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课剧本

2024-05-05

表演课剧本(精选8篇)

篇1:表演课剧本

小学三年级班会课小品表演剧本

小品《一粒钉子》:

道具准备;一把椅子。一把锤子。三个演员背书包 1:(背着书包,走进课室)啊,还没人来,今天我最早到啦!(坐在椅子上)哎呀,我的屁股,怎么回事?原来是一枚钉子,没人见,换一张椅子。

2:早上好,1,你怎么了?心神恍惚的。

1:没、没什么事。

2:(坐在椅子上)哎呀,真痛!钉、钉子。(乘没人注意,换了一张椅子)

3(杨皓睿):大家早上好!

1:班长,昨晚的那道数学题你做出来了吗?能教教我吗?

3:当然可以,呆会儿教你们。(坐在椅子上)哎哟,什么东西?是一粒钉子。

(这时,1,2听了这话,顿时睁大了眼睛,低下了头,走了过来,不好意思的道歉。)

1.、2(低着头,红着脸)说:班长,对不起

3:哦,没关系,椅子“长”钉子了,让我去拿把锤子来修一修,然后再教大家做数学题。

1、2:好,我们来帮你。

篇2:表演课剧本

剧本《两位未婚妻》改编自匈牙利浪漫主义小说家约卡伊.莫尔的同名小说《两位未婚妻》,小说共有六十多页,大部分的篇幅用来描述战争场面和荒城景象以及难民的流离失所。在改编过程中,本剧舍弃了上述情节(鉴于舞台呈现的局限性),将重点放在两位军官(保尔和罗伯特)和他们的未婚妻(卢约和珍妮)的重逢场面的描写上。以此来升华战争残酷的主题,表现战争中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具体地,剧本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表现战争的残酷:

一、人物设置

剧中设置的两位男主角:保尔和罗伯特。保尔是匈牙利骑兵团的军官,罗伯特是奥地利的军官。本身这两个人物的冲突就存在,又加之两位女主人公的设置,即他们的未婚妻:卢约和珍妮。因此,两位本已敌对的军官又有了另一重身份:一对姐妹的未婚夫。这就构成了贯穿本剧始终的最强大的冲突。

二、人物语言

两对年轻人,他们本应手挽着手在公园漫步,本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战争苍白了他们本应属于恋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代之以下述对话无奈而悲痛的无力感。

卢约战栗地拉住保尔的手臂(痛苦地):你们要相互战斗吗?你要对抗我妹妹的未婚夫,我的天哪。

珍妮向保尔:那个时候你们就不想一想我们吗?

保尔:这就是军人的命运。珍妮,我的朋友,爱情、幸福,会使人感到兴奋。但当军号吹响的时候,人们就会忘记爱情和幸福,除了强烈的责任感,再不会想别的了。

三、背景音乐

较之于原小说单一的文字表现方式,本剧为突出战争的语境,加入了三段背景音乐以烘托战争中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和面对命运无情捉弄的悲怆以及战争下个人悲剧的命中注定。

《苏联军歌》作用: 为强化战争中军人屹立不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加强军人骨子里的某种热血沸腾的情结,这首乐曲的基调是积极激昂的。

《征服天堂》作用:表现对对个人命运被无情捉弄的悲伤,这首乐曲的基调是低沉、悲壮的,饱含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

《防空号》作用:选取这段仅有几秒钟的乐曲在于:

一、辅助故事

情节发展;

篇3:表演课剧本

《大学语文》教学地位曾经到了边缘化,近几年在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教学逐渐重视。“在培养大学生谋生本领、专业情感、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人脉资源、健体能力及培养现代文化人格之前,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说和写的能力,必须能够用口语语言和文字语言准确、简练、流畅、清晰、充分、周密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一切”[1]。作为一门通识课,这是大学语文的天职与使命。

《大学语文》有两个教学方向:一种是沿袭中学语文的篇目式教学的路子(国文),以文学作品为主,很少顾及写作;另一种采用应用文写作教学,很少或完全不用精读的范文。两种模式都有弊端。

随着中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提高。若大学继续采用篇目式教学,名家名篇都已做了介绍,部分学生通过课外读物自学,大学里再进行篇目式讲析,容易理解成一般赏析课,学生认为可上可不上,不加重视。第二条路,虽然培养了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但其他能力,例如:阅读、演说等能力得不到提高。比如,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就表现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若游丝,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等。

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定在:诵读(阅读名篇)、演说(职场沟通交流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注重培养三方面能力。

近几年,我校在教学模式上推行合作性教学改革方案。概括地说,合作性的教就是基于问题或项目进行的教学方式,要求由主讲教师与几名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分工合作,进行课程教学、主持小班讨论,注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习惯[2]。

