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

2024-04-13

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精选17篇)

篇1: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

铅笔的故事

从前,有一支铅笔,自己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笔,盛气凌人,它瞧不起它的伙伴,认为它们很没有用。一个晚上,它悄悄地走了,打算去文具店游玩一番,好显显自己的威风。

它来到了文具店,里面有尺子

 

小学生作文大全

 

它走到尺子妹妹跟前,对它说:“你真难看,还没用。”说完还故意摸了摸自己的花衣裳,瞥了它一眼,那分明在说:看我多好看呀!尺子妹妹看了,顿时涨红了脸,不说话了。

然后,它得意扬扬地来到纸伯伯面前,高傲地说:“你也配在这里?笑死人了。”纸伯伯不服气地说:“还说呢!你也只有在我的身上才可以写出漂亮的字。”“没你也写得成,哼!”铅笔气愤地说。

接着它又来到了文具盒大婶儿和橡皮弟弟的面前,骄傲地宣扬了一番,好像全世界只有它最好,最美。

最后,它来到了钢笔姐姐的面前,高兴地说道:“钢笔姐姐,只有你才能和我做好朋友,是吧?你看,我们一样美丽,一样能写字,一样高贵。那几个丑八怪,既不好看,也没有用,一点也不配和我们做朋友,对吗?”钢笔姐姐听了,说:“我才不和你做朋友呢!你不应该嘲笑它们。”说完,转身离去了。铅笔望着钢笔姐姐渐渐远去的身影,不屑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做就不做,我才不稀罕呢!”

铅笔又回到了它的家,因为它太爱嘲笑别人了,伙伴们都渐渐疏远它了,直到它老死都没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精品学习网  作文频道

篇2: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

忽然,他被一阵乒乒乓乓的打斗声和激烈的争吵声惊醒了。原来,铅笔、橡皮、卷笔刀扭打成一团了。钢笔爷爷急忙劝阻:“快停手!快停手!你们为什么打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比谁的本领大!”钢笔爷爷笑着说:“那也不能打成一团啊,你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本领吧!”

铅笔得意地说:“所有文字都是我写的,我的本领最大!”

橡皮不服气地说:“要不是我及时给你修改错误,你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吗?”

卷笔刀急了:“铅笔,你断了的时候,不是我用牙齿一点点给你啃尖的吗?我为了让你能写字,把我自己的牙齿都啃痛了。”

他们三个你一言我一语,又争吵起来。这时,钢笔爷爷灵机一动,说:“口说无凭,都把你们的理由写下来吧!”

铅笔想:“这对我来说小菜一碟!”因为太兴奋,他的第二个字就写错了,他只好原地打转。

橡皮呢?他只能擦,不能写,不仅把纸弄得皱巴巴的,还擦出一个个破洞来。

卷笔刀只能用铅笔粉末儿撒地,没粉末了,就只能用牙齿啃,把纸啃得破烂不堪。

他们看着自己的“杰作”,都傻了,谁也没吭声。钢笔爷爷说:“现在请你们三个一起帮我写封信给毛笔伯伯吧!”铅笔开始写,写错了,橡皮急忙来擦去;铅笔断了,卷笔刀立刻来削。在他们的共同配合下,信很快就写成了。

篇3:铅笔的故事

1564年,在英国坎伯兰一个靠近博罗代尔的地方,狂风刮倒了一棵大树,树的根部下面露出了一团黑色的矿物质,实际上就是最纯净的石墨。当地的牧羊人用这种矿物小块给他们的羊做记号。过了不久,那些精明的商贩把它削成条状,称为“能画线写字的石头”,在伦敦街头叫卖。那些买卖人就用来在他们的柳条箱和篮筐上做记号。到了18世纪,英王乔治二世把博罗代尔的矿藏收归皇室开采,因为石墨是制造炮弹火药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议会规定,凡是从该矿以及从它周围的仓库里偷窃石墨,都犯有绞刑罪。

早期的石墨画线笔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粘手;二是容易破碎。有个聪明人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他用线把整个笔杆缠绕起来,写字时随着石墨的磨损再把线一点点的松开。1761年一个巴伐利亚的业余化学师解决了易碎的问题,他把石墨粉与硫磺、锑和松香混合起来,放在模型中压成条状,结果比纯石墨结实得多。

