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睡觉造句

2024-05-10

一年级睡觉造句(精选8篇)

篇1:一年级睡觉造句

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年级睡觉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猫头鹰有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的习性。

(2)小声点儿,别惊醒了睡觉的孩子。

(3)寒冷的冬天,小猫咪蜷缩在火炉边睡觉。

(4)初生婴儿喜欢白天睡觉,晚上耍,把时间搞颠倒了。

(5)晚上我写完作业,轻手轻脚地回到卧室睡觉。

(6)小猫假装睡觉,突然间向偷吃的老鼠猛扑过去。

(7)妈妈正在哄弟弟睡觉,你别去打扰。

(8)像往常一样,妈妈哼着歌哄妹妹睡觉。

(9)他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10)小明写完作业,闭了灯,蹑手蹑脚地上床睡觉。

(11)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12)老弟在睡觉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梦话。

(13)我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恐怖片,吓得我一晚上没睡觉!

(14)红日三竿了,你还在睡觉,真是个懒虫。

(15)晓明上课睡觉老是打呼噜,声音特别响,搞得全班同学都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他真是害群之马!

(16)晚上睡觉,怎么把窗子全关了?这样密不通风,空气不能流通,对身体不好。也作“密不透风”、“密不容针”。

(17)睡觉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18)我好困,不是昨天晚上没睡觉,而是睡的少!

(19)他滔滔不绝的会议发言,像催眠曲一样让人想睡觉。

(20)几个人坐在一起海阔天空,谈天说地,连本来要睡觉的也不觉得困了。

(21)与其在家睡觉,不如出去散步。

(22)我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门,生怕吵醒正在睡觉的妈妈。

(23)爸爸宁可在家睡觉也不带我去动物园。

(24)因为晚上不能按时睡觉,所以白天上课总是犯困。

(25)我在家里发现了一条蜈蚣,结果我睡觉心里也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26)我宁可在家睡觉,也不想出去被太阳暴晒。

(27)每当我肚子饿时,就会吃零食;每当我睡觉前,都会听听轻音乐。

(28)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做得我昏头昏脑,直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

(29)小明不分昼夜的学习,一整天都在屋里,甚至都忘了吃饭睡觉。

(30)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他一工作起来,就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31)他睡觉的时候,哪怕我们出一点动静,也逃不过它那灵敏的耳朵。

(32)我有时心情不太好,晚上睡觉时就会自言自语地说梦话。

(33)原来,人在睡觉时眼球也在运动,这对小张来说是一种惊奇的发现。

(34)我刷洗完厨具后,就去睡觉了。

(35)整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活得真像一头猪。

(36)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它只会每天睡觉和吃肉,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凶猛残忍的兽类了。

(37)如果说生活像睡觉那样简单,那么人生也就不会有苦难了。

(38)篝火熄灭后,我们正准备回帐篷睡觉,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我们不禁毛骨悚然。

(39)吃了饭就睡觉容易上膘。

(40)小弟听了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急着上床睡觉,手上还握着一支笔。

(41)马永远站着睡觉,那是教我们警醒。

(42)我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由于人们的不断破坏,地球成了一个肮脏无比的污染星球,这种污染境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43)小明在操场告诉正在睡觉的小红说:“上课了,”小红信以为真地爬了起来。结果小明哈哈大笑地说:“骗你的啊!”气的小红脸通红。

(44)已经深更半夜,你还不睡觉?

(45)有些人睡觉喜欢寸丝不挂。

(46)要睡觉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想了又想,想了再想,思考了千万次,妈妈时刻疼爱我,关心我,可我却连对她说一声:“我爱你。”都不敢。

(47)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48)上课睡觉睡不饱,下课读书读不完。

(49)不要老想着你每天绝食为了减肥,什么都不要想,就不吃就好了。饿的时候去睡觉,找人聊天,或者畅想自己瘦了以后的样子,多看看模特的图片。

(50)没有辛苦,就不会有收获。我是把别人睡觉和喝水的时间都压缩在工作和学习上,一直跑在时间前面的。

篇2:一年级睡觉造句

但是,他们的毛衣都破了。

三只兄弟鼠坐下来开会。鼠大大说:“看来,我们的破毛衣都过不了冬天了。”鼠老二说:“得想个办法。”鼠小小说:“得快想。

会开完了,三只兄弟鼠有了好办法。

他们把毛衣都拆了,拆成了毛线。

洗呀洗呀,把旧毛线洗干净。

再把毛线拿到山上去,像蜘蛛网一样拉来拉去,晾在树枝上,因为那里离太阳最近。

念些古怪的咒语,跳个古怪的舞,毛线就开始在阳光下变得更鲜艳、更新了。

鼠大大说:“有了这些毛线,看来我们能过冬了。”鼠老二说:“得用它织件新的。”鼠小小说:“得快织。”