合作性学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从而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在推进合作性学习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组尝试开展“重温经典,演绎剧本”的合作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重温经典,展示文学素养及表演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演绎、欣赏文学剧的同时,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体悟人生,培养诵读与演说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读—思—编—演”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教师讲,学生听,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领悟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必须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以导学、精讲为主,让学生自学,深入课文,理解作品。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可以开展演绎剧本的合作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当然演绎文学剧本是合作性教学实践,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是专业的艺术表演。

文学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当做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先给学生明确任务,剧本要求:剧目可以取自于语文教材中和篇目,也可适当“放大”,如投射到历史题材,或关照现实生活,或从其他文学体式改编均可;选材的主题要思想正确,内容健康向上,趣味纯正;以话剧为主,独幕剧、多幕剧也可;要求戏剧结构合理、冲突集中,人物性格鲜明,有幕场,适于演出。

小组内部需对编剧、导演、主角、配角、服装(大学社团借)、道具(自制)、音控(配乐)等各项环节进行合理分配。要求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感情投入,表情生动;动作合理,表现到位;时间控制合理,服装、道具、音乐运用恰当等。

其实,现在许多学生有智能手机,拍摄或配音等多媒体的技术应用较频繁。学生对此活动是较感兴趣的。

接下来是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环节活动,具体如下:

读:按选材找到相关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品阅读。学习小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合作伙伴,我们经过实践,建议演绎剧本的小组6至10人为宜,如果少于6人学生就会觉得任务重,角色难以分工完成,如果超过10人,个别学生事不关己,浑水摸鱼,搭便车,不亲历演绎,没有达到合作教学目的。当然选择小组的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之间性格和知识能力的互补。在“读”的环节中,学习成员间要求互相提出问题,其他成员回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思:这是文本的深层阅读,需要“潜心会本文”,“钻进去”,“披文以入情”,反思、追问、存疑、释惑,甚至要与篇目中的角色同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要思考这篇文本通过怎样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什么典型人物形象,什么样的人物人性和人物命运,这里需要读者对人性和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总之,要求各小组学生以文本细读作支撑,和文本“交谈”,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语文阅读不只是课文重点语句的认读,经典名篇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人文熏陶。

编:从文本中“跳出来”,改编文学剧,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指导学生的“编”,既可以忠实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和表演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鼓励各小组不拘泥于课本,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大胆构思。指导学生文学剧对话不只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还可以通俗易懂,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便于观众接受。如果经改编的剧本能传达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便是一种超越书本的创造活动。

演:小组学生排练自己改编的剧目,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群策群力。从设计PPT中的背景,从亲手制作道具,从借适合职业的服装到主次要演员安排等,在“演”的实践中,小组成员互相切磋、互挑毛病、互相鼓励、设计装扮、互相促进。同学们通过一次次排练和演出,加深了对原作的认识,更深刻地诠释了篇目。“演”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热情,有助于理解文本主旨,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层面评价

在教师点评之前,我们的做法是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要求注重以下环节:

尊重他人:是否认真聆听他人阐述,理性、客观地对待不同意见,是否认知并感谢他人的贡献。

交流技巧:是否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和他人有误解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责任完成:是否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对资源进行鉴别与评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指定的任务,是否对自己和团体学习结果负责。

自我认知:是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弥补缺点与不足的方法,面对他人公正的负面评价而不过度自卫或责怪他人,对合理的建议能加以评论,是否每次有进步等。

2. 小组互评

按参与分担任务的贡献度加以评价,指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愿望,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体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团队中是否经常与同学讨论,并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等。

3. 教师点评

教师在安排学生汇演或在课堂上交流后,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现场点评与总结。

量化的指标:可以结合剧本方面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戏剧语言方面评级,并结合舞台方面的吐词是否清晰、表现是否生动、时间控制、服装和道具的配合等环节进行考评。

此外,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设立精神层面奖。例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要充分肯定学生出色的表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文学诵读的美育活动。

四、借用MOODLE平台加以传播交流,强化文学美术活动的影响

许多学校有MOODLE等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当学生的文学话剧表演环节完成后,把他们的表演照片、视频花絮等上传到MOODLE平台上,这项活动最受学生喜爱,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舞台形象”,其他班的学生也会来“围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重温经典,演绎剧本”,学生参加文学剧的演出,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入把握文学剧中的人物性格。通过学习任务的分工合作,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再加上观众又是“自家人”(参加演出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投入,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种合作性教学方式有助于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参与意识,能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大学语文教程:中国当代文学选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

篇4:没有剧本?那来一场即兴表演吧

在北京东城区的方家胡同,每月某个周六晚,都会有一支名为人民即兴公社的本土即兴表演工作坊在这里大显神通,并让每个观看者捧腹而归。因为即兴戏剧很讲究沟通与合作,所以现在工作坊创办人胡韵已经将她的即兴表演运用到了公司培训及拓展训练上。无剧本、团队合作、心理治疗、自我发现、喜剧、正能量……都是关于即兴戏剧的关键词,它与普通戏剧最大的不同,除了观众的直接参与和互动,还有它是一场完全无计划的表演。

什么是即兴戏剧?