1790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发现,他所发动的遍及欧洲的战争,正使他丧失来自德国和英国的贡品——石墨铅笔。而当时铅笔正是法国贵族和拿破仑的战争机器所十分需要的。一位法国化学家和发明家尼古拉·雅克·康特奉命用法国石墨制造铅笔,并获得了成功。

由于法国石墨供不应求,康特在石墨中掺入了黏土,然后把这种混合物在窖中烘干,便成了当时世界上最耐用的画线笔。而且,康特还用控制黏土量的方法,制造出从淡到黑色的不同颜色的铅笔。

1812年的战争,使英国中断了对美国的铅笔供应,而质量低劣的美国石墨不管掺入何种东西,都不能在粗制的木套管中保持坚实。当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个名叫威廉·门罗的家具制造匠兼白铁匠,在他自己的店里制造了一种机械,能够生产标准的狭长木条,中间精细地开了槽,刚好容纳笔芯的一半,把两半片木条胶合起来,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铅笔。由于它既便宜又便于携带,很快就受到职员、手艺人和管理人员的欢迎。从此,鹅毛笔和墨水变成了书写工具中的配角。

今天,一支标准的铅笔可划一条长达56公里的线条,可以削尖17次还剩下一截笔头。现代的铅笔还通常装有一个彩色的金属箍,上面安装一块小橡皮头。

篇4:铅笔的故事

当我们第一次开始使用铅笔时,爸爸妈妈一定是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把铅笔放在嘴里咬。不然的话,“铅笔里的铅有毒,吃到肚子里就会肚子疼啦”。嗯,这个警告是对的,咬铅笔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不但会把好好的铅笔咬坏,而且还非常不卫生。不过,如果你真的因为咬铅笔把肚子弄疼了,那可不是铅跑到你肚子里去了,而是铅笔上沾着的细菌干的好事。因为——“铅笔”里其实一点儿铅都没有!

咦,那“铅笔”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讲啊。在古代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真正的“铅笔”,它确实是用铅块切成条做成的。古罗马的作家普林尼提到,人们先用这种“铅笔”在草纸上划出一条一条的直线,就像今天笔记本上的分行线一样,然后再在纸上写字,就可以防止写出来的字不整齐。但是,却不能直接用它写字。因为铅的颜色很淡很淡,用它写出来的字很难看清楚。

到了14世纪,在意大利,画家们重新发现了这种“铅笔”,画画前,可以用它来打草稿。那时,他们经常用铅和锡混在一起,做成这种笔。因为画的底稿是经常需要修改的,所以不用画得太清晰。关键是,用这种笔画出来的线可以用面包屑轻松地擦掉,这就方便了画家的修改。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铅是有毒的。经常接触的话,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后来画家们都改用木炭来画底稿了。

木炭画出的画虽然也很容易擦掉,但用木炭只能画出又粗又黑的线。到了要画细细的线条时,就不好使了。有的画家发明了一种“银尖笔”,它是一种用银线支撑的尖头笔,能够画出很细的线。但是,它只能在涂了石膏和骨粉的表面上才能划出黑色的痕迹来,拿到纸上写字的话,就会把纸扎破。唉,还是太不方便了。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比木炭更硬、又能在纸上划出黑色印迹的材料,来做成新的笔。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们找到的这样东西,既不是矿石,也不是金属。而是——石墨。

“一夜成名”的石墨

最早的时候,石墨是人类在英国的湖区山间发现的一种奇怪的东西。说它是石头吧,它又比一般的石头要脆,一凿就碎了。因此很难切割。而且,它黑乎乎的,毫无光泽,也没法用来加工成装饰品。用手一拿,还会弄得一手黑,特别脏。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它对人类似乎没有任何用途,也没有人专门去开采它。

到了十七世纪,人们终于发现了石墨的大用处。但不是拿它来写字画画,而是用来打仗!原来,那时人们刚刚造出一种先进的大炮,叫加农炮。这种炮的炮膛里如果涂上一层薄薄的石墨,就会变得像抹了油一样滑。炮弹从里面一射而出,不会发生任何阻塞。这样一来,石墨变成了重要的军事物资。在欧洲最大的石墨产地英国,政府干脆把石墨矿山当成机密重地,用大批的武装警卫把守起来。更颁布了法令,不准把石墨卖给其他国家。很快,石墨在市场上就成了高价货物,最贵的时候,达到了一千三百英镑一吨!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专门偷窃石墨的盗贼团伙。本来被当作“废物”的石墨,一夜之间真成了比金子还贵的宝贝啦!

