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于责任的感受

2024-04-11

谈关于责任的感受(共8篇)

篇1:谈关于责任的感受

责任

每个人的一生都被询问,询问自己活着的意义,询问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的人或许因为一件事或一个人便能领悟到其中的痛处,而有些人或许度完此生方能得到答案,于是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验证生命,也用生命验证了责任。

工作需要责任感,生活需要责任感,生命需要责任感,而责任感源于积极主动的心态。心态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当然这完全由自己决定。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认真对待每件事、每个人,也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这次的学习使我有很深的感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别人的动力或负担,当看到伙伴们的汗水时,真的很心疼,那一刻即便有千言万语却都抵不过一个眼神,两位组长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让我很敬佩,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该肩负着自己应有的责任,或简单,或困难,做得到的,做不到的,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还是平凡的小事,都体现着责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懵懂的我们习惯了索取,以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应当的。面对父母的唠叨,关心,我们任性,无理取闹,因为我们的叛逆,父母承担了多少原本可以与自己无关伤害。我们忽略了父母的艰辛,从没有体会过他们的不堪,在自以为安逸的环境里享乐,甚至一遍又一遍的践踏他们那颗早已为我们操碎了的心。

生活中我们总以学习为借口,以工作为借口,抱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能力为父母做些什么。殊不知我们错过了许多,错过那些流逝的光阴,错过了他们每一个温馨的微笑,错过为他们承担起责任。现如今的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无论已什么样的借口,都应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不管好与不好,多不多,至少要努力一把。

责任是我们生来的。也许是为了完成某一件件事,也许是行使某种权利,也许是兑现对某人的承诺。有多少责任,就有多少价值。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件事的发生也不是独立的,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就应该担负起身上不同的责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深度,才有厚度。

篇2:谈关于责任的感受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刚出院子门口,就愣住了,原来我们院子里的井盖被小偷偷走了。我想:井盖没有了,这以后的麻烦可能就更大。

中午,我放学回家,发现张爷爷在那井边,旁边还放了一些树枝。他在那干什么呢?我走近一看,发现张爷爷正在把井里的树枝往外拔。“张爷爷,你在干什么呢?”我好奇的问。

“井盖被偷走了,我怕有人不小心掉进去,早上的时候我就放了点树枝在这,以提醒过往的人们,要不多危险呀!现在我从外面买了一个盖子,准备把它装上”,张爷爷边说边撬动井盖。瞧,张爷爷要紧牙关用尽全力地移动着,手上和胳臂上的`血管暴的很粗。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爷爷终于把这口井盖恢复了原来面貌。等张爷爷抬起头来时,一粒粒汗珠挂在张爷爷的脸上,可他脸上还是有那甜甜的笑,似乎在告诉我:“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方便,再苦再累也值得!”

不仅我们的张爷爷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的美术老师王老师也是这样。这几天王老师生病了,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就是美术课,王老师会来给我们上课吗?我们在焦急中盼望着。

时间在等待中显的很漫长,“叮,叮,叮”,上课铃声响了,十秒钟过去了,二十秒过去了,正在大家躁动不安时,王老师慢慢地走进了教室。她的脸憔悴了很多,只见她小心翼翼地走上了讲台,用她那微小的声音说:“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画汽车,”说完王老师拿了一根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那汽车惟妙惟肖,不知为什么,那一节课变的比以往安静了许多。

篇3: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感受

所谓单亲家庭, 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 孩子只跟随其父 (或母) 生活, 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 孩子随其祖父 (或祖母和其他亲属) 生活, 称为单亲。然而, 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 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 也未离异, 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 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 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孩子角度而言, 仍属“单亲”范畴。所以, 我们所提“单亲家庭”可以称之为“广义单亲家庭”。对此我在本班级作了调查, 符合这个条件的学生居然占了班级的百分之二十四, 在我们这个小集体中就存在这么多的学生。我在1995年参加工作的时候, 单亲家庭的学生还没有被放在特殊要求关注的地位, 十年以后的今天单亲的学生越来越多, 作为班主任已经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这些孩子的身上。我把这些孩子单独规划在一个表格中作了比较分析, 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不能够和其他的同学和睦相处, 学习没有积极性, 成绩普遍中等偏后, 性格暴躁或者内向, 经常说谎话, 做事情容易走极端。这样的学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 往往在班级中有违犯纪律的同学就是这几个, 他们对同学怀有敌意, 稍微有触犯他们利益的地方, 就会表现得非常激愤。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起点, 失去了人格形成的源头,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在这个班级中找寻起点和塑造完整人格。

怎样才能做好这些孩子的工作呢?我们既是教师又是母亲, 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很利于我们的工作。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 爱在教育中的重要, 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关爱学生的心灵, 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 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我现在的班级中有一名男同学, 他是在一年级的下学期转到我们班级的, 他的到来打乱了班级的平静。刚刚到班级没有两天, 就开始和别的同学打架, 当你找他问事情的原因时, 他总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可以说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点也不好。

