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写作训练点

2024-05-05

穷人写作训练点(精选6篇)

篇1:穷人写作训练点

《穷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2 学习第九自然段写法,仿写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她是谁呀?(桑娜)二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课文围绕着桑娜这个中心人物展开描写。在整个故事当中,那个段落最能表现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情复杂、忐忑不安,同时又突出她本性的善良,浏览课文找一找?(第九自然段)【投影第九自然段】 1这段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课文还有多处心里活动描写,这段与那些心理描写相比较有什么独到之处?请学生认真 读第九自然段,然后结组探讨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说说(指名说)

提示:“这一段的写作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独到的地方?”

预设:

多处省略号的适当、合理地使用。(适当、合理地使用省略号)

桑娜产生了多种想法:有害怕又有自责更有决断,那么害怕是因为什么?

(怕丈夫打)自责又是因为什么?(愧对丈夫)做出的决断是什么?(留下孤儿)副板书:害怕、自责、决断。

(板书:多种想法、有原因、有碰撞)

C 这种复杂的心情是在什么事发生之后才产生的?

(“把两个孤儿抱回家”也就是说产生复杂的心情是要先有一个故事情境的)(板书:有情境)

D通过这段的心理活动描写,作者想干什么?(突出桑娜本性善良的性格特点)

也就是说,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桑娜这个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也要注意

这一点。(板书:突出人物特点)我们来做一下梳理,看板书。

①要有情境,即发生了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②想法不止一种且各有各的缘由,既这样想又那样想,最后才拿定了主意;

③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要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适当、合理的使用省略号。类似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心情复杂的情况你们有过么?(观察学生表情、反应)看来有的同学还是有过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仿照第九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把咱们曾经有过的内心复杂、忐忑不安的经历写一写。既然要仿写,就必须先明确这段在心理活动描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三指导仿写 想内容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要仿什么、借鉴什么了,想一想你要写什么。说想法 指名(1-2)说说你要写什么,都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最后才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预设1:你多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不久前才找你谈过话。昨天的作业由于一些特殊状况你又没有完成,马上组长就要查作业了,各种想法在你脑子里发生碰撞:“是该主动去找找老师认错?还是组长检查出来了再去?或者干脆想办法蒙混过关?”最后你决定„„

预设2:第一次学游泳„„ 预设

3:与好朋友吵架之后„„

四、动笔写

1、你可以写老师说的这种情况,也可以写自己想的,开始写吧。(老师巡视)

2、展示交流(投影1个好的,1个差的)

3、评价:指名评价,从这四方面去评价,好在哪?不足又在哪?(看板书评价:①有没有创设情境;②想法是否不止一个;③有没有决断;④是否突出 了人物特点;⑤有没有适当、合理的使用省略号。)互读互评 结组互读互评,指出对方的不足,同时明确自己的欠缺再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倾听)成果展示

学生先说自己第一次写出现的问题,然后读自己修改后的片段。板书: 10 穷人

读后仿写

有情境产生想法

心理活动 多个想法各有原因(决断)突出人物特点

适当合理省略号

仿写《穷人》第九自然段心理描写:

我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又一道闪电划破天际,接着一声响雷贯穿了我的耳膜.我的手颤动着,慢慢弯下腰,把花瓶碎片放进一个黑袋子里.狂风肆意地在空中奔跑,咯吱一声,我猛回头,呼,原来是风吹开了我房间的门.我踮起脚,侧着耳朵,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把黑袋子放在床底的一个角落.我坐在床上,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我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花瓶!......妈妈也许会臭骂我一顿,还是我把事实说出来,或许不会骂我......可那是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最心爱的!可能还会打我......”嘭,我一惊,从床上跳起来.“妈妈还没回来.我到底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大雨如注,无情地落在屋顶上,发出恐怖的叫声,雷声像一头发了狂的狮子不停地叫唤。忽然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个冷颤,忐忑不安地想:“糟了,我打碎了那昂贵的花瓶,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们一定不会轻饶我的……爸爸的拳头,妈妈的唠叨,哎……是他们回

来了?……还好,他们还没回来!……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这么不小心?” 突然,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我大惊失色,从沙发上站起来。

“幸好,还是没人!上帝,我该怎么办?……是勇于承认?,还是隐瞒事实,我沉思着,久久地坐在沙

续写:

