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2024-05-03

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通用5篇)

篇1: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

(征求意见稿)

一、阿城第一宣传标语

大美阿城——美在金朝(cháo),美在今朝(zhāo)理由:大美者,美之最也。大美龙江,美在阿城。阿城是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阿城称大美,当之无愧。阿城之美,美在悠久之历史,美在自然天成之风光。“美在金朝”讲出了阿城千年帝都历史和积淀深厚的金源文化,“美在今朝”道明了阿城今天的秀美山川和人文景观。“朝”——一字两音,极易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从而理解其深意。此广告语,仅阿城独有,别处无可复制,体现了差异性,避免了同质化。建议将此句作为今后阿城整体形象的第一宣传标语。

二、整体形象宣传标语

1、打造金龙山下新都市,建设阿什河畔明珠城

2、大美龙江,美在阿城

3、金山、金水、金文化

4、金都山水,宜居新区,魅力阿城

5、哈尔滨·阿城——成就梦想的人居福地

6、醉美休闲之都——哈尔滨·阿城

7、一方灵秀山水,千年魅力阿城

8、龙江御花园,中国避暑地

9、都市御花园,龙江避暑地

10、山光水色锦绣,古都金韵绝伦

11、千年龙脉,人间福地

12、秀美山川,灵动金韵

13、大金国都,山水圣地

14、山水新城,宜居新区

15、冰城夏都,难忘阿城

三、自然风光宣传标语

1、休闲之都,魅力阿城

2、人文山水胜境,古风今韵阿城

3、美在龙江,游在阿城

4、龙江胜地,山水阿城

5、美在金都山水,乐在休闲养生,福地阿城欢迎您!

6、绿色交响,避暑天堂

7、绿海田园,都市庭院

8、清凉之夏,酷爽阿城

9、穿越千年龙脉,走进雪域天堂,玩冰嬉雪乐在阿城!

10、到哈尔滨看冰,去阿城嬉雪

11、雪乡雪景数不完,屋檐雪挂看金源

12、雪舞霜飞古金都,冰情雪韵新阿城

13、雪舞金上京,欢乐阿城行

14、金都阿城,雪域天堂

15、相约阿城,欢乐嬉雪

四、金源文化宣传标语

1、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

2、古都北京从这里开始——哈尔滨·阿城

3、渊远金源,赫赫女真

4、金源文化——虚心睿智,包容天下

5、走进金源故地,感受古都风情

6、千年文脉,根在阿城

7、畅游金源山水,感受古都风情

8、千古金源风,欢乐阿城行

9、探访金源故地,感受古都风情

10、游古都阿城,品金源文化

五、旅游景区宣传标语

1、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一日读懂千年

2、红星湖——三面青山千重翠,一座仙岛映碧湖

3、晶莹红星湖,梦幻冰雪地

4、金龙山——中国红叶之都

5、金龙山——原始森林、地质奇观、红叶之都、林海雪乡

6、醉美金龙山,红叶定情缘

7、龙江赏红叶,醉美金龙山

8、金龙山——中国原始森林奇观

9、绵绵金龙山,悠悠千古情

10、吊水壶——空中漫步赏奇观

11、吊水壶——如诗如画的七彩山谷

12、吊水壶——中国地质奇观

13、松峰山——道教圣地,北国毓秀

14、天降仙境——松峰山

15、平山旅游区——欧陆风情,滑雪天堂

16、平山鹿苑——鹿鸣呦呦,绿野仙踪

17、平山神鹿滑雪场——回归自然,与鹿共舞

18、东方高尔夫——运动随行,快乐随心

19、东方雪地高尔夫——不一样的感觉

20、北方森林动物园——动物的天堂,儿童的乐园

21、上京国际——真山水,心家园

22、凡奇滑雪——山随我动,心随雪舞

23、玉泉国际狩猎场——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

24、料甸满族乡——满族风情、金源之源

25、游金代故都,品金源美食——舍利美食街

六、特色产品宣传标语

1、中国大米之乡——哈尔滨·阿城

2、中国大蒜之乡——哈尔滨·阿城

3、中国北方名酒之乡——哈尔滨·阿城

4、中国粘豆包第一镇——阿城·亚沟

5、黑龙江旅游标识——铜坐龙

旅游宣传广告牌匾设想

1、地点:阿城高速公路西出口

单位:阿城区

备选标语:大美阿城——美在金朝,美在今朝

2、地点:蜚拉公路双丰段

单位: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备选标语:一日读懂千年

3、地点:高速公路玉泉段

单位:北方森林动物园

备选口号:动物的天堂,儿童的乐园

4、地点:高速公路玉泉段

单位:上京国际

备选口号:真山水,心家园

5、地点:高速公路玉泉段

单位:玉泉国际狩猎场

备选口号: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

6、地点:高速公路平山段

单位:平山旅游区

备选口号:欧陆风情,滑雪天堂

7、地点:高速公路平山段

单位:东方高尔夫

备选口号:运动随行,快乐随心

8、地点:高速公路平山—帽儿山段

单位: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松峰山)

