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2024-05-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共9篇)

篇1: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2009-2010年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青岛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 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 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填空、连线、找规律、比较、看图列式计算、统计、解决问题等。

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1)看图写数(2)按规律填数(3)找规律画图形(4)比较大小、高矮(6)看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给图形找规律接着画下去,从可爱形象的实物图中比较树的影子的长短、动物的高矮,在有趣的实物图画中列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4.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观察了图形的规律接着画下去,画统计图。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

5、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有对学生的提示:如连线: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比较:(1)哪棵树的影子长?在它下面画 “ ”等。

二、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

人。平均成绩都达到

分左右,及格率

%,优秀率:

%

现将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填空题 其中包括了10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能准确理解题意,说明老师加强了在实际中的 训练,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2题:6比()少3。做错的学生较多,原因是少数学生对这种句式较陌生,不理解、不知如何去想、去算,也说明平时教学中这类题做得少。第3题:15后面的一个数是()。做错的学生把“后面”一词理解为“比15小”,导至做错。

(二)、连线题 学生计算能力强,该题正确率为100%。

(三)、如下图所示。先圈出10个,然后在图的下面写出一共有多少个。此题正确率为100%。

(四)、画图:按照前面的规律,接着画出两个图形。该题正确率为100%。

(五)、比较题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1、2题学生都做对了。第3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绝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正确率高。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3题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六)、直接写得数

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该题正确率为几乎为100%。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学生对计算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能力也好,正确率高。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做错的同学有个别,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步的得数记不准确,就进行了第二步计算,老师一再强调要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出来,可大部分学生没按老师要求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粗心。

(七)、看图列式计算。

图画印刷得十分清晰,学生把理解准确到位,全部做对。

(八)、解决问题。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本题包含4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正确率达98%。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有少数同学做错第4题的第(2)小题:送给幼儿园8架,还剩几架?列式要用到第(1)小题的得数。做错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准确理解把“多少飞机数”送给幼儿园,也就是不知道是要把东东两天共做的15架飞机送给幼儿园。这些学生思考能力较差。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各类考试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篇2: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边湖小学————王金保

一、指导思想:

1、发挥考试导向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突出数学评价特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二、检测内容及检测整体情况:

本次检测分成四个部分:口算题;填空题;看图列式计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试卷特点: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发展。

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题目比较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较浓的兴趣和一定的方法,从而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较稳固的情感。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如: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题目学生答题正确率高,失分较少。

2、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试卷上的4个应用问题涉及到的知识,学生思路清晰,解答准确。

三、考试结果情况:

本班14人,7人90分以上,5人80分以上,1人70分以上,1人不及格,优秀率50%,及格率92%,均分85分。

四、试卷得分、失分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对学生的成绩统计过程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计算部分。同时,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从学生的差异性来分析,班级学生整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检测结合试卷分析,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口算题:整体水平较好,个别学生偶尔有错。

(2)填空题:学生对写数、按规律填数掌握较好,但对数位,即:十位和个位分辨不好,加、减各部分名称有错,填计算符号尤其7○3=6○4错误多,第15小题一共有几个人由于排序概念模糊错的人较多,说明学生对这类题目掌握不够灵活,今后还需加强训练。

(3)看图列式计算:整体水平较好没有出错。

(4)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的第4小题有出错现象,原因是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五、问题与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整体观察题目的意识和习惯不够,对题的特征缺乏敏感性。

2、没有认真看题,漏题写错都有发生。

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发展顺序不清晰。

4、解决问题中知道图意,但错写算式,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

5、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及时的将知识加以明晰,进行完整的归纳,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平时教学中,应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练习,该归纳的一定要及时总结归纳,强化理解,记忆训练的东西一定要到位,要落到实处。

六、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灵活处理教材。

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驾驭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记忆、浇灌、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能独立读题、审题。

七、检测后的反思

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出一些新颖,多样化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5、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数学、爱学习的信心。

篇3: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1.6.3737……精确到十分位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0.36, 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 积现在是 ( ) 。

3.6.5小时= ( ) 小时 ( ) 分4m5cm= ( ) m

5.6kg= ( ) kg ( ) g 0.72km= ( ) m

4.请你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5.去掉3.14的小数点, 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 ) 位, 它的值相应扩大了 ( ) 倍。

6.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7.把1.1616……、1.1666……和1.16三个数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 ) > ( ) > ( )

8.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9.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 , 如果a=2m, b=1.5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 m2。

