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2024-05-05

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共6篇)

篇1: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标准工作量及计算办法 一、周标准工作量

农村小学 16节 农村初中14节

县城小学14节 县城初中13节

二、周标准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课堂教学工作量:

按公式 N1 =∑(XiKini/50)计算。其中X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数,K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折算系数,ni为第i班的学生人数,一个标准班的学生人数小学取50初中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 数学 外语 国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思品 历史 地理 体育 音乐 美术 信息 其它 1 1 0.9 0.9 0.85 085 0.85 0.85 0.8 0.8

0.8

0.8

0.7 小学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 数学 国学 外语 品德 科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信息 其它 1 1 1 0.9 0.85 0.85 0.8 0.8 0.8 0.8 0.7(1)同科同头多班,取其中一个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其余班的折算系数降低0.1。

(2)同科不同头多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

例如:某校小学教师,上三年级一个班(60人)的语文,同时又上五年级一个班(65人)的科学。按部颁课时计划,他的周课堂教学工作量为:N1=(8×1×60/50)+(2×0.85×65/50)=11.81

2、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 早读:按标准课时乘以0.3计算

3、职务工作量(课时计/周): 职务工作量表

职 务

类 别 校级 副校级 中层正职 中层副职 会计出纳 小学 12

初中 10

4、教师周工作量:N=N1+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职务工作量

5、教师月工作量:A=4N

6、其它人员月工作量:按全校教师月平均工作量×(0.7~1.0)计算。

三、教师周标准工作量的使用

各校教师周工作量计算出后,与周标准工作量相比较,超出周标准工作量,计算超课时工作量,未超出周课时工作量,不计算超课时工作量。各校教师的周工作量应该在开学的时候,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排好课后,计算出全校周总工作量,再算出本校人平均周工作量。最后根据人平周工作量安排教师工作。几点说明:

1、本方案只是对教师工作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2、周课时应以国家颁布的课时计划为准。应该说凡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必需的,都同等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工作量还是有差异的。

3、学校中特岗教师如实验员、搞远程教育的、学校办公平台等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参照有关人员(其它人员周工作量:按全校教师周平均工作量×(0.7~1.0)计算)的执行。

4、学校各个职务岗位,都有相应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有上课才叫做事。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很重要。因此,各种关于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都对领导管理工作计一定工作量。

篇2: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GYEY)

一、课程目标

(一)短期集中培训(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和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

总目标:

基于幼儿园骨干教师(含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保教工作实践与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保教能力。

具体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提高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特殊性的认识,以 及对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教学改革的能力,发挥骨干带头作用。2.提升专业能力。深刻理解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

3.转变教育行为。提高问题诊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关优质保教的行动策略。4.引领教师培训。掌握基本的培训知识和技能,能够设计、实施培训方案。

(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

总目标:

旨,采取综合式培训,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育、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园本培训和教研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具体目标: 基于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 1.深化对职业的理解与幼儿发展的认识,提高“师德为先”的实践品质,转变教育理念。2.系统提升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3.初步掌握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培训方法和策略,提高指导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

总目标:

基于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的 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现实需求,以“送培到县”、“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 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专业能力,以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

具体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教育工作的共性与差异。

2.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幼儿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幼儿园与小

476 3.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

二、建议课程内容

(一)短期集中培训

维度

模块 专题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

教育影视中的师德

良好师幼关系建构

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师德修养

学时 3 3 3 3 3 3 3 3

内容要点

个人事迹,有益启示.电影欣赏,问题讨论

问题分析,规范要求,建构方法

教育过程公平,幼儿差异认识,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加强自我修养,构建和谐道德人格

师德现状,心理基础,问题与策略

专业性,独特性,创造性

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要点,依法治教

热爱儿童,爱岗敬业,勤学进取,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的表现,职业倦怠,情绪调节 健全道德人格培育

新时期师德现状、问题及应对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

专业理念与师德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专业理念 3 3 3 3

意义价值,基本理念,内容特点

基本理念,经验与问题,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儿童为本,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

社会价值,个体发展价值

一日生活皆课程,预设与生成,整合观

儿童利益优先,尊重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观

点与意见,无歧视

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

幼儿园教育特质,纠正与防止小学化

背景与目的,依据与原则,指南与纲要的关系,实施建议与要求

年龄特征,个体差异

认知特点,认知主动性,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感发展,社会行为

生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品质

内涵,表现,问题行为

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科学探索,数学认知

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

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儿童权利与保护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3 3 3 3 3 3 3 3 3 3 6 6 6 6 6 专

识 幼

幼儿发展特点

儿 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知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幼儿心理健康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教 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识 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477

维度

模块

续表

专题

学时

内容要点

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幼儿园安全工作 3 3 3 3 3 3 3

保教结合原则,合理的作息时间,教育环节中的保育,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应急、应变,急症救助

活动价值,目标内容适宜,师幼互动质量

幼儿对环境的主动作用,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引导,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游戏类别,游戏与课程,游戏与教学

各类游戏的特点,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师幼关系,互动要素,互动特点,互动效果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发展特点,早教指导要点

学习资源的获得,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教育教

学资源库的建立

音乐、美术、文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

发现

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心理环境,物理环境

空间规划,活动区的种类,教育价值,指导要点

材料投放原则,.材料的结构化,材料的功能与层

次,材料的有效性

设备设施,空间利用,墙面设计

识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游戏与儿童发展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0—3 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

