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研究教案)

2024-04-23

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研究教案)(精选10篇)

篇1: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研究教案)

六年级美术《吃虫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捕虫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力,敢于大胆表现,学习用立体剪贴画的方法表现吃虫草,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习用立体剪贴画的方法表现吃虫草。

难点:综合技法的使用和画面的构图。

三、学习材料:

吃虫草教学课件、绘画用具、工艺制作用具等。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它们经常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播放课件

提问:谁把小蚂蚁夹住了?

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讲授新课

1、据考查:目前,世界上这种吃虫的植物有500多种,我国至少有30种,它们大多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刚才夹住小蚂蚁的是一种叫做捕蝇草的植物...出示图片,介绍捕蝇草吃虫的方法。

2、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种吃虫草吃虫的过程你们想看看吗?

(1)第一种:毛毡苔 播放课件:毛毡苔吃虫过程。

提问:谁来说一说毛毡苔是怎样吃虫的?

小结:毛毡苔是卷起来吃虫,而我们刚才看到的捕蝇草是闭合起来吃虫。

(2)第二种:瓶子草 播放课件:瓶子草吃虫过程。(3)第三种:猪笼草 出示猪笼草图片

它的捕虫方法与瓶子草相仿,捕虫袋上面也有个盖子,但不同的是猪笼草是悬挂式的生长方式,外形像民间装猪用的笼子,而瓶子草是直立式的生长方式,外形像一个细长的瓶子。(出示两种吃虫草图片进行比较)

3、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几种吃虫草吃虫的方式,那么这些吃虫草是靠哪些特点能吸引这些小虫子的呢? 出示几幅吃虫草的图片 总结: 外形:奇特 颜色:鲜艳 气味:芬芳

5、同学们今天欣赏了这么多吃虫草,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出示道具,请两名同学表演捕蝇草吃虫的过程)你们喜欢这样的吃虫草吗?想动手做一做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用立体剪贴画的方式来制作吃虫草。

6、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先在不同的绿颜色纸上画好吃虫草的茎,并剪贴在底纸上,注意要有遮挡关系。

(2)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吃虫草的捕虫器。A:毛毡苔 B:瓶子草 C:捕蝇草 D:猪笼草

(3)除此以外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各种方法设计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吃虫草,分别把它们贴在底纸上。

(4)最后在合适的位置上剪贴几只小虫子就完成了。

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吗?

那你们想看看其它同学的作品吗?(播放课件)

7、作业提示:

每人用已学过的方法表现一至两种吃虫草的捕虫器,(可以是老师教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还可以模仿其它同学的作品)最后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立体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并颁发给制作优秀的同学小礼物。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吃虫草,虽说吃虫草是植物,但它们却具有能动的特性,十分神奇。它们不仅会吃虫子,而且还有非常环保的特点,比如猪笼草,把它养在室内,它会将空气中的灰尘消化吸收,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有关吃虫草的资料,进一步研究。生:想

学生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捕蝇草吃虫的特点。生:想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回忆并回答

学生观看课件分析吃虫草的种类及捕虫过程 观察思考

探究性学习:讨论交流吃虫草能吸引小虫子的特点 学生表演 生:喜欢 想

学生学习吃虫草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学生重点学习捕虫器的制作方法 生:学会了。学生欣赏其它同学作品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及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说说喜欢的作品,分析设计方法和表现特点。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 激发好奇心明确学习内容

直观了解吃虫草,引起兴趣,激发创作热情,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加深记忆。

具体形象的了解和体会捕虫器的捕虫过程,强化形象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在游戏中初步了解本课学习重点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创作欲望,明确作业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程度的辅导,鼓励学生放手大胆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奇特植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吃虫草教学反思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在导入时我采用了小故事的形式播放了一段吃虫草夹住小蚂蚁的视频,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又分类讲解了几种吃虫草吃虫的过程,并总结了它们能够吸引小虫子的特点,便于孩子记忆了解,为后面创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进入本课教学重点之前,我让孩子采用游戏的形式表演捕蝇草吃小蝴蝶的过程,再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紧接着在教授了几种捕虫器的制作方法后,启发学生创新表现完成作品,生动的表现吃虫草,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许多学生的作品都比较有个性,并具有趣味性。整个教学环节较顺利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在这一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孩子亲自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是我一味的自说自演,造成了授课环节的不完整,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多多学习改进。

