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2024-05-15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通用8篇)

篇1: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薄弱学校改造实施计划

2012-2013学年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阳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伊宁县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其前身为阿山圩孜小学,始建于1973年,1993年9月该校搬迁至现在校址。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的家长的认可。学校现有在校生242人(其中:汉文部168人,维文部55人),学校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762.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670余平方米,硬化面积822余平方米。

二、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情况:

我校现学校现有图书1130册,生均5.06册配齐率100%。教学仪器(含电教器材)配齐率为100%。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齐率为100%。体育器材、卫生设施配齐率为100%。劳动基地39亩达标率100%。

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以礼仪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载体,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三、具体改造要求:

1.按县局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配套工作领导组,由帕里哈提校长任组长,王满拾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功能室分管人员任成员的配套工作领导组。

2.根据县局文件实施方案通知精神,各分管教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教学装备的摸底工作,如实提供短缺项目及短缺数量,我校将摸底情况报县局。

3.做好配套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分管功能室教师要在4月底之前将各室已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能利用的设施设备分类陈列,总务处要合理规划好各功能,并将现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做到每一位分管人员底清数明。

4.做好配套设备的清点入库工作,学校总务处专人负责配套设备的分类整理和入库,登记保管。

5.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装备,设备。

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

2012.8.25

薄弱学校改造实施计划

2012-2013学年

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圩孜小学

2012.8.25

篇2: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2013-2014学年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敦煌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覆盖人口1200人,服务半径3.5km,学校占地总面积999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75.3平方米;建筑面积 7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622平方米、生活用房2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2.6平方米。学校有运动场地1500平方米,图书2250册。

现有在校生257名,教学班 6个,教职工12人。

二、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情况:

学校现有平方教学用房2栋,其中有普通教室6间,办公室4间,计算机教室1间,配有计算机15台,体、美器材室1 间,科学标准化实验室3间。另外,还建有室外体育锻炼活动场所,1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1个篮球场,2个水泥乒乓球台。

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以礼仪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载体,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三、具体改造要求:

1.按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配套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功能室分管人员任成员的配套工作领导组。2.根据教育局文件实施方案通知精神,各分管教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教学装备的摸底工作,如实提供短缺项目及短缺数量,我校将摸底情况报学区。

3.做好配套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分管功能室教师要在4月底之前将各室已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能利用的设施设备分类陈列,总务处要合理规划好各功能,并将现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做到每一位分管人员底清数明。

4.做好配套设备的清点入库工作,学校总务处专人负责配套设备的分类整理和入库,登记保管。

5.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装备,设备。

篇3:改造薄弱学校的一点建议

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聚集, 边远农村老师千方百计往条件好的城市学校调动, 即使是暂时留下的教师, 人心思走, 教学水平差, 造成教师整体素质差, 如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甚至出现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和心理出现偏差等问题, 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严重不均衡, 老百姓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不满、政府不满意。

二是随着近十几年来城市商品房的兴起, 中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 为了子女能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老百姓不惜花重金购买名校周边房产, 使自己的孩子能读一个好学校, 许多家长在其他地区有舒适的大房子不住, 却为了使孩子读名校, 到学校周边买 (租) 狭小的老房子。每年新生入学时, 附近新楼的孩子是几何倍数递增, 每万户生源率远远超过其他社区, 在我区便出现城市地区学校拥挤不堪、每班人数超过55人的超大班额越来越多, 一个占地不足10亩的学校, 拥有近50个教学班, 学生做广播体操都要做两轮, 房顶都开辟出来做操场, 真是不堪重负啊!另一方面, 政府投入不少钱物, 为了缩小城乡学校、“名校”与一般学校校舍的差距而修建的学校出现大量空置, 招生不足, 教师严重超员现象, 浪费了许多财力。

三是在我区就小学而言, 城区几个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前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 (约为15%) 有升入重庆市的重点中学的指标 (从2015年取消) , 家长们睁大双眼, 望着指标, 拼命往这几所学校挤, 都希望孩子毕业时, 花落我家, 无形之中造成了学校之间的不公, 人为造成了家长心目中的“名校”效应, 从而制造出了薄弱学校。

四是教师都以能到名校工作而倍感自豪, 社会地位较其他学校高, 待遇比其他学校好, 乡下学校好不容易培养的骨干教师, 成熟一个走一个, 久而久之, 造成城里教师的水平越来越高, 城乡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学校及城市周边薄弱学校教师不安心工作的现象较普遍。

