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总工会法律援助调研报告

2024-04-26

田林县总工会法律援助调研报告(共3篇)

篇1:田林县总工会法律援助调研报告

田林县工会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实施方案

为解决我县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和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创业,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根据自治区总工会(桂工办发[2012]64号)《关于2012年全区工会为企业职工办十件实事》的通知精神,田林县总工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决定联合实施“田林县工会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计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多方联动,市场取向,政策扶持,广泛覆盖”的原则,以小额信贷为重要载体,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引导和带领田林县下岗职工、农民工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众依托小额信贷自主创业,促进城乡个体经济发展,提升就业率。

二、目标任务

通过发放工会创业贷款,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发展资金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扩大行业的资金需求,增加就业困难群体创业收入,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生活水平,提高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率.三、工作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信贷政策,确保金融安全。贯彻央行相关政策,既有效支持大学生诚信创业,又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2、坚持创新服务、优先服务、高效服务。通过加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信用建设,构建诚信创业信用平台,创新担保方式和服务手段。

3、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定期协商、密切配合、合作共赢。

四、贷款审批、发放和管理

(一)贷款对象

田林县籍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身份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优良创业项目、有发展前景、具备一定劳动技能,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以及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建档困难职工子女)等就业困难群体。

(二)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贷款额度。附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创业贷款额度原则上控制在5万元以内,一般不超过8万元;贷款额度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可适度提高,最高单笔贷款不超过10万元。

贷款期限。1年以内。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利率。

(三)贷款方式及程序

1、贷款方式:保证。条件:

贷款金额在3万元以下,只需要找一位有固定职业或稳定收入的担保人。

贷款金额在3万—10万之间,需要找两位担保人,其中一位担保人必须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正式职工或教师、医生等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人群,另一位担保人有固定职业或稳定收入。

需提交材料:

贷款人及配偶有效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农户在村委会开具家庭收入证明、担保人收入证明、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2、贷款程序

申请: 申请人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财富商城支行领取申请表填写,再向县总工会申报,也可以先到县工会申报后再到邮储银行田林

县财富商城支行取申请表。

推荐:由县工会对申请人及申请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和测定、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推荐表》签署意见后积极推荐给邮储银行。

审核:由邮储银行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对县工会组织推荐的拟贷款人基本情况、创业项目、贷款数额、贷款年限等情况进行审核,核定是否给予放贷以及给予放贷的数额。

放贷:邮储银行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对审核通过的拟贷款人发放贷款。

(四)贷后管理

邮储银行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创业贷款后,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贷后管理。

五、贴息

根据百色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的通知》,对依据本项目发放的田林县工会创业贷款,由县工会给予全额贴息。即借款人按邮储银行约定按时付息,再到县工会申请贴息资金,县工会审核后于每季拨付一次贴息金额到借款人个人账户。

六、成立领导机构

组 长:陆红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 副组长:黄志坤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周路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负责人

成 员: 陆汝秋 县总工会会计 黄艳青 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黄平慧 邮储行信贷员 黄 晶 邮储行信贷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工会创业小额贴息贷款项目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县工会与邮储田林县财富商城支行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做好政策制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及时沟通,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工会创业贷款项目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引导和帮助广大符合条件人员创业致富。对通过本项目贷款实现创业和事业发展的典型,要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失业人员、农民工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营造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氛围。

篇2:田林县总工会法律援助调研报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完善,过去的由国家统一计划、统一调配、统一购销的国有统配煤矿已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体系内,正经受着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考验。企业已经由过去的重生产向重经营、重转型、重科学发展转变,作为企业党政最直接的助手和职工群众中最具影响力的煤炭企业工会干部,如何扮好角色,在为企业各项中心工作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当好企业遵法守法规范经营和合理为职工“维权”的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工会干部必须懂法、知法、用法,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在此,笔者围绕煤炭企业工会干部的知法、用法水平怎样才能迅速提高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新形势下,要求煤炭企业工会干部与时俱进地增强法律意识

1.1 新法律的不断制定和颁布的客观需要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14年,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立法方面,除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三百余个法律,通过了二百余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一千余个行政法规。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与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保障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新法律的制定更是如雨后春笋,应用的范围包罗万象。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工会干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增强法律意识,将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任务的要求。

1.2 企业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已经成为一支独立作战部队,并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和考验。企业工会干部如果不站在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切实担当起企业领导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助手和参谋,将是一种失职,也必将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国有统配煤矿,过去自视为“煤老大”,产品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导致煤炭企业的工会干部大多数时间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而工作,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法律法规的时间非常少,出现煤炭企业工会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不会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为职工维权现象。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在国家和企业发展迅速、煤炭市场形势严峻、职工群众要求不断提高的现阶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企业工会的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则是不容辩驳的铁的事实。因此,煤炭企业工会干部只有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准确地对各种事情作出反应和判断,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避免工作失误。从而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好务。