备选口号:道教圣地,北国毓秀

9、地点:金龙山旅游公路

单位: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备选口号:原始森林、地质奇观、红叶之都、林海雪乡——金龙山

10、地点:长江路、金龙山旅游公路交叉口单位:东方·红星湖旅游度假区

备选口号:三面青山千重翠,一座仙岛映碧湖

篇2: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为统筹全区招商资源和力量,形成“一盘棋”招商格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构建“1+3+N”现代产业体系和打造 357、358 新兴产业带的总体目标,集中精力引进一批高端化、引领型、高新类项目,充分发挥招商选资对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架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区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招商选资项目的评审工作。由分管副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区政府办协调领导、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主要领导、区统计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征地储备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应急管理局、区供电局分管领导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项目引进联审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负责项目引进的审议和服务工作。

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统筹全区招商工作,建立和完

善“三库一平台”,加强与各单位、各镇(街道)对接,定期更新平台信息,管理全区招商资源;开展项目考察、经济效益分析、商务条款洽谈等工作;对项目的投资强度、单位产值、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投资规模、是否为上市公司、产业链地位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收集汇总各镇(街道)的拟引进投资项目情况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引进项目的审核意见,组织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项目联审会议;负责与产业园区项目签订产业监管协议并根据协议做好后续监管工作;针对重点企业,组织发改、住建、国土、环保及项目所在镇对拟建项目进行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审批事项辅导。

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对项目所属产业政策类别、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否符合我区和各镇(街道)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负责项目立项等相关审批服务事项,以及做好纳入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协调服务工作。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对项目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情况、主要产品情况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负责工业类项目从动工到投产过程的协调服务事项。

区财政局:负责对项目资金或资产能力、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实施。

区自然资源局:负责对项目容积率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组织产业用地供应工作、签订土地供应合同,并对土地供应合同落实情况进行监管;负责企业履约过程中涉及到的用地收回工作。

区征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储、土地入库工作;负责将

政府收储达到“熟地”标准的地块资源信息报送入土地资源库。

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对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境兼容性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水利法规和行业政策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区统计局:负责对企业提交的在本辖区及国内其他地区的产值等数据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

区税务局:负责对拟投资企业的纳税情况及纳税信用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遵规守法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引进后办理立项及项目报建等行政审批事项的协调服务工作。

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对项目固有的有毒有害危险因素,及其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负责对需要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行政审批的企业进行义务告知,提出监管意见,依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设施建设责任。

区供电局:负责项目投产后的用电协调服务工作。

各镇(街道):负责将村集体建设用地中的产业用地情况、二级市场闲置土地情况报送入土地资源库;持续收集报建手续不齐全的厂房信息,并将其报送入厂房资源库;向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推介优质项目并收集项目资料;针对村民留用地、供而未动的闲置土地项目做好村民和闲置土地所有人的动员工作;

负责与非产业园区项目签订产业监管协议并根据协议做好后续监管工作。

二、产业导向和项目引入标准 (一)产业导向 全区围绕以智能硬件为核心,先进装备、新材料、大数据产业为支撑,生命健康、都市产业、临空产业、科技金融、供应链、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等协同发展的“1+3+N”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各镇(街道)产业定位如下:

淡水街道:重点发展智能硬件、现代服务等产业。

秋长街道:重点发展智能硬件、都市产业、生命健康等产业。

三和街道:重点发展智能硬件、智能安防、都市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

新圩镇: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硬件、先进装备、科技金融。

镇隆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移动终端、都市产业等产业。

沙田镇:重点发展先进装备、生命健康产业、都市产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

永湖镇: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硬件、先进装备、专业服务业等产业。

良井镇: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硬件、先进装备、都市产

业等产业。

平潭镇:重点发展临空产业、新材料、都市产业、智能硬件等产业。

(二)项目引入标准 1.新引进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以项目占地面积计算)

(1)投资强度:精细化工业不低于 4000 元/平方米;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不低于 5500 元/平方米;电子信息业及其他类型工业不低于 5500 元/平方米。

(2)单位产值:精细化工业不低于 15000 元/平方米;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不低于 12000 元/平方米;电子信息业及其他类型工业不低于 15000 元/平方米;(3)单位税贡:落户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的项目不低于 1000 元/平方米;落户沙田镇、镇隆镇的项目不低于 1100元/平方米;落户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新圩镇的项目不低于 1200 元/平方米。

2.鼓励发展类项目

(1)对于总部企业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优质商贸流通服务业项目,根据其“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满足税贡标准的前提下,可不考核投资强度,并用“营收”指标取代工业产值。