10.1个面包0.8元, 买a个应付 ( ) 元

l1.《故事会》每本2.5元, 《故事大王》比《故事会》贵x元, 《故事大王》每本 ( ) 元。

12.图书角有a本图书, 借走b本, 还剩 ( ) 本。

13.妈妈买了4kg苹果, 每千克y元, 付给售货员50元, 应找回 ( ) 元。

14.三个连续自然数, 中间一个是a, 较小数是 ( ) , 较大数是 ( ) 。

15.小明读一本a页的故事书, 已经读了5天, 平均每天读b页, 剩下的c天读完。

(1) 5+c表示 ( )

(7) 5b表示 ( )

16.小明住在南湖花园10号楼3单元的2楼02室, 记作:10-3-202。小英家住在13号楼4单元的1楼01室, 应记作: ( ) 。

17.四年级爬竿比赛, 前5名的成绩是5m、7m、6.5m、4m和4.5m,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

18.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 用 ( ) 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9.转动指针, 停在3号方格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 指针大约会有 ( ) 次停在1号格上。

20.有四张卡片2 3 4 5, 从中抽出一张, 有 ( ) 种可能, 可能性都是 ( ) 。摸出卡片的数字大于3的可能性是 ( ) 。

二、请你判断对错

l.6x-4>是方程。 ( )

2.x=5是方程3x+5=20的解。 ( )

3.当m=3时, m2+7的值是13。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底的长度是高的5倍, 它的面积是180cm2。 ( )

三、择优录取选一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4cm2, 高是0.9cm, 底是 ( ) cm。

(1) 0.6 (2) 6 (3) 1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底边的长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三角形的高是 ( ) cm。

(1) 6cm (2) 12cm (3) 3cm

3.将用木条钉成的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比长方形 ( ) 。

(1) 大 (2) 小 (3) 相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cm2, 底是8cm, 它的高是 ( ) cm。

(1) 10 (2) 5 (8) 2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dm2, 把这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dm2。

(1) 32 (2) 16 (3) 8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出得数。

2.根据要求填表。

3.列竖式计算。

4.脱式计算。 (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解方程。

.看图列式并计算。

五、动手画高, 并进行相应测量,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测量时, 保留一位小数, 单位:cm)

六、观察物体我仔细

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是从 ( ) 面看到的。

七、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你画一画

八、解决问题看我的

1.《少儿童话》每本价格为5.40元。五 (1) 班订阅了55本, 五 (2) 班订阅了45本。这两个班共花了多少钱订购《少儿童话》?

2.李老板购进200米彩条, 卖出108米, 剩下的准备扎成花篮出售, 每个花篮需用彩条2.5米, 一共可以扎多少个这样的花篮?

3.玩具厂计划生产2600只机器猫。前5天每天生产18只, 为了赶在交易会前交货, 余下的要在8.5天内完成, 每天应生产多少只机器猫?

4.小青买了2本日记本, 付出10元, 找回4.4元。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5.南山广场种樟树365棵, 比柏树棵数的4倍还多13棵。柏树种了多少棵?

6.甲、乙两地相距350km,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几小时后, 汽车距乙地正好80km?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 底是20m, 高是35m, 共收小麦84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8.一个梯形的高是4.8cm, 比上底长1cm, 下底比高长1.2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9.一张等边三角形卡片的周长是18cm, 高是4cm, 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0.一块长方形平面钢板, 长1.5m, 宽0.8m, 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底长0.4m、高0.5m的三角形钢板, 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 分别写着2 3 4 5 6 78 9 10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 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 小红一定会赢吗?为什么?

(3) 你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

12.下表是五 (1) 班七名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1) 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 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13.

(1) 求出中位数。

篇4: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1照样子,写词语。

秋雨萧萧往事悠悠

井井有条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

火红 雪白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例如: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看。__________: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________

此外,我还知道其他表示“看”的词语有(越多越好,3个得满分,每多写3个加1分):

3神话故事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的名篇。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知道许多希腊神话中的神,例如主神宙斯、_______、______、等等。许多成语也跟神话故事有关,例如开天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我读到“林则徐、关天培、岳飞”这些民族英雄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成语:_________;每当我读到司马迁、苏轼、李时珍这些饱学之士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成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七、我能填: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16分)

1充满神奇色彩的九寨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________,古木参天,________,________,是个充满________的人间仙境啊!