不过,石墨的这段辉煌日子也没过多久。随着新造出来的大炮越来越先进,人们很快就用不到石墨来做润滑剂了。好在这时,人们已经开始发现可以用石墨条来写字。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把它们磨成不同的粗细,比木炭方便多了。只是,用这种墨条写字之前,得先用棉线或纸条把它缠上,否则就会弄得一手黑印。要随身带着它出门,那可更得事先用布包好,要不然,你的衣服口袋就要让它染成“小煤窑”了。

从石墨到铅笔

从那以后,发明家们首先要攻克的难关,就变成了怎样能让石墨条用起来更顺手、更干净。人们都认为,是木匠们最先想出了把石墨放在木头里的办法。1662年,在德国的纽伦堡,一个叫弗雷德里克·施泰德勒的人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石墨笔”工厂。在他的工厂里,工人们将石墨磨成一根根细细的小棍,然后再把它们放入带槽的小木条里,再在上面粘上另一根同样大小的木条。这样,就将石墨条严丝合缝地夹在木头里了。你一听就知道啦:这,不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铅笔吗?

最早的这种铅笔,笔杆都是方形的。另外,由于石墨很脆,磨成小棍时一不小心,就把它弄断了。所以那时要做一支铅笔,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拿破仑战争时期,小小的铅笔在欧洲还是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因为产量小,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时的英国和法国是敌对国,英国出产的石墨又禁止向其他的国家出口了。就算想做铅笔,也没有原料啦。

为了打破英国的这种垄断地位,其他国家的很多发明家都憋足了劲儿,日夜不停地研究,想找到石墨的替代品。到了1794年,一个名叫尼古拉斯·孔蒂的法国人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发现,在法国本土也出产石墨,只是比英国的石墨质量要差些,一磨就碎了,所以没人拿它来做笔芯。但他经过实验,找到了新的加工方法:他把这种石墨碾成粉之后,再与黏土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石墨泥”。再把这种泥压成小细条,用火一烧,它就又变成了一根硬邦邦的小棍。用这种方法做笔芯,比小心翼翼地打磨石墨要容易多了。

用孔蒂的这个方法,人们不但制成了理想的石墨铅笔,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配方里石墨和黏土的比例,来调节它们的硬度。“坚硬”的英文单词是“Hard”,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是H。而“黑色”的英文单词是“Black”,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是B。所以,H和B就成了表示铅笔软硬度的标志。学过素描课的同学都知道,H表示的是铅笔的硬度。H越多,表示铅笔里的黏土越多、石墨越少,这样的铅笔画出来的痕迹就越淡,很容易被擦掉。而B指的是铅笔的黑度。B越多,则表示铅笔里的黏土越少、石墨越多,这样的铅笔画出的笔画就会更粗、更黑。

篇5: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

晚上,铅笔和橡皮趁着小主人睡熟了,就偷偷的和文具哥哥出来议论,

铅笔说:“小主人根本离不开我,如果没有我,他怎么能写字呢?”

这下橡皮不同意了,接着说:“小主人才离不开我呢!如果没有我,你只会写东西,写的乱糟糟的,就不能擦了,而我会擦。”

文具盒哥哥发话了:“你们别吵了,你很各有各的长处,如果你们集合起来不就行了么?”

铅笔和橡皮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就集合了起来,

篇6:铅笔和橡皮的故事作文

这天下午,李刚回到家,做好了写作文的准备,却又拿起橡皮玩了起来。这让铅笔更讨厌橡皮了,它决定开始行动了。

它从笔盒里跳出来,又跳到李刚的手边,李刚想起作业,动笔开始写起来。铅笔开始行动了,乱写一气。不一会儿就错字连篇,没办法,李刚只好取出心爱的橡皮来擦。接下来的几天,铅笔一直这样,把橡皮弄的非常痛苦。

一天晚上,橡皮找到铅笔,对它说“铅笔,我们为什么要闹成这样?”铅笔看了看满身橡皮屑的橡皮,得意地说“怎么样,主人不是喜欢你吗?我想干嘛就干嘛,与你不相干!”橡皮听了,一言不发,走了。

后几天,铅笔仍然故意出错。看着伤痕累累的橡皮,得意极了!

