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2024-05-06

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共7篇)

篇1: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长沙部门联动 鼓励大学生创业

近日,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克俭、龙建强带队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的`建设》进行督办。副市长何寄华就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说明。

督办会上,市科技局透露,为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长创业,近期,市委、市政府准备成立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从今年起,市本级每年从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区县(市)每年从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设立市和区县(市)两级大学生创业扶持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等各种扶持、奖励和贷款贴息。同时,长沙实行部门联动绿灯计划,鼓励大学生创业。由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牵头,实施“创业挫折关怀行动”,创业遇到严重挫折的大学生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其面临的现实生活困难。

篇2: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据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黑龙江省较早成立了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自起,全省各高校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作为必修必选课,实行学分制管理。仅,我省就有70余所高校10余万人次接受专项创业课程培训,并通过创业讲坛、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传播普及创业理念。20举办的全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了100余场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巡讲报告等活动,带动46所高校908支团队的5000余名学生参赛,惠及师生5万余人。

同时,黑龙江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了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目前已累计培养创业教育师资3000余人次,建立了省级“创业导师库”,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材、课题研究、论文等教学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业教育专家。

篇3: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

4月22日上午, 教育部在京召开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务院有关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教育部建立高教司、科技司、高校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部门联动机制, 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指导服务四个方面,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陈希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指出, 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使更多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林蕙青部长助理主持会议, 并在会上公布: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积极宣传推广先进高校的典型经验,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部于去年9月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的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 经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 产生了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篇4: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业就业及实训的扶持政策

发表日期:2010年03月08日共53次阅读

关于无锡市“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及实训的扶持政策

关于无锡市“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

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

就业及实训的扶持政策

(2009年2月5日)

为推进实施“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工作,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大学生(含大专,下同)就业,鼓励大学生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签约就业,市政府决定对与大学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服务外包企业及签约就业的大学生,给予资金补贴。具体政策如下:

一、政策内容

(一)给予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实训补贴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2009年招收的大学生(须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市政府给予服务外包企业每签约一人4000元的定额人才实训补贴。该补贴主要用于组织大学生参加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市政府将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签约大学生的数量情况,在企业签约后,预兑现50%的定额补贴,其余50%补贴待大学生实训结业后再予兑现。

(二)给予大学生就业补贴

凡与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就业的大学生,市政府给予每名大学生1000元就业补贴。该补贴由大学生所就业的服务外包企业代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并负责发放到各就业的大学生手中。

二、适用范围

本政策规定适用于在无锡市区域(不含江阴市、宜兴市)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已登录商务部外资司《服务外包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外包企业,包括“530”服务外包企业。

江阴市、宜兴市可参照本政策实施。

三、实施办法

1、招聘、签约。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定期调查了解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适时组织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招聘活动,主动为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招聘创造条件;各服务外包企业要认真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及时反映本企业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积极参加各项服务外包人才招聘活动,主动上报签约就业情况。

2、实训。服务外包企业要按培养合格服务外包人才的要求,落实好师资、教材、场地、教学设备等事项,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训场所,并做好实训考核记录。企业自身无能力组织实训的,可委托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实施,所需费用由企业与培训机构商定,实训结束后由企业负责落实就业。

3、政策兑现。对服务外包企业组织大学生实训的补贴、大学生就业补贴,由提供实训和就业的服务外包企业直接向市外经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申报。市政府将根据申报情况,每季度第一个月集中兑现一次。申报时,需提供如下材料:

(1)申请表

(2)法人执照复印件

(3)各班次实训人员名单

(4)各班次师资情况及教师名单

(5)各班次教材和教学计划

(6)各班次大学生实训考核成绩表(结业情况)

(7)大学生毕业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8)服务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委托培训协议书