帐子里的七个孩子睡正熟,在五个咖啡色头发的小脑袋中间,西蒙的两个孩子那金灿灿的黄色卷发显得突出、耀眼。这两个年幼的孩子平静地睡着,他们时而露出甜甜的笑意,时而嚅动小嘴,时而嘬嘬手指头,他们均匀地呼吸着,沉浸在梦的美好与幸福中,全然不知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知道了,也无法理解。

渔夫看见了这两个孩子安然无恙地睡在了自已的孩子的身边,终于放下心来,他并没有感到困惑,因为他明白:穷人与穷人的心是一样的,都能理解、同情、关心、帮助穷人。桑娜重新把帐子拉好,放下手中的活儿,熄了灯,对渔夫说:“睡吧,明天……”“没事的,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渔夫拍了拍桑娜的肩,见桑娜闪出一丝忧虑,打断了她的话。

第二天早上,风不再吼得那么凶了,浪不再鸣得那么响了,渔夫和桑娜起得格外早,他们不由自主地又去了一趟西蒙的小屋,把西蒙草草地葬好,开始迎接新一天的生活。他们回到家,孩子们醒来了,西蒙的两个很小的孩子大声哭着。虽然他们俩都还不会说话,但谁都懂得他们要找妈妈,桑娜只得骗他们说妈妈出去赚钱了,别看他们年龄小,似乎都明白了桑娜的话,不哭了,也不闹了,同桑娜的孩子们玩起来。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来这并不怎么难熬。晚上,孩子们睡下了,渔夫打了一鱼网的鱼回来了。这一天就算过完了。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年、两年过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开始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把西蒙淡忘了,和桑娜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好兄弟。而渔夫和桑娜刚开始挺得过去,可是这么长的日子下来,都疲乏了,但依然支撑着这家,照顾着孩子们,尽管这是那么艰辛,他们也没有抱怨过什么。

又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声和狂风的怒吼声,想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还没回来,感到心惊肉跳。这情景与西蒙死的那个夜晚相似得可怕,桑娜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心不在焉地看着孩子们,久久地坐在床前。

桑娜的预感是对的,渔夫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回来。桑娜几乎彻底崩溃了,这个家没有了依靠。一个坚定的信念让桑娜勉强地支撑着,那就是七个孩子。

一个星期后的一个夜晚,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桑娜帮孩子们最后盖好一次被子,便永远永远地躺下了……至于这七个孩子,也只能静静地睡着,他们才那么小——最大的不过五岁,没有人有能力去同情他们了……

难道这就是穷人们悲惨的命运吗!十三年了,距桑娜与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

孩子后,已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尽管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很苦,只有勉强地填满肚子,但他们的生活都算过得美满。

岁月在桑娜和渔夫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他们的手脚已不太灵活了。尽管如此,多得上帝保佑,他们一家都很健康。亚力山和莱克以及他们的兄弟们都长得魁梧黝黑,(是桑娜和渔夫给西蒙两个孩子起的名字)。他们每天都会跟父亲出海打鱼,直到傍晚时分便回家与桑娜一起吃晚饭,其实也说不上晚饭,只是黑面包和当天所打获到的鱼。但他们仍有说有笑地吃过了,在生活上他们相互关心,家庭温暖。日子就如此流逝,直到有一天……一天清早,柔和的太阳投进小屋里,小屋里显得温暖舒适,勤劳的桑娜还如以往将小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早晨,亚力山和莱克一大早就到城里去买黑面包了,而那五兄弟就出海打鱼了。此时,宁静的小屋里只有桑娜与她的丈夫。

“是时候告诉他们了吧,他们迟早都会发现的。”桑娜忐忑不安地向丈夫说道。

“嗯,可他们接受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吗?毕竟他们只是十五岁啊!”渔夫说着,又给炉子里添了些柴。

“但要我们永远欺瞒着他们,欺瞒着他们不是我们的孩子,而邻居西蒙的孩子吗!”桑娜有些激动,声音也随着提高了不少。

就在此时,门吱嘎地响了一声,桑娜和渔夫一惊,双双转头向门外望去。没错,眼前的正是他们最糟糕的预想—亚力山和莱克回来了。

亚力山和莱克皆站在门口,表情充满了惊讶,又带有几分不知所措,口微微张开,褐色的眼里噙着泪水。他们并没有大声地怪责桑娜沉默了,正屏息等待着他们的回应,不过出于预料的是,亚力山和莱克紧紧地抱住了桑娜和渔夫,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谢谢,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将我们抚养成人,给予我们人世间的温暖和爱。”说完,一颗颗冰凉的泪水悄然地滑过了亚力山的脸颊。