胡歆:即兴戏剧是没有剧本的表演。我们平时看的话剧都有本子,演员需要背台词。而即兴戏剧所有的主题都来自观众。比如观众这次来看表演,他出一个题:我想看“叫蓝色大海”。那演员现在就要开始马上自编自导自演,有时也许只是演一个道具。即兴戏剧是跟观众互动很强的一个表演形式。

即兴戏剧怎么玩?

胡歆:形式其实很多,但共同点就是都由观众出题。比如命题小品。它由观众来指定演员的身份、背景、所见所想。比如观众说演员甲正在一个森林里,他看见了黄飞鸿;或者观众决定演员当前所在的场景是学校,人物角色分别是保安、小区住户和情侣。那游戏开始后,演员就要根据被设置的条件开始表演,并且要注意在想象自己角色的剧情时,需要考虑到其他演员如何接演。

另一种形式是命题台词,由观众写一些句子分配给演员,每个演员拿到的可能是一句口号或某段广告语,然后根据拿到的命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有时我们会请观众只给动作命题。比如请三个观众上台随便摆三个动作,然后由三个演员从这三个动作开始一段故事。无论动作有多离奇,演员都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经验和现场发挥的能力,去现场合作完成这个小品。演到一半时,主持人还可能会斩断情节,并叫上出题的三个观众,请他们再给出三个动作,作为故事接下来情节的起点。

总之不论遇到多奇怪的命题,演员都要随机应变地去完成。所以它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考的是表演能力和现场合作能力。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却不能商量。

即兴戏剧是一门表演专业吗?

胡歆:其实在中国的戏剧学院就有一门课叫即兴技术,这门课的目的是训练演员在突然忘词时如何即兴发挥,但因为中国院校比较保守,所以它并没有被拓展开。在国外,即兴戏剧大概50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尤其是在美国。

玩即兴戏剧有什么技巧吗?

胡歆: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叫:“yes and”。“yes”的意思是,比如你提议今天去吃火锅,我就要说“好”,这就是“yes”,接下来我要往后加“and”。比如“我知道哪家火锅特别好吃,还有什么特色”。然后下面的对话重复这样的“yes”和“and”。

这个中心思想能让人发现的问题是,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往往不喜欢对别人说“yes”,所以“yes”是教会你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先肯定别人的态度,再给出自己的提议。在这样的基础上合作才能很好地继续。

当你站在别人的立场的时候你有可能会想得比他更远。而我在最开始接触即兴戏居时,就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喜欢“yes”的人,别人跟我提什么意见我都觉得了肯定是来找岔的。

你是如何喜欢上即兴戏剧的?

胡歆: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留学,当时我学法语,老师用即兴戏剧教我们口语和当地文化。那时我发现即兴戏剧除了打开我语言和表演的能力外,还打开了我个性方面的自我意识。我发现了自己未被发觉的一面,因为整个即兴的过程类似自我对话,它能让你跳出来看自己。这让我成长了很多。它带给人的不止是艺术,还有一种治愈的能力。

亚洲人往往都过于谦虚内敛,大家通常都不喜欢张扬,所以很多人在刚开始玩即兴戏剧的时候,都很约束和不信任自己。我在给企业以即兴表演来培训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连做热身动作都扭捏不已,但多参与几次游戏后他就会知道,其实你做什么动作都没关系,唯一不接纳你的人只有自己。不过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自信心过强的表演狂,他们总滔滔不绝,不给别人表现机会。还有一些总想独揽全局的人,他们总想“帮助”别人处理所有事情,结果则是让身边的人都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都会暴露出来,每个人都会有所领悟。所以即兴戏剧能让人在交往中学会平衡。

所以即兴戏剧还被用于心理治疗吗?

胡歆:是的。因为是即兴发挥,你可能在上台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不知道要说出什么台词,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动作,而一旦表达出,往往便是你潜意识的东西。它能激发出你的灵感,也能让人回到最初的本我状态。所以我们其实都是把即兴戏剧看作是玩游戏,因为人只有在回到游戏状态时才能打开自我。

现在即兴戏剧已经有了心理剧的分支。虽然我跟心理学一点关系没有,但最后也发现这很类似一个自我成长的团体,有着神奇的治疗能力。而且因为这些游戏都是喜剧式的,你看别人表演时很开心,就会想尝试,这种突破会让你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篇5:英语表演小剧本

Hello, my name is Tommy.Serving you is my honor.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Betel nut girl:

Hi!Tommy.I’m going to Chong-Shan North Road, please.Tommy:

Ok, Chong-Shan North Road, no problem.Um? I remember there’s only a Chong-Shan East Road.Miss, are you sure you’re going to Chong-Shan North Road? Betel nut girl:

Um, I’m not sure.You just drive.Maybe I will remember where it is later.Betel nut girl: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You’re probably not married since you’re so young.Do you have a girlfriend? Tommy:

Um…miss, we are almost at Chong-Shan East Road.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Betel nut girl:

Oh!Not here.By the way, don’t you feel tired after driving all day long? Maybe I can help you relax.Tommy:

What…what do you want to do? Take your hands off me or I’ll scream!Betel nut girl:

I did nothing!You just missed a nice chance.Stop the car, I want to get off.Tommy:

(Relived)Great!The total is 155 dollars, Thank you.Betel nut girl:

Um!Take it!Pregnant woman:

Hey!Taxi!Pregnant woman:

Thanks.You are real a very kind man.Tommy:

Where are you going? Pregnant woman:

Hospital, please.Tommy:

You’re going to the prenatal checkup, right? It must be very tiring carrying a baby.Pregnant woman:

Yeah.It’s almost nine months.Tommy:

Woo.Congratulations.Pregnant woman:

Thank you.Pregnant woman:

(screaming)Tommy:

Are you ok? Pregnant woman:

(screaming)Tommy:

Is it time now? Are you going to deliver your baby now? I will drive as fast as I can.Stay down.Pregnant woman:

(screaming)Tommy:

We’re almost there.Pregnant woman:

(screaming)Tommy:

Here we are.Pregnant woman:

Are we at the hospital? Well, how much is it? Tommy:

Aren’t you going into labor? Pregnant woman:

Me? Are you kidding? It’s still a long time before the expected date of childbirth.Tommy:

What? Well, what were you just doing? Pregnant woman:

Oh, I was just practicing!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have a baby, you know.Practice makes perfect!I need to be ready so it will go smoothly.Tommy:

篇6:弟子规表演剧本《穿越》

(预备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画外音:泱泱华夏,山高水长,黑龙江边,有一少年学子,意气风发、怀揣理想,跨越时代风尘,穿过时空隧道,直奔曲阜杏坛。(音乐停)

学生:对!没错,这是孔子传经讲道的地方,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生:夫子先生,晚辈有礼了。

孔子:你是何人?来自何方?

学生:晚辈来自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名学生,特来向夫子请教。(鞠躬)

孔子:免礼免礼,小朋友请坐。

学生:谢夫子。

孔子:你来自同江?

学生:(点头)是!

孔子: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吾早前曾有耳闻,听闻也是一个出名的校外教育基地。今日小朋友不远万里,跨越时空来此,有何求教?

学生:夫子,您被誉为 先师,后人奉您为万世师表,晚辈今日想向您求教——求学之道。

孔子:求学之道,先明何求。学知识与学做人,你认为该先学什么?

学生:这个……这个……晚辈聆听夫子教诲。

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生:(摇头)恕晚辈才疏学浅,不能理解。

孔子:小朋友,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重师长,为人要谦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要有博爱之心,对仁者特别亲近。这些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的话,再来学习知识。

学生:照夫子之意,学知识与学做人,学做人更重要了?

孔子:(点头)无论沧海横流,日月更替,社会最需要的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先有德而后有才,德高方能才高。先学会了做人,之后才能做好事。

学生:(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夫子一番教诲,晚辈受益匪浅,先有德而后有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孺子可教也!

学生:那敢问夫子,我该如何去学习做人呢?

孔子:小朋友,你可以去从《弟子规》开始学习做人。

学生:《弟子规》?夫子先生,晚辈在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早已能背诵弟子规了。你看,我这里还带有一套我们班上学习弟子规的一个视频,晚辈放给您看看,请夫子多多指点。

孔子:有请。

学生:(放光盘。镜头注视到舞台另一角落,学生排好队伍准备朗诵。)

整体学生:背诵

学生:夫子先生,您看我们已经会背《弟子规》了,那是不是我就已经学会做人了呢?

孔子:同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愧为出名的校外教育基地,自小学阶段就重视道德之教育,力推《弟子规》,实是莘莘学子之福气。但弟子规仅仅会背,还离做人却是相隔甚远。

学生:那?……那还要怎样呢?