(2)对于以下几类项目,其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贡准入标准可视项目实际情况下浮不超过 30%:

①上市公司; ②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以及其他由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成长性企业; ③信用代码整体搬迁至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 ④因增资扩产或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供地的现有“小巨人”、“瞪羚”、“独角兽”、高新技术企业; ⑤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优质项目; ⑥优质农业项目、军民融合项目; ⑦通过盘活二级市场闲置土地或厂房引入的项目。

3.产业园项目 对于产业园区项目,其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贡指标按照入驻园区企业的产出总和计算;对于“三旧”改造“工改工”项目,按照上述标准的 70%执行。

4.用地补缺项目 对于现有企业因完善用地手续等原因需进行用地补缺的,按原项目上一在我区缴纳的税贡标准执行。

5.分期供地项目

对于分期供地的项目,须前期项目投资强度、产值、税贡均达到企业承诺值,方可给予后期供地。

6.对于拟入区项目的其他准入标准,详见《惠阳区产业项目遴选评估细则》(附件 1,以下称《评估细则》)。

三、项目引进联审机制和流程 (一)项目引进联审机制 1.联审项目范围 需要政府供地的项目(包括招商选资项目、旧有项目增

资扩产、旧有项目用地补缺)应提交区项目联审会审议。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合作开发、“商改工”、“工改工”、使用二级市场闲置土地、无需政府供地的园区开发、二级市场厂房租赁等形式引入的项目,可提交区项目引进联审会审议。

2.会议召开时间 原则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区项目引进联审会议,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应在会前完成项目征求意见并收集好相关会议材料。

(二)项目遴选引进流程 1.项目初审。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收集项目资料,初步对项目投资强度、产值(销售收入)、税贡等系列经济效益进行审查;会同区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工信局初步审核项目是否具有违反环保规定、产业禁入等“一票否决”的情形。

2.项目考察。经初审符合规定的项目,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邀请区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3.项目谈判。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与项目进行招商条款洽谈,洽谈内容应当包括意向用地、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单位产出、单位税贡等核心条款。

4.项目评估。经洽谈形成一致意见的项目,由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向区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各单位按照《评估细则》对项目进行审核评分,并在 3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综合得分低于80的项目不予上会。

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或专业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参与项目评估。

5.项目联审。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区项目引进联审会议的具体组织筹备工作,参会人员包括区项目引进联审领导小组成员及拟上会项目所属镇(街道)分管领导。参会单位在项目得分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审议意见,讨论决定是否同意引进项目。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根据会议精神出具会议纪要,经区项目联审领导小组同意后印发。项目通过联审会后,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根据会议纪要拟定并签署园区项目的产业监管协议,并指导各镇(街道)拟定和签署非园区项目的产业监管协议。

6.土地出让。区自然资源局根据项目引进联审会审议结果,按程序组织土地出让工作。

7.会商辅导。按照《惠州市惠阳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制度》(惠阳府办函〔2019〕26 号)要求,由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招商选资项目的土地招拍挂、立项、报建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会商辅导。

8.后续服务。区行政服务中心、各镇(街道)负责协助项目办理土地招拍挂、立项及项目报建等行政审批事项。

四、项目后续监管 (一)监管主体 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招商选资项目后续监管的民事责任主体,负责督促项目方按照产业监管协议约定的内容进行开发建设。对项目方存在违

约行为的,按照产业监管协议中的违约条款追究项目方相应的民事违约责任。其他单位根据自身职能配合做好项目方履约监管工作。

(二)监管时限 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对于政府供地的项目,园区项目投产满 4 年时,由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会同相关镇(街道)及其他区直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项目综合评价;非园区项目投产满 3 年时,由属地镇(街道)会同区直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项目综合评价。监管单位对照产业监管协议等全面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情况,评价报告经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审核后,作为落实相关招商奖惩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监管内容 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与园区项目及非园区项目签订产业监管协议。协议内容原则上包括项目用地规模、产业类型、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贡、建设周期、股权变更、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项目应在协议中承诺,若达不到约定条件,除接受政府相关部门依法采取的行政措施外,还应承担相应的违约金。

五、招商载体整合(一)加大对闲置土地的盘整力度,对于供而未动的闲置土地,依法盘整回收。

(二)鼓励各镇(街道)积极整合土地、厂房等招商资源用于引入优质项目,通过二级市场转让、项目合作开发、

企业“工改工”等市场化手段以及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等盘活闲置、低效利用的载体。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准入标准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三)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行政执法,依法淘汰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实现“腾笼换鸟” 。

篇3: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入区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体系,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全区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根据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国土资厅发〔2016〕38号)、《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8〕79号)、《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惠府〔2019〕12号)、《惠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政府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协议出让和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含转让、出租、股权转让、作价入股等)的工业、产业项目,以及其他需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审议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政府出资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项目)。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认定的招商引资项目,应符合惠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省、市及本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项目工商注册地、税收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须在惠城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第二章