篇2:穷人写作训练点

四年级上册

1、老师,您好!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表达了孩子们对 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真诚的祝愿。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那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课后练习:《老师,我想对您说》写一写赞美老师的片段 【设计意图】

学生结合对老师的理解、尊重,包含真挚的情感,写一写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栽培,体会到教师为学生成长,对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付出辛勤汗水的精神。又能把饱含深情的感情流露笔端,使学生的作文具有真实的情感。

2、但愿人长久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极为著名的中秋词,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缘由,描写了词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作的思想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以及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苏轼在中秋节看着月亮,心里对亲人说些什么?

课后练习:运用“思念、埋怨、宽慰„„”或心理变化的词语写一段话语。《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设计意图】

文本的情感变化过程是重要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选择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让学生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再引导学生通过找课文中的语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写片段,增强作文中语言的感染力。

3、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课文为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诗境中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把广阔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统一了起来。

【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白银盘里一青螺,”你想象着在盘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颜色的田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把《峨眉山月歌》改写文章,放进李白思念朋友或亲人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

古诗改写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从不同的角度改写,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这首诗抓住作者心理活动,能写出诗人思念家乡和友人的感情。

4、秋天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情趣盎然,形象生动。教学中既可以结合学过的有关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更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积淀,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热爱之情。

【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佳话。【设计意图】

文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学生把秋天的不同景物,融于自己的文本中,能培养学生的迁移知识的能力。

5、天安门广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课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建筑和辉煌的景观,加深人们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文章采用了大量成语和四字词语,让文章有声有色,令人身临其境,采用了比喻、象征、对偶的手法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仿照例句写两句对仗的话语。

课后练习:仿照第2、3小节,按方位顺序写一处景物。【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读文章时,找出方位词,画出示意图。学生运用方位词,写出不同的具体事物,学生在表达中,能掌握好按照方位顺序来写,使文章更有条理,让文章言之有序。《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材简析】

文章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了祖国荣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本前后都写了那个外国学生,从嘲笑到道歉,前后照应,突出主题。【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课后练习:采用总分构段写同学勤奋好学的片段。【设计意图】

文本在描写具体的事例中,采用了总分的顺序。通过练习片段,也采用总分结构,寻找身边同学的勤奋事例,使文章条理清晰,在分述时能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

7、虎门销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的斗争精神。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们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堂练习:老百姓看到林则徐销毁鸦片时,会怎样议论纷纷? 课后练习: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设计意图】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学生展开想象,对着人物形象表达心中的话语,既内化了文本的语言,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一段话语。

8、泉城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丰采。文章“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以及写法也很相似。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最后总结全文,写泉城得名的由来。这样点面结合,相得益彰。【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描写一处景物,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来描写。【设计意图】

文本从几个方面描写泉城,写出了泉城的特点。学完文本后,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一段录相,运用排比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述,使景物更加具体,语言富有感染力。

9、九寨沟

【教材简析】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最后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结合最后第2节,写一种动物,写出特点。【设计意图】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文本在描写动物时,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得很细腻。通过结合文本,让学生揣摩写法,运用动静方法,抓住动词写出小动物可爱的形象。

10、田园诗情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扎内心深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当一回小小解说员,描述荷兰的风光。【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本文的动态描写,动物描述等方法,让学生当小小解说员,内化了文本的语言,又及时整合的课文的要点,培养学生表达语言的言简意赅和清晰的写作思路。

11、桂花雨

【教材简析】

这是状物抒情散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课文。文章充分体现了课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写一件童年生活中难忘的事 【设计意图】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让学生交流着童年生活中最有趣、印象最深的事,增加自身的感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歌,在写文中通过对家乡喜爱事物的描写,表达学生对家乡,对童年的眷恋和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材简析】

古希腊神话想象丰富,保存完整,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心灵,树立人物形象。【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默读第4节,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描写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抓住老人、儿童、青年等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了普罗米修斯的智慧和勇敢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14、一路花香

【教材简析】

文章讲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裂缝浇灌了美丽的花。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不但写了花美、花香,还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赞美那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想象挑水工会怎样劝说破碎灌? 【设计意图】