孔子:《弟子规》重在践行。小朋友,以《弟子规》中的规范条例去做事做人,长久坚持方能渐入佳境。[课件 ]望你借贵校之优良环境,聆听老师之教诲,学好做人,学好知识,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英才。

配弟子规剧本(穿越)

(穿古典服装,每人拿折扇,分句做动作表演诵读)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作先,长幼两相和。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则悌

善事兄弟本为悌,尊老爱幼要有序。血浓于水爱之礼,品德养成素质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人无信不立,承诺讲信誉。见贤要思齐,做人重谦虚。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侫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地,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泛爱众

人生贵有包容心,心存仁爱敬他人。慈爱宽厚称上品,勿厌故来勿喜新。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近朱者赤近墨黑,亲仁自有好作为。交友谨慎辩是非,品德高尚在积累。

余力学文不浮华,科学读书讲方法。营造温馨好环境,习惯养成成大家。

千字写成弟子规,人间善行当赞美,千古圣训刻成碑,天天诵读暖心扉。

公正无私人敬畏,学道尊严不复累。

濯濯青莲不染灰,世世代代心无愧。

篇7:医院年会相声表演剧本

甲: 我某某某在这给在座的诸位拜年了!乙:我某某某给在座的诸位作个揖!(做作揖状)甲:我在这给诸位磕个头 乙:你到是磕啊!甲仰头向后做了两下 乙:有你这么磕头的吗? 甲:那是怎么磕?你示范下

乙(准备做磕头状,甲在旁边暗暗窃喜,乙发现后然后说):嗨,你小子是在玩我吧。我可没工夫跟你瞎弄,我还有正经事要做。

甲:什么正经事?

乙:就是要忙着给那些见不着面的战友、亲朋发节日祝福短信。甲: 发短信?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发短信,现在都流行微信拜年了

乙:微信拜年?微信是啥?

甲(做鄙视状):微信你都不知道? 乙:不知道

甲: 我想在座的大伙都知道微信是什么,(向台下观众问道)

是不是啊!

甲: 看到没,大伙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乙:看来我是有些跟不上时代了,那你跟我说说什么是微信 甲: 微信就是一种新的手机通讯软件,大伙可以在上面聊天,语音聊天,发照片、发段子

乙(打断甲说话):等等,段子?这个是什么呢?

甲:段子嘛,可以说是用一段文字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幽默的段子,有心灵鸡汤的段子,也有祝福的段子„„

乙(再次打断甲说话):你这说的有点抽象,你能具体给我说说吗?

甲: 具体啊,就比如说,你生病在床,女友端来鸡汤说:宝贝,趁热喝了吧。她感动的接过鸡汤:味道真好,你什么时候学会做鸡汤了? 女友淡定的道:刚买了包香菇炖鸡面,我把面吃了,但营养都在汤里。。

乙(做委屈状):有这样的女友吗?我生病了,煮碗面还只让我喝面汤

甲:这就是幽默的段子 乙:可是我一点都觉得不好笑

甲: 那好吧,我再来个,冬天洗澡后浴室里不都全是雾吗? 乙:恩,对的

甲:你女友在吹头发的时候突然念叨: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接着她就拿电风吹对着镜子猛吹一通,镜子里逐渐

出现她的脸„„

乙:怎么听你说的段子,我就觉得我好像找了个这么二的女友呢?

甲:难道你还不觉得好笑?那我再来一个„„

乙(打断道):哥们,能不要再拿女友说事了?我这小心脏可再也受不了打击了

甲: 好,那我不说女友的事,就说你把,有一次你坐黑车,被交警拦下,交警怀疑是黑车,司机连忙说:我们俩是朋友,我知道你号码。说着,便打你的手机。因为你也坐过他车好几次,所以互相留下号码。这时,你的手机响了,你拿出来,交警连忙瞧了瞧,你猜手机上显示的是什么?

乙:那司机的名字? 甲(摇摇头):不是 乙:那是?

甲:屏幕上显示的是“黑车司机” 乙(拍打甲):嗨,我有这么二吗?

甲(笑笑到指着乙问观众):他有那么二吗? 甲:大伙的眼睛就是雪亮的啊!

乙:好吧,我说不过你,这微信上的段子除了幽默的,你刚不是还说了个什么蘑菇小鸡汤的?是吃的吗?(这做流口水状)

甲(指着他说):看来他不止是个二货,还是个吃货,(对乙说)除了吃,你还知道什么

乙:嘻嘻,吃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乐事,孔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吃排第一位,吃当然很重要的,现在不扯这些其他的,你说说是什么鸡汤?

甲:这不是吃的那种鸡汤,是安慰和鼓舞心灵的,所以叫心灵鸡汤,不是你说的什么小鸡蘑菇汤。

乙(做失望、无精打采状):哦,那你给我说说吧 甲:嗨,大伙看看,一说不是吃的,这家伙就蔫吧了。乙:瞎说啥呢?谁蔫吧了?你别打岔,赶快给我说说什么是心灵鸡汤的段子

甲:好勒,那比如说你女友„„

乙(挥手打断):别再说女友了,我这不还没有呢!甲:还单身? 乙:单身,这单身的年头都快要奔三了,你这人不安慰我不得止,还死命揭我伤口,揭伤口就算了,还撒盐,撒盐也就算了,还补刀,我这个小心脏啊,哇凉、哇凉的

甲:好嘛,看不出平常你人结结实实的,心灵还挺脆弱的,正好我这有个关于你这种情况的心灵鸡汤的段子,正好能安抚你这受伤的心灵。

乙:太好了,我这哇凉哇凉的小心脏太需要安抚了。

甲: 你挺好,这段子是这么说的,即使你再丑、再矮、再胖、再穷,也要勇敢的像喜欢的人表白,万一她瞎呢?