1.3 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新变化的现实需要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的完善及覆盖程度、法律制度等法律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要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要遵守国内的法律,也必须遵守国外市场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企业面临的市场及法律环境更加复杂。这些变化,要求企业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法律规范,否则只会四处碰壁,寸步难行。煤炭企业的性质,过去一直“傻、大、黑、粗”,只知道多挖快采,一味追求产量,而现在受到环保的制约、市场的制约,不得不在市场经营上下功夫,职工的个人维权意识这几年更是提高的非常快,群体和个人上访事件很多,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工会干部必须具备极强的法律意识。

1.4 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关停并转政策的落实,煤炭企业要生产、要发展,就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就必须依法运作,实现从行政命令向产权控制的转变;领导意志向科学决策的转变;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有形资产经营向无形资产经营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直接参与企业改革与发展全过程的企业工会干部要深入研究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党政发挥不了的独特作用。

1.5 企业协调各种关系的内在需要

煤炭企业的特点是用人多、占地广,涉及面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劳动等多种法律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法律问题,都可能对煤炭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产生综合性的不良影响。企业工会如果事前在协调地企关系、部门关系、干群关系、扶贫帮困等方面把好脉、服好务,其损失将会大大降低。

2 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素质是企业工会干部依法服务的新内涵

新时期,企业工会干部是辅佐企业党政,为职工办事的办事人员,处于综合地位,起着综合、协调、服务的作用,尤其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它又是企业依法经营,职工维权的参谋,同时以职工代表巡视的方式还对下面落实企业决策、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办。因此,从企业工会干部所处的地位、所负的职责、所应有的特点及所起的职能作用上看,与其他部门的岗位和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正是这种特殊的定位和作用,要求企业工会干部在服务中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做到依法办事。

2.1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够较好地履行参与辅助企业决策的职能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企业工会干部只有具备法律意识,才能对企业决策是否符合法律程序、法律规范进行核实,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晋城煤业集团来说,目前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晋煤特色综合能源企业集团”目标,在实施过程重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公司制度、知识产权乃至证券方面的法律规定,特别是企业在做出合资、合作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时,都需要通过职代会通过,更需要企业工会干部熟悉这方面的有关规定,为领导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2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够不断提高收集整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准确率

工会干部只有具备法制意识和法律常识,才能分清其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还是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对政策法规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做出正确判断,明确所收集的政策法规是强制性的还是指导性的,从而有重点地提供给职工群众,并使办事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地用其指导工作。

2.3 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组织召开职代会、会代会和撰写相关材料就不易偏颇

在企业工会,组织职代会、会代会、尤其是撰写各类上报材料等是企业工会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最能体现企业工会干部基本功底的一个侧面。企业工会干部只有具备了较全面的法律知识,才能在职代会讨论各项议案和制定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时,避免各项议案和规章制度的内容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公文、材料的法律法规、政策性都很强。因此,工会人员要全面熟悉和懂得国家关于企业改革的各项法规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政策观念。

2.4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够较好地规避调查研究中常见的一叶障目、有失全面的现象

工会办事人员只有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才能从政策、法律的高度分析问题的实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在调研企业所属单位出现的问题时,如果具备法律常识,就能够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分析事件的严重程度,确定是触犯刑律,还是治安案件,或是一般地违反矿规矿纪,并就此向领导提出处理建议,并就今后如何完善相关制度,防范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提出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意见。

2.5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处理来信和来访时就能够较好地从容应对复杂的纠纷和事件

企业工会信访干部只有具备法律意识,才能够在处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时,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所反映事情的性质,区分是刑事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劳动争议,还是违纪行为、一般的争议,从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对于触犯刑律的事件,通过司法部门解决;对经济、民事纠纷、劳动争议,能通过内部调解解决的,就由专门的调解机构去解决,无法调节的,提请法院判决;对内部违纪行为,由本单位的纪检部门或劳动部门处理,一般的争议,可由工会信访办公室协调解决。

3 开拓增强企业工会干部法律意识新途径的探索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对企业工会干部法律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需要工会干部的面扩大了,对各项业务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

3.1 对工会干部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已成为共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工会干部培训成为工会工作的必须,必须广泛开展工会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其中法律内容应当占有相当比例。从事工会工作者只有凭法律法规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就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管理系统、企业界等对工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充分说明,开展工会专职干部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尤其是工会干部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能为职工真正维权的必然结果。

3.2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是增强企业工会干部法律意识的前提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律处在具决定意义的中心地位。要促进企业工会干部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就必须对影响法治观念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的改造和重塑。