由于这个孩子在班级比较捣乱, 很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 陈某某在班级处在比较孤立的地位, 而且已经有几名家长联合起来找我, 要求把这个学生清理出班级。面对这种情况, 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 和家长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孩子都还很小, 都希望有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 但是我们的社会上都不是纯净的, 我们怎么能够要求班级如此呢?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适应这个环境,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缺点, 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身上的缺点多, 就说他是坏孩子, 我们应该给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宽容, 多给他一次机会, 如果我们都来帮助他, 我相信他一定会改掉缺点, 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和你们的孩子都伸出关爱之手……这次的家长会, 陈某某的妈妈参加了, 她当时就泪流满面, 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接下来我在班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让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金天和他结对子, 得到了金天妈妈的全力配合。金妈妈也加入了帮助的行列, 她邀请陈某某到家里参加金天的生日。

当陈某某过生日的时候, 我们在班上一起给陈某某唱生日祝福的歌, 并准备了礼物, 让他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鼓励学生多与他交往、谈心, 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中形成关心和爱护他的风气。爱, 如同阳光让人间充满温暖;爱, 如同春风给班级带来和谐;爱能把一个班变成一个模范班;爱能把顽童变成优等生。做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爱的重要作用和丰富内涵。在和陈某某的相处过程中, 我有很多次都想放弃, 当别的老师向我告状的时候, 当她把别人的眼睛刮伤的时候, 当我带着被刮伤的孩子看病的时候, 我真的很想放弃, 但我总是问自己“他要是我的孩子怎么办?”因此, 要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学生。要真正做到爱生如爱子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现在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陈某某的眼睛中流露出了和他年龄相称的目光, 过去的叛逆也慢慢得不在显露, 而且课任老师也和我说他好了很多, 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十分的高兴。

单亲家庭的孩子, 有的是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 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 所以孩子的性格比较敏感, 平时考虑多, 想法单纯, 没有朝气, 不活泼, 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谈,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性格内向。自尊、信心和勇气是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 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 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 因而, 从尊重和爱护学生出发, 教育这类学生, 更应是帮助, 帮助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 及时发现进步之处, 不用“笨”、“坏”、“什么东西”等字眼再次刺伤他们, 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我观念的形成, 唤醒孩子们的自尊, 鼓励振作起来, 自强不息。有了信心, 就有了希望。

学校教育是培养品德、预防矫正不良品德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 然而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试成绩与教师名利挂钩, 给教师很大压力, 而教师往往将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 对部分这样的“差生”处理时感情用事, 不能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使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逐渐失去自尊和自信, 加深了心理障碍, 师生关系发生变形。加之班级规模较大, 学生差异也较明显, 平时讲课难得照顾到差生, 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 得不到及时关怀帮助和引导, 反而使他们的缺点错误不可控制。为此教育单亲子女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的工作, 不能操之过急,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尽心尽力, 既要有爱心, 又要有耐心, 更要有恒心。我们虽然不能还他们一个原本幸福的家, 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用爱心与温暖铸造的“大家”, 所以作为班主任除加强自身性格的修养外, 还要献出特殊的爱, 只要我们不懈努力, 单亲家庭子女就会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未来。

摘要:所谓单亲家庭, 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 孩子只跟随其父 (或母) 生活, 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 孩子随其祖父 (或祖母和其他亲属) 生活, 称为单亲。然而, 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 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 也未离异, 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 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 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由于单亲家庭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深入地探讨, 并为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

篇4:让每个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和责任

台上,一位穿着朴素、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高声介绍着;台下,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小手还不时地随着台上的讲述比比划划。

这是文清路小学里的一场特殊的科技报告会。

这场报告会的主讲人既不是有名的学者,也不是商界大亨,更不是政界明星,而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文清路小学上千位家长中最普通的一个。此刻的他,正站在演讲席上,面对台下的大小观众侃侃而谈。谈的内容很特别——如何种菜。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一位普通农民,做什么科技报告?而且就算他讲的是科学知识,和小学生谈种菜也似乎不是很合适吧?但这样的报告会确确实实在文清路小学不断举办着,并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重视。

报告的主讲人形形色色,既有资深的专家,也有稚嫩的孩子。只要有话要讲,有话可讲,有足够的勇气站上舞台,就可以上去作报告。

由于报告会主题多样,形式新颖,其影响力也从校内传到校外,场地也从学校走到了赣州市青少年科技馆,规模更加宏大,影响更为深广。报告会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有趣而实用的知识,也让家长们切实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在无形中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说起来,这个科技报告会,仅是文清路小学在刘艳琼校长带领下实行的“四个一”工程之一。