2薄弱学校现象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沙坪坝区是重庆的一个教育大区, 也是一个教育名区, 学校众多、名校多, 但是相对薄弱学校也多, 教育发展相当的不平衡,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口号喊了多年, 但是收效甚微。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名校, 花重金买房或择校,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子女“教育问题” 也已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了, 可见全社会老百姓的不满。有的地区, 教育是造成家庭贫困的又一个原因, 人们都说教育改变孩子的未来。但目前我们许多地方出现家长节衣缩食, 择校热与“被捐资”现象, 又造成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 这也不是个别现象了, 在我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造成了教育的不公, 与和谐社会不符, 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治理薄弱学校的几点建议

3.1教育问题, 应由各级政府来负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这句话作为口号, 标语, 在我国广大农村是很常见的, 但这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上的, 不能引起深层的重视, 我在许多农村看到, 学校的校舍破烂, 防震度不高, 如重庆市梁平的一所学校, 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远离震区, 但还是被地震震跨了, 还死伤了学生, 我区一些老校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险, 更不用说四川震区的校舍, 现在这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温家宝“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能避难的保护所”这一承诺正在我区进行, 许多危旧楼房正在拆除重建, 我们已看到崭新的校舍建成,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我区一所歌乐山上的学校, 崭新的教学大楼, 整洁的塑胶操场, 适用的多媒体设备, 让乡里娃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这些硬件的改造只是治理薄弱学校的一个方面, 是硬件建设。

3.2提高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业务素质

治理薄弱学校最重要的是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和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含心理素质及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最近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了绩效工资, 同一地区城乡老师收入基本平等, 农村教师心理平衡, 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各级行政部门应抓住这一大好契机, 狠抓老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开展技能竞赛, 搞好老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做到内部深挖努力,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为素质教育作最大努力, 另一方面应实行同一地区“名校”与“薄弱”学校教师较大范围内的轮换制, 如中青年教师每3~6年一个周期轮换等措施, 实现各个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 另一方面, 目前我区部分城区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的方法, 我觉得力度不够, 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师资平衡。

3.3加强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的思想工作

让教师能安心在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 给边区补贴等措施, 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工作, 像借用大学生当村官和参军一样的优厚条件, 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到这些学校工作, 使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3.4兼并薄弱学校

篇4:绩效考核:薄弱学校改造的路径

[关键词]薄弱学校;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捆绑评价;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14-02

2002年5月28日,为了促进江苏扬州市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撤销原扬州市第二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组建了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合并后的学校有教职工170人,超编54人。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多富余教师整天喝茶聊天;上课老师心理极不平衡,不思进取;中层以上干部28人,超编两倍多,且年龄偏大,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

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才有出路。2003年1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上岗制,通过民主程序,聘用了新一届“有思想、有特长、敢创新、敢承担”的年轻中层干部。2003年暑假,学校在全校教职工中实施竞争上岗制,同一岗位按得分高低排序,高分者优先录用。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125位参加竞聘的教职工中,有114位获得本校岗位。竞聘工作为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05年暑假,学校拉开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多劳多酬

学校首先改革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实行分档奖金发放制度,根据工作实绩靠档。学校把地方财政每月按人均300元发放的地方岗位补贴全部用于教师奖励,向一线教师和超工作量的教师倾斜,对在足量、超量完成工作量的基础上又确有成绩的教师则以跳档的形式加以奖励,对工作不努力、成绩不明显的教师奖金向下靠档,拉开奖金的梯度与档距,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以教学实绩为导向。突出对团队的绩效考核

在分档发放奖金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对两个团队捆绑考核,推动教师的合作和团队文化的建立。这两个团队都是贴近教学一线、直接服务干学生的。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一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决定着这个班的教学质量。2005年暑期,学校打破了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配置的传统模式,改为新的办法:先由学校选聘班主任,并将任课教师划分到各年级中,各年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向选择,学校对该班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捆绑考核。该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均分居年级末位且与第一名相差较大,则该班教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这样的模式确立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主任协调、平衡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功能。比如:按考核要求,班级中只有每一个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均衡发展并表现良好,才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与奖励,据此,班主任就可以根据情况向任课教师提出“补差”要求,防止学生严重偏科。