首先,培养企业工会干部自己和在职工群众中灌输守法意识。日本法学家川岛武宜认为,守法精神的形成关键在人的守法愿望和动机,而这种愿望和动机又缘于人们对法的信仰。他认为,这种动机基础是人格因素的一个部分,绝不等于说他是天生就有的。因此,如果没有灌输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过程便得不到产生,而这种灌输如果没有社会的人们的期待和要求,这种动机基础的价值观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树立守法观念不仅是实现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学法、用法依法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起码要求。

其次,正确的法律教育至关重要。守法精神是通过教育和灌输形成的。但仅有法律的普及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通过正确的法律教育树立起企业工会干部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这种守法的精神才能真正确立。因此,在职工群众中普法工作的关键不能囿于让人们知法,更重要地是在于培养职工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并用这种观念规范和制约各级行政行为,促其依法办事。

其三,要工会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法律要真正深入人心,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使法律成为企业的期待。这就必须使法律真正成为规范企业权利义务的有力工具。即当企业的权利受到损害时,法律能够及时进行补救。因此,要培养法律至上的观念,最关键是要严格依法办事。在企业中,只有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崇,守法意识才会根深蒂固。这种守法意识不仅是针对普通职工的,更是针对领导者,包括企业工会干部的,确保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做到:一不越位,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决不可揽在手里;二不缺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管住、管好、管而有信、一管到底;三不错位,决不能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要忠于职守;四不扰基层,开展工作过程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简便办事手续。只有这样,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才会在企业形成,并反过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照市场规则经营,从而实现发展。

3.3 增强企业工会干部法律意识的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在实现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任务日趋繁重,一些新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做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定,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越来越多,全面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培养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任重道远。

首先,要选准学习内容。实际上,企业平时在经营中遇到的、或者是发生在同行身上的案例就是增加法律知识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相关文件中所反映出来的案例及法律知识,集中了社会的意愿,是精英化的对国家和社会法制建设的认识,它们的精髓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执法的思想基础。因此,煤炭企业工会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有重点地普及有关企业法律知识。既要学习相关自身《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公司法》、《工业企业法》、《劳动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还要学习《刑法》、《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经济合同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另外,还要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纳入工会干部业务学习的范畴,并作为提高知识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花大力气,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会组织的“素质工程”。

其次,要制订学习计划,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法律法规的培训计划和措施,按计划运作,不做表面文章。负责学习的各级工会组织部可制订出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表,按表推进;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可组织力量,根据企业实际和工会自身的特点和认知及接受能力,编写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的法律法规教材,使企业工会干部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深入化。

其三,要选准载体,多渠道学习。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断改革学习法律知识的组织形式。大力倡导研究型工作方式,努力把学习法律知识与工会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际工作运用法律条文的考评因素,激发大家学习法律的自觉性。坚持面授教育为主、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为辅的教育方法。利用企业内部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巧妙的将有关法律知识渗透之中,可根据工会的工作特点采取将必知的法律知识编写在台历上、笔记本上等形式,让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观念,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四,扩大实际工作中学法视野,积极与社会接轨。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自学、内部培训外还需要社会政法、企业综治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企业工会专兼职干部的法制教育,同时应把企业内部的法律培训课和开展走出去培训结合起来。要适当的安排一些社会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以案讲法,组织《工会法》等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提高依法办事观念。

总之,企业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从现在抓起,从工会骨干抓起,从基础抓起,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一定会取得较大的进步,企业工会组织依法发展、依法维权的水平和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已经由过去的重生产向重经营、重转型、重科学发展转变,如何扮好角色,遵法守法规范经营和合理为职工“维权”的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围绕煤炭企业工会干部的知法、用法水平怎样才能迅速提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篇3:工会将扩大职工法律援助覆盖面

受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劳动争议高发易发,其中小型微型企业更是主要发生地。据统计,2011年底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70%,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71.9%发生在非公有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这使我国职工法律援助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目前,全国各级工会建立法律援助机构8953个,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2.6万人,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3.4万人。为此,《规划》就进一步扩大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工作覆盖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逐步放宽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受案范围,适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并建立起经济困难标准和援助事项范围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实现困难职工、农民工申请工会帮助的劳动侵权案件做到“有求必应、应援尽援”。

为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各级工会还将充分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平台,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窗口,配备专兼职法律援助工作者,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代理诉讼、参与调解仲裁等服务,并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以及大型企业工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及时介入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案件,建立快速处理劳动纠纷的“绿色通道”。

由于职工法律援助政策性、专业性强,为此,各级工会将着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法律援助队伍,包括充分调动工会公职律师、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争议兼职仲裁员的积极性,并利用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资源,组建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职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

据全总法律工作部负责人介绍,截至2011年底,省级工会和地市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建制率分别达到87.1%和95.8%。2012年,全总将重点对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工作进行调研。

上一篇:学习“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感想下一篇:静吧酒吧经营策划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