四、相关责任及要求

1、服务外包企业须如实申报签约劳动合同数量,按要求组织大学生实训,及时申请兑现大学生的就业补贴,并确保提供真实有效的申报和证明材料。如有违反,一经查实,收回已兑现的资金,并取消其以后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2、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训计划如有变化,应及时向市外经贸局备案,并经常做好实训大学生相关资料的收集、存档管理工作,及时将所签约就业的大学生情况登录商务部外资司《服务外包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3、市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招生搭建平台、提供方便,加强对大学生实训工作的指导,及时兑现支持资金,并检查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4、本政策意见从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外经局负责解释。

附件:无锡市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组织大学生实训费用补贴申请表

篇5: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关键词:创业板,中小板,联动性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中小板是创业板的一种过渡形式。2010年6月创业板指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它们都是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它们中的个股流通盘相对较小、易炒作,特别深得个人和私募投资者的喜欢,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征。因此,研究这两个小板块是否具有联动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理性,为监管部门维稳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2010年6月1日到2011年12月18间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作为计量研究对象,借助EViews5来探讨它们是否具有联动性。

一、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不满足平稳性的时间序列,尤其在经济领域和商业领域中的时间序列大多数是非平稳的.为了便于探讨指数间的联动性,须先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的方法是ADF检验.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指数分别记为CYB和ZXB,其收益率分别记为CYBRS和ZXBRS。

检验结果(表1和表2)显示,CYB和ZXB指数序列都以较大的P值(大于5%)概率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它们是非平稳序列.但通过一阶差分和变换所得到的指数收益率是平稳的,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二、指数收益率的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稳定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也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判断线性回归方程的设定是否合理、稳定.协整检验从检验的对象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如Johansen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如ADF检验.本文采用后一种检验方法,判断CYBRS和ZXBRS的回归残差序列是否平稳。

由表5和表6可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它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它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对CYB和ZXB两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滞后期k,其概率如下表:

表7表明,在滞后期k=1,2,3时创业板指数是中小板指数变化的原因,从k=4起它们是互为变化的原因。

四、主要结论

通过对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及它们的收益率的计量检验可知:两个指数的联动性是比较大的,短滞后期内中小板指数受创业板指数影响,中长期它们互为因果变化关系。这也体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两个小板块的特点,创业板的投资风格是高风险和高回报型的,更多地是个人和私募投资者踊跃参与,他们把有限的资金(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反复抽取炒作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从短期来看,创业板的资金流影响中小板的资金流,从而使得创业板指数是中小板指数变化的原因,中长期它们互为变化原因。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晓庭.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6: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经济增长缓慢等多方面因素,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社会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创业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诸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 大学创业教育带上了一些功利目的。笔者认为, 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培养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创业人才”, 而是为大学生多元化品性发展服务, 培养他们多维度、多层次的品质系统, 使之适应多样性的社会发展与竞争态势, 并且在社会各领域中, 有意愿、有能力借助于所学知识创造出新的价值, 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国内主要创新培养模式分析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极其精密的培养系统工程[1]。在我国, 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1) 讲求以传统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为主导, 发挥传统效能的的高校自我培养型。 (2) 以吸引社会主体广泛有效参与、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型。 (3) 以创建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为主导的政府推动型[2]。

第一种模式在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 这种模式中,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全过程具有极高的社会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 借助于企业主体、金融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 依旧是秉承传承与创新知识为核心功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曾经有针对性地指出:“大学促进公共福祉的主要方法, 是促进知识的增长而不是更多其他的行动。”大学基本社会职能决定了大学无法独立完成大学生创新培养, 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培养是大学不能承受之轻。这种模式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也不利于高校自身发展。

第二种模式中企业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和潜力优势, 渗透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 即缺乏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创新并非是科技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体制、政策等环境要素的建设, 后者是造成当前创新不足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政府、金融等各类资源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培养体系。

以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不断成长, 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政策环境。该模式通过集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体、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源, 在投融资平台、服务创新平台、税务政策减免、工商照顾、行政事务外包、校内外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 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创业平台, 此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实战平台。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园是由政府主导, 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生创业培养, 难以同高校形成联动, 同高校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融合度不高, 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大学——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分析

