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2024-05-06

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寿宁县中医院

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科教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院医教科在院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以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医院发展为目标,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为契机,强化内部管理,狠抓质量建设,拓展科研成果,围绕科教内涵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法律和医院法规为指南,加大科研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力度。认真落实科研、教学、继续教育工作,圆满地完成十二五所提出的的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我院教学制度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院科教紧紧围绕“二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工作,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调整领导小组,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推进了医院教学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村医培训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医教科在全院带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按照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学管理日益规范,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加强新员工的岗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使实习学生快速转变角色,较好的保证了实习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加强新员工科室轮转管理,促进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医院定期组织院、科两级的理论教学讲座,加强实习学生日常理论学习,促进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每年举办全院性理论大讲座12次。同时,各教研室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制定了详细小讲座安排计划并严格组织落实,各科室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每周定期开展1次小讲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1)制定实习轮转表,将临床实习带教任务落实到科室,分解到人头,每科固定专职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切实确保了带教质量。

(2)制定《带教目标责任书》,从带教计划、入科登记和入科宣教、轮科医生考勤、基本操作技术、教学运行记录、教学实施任务、出科考试和集体评议出科鉴定、教学小结及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并分别与各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签订责任书,以明确带教任务和目标,确保圆满完成带教任务。

(3)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小讲座、教学查房等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4)认真落实入科教育、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五、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督查,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1)为不断提高科室教学工作质量,教学督导组专家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教学质量督导每年至少4次,及时发现科室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限期予以落实整改。

(2)为不断规范科室日常教学工作,根据教学工作要求,每月对科室日常教学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各项日常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六、积极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每年医教科组织教学工作会议1次,部署各项教学工作任务,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安排,解决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举办各项教学活动,丰富了日常教学活动,使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七、加强教学实施环节质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防止重知识轻德育、教师上课随意性太强的现象,抓任课教师备课、上课等环节,由班主任和分管院长随机抽查课堂情况记录,并填写《教学检查记录表》;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

(2)坚持听课制度,制定听课计划,教学督导、教研室、科教部、授课老师组成的听课小组,进行常规和不定期抽查听课,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及教学质量评价表》,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动态,做好听课意见的反馈与改进工作。

(3)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探讨教学、学生及管理等方面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十二五期间我院科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坚持贯彻科教兴医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院的步伐,也圆满的完成了“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的通过,在未来的十三五科教工作中,医教科将围绕医院科教内涵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主题,再接再厉做好各项工作。

寿宁中医院

医教科 2016-2-17

篇2: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师„2011‟1号)和《毕节地区“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甘棠乡礼贤小学教师实际,制定《甘棠乡礼贤小学 “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礼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的可持续战略,根据《毕节试验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目标,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学校资源网站建设为动力,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达到教师队伍建设终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目的。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 年起至2015 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240 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甘棠乡礼贤小学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一)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提高本科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鼓励在职教师向研究生学历提升。

(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与体制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校师资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补充:一是靠上级分配一些优秀的往、应届大学生进行补充。二是靠上级选调一些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支教;三是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地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80%的教师接受省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六)加大骨干培养力度

加大省、地、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建设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构成的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1、尝试建立一个教学资源网站

上级要求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而学校每个教师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为使教师们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一个网站就势在必行了。这样,老师们上学校网站,不仅仅是为了浏览学校新闻,还可以观看视频,下载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其他学校的老师也会经常上学校网站,为下一步学校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利用学科资源网站建设的机会,进一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PPT、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上有所提高。

2、组织一年一次的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校教学技能大赛由教导处牵头,一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设计奖项,在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评定中加分。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

3、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各种暑寒假期培训等。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校努力实施多媒体进教室工程,学校所有教室都将安装电脑、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硬件。这样一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就成了首要任务。