这不是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的谈话,让事实说话,从破水灌出发,启发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长处,发现自身价值,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15、说勤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结构非常清晰。课文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明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靠勤奋成材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呼应开头。【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选择一个事例畅谈一个观点,题目为

1、说自信 2 说节约

3、说成才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议论文,了解论点来自于自己的观点,论据来自于身边的事例,学生围绕一个收集来的素材或发生在身边的事,把具体的事例描述清楚。《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文章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品质。【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读读下面的词语,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的景色。【设计意图】

学生能自由挑选一些词语,根据自己对夜晚的了解,创设一个情景,可以是村庄,可以是小河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夜晚的景色描写具体,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19、诚实与信任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但小中见大,朴实感人。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洋溢着人间真情。【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假如我留下了对方的地址,我会怎样写一封信给他? 【设计意图】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与文本、作者三者对话,深入人物心理,通过写一封信给对方,让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融于这封信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彼此尊重,信任对方,才能产生爱的暖流,会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20、珍珠鸟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那细腻的笔触、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描写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很多文章抓住小动物的外形来写出特点,而这篇文章主要是训练写小动物的活动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小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小动物的可爱有趣。

21、九色鹿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叫调达的落水人,调达发誓永远不会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国王的重金悬赏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具有强烈的幻想色彩,作业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九色鹿无私助人,是非分明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崇敬的美好形象。【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课后练习:国王非常惭愧,他会告诉国民什么?写一段国王的发文。【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想象国王听了九色鹿后的内心表达,填补了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片段描写中,文本的核心价值就凸现出来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2、雾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这一自然景观。在文中不仅能欣赏到清晨以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缀满枝头的雾凇奇景,还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山河的热爱之情。【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运用总分的方法描写两三种千姿百态的雾凇。【设计意图】

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语言时,把描写雾凇的词句积累后及时运用。当教师呈现出雾凇奇观的图片时,学生仔细观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结合比喻等方法,写出各具形态的雾凇。培养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3、春联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文章主要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指出了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多的学习。全文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各地风俗,适当介绍有关春联的知识。《基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阅读与写作整合

【阅读与写作整合点】

课后练习:运用几幅春联,描写过年情景的一个片段。【设计意图】

篇3:穷人写作训练点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练好“考试体文章”, 在学生成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文本修改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反复修改, 可以把写作主体的写作能力全面展现出来。可是教师批改会力不从心, 面对一百多位学生反复修改需要大量时间, 不能及时完成。久而久之, 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也会变得不在意, 甚至完全忽略了文本修改这一环节。怎么办呢? 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学生例文, 进行当堂升格练, 老师下水, 把握好方向, 学生参与改写与点评。

写记叙文更需要真情实感, 学生没有经过什么人生起落, 不易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就先拿议论文为例, 写议论文, 要尽量做到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相结合, 能够正反结合、逐层深入; 用发展、联系、一分为二的眼光, 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 适当引用成语以求精炼, 引用诗词以显才华, 引用名言增强论证力度。当然, 更要围绕论述中心毫不动摇。

例如, 论“自信”, 以学生写的一则关于左思文段为例:

坚持自信就能成功。

西晋时期的左思出身寒微, 自幼反应迟钝, 长得丑, 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 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 “这个孩子智力差, 笨。”左思很不服气, 发奋学习, 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写《三都赋》, 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里茅厕中也放着纸笔, 一旦琢磨出好的句子, 便随时记下。当时, 在洛阳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写《三都赋》, 听闻此事, 讥笑说: “这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 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 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 借机勤学苦读。他日积月累, 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 达官贵人竞相传抄, 一时间洛阳纸贵。

每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有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点评: 该生的文段有中心论点, 但是只有名人的事例, 没有议论性文字, 属于纯记叙。论证时, 基本就是以叙代议, 没有“辩”, 只有告知, 油水分离。如果整篇作文都是这样的例子堆砌在一起, 必然会造成文体不清。真正的事实论证, 应从剖析的角度展开, 评述事实, 切入点是“议”。

老师如果单纯说教, 可能就会有落实难到位现象。因此老师的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激情, 还能确立方向。

展示改后的文段: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拥有自信可以使人精力充沛, 笑傲一切困难 ( 点题) 。