篇2: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研究教案)

李玲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教学准备:12根小棒、水彩笔一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蛋糕图并讲述:同学们,猴山上有4只小猴,猴妈妈为他们过生日,准备了好吃的蛋糕,你们知道怎么分最公平吗?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那你们知道要平均分成几份吗? 生:平均分成4份。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课件出示分蛋糕过程。

【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看猴妈妈分桃的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观看分蛋糕的过程,使得学生学会与图形文本对话,从中获取数学知识。】

师:那你们知道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 生:1。4师:对,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呢?

生:这里的4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1表示每份也就是每只小猴分得一份蛋糕。师总结: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这里的一个物体指的是一块蛋糕。

二、揭题:今天就继续来认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题 1.认识四分之一 师:蛋糕吃完了,可小猴们又觉得渴了,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了一盘水果,猜猜是什么? 生:桃子。

师:真聪明,猜对了。想想不管有几个桃,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怎么分?每只小猴可分得多少呢?

生: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桃子。

师:好,那我们来看看盘子里有几只桃子,猴妈妈是怎样分桃的。(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妈妈为什么在4个桃的外面用一个圆圈圈起来呢? 生讨论交流。

【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文本,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从文本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样学生才会理解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

师:猴妈妈它是把这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这里的一份是几个桃?

生:1个桃。

师:也就是1个桃是4个桃的师:谁来汇报这里的学生反复地练习。

师:如果盘子里有8只桃或12只桃呢?那又该怎么分呢?拿出你的预习纸,谁能把你的答案和想法告诉猴妈妈吗?

生1:如果盘子里有8只桃,我把这8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1。41是怎么得到的? 41。4师:那这里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 生:2个。

生2:如果盘子里有12只桃,我把这12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师:那这里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 生:3个。

师指着板书问:都是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都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次分桃的个数都不同,为什么每次都分得生交流。1呢? 4师:也就是说无论有几只桃,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的学生反复练。

1。4【意图:通过板书让学生观察分桃的过程,学会从这些文本中理解分数中分母和分子的具体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四分之一的含义。】

2.认识二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些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那每只小猴可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拿出预习纸,能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1:把这盘桃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盘桃的是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生2:

1。也就21。22。4师:其它同学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师总结:也就是说要想正确的写出分数,我们要看清楚什么?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的是几份。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母,表示的份数作分子。

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几分之一与上学期认识的几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不同点:上学期学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今天学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上学期与这学期的几分之一的知识,使得学生明白分数中“整体”这个概念在分数中的重要意义。】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小猴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吗?

生:有。

师:第一关,你看懂题意了吗?谁能说说? 生:根据图意,填分数。

师:要想正确的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了其中的几份。学生完成,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第二关就是书上的想想做做2,你能很快完成吗? 生:能。

师:同样是12个小正方体,为什么第一幅图的涂色部分用四分之一表示,而第二幅图的涂色部分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但是什么不同?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因为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不相同。师:第三关,刚才小猴让我们根据图写出分数,现在它想让我们根据分数画出图,你们能顺利完成吗?

生:能。

师:书上的想想做做3请大家读读题目的要求,谁能说说怎么才能让其他同学一看就明白你表示分数。生:先根据分数把它们平均分一分,然后用涂色表示。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意图:学生通过图形来写分数和通过分数来图图的活动,使得学生学会从图形中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和与分数的对话准确地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几分之一。】

师:现在小猴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准备的小棒,请你们用左手举出这堆小棒的生操作。

师: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生交流并板演。

【意图: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平均分成1份 一块蛋糕

4份

11和。231 4 整体

平均分成 1份

1418个桃

4份

4112个桃

4份

414个桃

2份

24个桃

4份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奠定基础。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几点收获。