学校在教育科研科和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的组织下,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资源整合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拓展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工资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性工作。因此学校把班主任培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本周期内,班主任接受班主任培训人均不得少于40学时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0学时,校本培训10学时)。尽力协调班主任走出去,与名校名师结合起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24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篇3:十二五期间国企党建工作新探索

在“十二五”期间,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要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以党建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 达到以党建带动企业发展、用发展促进党建工作的目的。我认为, 要在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 强化企业党建工作

今年, 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 开好局、起好步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重要的保证。国有企业必须强化党建工作, 努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的环境, 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完成新阶段党建工作的新任务, 必须认清新形势, 明确新要求。目前,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的转型期, 人民群众新的需求越来越多, 加之我们所处的家电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劳动力密集且利润率较低, 不少成员企业各种遗留问题较多, 处理起来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少数员工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时有显现。同时, 从中央到省、市都把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作为新的发展目标, 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期待。

二、进一步提升能力, 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我们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就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大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 从整体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 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一) 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就是要建设幸福企业, 为广大员工谋幸福。因此,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要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宣传, 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机的联系起来。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问题, 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应对社会矛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要抢抓机遇, 积极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二) 大力激发队伍活力。

做好各项工作, 关键在党, 根本在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 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是党建工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国企党委要重点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履职行为进行监督, 突出德、勤和廉方面的考核, 作为一项经常性地工作来抓, 主要由党、工、团组织和人力资源部负责, 采取访谈、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及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 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和慢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各成员企业党组织要根据经营班子成员职数, 按照1:1的比例建立后备干部梯队, 进行重点培养。坚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原则, 注重在应对危机、完成重大任务、解决复杂矛盾中考察识别干部, 大力选拔聘用自觉做到“四个特别”、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 努力在干部队伍中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考核导向的作用。同时, 推进薪酬体系改革, 发挥外部选聘人才与内部优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经营团队的活力。

(三)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成员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性组织的领导, 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认真开展“厂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工作, 支持工会开展集体劳动合同谈判和集体工资协商, 切实维护广大员工合法的权益。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扎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解决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重点解决发展思路不清、措施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 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员工服务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 努力建设具有幸福感的企业。

三、进一步抓好落实, 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一要强化“主业”意识。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 牢记党支部抓党建、支部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意识。我们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 切实把党建工作抓紧抓好。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抓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 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 勤于研究新情况, 敢于接受新事物, 做到与时俱进。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总结党建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 树立典型, 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

三要狠抓具体落实。抓落实要体现在行动上, 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提高执行力, 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分管的工作, 严格执行事业计划, 认真做好本职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做到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 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篇4: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一是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全县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 441人,比2010年增加35所、2 712人,学前一年入园(班)率由2010年的77.14%提高到93.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17.9%提高到69.33%;投资729.93万元,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4所,增设学校附属幼儿园7所;按计划逐步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水泄乡、厂街乡和杉阳镇中心幼儿园预计年底可完工,县城幼儿园完成征地、地勘、设计等前期工作。“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2015年,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12 958人,初中在校生6 9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6%,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1.65%,小学辍学率为0.87%,初中辍学率为1.3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达91.34%;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9.66%,复盲率为0。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 318万元,新建永平二中校舍9 700平方米;已争取到2 737万元资金,准备新建永平一中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共13 544平方米;补充高中教师42人,逐步解决高中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目前,全县普通高中有40个班2 198人,较2010年增8个班8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66%,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2、2013年高考总上线率超过全州平均水平。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2010年以来,投入230万元,采购了电焊、汽车维修、灶具等设备,添置计算机30台;新增了焊接、中餐烹饪、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拓宽办学渠道,设立云南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扩大招生范围;继续与大理技校、大理第二职中、大理农校等学校开展校际合作。2015年,永平职中在籍在校学生11个班461人,比2010年增加118人,云南开放大学教育在籍学生480人;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3 000人以上。

