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朔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0-03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一)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

1、新时期新型旅游发展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的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旅游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入境游为主变为国内游、出境游为主了;旅游形态变丰富了,以观光游为主变为研学游、度假游、休闲游、康养游等多种形式;出行方式上也变得更加自由,过去以旅行社组团游为主,现在以自由行为主,骑行游、自驾游、高铁游等多种方式出行;出行距离和出行空间大大拓展;出行人数大大增加。

面对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旅游管理和经营相应地应该做出调整。

2、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

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外贸出口等,有效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形成了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平原与山区的不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通过发展旅游业,落后地区的民俗、文化、原生态的环境、生活方式、传统工艺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破二元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生态发展。

(二)什么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消费为平台,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和政策等要素整合、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内旅游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三)全域旅游的要点

1、空间上,从景区为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建立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购物区、旅游街区、旅游城市、旅游小镇,露营地、旅游综合体以及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

2、产业上,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通过旅游化的发展方式提升与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3、旅游要素上,要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我国旅游要素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

4、从管理上来说,改变以部门为核心的行业管理体系,构建以旅游领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旅游的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和旅游有关的部门都需要承担旅游管理的职能。

二、朔城区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一)、朔城区旅游概况

朔城区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为朔州市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793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交通便利,北同蒲、神朔、准池、朔黄铁路交汇于此,大运、威乌、朔蔚公路纵贯全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

朔城区历史文化厚重,武彦文豪,英才辈出。文有西汉“上品女诗人”班婕妤,盛唐状元苑论,玄奘弟子窥基,元代名相崔斌,清末榜眼王赓荣等。武有三国大将张辽,隋末枭雄刘武周,“中华门神”尉迟恭,后唐“中兴良将”周德威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朔州大秧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踢鼓秧歌”、“赛戏”等。人文景观有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峙峪古遗址、全国仅存的三大辽金建筑之一崇福寺、北齐古城墙、汉代马邑墓群、马邑古城遗址、朔州老城等,纪念地有塞北烈士陵园。

近年来,朔城区坚持“生态立区”,持续开展以大造林、大绿化为主要内容的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和洪涛山生态治理,实现了西山、南山绿色全覆盖,构建起完整的环城绿地系统,形成市区西南部百万亩绿色屏障、百公里生态走廊,并与北部洪涛山相连,使全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区林地面积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2%,林草覆盖率达54%,绿色已成为朔城区的主色调。

朔城区先后荣获全省十大文化强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最佳投资旅游典范区”、“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区”等40多项荣誉。

(二)、主要乡村旅游景点

1、神头古镇。

神头古镇位于洪涛山下,桑干河畔,据史书记载从唐代开始就形成集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

神海湿地公园依神头海而建,由金龙池、莲花池、五花泉、三泉湾等10大泉群组成。水域面积50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块天然湿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神海湖上建有水月禅寺、水上栈道、18尊罗汉诵福等亭台楼阁榭、音乐喷泉等景点。朔城区地处塞上,为高寒地区,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而公园的泉水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4度以上,河面上从不结冻。白天清波粼粼,悠然而流;黎明时河面上则水气蒸腾,白雾弥漫,宛若烟尘蔽日,又如细雪缤纷,浓者如绵如絮,薄者如纱如绫,飘飘忽忽。站在此岸观彼岸景物,若隐若现。这就是朔州古八景之一“桑干冬暖”。每逢月夜出东山,金龙池千米长的水面上,影落池中,光影摇动,微风轻波,象一条巨龙在轻轻地摆动。这一自然景观,古人称之为“龙池夜月”:“分明塞北初悬镜,仿佛江南小样湖。梵宇波涵沉影壁,水晶盘捧夜光珠。”公园有8种植物群落,20多种候鸟,6种名贵鱼。到了冬季,岛上从外面返回来的鸿雁就有五六万只,每年的数量还在增加。春夏还有成群的天鹅、丹顶鹤到来。

2、西山生态公园。

位于金沙植物园西,市区西部。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植被覆盖面积达50万亩,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百座亭榭点缀林间,曲径通幽,极目远眺,景致尽收。林中景色四季不同,灿烂缤纷。春季山花烂漫,夏季蜂飞蝶舞,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松柏滴翠。50公里绿色生态长廊成为市区西部天然氧吧、绿色屏障,绿浪滔滔,山水秀丽,雁家湖、双照湖、玉泉湖像一颗颗明珠,波光潋滟,亭台倒映。是一座以人文景观相结合,花草树木相配置,亭台雕塑相点缀,休闲娱乐相统一的城郊型森林公园,且连结众多文物、民俗景观,将历史文化、禅修文化、生态自然高度结合,是市民爬山、骑行、自驾、康养等休闲运动必去之处。