上课一开始的简单复习,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在上新课之前,通过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个小猴分得1/4,在上新课时4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只小猴也是得这盘桃的1/4,8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只小猴也是得这盘桃的1/4,12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每只小猴也是得这盘桃的1/4,三个都是1/4,有什么不同呢?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个小猴分这盘桃子的1/2,同样是4个桃子,为什么一个是1/2,另一个是1/4?通过不断比较和设疑,使主要的矛盾在课中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突破,避免后面过多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同时注重对学生获取新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互相交流,自由汇报,教师再从中加以引导总结。此外,练习层次安排清晰,并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如书本“想想做做”第1、2、3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几分之几的过程。而最后通过动手分小棒,进一步理解分数,寓教于乐,既巩固了今天所学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热情高涨。

篇3: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研究教案)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教材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廉颇和蔺相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历史人物,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是中职生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职业生涯的动力和指南。因此本人以作品中优秀人物作为切入点开展以收集成语诗歌散文对联等并制作成手抄报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护理班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个体差异大, 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学习缺乏主动性, 生活阅历少, 审美情趣需要提高, 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需要培养,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基于以上原因开展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人生的认识层次。

基于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在活动中认识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 以廉颇蔺相如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难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情感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布置任务目标导学, 带着任务查找资料,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情景导入教学法, 用成语故事、有关问题引出“优秀”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点拨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总结。总之多法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3 学法

3.1 引导—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整理制作受抄报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 又解读了了本课的要求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合作交流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成语故事、对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 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外的准备阶段, 学生有三个任务。

(1) 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条件, 找到并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找出课文节选内容之外的成语, 并将有关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网上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 打印或记录下来;将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 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为课堂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了2个学时的内容。简单的总结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环节, 说明如下。

(1) “读一读”环节。

首先是视频播放成语故事让学生猜成语并说出有关人物及思想, 引出课堂活动的主题, 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激发思维作为课前导入及热身准备。接着分组活动是学生在各自小组内朗读收集摘抄的描写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等。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声音洪亮、有感情) 学生组内评价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情况。自己评选出最佳朗读效果奖组内加分鼓励。

(2) “想一想”环节。

(集体活动) 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内容提出基本能概括廉颇和蔺相如高贵品质的几个问题用问题引出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处世及人格,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表扬认真讨论的一组以鼓励。评选出最佳讨论小组奖。全班鼓掌鼓励小组每人3分。

(3) “说一说”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进行讨论后推荐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在这个环节教师基本能预测学生汇报的内容, 学生的答案尽管内容不尽统一, 但都能通过问题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 也不影响作者司马迁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赞扬:司马迁赞扬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智勇, 由一个身份低微的舍人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 在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 也为维护赵不受秦的勒索、侵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使得赵国君王、百姓度过了动乱年代中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蔺相如的这种顾全大局情系国家宽厚待人以团结为重对廉颇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到此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这部分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口语表达的能力, 也基本上实现了以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的目的。本环节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是否全面、声音是否宏亮、能否体现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为评价依据评选出最佳小组奖。

(4) “议一议”环节。

有两个活动内容, (1) 是学生用收集到的对联分别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特点。 (2) 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优秀的人和事。 (要求结合专业事件典型即可) 。在第一个小环节学生用了很多对联来概括廉颇和蔺相如。 (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用对联概括) 对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对联既简练又概括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在第二个小环节我和学生同时想到了在今年举办的“医模杯”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我校08级英语护理班的侯玲玲同学。她平时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因为她的突出表现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疆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已被好几家大医院看中。并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视频显示) 这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优秀品质及在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 (是否积极踊跃事件是否典型) 评选出最佳个人奖。

(5) “评一评”环节。

(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 在全班相互传看;交流经验。并作评价。

(6) 根据以上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简短的课堂小结。

(7) 课堂活动评价和板书设计。

本次课堂活动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突出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成果作出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中做了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口头评价先是由学生代表对本次活动做总体评价, 之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二是分数评价:按如下要求。