近年来, 随着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发展, 也给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启发。从功能上看, 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学科技园的产生[3]。1999年, 两部委 (科技部、教育部) 第一次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给予了明确定位:“大学科技园应当具备四种基本功能, 即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从参与主体上看, 大学科技园依托的主体是高等学校。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模式有3种: (1) 一校一园模式——以所在大学为依托, 由大学独立创建或者大学与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共同创建。 (2) 多校一园模式——由多所大学资源优势互补联合创建。 (3) 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以网络为基础, 超越现实性物质因素制约[4]。正是由于科技园和大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使得大学科技园更加容易与大学产生联动, 从而可以深入地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中。基于这个基础, 笔者初步探讨了大学——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 共同完备创新基础教育体系

教师的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大学汇集了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他们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发挥着领航作用, 具有强大的教育教学能力;大学科技园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家、研发机构负责人、银行家、风投专家、法律顾问、政府部门科技工作者等专家人才。由他们所共同组成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使得构建完整且系统的创新基础课程结构体系成为了可能。

大学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并非单纯的课余创业实践或者简单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而是要把创新课程置于教学体系, 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创新教育[5]。大学科技园的教师队伍则以互访讲学、案例教学、学术交流、创业导师等方式参与其中。这些兼职教师经验与学术兼备, 他们丰富了创业教育资源, 开拓了大学生的创新思路, 提高了创新兴趣,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 大学科技园通过鼓励教师到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 使得更多具有创业经验的科教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只有对科学研究创新过程的真实感受, 才能把握创新教育实质,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将创新教育融合于课堂教学过程, 使得课堂教学不再照本宣科。

(二) 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是整个创新教育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的环节, 创新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想法和展现实践能力的基本平台。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 其主要方式是举办各种科研、设计、开发、创业模拟和竞赛, 以及组织大学生参加高校教师研究课题中的部分工作。高校自身提供的实践性教学平台, 在时间和质量上, 都存在现实性缺陷。而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教育载体, 其功能本质之一就是提供富有真实度的创新过程教育, 这正好弥补了高校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

现代高校中的大学科技园以入驻园区的全部相关企业为平台, 通过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科研人员与经济结合的方式, 以科技园为平台, 建立大学与园区企业良好的相互支持、共进双赢的服务体系, 从而依托园区企业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园区企业大多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大学生进入其中实践, 将获得直接体验, 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贴近真实的市场, 第一时间发现商机。科技园中还有许多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校企研发中心是科技园平台支撑下的一种产学研合作形式。大学为企业提供大量高科技人才, 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为学校的科研团队提供科研资金、场地、设备, 并借助自身的市场经验和资金优势将大学输出的创新资源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 最终实现技术创新。大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科学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可以直观地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为他们今后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开拓了思路, 指明了方向。科技园有着不少高校教师创办的企业。大学生通过跟随自己的导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培养了对市场的把握以及企业管理等能力, 全面锻炼了创新创业能力, 不论他在毕业后直接留在导师的企业工作, 还是找到别的工作, 或者自主创业, 这段创业经历必定是其今后职业人生的宝贵财富。此外, 园区创新文化氛围对学生也有深远影响。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不仅聚集着大量企业, 同时也聚集着党政部门、工商部门、银行、金融中介、法律咨询等各种机构, 大大丰富了大学生实习实践的内容, 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三) 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

创业是创新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 建设大学生创业园,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载体。现在国内已有多家大学科技园创办了大学创业园。随着大学科技园的兴起以及由此形成的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 为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6]。大学科技园实质上是特定的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在大学周边的集聚, 而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则是由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相互叠加所构成的网络组织环境[7]。大学生创业园自然成为了该网络的一个节点, 利用该网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硬件支持 (包括办公场地、通讯和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 和软件支持 (包括系统培训、政策法规咨询、工商税务、投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 , 目的在于降低创业企业初期的经营风险和创业成本, 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活率,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较之前文所述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大学生创业园, 这种模式由于创新网络的作用, 更容易形成大学生创业园和高校的互动。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实践、创新、创业过程, 不过是从网络的一个节点过渡到另一个节点。

四、结语

“大学——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目前,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大学与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及角色分工上还有诸多问题, 国家针对科技园的政策也有待优化, 使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培养教育还需要多方统筹协调, 有待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闫青.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1) :296-297.