艺术作品鉴赏

识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班级环境的创设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的

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

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观摩与分析

活动区材料投放现场观摩与案例

分析 3 3 3 3 3 3 3 3

区角规划,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案例讨论

常规要求、环节过渡、时间安排的问题,对策

力 一

活的组

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不同年龄班的管理 管理内容(生活常规、教育常规),管理方式

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入园离园,进餐与饮水,盥洗,环节过渡等

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活动安排,环节过渡,生活保育,教师与保育员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教师对建构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教师对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

角色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交流

观察要点,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3 3 3 3

观察要点,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游戏材料,角色交往,游戏情节,幼儿经验水平

游戏材料,同伴关系,作品分析,幼儿经验水平

设计要求,材料准备,自选材料分组设计,小组

交流,演示与讲评

478

维度

模块

续表

专题

学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的设计

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的 语言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社会教育活动典型案例的参与式

讨论

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工作坊 3 3 3 3 3 3

内容要点

设计原则,构成要素

主题来源,主题结构,内容整合,活动实施

目标定位,运动设施与材料,挑战与安全

生活中的探究,科学发现区活动,集体活动

规则意识,责任感,亲社会行为

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目标内容适宜,师幼互动质量,活动效果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总

结评价

讨论:生活中的数学经验;交流:分享经验;实操:

数学学习支持

内容适宜,探究兴趣,幼儿经验,问题讨论,分

析评价

内容适宜,探究兴趣,幼儿经验,幼儿的审美体

验、表现与创造,问题讨论,分析评价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分析

幼儿作品分析,档案资料的选择,幼儿发展综合性报告的撰写

评价要点,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评价要点,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观察要点: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效果;讨论:问题的针对性和

形式的适宜性

沟通意义,沟通内容,沟通方式

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形式,内容

家访,家长会,开放活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人的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选择依据(因地制宜、适宜性、教育性),利用

方式

安全与卫生,结构与功能,成本与效用.选择标准,使用方式 3 3

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艺术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评 价 班级环境评价与反思

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

思 幼儿发展档案的制作和使用 3 3 3 3 3 专

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园 家园共育

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发源

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

利 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工作坊

用 3 3 3 3 3 3 3 3 3

自选材料制作,展示观摩,分享交流,问题讨论,分析评价

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培训机智

需求来源,需求分析,项目规划

目标确定,课程选择,方法匹配

小组交流,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模拟情境

园本教研内涵,研训一体,研修目标内容,研修

组织,研修方式.培训者的角色定位

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撰写.培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训 3 园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

479

(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

维度

模块 专题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

教育影视中的师德

我的教育人生:学员沙龙

学时 3 3 3 3 3 3 3 3

内容要点

个人事迹,有益启示

电影欣赏,问题讨论

成长经历,情感故事,分享交流,增进了解

教育过程公平,幼儿差异认识,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师德现状,心理基础,问题与策略

专业性,独特性,创造性

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要点,依法治教

热爱儿童,爱岗敬业,勤学进取,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表现,情绪调节,职业幸福感

辅导内容,辅导方式 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新时期师德现状、问题及其应对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养 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德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完善

幼儿园教师团体心理辅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经验交流

业理

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6 12

意义价值,基本理念,内容特点

基本理念,经验与问题,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经验,问题,对策 3 3 3 3 6 3 3 3 3 3 3 3 9 12 9 9

儿童为本,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

一日生活皆课程,预设与生成,整合观

儿童利益优先,尊重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观

点与意见,无歧视

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

幼儿园教育特质,纠正与防止小学化

背景与目的,依据与原则,指南与纲要的关系,实施建议与要求

年龄特征,个体差异

认知特点,认知主动性,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感发展,社会行为

生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自我意识,需要,性格,气质

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品质

内涵,表现,问题行为

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科学探索,数学认知

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

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保教结合原则,合理的作息时间,教育环节中的保育,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应急、应

变,急症救助 儿童权利与保护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幼儿发展特点

幼儿认知发展

发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展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

识 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幼儿心理健康

识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教 知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3 3

480

维度

模块

续表

专题

学时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保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游戏与儿童发展

识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内容要点 3 3 3 3 3 3 3 6

活动价值,目标内容适宜,师幼互动质量

幼儿对环境的主动作用,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引

导,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教师的信息素养 0—3 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养

游戏类别,游戏与课程,游戏与教学

各类游戏的特点,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师幼关系,互动要素,互动特点,互动效果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发展特点,早教指导要点

学习资源的获得,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教育教

学资源库的建立 通

艺术作品鉴赏

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音乐、美术、文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

发现

班级环境的创设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环

境的创

墙面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摩或案例分析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现场观摩与案

例分析

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基本理念,原则,要点

空间规划,活动区的种类,教育价值,指导要点

理念,布局,与幼儿学习的关系.设备设施,空间利用,墙面设计 6

区角规划,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案例讨论

自选材料制作,展示观摩,分享交流,问题讨

论,分析评价

基本常规,幼儿的参与

常规要求,环节过渡,时间安排

重要性,活动内容,方式 教师自制玩教具的展示与交流

活的组

育 班级常规的建立

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3 3 6 3 专

混龄活动的组织

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入园离园,进餐与饮水,盥洗,环节过渡

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活动安排,环节过渡,生活保育,教师与保育员

农村大班额情况下游戏活动的开展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教师对建构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动 的教师对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支 角色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交流