入区标准 第四条

工业项目入区标准

(一)项目定义

工业项目是指申请普通工业用地的项目。普通工业用地包含《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的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和三类工业用地(M3)。

(二)产业要求 鼓励符合国家、省发改委公布的当年优先发展产业落户我区。拟申请准入工业项目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或《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 年版)》(适用于外商投资项目)中的产业,同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年版)》的产业。

2.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属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通知》(粵发改产业函〔2019〕397 号)明确的优先发展产业。

3.在国家产业政策文件中未列明,但符合我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鼓励发展以平板显示、汽车电子、集成电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机械成套装备为主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信息服务、政务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产业,和以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中药制造、健康服务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

(三)经济审核标准

1.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0000 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 9000 元/平方米。外商投资项目外币投资额按即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计算。项目原则上一次性建设完成,如确需分期建设的,首期投资强度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70%。

2.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年土地产出率(年度总产值/占地面积)不低于 20000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年土地产出率不低于 18000 元/平方米。项目年税收贡献不低于年总产值的 5%,或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横沥分园除外)入区工业项目年税收贡献(年度纳税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000 元/平方米,其他地区项目年税收贡献不低于 800 元/平方米。项目土地产出率及税收贡献按照项目投产后 3 年内最高年度计算。

横沥、芦洲、汝湖(仍图片区)入区工业项目的经济审核标准,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四)规划控制标准 1.项目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0,优先发展产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5(特殊重型工业项目除外,但应不低于相应的行业指标)。

2.项目用地的建筑系数不低于 30%。

(五)能耗及环保标准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须符合国家、省、市、区相关控制标准,且优于相应行业的增量准入评价值,并满足国家、省市及惠城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标准。

第五条

产业项目 入区 标准

(一)项目定义 产业项目是指申请新型产业用地(M0)的项目。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清洁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

(二)产业要求。鼓励符合国家、省发改委公布的当年优先发展产业落户我区。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

一:

1、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符合国科发火〔2016〕32 号文规定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拟申请准入产业项目属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通知》(粵发改产业函〔2019〕3 9 7号)明确的优先发展产业。

3、鼓励和引导以平板显示、汽车电子、集成电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机械成套装备为主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信息服务、政务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为主的大健康等相关联的新型产业落户我区。

(三)经济审核标准 1、企业注册资本 1000 万元以上,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500 万元以上;

2、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5000 元/平方米;项目原则上一次性建设完成,如确需分期建设的,首期投资强度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70%。

3、年土地产出率(年度总产值/占地面积)不低于 20000 元/平方米; 4、年税收贡献(年度纳税总额/占地面积)不低于 1500 元/平方米。

项目土地产出率及税收贡献按照项目全面投产后3年内最高年度计算。

(四)规划控制标准 1.除位于特殊区域内或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5。

2.项目用地的建筑系数不低于 30%。

(五)能耗标准 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出能效(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即吨标准煤/万元)需优于我市相应行业的增量准入评价值。

(六)研发投入

项目自投产之年起,每年度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3 %。

其他未满足上述条件,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拥有较多国际商标、研发投入超过 10%、细分行业排名前列的优质项目,按“一事一议”原则由意向用地单位报区 MO 遴选小组审定。

第六条 鼓励引导以二级市场方式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个人(企业)在我区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并按程序尽快申报纳统。具体的奖励政策由区科工信局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另行制定出台。

第三章

入区申报程序

(一)工业 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申请单位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

惠城区工业项目投资申报表(原件一式五份)

(附件 1);(2)项目投资计划书(原件一式五份)(附件 2);(3)项目单位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4)项目投资方或建设单位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会计报表和近期财务报表,经税务部门盖章的近三年纳税情况;(5)项目单位获得的证书、荣誉;

(6)项目投资方出具的关于项目材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2、初审。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在收到工业项目申报材料后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企业是否符合入区基本条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如项目属于《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制度》(附件 3)所列辅导对象,由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小组明确是否符合入区要求,再进行评估。3、评估。通过初审的拟入区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组织专家评估。参与评估的专家从《惠城区招商引资联席会专家(库)管理办法》(附件 4)所列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核验、集中会议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专家根据《惠城区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区专家评审及计分标准》(附件 5)对项目量化评分,并出具综合评估意见和评价结果。评估基础分满分 150(含加分项)分,项目评估分值为 90 及以上,视为达到入区标准。属于评审一票否决事项(详见附件 5)范围的项目,不得入区。4、审议。评估达标的项目,提请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审议。审议通过的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惠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通知书》(附件 6),确认项目准入资格。

已取得项目准入资格的工业项目,报区用地小组会议审议。审议通过的项目,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启动供地程序。