他们下山的时候,看到一个没有毛衣穿的鼠妹妹,站在那里,好像很冷,好像是一个很冷的灰姑娘。

三只兄弟鼠朝鼠妹妹看了看,又一起回去了。

三只兄弟鼠都在自己的窗口织毛衣。

织呀,织呀。

第二天,三只兄弟鼠都把自己织的新毛衣拿出来看。

鼠大大说:“我不小心织错了,织成了一件女式毛衣。”鼠老二说:“我也不小心织错了,织成了毛裤。”鼠小小说:“我更错了,是一顶帽子。”

三只兄弟鼠都觉得不能穿和戴,看来,只好送给鼠妹妹了。

那就送给鼠妹妹吧。穿上毛衣、毛裤,戴上帽子,鼠妹妹多漂亮呀。

三只兄弟鼠来到鼠大大的房间,抱在一起取暖。

篇3:一年级睡觉造句

一、激发想象, 让比喻句精彩起来

比喻句可以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具体、生动起来, 因此, 课堂上, 我们常常让学生说比喻句, 以达到丰富学生语言之目的。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 学生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月亮像香蕉”“太阳像个大火球”之类的句子。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想象, 让造句这一项重要训练, 为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表达能力起到真正的作用。

《小池塘》是一篇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六个比喻句写出池塘里水波、芦苇, 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的美, 促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 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

生:柳条。

师: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会像什么呢?

生: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像长长的头发。

师:很好!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 像长长的头发。

师: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 像什么?

生:蜻蜓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架小飞机。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把黑色的剪刀。

师:黑色的剪刀美吗?

生:不美。

师:那还可以像什么?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 像一只快乐的风筝。

师:真棒!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

……

上述教学案例中, 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还未从小池塘那美丽的倒影里走出来, 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继续想下去。因为在课文情境的引导下, 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了, 才能说出精彩的比喻句。再者, 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说话时出现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 及时加以引导纠正, 学生才会越说越好。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说比喻句时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想象, 语言贫乏?殊不知有几个孩子天生就会想象, 就能语出惊人?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课堂上,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提高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 就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 善于创设情境, 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 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二、确定目标, 让模仿式造句不仅仅是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牙牙学语都是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开始的。所谓“其来有自”, 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 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 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

《放小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姑妈送我一只小鸟, 绿色的羽毛, 黄色的嘴巴, 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非常可爱。”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后, 让学生用“非常”模仿课文造句:

师:小朋友, 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 你能用“非常”说一句话吗?

生:妹妹非常漂亮。

生:这朵花非常漂亮。

生: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

师:嗯, 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好, 老师也来说一句:今天, 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乖。

学生被老师表扬, 都很得意。

师:还有谁能来说?

……

学生说得很多, 热热闹闹很是精彩, 但这些看似精彩的造句都局限于“什么非常怎样”这样简单的句式。如果仅是这样造句就算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那学生的语言岂不是只会模仿课文语言,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 很多词语在句子的不同位置都具有不一样的作用, 句子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作为教师, 应该明确让学生用课文中词语来造句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从模仿开始, 而不仅仅是模仿的训练机会。这样, 学生的造句就不会只是依葫芦画瓢了。

用“非常”造句, 在这堂课中是比较有意义的。但如何让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之后, 真正学会运用语言?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课文语段的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用词说话是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 教师却没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可爱在哪里?“非常”一词学生就体会不到它的意思, 自然不能深入人心, 说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所以, 在让学生说话之前对文中写小鸟非常可爱的这句话要重点教学并指导朗读, 体会小鸟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或者说哪里让你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从而让学生注意到“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这些短语的作用, 就是因为小鸟有以上特征, 才让小作者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只有把这段话教透了, 一只活灵活现、可爱的小鸟才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 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 真正走进文本, 为接下来的说话训练埋下伏笔。