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永平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共完成新建校舍124 281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47 657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9 577.43万元,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投入1 554万元,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13间、多媒体教室280间,投影304套,全县完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配齐了理化生及科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设备;37个教学点实施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配备了卫星收视系统。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依法对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和县属学校班子进行考核和调整;按政策解决了3 280名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对取得高、中级教师资格但“评聘分离”未聘任的228名教师,全部聘任到所评职称岗位;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岗位补贴人均标准500元/月,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乡村教师都得到了生活补助;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和考试招聘的方式录用高中教师42名、中小学特岗教师196名、支教教师10名、定向招聘农村基层期满高校毕业生26名、择优招聘大学生村官3人;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国培计划”“携手助学”等培训9 000多人次。

篇5:“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进一步增强全乡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消防安全状况根本好转,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使消防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贵州省消防条例》、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厅《贵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精神,党委、政府决定启动全乡“十二五”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现就有关规划如下:

一、xx乡消防事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1.我乡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消防事业随之调整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从当前义务消防队所担负的职能来看,我乡义务消防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较为单一的火灾事故扑救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消防工作的重点领域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消防队伍的任务要从以较为单一的火灾事故扑救为主向以处置抢险救灾、突发事故等抢险救援为主进行职能转变。同时,对消防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专业的训练以及相关的设施。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我乡消防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我乡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乡消防事业的工作重心在城镇,对农村重视不够,这也是近几年农村消防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我乡未来几年的消防工作要着重加强农村的消防事业,加快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消防队和专兼职消防队员的数量,加强农村消防设备的更新换代,真正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消防防护体系。

3.建设“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乡消防工作积极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了建设“平安xx”的口号,其主旨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根本体现。然而,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乡的火灾形势也十分严峻。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我乡消防安全责任不够落实,消防基础落后,消防装备不能够适应现代火灾扑救需要等深层次问题。

这就要求乡的社会消防工作要快速发展,加大配备救援装备的力度,提高救援装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将消防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防患有力、救援有效的队伍,真正使之成为一支集灭火战斗和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群众救援、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二、“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乡消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统一布置,遵循现代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的客观规律,按照乡党委建设“平安xx”的要求,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主线,以建立健全我乡综合防灾救援体系和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动力,全面提升消防工作水平,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我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和有序推进的发展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消防事业的发展全局,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消防事业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立足于xx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实际需求,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保障要求,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林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公共消防政府负责、企业消防企业负责、区域消防区域合作联建共享、行业消防行业统筹联建共享的消防体系和消防体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2.注重整体和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

一方面要立足于消防事业的实际需要,注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统筹排布全乡的消防力量,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另一方面要以抢险救援工作体系为重点,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消防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消防综合保障能力。

3.统筹规划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原则

按照政府为主导,其他投资方式为辅的融资模式来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的消防事业发展,将消防事业发展投入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形成分工明确,政府、企业、区域、社会各方责任落实,资金保障有力,工作到位的消防建设推进体制,形成公共消防政府分级负责,积极探索消防事业发展融资渠道的社会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的形式和途径,力争做到消防建设的科学化、集约化、合理化和适度化。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十二五”消防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健全包括水上、陆地、空中于一体的各类灾害事故救援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火灾防御体系,全社会对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抗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适应我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具体目标

——坚持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人员的增加、消防设备的配置与消防规划相一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增加设备、人员、公共设施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质量,节约利用水、电、土地等自然资源。高度重视消防信息网络的建设,以信息服务为纽带,实现软件无线调动、网络调度、统一指挥、互相配合,调度指挥系统最终达到“一体化设计、多信息融合、多部门联动”实战管理目标,着力提高火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在人员训练、设备配备、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为建设“平安xx”奠定坚实基础。xx各地产业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异必然要求消防工作也要与之相适应,切实建设一个平安的xx。

——从灭火救援的实战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重点解决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装备量少质差以及消防队点稀少等影响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城镇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要制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派出所要加强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形成灭火、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

——消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快消防信息化的建设,提高灾害的监督管理和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共享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为队伍的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构筑一个突发灾害救助体系。