(二)产业 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意向用地单位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

惠城区产业项目投资申报表(原件一式五份)

(附件 1);

(2)项目投资计划书(原件一式五份)(附件 2);(3)项目单位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4)项目投资方或建设单位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会计报表和近期财务报表,经税务部门盖章的近三年纳税情况;(5)项目单位获得的证书、荣誉;(6)项目投资方出具的关于项目材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审议。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在收到项目申报材料后,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新型产业用地遴选办法》组织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惠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准入通知书》(附件 6),确认项目准入资格。

3、用地申请。意向用地单位凭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的书面审查意见向市、区自然资源局申请用地。

(三)

设立惠城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

1、工业项目入库标准:

(1)专家评估为优(≥120 分)的准入项目;(2)投资总额≥5 亿元;(3)投资强度≥14000 元/平方米;(4)土地产出率≥25000 元/平方米/年;(5)税收贡献≥1200 元/平方米/年。

2、产业项目入库标准:

(1)专家评估为优(≥120 分)的准入项目;(2)投资总额≥20 亿元;(3)投资强度≥21000 元/平方米;(4)土地产出率≥28000 元/平方米/年;

(5)税收贡献≥2100 元/平方米/年。

经认定入库的项目,按项目得分高低,遴选进入绿色快速通道,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安排项目用地,加快推进、加快建设。项目方承诺 10 年内不迁离惠城区、不改变在惠城区的纳税义务。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项目履约及监管(一)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成交确认书》前,产业项目的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区政府签订履约监管协议;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的工业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订履约监管协议;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1+5”园区外的工业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先与项目用地所属镇(街道)签订履约监管协议(附件 7),再与自然资源部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同时,项目用地取得单位须配合完成履约监管协议公证手续。如未达到协议书要求并经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按履约监管协议书有关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区政府或其指定单位有权将相关情况推送到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惠州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

(二)每年年底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联合区发改局、区科工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环保分局、区招商引资办公室、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或项目用地所属镇(街道)以及专家等成立项目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对已投产项目的综合指标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区政府。考核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加强二级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完善监测监管信息

系统。自然资源、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主管部门,以及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各镇(街道)建立联动机制,有序推进二级市场建设、监管及调控。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八条

本指导意见由惠城区招商引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2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试行 2 年, 原《惠城区工业项目入区指导意见(试行)》(惠城府办〔2016〕18 号)废止。

附件:1.惠城区工业、产业项目投资申报表 2.惠城区工业、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

3.惠城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会商辅导工作制度 4.惠城区招商引资联席会专家(库)管理办法 5.惠城区工业项目入区专家评审及计分标准 6.惠城区项目准入通知书(模板)

篇4: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供水水源„„„„„„„„„„„„„„„设施建设与维护„„„„„„„„„„„„供水用水管理„„„„„„„„„„„„„节水与应急„„„„„„„„„„„„„„附则„„„„„„„„„„„„„„„„„3 9 13 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供用水管理,保障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区城乡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三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区供水用水和节水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规划、建设、环保、国土、水利、卫生、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物价管理、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 供水、用水应当以统一规划、发展供水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为原则,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优质服务,并保障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第五条 区、镇(街)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供水设施的投入,使公共供水设施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优质供水。

第六条 区、镇(街)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研发和采用供水和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对在供水、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七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供水规划大力推进多水源供水,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不同区域之间的供水管网规划建设应注重安全连接,提高供水安全互补性。

第八条 供水部门水源取水点周围半径200米陆域和上、下游2000米水域范围内严禁有危害取水安全的行为,范围外的保护措施应根据水源所在地的保护级别按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供水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水源地按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域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动和毁坏该标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十条 供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或水源取水点的迁移,以及由此实施的水资源整合(包括水厂的迁建、扩建,供水主干管网的建设、改造等),按照“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包括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供水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出资(补偿),或由建设单位出资(补偿),由供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供水项目的实施,有关供水设施建设出资方案由区属国资部门牵头制定。

第十一条 对污染城乡供水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应限期治理或迁出。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对水源区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取水口,供水部门需按照供水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取水口的迁移或关停工作。

第三章 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十三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共同组织编制城市供水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供水专项规划及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四条 供水设施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供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标准和规范。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当对供水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使用的管道、配件、设备、仪器和器具应当符合和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应的质量技术、卫生标准和节水要求。不得选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供用水设备、器具和材料。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已取得卫生许可证批准文件,确保无毒无害。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应按照国家、省市及我区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能进行建设。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工程竣工时,水厂厂区工程由建设单位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专项验收,完成专项验收后向供水主管部门申请总体验收,管网工程由供水部门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供水设施包括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和用户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包括:供水部门的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建筑物(含用户居住小区,厂区,工业开发区、商业开发区、农村住宅安置留用地、拆迁安置区等特定开发项目或综合开发项目等,下同)红线范围外的公共供水主干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公共供水设施由政府和供水部门投资建设。