所谓“四个一”工程,即每月一场音乐会,每月一场书画展,每月一个学科活动,每月一场专题报告会。“四个一”工程是文清路小学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个放飞理想、快乐成长的舞台。

由于兴趣、智力、家庭背景、发展节律等因素的差异,每位学生起点不一,个性各异,需要的成长舞台和空间必然也不一样。“四个一”工程为他们搭建了“万能”的舞台。

正如刘艳琼校长所说:“我们开展‘四个一’工程,既有适合比较安静的孩子的活动,也有爱热闹的孩子喜爱的活动,就像是手机用户挑选套餐,总有一款套餐会适合我们的孩子。”

“四个一”工程也是刘艳琼校长“全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文清路小学的“全纳”教育,是以“融合”为学校工作中心点,紧紧围绕“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的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当下的幸福和责任。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刘艳琼刚被任命为文清路小学校长时,学校正处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来自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多方压力。在这个关头,刘艳琼用她那并不宽厚的肩膀挑起了重振文小的重担。

重振文小,做好思想引领是关键。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发挥个体的最大作用。于是刘艳琼组织师生重构校训,着力打造文清精神,最终确立了“文清义正、小学大成”的校训和切实的工作目标。

由于文清路小学拥有环城、豪德、叶坪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地段特殊,生源复杂,造成了整个校园学生组成的1/4现象,即1/4的学生来自公务员家庭,1/4来自高档住宅区,1/4来自农民家庭,另有1/4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如何让这些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课题,也成为刘艳琼反复思考的一道办学难题。

最终,刘艳琼提出了以“融合”为主线的“全纳”教育思想,把“融合”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点,让学校教育的熔炉铸炼新时期的学子。

文清路小学的“融合”包含五方面内容,即学生与学生的融合、教师与教师的融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教师与家长的融合、家长与学校的融合。

学生的融合就是在分班时考虑学生来源构成的大致均衡,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存在感”,并对彼此产生认同,从而尽可能地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他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尊重。

教师的融合就是三校区的老师之间互相流动,通过这种流动,让教师在不同环境中学习成长,在各种活动和教学中彼此欣赏。

教师与学生的融合就是通过“多帮一”的形式,让教师知道并参与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融合就是通过建立家校通平台,及时向家长发布班级最新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推进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在家长与学校的融合中,刘艳琼创造性地提出了“家长义工队”的概念,即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中来,例如每天中午和下午都会有家长义工来协助老师们工作。学校在开学初还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有些家长一开始带孩子来报名的时候,穿着拖鞋,衣衫不整,参加了学校的培训后,再来开家长会时,他们的穿着就整洁多了,这便是一种家校融合,你能看见他们的改变。”刘艳琼说,“这样不仅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也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对于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全纳”教育要求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做孩子成长的聚光灯,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最终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世界也是重要的。

“我想,如果没有刘校长一开始对我的重视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张荃林在回忆起被刘艳琼“发掘”的经历时,依然是满脸的兴奋。

张荃林是刘校长在两年前的“校园好声音”比赛时发现的一个“苗子”。小荃林的父亲是杂志编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也许是受喜欢安静的家庭氛围的影响,参加比赛前的小荃林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孩子,对自己缺少自信,在孩子堆里显得相当普通,难以引起老师特别的重视。

但在“校园好声音”的比赛中,小荃林的表现却让所有人惊艳。当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小荃林从班级选拔赛、年级预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十佳歌手”。

nlc202309040430

赛后,小荃林以为自己的“舞台生涯”就此打住了,他没想到,校长早已把自己的声音牢牢记在了心中。校长还特意向老师了解荃林,发现小荃林学习、才艺、品德各方面都很优异,只要精心培养,必将大有建树。校长的“看好”使小荃林破格加入了学校合唱团,她还特意鼓励说:“你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你的声音很干净、很自然,让人听着很舒服。”

校长的鼓励,成为张荃林进步的强大动力。两年来,他在校长的不断激励和指导老师的悉心培养下,慢慢养就了一种才学之美、艺术之气,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和“优秀队干”,先后荣获赣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章贡区优秀少先队员“助人为乐”好少年、赣州晚报“明星小报童”等多个荣誉称号,目前正参评赣州市“美德少年”。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平凡的孩子,在刘艳琼的发掘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存在的价值,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而在文小,像张荃林这样的孩子不是少数,很多孩子在文小“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这些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让刘艳琼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教育不能只为了照顾所谓的‘精英’,好的教育一定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纳”教育理念的践行,让刘艳琼有底气拿出孩子玩耍的照片给温家宝总理过目,并自豪地问总理:“您能看出照片上哪个是农民工的孩子吗?”