3、紫荆山自然风光风景区。

紫荆山位于南榆林乡,主峰海拔2252.9米,为朔城最高点。总面积15万亩,山势雄伟,山岭巍峨,山脊背区宽阔,天然植物有910多科、420多属,有一百多种野生动、植物。有国内少有的森林与草原过渡区5万亩天然次生林,森林茂密、泉水漫流、鸟语花香、林草总盖度达90%以上,是避暑的绝好地方。有玉免出宮、神驹出海、蝴蝶石峡、九盘商道、绿色隧道、白云人家、二龟对话、群仙聚会、神农采药、脸谱石壁、马刨泉、白云观、七星树等30多处景点。远隔尘世的幽峡深谷,神秘莫解的沙露清泉,难辨东西的迷昏谷,惟妙惟肖的象形石,难割难舍的情人滩,高深莫测的斗法沟,悬在半空的青云观……紫荆山上保存了阎锡山马道、战道等军事工事,白云观、青云庵、白云寺、第六庙等宗教寺观与众多的历史传说,有上千年的五株大油松,有至今没有一人走到洞尽头的“天府洞”。每逢雨过天晴,霞光四溢,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三、朔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

(一)环境整治需要提升。

旅游是要愉悦身心的,如果环境脏、乱、差,游客的心情将会变糟。浙江的乡村旅游走在了全国前列,去了浙江的旅游乡村,游客能够感受到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村容整洁别致。

(二)旅游要素不完备。

领导、贵宾看了朔城区的景点都说很有发展前景,因为资源不错,有人接待,有人讲解,有人服务,而普通游客去了却有诸多不便。朔城区有旅游资源但市场却没有打开,缺专业的市场主体去运营推动,旅游产业链要素不完善。游客在网上难以搜到朔城区乡村旅游的相关信息,主动推送的信息就更少了,在传统媒体上的宣传也不多;普遍没有智慧旅游服务;路上缺少标志、指示牌,游客不好找;去了景点,缺游客中心、缺少服务;想停车时,缺停车场或停车场地小;想听讲解时,缺少导游;想休息,缺休息设施;想玩,缺玩乐设施;想吃饭时缺少饭店;想住宿时缺少民宿;想买旅游商品,缺少满意的产品。

(三)缺系统规划、总体设计。

朔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做过一些规划和设计,山大文景、北大博雅、巅峰智业都做过总规设计,但规划落地还没有实现,还缺乏控制性详细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缺乏与其他规划的融合,在持续跟踪和广泛吸取建议方面也需要加强。

(四)缺专业运营团队。

朔城区的旅游资源并不差,但运营是一个很大的短板,专业的运营团队拥有资金、管理、客源等优势,南方有些景点资源一般,但市场很好,主要是运营做得好。如果有专业的团队,我们的一些景点也可以有很好的市场效益。

(五)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很多企业缺乏主业与旅游融合的理念,“+旅游”做得不好。也有的乡村重视旅游业,但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旅游发展动力不足。

(六)体制机制改革需加强。

部分公益性的景点,缺乏为游客服务的设施和服务,缺乏延申的相关产业。有些公立管理机构过度依赖政府拨款,缺乏创新发展思路。金融普惠、政策性支持需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滞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也不够灵活。旅游企业市场定位不够准确,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