西晋的左思, 出身寒微, 相貌丑陋, 他的周围充斥着嘲笑和辱骂。然而左思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沦, 他昂起头颅, 他自信可以战胜一切, 他要用行动证明他是最强的。正是在这样强大的自信下, 拼搏进取, 发奋学习, 以勤补拙, 当《三都赋》因“洛阳纸贵”而名垂青史的时候, 左思的自信定格在了历史的瞬间。他这样的自信使得曾嘲笑他的才子陆机都感到了不自信 ( 实例) 。正如阿什所说, “如果你觉得行, 那你就行, 觉得不行, 可能真的不行” ( 名言) 。自信可以为人生添彩, 失去自信的人, 他的人生不会闪光, 他的生命就像死水泛不起一点涟漪 ( 修辞) ( 反论) 。

改后的文段关键词领起, 防立意跑偏; 与名人并肩, 即引用名言, 担起厚重论点; 尝试运用论证方法, 使论辩条理清晰, 也就是在内容的基础上佐以方法。

虽然巴金先生曾经说过: “写作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但这里的无技巧是说, 真正的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不会刻意地标榜什么写作技巧, 或是修饰辞藻, 而是已经不着痕迹地化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 这是反璞归真的至高境界。而对我们来说, 人生阅历和阅读量都还不够丰富, 写作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确实需要刻意留心和学习, 这方面把握到位, 在写作中适当运用,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似乎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可他针对议论文写作初期的学生是有指导意义的, 建立这样一个局部的写作训练系统, 多次重复这种写作训练, 会在多次写作之间构建成一种内在的联系, 激发和唤醒学生作文的能力。

此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是重中之重, 当然不能在老师展示了下水文后就草草结束, 应在课上同时跟进另一事例, 当堂练习, 互相交流, 合作批改, 推荐一篇写好评语, 让发言人在课上朗读、点评, 好文可以借鉴, 反面例文可以作为警醒。老师可以亮模板, 但不可一味套作仿作, 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材料的变形, 让文章变得充实缜密。

摘要:“符合文体要求”越来越为阅卷者重视, 高考作文必然是在一定限制下考查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检测写作水平。因此, 凸显文体特征势在必行。针对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例子堆叠问题, 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显得重要而迫切。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特征,议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1]陈艳姝.刍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语文月刊, 2013, (4) .

[2]黄艳明.构建自己的写作训练系统, 你也可以.新高考, 2013, (10) .

篇4:穷人写作训练点

关键词:课本;写作;迁移;资源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现在,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无话可写,或是写得不清楚,词不达意。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与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积累、思考、整合与运用的能力。课本内容就是很好的材料,从中挖掘写作训练点,加强平时的练笔指导,既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又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习作的增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介绍过叶圣陶怎样教他们写作文:就是每天读什么书,有了收获都可以告诉他。每天还要写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也降低了孩子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现在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觉得作文难。其实,如果从词开始积累,由词构句,让学生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也能为习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非常多,大部分在课堂中都会重点讲解,体会其意境之美、准确性、生动性等,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但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积累与运用存在一个断层,表现为学习后不会运用和运用有误。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提取课本中的写作训练点,把点扩充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形成由点到面的语用能力。“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训练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模仿课文片段写一段话”等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在教这节课的时候,我着重抓住了“巴望”和“兴致勃勃”两个词语。通过换词法来理解“巴望”的意思,并让学生说说“巴望”着的农夫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再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也来想想自己什么时候会“巴望”,“巴望”时心情怎样,会怎么做,让学生能从词语这个点开始练习说真话、说心里话,把生活中的素材调用起来,实现点点滴滴的增量。

以词语为中心的辐射点是很多的,从词语着手,可以设计多个训练点,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练习空间,实现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积累写作手法,迁移运用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提出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目的是在给他们做榜样。从课本中相应地提取一些写作手法,让学生加以训练。

在《虎门销烟》这一课中,作者用“先”“再”“然后”三个表示事情先后发展顺序的连接词语,把林则徐销烟的经过写得清楚明

白,详细具体,这种顺序在学生写叙事类的作文时是很需要的。提炼出这样一个训练点后,让学生也用上这几个词来说几句话,比如,扫地、画画、吃苹果等,在一个小片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这种“顺序”的意识贯彻到一件事的描写中,能用上几个表示发展顺序的词语写清楚一件事的具体经过。这样的训练经过了“理解—简单运用—深层运用”的过程,从降低写作的门槛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积累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而对于写作手法的积累,不仅要在课本的内容中徜徉,更要跳出文本,能迁移运用方法以提升习作能力。“只要脑海中储存有材料,会识字、会写字的人也能写文章。”方法的多种尝试运用,多种途径锻炼,为学生打开作文世界的广阔天空。