三、“十二五”消防事业规划的重点领域

(一)促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消防水源的建设

随着小城镇建设开发和通乡通村油路的建设,各类建筑会随之增多,应同步建设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鼓励农村地区建设消火栓。消火栓不足的,要充分利用水库、河道修建消防取水口。供水部门应结合管道的扩建、改建或更新,保证消防给水管道水量足、压力足,满足消防供水要求。乡政府所在地应修建公共消防蓄水池,水井等消防设施;建筑施工单位也应积极修建本单位消防蓄水池、水井等储水设施。突出加强消火栓的建设,城乡道路按国家要求每120米设置1只消火栓;住宅区道路每80米设置1只乡政消火栓;道路十字路口在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消火栓。对于新建设(改建)的住宅区,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建设。

2.加快义务消防队建设

要根据xx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把消防队建设纳入城乡(镇)总体建设规划,使消防队建设辐射至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消防救援格局,形成消防救援网络体系。消防队建设应按照街道5分钟、50户以上自然寨8分钟、其他农村地区15分钟的要求,进行建设。根据不同村寨的规模确定消防队伍人数,保证救援力度。

(二)完善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

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乡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抓好城乡(镇)消防规划并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并根据总体规划一并实施,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新城镇(街道)建设在抓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同步抓好《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做到一步到位。农村的消防规划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抓好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安全布局等规划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消防装备现代化程度

要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十二五”期间的消防装备,按照“种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配备。具体应根据我乡的产业结构和火灾特点有侧重地落实配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消防责任体系建设

乡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把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各单位的消防责任制和各重点协作区的联防联建共享消防体系的责任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切实可靠、不留死角、高效运作的责任体系。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义务消防队力量的建设。

乡人民政府对不符合城乡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派出所要加强本地区的消防监督工作,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研究本地区火灾特点,掌握火灾规律,提出针对性措施和意见,要充分发挥义务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

(二)保障消防资金投入,确保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行业、区域消防建设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保障有力的责任体系。乡人民政府按照我乡“十二五”期间的消防总体建设情况,加大对公共消防的投入,将公共消防投入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消防投入渠道,城乡消防维护费,根据城乡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消防正常维护经费的投入;基本建设经费、消防装备经费、义务消防队经费,有计划地安排,有效支撑消防事业发展。

(三)加强消防法制建设

1.完善地方消防法规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依据,分步制订符合xx实际、便于操作的相关地方消防法规。2010年制订《xx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2011年制订《xx乡消防监督简易检查规定》;2012年制订《xx乡村居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2.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

积极开展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工作,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严厉打击消防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完善消防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以消除火灾隐患和查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为重点,严格落实公安派出所对农村、居民区和辖区授权列管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严防失控漏管。

(四)加强消防事业发展研究工作,落实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xx将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xx”。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消防事业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好地理顺“十二五”期间xx消防事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抓好我乡的消防工作。

(五)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篇6:街道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经济发展完成情况

预计年底,街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0%;外贸进出口完成640万美元,完成目标的53%;工业产值完成7200万元,完成目标的62%;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预计年底完成11亿元,完成任务100%;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植树造林完成全年目标,新增造林400亩,义务植树20万棵。

二、征收拆迁完成较好,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4月份全面完成长山南路两侧30米绿化拆迁征收任务,按期交地。7-8月份完成中湖3000亩景区项目的征地补偿工作。隋唐运河古镇征迁补偿后续工作基本完成,项目施工进展顺利。李桥、陈庄社区老村址拆除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年底即可全面完成。流和路安置房规划已做好,场地已平整;翰林商贸、政通梦幻王国儿童文化娱乐中心主体正在建设;百龄眉寿老年服务中心主体已完工,现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方安路安置房项目主体完工。

三、招商引资全面完成,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紧抓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区建设,促进招商引资上,新台阶。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要求,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对形成产业链有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骨干项目,强化组合式、点对点招商。截至11月份我办基本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