乙(本来很期待的听着,听完最后一句整个人无语了):„„

甲(激动地摸着乙问道):怎么样,心灵好点没?

乙(拍开甲):好个毛线,你这是咒我找的女友只能找瞎的啊!甲:唉,你这人理解意思怎么这么肤浅呢?我那是咒你呢?我这是在说爱情是盲目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条件不优越而自卑,有时大胆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乙:恩,你这么解释,我这小心脏瞬间好多了,看来这心灵鸡汤的段子还是很有用的。你刚好像还说有祝福的段子,是吧?

甲:是的,还要我举例? 乙:嘻嘻,不用,这个我很擅长 甲(做不信状):你擅长? 乙:你不信? 甲:不信!

乙:好,我现在跟你说个,好让你知道牛王爷有几只眼!甲:是马王爷吧

乙:我不是说的马王爷吗?肯定是你听错了 甲(无语的催促):我会听错?我就不相信你会? 乙(挑衅道):要不咱比比? 甲:好啊,比就比,谁怕谁 乙:那我先来? 甲:好!就让你先来

乙:我来了,对对红联,书写着春天的喜庆;声声爆竹,述说着盛世的安康;朵朵花香,传递着节日的美好;点点烛光,祈祷着新年 的吉祥。值此佳节来临之际,祝您新春快乐,羊年幸福!

甲:咿呀,不错呀,那我也来一个,除夕夜,快乐夜,又是一个幸福年!灯笼红,对联红,又是一片好年景!在这个辞旧迎新的除夕夜,送一份真诚祝福:新年到,愿您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乙:不错啊,我再来一个,请用一秒钟忘记烦恼,用一分钟想想新年,用一小时与喜欢的人度过,然后在新旧交替的时候,用一个微笑来接收我提前传递给您的祝福!

甲:我也来,春节未到,祝福先到。一祝家祥和,二祝身健康,三祝事成功,四祝钱财旺,五祝好运来,六祝心情畅,七祝爱情甜,八祝父母壮,九祝万事顺,十祝友情长。

篇8:表演课剧本

关键词:戏剧翻译,《推销员之死》,表演

Death of a Salesman (1949)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成名作, 在美国上演取得骄人成绩后, 在1983年被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并对中国话剧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 在国内能看到的有三种译本, 包括:1971年姚克的译本, 1980年陈良廷的译本和1983年英若诚的译本。姚克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和剧作家, 由他率先将Death of a Salesman译入中国。姚译本忠实原著, 琅琅上口, 但由于姚先生在译本中使用了许多非常地道的北京话, 北京以外地区的读者理解有困难, 因此读者范围相对有限。本文要进行比较的对象是, 国内研究Death of a Salesman的学者较多采用的陈良廷译本 (以下简称“陈译本”) 以及为搬上话剧舞台而“量身订做”的英若诚译本 (以下简称“英译本”) 。笔者将在从戏剧翻译的特点出发, 剖析两种译本的区别。

一、戏剧翻译的特点

(一) 戏剧语言的特殊性

一部戏剧作品既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 同时又是舞台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刘金龙、高莉敏, 2010:96) 。因而一部戏剧既要关心其作为书面文本的效果, 又要考虑其作为舞台剧本的效果。但笔者认为, 戏剧被创作出来, 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他日搬上舞台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因此相对而论, 大部分剧作家更看重的是未来观剧的观众而非单单通过阅读剧本获得感受的读者。试想, 历史上哪部名留青史的戏剧作品不是通过演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戏剧的这种特殊性必然导致了其语言的特殊性。

“戏剧语言既不同于小说、散文语言, 又不同于一般诗歌语言。比之于前者, 它更像诗, 即使是用散文写成的剧, 它的语言也应该是诗化、充满着诗意的;比之于后者, 它又更具有小说的描绘性、通俗性、口语化、个性化。它是兼有二者特点而又与二者都不相同的第三种文学语言”。 (汪榕培、王宏, 2009:142) 即便单单从阅读感受而论, 戏剧与小说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读完一部小说, 读者往往在脑海中构筑成了一个丰富而又独特的世界, 作家在创作时也十分留心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读过戏剧剧本过后, 读者往往会有“不完全、不彻底”之感, 甚至某些地方“不知所云”。究其原因, 是因为“戏剧文本在阅读时是不完全的, 还未得到完整展开, 因为只有在表演时, 文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Bassnet, 1991:120) 。这便是戏剧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文本的特殊之处。剧作家在创作时就是抱着他日上演的目的, 使用了一种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结构, 既要做到给表演者以提示又要有发挥的空间。