三、整合课本资源,综合运用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从课文中把握作者的取材角度、立意、整体构思等等,都能成为学生习作的增量。而把握文本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运用课本资源进行再创作,再提升,螺旋式升级训练,以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说勤奋》是一篇议论文,在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析学情后,我重点讲解了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写法:通过发现作者写两个事例的相同之处来学习,即先说要写的人,再说勤奋的典型事例,然后说他取得的成就,最后还可以引用名言。在没有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调集已经学过的课文,搜集能运用的素材,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徐悲鸿、梅兰芳等人,再结合已学的课文内容,用所学方法来进行写段练习,有效地进行课本资源的整合。

“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处处留心,语文教师如果能养成随文为学生寻找写作训练点的习惯,那么就能为学生习作的增量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08.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篇5:穷人写作训练点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按所给材料的性质来分类,常见的有故事型和言论型,小众的有漫画型和诗歌型。上述材料不言自明,属于言论型。故事型材料形象表述居多,关键词的提炼难度较大;言论型材料中的关键词往往比较浅露,似乎比较容易拿捏得准。初读上面的材料,我们觉得“特立独行”“承受压力”“抛弃是非”“归属感”等词都有一定的分量,大有乱花迷眼,相顾茫然之感。由此可知,言论型材料的审题立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立意的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机械僵化,前几年流行的“对立型”言论材料作文近年来已渐渐失宠,取而代之的是上面题目中这种“单一材料、复合句型”的言论型材料,2016年高考江苏卷“有话无话”的作文题就是其中的典型。

因为是“单一材料”,所以整个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尽管考生在表述上可能有所差别,但是透过文字的外衣体悟其内涵,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因为是“复合句型”,所以尤其应该关注其侧重——在转折、递进等复句类型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在后半部分。上面材料中“然而”一词语意发生转折,重心便落在了后面三句话上:①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②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③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其中,句②表达琐碎,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应该是讲“从众”现象。在审题过程中,多次强调的词语往往就是核心关键词,并且有一种强调叫作“反面强化”,我们发现“从众”的反义词就是“特立独行”,因此句②是在反面强化“特立独行”一词,句③则进一步反面强化。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特立独行”乃是材料所体现的“核心关键词”。

我们不妨把“承受压力”“抛弃是非”“归属感”等概念看作“次要关键词”。光“核心关键词”不能立意,不能成为议论文的观点,不妨选择个别“次要关键词”搭配成语意完整的句子。所以,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①承受压力,特立独行;②特立独行,拒绝从众;③特立独行,认清是非;④特立独行,也能找到生命的归属感„„(2)拟写提纲:略。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国语》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①贵在认清事物。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对事物正确的认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②轻视与重视。态度决定一切,轻视与重视,其结果会迥然不同。轻视就会从易到难,反之,重视就会从难到易。

③认识·态度·行动。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无数的事实与实践证明,只有正确的认知、端正的态度和踏实的行动才能让我们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比之下,以“难与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等立意就显得一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发现”等立意就明显有失偏颇,至于不少同学反复在难、易或难与易的关系问题上做文章,看上去扣题,其实流于肤浅,没有真正读懂材料的内涵,因而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材料作文来。

(2)拟写提纲:略。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别人”的人生习惯,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别人”的人“被别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实则合理的社会现象。这是一道蕴含矛盾、富有哲理意味的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仰望”,“仰望”意为“敬仰而有所期望”(《现代汉语词典》),它与羡慕有一定的区别,羡慕只是爱慕、钦慕,看到别人有的好东西,希望自己也有,与“仰望”相比,它缺少一种敬仰之情,所以,不能只写成“羡慕”。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优势时,总喜欢仰望别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如见贤思齐,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仰望别人”是一种好习惯。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仰望别人,却看不到自身的优点,那么这种“仰望”就失去了价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只顾仰望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别人仰望的对象,这当中暗含了“自信”的问题。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人仰望西方的自由民主,大肆鞭挞、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却在深入研究中国儒道文化,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别人是虚无主义,只夜郎自大是闭关主义。正确的做法是“仰望别人”,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同时又充满自信,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辉煌„„