2,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捆绑考核。校领导分别下到备课组,与备课组长一起负责备课组的工作。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未完成相应指标的,取消该校领导年终考核奖,该备课组教师亦不能获得相关奖励。学校还通过调整撤换备课组长加大改革力度,先后有多名备课组长被撤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促使他们深入教学一线服务,从基础的实事做起,狠抓教学质量。几年来,这一考核以其力度大、激励性强(最高奖励达4000元,最低为0元),有效地调动了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考奖励。对每年初三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备课组、班级及个人进行奖励,此项奖励力度最大,最大差距达9000余元。

4,推进评聘分离的改革。为配合上述捆绑考核,学校按岗位对所需人员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前者是将双向选择中落聘的教师,在一学年中降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下调;而“低职高聘”是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高一级职称聘用,其工资待遇相应上调。几年来,有5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有多位中级职称教师被“低职高聘”,实现了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三、完善过程考核,优劳优酬

上述考核和分配方案在最初的一年中,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列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方案过于注重工作量、教学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领导认识到,绩效考核应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把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范畴。2006年学校的绩效考核进入第三个阶段。

1,调整“量”与“效”之间的比例。为加大月度考核力度,学校将原来超出基本课时以外的工作量按每课时9元发放的津贴减为5元,这样从中挤出8000元。同时,从原来的地方岗位补贴中拿出约2.8万元。两项一起投放到月度质量考核中去。这样再加上学校用于“捆绑考核”、“中考奖励”、“低职高聘”等方面的奖励,使得学校每年用于绩效奖励的金额达到津贴总额的80%。

2,制定“过程质量考核制度”。这是针对班主任、教学人员、备课组长、教辅后勤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班级管理状态、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高级教师和年轻教师专项考核、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运行质态、教辅后勤人员工作质态等,注重的是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有利于把握动态问题,弥补了原来注重结果绩效考核的不足。

其分配原则体现了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奖勤罚懒和拉大差距的改革宗旨,主要表现为:各考核系列最高奖次中,班主任为1000元/月、教学人员为500元/月、备课组长为300元/月、教辅人员为400元/月。除教辅人员外,以上其他三个系列可以兼有。各系列最高奖次与最低收入的差距,教学人员为400元/月,班主任为800元/月。每个人每月工作状况不同,奖金收入也会完全不同,再也不会出现每月拿固定奖金的情况。以2009年2月份的过程考核为例,奖金差距幅度达1700元。

学校将行政人员及其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行政人员若上课,则这部分按照教师标准参加绩效考核,行政管理工作部分按照班主任标准参加绩效考核。以校长为例,他上课少,按教师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低;但如果他的行政管理任务多,而且学校整体发展良好,那么他按行政管理人员标准拿到的绩效工资就高。这样总体上即体现了绩效导向。

四、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成效

学校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并用好人,以人为本。一位“高职低聘”的教师说:“我一开始很有想法,但和校领导沟通后,我理解了。几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巨变,打心眼儿里支持改革。在教辅岗位上我仍有危机意识,每天努力做好工作,不好好干,就有可能被淘汰。”改革使有才华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李晨曦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她一毕业就当班主任,工作才4个多月就得到了上公开课的机会,工作不到一年又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这在一般学校是难以想象的。李晨曦老师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新教师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幸运儿。

篇5:农村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方案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xxx教育厅、xxx省发展改革委、xxx省财政厅《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经校务会议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xxx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xxx,距离乡镇6公里。xxx村。

学校现有教师8名,学生86名。2009年,学校实施了“国家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新修框架结构学生教室4间180平方米,砖混结构学生教室2间105平方米,教师宿舍13间207平方米。学校保留了早期修建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一栋120平方米,图书室一间70平方米,厕所98平方米。校舍面积总共为780平方米,生均9.07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4730册,生均55册。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缺乏,只有5万元的设备。

学校现无食堂,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只停留在单纯的企业共餐层面,无法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分析,我校在未来5年内还将继续服务于xxx村的义务教育任务。生源会继续保持在xxx人之间。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我校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总体目标为: 到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可以容纳88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硬件一流、软件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2013年至2018年,我校学生人数约为86-88人,生均校舍面积为9.07㎡—8.86㎡,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人均图书在55册—54册之间,以后每年图书还会适量增加,可以达到有关要求。

学校体育场地约为2400平方米,远远达不到有关要求,在这6年间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严重缺乏,需要进一步补充。学生写字桌椅很破旧,需进一步更换。待一切工作就绪后,可使韦家河村80多名学生受益。