每个孩子都可以发挥作用

调入文清路小学后,刘艳琼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接受平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怎样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力和作用。

刘艳琼说,孩子之间很容易互相理解与欣赏,来自不同家境的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增加彼此的认同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学业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文小的学生必须客观看待同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这样他们的心理才会更健康,成长才能更顺利。

在这个问题上,刘艳琼首先从细节上入手,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服,这样先从外形上消除差别感。其次,在分班的时候,她要求各类生源均匀分配。

这遭到一些家长的反对,刘艳琼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对他们一视同仁,这样所有孩子都能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为了实现“融合”,刘艳琼带领老师们以培养具有“好心态、好习惯、好品质”的新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学校生活、感受到成长的自信和幸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能被社会接受的合格公民。

刘艳琼反对在课堂上以“你是最聪明的”等此类句式来表扬学生,她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相应的回报,这样每个学生才会有自己的小目标,才有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大发展。这正如文清校训:“文清义正,小学大成”。

“我不要求所有学生都争做第一名,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但他们不能做思想上的最后一名,因为这是社会公德的底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此他们才能在未来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刘艳琼经常提到一个孩子的转变。

调皮大王小强,转学来文清路小学之前就已“大名鼎鼎”。他不仅是“惹事大王”,还是“被开除大王”“转学大王”“撒谎大王”等等。

对如此一个“恶行累累”的孩子,刘艳琼相信,一个小孩子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他的所有的调皮捣蛋行为也许都只不过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这是缺乏关注缺乏爱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需要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如果儿童感到别人的眼里没有他,不想知道他个人的小小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平。

刘艳琼深明此理,因此她对班主任肖瑞霞说,既然小强是你的学生,你就要平等地爱他,并且要多给他一些关爱,除了调皮,我相信你会发现他身上不一样的地方。

肖瑞霞老师不敢相信,因为小强转来文小之前已转学四次,在以前的同学眼里,他极难相处,人缘极差。在老师眼里,他的名字更几乎是麻烦与头疼的代名词,成绩更是屡次挑战老师耐性的底线。

刚转来时,小强在文小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许是源于习惯,也许是为了用“恶”面具掩盖自己容易被伤害的心,新的环境并没有改变他的心态和习惯,他还是爱撒谎,爱挑衅,每天重点要做的事就是惹事。

上课时,小强总是低着头,在桌子底下摆弄着什么。肖瑞霞并不批评他,而是偷偷观察着。很快她便发现,原来小强在桌肚子里捏泥人,而且捏的泥人一个个活灵活现。肖老师还发现,他捏泥人时,脸上现出从未见过的认真。

肖瑞霞一下明白了,这个孩子绝不是一无是处。从此后,她在上课的时候总会对他投去微笑。

有一次肖瑞霞在班上说:“我好想要一个礼物,如果我向你们要,你们会送给老师吗?”

同学们都很好奇肖老师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礼物。

“小强,你捏的泥人老师很喜欢,你能送一个给我吗?”

班上立时像炸开了锅,大家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向小强要礼物。

肖瑞霞不语,带着笑意看着小强。小强犹豫再三后,终于拿出一个泥人,红着脸慢慢地走向讲台。当大家看见肖老师手上形象逼真的泥人时,都无不被小强的“手艺”所折服。肖瑞霞看准时机说,我从你们的眼里读出了对小强的佩服,既然如此,我们请小强为大家来一场“橡皮泥展”如何。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示同意。

小强很吃惊地说:“我?开玩笑吧!做橡皮泥多简单呀,谁都会。”

“不开玩笑,就是你了。因为你做的橡皮泥特别生动逼真,我想背后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另外你做橡皮泥的时候特别认真。我们都期待特别认真的你做一场特别优秀的展出。”

nlc202309040430

小强的兴趣和干劲都由此被激发,他马上兴致盎然地着手准备“橡皮泥展览”活动。肖老师也没有闲着,一有空就过问并帮着张罗展出事宜。没多久,小强就做出了一大批的橡皮泥人,在课间的时候摆在讲台上供同学观赏。在一堆满目惊奇的同学当中,小强还认真地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教大家捏泥人的技巧。

慢慢的,小强终于被同学接受,他的信心也建立起来,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那个爱捣蛋的小鬼头,在班上总能看见他为同学积极忙碌的身影。他,完成了从一个“坏孩子”到“好孩子”的蜕变。

后来,小强写给肖老师一句话:“肖老师,我可以叫您妈妈吗?是您的尊重,是您的平等,将我从被人抛弃的境地救起;是您让我发现我不是一块朽木,还可以重新发芽,向上尚美。”

现在,小强已从文小毕业,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回母校看望肖老师,看看他曾经学习过的地方,那里有他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