游戏材料,场地利用,游戏类型,游戏方式

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观察要点,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观察要点,介入时机,指导策略,常见问题分析

游戏材料,角色交往,游戏情节,幼儿经验水平

游戏材料,同伴关系,作品分析,幼儿经验水平

设计要求,材料准备,自选材料分组设计,小组

交流,演示与讲评

481

维度

模块

续表

专题

学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的设计

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生活与游戏中的数学

早期阅读的指导

早期阅读模拟教学

活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动 的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计 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评价

社会教育活动典型案例的参与式

讨论 6 3 3 3 3 6 3 3 3

内容要点

设计原则,构成要素

主题来源,主题结构,课程整合,活动实施

目标定位,运动设施与材料,挑战与安全

日常生活中的探究,科学发现区活动,集体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渗透,游戏中的数学学习,集体活动

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活动,讨论与交流

同伴关系的类型,交往技能,解决冲突

规则意识,责任感,亲社会行为

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目标内容适宜,师幼互动质量,活动效果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总

结评价

讨论:生活中的数学经验;交流:分享经验;实

操:数学学习支持

内容适宜,探究兴趣,幼儿经验,问题讨论,分

析评价

内容适宜,探究兴趣,幼儿经验,幼儿的审美体

验、表现与创造,问题讨论,分析评价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分析

幼儿作品分析,档案资料的选择,幼儿发展综合性报告的撰写

评价要点,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评价要点,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观察要点: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效果;讨论:问题的针对性和

形式的适宜性

沟通意义,沟通内容,沟通方式

提供资源,参与活动

家访,家长会,开放活动

特点,类型,方法

人的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选择要求(因地制宜、适宜性、教育性),利用

方式

安全与卫生,结构与功能,成本与效用

选择标准,使用方式

自选材料制作,展示观摩,分享交流,问题讨

论,分析评价

民间游戏筛选,游戏的组织,教师的支持,场地

要求 6 6 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工作坊 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艺术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力 6 3 3 3 3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评 价 班级环境评价与反思

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

思 幼儿发展档案的制作和使用

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家

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

合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作 农村幼儿家长工作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用 3.3 3

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3 3 3 6 3 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

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工作坊

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482

维度

模块

续表

师的专

展 专题

学时

幼儿园科研方案的制订

开题报告交流与实作

基于案例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

幼儿园教研组建设与教研活动创新

园本教研观摩与研讨

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6 9 3 3 3 3 3

内容要点

选题,文献查阅,研究设计,研究方案的撰写

选题,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相互交流与点评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

价值,要点

教研制度,教研组的形式,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观摩,交流

需求来源,需求分析,项目规划

需求评估,方案设计,方法匹配

小组交流,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模拟情境

园本教研内涵,研训一体,研修目标内容,研修

组织,研修方式

扎根现场,师徒结对 专

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撰写.教

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园本研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 3 3

(三)“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维度

模块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1)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2):从小学

教师到幼儿园教师 专题

学时

内容要点 3 3 3 3

个人事迹,互动交流,研讨

个人事迹,互动交流,研讨,转变历程,面临的困难,经验与体会

社会价值,个体发展价值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保教目标 专

德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和《3—6 岁 儿 童 学习与 发 展 指

南》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

与小学教师的共性,与小学教师的差异 儿童观,知识观,学习观,教育观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儿童权利与保护

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教师的职责

一日生活皆课程,预设与生成,整合观

儿童权利保护的四大原则,儿童的四大基本权利

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文化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认知特点,认知主动性,认知能力

发展规律,特点,影响因素

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感发展,社会行为

生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幼儿学习与小

学生学习的区别

重要性,内涵,表现,影响因素 3 3

识 幼

识 幼儿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儿童发展的生态观

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3 3 3 3

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幼儿心理健康 3

483

维度

模块

续表

识 保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保育知识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与各环节的要求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游戏与儿童发展

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教师的信息素养 专题

学时

艺术作品鉴赏

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境的创

用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现场观摩与案

例分析

材料的投放与利用

班级常规的建立 班级环境创设的观摩 6 6 6 6 3 3 6 6 3 3 6 6 6 6 6 6

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科学探索,数学认知

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

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卫生,急救,护理

一日作息制度,各环节具体要求,各环节教育功能

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应急、应变,急症救助

内容要点

各类游戏的特点,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学习资源的获得,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教育教

学资源库的建立

音乐、美术、文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

发现

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空间规划,活动区的种类,教育价值,指导要点

区角规划,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案例讨论

投放的原则,材料的种类与用法

墙面设计与布置,空间利用与区域创设,设备

设施、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分析,主要经验,主

要问题

力 一

活的组

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基本常规,幼儿的参与

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不同年龄班的管理

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3 6 6 3

常规要求、环节过渡、时间安排的问题,对策

管理内容(生活常规、教育常规),管理方式

入园离园,进餐与饮水,盥洗,环节过渡

活动安排,环节过渡,生活保育,教师与保育员

动的支

导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规则游戏

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实操与分

享交流

常见类型,条件与材料,支持与指导

游戏材料,角色交往,游戏情节,幼儿经验水平

常见类型,条件与材料,支持与指导

游戏材料,同伴关系,作品分析,幼儿经验水平

常见类型,条件与材料,支持与指导,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

自选材料制作,展示观摩,分享交流,问题讨论,分析评价

484

维度

模块

续表

专题

学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 6 6 3 6 3 6 6 3 3 3 3 6 6

内容要点

设计原则,结构与内容,设计练习与分享

主题活动的特点,常设的主题活动,分析与评价的要点

活动类型,小、中、大班的典型体育活动,组织

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探究,科学发现区活动,集体活动

观察要点:内容适宜,探究兴趣,幼儿经验,问

题讨论,分析评价

生活中的数学渗透,游戏中的数学学习,集体活动

讨论:生活中的数学经验;交流:分享经验;实操:

数学学习支持

目标内容适宜,师幼互动质量,活动效果

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总

结评价

同伴关系的类型,交往技能,解决冲突,案例分析

规则意识,责任感,亲社会行为

律动,唱歌,打击乐,舞蹈

绘画,泥工,纸工,民间艺术 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动的计

施 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现场分

析、评价

生活与游戏中的数学

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实操

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评价

早期阅读的指导

社会教育活动典型案例的参与式

讨论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 专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园 合 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分析

评价要点,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沟通意义,沟通内容,沟通方式

家访,家长会,开放活动

人的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因地制宜,适宜性,教育性,材料的收集与利用

玩教具的选择与制作

安全与卫生,结构与功能,成本与效用.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选择标准,使用方式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

(一)课程结构要求

1..各培训机构应参照下表的比例设置培训课程,原则上每个维度浮动比例不超过 5%。

2..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不同需求,开设选修课程,为学员创造自主选学机会。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须开设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 10%。

485

项目

维度 示范性短训

中西部短训

10% 40% 50%

10% 40% 50%

中西部置换

脱产研修

农村幼儿园

“转岗教师”培训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5% 45% 50%

15% 45% 40%

(二)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

1..培训主题的设计依据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精神;依据当前幼儿园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某些专业知识的缺失和专业能力的不足,未能把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反思性实践的能力

不够,缺乏与家庭合作共育的深刻理解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依据幼儿园教师所关心的热

点、难点和培训需求。

本课程标准提供若干个主题供选择使用,也可自定主题。

(1)幼儿发展与评价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3)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管理

(4)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5)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6)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7)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优化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本的学习、贯彻与落实

(9)幼小衔接与防止、纠正小学化倾向

(10)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2..培训专题的选择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当前培训需求,确定和选择培训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在本课程标准各模

块中选择适宜的专题进行组合,形成一期集中培训的培训课程方案。专题选择和组合的依据如下:

(1)专题选择应覆盖与主题相关的模块,根据主题可对专题名称做适当变化。

(2)根据培训对象的目标定位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专题名称下的要点可适当调整。

(3)选择专题要考虑知识、能力的相应关系,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的结合,实践性专题

不得少于总课时的 30%。

(4)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受训者的参与性,专题选择必须考虑一定比例的实践实操和

研讨专题。

3..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附后。

(三)实施建议

1..培训方式

(1)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

合,各种方式相互渗透融合,在理论培训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练习中突出理论与能

486 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

(2)以参训教师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作用,引领参训教师

研讨真实的保教问题,在参与、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总结、反思保教经验,发展实

践智慧,提升实践能力。

(3)将院校集中研修与优质幼儿园“影子教师”、后续跟踪指导和辐射示范相结合,引领

参训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持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4)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式,灵活采取案例式、探究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参训教师的参与度,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课

程实施的实效。

2..师资要求

(1)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项目配备 1 名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教师作为首席专家,全面负责培训设计、实施、总结等专业工作。要求首

席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培训活动,对培训质量全面负责。培训结束后,形成培训总结报告。

(2)组建高水平培训者团队,注意大学教育专家、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含课

程标准及教材编著人员)的合理搭配。原则上,中西部项目省外专家占 30%,一线名优教师

40% 左右。

(3)开展集体备课。在培训实施前,培训机构应组织任课团队专家开展集体备课,对于

培训目标、内容要点、活动形式、作业设计以及资源利用等进行认真研究。每位任课教师要

明确课程要求,确保其教学内容与方式能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3..课程资源利用的要求

(1)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目标的需要,为参训教师选配适切的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或网

络信息化资源,加深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训课程的功能。

(2)培训者团队主讲专家应向参训教师提供讲课提纲和阅读材料,为参训教师持续学习

提供有效支持。

(3)把参训教师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建立班级虚拟空间,整理、发掘课程实施过程中

参训学员学习研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并尽可能提供给每位参训教师进行分享、交流。

4..培训效果评价

(1)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训教师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即时与后续相结合、自评与

他评相结合等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对专家团队的教学实施效果和水平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

(2)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综合考核。理论考核以课程作业、学习心得、小论文等形式进行;

实践考核以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活动设计、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关注参训教师

出勤率、课堂讨论参与率、作业提交情况等精力投入和主动参与程度;结果考核主要对参训

教师提交的各种任务性作业进行质量考查。

(3)对参训教师培训后专业发展情况及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教育行为的改

进和变化效果进行评价。

487(含教研员)占 附: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项目类别: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10 天(60 学时)

培训主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培训对象: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

培训目标:通过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实作,引导学员更新观念,充实专业知识,提

升教师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与反思能力。

培训内容:

维度 模块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题

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学时 3

内容要点

师德修养

教育过程公平,幼儿差异认识,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基本理念,经验与问题,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专业理念 《幼 儿 园 教 育 指 导 纲 要