(二) 戏剧翻译的特殊性

基于戏剧语言的以上特殊性, 无论是戏剧创作还是戏剧翻译都有不同于处理其他文学文本的特殊之处。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在《仍陷于迷宫中——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 (Performability) ”。 (Bassnet&Lefevere, 2001) 根据可表演性原则, 话剧译本不能只是好的文学读本, 更应该是舞台表演易于操作的蓝本。为了能够译出这样的译本, 译者不仅要处理其与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也要面对与未来观看此剧的观众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 王卫平和乌兰在《试论英若诚译<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一文中, 创造性地用一个模型进行阐释:

D=director导演S=spoken language口语

A=audience戏剧观众R=reader读者

T=translator译者P=playwright/author作者

W=written exit书面语1=原语2=目的语

从上图可以看出, 剧作者P的原作W1可以直接由本国语言的读者R1阅读, 也可以导演为口头形式S1的戏剧, 操原语的观众或者听众A1可以直接享受舞台上的戏剧。但要将戏剧传达给操目的语的读者R2, 必须由译者将原作W1翻译为目的语的译本W2;操目的语的导演或译者将译本W2改编为口语形式的目的语剧本S2, 再由演职员演绎为目的语的戏剧, 最后戏剧S2才传达给目的语的观众A2 (王卫平、乌兰, 2005:64-67) 。经过这样几番“接力”, 最后呈现的戏剧作品在目的语国家上演时要做到与原语国家上演的效果一致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译者在翻译戏剧作品的过程中, 倾注的经历不见得会比剧作家在创作时耗费的少, 像玛丽安 (Maryann) 在谈到戏剧翻译时曾说“译者必须置身于剧中, 犹如亲临其境, 亲历其事, 亲睹其人, 亲道其语, 亲领其甘, 亲受其祸, 亲享其福, 亲得其乐, 亲感其悲” (转引自汪榕培、王宏, 2009:147) 。

二、两种译本的比较

1978年米勒首次访华, 当年的《外国话剧资料》杂志的第1期刊登了梅少武所写的长文《阿瑟·密勒 (米勒, 引者注) 的六个剧本》, 同期刊登了陈良廷译的《推销员之死》的剧本 (熊婷婷, 2007:56-60) 。1983年, 阿瑟·米勒第二次访问中国, 赶在他来之前, 英若诚用六个星期的时间重新赶译了该剧的舞台剧本。当时, 已经有了姚译本和陈译本, 为什么他都没有采用呢?对此, 英先生坦言, “现在的译本不适合演出”。他希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 “语言节奏上保持米勒的风格, 但是意思上又设法寻找晓畅、活泼、上口的北京话, 力图在风格传递上保持原作神韵、在语言表现上又增加民族乡土味儿” (吴戈, 2006:7) 。以下我们不妨从译文的增补、删节和口语化的角度, 通过具体例子来看英先生的译本是否达到了他期盼的效果, 而陈先生的译本又有何不同。

(一) 译文的增补和删节

例1.LINDA:Well, you’ll just have to take a rest, Willy, you can’t continue this way.

WILLY:I just got back from Florida. (Miller, 1994:6)

林达:得了, 你非歇会儿不可。威利, 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威利:我刚从佛罗里达回来。 (陈良廷, 1980:13)

林达:哎呀, 威利, 你就是该休息一阵子啦, 再这样干下去不行。

威利:我刚从佛罗里达休养回来。 (英若诚, 1999:17)

陈译本遵循了原文, 直译成“我刚从佛罗里达回来”, 这也遵循了米勒要给读者留下理解空间的初衷, 而英译本增加了“休养”二字。对于原语观众来说, 佛罗里达州是很熟悉的疗养胜地, 很容易理解威利为什么这样回答林达叫他歇一阵子的要求。但对80年代的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 可能难以理解, 所以加上“休养”使意思明确。

例2.There’s little attachment on the end of it.I knew right away.And sure enough, on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heater there’s a new nipple on the gas pipe. (Miller, 1994:42)

在橡皮管的一头有个小附件。我马上就明白了。果然, 在烧水的煤气找底肚上有个新的小喷头接在煤气管上。 (陈良廷, 1980:63)

管子的一头安着个接头儿。我一看就明白。他打算用煤气自杀。 (英若诚, 1999:78)

此处是林达向儿子描述威利如何有自杀的打算。英译本删减了部分台词, 主要是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陈译本则完整地译出了原作, 但这段用作舞台表演, 显得有些拗口, 观众也不容易听懂。

例3:How can I insult him in that way? (Miller, 1994:42)

我怎能那样侮辱他呢? (陈良廷, 1980:63)

我要是当面说, 他的脸往哪放呢? (英若诚, 1999:78)