小强的转变,是全纳教育理念的有力印证。刘艳琼说,在她心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她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从文小中获得改变,都可以发现心中更好的自己,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经过几年的发展,文清路小学已经成为赣州名校,而孩子们也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发现心中最好的自己,朝着心中最理想的自己努力。文清校训有言:“学在文清,灿烂群星。”这一教育愿景,正在文清路小学慢慢变为现实。

刘艳琼校长常常说:“在‘四个一’这一动态的、多元的、立体的、文化的和基于教育意义的活动体系中,我想总有一个适合孩子的套餐,能最大可能地激发孩子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让他们跳出自己最美丽的舞蹈。”

曾会鸣是文清路小学环城校区六(1)班学生。刚转学到文小时,她胆小、羞涩,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敢高声大叫,唯恐惊扰他人。这一段时间,在这一颗小小的安静的敏感的心里,流连着她过去的朋友,而她却又是那么地欣羡新同学的和谐融洽。她的眼泪和悲伤一时都藏在心里。

而当会鸣还沉浸在自己的复杂情绪之中时,同学们早已发现她的异样,并继而用最温暖的笑容融化她。当这个冰山的一角终于被阳光照射时,她的世界被全然改变。

当学校举行“校园金话筒”小主持人大赛时,曾会鸣并未在意。

这时班主任刘建英老师找到她,问:“学校要举办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你有兴趣参加吗?”

曾会鸣犹豫了,她迟疑地看着老师说:“我不行的。”

“会鸣,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名字,鸣回清婉。虽然你很少说话,但只要一开声,你特有的声线总会让我记住你。”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会鸣迟疑地答应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可在班级初选时,她慢慢地挪向讲台,紧张的手指不安地拽住衣角,不敢开声,无所适从。

刘老师看出了她的紧张:“让我们一起欢迎会鸣同学为我们高歌一曲!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唱几句,抛砖引玉之后,再由会鸣独唱。好吗?”

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会鸣终于走出紧张的心境,唱出了那首为了今天的献唱已经练习过无数次的歌曲。

在她唱完时,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很多同学由衷赞叹说:“曾会鸣,你真棒!”这时的她终于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下,她愈战愈勇,参加了全校的总决赛,精彩的赛事还吸引了省电视台来校进行全程录制。事后,会鸣同学说:“我很感谢刘老师的信任,让我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发现了未知的自己。”

成功源于开始,勇于开始才会找到成功的路。庆幸的是,在文小这个大舞台上,孩子们总能选择一项活动作为良好开端,并去追寻自己的成功。

比赛结束后,曾会鸣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她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以至被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百灵”。这只“小百灵”展开翅膀,快乐地翱翔在文小的校园中、舞台上。2013年,她在“苏区校园好声音”比赛中荣获全区第一名;原创环保公益歌曲《美丽星星》的MV获得“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原创歌曲《知了知了叫》收录在“2013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卡拉OK大赛歌曲”中;今年4月,她和小蜜蜂艺术团的同学们成功拍摄了热爱家乡题材的歌曲《客家细妹采茶歌》,导演是央视著名儿童音乐导演、全国著名词作家李众,而作曲是全国著名曲作家颂今。

会鸣的变化,让刘艳琼校长很是欣慰。人没有天生的自信,只有不断培养起来的信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找自信、有自信、扬自信,会鸣同学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学校为曾会鸣成功举办了“最美的歌献给最美的您”个人音乐会。音乐会上,她把最美的歌献给了学校、献给了成长路上给予她帮助的人。“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我想教会我以后的学生如何学会在舞台上放飞梦想,做一个可以为自己骄傲的人。”

刘艳琼说,看着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是她最大的快乐。她所说的孩子,是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个别或少数。

“既然我选择了当老师,所有的学生就都是我的孩子。教育不是光培养精英,更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的人。所以,在学校里,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刘艳琼校长的全纳教育思想,成就了文清路小学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精彩。

刘艳琼,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副局长兼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校长。小学特高级教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在担任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校长期间,收到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笔回信,鼓励学校越办越好。

篇5:在爱与责任中感受快乐

爱源于责任,又同时产生责任;责任又源于爱心,其本身就是一种真爱。爱,有时蕴含一种责任;而责任闪现在无限的爱中。爱与责任,一样的浪漫;一样的真实;也会一样的沉重。如果爱与责任是并存在世界上的两个音符,那么它们便是这世界上最和谐的乐符。爱与责任那将是伴随一生的财富。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三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具有的重要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更多的是工作的快乐!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老猫老猫醒不了,一个做老猫,一群做小猫,喵喵喵;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剪贴、制作,大家一起观赏,感受成功的快乐;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发现,带领孩子们探索、实践中学到知识,每当这时,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在心中油然升起;我喜欢把从书上看来的有趣故事或见闻讲给孩子们听,每一次,孩子们都睁着黑亮好奇的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我喜欢和家长