用户供水设施包括: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含所属区域管道、表后给水系统、二次供水系统、水表计量系

统、消防设施及其他供水设施等)。用户供水设施由建设方投资建设。

现有公共供水主干管道与用户供水设施相连接的新建用水接引管道工程由建设方投资建设,或由利益相关建设方合资建设。

第十七条 为确保终端用水水质,凡新建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用户供水设施建设以及原有建筑物红线范围内的用户供水设施改造,必须向供水部门提出申请并将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送供水企业审核同意后,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竣工后,经供水部门验收合格,并将施工图纸等资料移交供水部门后,方可正式供水。供水部门进行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可收取一定的劳务费(住宅用户不收取劳务费),收费标准按照有关物价管理办法实施。用户供水设施建设及改造可委托供水部门实施,有关费用由建设方支付。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向供水部门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供水部门应予配合。施工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在动工前与供水部门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施工过程中破坏供水管网所造成的损失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负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含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提前征得供水部门同意,并由建设方将方案报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区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按经批准的改装、拆除或者迁移的方案及相应的补救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并由供水部门负责主导竣工验收。相关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或按建设单位与供水部门达成的协议执行。

第二十条 地下供水管网发生故障需紧急抢修的,供水部门可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报各镇(街)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产权单位,依法补办批准手续;如涉及其它地下管线的,供水部门并同时知会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指导做好保护措施。

供水部门抢修公共供水设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

第二十一条 供水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划分

对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划分以建筑物红线范围内为界,红线范围外属公共供水设施,由供水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属人为事故的,维修和更换费用由事故责任者负责。建筑物红线范围内属用户户内供水设施,由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移交供水部门的二次供水设施除外),维修、更换等费用由产权人负责,可委托供水部门施工。

第二十二条 水表管理

(一)水表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对擅自安装水表的用户,供水部门不予办理用水手续。

(二)供水部门应按国家规定实行水表限期更换制度,保证水表的正常运作。

水表到期更换由供水部门负责拆换,有关费用由供水部门负责。水表因损坏和失窃由供水部门负责更换,有关费用由产权人负责。

(三)用户认为水表不准确,可到供水部门办理验表手续,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检定。检定给果为合格的,检定费用由用户承担;检定结果不合格的,检定费用由供水部门负责,并按照水表

快慢比例,追收或退还水费,最长可追溯期限为3个月。

用户对水表检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检定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检定。

(四)供水部门应逐步在住宅小区(楼)、公共聚集场所、大型用水户推广使用远传水表;新建住宅小区(楼)可配套建设远传水表,有关费用纳入开发成本。

第二十三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

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水箱、贮水池、水泵或无负压加压设备、供水泵房、电机、气压罐、电控装置、水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供水管道、阀门等设施。

(一)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工作。

(二)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新建住宅小区(楼)配套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部门负责按抄表到户的要求组织建设,实行一表一户,抄表到户,开发商负责支付相关建设费用。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需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合格的二次供水设施同时移交供水部门统一维护管理。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楼)二次供水设施由产权人在政府限定时间内,按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按抄表到户的要求完成改造,经供水部门联合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卫生许可证

后移交供水部门管理。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楼)二次供水设施未移交供水部门前,由产权人或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维护,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四)公共聚集场所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或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

(五)二次供水设施产权人或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制度,并建立档案备查,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接受供水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防污染措施,确保二次供水设施安全运行以及水质、水压合格。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当立即进行抢修。

(六)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至少每半年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一次清理消毒和维护,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水质并将结果向用户公布。二次供水设施检修或清洗消毒需停水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

(七)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部门统一管理维护的住宅小区(楼),其物业管理单位应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安全保卫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二次供水设施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供水部门。在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及应急抢修中,物业管理单位或产权人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八)移交供水部门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电费由享受二次供水设施的用户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维修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房屋维修基金管理相关规定列支。

第二十四条 消防设施管理

消防供水设施包括市政公共消防供水设施、单位专用消防供水设施和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

(一)市政公共消防设施由辖区内镇(街)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可委托供水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公共消防设施维护和管理、火警用水、消防演习用水等相关费用,在各镇(街)有关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

(二)消防栓仅供消防使用,严禁其他单位和个人私自启用。火灾时,消防单位启用消防栓前后,均应通知供水部门调整供水压力,以利消防和事后避免爆管。消防单位应在火警用水后3天内,将失火地点报送供水部门,以便检查和重封。供水部门向消防部门查询火灾事故的地点、时间以及消防用水量等情况,消防部门应予配合。

(三)公共聚集场所专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或管理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含水费)。

(四)居民住宅小区(楼)公用消防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产权人负责运行维护并支付相关费用(含水费)。