2月夜,站在洞庭湖岸边。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除夕之夜,听到屋外爆竹声声,我会轻声吟诵起____________的诗句。

3我会对对子:和风对___________,白云对海马对__________,古木参天对_______,春回大地千山秀对________,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

4“不一会儿,这小家伙______________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谁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寥寥数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的美好画面,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__________,也能感受到__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

5今年4月份,我校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轩来校做报告,并开展了“走近曹文轩,感受纯美文学”读书活动。我读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仿:照样子,我也会创造。(4分)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当做人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起了,“呼呼”声好像在向天地万物示威。小树在风中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树叶也“簌簌”地离开了树枝。垃圾袋飞上了天空,被窗前的树枝钩住了,在风中“哗啦——晔啦”地嚷着……(写一两句话,用上拟声词)

九、我会说:听懂对方的话,为对方着想,为别人分忧,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5分)

一天,小明和小华相约一起去观看冰雕展。小明准时来到了车站等小华,可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小华还是没有来。等,还是不等,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小东看到了小明。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争取在其中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

小东:小明你准备到哪里去呀?

小明:____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

十、我会读:认真把文章读两遍,后面的练习就会做。诚实与信任(节选)(6分)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宴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1文中的“我”主动留下字条,是因为___________;“我”请车主把购货单据寄来,是因为“我”觉得

2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中“诚实”是指___________,“信任”是指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两人的“对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11分)

在地球的南端,有一个巨大的“冰箱”。它比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合起来还要大,这就是南极洲。南极洲和包围着它的海洋一起,通称为南极。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5度。

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冰雪。有的覆盖在大地上,有的漂浮在海洋里。( )把世界上所有的冰分成十份,南极大陆( )几乎占了九份。这么多冰堆在一起,使南极的平均高度达到235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洲。这么多的冰如果融化了,可以使地球平面升高60米,英国、法国、美国,还有非洲西北部和大洋洲将全都淹没在波涛之中。

不过,不要以为南极有多吓人,这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南极( )没有花草树木,( )大陆上有郁郁葱葱的苔藓,海洋里有色彩斑斓的海藻,伴着洁白的冰雪,反射着灿烂的阳光,就像一座大花园。南极( )没有狮、虎、猴、鹿,( )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海兽,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笨得可爱;海象、海豹、鲸时常游到这里玩耍;还有一种火柴头大小的南极蠓,别看它小,却是南极土生土长的动物。

1读一读文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童的主要内容。

3为了说明“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作者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冰雪的数量多;为了说明南极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作者从__________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生命与美丽。

4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南极动物们活动的情景。(不少于50字。)

十一、我能写:我们爱读书,更爱读故事。善于想象的我,更会编故事!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我们爱读书,争当小书虫”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的读书口号是:___________。(3分)

2请围绕“皮卡丘、刘翔、航天飞机”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道理,那就可以得高分了!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5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1春2细 密 牛毛花针细丝3薄烟绿得发亮青得碧你的眼

三、药(材)(继)续安(详)(销)毁

贪(财)邮(寄) 吉(祥)(消)灭

五、茁壮烦恼购买敏捷增添

六、1银光闪闪 文质彬彬烟火袅袅欣欣向荣息息相关冉冉上升漆黑桃红柳绿2眺望窥视俯视遥望凝视注视瞥瞪3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七、1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细雨红日 山羊平湖飞瀑日照神州百业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竟人鸟和谐共处鸟对人的信任人对鸟的关爱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5《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

十、《诚实与信任》1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2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相信我会实事求是处理事情,不担心我会乘机敲诈等

《南极》1如果……就……虽然……但是……虽然……但是……2南极冰天雪地,十分寒冷,但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3假设具体数字植物动物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三店街宋寨小学

马成杰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紧扣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基础知识、计算、解决问题三大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试卷特点:

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题原则,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题目比较灵活,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加重了试题的思维含量,既注重测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开放性、操作性的题目有所体现。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存在问题: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如:第一大题、第八大题。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像第七大题。

第三、在第六题数物体个数并比较多少并填数时不够细心出错。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加大学生的识字量,能独立读题、审题。

五、通过这次检测的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2014年1月18日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与总结

三店街宋寨小学 程丽芬

一、本次试卷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题目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注重能力培养。

3、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错误分析

结合试卷分析,我班学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1、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认真思考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例如:第八题第3题。学生没有仔细审题理解题意,同样多。造成列式出现了错误,有些字不认识造成题目不能完全理解因此产生错误。

2、不良习惯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计算错误率较高。

三、对今后教学改进意见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兵教兵”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开放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小学数学开放题,因其开放性、多变性、灵活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除了教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机会,不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发展。

篇6: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这张试卷注重人文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人文性体现在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每道题都要求很细致,避免非知识非智慧非数学错误的产生,还体现在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应考人数为40人,实考人数40人。100-95分36人,4人在95-90分之间。平均成绩达到9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100%,四名学生成绩不太理想。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题,填一填。共有7个小题,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数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找规律画画几个知识点,第3题和第6小题上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读题和审题能力不强,特别是第6小题,学生由于对“对方”不理解,就出现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第二题,分一分,考查学生对分类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于个别学生看题不仔细,四个学生答题不全,其他学生都对。