一天,橡皮又找到铅笔,对它说“我已经快不行了,咳咳,我走之前,给你介绍一位朋友”。说完,从身后拿出一面镜子,镜子里有支又短又旧的铅笔。“这是谁呀?”铅笔惊奇的问,“这就是你呀,”橡皮说,“你在伤害我的同时,也伤害了你自己呀!”

篇7:铅笔和橡皮的故事作文

“你以后别理我,我不想看到你,没用的东西。”铅笔傲慢地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橡皮不解地问。

“你看我,每天写那么多东西,让人们观赏阅读。而你呢,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只会躺在那里睡大觉。”铅笔轻蔑地说。

“我确实写不出字来,但我也有我的用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橡皮争辩说。

“你有什么用途?你老是打扰我工作。我辛辛苦苦写的字,你动不动就给我擦掉!”铅笔气愤地说。

“那是我在给你纠正错别字,有错就要改,否则人们怎么能读到好的文章?橡皮说。

“我写错的字划掉就可以了,以后我再不需要你了。“铅笔说。

看着骄傲的铅笔,橡皮决定不再理会它。

考试的时间到了,在考试中铅笔写了很多错字,但又没办法擦掉修改,结果考得一塌糊涂,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篇8:铅笔的故事

在名为“我,铅笔”的展览现场,素净的作品配合着白色的展览空间,将久违且安静的黑白视野重新载入到对铅笔的关注中—“我们有多久没有用过铅笔了?”—在张新军名为《2B铅笔》的作品中,一支2B铅笔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于背后的白纸上投下一抹灰色的虚影。它隐秘地悬浮在楼梯间的角落里,将一支铅笔的尊严以一种孤独又绝对的方式扩散进圆形的光晕中。而在《作品2号》中,张新军又继续用极具质感的形式表现—被削切成年轮状的层层纸张,晕染进缝隙中的铅粉等—来强化着简单物质本身的意义,那些像来自地质断层中的裂缝与碎屑,将作品的形象带回到关于土与木的原始联想中。

同样,邬建安与孟柏伸的作品也是以显现材料本身的质感为母题的。孟柏伸在《本体蔓延》中将一堆铅芯呈三角形堆放在墙角,像一片整齐的深色丛林。邬建安的《中华6B-6B×1》则是用6B的铅笔涂黑了三张方形的素描纸,同时削铅笔时剩下的木屑也被收集进三个塑料袋中并挂在画框的一边。但与张新军意在人格化材料本体尊严的初衷略有不同,邬建安与孟柏伸的作品则更多地唤起了观众对于图画过程和材料质感的记忆。从削铅笔时的精细动作到心无旁骛的专注涂绘,铅芯的森林和工整描绘在长条形画纸上的条形码(孟柏伸作品《经变》)等,将木材和黑色铅芯的质感以一种带有温度幻觉的方式连接进涂画过程中细微的手感差别上。

而姜培源、姜迪和胡柳的作品,则将铅笔的主题表现重新带回到具体的形象当中。姜培源的《oval02》和姜迪的《墨阴维纳斯》以古典油画和雕塑为基底,用铅芯的黑色色域介入其间,破坏或修正着曾经完整和多彩的形象印记—或工整或“随意”的涂鸦将古典的艺术形象带回到不确定的草稿阶段,并改造着观众记忆中对于写实形象真实性和必然性的认知。胡柳的作品《栀子》则表现出一种更为细腻与含蓄的女性气质,铅笔的质感被隐匿进一系列对于不同的栀子花形象的描绘中。她以铅笔最初的功用关照着单纯的形象剪影,同时被淡化的工具属性也让纸上的形象生长成某种非现实的固执存在,突兀且肃穆。