(试行)》解读

幼儿发展

知识

一日生活皆课程,预设与生成 3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品质

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好奇与探究,发现与理解

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

自我与他人,社会适应,情绪与情感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保教结合原则,合理的作息时间,教育环节中的保育,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3 3 3 3 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专业知识 保教知识 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环境的创设

与利用 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

与实践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3

游戏类别,游戏与课程,游戏与教学

空间规划,活动区的种类,教育价值,指导要点 3 3 3 3 主题活动的设计

学员教学活动设计交流

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与评估

幼儿园半日活动观察实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与案

例分析

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

研讨

设计原则,构成要素

主题来源,主题结构,内容整合,活动实施

学员分组设计领域或主题活动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分析

典型行为记录,观察结果分析

目标与内容适宜性,师幼互动质量,内容与形

式,方法与策略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观察要点: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效果;讨论:问题的针对性和

形式的适宜性 活动计划的专

组织与实施

评价与反思

篇3: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关键词: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教学领域,内容结构,专业发展阶段

一、制定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澳大利亚开始重视教师能力的标准建设。澳大利亚教育、培训和青少年部(MCEETYA)于2003年11月颁布了澳大利亚国家教学专业标准框架(以下简称为ANF PST)。ANFPST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澳大利亚的教师质量,促进澳大利亚的教学专业化。[1]ANFPST是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标准,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为改变ANFPST实施效果不佳的现状和实现澳大利亚健康、体育和娱乐委员会(ACHPER)发布的《墨尔本宣言》[2]中的教育目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在教育上的权力,并委托澳大利亚国家标准专家小组(NSEWG)和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协会(ACER)进行新一轮的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修订工作。NSEWG和ACER从2009年1月着手进行该项工作,并用1年的时间拟成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草案(NPST草案)。[3]2010年2月至6月,两个组织开始面向澳全国范围内进行了NPST草案的讨论及意见征集工作,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集到来自各界提交的意见书共计120份。在此基础上,NSEWG和ACER对NPST草案进一步修改,并提交给澳大利亚教学与学校领导协会(AITSL)。2010年7月至11月,受AITSL的委托,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对NPST草案进行了论证研究,共收集近6,000名教师和校长的调查数据,形成了关于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有效性的最终报告。[4]2010年12月22日,澳大利亚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及青年事务部部长理事会(MCEECDYA)正式通过了新修订的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NPST)。AITSL于2011年2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NPST(NPST,February 2011),并且要求澳大利亚其他所有的教师专业标准都要与此标准保持一致。[5]

二、标准的结构

NPST内容结构由横向上的七个内容标准(分属三个教学领域)和纵向的四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构成。在此基础上,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进行描述。

(一)横向的内容标准结构

横向的内容标准分属于专业知识领域、专业实践领域、专业参与领域,每个领域下包含2~3项具体的内容标准,每个内容标准下又包含4~7个具体的关注领域(focus area)。

1. 专业知识领域

专业知识领域主要反映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熟知的、以满足学生需要的那些知识。此领域内包含2项内容标准,每项内容标准下分别有6个具体的关注领域:

标准1:有关学生的知识和怎么教他们的知识:(1)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的知识;(2)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知识;(3)学生的不同语言、文化、宗教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知识;(4)土著学生和托雷斯海峡学生的教学策略知识;(5)满足不同学生各种能力发展需求的差异性教学策略知识;(6)支持残疾学生完全参与的策略知识。

标准2:教学内容知识和怎么传授这些教学内容的知识:(1)教学领域内的策略性教学知识和内容知识;(2)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知识;(3)课程评价和报告的知识;(4)了解并尊重土著和托雷斯海峡的居民,以促进澳大利亚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策略性知识;(5)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的知识;(6)教育信息技术知识。

2. 专业实践领域

专业实践领域的核心是教师能够使学生投入、参与学习,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此领域包含3项内容标准,每项内容标准分别包含数个具体的关注领域。

标准3:计划并能够进行有效教学:(1)建立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2)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安排学生的学习项目;(3)有效运用教学策略;(4)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5)运用有效的课堂交流技术;(6)评价并提高教学项目的有效性;(7)让家长/监护人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标准4:创建并保持支持性的和安全的学习环境:(1)支持学生的参与;(2)管理课堂活动;(3)管理挑战性的学生行为;(4)确保学生的安全;(5)安全的、负责的和有道德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标准5:评价、反馈并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1)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可靠的、连续的评价;(4)正确解释对学生的评估的数据;(5)报告学生的学习成绩。

3. 专业参与领域

专业参与领域是教师为了能够有效教学,认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需要,并与同事、家长、专业团体等建立专业联系。此领域包含2项标准,每项标准分别包含4个具体的关注领域。

标准6:参与专业学习:(1)认同和计划教师的专业学习需求;(2)参与专业学习并促进实践能力提高;(3)参与同事合作并促进实践能力提高;(4)应用专业性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标准7:专业参与中与同事、父母/监护人和专业团体关系:(1)具备专业伦理和责任;(2)遵守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定以及组织要求;(3)参与到父母/监护人的合作中;(4)参与专业性的教学网络和专业团体中。

(二)纵向的发展阶段结构

NPST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是一个持续向上的过程,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依次是准教师阶段、胜任教师阶段、优秀教师阶段和领导教师阶段。