(1) 学生自评 (占20%) :学生自己根据同学展示的手抄报, 确定自己制作的水平, 并打分。

(2) 同学互评 (占30%) :每位学生拿到谁的手抄报就给谁打分。

(3) 教师评价 (占50%) :全体同学手抄报交上来后, 教师会同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 为全班同学作品打分, 按照分数高低,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5.1 本次活动完成的比较顺利, 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辅导、督促, 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学习, 它们已认识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也是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放、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指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将文本阅读和人文熏陶相结合, 课内文本和拓展阅读相结合, 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趣味中学习。

5.2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 其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总评。学生在愉快和竞争中完成了一次语文课的学习,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筛选信息的能力, 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等, 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 每项活动都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篇4:《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

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6.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

10.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1.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重温新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篇5: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

(一)》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重点】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从等可能性的角度设计公平游戏。

【教具准备】硬币、转盘、长方体橡皮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出示场景图:操场上很热闹,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活动好吗? 1.引导学生看场景图,让学生描述场景中发生的活动。

2.让学生自己说出各活动的游戏规则。

问题1:

(1)你们知道足球比赛里,裁判抛掷硬币是为什么吗?(分配场地)

(2)用抛硬币的方法判断场地的分配公平吗?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总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3.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抛硬币100次,分别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并填写表格,写出分析结论。

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进行分析,就可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

教师总结:掷一枚硬币时,既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预先作出确定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率,应接近于50%。为了验证这点,在概率论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也做过这个试验,其结果如下:

因此,尽管在抛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当我们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足球比赛前采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二、转盘游戏

师:同学们都玩过转盘游戏吗?(出示教具并进行简单操作,引导学生说出,各颜色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出示场景图,问题:下面几位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他们在讨论什么?转盘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让你来设计这个转盘,你会怎样设计?

(1)学生回到问题,得到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停在蓝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都要大,判断游戏不公平。

(2)学生分组设计转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等可能性的角度来重新设计这个转盘,即将转盘平均分成三部分,红、黄、蓝各占,就可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了。(3)根据设计好的转盘,预测转动80次后,指针可能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三、自己说一说,加深印象。

1.画面上的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他们的游戏公平吗?

学生描述游戏场景,分组讨论游戏的公平性。

2.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了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己动手试一试,进行验证,选代表说明自己的理由,集体纠错。

总结: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留足时间,让孩子自主探究。

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主题品质得到发展的决定因素。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自主摄取、积极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孩子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的过程。

二、给予机会,让孩子尽情展示。

在上课之前,我就觉得孩子们其实对“统计与可能性”已经有着丰富的经验,会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理解。一上课,我在黑板写下“一定、“可能”、“不可能”这样几个词语,然后问孩子们:说说你们怎么理解这三个词?果然,孩子们纷纷举手了。之后,孩子们又说了许多自己对这三个词的理解,不禁感慨孩子们的已有经验真是不可忽视。在这番交流中,孩子们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相信孩子们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重点】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从等可能性的角度设计公平游戏。

【教具准备】硬币、转盘、长方体橡皮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出示场景图:操场上很热闹,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活动好吗? 1.引导学生看场景图,让学生描述场景中发生的活动。

2.让学生自己说出各活动的游戏规则。

问题1:

(1)你们知道足球比赛里,裁判抛掷硬币是为什么吗?(分配场地)

(2)用抛硬币的方法判断场地的分配公平吗?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总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3.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抛硬币100次,分别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并填写表格,写出分析结论。

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进行分析,就可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

教师总结:掷一枚硬币时,既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预先作出确定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率,应接近于50%。为了验证这点,在概率论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也做过这个试验,其结果如下:

因此,尽管在抛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当我们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足球比赛前采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二、转盘游戏

师:同学们都玩过转盘游戏吗?(出示教具并进行简单操作,引导学生说出,各颜色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出示场景图,问题:下面几位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他们在讨论什么?转盘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让你来设计这个转盘,你会怎样设计?

(1)学生回到问题,得到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停在蓝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都要大,判断游戏不公平。

(2)学生分组设计转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等可能性的角度来重新设计这个转盘,即将转盘平均分成三部分,红、黄、蓝各占,就可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了。

(3)根据设计好的转盘,预测转动80次后,指针可能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三、自己说一说,加深印象。

1.画面上的同学在玩什么游戏,他们的游戏公平吗?