篇9:铅笔和橡皮的故事作文

有一天,铅笔老是写错字,橡皮本来是一块白白胖胖的,干干净净的。一天之后,已经就像一块黑色的布料。晚上回到家里,橡皮一看见铅笔停了下来,它的心里就害怕,橡皮一直没有勇气说出来,今天正好把全部事情都说了出来,橡皮说:“你看看你,每天穿着不同的花衣服,我呢,每天你把我的身体擦来擦去的,你也不管我疼不疼。”铅笔回答到:“你看看我,每天要写几百个字,手都写麻了,你不就每天被了几下子吗?你还在这抱怨,我还没有跟你抱怨,你还跟我在这里吵。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就在这时,铅笔跟橡皮绝交了,橡皮拿起自己的行李走出了家门。

第二天早上,铅笔一个人走到了学校,铅笔写错了字,没有橡皮在,铅笔只有在本子上画花了。铅笔把作业本交上去的时候,老师当时就把铅笔的作业给撕了。窗户处下起了小雨。

放学后,铅笔是第一个冲了教室门口,因为铅笔要去把橡皮给找回来。铅笔去了以前它们经常去的地方,怎么找也找不到橡皮,铅笔心里想:要是当时自己不跟橡皮吵起来的话,橡皮也就不会生气离家出走了。天似乎慢慢地天晴了。

铅笔走着走着,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橡皮,铅笔马上向橡皮道歉,说:“橡皮,你跟我回家吧。”“好好,我跟你回家。”橡皮笑了笑说。

篇10:铅笔盒的故事作文

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它们的小主人画的画在市内绘画比赛中活的了第一名,到了晚上,小主人酒吧奖牌放进了笔盒里。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卷笔刀。橡皮说:“应该是我先戴这个奖牌,因为要不是我把小主人画错的地方给擦掉,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不对,是我先戴,每当小主人用铅笔粗了或断了,都是我我来把铅笔削尖的!”卷笔刀说。铅笔赶紧说:“你们说的都对,我还是退出吧!”

橡皮和卷笔刀都同时想到:“为了画那幅画,铅笔从二十厘米的大个子缩到了五厘米的小个子,它做的牺牲比我们都大呀!”

于是,卷笔刀想到了一个绝妙之计。那就是它们三个同时把头伸进奖牌里,反正那条绳子也够长。想到这里,卷笔刀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们,大家都说好,于是它们就都是第一个带上奖牌的。

篇11:铅笔的故事作文500字

在我的文具盒里,有许多笔,但朴实无华的铅笔和高贵典雅的钢笔才是我的左膀右臂。可是它们非常的不和睦……

有一天,它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辩起来,好像是因为各自认为自己的本领无穷大,而别人只是垃圾堆中的一小片垃圾而已,毫无用处。它们一起来到法官大人--文具盒跟前,请法官大人评评理。法官大人说:“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那就说说自己的大用处吧!”铅笔首先争辩道:“我对主人来说最用处啦!在主人画画时,即便有蜡笔,没有铅笔我,蜡笔只有鲜艳丰富的色彩,却勾勒不出美丽的线条。”刚说完,钢笔迫不及待地发声了:“我钢笔可比简单粗糙的铅笔强多了,高贵的出身,昂贵的价格,每一次出手,总是卓尔不凡,主人书法比赛,要想得奖,缺我不可,没有我,主人的书法课都没法上了呢!”

英明的文具盒法官便想了一个办法,它让钢笔去绘画,让铅笔去上书法课。结果,铅笔把字写得一塌糊涂,毫无美感,不忍直视。钢笔画出来的画更是糟糕透顶,画错了也不能改,图纸上横一道竖一道,非常难看。法官大人对它们说:“你们看见了吧!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但不能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铅笔和钢笔听到这里,顿时都羞红了脸,便争着向对方道歉,它们都明白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从此成为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篇12:小铅笔的大故事

这种黑色矿物就是现在我们用做铅笔芯的原料——不,它不是铅,而是和铅完全不同的:石墨。

400多年前的那位英国牧羊人显然是撞大运了,因为在自然界中,石墨是非常难找的矿物。如今,工人们必须向下挖挖挖,一直挖到地底深处,才能发现石墨矿。不过,在漆黑、寒冷而且肮脏的地下,人的双眼是无法把黑乎乎的石墨和它周围的普通岩石区分开的。这时候,你就需要一双灵敏的耳朵和一把铁铲子了。

发出铃铛般当当声的不是我要的东西,而咚咚响的就是石墨啦!