1. 准教师阶段

准教师阶段是指已经完成职初教师教育项目(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并具备认证该项目所需的素质的那些教师。这是NPST要求每个教师在成为全职注册教师的必要前提。

2. 胜任教师阶段

胜任教师阶段的教师已经完全掌握七个内容标准的要求,并具备全职注册教师的素质,也是澳全职注册教师必须要达到的阶段。此阶段中,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准教师阶段的那些素质外,更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参与性。

3. 优秀教师阶段

优秀教师阶段的教师是指那些工作高效、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能独立自主的工作,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促进自身和同事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并积极地参与到校园内外的活动中。与胜任教师阶段相比,优秀教师阶段更加强调教师的合作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能力。

4. 领导教师阶段

领导教师是同事、父母/监护人和专业团体公认和尊重的卓越教师。与优秀教师相比,他们的创造能力更加突出,组织能力更强,并拥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是学校或者专业团体的代表。

(三)纵横交互的具体要求

在对横向的内容标准和纵向的发展阶段标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NPST将内容标准与教师发展阶段标准进行整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七个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本文分别以不同阶段的教师在三个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要求为例进行说明(见下表)。

三、特点评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最新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一)科学严谨的标准制定过程

为使得该标准具备最高的权威性,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力,联邦政府在NPST的制定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这使得NPST从最初的理念建构到正式公布的2年时间里,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和支持,这也是NPST的每个制定环节都能不流于形式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同时,在多元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教师教育背景下,NPST不仅是对澳大利亚《墨尔本宣言》的及时响应,也明确提出是对ANFPST的及时更新,这反映出NPST从理念建构、内容结构以及最后的实施过程等各环节不仅推进和顺应了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历程,而且是对教师教育面临的社会背景的及时响应,这也是NPST能否得到很好实施的前提。从制定过程的具体环节来看,经历了理念建构、形成草稿、征集意见、有效论证等环节,先是由教师教育的权威组织机构AEEYSOC和教师教育研究机构ACER进行筹备工作,在优化ANFPST、相关研究报告等的基础上,初拟讨论稿,继而征求各方意见,博采众长,最后通过授权新英格兰大学对来自一线教师近6,000份调查研究数据的研究报告以论证该标准对教育实践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不仅是对ANFPST承启,而且还使每个环节遵循了从教育研究机构到一线教师等相关参与者之间的“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互动融合的制定规则。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该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目的标准理念建构

从标准制定理念上说,与2003年的ANF-PST相比,NPST同样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理念上由使教学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向了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尽管NPST组织结构各内容之间是互相依赖,甚至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但从该标准遵循的《墨尔本宣言》以及该标准的具体内容中,均可以看出该标准制定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差异。比如在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尊重和理解土著学生、托雷斯海峡学生,以及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促进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因为NPST的基本逻辑前提是“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学生发展、教学质量的发展、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发展只是该标准的一个兼顾目的,并不是核心目的。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client),林达·达令一哈默德(Linda Darling-Hammond)[6]曾经指出,面对纷繁的社会变革,教师不光是“传授课程”(cover the curriculum),还得将每个学习者的独特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在对教师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中,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评定是重要的要素。而NPST的具体内容中很少涉及源自教师的发展需要的陈述,在教师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掌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策略,在领导型教师阶段,甚至要求能设计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由此可看出该标准中,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发展的手段,教师发展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

(三)可操作的内容

ANFPST的内容结构由职业发展维度(careers dimensions)和四个专业要素(professional elements)构成,但这些内容结构的具体介绍则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与此相比,NPST的内容则更为具体和详尽,其内容结构由纵向的四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构成,横向由七个内容标准构成,这七个内容标准又分属于三个教学领域,每个领域下都规定有具体的关注领域(总共有38个具体的关注领域),并同时结合纵向上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每一个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关注领域均有详尽的规定和阐述,这使得NPST的每一个标准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此外,从标准的权威上说,尽管ANFPST也是全国性的教学标准,但是各州(部落)仍然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并未严格参照该标准去制定各自的相应的教学(师)专业标准,因此澳联邦政府通过国家教学标准来实现对教师教育领域的集权管理的意图未能实现。而NPST从制定到最后颁布都明确提出是全国性最高权威的教师专业标准,并要求各州(部落)、各教师教育协会、教师资格注册机构等的教师专业标准都必须参照该标准制定和执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NPST的权威性大大地超过了ANFPST的权威性,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像ANFPST流于形式的实施而专门提出的要求,最终也会促进和强化NPST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四)强制性与自愿性共存的标准效力

从标准的效力上来说,NPST中准教师阶段和胜任教师阶段是澳大利亚教师资格鉴定必须要达到的阶段,教师必须要在达到胜任阶段的标准要求后,才能注册成为澳大利亚的全职教师。而优秀教师阶段和领导教师则是采用自愿注册的原则。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准教师、胜任教师、优秀教师、领导教师四个阶段,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向上性,从具体的各个阶段的标准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向上的发展过程,比如从教师知识的维度上来说,处于准教师阶段更多的强调“知道”(knowledge),而胜任教师阶段则强调“实践与运用”(implementation)。从每一个关注领域的具体方面来说,准教师阶段也是强调“知道”(knowledge),胜任教师阶段则强调的是独立的完成和实施,优秀教师强调的是合作,领导型教师强调的是指导与创建。这些使得该标准既具备强制作用,也具有导向的作用。