第三题,比一比,包括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对长短、高矮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都对,个别学生由于看题不认真,出现错误。

第四题,连线题。考查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个别学生把8时半看成了7时半出错,其他学生都对。

第六题,用数学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看图列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列式计算。由于题目简单,前四小题学生全*对。最后一小题,要求学生提问题,部分学生写成了答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明白数量关系,弄清答句和问句的区别,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打

好扎实的基础。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篇7: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在每次考试之后要学会总结与分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与总结,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与总结1 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第一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3.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第六小题是考查学生用凑十法来算题,由于平时对学生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学生完成得较好。

4.第八题看图列式是由两道加法题组成的,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充足。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是先计算再比较数的大小,题目的难度大了一点儿,出现的错误就多了一些。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能力较差。

3.第三大题是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由于给出的图较小,印刷又不清晰,学生看不太清,圈错的特别多。

4.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5.第九题解决问题中的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由于印刷不清楚,学生看不清楚是几只蚂蚁、几个人,数数数错了,列式也就错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与总结2 本次试卷考查的知识全面,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本次试卷又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的第2—4题,特别是第4题:男孩说“我做好了9只”,女孩说“我做好了8只”,第3个小朋友们说“要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8只纸飞机,他们还要做几只?”这一题难度过大。我觉得,本题可以设计成2个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可以这样问:

1、他们一共做好了几只纸飞机?

2、他们还要做几只?第3题要求学生书面书写问题,对孩子来说也有一定难度。平时,孩子们较多的是口头提问题,而写和口头提问题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填一填。看图写数;按规律填数;比较图形的多少;比较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等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

算一算。本题的正确率较高。不同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会用“凑十法”、“破十法”等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而有的学生要借助手指头来计算,而那些思维较差的学生,也会通过最直观的画小棒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

认一认,连一连。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及立体图形的认识。学生也都掌握得不错。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学会了教科书上的要求:会认读简单的时刻。会把生活中的实物图形与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对接起来。

认一认,分一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分类、位置顺序这两方面知识点的理解。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可以看出他们都能理解简单的位置顺序,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

看图写算式。考查的是同一图形,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本题学生的正确率也很高。

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也经常练习,所以本题除了有个别学生有计算错的之外,其他的学生都能正确地解题。

统计。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物体进行整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整理时能体现出有序。

填一填。第4小题“19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有的学生把两个答案反过来了。第7小题比较物体的轻重,因为平时练习中的一些题目都是要求重的画“√”,轻的画“○”,而本次试卷则相反,因而有的学生也弄反了。第8题“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笑笑已经捉住了3个同学,还有4个同学没捉住,一起玩游戏的同学共有个。”有一部分同学没有算上笑笑自己了。平时我们练习到的是学生排队的情境,而情境一改,思维较不好的学生就错了。解决问题。“笑笑开学时买了一些铅笔,用去6枝后,还剩9枝。笑笑开学时买了多少枝铅笔?”本题是反向思维,因而也考倒了一部分学生。第3小题:请提出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小东有12元,小明有5元,小青比小明多11元。因第三个条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成小青有11元,也没能正确地解答这一题。第4小题因难度过大,错的同学也比较多。本题可以看成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而第二步计算有学生列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列完后计算错了。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数学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有可能没有像语文老师那样重视孩子的书写,因而,虽然在数学作业、试卷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书写0—9这几个数,但却是写得马虎,结果有的学生自己也会看错自己写的数,影响到孩子的解题正确率。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还没有存在书写马虎的坏习惯,容易培养。我觉得,在本学期中可以让孩子在田字格中书写数字,坚持一学期后,孩子的数字书写方法就会定型,离开田字格照样会写得好看。

篇8:一年级上册期末学习能力自测

二、 我wǒ 能nénɡ 把bǎ 下xià 面miɑn 的de 字zì 和hé 拼pīn 音yīn 用yònɡ 线xiàn 连lián 起qi 来lɑi。

三、 仔zǎi 细xì 拼pīn 读dú, 我wǒ 能nénɡ 写xiě 出chu 正zhènɡ 确què 的de 笔bǐ 画huà。

四、 我wǒ 会huì 读dú 准zhǔn 拼pīn 音yīn, 还hái 能nénɡ 写xiě 出chu 正zhènɡ 确què 的de 汉hàn 字zì。

五、 想xiǎnɡ 一yi 想xiǎnɡ, 我wǒ 可kě 以yǐ 照zhào 样yànɡ 子zi 填tián 上shɑnɡ 合hé 适shì 的de 字zì。

六、 我wǒ 会huì 给ɡěi 下xià 面miɑn 的de 字zì 组zǔ 词cí。

篇9: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一、背景分析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班的学生,对他们整体数学掌握情况,笔者一直予以关注。通过本次检测,又能体现出这批学生的特点。本班学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数学非常薄弱的有5人左右,在及格边缘的也有5人,中等水平的将近6人,女同学居多,男生的思维水平一直比女生强,因此从高分段来看,男生的成绩优于女生。