学生描述游戏场景,分组讨论游戏的公平性。

2.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了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己动手试一试,进行验证,选代表说明自己的理由,集体纠错。

总结: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一..留足时间,让孩子自主探究。

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主题品质得到发展的决定因素。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自主摄取、积极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孩子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的过程。

二、给予机会,让孩子尽情展示。

篇6:秋天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秋天的色彩》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感受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2、尝试根据散文诗格式进行创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三、活动准备:

大图书、记录纸、若干图片、笔、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说说秋天

(价值分析:活动引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述说对秋天的印象。)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秋天真美丽,秋天的景色是多姿多彩的。

(二)、欣赏秋天

(价值分析:理解散文诗内容,帮助幼儿熟悉诗歌的句式。)

1、有一只小蚂蚁也搞不懂了,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散文诗前半段。问:为什么小草和菊花说的答案不一样呢?

3、小蚂蚁又去问其他人了,这次它问了枫叶,你们猜,枫叶眼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它会怎么跟蚂蚁说?(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句式。)

4、为什么最后大地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呢?

5、小蚂蚁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啊?

小结:原来秋天是黄色的、秋天是白色的,秋天也是红色的,秋天更是彩色的,秋天真美啊。

6、再次欣赏散文诗。(教师出示记录表,将相对应的图片摆上,引导幼儿跟着一起说。)

(三)、创编散文

(价值分析: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对应诗歌句式创编诗歌。)

1、想想小蚂蚁还会问谁?出示图片,你们猜猜橘子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提醒幼儿用散文诗格式说出来。

2、鼓励幼儿两个一起合作进行创编,并且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把刚刚记录下来的美丽的秋天有感情的告诉身边的朋友或者老师。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投放“秋天的色彩”图夹文材料,根据自己的经验继续仿编散文。

2、创设“秋天”的主题版面,以故事中的内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图画表现出。

附录:散文诗:秋天的色彩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美在哪儿呢?一只小蚂蚁乘上一片落叶做的小船,要去看看美丽的秋天。

一阵秋风吹来,小蚂蚁感到凉悠悠的,呀!秋天还送来一阵阵的香味,小蚂蚁看到秋天里有许许多多的颜色,真美!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它问小草, 小草轻轻地告诉它:“秋天是黄色的。”

它问菊花, 有一朵白菊花告诉它:“秋天是白色的。”

它问枫叶, 枫叶沙沙地告诉它说:“秋天是红色的。”

它问大地, 大地骄傲地告诉它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啊!小蚂蚁终于明白了秋天那美丽的颜色。

教案反思:

篇7:《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谁能告诉什么是掌声?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介绍了一位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板书设计:

21、掌声

孤独 沉默 自卑——掌声——开朗 活泼 乐观

课后反思:

1、全文通过对比,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因为全文以掌声前后英子的转变为线索,所以我们设计了英子性格的对比、眼圈红红时的眼泪和第一次掌声后的眼泪对比、立刻低下头和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的对比、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等多处对比,使全文脉络清晰,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联系实际,升华了主题。《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最后配乐朗诵一首爱的小诗,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在意味深长的乐曲中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篇8: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

关键词:通用技术,研究,反思,作品设计

高中教学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以一定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 依靠教学资源及环境的支持, 从而构成简明、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及结构。在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 通用技术是与专业技术相区别、体现基础性、较为宽泛、信息技术以外的技术, 它根据高中技术教学的任务、价值及性质, 是促进高中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用技术多样化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 其通过社会、技术、科学等专业角度, 将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反映出来。文章通过教学实例, 集中探讨个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达到对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的目的。