四、结语——挑战

NPST在2011年2月正式颁布后,AITSL通过各大媒体、舆论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但是,除了各教师教育研究者对此反应比较积极之外,比如桑特诺(Ninetta Santoro,2011)[7]和梅耶(Diane Mayer,2011)[8]等已对NPST进行相关研究,目前大部分州(部落)政府、教师注册机构等还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只有昆士兰州政府教育部对此作出了较积极的回应,不仅转载了NPST全文,而且也专门对此标准作出了正式的回应。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澳大利亚长期以来的教育分权制度,NPST能否真正的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施,会不会再次流于形式这将是今后面临的挑战之一。

教师教育目前在澳大利亚已经被看成是一个政策问题,[9]NPST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愿望。林达·达令-哈默德[10]曾经提出通过“专业问责制”(professional accountability)使教师教育系统与政策制定者实现一种“政策交易”(policy bargain),以换取政策制定者对于教师职业的放权,实现教师教育系统的自主管理。但是梅耶(Diane Mayer)[11]认为在NPST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这种交易并未达到,因为NPST有太多的“政府”目的,而目前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该标准的实施效果到底怎么样,怎么样来评价NPST在促进澳大利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的作用是NPST在今后实施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参考文献

[1]Details on invitation to make submissions on the draft Na-tionalProfessionalStandardsforTeacher[sEB/OL].http://www.mceecdya.edu.au/mceecdya/npst2010-submission_details,30534.html.2011-09-10.

[2]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Australians.December 2008[EB/OL].http://www.achper.org.au/index.php.2011-10-8.

[3]Draft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Consul-tation[.EB/OL].http://www.mceecdya.edu.au/mceecdya/npst2010-consultation-call_for_submissions,30532.html.2011-10-10.

[4]John Pegg(TeamLeader),GregMcPhan,Bruce Mowbrayand Trevor Lynch..Final Report on the Validation of Draft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The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November 2010[EB/OL].http://www.teacherstandards.aitsl.edu.au/.2011-10-10.

[5]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February2011[EB/OL].http://www.teacherstandards.aitsl.edu.au/.2011-10-01.

[6]Linda Darling-Hammond(1985).Changing Conceptions ofTeach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Teacher EducationQuarterly,Fall 1995:9~27.

[7]Ninetta Santoro(2011).The Making of Teachers for theTwenty-first Century: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and the Preparation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ers.theFirst Global Teacher Education Summit.2011-10-28.

[8][9][11]Diane Maye(r 2011).The continuing‘problem’ofteacher education:Policy driven reforms and the role ofteacher educators.the First Global Teacher Education Sum-mit.2011-10-28.

篇4: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对原“中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文件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形势对教师职称结构管理的新要求。“指导意见”提出,“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明确关注到教师职称和待遇的地域差别、城乡差别。

但目前教师职称评定和教师待遇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指导意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依然没能够妥善解决。特别是农村教师工作量偏大、中级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待遇差距较大等现象,造成了农村教师康健状况总体欠佳、专业发展作用力和内驱力均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向城市流动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和国家教育均衡战略的实施,应当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退化、专业发展意愿钝化、流向城市现象的常态化将越来越严重。

城乡教师应该同比例设置中、高级职称。

据人民日报2004年4月7日朱德全、王世雄一份关于西南农村教师现象的调查显示,在西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人数很少,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如四川省达川樊哙小学49名专任教师中,无一名小学高级教师,还有部分教师未评上职称。云南省新平县平掌中学41名教师中无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中级职称者也只有6人,29人是初级,其余无职称。

四川省实行多年的《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试行意见”)规定了不同类别学校的高级岗位、中级岗位的比例,这对农村学校具有明显的歧视。如“试行意见”规定,“国家级示范高中高级岗位30%至35%,中级岗位45%至50%;省重点中学高级岗位25%至30%,中级岗位40%至45%;市属重点中学高级岗位15%至25%,中级岗位40%至45%;一般中学10%至15%,中级岗位40%至45%;乡镇单设初中、高级岗位3%至6%,中级岗位30%至35%;乡镇小学高级岗位0.1%,中级岗位30%至35%;基点校、村小高级岗位为零,中级岗位25%至35%。”这个规定试行以来,农村教师意见很大。

最近,重庆市根据人事部、教育部“指导意见”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依旧这样规定: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如下:市属中学原则上为2:4:4,区县属中学原则上为1:3:6,市属小学原则上为1:3:6,区县属小学原则上为0.2:3:6.8。如此的话,重庆的农村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依旧很难。

农村教师工作量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职称应该是对从业者能力水平、工作数量和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但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教师工作量的因素。

农村教师做出和城市教师一样的成绩,往往要多付出成倍的汗水。据笔者了解,川南某县村级学校教师每周至少要上24节课,“一师一班”现象非常普遍,而城市教师的周课时量只有农村教师的一半多一点。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工作条件较差,教师几乎每堂课都要站讲台,没有时间深钻教材,没有时间进修提高,没有时间受专家当面指点。因此,他们在以教学业绩、课题研究、获奖证书、教研论文为主要依据的职称评定制度中,很难和城市教师一比高低,始终处于劣势。再加上新旧职称评价制度都规定农村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只有城市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因此,很多农村教师辛苦工作一辈子,才有可能评上小学高级教师(也只是中级岗位)就不足为怪了。

