。在我国, 大量的传统文化依然保留在农村, 而不是城市。通过这些年的文化实践, 我们知道, 只有珍爱和保护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才能守住我们民族的根基, 维护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异性。

就现实情况看, 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缓慢, 发展不均衡, 设施比较简陋;文化活动内容单一, 缺失区域特色, 不能使农村群众产生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因此,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民画乡建设, 应意识到城乡一体化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城乡一体化又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 应当吸纳保留原有的特色文化形态, 不要盲目跟风建设。

秀洲地处杭嘉湖平原, 水网缠绕, 多数村落都是依河而建, 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 秀洲区试行农民居住规模化、社区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享受城市文明所带来成果的同时, 乡土文化正在不断地流逝。而这种本真的纯朴文化和乡土自然风貌, 正是我们的农民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汲取灵感的来源。

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 近几年来, 秀洲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 十分注重对秀洲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一方面, 注意规划、保存一批村落文化 (包括田园景色、民居建筑、古桥、古树等) 、名人文化, 比如新塍镇的古镇、王店镇梅溪、王江泾镇一里街的保护规划、油车港镇龚保铨故居开放、朱彝尊文化名人的研究工作等, 为我们留住文化记忆;另一方面, 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 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的新社区。在新社区的建设过程中, 注重体现秀洲的自然风貌, 强化江南水乡景观特色, 并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 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资源。比如聚宝湾乡村风情游、农家赏梅休闲游、江南网船会民俗游等等。

其次, 提出了“人文秀洲、画乡新区”的文化建设目标, 同时制定了《秀洲区画乡建设规划》。实施以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 以“一镇一品”基层文化活动为中心, 以农民画为品牌特色的文化发展策略;建立融合文化基础设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队伍培育三位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 形成具有秀洲特色的区域文化发展模式。

一、加强区、镇、村三级画乡阵地建设

1.加快区级阵地建设。占地面积45亩,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全年无休向公众开放, 提供展览、艺术辅导、文化有约、广场演出、露天电影等多种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画乡阵地建设。与浙江南洋集团联手, 在秀洲新区南洋生态园内建立农民画体验馆和农民画人才培育基地, 作为秀洲农民画的宣传展示和产业发展窗口, 进一步打造秀洲的农民画品牌形象。

2.推动镇、街道农民画基地建设。自2002年以来, 全区已建立7个镇、街道农民画培训基地, 26个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同时, 制定了基地的考核奖励制度, 每年由区对各个基地进行考核, 并评选出“十佳”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

3.巩固村 (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开展个人画室的创建工作。村级 (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是最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 也是我们普及农民画宣传、辅导的主要场地。目前我区5镇2街道97%的社区和行政村都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其中80%以上通过考核评估达到市级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并且, 自2010始, 我区开展了农民画个人画室的创建工作, 鼓励土生土长的农民画作者建立自己的农民画室。他们有些把画室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内, 有些条件宽裕的, 就建在自己的家内 (要求有50平方米的农民画创作、展览室) 。在通过区考核后, 当年创建成功的区给予8000元的奖励, 以后每年复评成功, 将继续获得5000元的奖励。至今年年初, 全区已成功创建了8个农民画个人画室。个人画室的创建, 一方面极大鼓舞了农民画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也宣传推动了周围村民的参与性。

4.实施农民画信息网络共享工程。对我区画乡建设成果在秀洲农民画网上定期进行报道和更新;建立农民画作者网络联系平台, 及时发布农民画培训信息和组织活动。

二、加强农民画人才队伍培育

1.坚持每年在区文化馆举办全区性农民画骨干作者培训班, 组织辅导、采风活动, 提升骨干的创作能力。目前, 我区农民画骨干队伍达到百余人, 年创作量达到三百余幅。

2.挖掘村级创作群体, 不断壮大农民画队伍。目前我区的农民画创作队伍, 百分之六十以上由乡镇的美术教师构成。美术教师有自己的创作优势, 他们有绘画基础, 构图完整, 色彩协调。但又被专业束缚住手脚, 稚朴烂漫不足。而生活在田间地头的农人则不同, 他们用握农具的手来持画笔, 完全无拘无束, 信手拈来。所以近几年来, 秀洲区一方面抓紧对现有的农村作者的培训, 另一方面, 通过对村级文体辅导员的农民画宣传和普及工作, 不断地获得信息, 下村挖掘新人。油车港镇合心村的十姐妹农民画团队, 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她们年龄最大的66岁, 最小的49岁, 学历最高的只是小学毕业。在区文化馆美术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 抱着尝试的心理, 拿起了画笔。稚拙朴素的语言在她们的画笔下欢快地流淌, 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艺术魅力。2014年, 十姐妹团队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省级优秀视觉艺术群体。

三、注重对农民画母体艺术的保护, 开展秀洲文化特色活动

上一篇:妹妹笑了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是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