四、文明创建成效显著,街道面貌日新月异

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咬定目标不放松,保质保量不丢分”的工作目标,成立软件、硬件、问卷、督查四个工作组,分别抽调专人负责,紧紧围绕测评加分点,认真对照测评标准,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有针对性地抓好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形成了街道、社区、组、辖区单位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创城体系,开创了城市郊区开展文明创建的新局面。同时积极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小广告、卫生死角、小菜园。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积极配合区物业办完成对辖区社区进行年度考核,有力促进了街道、社区环境卫生的改善。

五、统筹兼顾,社会管理科学规范

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通过社区两委进行民主测评、委托审计部门集中对社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和社区干部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换届选举程序顺利完成对全办10个社区的换届工作,配齐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

社区建设逐步完善。我街道通过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等方式,相继完成李桥社区改建工程,年底即可投入使用,新星社区获金牌社区称号。今年在完善硬件的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服务新模式,努力实现一居一品,现正全力打造金牌社区品牌,全力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采取“打防并重”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辖区居民守法意识。明确各单位的综治目标任务,完善办事处调解中心和各社区调解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到矛盾的早发现、早调解、严防矛盾激化,严防民转刑事件的发生。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层层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开展计生宣传活动,发放年画、挂历、春联、避孕药等宣传物品万余份,深入开展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免费婚育检查等服务活动。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办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xx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信访稳定工作稳妥推进。针对大发展、大拆迁、大建设带来大信访的问题,以及仁和小区搬迁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不稳定因素,我办始终坚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化解”的思路,先后解决群体性信访问题7起,个性问题23起,其余需市区协调解决的13个问题也已上报区政法委和区信访局。未解决的问题,如非淮矿集团老工人上访的问题、寇湾一队群众要求把“石基础”按宅基地标准补偿的问题等,我们也都按区政府要求,始终坚守底线不动摇,正面堵死不松口,高度重视不松懈,全力确保相关信访问题纳入依法、合理、有序解决的正确轨道上来。

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共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45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82份,消除隐患40处。重点开展了液化气市场检查和农民自建房安全检查,摸清了辖区内瓶装燃气点底数,及建筑领域发现的隐患进行了专项整治。

防违控违工作常抓不懈。以防为主、拆控结合,对辖区的农民自建房加大了管理力度,违法建设防控。按照“宣传教育、全面巡查、堵疏并举、坚决打击、责任包保、严格考核”工作思路,在积极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全面巡查,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对说服教育不听,或突击抢建的,联合城管、公安等,不留后患。

秸秆禁烧无火点。禁烧期间,街道包村人员深入一线与包村小组长人员共同配合开展工作,实行联户联保责任制,坚决做到“社区不漏户,户不漏田,田不漏块”,24小时严防死守,确保了午、秋两季“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切实促进了辖区空气质量的改善。

六、认真落实民生工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特别是五保户供养、残疾人救助、大病救助、政策性保险等。坚持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培训6次,开展创业培训5期,培训就业人员326人次。

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篇7:十二五期间社会服务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临沂大学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学校党委“深化综合改革聚力内涵发展”的总体安排和“六个全面推进”、“八个聚力发展”的工作部署,以服务沂蒙为宗旨,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重点项目为纽带,主动适应以临沂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社会对学校的迫切需求与期望,全方位提升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使我校社会服务工作迈也了新的步伐。

一是构建社会服务平台

为了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沂大学与临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协同共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我们与与杭州东忠集团合作建设临沂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极开展智慧产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管理和智慧民生等领域研究。与蒙山旅游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在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创业培训、电商平台、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沂蒙精神教育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使蒙山旅游区成为临沂大学科研教学实践基地。与九间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了资产重组、重大项目和战略规划等项工作,并联合建设了山东省金银花研究院,在应用科技城争取了800平方米的办公与科研场所。与荣庆物流集团合作签订协议,联合建设了中国冷链物流协同研究中心和临沂大学荣庆物流学院。我们还参与了临沂市军民融合研究院的建设,起草了重要文稿,完善了运行机制,引进和提报了重点项目,使我市军民融合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头。