(七)缺少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游客重复消费少。

观光旅游,去过一两次后,大多游客就不会去了。在精品旅游吸引物打造上滞后。

(八)旅游商品、工艺品不发达。

朔城区已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工艺品,如艺美佳丽公司的炭雕,串珠、刺绣等;新磨村和林家口村的玫瑰系列产品;山老汉、帅林等公司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胡麻油、苦荞茶、藜麦酒、山蘑菇、石磨杂粮等。也有个别公司设计生产了崇福文化系列产品,但未形成规模。在重点景区缺少旅游商品的覆盖,游客有时想买却找不到。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朔城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首先要注重环境的整体美,整洁大环境,整体进行主题设计,使用有特色的材质,塑造别致的造型和层次感的整体美,体现特别的韵味和文化。空中架线能改地下的尽量改成地下。能绿化的地方都要进行绿化,提升颜值。可以就地取材设计景观小品,增添环境情趣,可以用旧物件装点设计,体现怀旧感。再次要追求局部美、细节美。在局部体现美,如绿色植物搭配其它色,绿色变多彩,作物打造成造型图案,庄稼地景观化等。在细节上要精益求精,如浙江丽水遂昌县珠村畈村公开宣称:“致力打造中国最洁净村庄,承诺在村道上捡到3只烟头,免费请吃大餐”。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生态保护行动,重视居民和游客所产生污染物的处理。少建豪华奢侈的建筑,台湾的旅游乡村几乎没有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

(二)完善旅游全产业链要素。

加强网络营销和宣传,推动朔城区旅游在微信、快手、抖音等媒体的宣传,发展网红打卡,加强与专业网络渠道商,如:携程、去哪儿、途牛、驴妈妈、蚂蜂窝、美团、淘宝等的合作;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实现“一部手机游朔城”;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幅提升景区的营销、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游览的体验和贵宾感受;依照标准,完善主要景点的交通标识;科学规划线路,促进旅游专车、中小型客车经营乡村旅游客运;推动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的建设,停车场不一定要硬化,可以做成生态停车场,不占用地指标;加强本地景点的服务,推动旅行社对接服务,培养讲解及服务人员;发展环境整洁、真材实料、营养美味的乡村旅游饭店;发展整洁、环境优美、便利、舒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可利用原住房进行旅游化、艺术化改造成民宿,民宿要富有地方特色,外观可以朴实,内饰须要考究,房间里要配置无线上网;增加休闲项目和设施;加强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

(三)加强设计和规划。

乡村旅游设计应以农为根本,以乡为特色,不离土地。不做无根策划,拒绝虚假、忽悠,避免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城市化园林、城市化建筑、硬化广场等,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破坏性建设。在全域旅游开发模式下,旅游吸引物无处不在,旅游景观设计遍地皆是,旅游审美体验随时发生。城镇乡村建设、道路交通规划、社区街道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等所有属于旅游目的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遵循景观设计元素的基本要求进行全覆盖。

通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多规合一。设计和规划要注重体现特色、经济适用。青钟村可依托昭君和平文化,作为宣传名片,集赏花、采摘、划船、钓鱼、健身、儿童游乐于一体,发展特色种养殖,让儿童体验饲养小动物,与小动物互动,提供特色农家饭,让游客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听头。对于神海湿地公园,可以整合新磨村赏玫瑰花海、漂流、烧烤,吉庄村三大王庙、大槐树根祖文化,神女山、神海湿地,东榆林温泉等资源,品尝虹鳟鱼、羊杂美食,提供玫瑰系列产品、冷榨胡麻油、虹鳟鱼等旅游商品,形成休闲旅游目的地。吉庄雁北师专旧址可发展乡村游学基地。对于大莲花村,可以参考北京密云山里寒舍模式,让游客在塞上民居中享受清新、自然、静谧、祥和的山村风光生活,可作为游客休闲度假地,及摄影采风、画家写生基地。莲花山可适度开发,可划定商业区、旅游区、探险区、科考区、严格保护区,拿出小部分来发展旅游,让游客登山、索道滑行、登瞭望塔观景、禅修、养生等。三青梁村可凭借优美的环境、天然氧吧,发展高级会所、高级茶吧、咖啡厅,养生度假村等。利民可主要发展长城旅游、军事文化游、塞上风情游,带动胡麻油、小杂粮、羊肉等农产品的销售。张蔡庄可发展乡村游学营地、国学基地等。南邢家河水上乐园在现有基础上,可增加趣味项目,如潜水、水上自行车,全封闭式水上巴士、水下观光潜艇等。

(四)加强与专业团队的合作。

加强与国内顶级旅游运营团队的合作,比如中国旅、中青旅、宋城集团、华侨城、巅峰智业、港中旅、万达集团、东方园林等。但外来专业团队有时不够长久稳定,要重视加强本地旅游人才的培养。除引进专业团队外,各乡村旅游景点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由旅行社为其组织客源,为游客提供游览一条龙服务。