(二)规划任务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我校硬件设施将迈向一流。具体来说:

1、我校所有校舍将达到国家抗震相关要求,校舍面积达到780平方米,生均达到8.86平方米,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

2、我校拥有150㎡的学生食堂一座,购置100套师生用餐桌椅和价值1.9万元的厨房设备,可以服务全校90多名师生的饮食问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大幅提升水平。

3、建成1010㎡的学生塑胶活动场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全校师生无活动场地问题。

4、购置计算机10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的现代化办公将迈上新的台阶。

5、新购置100套学生桌椅和价值7.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9万元的音体美器材,从根本上摆脱学生桌椅破旧,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使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数学学科教学达到直观化、具体化。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一)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本项目共需资金162.9万元。其中新建学生食堂面积为1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500元计算,需资金37.5万元;在食堂配备厨房设备为1.9万元;学生就餐桌椅100套,每套80元,需资金0.8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共需资金7.5万元;采购音体美器材,共计需要资金4.9万元;为学生配备100套新桌椅,每套按照150元计算,共需资金1.5万元;采购办公用教师计算机10台,一台按照5000元计算,需资金5万元;新修1010㎡塑胶学生体育场地,按照1平方米300元计算,需资金30.3万元。

(二)进度安排

经区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16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项目方案

(一)、校舍建设项目方案

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

学校拟拆除早期建设多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120平方米、土木结构图书室70、土木结构厕所98平方米,在学校东北角原址新修学生食堂一座。

1、项目名称:xxx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

2、面积及结构:长30米,宽5米,面积为150平方米,框架结构一层。

3、工程预算:每平方米按2500元计算,工程造价为37.5万元。

(二)、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拟新购置教育教学设备、音体美器材、生活设备等设施设备51.9万元,具体说明如下。

1、教育教学设备购置:

其中课桌椅100套,每套150元,价值1.5万元;数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3万元;科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4.5万元;计算机10台,价值5万元。以上计14万元。

2、新建学生活动场地:

新修30m*17m的篮球场一座,面积为510㎡;1m*5d的长100m的直跑道1个,面积为500㎡。地面全部为塑胶,按每平方米300元估价,需资金30.3万元。

3、食堂设备购置: 拟购置学生餐桌椅100套,每位80元,共计0.8万元;餐具、消毒柜、保鲜柜等价值1.9万元。以上计2.7万元。

4、音体美器材购置:

拟购置音乐器材1.5万元,体育器材2.4万元,美术器材1万元。以上计4.9万元。

篇6: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商洛市教育局、商洛市发展改革委、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编制方案》文件精神,经校务会议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石坡镇南坪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石坡镇南坪村南坪组,距离乡镇15公里。生源来自石坡镇南坪村。

学校现有教师3名,学生70名。2008年以来,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争取项目和资金,对学校的旧有条件进行改造,硬化了操场和道路,改造所有教师住房,维修和加固了院墙,使得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现有图书1400册,生均20册。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缺乏。

学校有食堂,没有餐厅,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分析,我校在未来5年内还将继续服务于南坪村的义务教育任务。生源会继续保持在80人。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我校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总体目标为: 到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可以容纳80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硬件一流、软件一流的现代化教学点。

2013年至2018年,我校学生人数约为80人,生均校舍面积符合要求。人均图书在25册之间,以后每年图书还会适量增加,可以达到有关要求。

学校体育场地约为800平方米,远远达不到有关要求,在这6年间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严重缺乏,需要进一步补充。学生写字桌椅很破旧,需进一步更换。待一切工作就绪后,可使南坪村80多名学生受益。

(二)规划任务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我校硬件设施将迈向一流。具体来说:

1、我校所有校舍将达到国家抗震相关要求,校舍面积达到750平方米,生均达到9.4平方米,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

2、我校拥有学生食堂一座,建成餐厅和购置价值3万元的厨房设备,可以服务全校90多名师生的饮食问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大幅提升水平。

3、购置计算机3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的现代化办公将迈上新的台阶。

4、新购置90套学生桌椅和价值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5万元的音体美器材,从根本上摆脱学生桌椅破旧,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使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数学学科教学达到直观化、具体化。