此处是儿子问林达为什么不直接把煤气管子拆了以阻止威利时林达的回答。英译本采用了增词法, 加上原句没有的“当面”, 强调了林达矛盾的情绪, 也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二) 从译文的口语化角度

两种译本的语言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英译本“北京味儿”较重, 在当年《推销员之死》演出的中文剧本的封页上, 英先生曾这样写道:“至于《推销员之死》, 因为原剧用的是四十年代末纽约的中下层社会的语言, 其中不乏某些土语, 因此译文中也大胆地用了不少相应的北京土话。这样做是否得当, 自然还需要观众的批准。” (英若诚, 1999:1) 据说, 米勒在导演该剧时就要求说, 要把它演得美国味十足, 办法就是把它演得中国味十足。可见他对英若诚的这种译法也是很赞成的。而陈译本更多地遵循原作, 努力向读者展示著者所表达的意思。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 也可以发现英译本多用归化, 陈译本多用异化。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就可看出区别。

例4.You are counting your chickens again. (Miller, 1994:44)

你蛋还没孵, 就在数鸡啦。 (陈良廷, 1980:65)

又是八字没有一撇, 就想发财。 (英若诚, 1999:80)

此处是威利讽刺儿子太异想天开。英语原句出自谚语“Don’t count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陈良廷先生采取直译, 是典型的异化;而英先生恐怕是担心观众一时不习惯这种类比而改成了我们更为熟悉的“八字没有一撇”。笔者认为, 这两种译法都是非常恰当的, 陈译法保留了原文的“精髓”, 而英译法则是为适应戏剧表演时“瞬时性” (一句台词观众只有机会听一次) 的特点。

例5:Maybe it was the coffee. (Miller, 1994:5)

也许是咖啡作怪。 (陈良廷, 1980:7)

说不定就是那杯咖啡闹的。 (英若诚, 1999:14) 例6.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goin’off the

road! (Miller, 1994:6)

不料一下子我竟离开了车道。 (陈良廷, 1980:8)

车子老往轱辘外面甩。 (英若诚, 1999:15)

例7:I’m fat.I’m very—foolish to look at, Linda.I didn’t tell you, but Christmas time I happened to be calling on F.H.Stewarts, and a salesman I know, as I was going in to see the buyer I heard him say something about—walrus.And I—I cracked him right across the face.I won’t take that.I simply will not take that.But they do laugh at me.I know that. (Miller, 1994:24)

我胖了。看上去我真是——一副蠢相, 林达。我没告诉过你, 圣诞节那会儿我凑巧上斯图尔特公司去, 我刚进去看个买主, 碰到认识的一个推销员, 听到他说什么——矮胖子。我啊——啪的打了他一耳光。我咽不了这口气。我就是不肯咽这口气。可是他们当真在笑我。这点我知道。 (陈良廷, 1980:38)

我太胖。相貌太蠢。我没你跟说, 林达。圣诞节那会儿我去见F.H.斯图尔特, 正好有一个我认识的推销员也在。我一进门儿的时候他们正拿我开心呢, 说我是大狗熊, 我当时就给他一嘴巴。我不吃这个, 我说什么也不吃这个。 (英若诚, 1999:45)

以上几个例子当中, 英先生使用的语言像“闹的”“往轱辘外面甩”“给他一嘴巴”“我不吃这个”等, 都带有明显的“京腔”。笔者认为, 最精彩的例子应该属下面一句:

例8.There was a man started with the clothes on his back and ended up with diamond mines! (Miller, 1994:27)

他一个人光带着随身衣服出去闯天下, 结果开到了钻石矿! (陈良廷, 1980:43)

你看看人家, 俩肩膀扛一个脑袋, 最后是几个钻石矿到手啦! (英若诚, 1999:52)

三、结语

英译本对话剧《推销员之死》在中国的成功上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与英先生本人丰富的话剧翻译、表演经验密不可分;而陈良廷先生作为我国优秀翻译家, 其译作更贴近原文, 作为文学研究对象价值很高。两种译本各有千秋, 为广大后人研究《推销员之死》一剧、一书,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

参考文献

[1]Bassne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Methuen, 1980rev, 120.

[2]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Miller, Arthur.Death of a Salesman.New York:VikingPress.1949, 2nd Version.

[4]陈良廷.阿瑟.密勒剧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刘金龙, 高莉敏.戏剧翻译的文化之维[J].中外戏剧视线, 2010 (4) :95-99.

[6]汪榕培, 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7]王卫平, 乌兰.试论英若诚译《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 (2) :64-67.

[8]吴戈.英若诚、阿瑟.米勒——中美戏剧交流的两个“推销员”[J].中外戏剧交流, 2006 (7) :56.

[9]熊婷婷.从功能派角度看话剧翻译兼评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 :56-60.

上一篇:学生会秘书部策划书下一篇:十月结束迎接十一月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