交流孩子在园的表现,为孩子一幅想象力丰富的画、一首新学会的儿歌、一次助人为乐的表现,为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而欣喜不已……

孩子的世界是最纯真、最透明、最敏感的,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即使是目光扫一下,也会使孩子们产生深刻的感受。因此,“把全身心的爱献给孩子”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氛围,用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记得我刚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面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入园时哭得很厉害,不愿接近我,有的拒绝吃早餐,吃饭的时候专门找曹老师喂,为了让他尽快接受我,我用了半天的时间叫全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名字,我用爱心温暖感召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爱的滋润下,孩子们很快接受了我,很快我看到孩子们想我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并渐渐由喜欢与我产生了爱的共鸣。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自己好奇心的驱动下,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和力量,以自己的生命热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绘他们的世界。因此和孩子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交流,我都用心体会,因为我明白,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把自己浓浓的深情无私地奉献给孩子,让孩子在幼儿园安心,让家长放心。这是我们的责任。

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翻阅大量有关幼教方面的报纸、书刊等,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努力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根据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准备玩教具,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适合幼儿观察、操作、思维、想象的环境,使幼儿在活动中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从中我也逐步摸索着教育好孩子的途径和方法。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慈母之心。这种爱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

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点点的进步时;当我听着他们从幼稚的“牙牙学语”到朗诵美妙的诗歌时,我感悟到了做为一名幼儿老师的愉悦。这群健康成长的孩子、这些绚丽多彩的花朵,不正是我们这些幼儿老师心灵的寄托、追求的欢欣吗?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快乐而充实的幼教工作所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在师幼交往中,我给予孩子爱,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我。记得有一天,我咽炎嗓子痛,声音也暗哑了许多,午睡前不经意地对孩子说了句:“今天老师嗓子疼,你们好好睡觉,不要让老师提醒了。”话音刚落,佳佳小朋友问我;“王老师,我们好好睡觉你嗓子就不疼了,是吗?我说:“对呀!小朋友好好睡觉,老师嗓子就不疼了。”佳佳说:“那我好好睡觉。”其他小朋友也都很快进入了梦乡。没想到孩子们醒后还记得,问我还疼吗?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实事求是地说了声:“还是疼”。小朋友说了:“老师,我们都睡醒了,怎么还疼呢?““那怎么办呢?要不吃点药?” “得打针!”所有孩子都关心着我。我不知说什么,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

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在这份呵护中我被深深感动了,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此刻,其他的一切对我来说已显得不重要了……

篇6:谈关于责任的感受

郑伟同志已在法院工作了20个年头,在执行第一线战斗了20个寒暑的他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他以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他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执行工作, 任劳任怨,以高效率、零错案回馈着社会;他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思想认识与时俱进 执行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最新政策与精神的学习与深刻领会,郑伟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他深知,执行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工作稍有不慎,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造成不稳定因素。执行工作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与各种各样的行业打交道,这就需要丰富的知识面。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办案能力,他边干边学,抓住一切时机,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有独到之处的年轻同志学习。积极参加院里开展的各项政治学习,同时注重业务理论的钻研,并将理论用于实际工作。他善于总结经验,归纳办案方法,业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吃请不到、送礼不要,坚持做到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对于朋友的说情,讲明情况,做耐心的说服工作,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归纳总结勇于创新 执行工作维护合法权益 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最后程序,是法院工作的把关站。执行的对错,直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体现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在执行工作中,郑伟总结20年的经验与教训,形成“阐明、速查、穷尽”的执行三段论。

“阐明”即向被执行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征询当事人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促其配合执行。他认为做好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工作,是尽快尽好的完成执行工作的重要基础,使被执行人从法律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速查”即根据不同的被执行人,尽快查明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履行能力,按照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执行方法。执行法官要做到知己知彼,尽快掌握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采取适当的执行措施以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时刻要占取主动地位,以使被执行人积极配合工作。不可因自身的一丝疏漏而使得被执行人有机可乘,逃避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穷尽”即在执行难问题上与被执行人斗智、斗勇、斗法,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切实维护申请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法律树立起权威。执行难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被执行人难找,执行的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的财产难动”,这就需要执行法官在案件执行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持做到严格审查,程序合法,执行力度适当。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使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真正能够得到实现,不让权益成为一纸空文,使社会真正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与至上性。

审判法官像是赛场上的裁判员,要做到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正确执法;而执行法官则像是在猎场上的猎人,要勇敢机敏、经验丰富,主动捕获猎物。郑伟同志对该采取强制措施的当事人及案件坚决不手软,但对于个别当事人或企业暂无执行能力,坚持做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挖尽一切潜力,尽可能使其履行法定的义务。对那些愿意履行义务,但一次性给付有实际困难的企业为被执行人的当事人,在做好申请人工作的前提下,订出还款计划,分期分批执行。这样既执行了案件,又保证了企业的生产与稳定;对那些确无履行能力,生活困难的被执行人,在征得申请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暂时终止本次执行程序,待其有履行能力时再继续执行。心系群众执行为民 默默奉献只为百姓开颜