5、学校东北外需砌280立方米的护坡,绿化200平方米。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一)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本项目共需资金64.6万元。其中改建学生食堂餐厅4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500元计算,需资金2万元;新建厕所6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需资金6万元;新建浴池2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需资金2万元;在食堂配备厨房设备为3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共需资金5万元;采购音体美器材,共计需要资金20.5万元;为学生配备900套新桌椅,每套按照200元计算,共需资金1.8万元;采购办公用教师计算机3台,一台按照5000元计算,需资金1.5万元;新增取暖实施一套5万;照明4套,0.2万元;风扇20个,0.16万元;空调3个,1.5万元;安防设施一套,3万元;护坡和绿化需13万元。

(二)进度安排

经区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16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石坡镇南坪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郝锋山(南坪小学小学校长)副组长:孙蕴玉(南坪小学教育主任)组 员:何振荣 郝兆鹏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项目方案

(一)、校舍建设项目方案

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

将学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报请洛南县教育局,请求项目资金。

(二)、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拟新购置教育教学设备、音体美器材、生活设备等设施设备51.9万元,具体说明如下。

1、教育教学设备购置:

其中课桌椅90套,每套200元,价值1.8万元;数学教学仪器1套,价值2万元;;计算机3台,价值1.5万元;图书一套3万元。以上计8.5万元。

2、房屋设施

改建食堂餐厅40平方米,新建厕所60平方米,浴室20平方米,共需资金10万元;新修护坡280立方米,绿化300平方米,需资金13万元。

3、食堂设备购置: 拟购置食堂设备一套,需3万元。

4、音体美器材购置:

拟购置音乐器材7.5万元,体育器材10万元,美术器材3万元。以上计20.5万元。

5其他设备

取暖及照明设备,安保设备需14.6万元。

篇7: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实施计划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阳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改造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西河中心小学地处县城西部8公里处,现有在校生806人,教职工81人。自2006年建校以来,我校逐年不断投资,整合原来的教育资源,现有的21个教学班基本上都配有多媒体,学校还拥有一个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脑室,但是学生电脑室电脑陈旧;此外实验室仪器也较缺乏;各种体育器材也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离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急需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设施设备配套方面的支持。

二、学校现有教学装备情况:

我校现有山西省二级图书室一个,库存图书册,拥有阅览室和图书室各1个。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方面:除2005年远程教育工程配套设施设备外,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学生微机室,但无专任计算机教师,去年冬季我校接通了校园网络。在音体美器材方面:我们已经于2011年冬季配套了音体美教材;基本上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方面:中小学实验室已符合国家标准,小学科学仪器基本能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但需要增加相应的仪器摆放专柜,急需增配。

三、具体改造要求:

1.按县局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配套工作领导组,由陈志军校长任组长,牛

全斌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功能室分管人员任成员的配套工作领导组。

2.根据县局文件实施方案通知精神,各分管教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教学装备的摸底工作,如实提供短缺项目及短缺数量,我校于2012年2月底将摸底情况报县局。

3.做好配套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分管功能室教师要在4月底之前将各室已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能利用的设施设备分类陈列,总务处要合理规划好各功能,并将现有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做到每一位分管人员底清数明。

4.做好配套设备的清点入库工作,学校总务处专人负责配套设备的分类整理和入库,登记保管。

5.及时对学校各类专职人员如电教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及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管好用好学校各种装备,设备。

西河中心小学

篇8: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一、美国对薄弱学校的鉴定

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这是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颁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改革法令。该法案凸显标准化考试和绩效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按照规定,联邦政府将根据各州每年自行制定的“年度进步目标”(adequate year progress)来对所有的学校进行评估。凡两年未达标的学校将被列入“需要改进”(need of improvement)的薄弱学校之列。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和学区要对这些薄弱学校给予帮助和干预,而对于多年改造仍无效的学校应予以惩罚,从而逐步实现到2013~2014学年让所有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都能达到熟练水平的目标。但由于该法案缺乏适当的灵活性,经过7年的尝试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已被列入了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之列,而联邦政府的资助却持续减少,这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许多薄弱学校每况愈下。

面对这一困境,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到2020年要让所有学生都能高中毕业,并为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政府要求各州将长期落后的薄弱学校即“持续最低效学校”(persistently lowest-achieving school)作为改造的重点。“持续最低效学校”是根据在校生的统考成绩和学校改进的情况来鉴定的,包括三级(three tier):一级———凡处于改进、矫正行动或重构阶段的符合《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第一条(Title I)(1)拨款学校中且在各州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或成绩排名最后的规模较大的5所学校,或者数年里(具体年数由各州决定)毕业率低于60%的高中;二级———凡有资格(2)申请第一条拨款但未获得该项拨款,并在各州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或成绩排名最后的规模较大的5所学校,或者数年里毕业率低于60%的高中;三级——不属于“一级”学校但处于改进、矫正行动或重构阶段的第一条拨款学校。[1]