在地底沉睡了数亿年的石墨矿石被小火车运到地面上,接着就开始了向完美铅笔芯的进化:石墨被碾碎、去除杂质、烘干,接着和其他各种原料一起加上水混合,先烘烤再冷却,最后浸入装满油和腊的大油锅里……嗯,听起来就像美味串串烧的制作过程。

骄傲的JOJO宣称:“我知道石墨是4亿年前的史前海藻变成的,我知道第一支穿木头外衣的铅笔是美国木匠门罗发明的,我知道一支铅笔能画35英里长的线条,我知道铅笔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书写工具……我是无所不至的铅笔万事通!”

“那么,”达达博士冷静地说,“请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铅笔芯是怎样放进铅笔中去的?”

1.把木块切成木板

2.在木板上刨出一道道沟槽,刚好可以放进铅笔芯

3.把铅笔芯放入沟槽中

4.再把上下两块木板粘起来

5.将木板切割成一根根铅笔

“哈,这下让我逮到了吧!”激动的JOJO嚷嚷着,“看看这支铅笔,哪里有胶水粘过的缝隙?”

阿达博士冷冷地瞅了JOJO一眼:“我还没说完呢,粘好的木板要送入高温烤箱,让胶发挥作用。从烤箱中出来以后,两块木片就完全合为一体,看不到任何缝隙。”

阿达博士考考你:

印在铅笔头上的HB、2B、4B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最后,铅笔需要穿一件衣服,以防止日常的磨损——上漆。我们都喜欢外表闪亮的美丽铅笔,但一般颜色鲜艳的亮光漆几乎都有毒。对于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咬着铅笔头的JOJO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

篇13:铅笔的故事作文500字

开始,它们住在铅笔盒里,都心平气和、快快乐乐的。可是好景不长,铅笔妹妹和钢笔大哥吵了起来。

铅笔妹妹指着哥哥们娇气地说:“你们都欺负我,我没有位置住了,讨厌。”

坚硬的钢笔大哥第一个开口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你这个小小的铅笔妹妹,还想霸占我们的地盘吗?滚一边儿去吧!”说完,“哈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那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呢?”铅笔妹妹不服气地说。

钢笔大哥火了,说:“我肚里货色多着呢,永远也写不完;哪像你,写一会儿就没了。”

“我虽然写一会儿就没了,但我写错了还能擦掉,不像你,写错了,只能划掉,或用修正带修掉,多难看呀!”铅笔妹妹也不甘示弱。

钢笔大哥恼怒了,说:“你这个小东西,居然敢嘲笑我,你就等着人们把你用光吧!”

钢笔大哥和铅笔妹妹谁也不肯让着谁,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尺子叔叔来了,它耐心地劝解两位正生气的朋友:“你们都是笔类家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要再吵架了。”

听了尺子爷叔叔的话,钢笔大哥和铅笔妹妹幡然醒悟,惭愧极了。他们拉起对方的手,连声道歉,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和睦相处,为小主人全心全力服务。

篇14:粉色铅笔的故事作文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爷爷转眼您已是耄耋之年。

爷爷文化水平不高,刚好念完小学,即便如此,也是兄弟几个里读书最多的。小时候,爷爷常跟我讲起他的童年时光,每天上学前,要先坎好一担柴,吃过早饭,再走十几里山路去学校。爷爷小时候特别调皮,一到夏天就约着同学去学校附近的溪里洗澡。虽然老师严禁学生下河洗澡,但由于爷爷的所有学科都特别的好,老师便对他格外宽松,没有过多的责备。也许那段时光是爷爷唯一无忧的日子。

小学毕业后,怀揣报国之志,爷爷报名参军,分配到了一个部队,并当上了文书。可是进部队不到一个月,不知何原因爷爷生了一场病,也因此而退伍了。爷爷无数次满怀遗憾的说起被退兵的事,比起参军时的光荣,退兵似乎带着羞耻。虽然没能当兵报国,回到村里却当上了村官,尽心尽力的做事,村中大小事务做得基本公正合理,也从来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谋过一分私利。

