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思考

2022-09-12

薄弱学校的存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成为家长烦心、社会关心、教育界忧心的大问题。目前老百姓看一所学校, 主要是看这所学校的校风如何, 教师的精神面貌如何, 学校的升学率是否高等。而学校的设施、建筑等不是衡量优质学校的必要条件。

一、薄弱学校的内涵

薄弱学校, 从硬件上来看, 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差, 即校舍破旧、办学规模小且超负荷, 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短缺, 图书资料缺乏;从软件上来看, 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班子弱、管理差、师资队伍差、生源质量差、办学质量与效益差。

农村薄弱学校不仅体现在硬件方面, 更主要的是人的方面的薄弱, 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领导管理弱, 对管理缺乏信心和自信。

(1) 学校的管理处于低水平层次, 工作中不敢坚持原则, 有章不循, 疲于应付, 不敢得罪人, 导致学校氛围死气沉沉, 青年教师意志消沉, 中年教师混混日子, 老年教师等待退休。

(2) 面对学校的困境, 学校领导对于本校的实际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考察, 没有创新意识, 对待工作只是上传下达, 管理制度缺失, 学校没有凝聚力。

(3) 表面文章作得多, 以应付上级为主, 开展工作主动积极性不够, 创新创业意识不够, 工作按部就班, “等、靠、要”思想严重。

2、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由于农村优秀学生的转学, 留下了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学生、老师、领导总是重复着屡战屡败的怪圈, 教师、领导的积极性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消耗殆尽, 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倦怠, 把教学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行当, 敷衍了事, 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3、学生难管理, 家长不重视, 社会不信任。

由于每年有近40—50位优秀学生的流失, 学校所招收到的基本上是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学生和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外地学生, 教师在教学、管理时难度很大。由于学生底子薄, 成绩差, 学习习惯又不好, 教师的苦口婆心很难起作用。再加上连年来的中考成绩不理想, 社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信任度不高。

二、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对策

(一) 让师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笔者这里要说“成功是成功之母”。我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 尝试到的总是失败, 而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一想到学习就会有挫败感, 压抑了他们潜能的开发和发展,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样, 我们的老师由于带领的是这样一批学生, 而教育考核的标准是一样的, 所以教师也同样是屡战屡败。久而久之, 就失去教学的动力, 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

1、让教师从成功走向成功。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教师的自信才会有学生的自信, 教师的成功才会有学生的成功。我校的做法是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进行教学研究, 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校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颁奖, 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 教师在科研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抓教改、抓课堂、抓成绩的氛围一下子浓厚起来。

2、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薄弱学校的学生总有一种自卑感, 自信心不足, 心理上排斥学习、学校和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成功, 不断创造机会, 使学生认识到成功就是和自己相比的每一个进步, 从成功的内驱力中得到自信、得到激励、得到力量。

(二) 创新科研方式, 更新教育理念,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薄弱学校的薄弱点是师资薄弱和教学质量低, 这也是薄弱学校的最薄弱之处。目前我校现有在编教师21名, 年轻教师偏多, 教学经验缺乏。近几年优秀教师外流较多, 导致部分学科青黄不接, 学科间教师不平衡, 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 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经验主义严重, 思维定势禁锢了教师们的思想。因此解决好师资问题, 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群体素质, 是改造薄弱学校的根本之道。

1、邀请专家把脉课堂, 作为农村中学, 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把握与学习上相对薄弱, 而教研员却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们每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活动中老师们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的所得, 细说心中的疑问, 交流自己的想法, 向教研员请教。这大大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以现代技术为依托, 构建网络培训新模式。

积极学习电脑技术, 建设好博客论坛, 形成论坛特色, 以论促读。通过论坛, 分教研组集中到电脑房开展网络阅读, 在本校网站上上传教案或在博客上进行教学讨论。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紧跟时代的车轮。

3、与时俱进, 率先进行课堂观察法实验, 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

学校的发展靠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靠科研。所以我们做到与时俱进, 在课堂观察法刚刚兴起的时候, 我们就率先进行课堂观察法的教学实验, 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三) 经营好学校, 宣传好学校, 开好家长会, 形成合力

1、抓好走廊文化, 做到环境育人, 提升学校品味。

学习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文关怀的一个突破口, 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积极有序地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走廊,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创设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做到让家长学生走进校园, 就感觉走进了一个德育的胜地, 让他们处处感受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2、召开好家长会, 关注特殊儿童, 家校形成合力, 共同教育学生。

每年的第一个月之后, 我们都要以年级组为主召开好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我们有两个创举, 一是邀请讲师团成员为家长作家庭教育报告, 提高农村家长的家教水平;二是在家长会上, 我们将学生的作业放在学生的座位上, 让家长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 使学生、教师、家长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当一所学校硬件建设先进、软件建设落后时, 它不一定能够成为先进学校;当一所学校软件建设先进, 硬件建设落后时, 它也不一定会成为薄弱学校。学校薄弱并不可怕, 只要学校的管理者不“薄弱”, 能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以改革为突破口, 以软件建设为重点, 做到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带领学校的全体教师凝聚群体智慧, 齐心协力, 共同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薄弱学校一定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弱势, 奔向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工作现状及防范策略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与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