二、美国对薄弱学校的干预政策

一旦被鉴定为薄弱学校,联邦政府和各州将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为了有效指导全国各州和学区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出台了不同的干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是对前者的修正和完善。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干预政策

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规定,各州依据薄弱学校未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时间,将对薄弱学校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改进阶段、矫正行动阶段和重构阶段。凡是连续两年未能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学校将会进入改进阶段(improvement)。各州和学区将为学校制订和实施改进计划提供多方位的帮助和技术支持。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还需要与家长、学校教职工、学区和外部专家进行协商,计划应在三个月内完成。[2]各学区承担薄弱学校整改的具体任务,并为薄弱学校提供非直接性的技术支持。如果学校在第三年仍未达标,将进入矫正行动阶段(corrective action),这也意味着州和学区将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进行更多的干预。除了要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干预措施,还将为在校生提供补偿教育服务,为低收入家庭中的学生提供额外指导和帮助,并根据教学实践研究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来提高薄弱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凡是连续五年都未能达标的薄弱学校,将会进入彻底变革时期———重构阶段。学区将依据各州法律对这些学校进行长期而全面的干预,彻底改造薄弱学校的运作和治理现状。[3]如果学区在重构阶段中失职,州教育厅将会介入并进行干预。

(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干预政策

奥巴马总统一上任就制定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并指出应将各州、学区和学校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获奖州(Reward State)、获奖学区和获奖学校。其特征是:学业成绩目标顺利实现;所有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缩小;最薄弱学校的落后状况得以转变。联邦政府将为那些极其贫困的获奖学区和获奖学校提供奖励性资金,并赋予它们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还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财政补助。另一种是薄弱州(Challenge State)、薄弱学区和薄弱学校。其特征与获奖州、学区和学校截然相反。为了集中资源重点解决那些最需要改造的薄弱学校,政府将薄弱学校分为下述几类。

第一类薄弱学校指在州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学业进步和毕业率等方面的排名中处于最后5%的学校。对于这类薄弱学校,要求各州和学区采取以下四种整改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1.转型模式(transformation model)。要求学区采取以下措施:(1)更换原任校长;(2)建立严格、透明、公平的教师和校长评估机制以促进学生成长,并让教师和校长也都参与其中;(3)确认和奖励那些在实施干预模式过程中提高学生成绩和高中毕业率的教职工;确认并解聘那些给予帮助但仍未获得专业提高的教职工;(4)为教师提供持续、优质的嵌入式(job-embedded)专业发展的机会;(5)采用如下措施: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增加教师晋升的机会、创设更具灵活性的工作环境等策略来招聘、安置和留用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职工等。2.变革模式(turnaround model):与前一模式类似,主要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治理、教职工聘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干预。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变革模式要求学区根据地方制定的能力标准来对原教职工进行审核和筛选,重新聘任不到一半的原任教职工。3.重启模式(restartmodel):学区将薄弱学校直接转变,或先关闭而后再重新开办一所新学校,并由经过严格审查和筛选的特许学校公司、特许学校管理组织或教育管理组织对新学校进行管理。各州必须对学区筛选新学校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4.关闭模式(school closure model):将原有的薄弱学校关闭,并让该校的学生就读于学区内其他成绩较为优异的学校。如果获奖学区有一所薄弱学校,该学区可以自行实施其他干预模式。[4]学区可以获得三年的经费来全面实施其中的一种干预模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如果这些学校经整改后显示有进步,那么学区可获得额外两年的资助来帮助学校继续改进。此外,教育部还设有联邦学校整改经费,用于提高各州、学区和非营利性机构改进薄弱学校的能力。