后来和奶奶结婚后,育有三男四女。我们常开玩笑要是他没被退兵,加上又能写,没准可以当一个大官,这样就不会和奶奶结婚,也就不会有伯伯姑姑们。爷爷总是摸着胡子笑起来,说村官就不是大官啦?几个子女中,爷爷最得意的是二伯,二伯最会读书。由于家里条件差,大伯、姑姑们读到六年级爷爷就让他们辍学了,大伯出去干木匠,姑姑们在家织斗笠干农活。二伯不负众望,考上了大专并顺利的毕业了,分配到了县里一所不错的学校教书,后来又调到了政府部门工作,也算为家族争光了,爷爷和伯伯姑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我们这辈里,爷爷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像二伯学习,只有读书才有改变贫穷,才能改变命运。

从我懂事起,这二十年,爷爷经历了几次生死。

从爷爷六十多岁开始就陆续生了十多年病。爷爷自己学过木匠,在他生病的时间里,爷爷自己为自己做了副棺材,棺材做好了,爷爷还躺进去试了试,看合不合身,还开玩笑说以后就睡那里了,大家看着其实挺难受的。有一次是我读初三的时候,我周末回家,刚踏入家门隔壁邻居就告诉我,爷爷因为多病一身,多种药物相克而导致昏死过去,到县城抢救去了,我听到这里,手里拿着的书包蹦蹬的掉在了地上,眼泪一直在脸颊上流淌,不知如何是好。我打开房门趴在书桌上哭泣,突然发现有一个盒子,打开看原来是一部手机并且有卡,于是不管手机是谁的,寻找到爷爷的号码就拨了过去,铃声响了很久,等待的滋味真是太难受了,几十秒仿佛等了一个世纪,当听到是爷爷的声音,我便把心放舒缓了很多,好在医生把爷爷从鬼门关给拽回来了。爷爷问我喜不喜欢他买的手机,我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爷爷给我买的手机,我忍着泪说喜欢,而那时候爷爷听得清。

篇15:铅笔的故事小学作文200字

我不知道从那里来,只知道我是一支铅笔。

我的外形是一层深红色,加上刻着几个字:中华牌……

我沉睡了几十分钟后。已经经过了各种机器让我从一棵小树变成了一支小铅笔。几分钟后我又被“隆”的一声响吵醒了。发现我躺在一辆大卡车上,铅笔兄弟们你挤我,我挤你,车有点陡,一会儿,车停了。我又睡了一大觉,醒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屋子里,原来是个削笔盒。突然,我被削刀削痛了。“呀!你轻点”我尖叫。一阵疼痛后我被拔出了头。外面灯火照得我剌眼。原来我被一个小男孩削了几下,拿来写字,小男孩的`字歪歪的像喝醉似的,站也站不稳。第二天,我被骂声吵醒了。原来男孩把我当武器去搞别人还把我的“朋友”弄坏了。同学们去告老师,小主人被老师批评了一下,一生气便把我丢了。

篇16:粉色女孩,女孩粉色?

百年老店结束“性别隔离”

Hamleys是驰名世界的儿童玩具专营店,其在伦敦市中心的商店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店,7层楼的店面摆满了各色玩具,而且每层楼面用不同颜色标签分开,粉色女孩,蓝色男孩。

给女孩买玩具,径直奔“粉层”,要给男孩买,一头扎“蓝区”。男女有别,蓝粉分明。

可今天的Hamleys,却让我有点发懵。传统的颜色分层没有了,现在是以玩具的性能分类,比如毛绒玩具、智力游戏、模型积木等等。

给男孩还是给女孩儿玩的?店家不再“多嘴”,你自己看着办吧。

行之有效的传统分类为何改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

敢情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我身边发生都没有注意到。Hamleys终于取消颜色分类时,像《泰晤士报》、《观察家报》这样严肃老成的大报,竟然把商店此举提到了“放弃‘性别隔离’”(gender apartheid)的高度。