农村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工作,承担了城市教师数倍的工作量,但在职称评定中,这一重要项目却被淡化了、弱化了,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立教师职称和待遇的“国家标准”,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据2006年互联网上的一项教师收入调查显示,不同省市的教师及同一地区的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待遇相差很大。如江苏苏州,4年教龄的公办高中教师年收入5万元以上(高三8万元上);四川乐山市井研县,教龄5年的高中老师,加上周末补课和晚自习补助,月收入1.5万元。陕西商洛,教龄25年的初级中学教师,年收入1.3万元;河南洛阳,教龄20年的初级中学教师月工资1.6万元。湖南醴陵,9年教龄的公办初中教师,年收入不到1.4万元;甘肃高台初级中学教师,教龄4年,年收入1.2万元;浙江省江山市小学教师年收入2万至2.5万元,初中教师2.5万元至3.5万元,高中教师5至10万元(重点中学还要高出很多);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公办高完中的新教师,每年到卡只有1.2万元多一点。

在国外,一般没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城乡学校也没有明显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的差别。如美国,在一个州内,同级别的教师收入是相同的,既没有地方津贴,也没有学校补助,因此,教师流动内驱力不强。一些国家还相反设置了全国统一的乡村教师补助。当然,西方的家长也不热衷请家教,不像中国教师可以“走穴”,赚取不菲的家教费。如成都知名高中的名师,其家教收入往往高于工资收入的数倍。

笔者建议,应该逐步实行统一的全国教师职称和待遇的“国家标准”。近期可以通过增加农村教师津贴来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而治本的措施应当是,通过认真清理城市学校乱收费、切实遏制有偿家教、适时出台统一标准的城乡教师职称比例和全国统一的工资标准,真正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篇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计划

新郑市郭店镇山根完全小学

二〇一七年八月

山根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山根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工 作 计 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教体艺[2007]8号,新郑市教体局 [2007]41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我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做出如下计划:

《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学校要把实施《标准》作为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

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标准》达标能力为主,提高达标合格率和优秀率,完成标龄儿童合格率85%以上,良好率40%以上,优秀率8%以上的目标。

二、参加对象:

1—6年级全体标龄儿童,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须出示医学证明和免测申请,经体育组审核后批准免测。符合免测条件的学生,以该生达标及格直接记入班级达标成绩中。

三、测试分组: 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一、二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测试项目分为三类,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其他二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小学五、六年级组测试项目均为五类,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

四、《标准》等级评定与登记:

1.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电子档案,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2.学生达到《标准》良好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

3.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4.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

5.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1)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2)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五、加强组织管理,做到“五个到位”

1.管理到位。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明确分工,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

2.器材到位。学校要根据《标准》中测试的项目购置测试硬件和统计软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体育教师人手一本,保证测试顺利进行。

3.宣传到位。《标准》的实施是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价,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各班要加强宣传,可通过板报、学习、小型活动等教育形式,激励学生积极进行锻炼,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性。

4.锻炼时间到位。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要上好体育课、早或课间,每周参加两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

5.安全意识到位。一是对学生的日常锻炼要提出安全要求,二是对测试器材的安全、卫生进行检查,注意器材的保养和维修;三是测试前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对学生讲清测试细则和安全要求。

四、具体措施:

1.收到计划后,各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本单

位学生开展达标训练,利用晨间活动时间、中午、体育课、下午活动课时间进行达标训练,一定要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

2.定四月份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验收月,月内体育活动以开展学生达标项目的训练测试为主,本期重点全面发动,抓好重点项目、困难项目50米、50米×8往返跑的练习,多练、多测,对一些比较容易的项目如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可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应使学生得高分,积累技能和素质。

3.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各年级测试项目要求,合理安排好各年级测试内容与时间。

4.根据安排表开展各年级《标准》项目的测试。

5.各班体育任课教师要做好测试数据的得分查对、记录、统计工作。兼职体育教师如需要体育组协助的有关技术上的问题,请多向相应的体育教师询问,注意达标项目的技术质量。

6.体育专职教师要协助兼职教师做好《标准》测试工作,提供一学年来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成绩,落实加分政策。

7.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表分发给各任课教师,于4月20前上报体育组汇总。

8.每学年的测试成绩、等级填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放入学生档案。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品学兼优。

新郑市郭店镇山根完全小学

篇6: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扎实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的重要手段。近日,崇义县扬眉小学召开了《标准》工作布置会。会议由麦著进校长主持,分管副校长、各班班主任、各村小、教学点负责人、测试员及数据上报员参加了会议。 ――制定一个方案。会议强调,要把《标准》实施作为学校、各村小、教学点今年体育工作的重点;要切实加强重视,着力把此项工作长期抓下去,抓好抓实。学校就如何做好《标准》工作,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分管副校长为第二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各村小、教学点负责人、测试员及数据上报员为成员的《标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二个测试组。由于村小、教学点教职工人数少、教学工作繁重,比较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为顺利做好《标准》测试工作,学校召集本校所有体育老师组建了二个测试组。一组负责本校学生的测试工作,另外一组利用课余时间下达各村小、教学点开展测试工作。测试员要秉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测试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 ――做到三个“100%”。会议要求,各成员必须做到三个“100%”,扎实做好测试和上报工作。一是在籍学生的测试率达到100%;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率达到100%;三是测试和上报的准确率达到100%,对学生项目测试及上报的数据一定要真实、无误,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伪造数据等现象。

上一篇:七颗钻石说课稿获奖下一篇:焦化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