第二类薄弱学校指的是除第一类学校以外,各州排名靠后5%的学校。这一类型学校将受到警告,并由所在的州和学区基于调研自行决定帮助这类学校改进的策略。

第三类薄弱学校是指未能缩小学业成绩中持续存在的、差距显著的学校。学区将根据收集的数据对这类学校进行干预,帮助那些非常落后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干预政策中有几个重大转变。首先,由重惩罚转向重奖励。对于未达标的薄弱学校,布什政府只强调要对这些学校采取惩罚措施,减少财政拨款,加强干预;而奥巴马政府则更加注重采取奖励措施,重视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取得进步的学校予以奖励,并为其在校师生提供财政补助。其次,由“主次不分”转向“重点突出”。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评价标准,全国有许多学校都被列入“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之列,这样就导致薄弱学校具有泛化倾向,而那些最需要扶持的学校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奥巴马政府将薄弱学校分为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整改,强调“最需要”(high-need)原则,重点关注和扶持那些长期以来排名最后的学校。

三、美国对薄弱学校的财政政策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的财政政策

从1965年颁布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开始,联邦政府为改造薄弱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拨款项目,并在美国后来的教育法案中得以延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明确指出,要为《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第一条拨款惠及的大部分贫困学校,为处境不利和未达到所在州学业成绩标准的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其中还专门设立了学校改进基金(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IG),为那些处于矫正行动阶段或重构阶段的薄弱学校提供额外重要的资助。法案规定,在2002~2003学年财政拨款中,各州必须将第一条拨款经费中2%的资金用作学校改进基金,从2004年到2007年需增至4%,以用于改造处于改进或矫正行动阶段的薄弱学校。[5]同时,该法案还要求各州将获得拨款的95%直接拨给学区,学区将协助各州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为需要改进的薄弱学校提供资助。然而,由于需要改进学校的数量急剧增加,致使该项拨款所需的金额也急剧攀升。虽然到2007年度财政拨款中用于学校改进基金的资金已达到1.25亿美元,[6]但仍出现了较大的教育财政缺口,使得许多薄弱学校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二)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财政政策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奥巴马政府在此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各州和学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1. 成倍增加教育经费。

从政府2009年签署的《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以及提交国会的财政拨款预算中都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已大幅度增加。《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将改造薄弱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并明确提出将大约1,4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教育领域,还规定将130亿美元作为第一条拨款经费,其中30亿美元用于第一条拨款中的学校改进基金,[7]对薄弱学校进行整改,大幅度提高在校生的学业成绩。与2008年相比,2009年用于学校改进经费总额已增加了6倍,年度财政拨款中用于学校改进基金的资金也已增至5.46亿美元。[8]政府投入如此之多的资金来改造薄弱学校,这是史无前例的。

2. 重点扶持长期落后的薄弱学校。

2009年通过的《学校改进基金最终决议》中明确提出,该项经费是为帮助“持续最低效”的学校能得到迅速提升,[9]并将各州学业成绩排名最后5%的学校作为主要扶持对象。教育部部长邓肯将改造最后5%的薄弱学校作为未来五年的目标。[10]为了“雪中送炭”,将经费用于最需要资助的学校,联邦政府还要求各州将持续低效的学校分为三级,在分配学校改进基金时,学区则优先考虑一、二级的薄弱学校。为了逐步扩大受惠学校范围,《2010年综合拨款法案》(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还提出要让更多的学校获得学校改进基金,规定除了为一、二、三级薄弱学校拨款以外,还将为有资格享受第一条拨款经费但两年以上都未达到年度进步目标的学校,或在各州进行的熟练水平测试中排名最后20%的学校提供改进资金。[11]

3. 引入竞争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巨额资金来有效地整改薄弱学校,联邦政府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各州、学区、教师之间角逐联邦经费。2009年,联邦政府制定了旨在鼓励各州开展卓有成效教育改革的“力争上游”计划,并为其提供43.5亿美元的拨款。邓肯部长指出:“‘力争上游’计划……我们希望借此来推动改革,奖励先进,极大地改善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12]这是一项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的教育经费拨款项目,由联邦政府通过筛选将经费拨给表现突出的州教育厅。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薄弱学校的整改成效,并将全面支持和有效干预薄弱学校作为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此外,该项计划中还规定将35亿美元的第一条款学校改进基金用于帮助各州改进薄弱学校,并为薄弱学校树立整改成功的典范。虽然这些经费是按照标准拨给各州的,但各州需将至少一半的资金以竞争的形式划拨给各学区。当然,各州也可以将所有的资金都以竞争的形式进行分配。[13]各学区为了争取经费必须先确定将要改造的薄弱学校及其所采用的干预模式。[14]