第四章 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五条 供水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水质、水压的标准和规范向用户供水。注册水表组前的供水压力应不低于0.14兆帕。

第二十六条 供水部门有下列情况的,可以暂停供水:

(一)工程施工;

(二)设施维修;

(三)水厂停电;

(四)其它确需暂停供水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供水部门有计划暂停供水的,应将原因、时间及恢复供水的时间通过公共传播媒体或其它方式在停水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在抢修的同时向用户发出通知;如遇重大停水事故,应及时向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应急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供水部门应建立健全供水水质检测制度,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出厂水、管网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定期向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供水部门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九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或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安装加压设备加压抽水,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或安装的,必须经供水部门同意,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三十条 用户有保护水表的义务,禁止下列行为:

(一)私自拆动、移改水表;

(二)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及搭建构筑物,影响抄表及水表维护管理工作;

(三)拒绝、阻碍供水部门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拆换水表。第三十一条 禁止下列损坏和盗取公共设施的行为:

(一)损毁或擅自启闭公共供水设施、消火栓;

(二)占压、掩埋、覆盖公共供水设施;

(三)将避雷装置和电器地线连接在公共供水设施上;

(四)将输送不同水质的管网或蒸汽、热水、高位水池、水塔落水管等管网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

(五)在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挖土、堆放物品或修建建(构)筑物等活动;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损坏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第三十二条 禁止下列盗用公共供水的行为:

(一)擅自在公共供水设施上直接取水;

(二)非因消防需要,擅自开启消火栓直接取水;

(三)不经过水表取水或擅自转供公共供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封装在水表设施上的封印;

(五)私装、改装、毁坏水表或干扰水表正常计量取水;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违法取水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供水部门应向用户提供安全优质供水服务,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供水部门应将办理供水服务手续的有关程序、时限、申请资料及水费标准等事项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水价调整依法实行政府定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物价管理部门确定的供水价格。

第三十五条 供水部门根据核定的用水性质与用户签定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用户多类别用水应分别装表计量收费,未事先分别装表计量的,从高收取用户水费。因建筑结构、供水设施等限制不能分别装表计量的,由供水部门与用户协商确定各类别用水比例后计价收费。

第三十六条 供水部门应定期抄录水表,并按抄录的水表读数计算用户的实际水量。

第三十七条 用户应按供用水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水费。用户可在水费扣收成功后的90日内向供水部门索取水费发票。

第三十八条 用水户未按规定时间足额交纳水费的,供水部门应予催告;经催告用水户仍不按合同约定交纳相关费用的,供水部门可采取停止供水措施,并应提前10 日通知用水户。被停止供水的用户在6 个月内交齐合同约定费用的,供水部门应当在24 小时内恢复供水;用户欠费6 个月以上,经催告无效的,供水部门应书面报告供水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可注销用户档案,并保留向欠费用户追讨欠费的法律权利”。对拖欠水费后而采取其它途径申报用水逃避欠费责任的,供水部门可不受理用户的用水申请。

在用消防水表用水欠费经催交无效且超过30日的,供水部门向所在地公安、消防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备案后可采取停止供水服务措施。停止供水期间,用水点如发生火灾事故,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由产权人承担。产权人可依据合同追究物业管理单位或使用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 由于水表发生故障、停坏或被围蔽、阻隔等原因无法准确抄表的,供水部门可按水表上月或前3个月用水量平均值计收水费;对无上月行度水量参照的新用户,则预收当月水费并更换

水表,按实际用水量推算计收水费。

第四十条 用户对水费有异议的,应在接到水费通知之日的5个工作日内向供水部门提出,供水部门应在接到异议之日的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答复用户。

用户对供水部门的答复仍有异议的,可自接到答复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自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供水部门和用户。期间,供水部门不得因用户提出异议而暂停用户用水。

第四十一条 用户更改资料、停止或恢复供水应到供水部门办理手续,供水部门能当场办理的应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用户暂停用水6个月以内的,按停水留表办理,在此期间内恢复用水者,要办理恢复用水手续。超过6个月后恢复用水者,需重新办理新表用水手续。对存在纠纷的水表,供水部门可暂不受理其申请。

用户终止用水而未到供水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造成损失的,由用户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用户因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而被政府执法部门作出暂停供水服务处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部门书面通知供水部门,同时报送供水行业主管部门,供水部门应根据通知内容协助处理。

第五章 节水与应急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广泛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

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节水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切实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各用水单位应配备必要的用水计量器具,加强内部用水的计量管理,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供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四十四条 供水部门应降低水厂生产的自用水量,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探漏巡检和更新改造,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供水应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并适时修订供水应急预案,供水、卫生、环保、海事、公安、供电、城建、水利、安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应与供水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供水突发事件。

供水部门应根据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第四十六条 供水部门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障供水安全。