(五)做好做大“+旅游”。

比如新磨村的玫瑰产业,种植面积广,产品精美,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如果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旅游化改造提升,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玫瑰景观花海,让游客欣赏玫瑰花海、婚纱摄影、网红打卡、参观生产区、品尝玫瑰产品等,一方面可以带来较大的客流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售价。旅游化可大幅提高产品溢价,如浙江安吉帐篷客酒店推出的“篷友三宝”,把当地常见的三种土特产品——安吉白茶、笋干、土鸡蛋,用文创的理念来进行专业策划和包装设计,白茶、土鸡蛋、笋干的售价提升了3-5倍。有些乡村养殖有优势,可以进行旅游化改造,整洁饲养环境,设置专门场地让儿童体验养殖、与小动物互动,可以有效带动销售量和价格的提升。

(六)改革体制机制。

旅游资源应实行三权分立,资源所有权归国有或集体所有,管理权归政府和集体所有,经营权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方式取得。政府作为资源投入者和政策支持者,主要负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品牌整体营销和形象宣传、资源协调、政策支持、规划的论证与编制等。政府可设立一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代表政府出资,政府以旅游资源出资,可以不用再投入资金。促进专业运营团队、知名战略投资商、基金公司、社会资本、银行信贷资本投入发展旅游业。乡村可以以集体资产入股。运营以专业团队为主,资产管理以银行、基金为主,区级政府、村集体以管资本为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担保公司,可参考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的例子,它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上海精文投资公司、浦东新区政府委托上海张江集团公司共出资1亿元(首期)投资成立的,与10多家银行深度合作,获得10多倍授信额度,支持发展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对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

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将旅游业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重大项目,单独安排指标。通过生态停车场、点状供地、集装箱、校车改造等节约用地。

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连锁扩张,培育壮大景区、酒店、旅行社、客运、商品、演艺等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强强联合、资源重组,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发展大型综合旅游企业集团。

景区开发中要保护景区周围居民的合理利益,带动周边居民致富。

(七)发展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增加旅游的重复消费。

传统思维发展旅游建立在旅游资源之上,以全域旅游思维来看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知识、民间艺术、民间技术、民间游戏、乡民智慧、非遗等都可以成为旅游要素。

旅游首先让大家玩好,在玩好的过程中嫁接文化。观光类的景点往往重复旅游的很少,要回归旅游的本质,打造真正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吸引物项目。什么样的旅游消费具有较强吸引力、容易形成重复性消费呢?比如康养类、运动类、研学类、玩乐类、小孩儿互动类、美食类、休闲度假类、会议服务类等类型的旅游消费。尤其与小孩学习、玩乐、互动有关的,很受市场欢迎。

要积极利用现代新技术,如VR、AR、声光电等,增强用户体验。

要注重文化挖掘,既要搞好开发又要讲好故事。可依托人物搞产品开发,比如围绕尉迟恭可以开发系列产品,包括话剧、短剧、布艺、招贴画、图书、连环画等。

要让游客慢下来,增加旅游时长。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服务贴心。

(八)加强旅游商品、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加强创意产品的设计,可吸收借鉴日本、欧美、故宫等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要体现差异性、与众不同,挖掘核心特质,做优质、深度开发加工的产品,避免低质化、同质化。如杏产量大、又不易储存,可开发杏干、杏饼、杏醋、杏酒、杏饮料等。洋姜可开发洋姜饼、洋姜糕、洋姜片、菊芋膳食纤维粉、洋姜饮料、菊芋花茶等。

加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应增加辽金文化、北魏文化、马文化、马邑文化、边塞文化等相关产品设计和生产。在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中,增加其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纯粹作为摆设的工艺品,多是冷门货,不要过多生产。另外要注意大众化,让普通游客能消费得起,多设计生产一些有文化内涵、实用的低值、易耗品。比如可以设计雁鱼灯形状的小夜灯、台灯,材质可以选用性价比高的塑料、水晶、陶瓷等,加入流行性元素。

总之,朔城区乡村旅游既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又在理念、体制、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不足。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发展朔城区乡村旅游业,完善产业链全要素,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强管理和运营水平,朔城区的乡村旅游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摘要:本文论述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概念和要点,阐述了朔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审视朔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朔城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9):13-14.

[2] 刘聪,罗凤.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的新思考[J].第三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2007.

[3] 严少君,陈楚文,范义荣等.浙江省"农家乐"发展模式初析[C].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2009.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下一篇:论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