一、教学实例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 学生缺乏对设计作品和制作作品两者认识, 很多课堂成了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课, 仅仅是作品的制作, 而设计往往被忽略了, 没有区分开手工课和作品制作的本质。《技术与设计》模型制作是教师讲解中常用制作项目, 在进行讲解前, 教师首先应反思, 之后可征求学生意见。在给学生们讲解制作椅子模型时, 因尽量缩短理论讲解的时间, 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 并注意工具的选择与安全。例如:在讲完的设计原理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能将书桌上堆放散乱的练习册、书等有效收纳呢?可利用课余时间, 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 之后围绕该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经过考察、设计,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设计方案, A组的设计方案是将固定架安设于课桌上, 学习用品可放置于固定架上, 方便取用、同时一目了然。B组方案:为了能放更多的东西, 将一个隔层加装于课桌下面, 这样设计可节省课桌空间。每组都公布了自己的方案, 有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赞同, 于是课堂气氛也被调动起来。方案都提出后, 教师可接着给学生们布置任务, 让各组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将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最后做出模型。教师可利用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模型的期间, 将作品评价表制定出来, 该表的制定符合设计一般原则。表由六个维度组成, 分别是稳定、强度、经济、实用、创新、美观, 每个维度满分10分, 总分60分, 每个小组为其他作品进行打分。

二、教师反思

在授课结束后, 在学生们一个个创新设计中, 教师有着自己的感触与观点, 反思通用技术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培养了他们怎样的能力?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与了解和掌握某种操作技能相比, 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是不是更加重要呢?对于评价表的应用, 通过实践, 我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是因为在展示作品时, 很多学生无法从评价的视角说明本组的作品, 而只能功能性描述本组作品;另外, 学生对给别组作品评价、打分毫无准备, 打分的标准不是凭借着关系好坏, 就是凭感觉, 十分匆忙, 因此, 学生打分评价仅能够作为参考, 却没有很高的可信度。因此, 评分表对是否能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上, 应再考虑。实践表明在打分、评价之后, 多数学生未改进自己作品。

三、问题研究

通过通用技术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以及学生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看出, 通过师生间对作品设计的讨论与交流, 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有助于学生更深一步发现和探究交流中衍生出的问题, 并判断性思考之前做出的决定。但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会过早地给予学生诊断或评价, 表明自己态度, 这是通用技术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还未等学生作出回答就迫不及待地作出反应会限制学生的设计思路, 同时也破坏了讨论的效果与气氛, 从而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带来障碍。对此, 应不要阻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例如:可利用上节课的最后十分钟, 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其下课、放学后对问题充分思考。

另外, 设计、制作的作品形象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 它是对设计一件作品方案的制定, 教育价值影响深远, 例如:可告诉学生, 如果设计思路清晰, 表达时刻通过图示的方式, 而且图示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 可以用草图表达作品设计核心, 也可以微型版或缩小版来表达作品原形, 还可以仅将作品基本的功能与轮廓表现出来。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表达, 应给与鼓励和肯定, 充分发展和拓宽设计思路。这样, 既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具体化设计思路的实现, 还有助于记忆。

四、结束语

新课改春风吹开了教育之花,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 应用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文章以个人型教学模式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方法和思想,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文章所探讨的内容仅为冰山一角, 应用通用技术多样化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 其通过社会、技术、科学等专业角度, 将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反映出来。文章通过教学实例, 集中探讨个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达到对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妙添.基于“四重表征”与“手持技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盐酸滴定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pH变化”为例[J].化学教育, 2013 (6) .

篇9: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

【关键词】通用技术;研究;反思;作品设计

高中教学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以一定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依靠教学资源及环境的支持,从而构成简明、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及结构。在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是与专业技术相区别、体现基础性、较为宽泛、信息技术以外的技术,它根据高中技术教学的任务、价值及性质,是促进高中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用技术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其通过社会、技术、科学等专业角度,将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反映出来。文章通过教学实例,集中探讨个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达到对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的目的。

一、教学实例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缺乏对设计作品和制作作品两者认识,很多课堂成了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课,仅仅是作品的制作,而设计往往被忽略了,没有区分开手工课和作品制作的本质。《技术与设计》模型制作是教师讲解中常用制作项目,在进行讲解前,教师首先应反思,之后可征求学生意见。在给学生们讲解制作椅子模型时,因尽量缩短理论讲解的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并注意工具的选择与安全。例如:在讲完的设计原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能将书桌上堆放散乱的练习册、书等有效收纳呢?可利用课余时间,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之后围绕该问题进行全班讨论,经过考察、设计,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设计方案,A组的设计方案是将固定架安设于课桌上,学习用品可放置于固定架上,方便取用、同时一目了然。B组方案:为了能放更多的东西,将一个隔层加装于课桌下面,这样设计可节省课桌空间。每组都公布了自己的方案,有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课堂气氛也被调动起来。方案都提出后,教师可接着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各组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将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最后做出模型。教师可利用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模型的期间,将作品评价表制定出来,该表的制定符合设计一般原则。表由六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稳定、强度、经济、实用、创新、美观,每个维度满分10分,总分60分,每个小组为其他作品进行打分。