4. 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方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薄弱学校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两届政府都制定了奖惩分明的制度,但是奥巴马政府更注重对学业成绩优异和高需求学校(1)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校长予以奖励,并强调对未达到质量要求的学校予以指导。此外,为了促使各州和学区采纳并推广绩效工资制度,树立先进教师模范,奖励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和校长,并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教授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族裔和处境不利的学生,从事高难度学科的教学工作,2006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教师奖励基金(Teacher Incentive Fund,TIF)。但是,小布什政府并没有为该项基金提供充足的经费,拨款经费最多的是2008年,约为0.97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为了吸引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到薄弱学校任教,开始为该项基金增拨大量的经费。2009年,教育部为教师奖励基金拨款2.97亿美元,其中除年度财政拨款的0.97亿美元以外,《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还为该项基金提供了2亿美元的经费;2010年用于该项基金的年度财政拨款将达4亿美元。[15]

四、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变迁的特点

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完善的过程,而强制性的干预手段和雄厚的经费供应是美国薄弱学校改造政策得以落实的有效保障。

1.联邦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基础教育中学生成绩差距日益增大,校际间质量参差不齐,薄弱学校的问题日显突出,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转向薄弱学校,将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加大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领导。为了加强整改薄弱学校的力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各州均要建立相应的薄弱学校扶助和改进机制。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地方管制的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的有史以来最强的干预,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联邦政府对全国基础教育的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奥巴马上台后开始通过大幅增加教育拨款来加强干预,期望通过制定有条件的拨款法案来激励和监控各州和学区落实相关的教育政策,推进全国薄弱学校的整改进程。如今,联邦政府传统身份已经发生转变,在给予薄弱学校更多财政支持的同时,也强化了对薄弱学校整改进程的宏观调控和介入。

2.以拨款为杠杆,将财政资助与薄弱学校整改有效结合。美国联邦政府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通常是伴随着财政拨款和资助出现的。联邦政府借助经费拨款来引导各州和学区接受联邦政府的意志,以提供经费来换取对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从而对薄弱学校整改进行有效指导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实质上也是一种隐蔽性和间接性的干预手段。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在改进薄弱学校的具体政策上,有效地将拨款的公平性与竞争性相结合是奥巴马政府教育拨款方式的主要特征,从而保证了改造薄弱学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政策价值目标始终指向公平与效率。联邦政府在制定基础教育政策过程中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核心理念,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追求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此扶持薄弱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联邦政府一方面为了缩小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期望借助于教育政策和财政拨款来改善和加强薄弱学校的整改建设;另一方面,还将市场机制调节作为政府解决校际差距秉承的重要理念和借助的关键工具,通过市场手段、借助竞争机制来激励和推进薄弱学校进行有效整改。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将有条件的拨款资助与政策的贯彻执行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改造薄弱学校的核心手段。虽然因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政策价值目标都始终指向公平与效率,并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美国薄弱学校,干预政策,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EB/OL].http://www.k12.wa.us/Commu-nications/Press Releases 2010/SIP/School Improvement-Grants Overview.pdf,2010-04-26.

[2][3][5]U.S.Department ofEducation.LEA and School Im-provement Non-Regulatory Guidance[EB/OL].http://www2.ed.gov/policy/elsec/guid/schoolimprovementguid.pdf.2006-07-21:8,24,15.

[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Guidance on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 under Section 1003(g)of the 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Office of 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2009-12-18:15~28.

[6]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hool Improvement Fund[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sif/index.html,2010-04-26.

[7]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ducation Jobs and Reform February 18,2009[EB/OL].http://www2.ed.gov/policy/gen/leg/recovery/factsheet/overview.html.

[8]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hool Leadership.Title 1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 Program[EB/OL].http://www.nisl.net/sig-executive-summary-dec09.pdf.

[9]Carole L.Perlman and Sam Redding.Handbook 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R].Lincoln:Center on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2009:7.

[10][12][1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President Oba-ma,U.S.Secretary of Education Duncan Announce Na-tional Competition to Advance School Reform[EB/OL].http://www2.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9/07/07242009.html,2009-07-24.

[11]NASTID.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 Implementing theFinal Requirements[EB/OL].http://www2.ed.gov/pro-grams/sif/nastid2.pdf,2010-01-21:12.

[1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pplications Now Avail-able for$3.5 Billion in Title I 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to Turn Around Nation's Lowest Achieving Public Schools[EB/OL].http://www2.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9/12/12032009a.html,2009-12-03.

上一篇: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下一篇:大学生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