二是加强创业园区建设

我们与临沂国家高新区合作建设临沂大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园区,已引进和培植了山东临大锐思智造、临沂恒和电气、中和环保科技和浩客电子科技等创业企业36多家。他们既有大学自身的科研机构,又有协同其它大学的科研机构,既有与大学合作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又有临沂大学专家教授和学生转化科研成果创办的企业。并寻求与鸿儒集团、凯歌集团和中印软件园合作建设临沂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临沂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已与我们合作,成功争取了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园区内的创新企业,部分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山东临大锐思智造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填补山东空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山东临大俊亮物联网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开发、硬件设备供应为一体的产品供应商,专注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应用开发。临沂临大高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公安部警用产品定点生产厂,是一家专业研制、开发和生产各种警用产品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被国内600多家行政单位采购使用,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培训社会应用人才

在市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合作建设了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管,北京华普亿方集团和临沂大学合作共建,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社会大学。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营的思路,在全市构建“一总部、多分校”的大培训格局,承担全市90%以上创业创新培训任务。我们和临沂市农业局联合成立了由临沂市农委主管的、临沂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作的、临沂大学主办的临沂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已于11月15日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合作开展了培训工作。从20起,计划全市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考核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3000人。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临沂商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由临沂大学牵头,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阿拉伯语和创业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完成了市政府交给我们每年1万名电子商贸物流人才培训任务。

四是推进协同创新工作

根据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和临沂大学学科、人才优势,围绕临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关键问题,我们与济南大学等部门合作,获准建设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我们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获准建设化学成像功能探针协同创新中心。我们还会同临沂商城管委会、市商务局、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协同临沂天源物流公司共同建设“临沂淘宝城”电子商务园区,并与杭州凹凸凹网络科技公司签订联合培训协议,组织开展万人淘宝公益培训活动,已经举办30期淘宝创业实战班和电子商务理念培训班。与沂南县人民政府签约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沂南县电动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电动车技术攻关合作。与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山东新大洋机电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临沂市新世纪能源研究所和临沂大学博士工作站,为推动临沂电动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开展服务沂蒙活动

年5月14日,我们又启动了“百名教授博士走沂蒙活动”。临沂大学与16家单位达成社会服务项目50余项,涵盖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等各个领域。100多名教授博士深入临沂市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品开发、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承等应用性工作。同时,搞好应用型人才培训,开展管理咨询,指导战略、创新、品牌、电商和文化等方面管理。我们为蒙山管委会起草了战略发展规划,参与了休闲养生项目建设。得到领导高度评价。我们助推临沂市八家园区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临沂市农高区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们与临沂市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签订协议,围绕联合科技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动车、高端装备、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联合攻关,在智能液压传动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环保胶、新型建材等研究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六是发挥服务智库作用

我们与临沂市委、市政府合作,连续组织了两批15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副处级干部,并具有扎实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研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熟悉熟悉临沂市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的科研院(所)长到县区挂职一年锻炼。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参与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培养和锻炼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我们主持制订了山东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标准和考核标准,参与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农业科技区十三五规划。我们积极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组织专家教授论证了市政府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积极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环境治理调研活动,写作大气治理论文30多篇,起草了搞好我市大气治理的`对策和建议,部分建议被领导采纳。在融入一路一带战略研讨会上,我校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参与制订临沂市加快商城国际化建设有关规划、政策和意见的制订,并为临沂战略规划、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红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重大课题提供参考依据。还为市妇联、高新区和部分企业特别是创业者举办了管理讲座,提供了战略和管理咨询。