2. 设计造句训练的梯度

学生的说话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填空式的, 较为简单的水平, 那么课堂就迫切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了。所以, 教师应设计好造句训练的梯度, 给学生一个提升语言表达的台阶, 让他们顺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如当第一个孩子回答“妹妹非常漂亮”时, 教师就应该进一步追问:“妹妹非常漂亮, 是哪里让你觉得非常漂亮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定会从妹妹的外貌特点来说, 将话说得更具体。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时就不会只是简单地说“这朵花非常漂亮”“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了。

3. 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

课文中的句子“非常”一词在句尾, 学生造句时很容易受到影响, 也都把“非常”放在句子的最后。所以, 教学时教师还要不时引导学生说说把“非常”放在前面的句式。教学时可以这样指导:当学生说出“妹妹那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 一个高挺的鼻子和一张小小的嘴巴, 非常漂亮”时,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这个句子还可以变换一下顺序来说吗?把‘非常漂亮’放在前面, ‘妹妹非常漂亮……’”从而让学生体会原来同样的句子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突破性的提高。

篇4:一看书就睡觉,怎么破

读书本是人生一大乐趣,也是探求知识的必要途径,然而有的学生越来越不想读书,认为学习是一件极其厌烦的事,还有的虽然也想看书,但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且只要不看书,干别的事马上劲头十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灵导航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来是与看书活动无关的人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

例如人在疲劳状态下如果仍坚持看书学习,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抛书睡觉,多次反复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无关的活动就建立起联系,经过不断强化,这种联系逐渐固定下来,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当然,有些人也可能因为对书不感兴趣或对学习反感等而形成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

所以,要克服这种毛病,必须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

心灵处方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一旦对看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投入,激发动力,从而改变抑制性条件反射。平常可以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畅销书。

2.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

(1)疲劳时不看书。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因此,困倦时不应勉强看书,尤其不要“开夜车”,以免形成不良习惯。

(2)饭后不要马上看书。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效果会很差。

(3)睡前最好不看书。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篇5:睡觉怎么造句

2. 我到底还是没睡觉。有人已将睡眠谋杀。干得不坏。

3. 晚上我写完作业,轻手轻脚地回到卧室睡觉。

4. 宠物店里的小狗很可爱,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打闹,还有的在睡觉。

5. 没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如果你不想我喊你胖子就从现在开始别吃了。喝水吧就,饿就去睡觉。

6. 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7. 没了感情的两个人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腿,就像摸我自己的腿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腿锯掉也跟锯我的腿一样疼,但是又不得不锯掉。

8. 第二天早上,女孩醒来找圣约瑟,他已不见了。但在门的后面女孩发现了一个巴掌大的钱袋,上面写着:给昨晚在这睡觉的孩子。女孩拿起钱袋小跑着回了家,把钱袋交给了妈妈,却私自留了两块。

9. 一颗糖果,让你破涕为笑;一个童话,让你安然睡觉;一个玩具,让你爱不释手。祝六一快乐,永葆童心,美丽健康。

10. 傍晚,太阳渐渐下山了,太阳花忽然变得腼腆起来,三个五个靠在一起,随着落日的余辉慢慢地合拢了笑脸,然后安安宁宁地睡觉了。

11. 走路念着你,身上藏着你,睡觉梦见你,天天想着你,没有你我怎么办!

12. 这时,我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烟花表演开始了,我马上跑到天台去看。烟花真漂亮呀,什么形状、颜色的都有。有红色的牡丹花、黄色的笑脸等等,看完烟花表演,我才心满意足地下楼睡觉去了。

13. 你的未来有赖于你的梦想。所以,睡觉去吧。

14. 我早上起床刷牙后吃饭看电视,中午吃完饭后继续看,晚饭吃后就睡觉了。

15. 如果各国领袖晚上睡觉时,能多做美梦,少做恶梦的话,这个世界将充满更多快乐。

16. 文具盒每天晚上都会用她清柔的歌声哄笔宝宝们睡觉。

17. 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18. 老弟在睡觉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梦话。

19. 我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恐怖片,吓得我一晚上没睡觉!