[2]陈微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浙江经济, 2011 (19) :53-54.

[3]胡平.从大学与环境的互动博弈看大学科技园的功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25) :20-25.

[4]闫青, 徐庆.基于自主创新体系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 :18-20.

[5]谢志远, 应云进.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 2003 (3) :104-106.

[6]夏维力.基于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我国大学创业环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7) :168-171.

篇7: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联动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 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只有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 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其基本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职业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强化学生“边学习、边工作”, “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能力, 即学生在学校是“学生”, 在企业是“工人”。

(二) 实践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特别注重和加大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 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所在。

(三) 引领性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可以逐步引领和带动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 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四) 多样性

工学结合没有固定模式, 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 关键是如何加强“工”与“学”的关联度。例如, 工学结合在专业和岗位上的结合程度有工与学完全对口、部分对接和完全无关三种形式。工学结合的交替也有“集中式”和“板块式”等多种形式。

(五) 开放性

工学结合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性, 以及不断加强合作的功能拓展上, 包括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使企业不仅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从而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研究

结合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认可度较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酒店对实习生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 可以从四个方面构建, 该模式主要以学校和企业联动作为基础, 其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设置合理全面的课程与考评体系

1. 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在充分了解酒店业务的基础上, 把传统课程按照酒店的业务分类重新进行分割和整合, 把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融入课程当中。专业理论课程安排在学校完成, 技能操作课程安排在酒店现场讲授, 实现学习与上岗服务同步, 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 按照操作方式不同, 酒店业务可以分为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 餐饮服务又可以分为中餐、西餐、自助餐等。

(2) 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合

学校应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 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可以考取中级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营养师、酒店职业经理人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 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 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拓展能力。例如音乐赏析、团队协作等。

(3) 课程与活动项目相融合

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政府接待、重大赛事等活动项目的融合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大型活动项目, 能够紧密课程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检验和展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同时鼓舞师生士气, 增强信心, 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院在这一方面比较落后, 今后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2. 建立基础考核与实习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由传统的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改革, 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 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 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 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考核, 除了笔试成绩占一定比重外, 还应包括职业素养、实训操作、社会实践、团队协作、仪表仪容、遵纪守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报告等主要内容。

(2) 建立全程化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 所以我们应把用人单位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 应对学生进行选拔和培训考试;学生在实习期间, 按月或季度, 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都要对实习生进行评价, 同一部门实习生之间相互评价, 实习生自我评价, 并上交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 实习生要根据所学专业和实习岗位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由学校专业老师和学校聘请的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辅导老师,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答辩及其成绩的评定, 最后汇总得出实习生总体顶岗实习评价, 实现全程化的考核。

(二)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部分由中专学校转型升格而来, 他们专业基础比较扎实, 教学技能比较熟练, 但是一般存在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较慢的问题;另一部分是接纳对口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这些青年教师适应和学习能力强, 接受新知识速度快, 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特别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项根本性任务。

1. 培养专业带头人, 构建“双师型”队伍的核心

所谓专业带头人, 是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职称人员。专业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骨干和核心, 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 指导青年教师, 做好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 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提高学术水平, 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2.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一种方式, 也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渠道。首先, 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 面向企业、面向生产, 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 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中提高“双师型”队伍的质量;其次, 青年教师上岗之前, 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 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再次, 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应跟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工作, 不仅深入了解学生状况, 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后, 鼓励教师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证书,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例如高级餐厅服务师、高级客房服务师和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 饭店部门经理上岗资格证书等。

3. 引进兼职教师, 增加“双师型”队伍的活力

高职院校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特别是来自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 这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要求, 也是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需要。兼职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来自于理论层次较高, 对学术前沿领域和生产一线比较熟悉的高校教师, 他们会带动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部分从国际连锁型集团饭店、特色酒店、当地知名餐饮机构等企业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 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技能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有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三)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着眼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计教学模块, 把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内容到目标, 要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1. 认知实践教学