七是传播孙子兵学文化

为了推动孙子兵法学院建设,搞好孙子兵法应用研究,深入挖掘拓展孙子兵学文化资源,我们制定了孙子兵法应用研究院总体发展战略,确立了实施“三三三”工程的工作思路,即重点搞好孙子兵法与创业创新、孙子兵法与商城国际化、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三项研究和培训工作;铸造孙子兵法创业沙龙、孙子兵法高端论坛和孙子兵法研讨活动等三大品牌;协同共建临沂大学孙子兵法学院、银雀山竹简博物馆和郯城马陵山古代军事风景区三个培训基地,努力构筑孙子兵法应用研究与教育培训平台。积极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沟通合作,成功组织了首届“孙子兵法当代应用”专题学术座谈会,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国安将军、原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军区原政委、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南兵军少将、副会长兼开发应用委员会主任薛宁东等领导学者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举办了薛国安少将“孙子兵法与杰出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全校6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产生了积极反响,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孙子兵法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主动争取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参会资格,撰写的会议论文得到组委会高度评价,代表了临沂孙子兵法研究水平,已被会议组委会采纳并在大会上交流;积极实践孙子兵法在协同创新园区建设中的应用。借用孙子兵法提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谋略,我们通过经营智慧、经营品牌、经营人脉、经营战略和科技成果,用资本运营的办法,积极吸引了临大中和环保、临大光伏电力等企业入园孵化。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孙子兵法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举办三期“孙子兵法与商战”培训班,面向社会和在校大学生开展孙子兵法实际应用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培训效果。

八是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我们起草了《临沂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行动计划》,《临沂大学横向课题管理办法》、《临沂大学“十三五”期间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和《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工作考评细则》,整理出版了《临沂大学科技服务成果汇编》,积极探讨探索“政府搭台、企业注资、学校借势发展”的科教、校企、校地深度融合的路子,以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同时,还研究起草了《临沂大学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从支持科技人员兼职取酬、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鼓励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等几个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创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办学术创业公司和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博士教授参与创业创新的规范管理,促进横向联合和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创业型特色大学提供制度保障。

篇8: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温州利用外资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 1984年到1991年, 是初始阶段。温州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 都难以适应规模利用外资的要求, 利用外资的实质性成果尚不明显。第二阶段, 1992年至1996年, 是发展阶段。这一时期, 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外商投资掀起小高潮。第三阶段, 1997年至2001年, 是徘徊阶段。这阶段我市对利用外资争议较多, 没有及时抓住机遇, 与苏南、浙北等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

近年来, 受经济全球化及世界经济对外资的积极影响, 加之温州活跃的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求, 温州政府主导优势、民营经济体制优势、轻工产品集聚优势和温州人的优势的逐步发挥, 对外资的吸引力有了较大增强, 但是和全省乃至全国相比, 一直处于落后水平。2010年温州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只占浙江省的1.59%, 而同期杭州、宁波占全省比重分别是39.59%、21.03%。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温州, “十二五”期间科学健康发展招商选资工作, 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 以引进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为重点,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 结合温州本土实际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选资工作, 才能促进温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

在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按照国家致力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升外资质量的政策导向, 应当进一步明确招商选资的产业导向, 将利用外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品位结合起来, 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按照温州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 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港口、交通等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的项目, 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等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项目, 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有利于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项目。

►►二、坚持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

发挥温州民营企业优势, 突出民营企业在招商选资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以民引外”,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 不断深化招商选资的内涵。优化政府部门服务机制, 为民营企业招商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在引资的同时, 充分重视与外资的产业对接, 充分重视对外企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充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优势, 为民营企业招商搭建平台, 优化服务环境, 促成好项目、大项目落地。

►►三、做好投资促进工作

积极拓宽外资来源, 把引进跨国大公司, 扩大引进发达国家 (地区) 的主流资本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攻重点。同时要抓住机遇, 在引进台资上取得进展。坚持产业招商, 立足于现有国家级生产基地的优势, 组织相关行业协会 (商会) 与相应的国际协会 (商会) 对接洽谈, 开展产业对接。创新引资方式, 积极探索商业化招商、代理招商, 提高招商选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 积极搭建与跨国公司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用好用活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世界温州人大会等载体。