篇6:一年级睡觉造句

我回答说:“是”,

小学生作文大全

然后他说:“跟我走吧,我是王腾飞的爸爸”。我说不用了,我要回家找妈妈。他又说:“我家就在附近,是你妈让我来找的。”我说:“那这样吧,先给我妈打个电话吧!”因为我想妈妈此时一定很着急,她接到电话就会立刻接我来了。

于是王叔叔就帮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妈妈我所在的位置。不一会儿妈妈就坐着接车来了。

妈妈一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可把妈妈吓坏了。”司机叔叔也说把他给吓坏了。接着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就回家了。

今天这时想起来就害怕,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回家。进过这次惊险我懂了一个道理,遇到事情要镇静,动脑解决就会化险为夷!

篇7:用睡觉这个词怎么造句

解释:进入睡眠状态。

用睡觉造句

1) 他睡觉的时候,哪怕我们出一点动静,也逃不过它那灵敏的耳朵。

2) 我有时心情不太好,晚上睡觉时就会自言自语地说梦话。

3) 原来,人在睡觉时眼球也在运动,这对小张来说是一种惊奇的发现。

4) 我刷洗完厨具后,就去睡觉了。

5) 整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活得真像一头猪。

6) 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它只会每天睡觉和吃肉,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凶猛残忍的兽类了.

7) 如果说生活像睡觉那样简单,那么人生也就不会有苦难了。

8) 篝火熄灭后,我们正准备回帐篷睡觉,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我们不禁毛骨悚然。

9) 吃了饭就睡觉容易上膘。

10) 小弟听了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急着上床睡觉,手上还握着一支笔。

11) 马永远站着睡觉,那是教我们警醒。

12) 我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由于人们的不断破坏,地球成了一个肮脏无比的污染星球,这种污染境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13) 小明在操场告诉正在睡觉的小红说:“上课了,”小红信以为真地爬了起来。结果小明哈哈大笑地说:“骗你的啊!”气的小红脸通红。

14) 已经深更半夜,你还不睡觉?

15) 有些人睡觉喜欢寸丝不挂。

16) 要睡觉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想了又想,想了再想,思考了千万次,妈妈时刻疼爱我,关心我,可我却连对她说一声:“我爱你。”都不敢。

17) 猫头鹰有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的习性。

18) 小声点儿,别惊醒了睡觉的孩子。

19) 寒冷的冬天,小猫咪蜷缩在火炉边睡觉。

20) 初生婴儿喜欢白天睡觉,晚上耍,把时间搞颠倒了。

睡觉的正确造句

1) 晚上我写完作业,轻手轻脚地回到卧室睡觉。

2) 小猫假装睡觉,突然间向偷吃的老鼠猛扑过去。

3) 妈妈正在哄弟弟睡觉,你别去打扰。

4) 像往常一样,妈妈哼着歌哄妹妹睡觉。

5) 他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6) 小明写完作业,闭了灯,蹑手蹑脚地上床睡觉。

7) 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8) 老弟在睡觉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梦话。

9) 我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恐怖片,吓得我一晚上没睡觉!

10) 红日三竿了,你还在睡觉,真是个懒虫。

11) 晓明上课睡觉老是打呼噜,声音特别响,搞得全班同学都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他真是害群之马!

12) 晚上睡觉,怎么把窗子全关了?这样密不通风,空气不能流通,对身体不好。也作“密不透风”、“密不容针”。

13) 睡觉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14) 我好困,不是昨天晚上没睡觉,而是睡的少!

15) 他滔滔不绝的会议发言,像催眠曲一样让人想睡觉。

16) 几个人坐在一起海阔天空,谈天说地,连本来要睡觉的也不觉得困了。

17) 与其在家睡觉,不如出去散步。

18) 我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门,生怕吵醒正在睡觉的妈妈。

19) 爸爸宁可在家睡觉也不带我去动物园。

20) 因为晚上不能按时睡觉,所以白天上课总是犯困。

21) 我在家里发现了一条蜈蚣,结果我睡觉心里也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22) 我宁可在家睡觉,也不想出去被太阳暴晒。

23) 每当我肚子饿时,就会吃零食;每当我睡觉前,都会听听轻音乐。

24) 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做得我昏头昏脑,直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