二、教师反思

在授课结束后,在学生们一个个创新设计中,教师有着自己的感触与观点,反思通用技术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培养了他们怎样的能力?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与了解和掌握某种操作技能相比,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是不是更加重要呢?对于评价表的应用,通过实践,我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是因为在展示作品时,很多学生无法从评价的视角说明本组的作品,而只能功能性描述本组作品;另外,学生对给别组作品评价、打分毫无准备,打分的标准不是凭借着关系好坏,就是凭感觉,十分匆忙,因此,学生打分评价仅能够作为参考,却没有很高的可信度。因此,评分表对是否能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上,应再考虑。实践表明在打分、评价之后,多数学生未改进自己作品。

三、问题研究

通过通用技术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看出,通过师生间对作品设计的讨论与交流,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一步发现和探究交流中衍生出的问题,并判断性思考之前做出的决定。但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会过早地给予学生诊断或评价,表明自己态度,这是通用技术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还未等学生作出回答就迫不及待地作出反应会限制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破坏了讨论的效果与气氛,从而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带来障碍。对此,应不要阻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例如:可利用上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其下课、放学后对问题充分思考。

另外,设计、制作的作品形象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对设计一件作品方案的制定,教育价值影响深远,例如:可告诉学生,如果设计思路清晰,表达时刻通过图示的方式,而且图示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可以用草图表达作品设计核心,也可以微型版或缩小版来表达作品原形,还可以仅将作品基本的功能与轮廓表现出来。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表达,应给与鼓励和肯定,充分发展和拓宽设计思路。这样,既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具体化设计思路的实现,还有助于记忆。

四、结束语

新课改春风吹开了教育之花,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应用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文章以个人型教学模式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方法和思想,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文章所探讨的内容仅为冰山一角,应用通用技术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其通过社会、技术、科学等专业角度,将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反映出来。文章通过教学实例,集中探讨个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达到对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及反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妙添.基于“四重表征”与“手持技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盐酸滴定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pH变化”为例[J].化学教育,2013(6).

[2]常国刚,王俊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再思考[J].考试周刊,2013(49).

篇10:白鹅教案设计及反思

1、掌握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段落和典型词句所传递的情感;

3、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并学习他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的,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就非常具有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这首诗写出了鹅的姿态美和色彩美,请同学们说说哪个诗句写出了鹅的姿态,哪个诗句写出了色彩,鹅的白毛和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多么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呀!

但是,不是所有的鹅都是这么优雅、大方而又美丽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白鹅》就给我们上演了鹅搞笑风趣、洋相百出的一幕。这就是丰子恺爷爷家的鹅。

一、请同学在学习之前认识一下我们的生字,用你敏锐的眼睛像骆宾王和丰子恺那样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一下每个字的结构和笔划,再拿出你们轻快的小手把每个字比划一遍。可要看仔细了哦!

二、现在用你们这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三组词又有什么规律吗?什么是郑重呢?课文用它来写鹅的什么呢?同时厉声呵斥、引吭大叫、狂吠也是写鹅的叫声?什么是净角?课文用它来形容什么?什么又是三眼一板呢?——三眼一板啊本是指音乐里边的一种节奏(老师示范,请同学们跟着示范,这种节奏是非常有条理的,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课文用三眼一板来写鹅的什么呢(吃法和吃相)——那么这三组词又有什么规律吗?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在黑板上写叫声、步态、吃相)

三、好,我们现在把这些生字生词放入课文中,看看你们是否能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仔细地阅读这篇课文?(1、白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找出文中的总起句。3、划出你觉得能体现鹅性格的句子。4、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调朗读课文呢?(A严肃 B风趣 C激动))