二、整体情况分析 表一:检测要素分析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考试人数 22 120分 0 90-99 5 22.7% 姓名 禹彭真

成 80-89 7 31.8% 最高分 成绩 101 绩 70-75 2 0.9% 姓名 禹建玲

分 60-69 4 18.1% 最低分 成绩 39 析 40-59 3 13.6% 优秀人数 2 优秀率 0.9% 40分以下 1 0.045% 合格人数 17 合格率 77.3% 合计 22 100% 总分 1694平均分 77

1、综合情况分析

从表一看出,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77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低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22.7%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90分以上,而22.7%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0.045%的学生成绩在20分以内,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有差错,120分几乎没有,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2、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1.9%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8.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5%;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如选择题的第1、5小题,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三、试题具体分析 表二:各题得分情况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应得分 实得分平均得分 得分率 难度系数 1 填空题 20 440 352 16 80% 0.68 2 判断题 10 220 164 7.45 74.5% 0.78 3 选择题 10 220 129 5.86 58.6% 0.61 4 计算题 26 572 440 20 76.9% 0.80 5 操作题 16 352 298 13.5 84.6% 0.89 6 问题解决 38 836 500 22.7 59.8% 0.70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填空。(20%)

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理解不透;三是对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项目二:辨析。(10%)

⒈考点:百分数的意义、化简比、圆周率概念、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等。

⒉答题情况:答题率在78.1%,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力。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只是第4个习题,平时不大注意,学生答题情况不好。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关系理解不到位;二是对圆周率概念理解还摸棱两可;三是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比较,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⒋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项目三:选择。(10%)

⒈考点:对称轴、圆、百分率、等式、单一量等

⒉答题情况:61.4%的答题率来看,应该不算好,第1、5小题,此类型习题平时讲得较少,但也有部分学生正确选择。尤其是第1小题,求单一量的问题,平时教给学生的策略不是很到位。对“如果A÷=B×,那么A()B”这种习题,平时已有渗透,可这里错误率还是较高,不难理解。原先以为,学生对第5题,如“在含盐率是10%的盐水中,加入盐和水各10克,这时盐水的含盐率是()”的把握不是很好,可答题率还不错。说明学生已对百分率有了很好的理解。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合理选择方法。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项目四:。(26%)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81.5%,其中只有两题是分数加减法,错误率最高的是+、0.3×、+×

7、×÷×等题。二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x=2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还不够熟练,缺乏观察数据特点,盲目计算,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能力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基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三是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程,学生还没有与乘法分配率进行联系;四是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项目五:操作。(16%)

⒈考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计算圆的面积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题率在100%。二是大部分同学能在正方形内找到圆心,并正确画圆,尤其是能正确计算面积。此题的答题率在77.4%非常可观。

⒊失分原因:一是还不能找到圆心;二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⒋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如在正方形内找圆心的方法,平时有遇到,但没有抓落实。项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8%)

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圆周长的计算。

⒉答题情况:一是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学生正确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100-51-28=21(枚),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已有全面分析习题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编排不是很科学;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二是有关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不到位;三是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四是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实,如学生一定要明白长方体棱长的数量。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回眸学生的一张张试卷,心底里涌动的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其中也有一点心痛的感觉,也有些许失望和失落。为了全身心地迎接下一学期的六年级教学任务,现就试卷实际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班39人参加考试,均分85.8分,及格率87%,兄弟班级39人参加考试,均分77.5分,及格率79%,两班相比,均分高于兄弟班级8.3分,及格率高于兄弟班级8%,虽然略高于兄弟班级,但脚下的路还很长,我深深地知道肩上的担子一定很重。

二、具体情况。

100分3人,90--99分20人(其中99分2人,98分6人,97分2人,96分1人,95分3人,93分1人,91分2人,90分3人),80--89分8人,70--79分3人,60分以下5人。

三、存在问题。

1、知道工作时间,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的问题,平时重点训练了,这次考试仍有几个孩子的方法有误。(郝敏飞、陈敏娟等同学的解题方法还得推敲。)