第四十七条 当发生涉及城市供水重大突发事件时,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供水部门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标准。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供水管制措施,供水部门和用户应予以配合。

采取供水管制措施期间,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第四十八条 当发生供水重大突发事件时,供水部门不依法采取应急措施,不配合政府采取供水管制措施,危及或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经区政府批准,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对供水部门实行临时接管。事件处理完毕,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应报请区政府解除临时接管。

第四十九条 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及时报告供水行业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部门,并立即停止供水,待查明原因和对受污染的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供水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或供水部门举报;相关处罚由供水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城市供水条例》、原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等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3年

篇5:阿城区旅游宣传标语(征求意见稿)

中共***市***区委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区地处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辖1个工业园区、18个乡镇、245个村、2007个合作社,5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总户数167235户,人口52.04万,其中城市人口19.11万,有汉、回、蒙、裕固等22个民族。199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省文明市、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区,近年来,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重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三大战略,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在挖掘内在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外源性经济,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走上了一条激活内

房开发项目,新区框架初步形成,建城区面积达26.5平方公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大街延伸段、张火公路、张平公路拓建和***南苑、中心广场西区扩建任务,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工程,实施村镇公建项目151项,城镇化率达40.5%,比“十五”末增长4.77个百分点。坚持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大力推进以***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的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泽、植被恢复、水系疏浚工作力度,完成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城北湿地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加快润泉湖公园建设步伐,完成湖区开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配套完善游乐服务设施,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面完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任务,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大力实施“三北”四期、封滩育林、退耕还林及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农田林网改造和绿色通道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环境友好〃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3.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修订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园区规划总面积由原来的23.5平方公里增加到了73.27平方公里,要素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先后建成黑河流域梯级电站、巨龙建材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等重点项目52项,形成了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化工、建筑建材主导产业群体,工业化率达21.8%,比“十五”末增长1.4个百分点,台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新建改造乡镇集贸市场、新合作超市、标准化农家店,商贸物流经济持续繁荣,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是“十五”末的2.28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新兴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建设,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挖掘“皇家寺院”、湿地公园、丹霞地貌等旅游资源,启动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大佛寺景区建设,开工建设***沙漠地质公园,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产品,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累计实现旅游收入6.2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4倍。

6.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整合乡镇站所资源,合理配置机构人员,推行一单式办结制,区乡(镇)村建成完备的服务体系。依法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巩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成果,推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科学理财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两推一选”、凡进必考、竞争上岗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丝路春酒业集团等企业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序推进教育、卫生、社保、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创优发展环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7.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成果丰硕。坚持把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确保稳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民承诺办理的实事全面落实。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二是必须坚持深化区情认识。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新的视角深化区情认识,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住关键,全面推进,才能顺应历史规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创新务实。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务实是成功的保证。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冲破思想禁锢,革除工作弊端,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新的业绩;只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旺盛斗志,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五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才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六是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常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历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更大的舞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区域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要求,坚持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全力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1.以生态建设引领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用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滨河新区发展,全力打造集教育科研、商务会展、旅游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努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撑。把***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科普教育、生态体验、生态产业及保育封育区域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搞好旅游项目开发与经营,全力打造集观光、生态、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按照保

3.以发展新型产业为突破口,培育壮大通道经济。围绕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加快生态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冶金建材产业园建设步伐,力争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示范区和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加大经济通道建设力度,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构建优势突出、布局合理、成长性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煤化工、钨钼加工、生物医药化工基地,努力在全省“西翼”发展战略中占据有利位置。依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实施循环利用项目,发展以新能源、生物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金属冶炼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构筑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4.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眼于做强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着眼于做响旅游产业,以建设全省旅游示范区和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和旅游产业大区”为目标,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启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景区创A升级步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内和跨省区合作机制,推进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整体策划宣传,推动旅游区域联合,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着眼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具有文化底蕴、时代气息和发展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切实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经济强县(区)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我区已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六大片区之一,建议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允许其利用自身或全省的一切有利资源“先富”起来,形成实力强的示范区域。

2.坚持工业强县(区),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区)、工业强县(区)”的思想,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强与大中城市经济的联系,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要坚持“突出特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思想,大力扶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支持园区扩区升级,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在增强工业园区聚集、辐射功能上下功夫,力促县域工业园区上规模、上水平。如在我区开发建设的平山湖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省发改委已将该项目列为我省“十二五”新能源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10年12月批复龙源***新能源公司在平山湖开展5万千瓦试验风电场前期工作,使项目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目前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手续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经调查核实,规划区现设置有探矿权4个、地质调查项目1个,涉及风电项目勘查区398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64%。请求省上相关部门支持解决平山湖风电开发和探矿权设置问题,帮助风电项目取得压矿手续,为加快平山湖风电项目开发提供有力条件。

上一篇:张勇校长在家长委员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眼睛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