再从材料内容上看,应分清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只是引子,从“习惯”这个词来看,这句话也带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才是材料内涵的重点,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仰望别人,自己也会被别人仰望,要有一

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实则隐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这也是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本次作文的正确立意应该是:人生需要仰望,但更要相信自己。如果只写仰望,而触及不到中心“自信’,应降低一个档次赋分。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仰望”“自信”的具体内容。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写景,也可以从“文化”“艺术”“民族”等领域入手,如个人粉丝膜拜、古巷仰望闹市的繁华,乡村仰望城市的繁华,文化哈韩,思想崇欧等,都是失去自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2)拟写提纲:略。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需要弄清了一切的生活奥秘,生活才有意义;也有人说,对生活的真相,不知、不尽知,生活才有滋味。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本次作文材料是两句话,第一句是讲人要明白生活的奥秘,生活才有意义,关键词是“弄清”“奥秘”“生活”“意义”,生活有意义的必要条件是弄清楚奥秘。第二句话则相反,对生活的真相不知或者不尽知,生活才有滋味,意思是生活不一定要弄清楚或全弄清楚奥秘,这里强调的是“滋味”,有别于“意义”。

两句话的核心差异在于“弄清”与“不知”(不尽知)之间体现了两种人生观所具有价值评判的不同。“弄清”就是要完全了解,把握真相等;“不知”,就是不需要去了解事情的原委,就这样过着,难得糊涂;“不尽知”,就是不需要追根求源,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无须揭示生活的真相等。“弄清”是求真,“不知(不尽知)”是求美。如果学生从这三个角度切入均属于符合题意。

立意参考:①人只有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才领略享受了生活的意义(从任何一点切入都可以)。人要活得明白、通透才有意义。

②人无须弄清生活的原委(包括有所期待、有所等待、有所迷惘、有所失望、且信且疑等等),生活才有滋味。人要活得超脱。

③如果强调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寻求统一,自圆其说,也视为切题。如果学生从反面立意,批判思维且言之成理,应正常判分。(2)拟写提纲:略。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用即真理。——[美]威廉·詹姆斯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巴金《灯》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这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威廉·詹姆斯的“有用即真理”强调了“物质有用”的实用主义观点,而巴金的“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则意图纠正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只重物质的偏颇认识,强调人在“吃米”这一必要的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例如“理想”“梦想”“信念”“信仰”“精神”“精神家园”等。

本题最好的立意应该是把两句话中有联系的部分综合起来,对“物质与精神”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物质有用”的基础上,着重阐发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用”,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否定“物质有用”是错误的,只谈“物质有用”或“无用”是偏颇的。

题目的设计意在激发青年学生在信仰缺失的物质化时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呼唤精神的回归和诗意人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2)拟写提纲:略。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写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审题立意提示:这一材料作文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话,因为前后两句话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可理解为:①期望很高,结果令人失望;②投入很大,收获微乎其微;③精力花了不少,成效甚低。

从后一句入手或者将两句话联系起来谈,视为核心立意。如:①即使收获跳蚤,也要播种龙种;②得到瓜豆当可喜,收获跳蚤也不悔;③付出与回报„„如果只从前一句阐述,也视为切题,如“付出总有回报”。(在阅卷过程中听取了部分老师的意见,如按后一句的原意,对后一句采取否定态度,也算切题。然而实际阅卷过程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立意)以“理想与现实”“要辩证地看待”立意,则视为合题。如果谈“环境决定„„”“不忘初心”等,则视为偏题。

篇6:穷人写作训练点

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的意思是 ,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3分)

2.段中的“他”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

理由是 (3分)。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 、 。(4分)

6.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参考答案】

1、“忐忑”的意思是:心里不安或心情不安定 [忐忑不安的原因]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又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能答应吗?(意近即可)

2、段中的“他”指的是 丈夫 ,“他们”指的是西蒙的两个孩子。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不能 。

理由是此时桑娜已下定决心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挨打了也心甘情愿,只要丈夫同意留下两个孩子。(意近即可)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B )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

6、[参考示例]丈夫养活这个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添上两个人,丈夫能同意吗?不抱回来也不行啊!这个孩子没人管怎么行?就这么定了,丈夫回来就是揍我一顿也行,只要他肯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上一篇:物业日常管理方案下一篇:2024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