认知实践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产生感性认识, 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为了使新生能够尽早地了解并喜欢酒店业,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在第一学期设置20课时左右的认知实践教学环节, 通常多为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各种星级的、有代表性的酒店和餐饮企业。通过参观, 使学生对酒店的整体结构、各个部门的位置分布及其功能有一个直观和基本的认知,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模拟训练教学

工学结合的实现首要前提是校内实训室的建立, 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和实习酒吧等。随着专业课程的展开, 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学校应在校内实训室对学生开展专业模拟训练。教师对实训内容按照项目和动作流程进行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流程和各个工作环节, 并能提供基础服务, 使其具有初步的岗位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与指导, 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与考核。例如中餐零点服务流程练习。

3. 社会性实践活动

酒店管理专业在实现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首先, 学校举行的各种会议和接待活动, 应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的机会, 通过身临其境的对客服务来体会热情、礼貌、细心、周到的专业要求。例如, 内蒙古财经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内蒙古财经大学更名庆典等。其次, 积极与当地大型酒店、相关政府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关系。在酒店举办大型活动时, 学校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现场服务。例如, 昭君文化节、内蒙古自治区“两会”的召开等。通过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及相关素质要求, 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 对服务的理解将逐渐走向理性。

4. 校内生产性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建立的设立在学校内部、可以对外经营, 由专业教师管理, 主要用于学生实习的校内经营性场所。例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校内建立的四星级酒店——百川花园酒店。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企业“零适应期”对接, 每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间。总经理及部门经理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 他们全程参与教学指导和生产实训, 学生们在较为宽松的实践教学环境里苦练内功, 强化专业技能, 以最快的速度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

5. 校外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可以把学校所学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实现顺利就业、向准“职业人”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2+1”的教学模式, 学生最后一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一方面,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得到强化;另一方面, 学生与人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大大改善;同时酒店一系列考勤、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因此而提高。所以, 顶岗实习是一种对学校、学生和酒店三方都大有益处的办学模式。

(四) 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校企合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派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实习, 实习完成后企业出具实习鉴定, 学校、学生、酒店都走过场”的层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1. 推行“双招式”培养模式

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学与实训相辅, 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 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排课, 由酒店管理人员负责专业课教学。经考核合格后, 学生可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工作, 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 根据双向选择结果, 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 推行“双挂牌”培养模式

所谓“双挂牌”是指学校在企业挂牌建立“产学研基地”, 企业在学校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学校在酒店完成学生认知实习、部分课程讲授、顶岗实习等工作, 酒店则选择学校对优秀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把学校和企业对教育培训需求的共同利益作为结合点,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3.“冠名班”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以企业名称命名, 由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的培养模式。根据酒店需要, 结合学校实际, 在新招收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选拔若干人成立“某某酒店班”。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酒店可以不断向学生灌输其经营理念, 做到定向培养。另一方面, 学生将更加系统的学习酒店知识, 站在较高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精髓。学校设立单独教室, 采取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内容、共同授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 学历“套餐式”培养模式

这是根据企业需要, 采取脱产、半脱产、双休日、上夜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的一种模式。培训时间短中长结合, 地点设在学校、企业均可,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授课。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5.“2+1”培养模式

按照酒店行业的特点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通常实行“2+1”的培养模式, 即三年制高职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三年学校安排学生进入酒店进行顶岗实习,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顶岗实习可分为强制性实习和自主实习两个阶段。

在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 虽然企业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但政府的支持和学生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政府层面, 一方面应完善“双赢型”的法规, 加强对于工学结合教育的研究, 提供专项经费鼓励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同时用立法的形式保证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 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财政资金或土地等, 规划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这些基地可以建在学校附近或工业园区内, 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任务, 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 从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学生层面, 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培养学生吃苦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 2009.12

上一篇:安全隐患自查表下一篇:思想汇报不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