“臭粉色”运动

Hamleys放弃“粉女蓝男”,让颜色与性别“脱钩”,是一场方兴未艾的“臭粉色”(Pinkstinks)运动的又一场“胜利”。

“臭粉色”运动是一对孪生姐妹,艾玛和阿碧(Emma and Abi Moore)两年前在她们各自家的卧室里发起的。

艾玛有两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碧有两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很快,姐妹俩发现,到艾玛家,像掉进了粉缸,粉色的公主娃娃、粉色的玩具推车、粉色的玩具锅碗瓢勺……到了阿碧家,像扎进蓝色的海洋,蓝色的玩具太空站、蓝色的金刚、蓝色的玩具化学实验室……

姐妹俩设立了“臭粉色”网站。起初招来了不少谩骂,说她们是丑女、同性恋。一家报纸甚至称姐妹俩为“乏味的、没有幽默感的女权主义者”。

但是,“臭粉色”渐渐得到了支持,一些知名的博主也加入进来,推特上也发起了要求玩具商放弃“性别隔离”的运动。

其实,“臭粉色”运动并不是要把粉色“搞臭”。它反对的,是把颜色与性别挂钩,进而又把某类玩具与颜色挂钩的做法。

“臭粉色”运动说,玩具制造商越来越使玩具性别化。女孩的玩具以“要漂亮”为主题,当公主、做保姆、美容美发过家家;男孩子的玩具则是以动手、冒险为主题,山地车、太空站、盖房搭桥科学实验。

一家超市里的“给玩具娃娃着装”系列,医生的行头标为“男孩”,美容师的着装则标为“女孩”。

“臭粉色”运动人士说,这种玩具的颜色和角色分类,其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是很有害的,它让女孩子觉得化妆打扮、买菜做饭是“本分”,缩小了女孩子的选择和抱负。

商家的阴谋还是男女有别

“粉女男蓝”背后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实际上,直到上个世纪初,英国人眼里蓝色是优雅精致的象征,粉色则代表强健和勇敢,所以那个时候是“粉男蓝女”的。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个颜色的选择才倒过来。而“粉女蓝男”作为一种“普世”的标签,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业运作、市场营销的产物。

当然,商家并不承认这个“阴谋论”。英国玩具连锁店The Entertainer的总裁格兰特(Gary Grant)说,归根结底,如果女孩子不喜欢粉色,我们不会把玩具做成粉色。

他举例说,他们推出的玩具摇车最初是蓝色,但销售并不好,但推出粉色的后,一下子成了畅销货。格兰特又举例说,塑料积木玩具Lego主要是男孩子玩,Lego为了吸引女孩子,推出了粉色的塑料模块,结果一败涂地。

难道对颜色的偏爱已经融进我们的染色体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个叫赫尔伯特的博士(Dr Anya Hurlbert)所作的一项试验显示,男性的确偏爱蓝色,女性偏爱粉色或往红色靠的颜色。

赫尔伯特博士的解释是,这或许可以追溯到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那时候,男人要出门走很远的路去打猎,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女人则主要是采摘浆果。是进化导致女性偏爱粉色或红色,因为那是浆果成熟的颜色。

篇17:铅笔盒的童话故事作文

橡皮小姐高傲地说:“我们橡皮家族可以把铅笔的足迹抹去,你们之中还有谁可以?”其它文具哑口无声,橡皮小姐得意极了。“橡皮小姐,你们橡皮家族可以画出一条直线或曲线吗?”尺子先生问道。这可把刚刚还得意忘形的橡皮小姐问结巴了:“我……我……”不过她马上又说:“我能,只要和铅笔一块就行了,铅笔能画出来!”“这是你们画的吗?”铅笔不高兴地说,“这位小姐,您刚才可说铅笔画的出来,那就不是你们橡皮的功劳了!”其它铅笔也纷纷说道:“是呀,是呀!”

橡皮小姐很是生气,她大声喊着:“我们橡皮就是厉害!谁都比不过我们!”“橡皮小姐,请您冷静一下,这里是公共场合。”钢笔被被争吵声惊醒了。橡皮小姐不但不听,还吵得更起劲了。“橡皮的优点是可以擦掉铅笔的足迹,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用处。”钢笔先生说道。这时候,橡皮小姐突然想通了每个文具都有不同的优点:如铅笔可以写出字,尺子可以画好线……她难为情地笑了笑,再也不说什么了。

上一篇:尽我所能,用心服务,让星光更加闪烁演讲稿下一篇:“助人为乐”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