2、对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只是一知半解,这次根据身份证号判断性别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手足无措。(张超、王强、原威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把一个圆剪拼成一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道理几经训练,这次照样出错。(上倩倩、张楠楠、上杨明等同学完全能够理解掌握,这样的情形真不该发生。)

4、计算功是这个学期重点研究的课题,这次在计算上失误的孩子依然大有人在。(郑如松、姚二园、宋青青、孙锦帆等在“口算”上失分,实属不该。)

5、动手操作的能力欠佳。(逯燕玲、刘垠等同学在方格纸上做图不规范,阴差阳错。)

6、知识基础差,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增长,班里的几个基础本来就差的孩子,越来越没法跟上大部队同步前进,我担心这样的孩子会丧失信心,我一定要给他们鼓励,教育他们迎难而上。

虽然有的些孩子的做法让老师也感到一头雾水,找不到错误的缘由,弄不清失分的根本,但作为教师,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做实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上取得新的突破,争取让六年级教学成绩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完美的起点的blog  首页 相册 标签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作者:完美的起点 日期:2010-6-30 8:43:00

0

一、卷面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度较大,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题原则能够突出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强,解题、分析能力过硬,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

1、主要错误:

填空题(3)主要是测查学生对量的计量中单位的换算的掌握情况,从总体而言,情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进率掌握不牢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如5时10分=()时,很多学生把时间的进率看成100的计算,这些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能用脑去记用心去学,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学牢记牢。填空题(5)一道和以往练习换一种说法的习题,叫我们的学生做的是面目全非,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审题不细致,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存在粗心,马虎的现象,灵活性不够,因而学生错误较多。

填空题(15、16、17)难度较大,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困难,体现学生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题意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思路不够清晰,解题能力不强。

判断题第4题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由于出现的不是简单的关系式,有些学生思维少灵活,不会通过变换作出正确判断,解题能力较弱。

只列式不计算第1题是一道生活题,是对本金、年利率、税后利息之间的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查,学生不能够认真审题是出错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没有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有的是直接用本金乘20%,有的是直接用前面的利息乘20%,有的只算了利息,本金没加,说明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少够理想。

三;存在的问题:

就试卷总体来说,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少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卷面中的一些开发性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对空间与图形题目视图能力差,语言表述能力差。

四;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的内容来自课堂,还有的15%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全班80分以上有33人,班级平均分91.1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再看卷面,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试卷特点1.力求能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察,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2.试题在编排上,重视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人手,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42人,平均分91.1分,优秀率为79.5%,及格率为100% 从试卷分析结果来看,失分较多的相对中集中某些题目上,下面就具体题目分析失分原因。三,试卷分析 填空题

填空题失分率为30%,失分率较高,第五小题审题不清,把增加错看成扩大而出错,第八小题失分率最高,这题的综合性强,不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计算运用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更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不会求高而出错,还有计算能力差而出错。

判断题

判断题失分率为78.3%,偏低。第1题,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没有审清少、只能而出错。实际上,只要老师平时教给学生赋值计算的方法,是可以作出准确判断的。第1小题,换位思考,不能灵活使用,选择题

选择题的失分率为28.6%较高,错误率主要集中在第四题和第五题上,第三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误认为圆的面积和半径。说明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题不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考查学生的细心读题的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把“速度比误认为时间比”,致使错误率增高,说明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

●计算题方面

计算是本班的薄弱环节,由于低年级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虽然一再增加练习但仍不理想,学生计算正确率约在90%以上,失分的原因要分析是“过失”失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光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操作题

作图题五②小题的情况较好,失分率为2.9%,该题练习较多,只有一人失误造成丢分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

●应用题

应用题失分率为22.5%,在正常范围之内,稍偏高,错误率主要集中在第2题、第5题,第2题难度正常,错误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能正确审题,把水错看成盐水,选作题失分率高,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运用较差而出错,以后应加强练习。第5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学生能抓住 关键条件就能顺利解题。总的说,这一大题综合性较强,不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启示:

1、应关注新课改理念下“双基”的内涵,切实加强“双基”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把一个“点”一个“点”的教学,连接成“平面”、“立体”,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教材,又要走出教材,重视对教材例题、习题资源的开发;同时,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丰富数学教学,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4、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细、抓实。

5、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师要努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备情境以激发兴趣,要重视迁移规律的运用以形成方法。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过程教学要到位,给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练习作用,让学生练有目的,练得有趣,练有所得。通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2007—2008学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金星小学

一、标题:金星小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二、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难易适中,内容涵盖量大,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既体现了基础性,又体现了灵活性。通过期末一断时间的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包括平时中等生也能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计算部分得满分的有20人,填空部分得19分的较多,失分最多的是填利息,好多学生由于粗心,计算出错,个别由于审题不清,只算税后利息,判断题得分率最高,因为这些题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练习过的基本题目。失分最多的是应用题。