►►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抓好平台建设, 创建一批能够承载外资大项目的大平台, 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向这些产业优势区和重点开发区 (园区) 集聚。在这些产业带、新区的招商招商引资中, 外资大项目、好项目要优先安排进驻。发展总部经济, 引导和支持在外温籍企业家、海外华侨回温设立公司总部。继续改善投资软环境, 有关部门始终把服务企业放在首位, 主动参与, 提前介入, 简化程序, 改进态度, 缩短外资项目投产时间。进一步规范收费和处罚行为, 完善投诉处理、劳资协调等社会服务体系, 保障外资项目良好运行。在医院就医、子女入学、住房落户等方面给外商提供更多便利, 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现代招商选资不仅仅是简单的引来外资, 更多的是通过对投资商的扶持、引资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分析、引资项目对地方经济的综合带动作用分析、引资项目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引资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分析等一系列的工作, 确保投资商利益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平衡。

招商选资工作必须通过对投资项目分析、考核等一系列工作, 在招商选资的过程中注重对“商”的培养、对环境的关注, 确保投资对地方经济综合推动作用的实现。建议淡化对引资规模的考核, 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绩效评价机制。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建立外资质量评价指标, 以考核指数的调整来促进各地选资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惠茹.外商直接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9

[2]王佳信.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捷径——招商引资[J].现代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2008, (12)

[3]陈丹.经济危机下温州的自主创新之路[J].商业经济评论, 2010, (2)

[4]陈建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篇9:十二五期间中医科教工作总结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的新需求。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教育培训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区域化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层次、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标上不仅需要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还需要培养农村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和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人才;在内容上不仅需要各类种植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事务管理知识,还需要满足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和自身发展的各种技能;在层次上不仅需要普及性的知识技术培训和专项技术技能培训,还需要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方法上不仅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广播、电视、网络等方便快捷的途径。

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的新变化。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后备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些新变化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鼓励和促进农村新生劳动力成为服务农业、扎根农村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适应农村劳动力的这些新变化,必须加大投入,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满足农民轻简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从业需求。

农民教育培训已成为劳动者掌握新科学技术并通过培训进行吸收和消化的关键途径

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推广需要农广校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用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更新传统生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他们的收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近年来,嫩江县农广校对农民开展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实施了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大培训工程,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等。这几大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受经费、农民时间、硬件设备等条件所限,培训时间相对较短。这些培训虽然可以使部分农民“有了点文化、懂了点技术、会了点经营”,但是这种肤浅的认识与政策中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相去甚远。其实质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培养农民自发学习的能力,引导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要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该设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并着力强化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人员的培训。在技术推广与应用、生产管理与经营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主动学科技、用科技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来。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

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培训内容必须符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实效。

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方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田”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生产实践指导,逐渐形成专家与教师、农民三方互动的培训模式。教师将广大农民对于养殖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管理技术、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农产品安全检验、植保技术等相关技术问题予以汇总,然后定期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满足广大农民对种养等技术的需求。

印发技术资料与发放技术光盘相结合。一方面,将专家教授技术讲座刻录成光盘,发至示范村,组织科技培训示范户和辐射户集中播放;另一方面,将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做到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明白纸。

统一教材和乡土教材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乡土教材、通俗易懂的实用科技小册子、光盘,并达到“四性一强”,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專业性,地域性强。使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农民容易掌握,也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

电波入户与媒体资源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卫星小站,开办媒体专栏,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二是通过各乡镇有线电视插转台,村级的“大喇叭”,村科技书屋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三是结合农民培训深入基层,利用农广校的电教设备播放农村实用技术,以及中央七台播放的农业科技节目,扩大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报告汇总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分类复习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