四、第一个问题——高傲、傲慢

五、第二个问题——第二自然段(我们一起把第二自然段齐读一遍,这句话是总起句理由很简单,说说理由,因为文章的后面写的就是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六、划出你觉得能具体体现鹅性格高傲的句子。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同学表演

2、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

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难怪鹅的旧主人告诉我们养鹅等于养狗。

3、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请同学们表演,然后再对照动画,体会鹅是多么的高傲,请同学读出其中的味道来,读出局促不安和从容不迫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来。(胆小的鸭子,小气的鹅;字在你嘴里真是受罪,因为你将它咬得太紧了;恩,这只 1

鹅真棒;恩,好可爱的鸭子啊!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注意两种不同的语气)

4、鹅走路有意思吧,我们鹅的吃饭更有意思呢?快看下面写的,鹅是怎么吃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这种吃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叫“三眼一板”。

5、文中的哪句话具体解释了三眼一板呢?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鹅这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

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譬(读屁)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请同学们把“一定 、再、再”读出重音,再试一次,同学们读出什么感觉没有?假如说你是这只鹅的主人,一日三餐都这样喂养这只鹅,你会觉得怎么样啊?麻烦!对,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不胜其烦”,可是这只鹅老爷可不觉得麻烦,它还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所以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八、丰子恺爷爷是怎样侍候这位鹅老爷的,这位鹅老爷的派头可真大呀,为什么非得要有人侍候呢?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领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这段话非常风趣幽默,如果同学们配上语气和动作那就更精彩了,没事大胆地试一试?

九、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调朗读课文呢?(A严肃 B风趣 C激动)

对——风趣

老师示范一遍——同学们再读一遍

老师:所以呀,我们的鹅老爷非得有一个人侍候不可,长此以往得侍候着,我们不胜其烦,有什么好法子吗?

那鹅是不是就不用有人在旁边侍候着了啊?

让我们来齐声朗读这句话:

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仔细品读这些句子,你会有什么发现吗?

提示: 从字面上看作者喜欢这只动物吗?实际上呢?

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只鹅,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总结:今天我们非常系统得学习了白鹅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生动风趣的文章。丰子恺爷爷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说明这是一只高傲的动物,接着他用总分的形式叙述了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中的傲慢。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思路。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温故温故!

巩固练习:

2、词语填空

左( )右( ) ( )( )呵斥 厉( )叫( )

( )( )大叫大( )大( ) ( )( )相让

( )( )不迫 ( )( )十足

这些词语都体现出鹅_________的性格。

让我们来做一下词语辨析,大家睁亮你的慧眼,认认真真地齐读一遍。 颈( 脖颈 ) 劲(使劲 )

厉( 严厉 ) 历(历史 )

倘( 倘若 ) 淌( 流淌)

侍( 侍候 ) 寺( 寺庙)

脾( 脾气 ) 啤( 啤酒)

蹲( 蹲下 ) 遵( 遵守)

提示:平时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形近字,要学会自觉地去区别这些字,分别给它们组词就是很好的方法哦!

同学们表现的`很好!

七、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些生字的用法了,那在让我们看看这三组生词,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很好!

板书设计:

白鹅

(开门见山)

叫声步态吃相 (过度、总起)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分层具体写) 架子十足(首尾呼应)

教学反思

《白鹅》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用准确、幽默的语言,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突出白鹅的特点,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的。

用《咏鹅》的诗句导入,赞美骆宾王的观察能力,从而无意间提高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分组学习生词“叫声、步态、吃相”各一组,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还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 3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句子划下来——再细细品读这一环节中达到了预设目标。

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播放净角出场的短片,请学生模仿,看的学生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抓住“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理会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鹅吃饭的幽默,我主动示范朗读了倒数第二段。

最后一环节是整体回归,体验情感。利用体会课文的最后一句“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使学生体会到虽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只鹅,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并把全文的写作思路理了一遍,目的是想要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上一篇:半成品领取管理制度下一篇:小熊装扮师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