执行工作创佳绩要靠真功夫,要看实际效果,光思想上重视也不行,讲究执行艺术方能创造最佳效果。执行工作有时还意味着随时处在工作状态中,在没日没夜的守候中为民执法,郑伟同志凭着多年工作实际经验,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工作时间找不到人的执行案件,就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去找,这往往会顾不及家庭和孩子。他常说:“干执行工作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由于他经常出差,孩子小的时候,会好多天见不到爸爸,而他从来没有一次去学校接过孩子,也没有去开过家长会,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他爱人的身上。郑伟同志爱人身体不太好,在一次到外地执行案件临行前,爱人突发高烧需要人照顾,他只是打电话问候了几句,就立即赶往执行地;孩子要去外地上学,多么希望爸爸能去送送她呀!可他却因为有新的执行任务而又让爱人去送孩子,望着爱人单薄的身影,望着沉甸甸的行李,他知道欠家里的太多太多了„„

对家庭,郑伟有着太多的愧疚,但对工作他却没有一丝的马虎。在工作中他注重“三个结合”,力求“快、严、准”,具体案件具体对待,吃透案情,对症下药。“三个结合”即坚持法制教育与强制教育相结合,坚持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手段与兼顾债务人实际能力相结合;坚持严肃执法维护与政治稳定相结合。“快”就是案件到手后,行动要快,力求结案快;“严”就是要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严格按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杜绝以拘待执现象的发生;“准”就是适用法律条文要准确无误,恰当适宜。

美国一名州高等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曾说过:“作为一名法官,意味着运用自己的法律技巧、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攻克了疑难案件后所获得的满足感与荣誉感。”郑伟同志是满足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政法事业,奉献给了人民,因为他在奉献中体味到了快乐,因为他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办不完的案件,干不完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忙忙碌碌中过着每一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树立了法院的光辉形象。

来源:中国法院网

篇7:谈关于责任的感受

1教学目标 导学目标

1.了解责任及其产生,明确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多重角色,多种责任。2.理解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关心社会,关爱社会,完善自我。2学情分析 一般 3重点难点 导学重点

1.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2.理解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关心社会,关爱社会,完善自我。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提问检査上节课的复习內容 一.提问检査上节课的复习內容引入

活动2【导入】二.明确目标,板书复习课题 二.明确目标,板书复习课题 活动3【活动】

三、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要求将所学知识与考标联系起来)

(一)链接中考

1.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识记)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理解)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理解)

(二)基础知识再现(教师提出线索,学生回答具体內容)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怎样产生的?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事的要求,他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道德要求,它贯穿每一个人的一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责任往往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的承诺。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每个人在受惠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2.怎样才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增强责任意识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人对事不淡漠。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执着的人,任凭风吹浪打,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忘掉自己的职责。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的情怀往往同奉献你、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紧要关头、危急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人。

一个国家的人民有了责任感,国家就会强大;一个社会的成员有了责任感,社会就会和谐;家庭成员有了责任感,这个家庭就会幸福;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能尽职尽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3.如何正确理解“敢于负责”和“善于负责”?

一个敢于负责的人,遇事从不退缩。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会勇敢地说:“让我来吧!”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也会坦然地说:“这是我的过错,不要怪罪别人。”

一个善于负责的人,承担责任时不鲁莽、蛮干,而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尽自己的所能;一个善于负责的人,在面临责任冲突时能进行合理的选择。4.如何理解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私事”,更要善于处理好与国家和社会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一方面,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关心社会就是关心自己,对社会负责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把每一个人对社会的爱和责任延伸开来,就会变成一股惠及社会的强大动力。5.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关系怎样?

关心社会与关心自己是紧密联系的,关心社会就是关心自己。因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自己。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6.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 ①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的情感。②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提高自己对社会负责的能力。③完善自我,勇于实践,把对社会负责落实到行动上,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又要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④要培养合作意识,各尽其责,共同协作。

7.为什么说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十分必要? 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个人所能肩负的责任也是微小的。为社会负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中每个人各尽其责、共同协作。所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8.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既帮助了社会和他人,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提升,延伸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四.合作探究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是东北抗日联军笫二团的政治委员。为了掩护部队突围而受伤被俘。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誓死不泄露一点机密给敌人。在英勇就义前,她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⑴赵一曼说她对儿子“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能否说明赵一曼沒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⑵赵一曼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答案备忘:⑴不能。赵一曼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为国牺牲,履行了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教育儿子的责任。⑵:我们要胸怀祖国,自觉承担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当国家还处在困难的时刻,应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面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重铸民族辉煌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活动5【活动】知识小结 五.知识小结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积极负责的人,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善于负责;既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爱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而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板书设计:

1.责任往往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的承诺。2.每一个人都有多重角色,也负载着多种责任。3.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活动6【练习】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4,并当堂批阅,解答学生的有关疑难问题)答案备忘:

(一)选择题:DBBBD

(二)问答题:⑴小张同学的说法不对。这是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尽管年小体弱也要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起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⑵每个人因年龄、能力大小及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只要一个人尽其所能,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初中生虽年纪小,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认真学习;在家扫地、洗衣服;在街上帮助老人和小孩;遇到抢劫,可以打电话报警。3.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活动7【活动】学生复习

篇8:关于新教材的几点感受和应对办法

1.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上不合理。新教材在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比如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知识点, 完全可以一次性学习, 而且具有系统性, 新教材安排上学期学习单项式的系数, 下学期学习单项式的次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近似数和有效数这两节没有必要分开阐述, 学生对近似数早有接触, 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 其实只要有一节课时间就足够了。和这两处恰好相反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学生对这章内容的学习容易混淆, 表达得不完整, 不清楚。而教材只用了两个课时, 匆匆结束, 学生对此其实还是一知半解, 教师只能用课余时间来补救。因此, 新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学生认为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把学生认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新教材对教学内容添删合理与否值得商榷。

3.内容增多了不少, 知识有些凌乱, 有些环节衔接得不太顺畅, 不够系统, 联系多, 但学生练习不够, 几个重要定理没有出现, 教师讲起来不是很方便。

二、新教材的优点

1.新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阅读材料, 使学生汲取更多知识的同时锻炼和培养了能力。

2.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不脱离社会, 有趣且可获得更多知识。

3.版式新颖, 图文并茂, 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都是如此, 对激发学生兴趣都有积极影响。内容上顺理成章, 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4.以人为本:从教材的内容看, 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广泛, 它涉及概率与统计、视图与投影、平移与旋转等相关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确实有用, 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从教材制定的目标上看,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掌握必需的数学,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感觉到数学面前人人平等。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 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接受方式, 都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知识去建构模型, 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实践探索:课时内容基本上从问题情境入手, 这样能使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

6.因材施教的特点:教材的习题按层次进行分类,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体现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观,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材设法在内容上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有利于研究性学习。

三、应对办法

虽然新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不同, 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 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 如果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驾驭这些教材, 那么, 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 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些“课改”教材, 实施好新课程。要用好新教材,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特别是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我们认为新教材观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1.教材是需要师生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 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 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 优质的教材, 除了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 还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学习策略, 呈现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师生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 个性化地实施教的方法, 对教材作革新性和创造性的使用。

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 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代名词, 教材构建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识框架, 而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现实与想象、情感态度与创新精神等共同构建起的宏伟大厦。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因素,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启发和引导。

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性的, 新教材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适度训练的前提下, 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开发和创造留下必要的空间,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中的文本信息和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新的教材观认为教学资源是多元化的, 教科书并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唯一途径, 还应该从其他很多方面去选择、获取教学内容。研究好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解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及内容体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变化、评价功能的转变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不了解, 有可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强调知识本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穿新鞋、走老路”, 课程改革就不能顺利实施, 当然学生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教材的编写留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活动空间, 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 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使教学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之路,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4.胸中要有课改背景, 对于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首先应该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背景, 这样才能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从而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5.把握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本次课程改革中, 把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 在框架及呈现方式上均与教学大纲有着较大的变化。各学科框架上基本上是相同的, 由于学科的不同, 不同学科课程标准也呈现出不同的学科特色。因此研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既要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又要抓住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突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特色。

6.细化课程标准的内容, 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细化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明确课程目标等。

对课程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1) 课程性质和地位: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 (2) 课程理念: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标前言, 它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与时代性特征。 (3) 学科设计思路:各学科的设计思路说明内容不一, 有的学科差异较大, 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对学科课程框架结构进行简单解释, 阐明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课程标准涉及的学段划分进行说明, 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课程目标进行简单阐述, 说明课程的总目标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分目标之间的联系;课程目标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和刻画体验技能的目标动词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便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 (4) 课程目标:各学科课程目标均在课程标准中单独列出, 一般包括总目标、分目标, 有的分目标还细分为学段目标 (或阶段目标) , 由于学科特点不同, 有的学科课程目标呈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 (5) 内容标准:这一部分是学科课程标准对具体学习内容基本要求的描述, 一般按照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等不同标准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 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 (6) 实施建议:由于课程实施有多个环节, 课程标准提供了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般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摘要:文章提出教师应准确理解课程标准, 切实感受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想, 为具体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上一篇:《象警》一年级读后感100字下一篇:张籍写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