二、取得成绩的原因。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挖掘教材,紧扣课标,设计教学。能尽量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类型加以练习。

2、注重了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认真进行单元测查)

3、每天作业坚持面批,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单独讲解,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讲解,扫除学习障碍。

4、复习做到合理计划,合理安排,张驰有度,教师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知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过浅。

2、应用题教学、概念教学更需要加强。

3、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少数有逆反心理

四、改进的措施。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

2、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理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3、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4、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

5、加强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提高过程,重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解决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6、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独立思考、认真探究,遇到问题主动解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一、试卷内容分析: 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单元,这次试卷的主要特点是难度适中,题量轻,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握。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

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基础知识部分。的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如填空题第9题:20千千克多(),()比20吨少。

2、计算部分。

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3、应用题。

应用题,学生完成较好,一是题目不是特别难,第二也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差。但中等偏下的学生不会运用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我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的措施:

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

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试题结构

本次考试共设七个大题,全卷共4.5页,考试时间90分钟,基础分100分,附加分20分,总分120分。第一大题计算,直接写得数10小题,计算及简便计算4小题,解方程,2小题;第二大题是填空题,7小题;第三大题是选择题,有6小题;第四大题是判定题,有4个小题;第五大题操作4个小题;第六大题是解决问题,有6道题,1、2题为分数应用题;

3、4两题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第5小题是一道综合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式解题,也可以用分数应用题的方式解决问题,方法比较多;第6小题分三问,是对百分数应用题、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综合检测。

二、试题特点

(1)试卷具有基础性。注意基础,设计数对知识运用的动手操作,画圆和圆的有关数据的测量,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

(2)试卷具有全面性。全卷考试的内容知识点多,知识面涵盖广,体现全面

提高数学素养的要求。

(3)试卷具有发展性。试题注重中小学数学的结合,如填空题第7题,AB=BC=CD,考查学生从图上能否得出大、小两个圆的直径比为3:2从而计算大

圆与小圆周长的比。

(4)附加题具有挑战性。第1题是关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能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但由于“3个小和尚吃一个馒头”的转化中有三分之一,假如计算不过关就不能准确解答,一些学生只是列出了方程,却不能正确解方程。第2题需要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比、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知识,学生很难找到10千米和0.2份相对关系,不轻易求出每份是50千米,9份是多少千米。

三、数据统计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共有401人参加考试,年级平均分86.9分(越秀区为85.48),班级平均分最高88.8分,最低分83.4分分距为5.4分。年级优秀率70.85%(越秀区为67.06%%),班级优秀率最高80.5%,最低为57.5%,差距为23%;全年级学生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分。全年级16人不及

格。

四、优势

1、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强。在计算时失分较少,特殊是直接写得数很少有学生失分,脱式计算大部分学生把握也比较好,只有第(1)小题计算结果为21/6学生

没能看出不是最简分数,没有进行约分。

2、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填空题第2、3题,学生对最简整数比、比值,比、分数、除法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选择题第(1)题a×3/4=b(ab都大于0)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完成也比较好,说明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

之间的关系掌握比较好。

3、图形位置画图掌握较好。第五题操作与计算题,学生能照样子(用数对表示)写出图中长方形ABCD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并能正确地在这个长方形内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能用数对标出圆心的位置,由于学生所选择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所标出的数对也不相同,答案不是唯一的,但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

4、与教材题型结构一致的完成质量较好。第六题解决问题第3题综合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第4题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综合运用情况,这两题比较难,但由于教材上有结构一致的习题,从学生做的情况来看,没有看到学生碰到多少困难,完成地比较好。

五、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解方程还不够纯熟。解方程第(2)题,2x÷5/6=4/7是较复杂解方程,学生不知道将除以一个分数较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对方程中的数量关系还

不明确。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有套题型的现象。选择题第6题,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5求男生有多少人?学生由于存在套题路的现象,不少学生选择了B或者D,没能找准题中单位“1”的数量,也没能将男生比女生多15人转化为“女生比男生少15人”,没看出男生的1/5就是15人这个数量关

系。

小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

本校于2007年1月进行期末考试,通过阅卷,发现班级之间差距较大。从分析试卷的难度看,我认为这张试卷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概括起来有两大特点:

1、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张试卷的最后一项第4道应用题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挖掘数学知识,而从做卷的情况看,只有30%的学生能够做对。

2、题目偏灵活,答案不唯一。

新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题目呈现形式应灵活多样,答案也不唯一,只要合理就算对,本张试卷的第五大项就体现了这一点,对于第四个小问,学生们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答案不一样,但却是学生们开放思维的结果,也是每个学生思维的体现。

通过分析学生做题的情况看,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

1、学生计算能力不强。

计算题包括口算、解方程、脱实计算和列式计算四小项,口算题的得分率为80%,所出现的错误原因我认为是平时的训练少了,解方程的得分率为75%,格式没有错误,只是计算结果时出错。脱式计算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而有10%的学生则没有用简便算法。列式计算的第2小题整体情况较好,第1小题错误率较高,造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计算出错,二是不注意读题目,不理解题意,所以不少同学算式列错。

2、概念理解不透。例如选择题的第3题错误较多,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理解不透,不明白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可能平时老师只讲过几种平面图形,而没有提到线段,所以学生对于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拿不定主意以致出错。

3、旧知识掌握不好。很多计算题用到约分、通分的知识,而少数同学却在这方面失分,说明他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没有巩固好所学的旧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不注意和平常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至于遇到这一类题目时无从下手,发散思维能力较差。

通过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我感觉到单纯地依靠“书本知识”已远远不够,试题的题型和内容越来越灵活,它趋向于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创新能力、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打破“教教材”的旧传统,认真学习新课标,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天地。

六年级数学试题试卷分析

2008-01-27 20:41:11 gxr 阅读:

2045 关键词: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共分知识万花筒、小小神算手、快乐收获园三个部分。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改革力度大,难易适中,符合时代特点,能够体现面向全体。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基本技能的运用,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

二、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应考41人,实考41人,均分80.5分,及格率92.7%,优秀率34.1%,从卷面上可以看出不少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知识万花筒

共36分,合格率达82.9%,优秀率达78%。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1、我会填,共12分。主要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问题主要出现在(6)(7),(6)小题,“如果a与1/a互为倒数,那么a满足的条件是()”多数学生答成乘积是1,或理解不了,原因在于教师对互为倒数概念虽然强调多,但教的不够灵活,导致失分。(7)小题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些学生答错,原因在与教师对这部分教学的方法还不够好。

2、我当裁判员,共8分,主要检查学生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问题主要出现在(8)题。(8)小题出错,原因在于教师教的不灵活、死板,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3、快乐ABC,共16分。每题2分。问题主要出现在(4)题,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2/5,差与减数的比是(),对于这样的题,学生就理解不了,这也说明教师对学生前后知识的协调与联系不够。

(二)、小小神算手

共33分,合格率达87.8%,优秀率达51.2%。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主要出现在脱式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原因在与学生方法对,计算不认真、不细心,文字题时,不认真审题。这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培养不够。

(三)、快乐收获园

共31分,合格率达90.2%,优秀率达58.5%。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问题主要出现在2、3题。2题有些找错单位1,方法错,还有的方法对,计算出错。这说明教师分数应用题教学不够成功,有待在下学期进行弥补。3题,有个别同学求梨运进多少千克时,没有进行分步计算,只列了综合式,没有体现计算梨的步骤,导致失分。

从这些错误可以看出,教师在堂堂清方面、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做的欠缺,要求不够严格,没有及时为这些差生查漏补缺,是教师的一大失误。

三、今后措施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教师的教法不够灵活,思维不宽阔。今后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理解教材、钻研教材,要不断学习,时时反思,多与同行共同切磋、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 2006-11-21 22:47:00 | By: 薇子 ]

从这次期中数学质量测查与评价的角度来看,发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具体表现在①概念比较清晰,基础扎实,包括: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认识,比的意义等,掌握情况总体不错。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得较好,计算能力较强。计算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着以下缺失:①书写不认真,数字抄错。②数感较弱,对数的相对大小把握不够。③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④两极分化明显:优生与后进生,水平相差较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成绩达到优秀,各班1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很多,但小部分后进生却和优等生却相差好几十分,较为悬殊。这是由于后进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并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典型错误分析:

1、概念部分:生审题不认真,惯性做题,熟而不思,思维缺乏灵活;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导致深度挖掘不够,广度扩展不宽,从而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到位,练习缺乏层次、练习面过窄,缺乏对比、变式练习,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和解题的局限性。

2、应用题:

应用题由于很简单,出现问题较少,只有小部分学生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不清晰,从而不能抓住关键确定数量关系,进而导致列式错误,也反映出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结果张冠李戴的列错了算式。

二、今后采取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与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对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4、加强应用题教学,特是注重引导学会分析方法,尽量避免程式化练习,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相联系的知识素材,多创设分析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悟“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5、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上一篇:欧莱雅营销手段下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