25) 小明不分昼夜的学习,一整天都在屋里,甚至都忘了吃饭睡觉。

篇8:一年级睡觉造句

一、造句“营养不良”的现状

个人一直从事语文第二学段的教学, 最近发现不同届的高年级学生造句学习情况令人担忧。打一个比方:若把学生的造句学习比拟成一棵树, 那么他们的现状是“营养不良”, 难以成材。表现在:一是“发育迟缓”。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造句时, 语言缺乏层次感, 没有逐步提升的痕迹, 造句的内容简单, 没有力度、没有情调, 甚至还停留在刚刚入学时的状态。如用“高兴”造句, 在低年级时学生造句:星期天, 妈妈带我去外婆家, 我真高兴!到了高年级时学生造句: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 我真高兴!面对学生这样的造句状态,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到底是什么原因延缓了学生造句的“发育”。二是“枝枯叶疏”。当今的学生很现实, 他们完全追求“得分主义”, 只顾及语句通顺、语法合理、遣词适合, 不求语句的“情趣、情韵、情愫”, 为了得满分而造句, 导致造出的句子干瘪, 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情味”, 完全是“公式化”造句。三是“依附攀援”。由于学生造句的内功不足, 提升缺乏内驱力, 渐渐地他们就养成一种依赖, 课文中或教辅书上的优美句子就成了他们仿效的对象, 他们造句时往往和课文的原句在句子结构、遣词如出一辙。他们懒得动脑, 没有发自内心地去运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来组织语言, 长期下去, 造句训练就成了缺乏创造性的机械劳动。

二、同词异构, 烹饪“造句套餐”, 改善学生造句“营养不良”的现状

高年级学生长期游弋于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造句训练中, 造成了他们的精神麻木、疲于应付。对此, 我对学生提出了造句的“三感两不准”, 即造句要有情境感、新鲜感和真情实感, 不准有“主干”无“枝叶”、不准与他人相似。同时我还为学生实施了“同词异构”的“套餐”训练, 其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词义,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 同时还能培养他们思维的全面性, 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的做法是:

套餐一:基于一词多义的同词异构。我们的母语中有许多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 它们是多义词, 但其运用的场景是不一样的。于是我紧扣这个特点, 在学生自觉自悟词语的多种含义的前提下, 让他们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如让学生用“温和”造句时, 先要求他们自己运用工具书查明词义, 再结合不同的词义根据“三感两不准”的要求进行造句。语文基础薄弱的李军同学是这样写的:“春天悄悄地来了, 天气变得温和起来, 小树静静地发芽了, 我也脱掉了厚厚的外套。”“这次语文单元练习, 我考了75分。我心想回家又要挨批了, 我哆嗦着告诉了爸爸考分。出乎我的意料,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 温和地说:军儿, 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比前几次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爸爸坚信你下次的进步更大。”字里行间中透漏出李军的亲身经历, 是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感悟, 句子情感充实, 表达得文从字顺, 进步较大。而语文成绩较好的王志祥则这样写:“童年, 最快乐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温和的阳光下, 在泛着绿波的田野里, 和伙伴们毫无顾忌地像野马一样奔跑嬉戏。”“我爸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做事心急火燎。那天我去参加美术等级考试, 爸爸居然一反常态, 温和地跟我讲, 祥儿, 别害怕, 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平稳发挥就成功了。”这个同学所写的句子, 语言层次感较强, 情境营造更为立体。经过这样的练习, 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词义, 而且也让他们学会了自己制造正确、和谐的语境, 活用词语。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套餐二:基于不同情感色彩的同词异构。这一“餐”是延续了套餐一, 因为部分词语的一词多义是感情色彩不同而形成的。于是, 我先让学生去深刻领悟词的含义和用法, 再运用已有的语法进行造句, 来表现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感情色彩。如“骄傲”一词, 解释为“自豪”时, 情感色彩是褒义的;若解释为“自以为是, 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时, 这就是贬义的。“骄傲”之或褒或贬, 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真正体现。我要求学生从“骄傲”褒贬的两个角度来造句, 大多数学生能把握感情色彩, 恰到好处地运用, 并把句子写通顺、完整。如, 一个学生是这样造句的:骄傲 (褒义词) ———“前些日子, 还在读初中的哥哥在超市里机智勇敢地擒获了一个小偷, 博得了顾客们的好评。我为有这样一个有正气、有责任感的哥哥而骄傲!”骄傲 (贬义词) ———“小华在数学期中质量检测中获得了满分。此后, 他沾沾自喜, 到处炫耀。由于他的骄傲自满, 许多平时和他玩的小朋友渐渐离他远去。”个人觉得, 只有坚持这样训练学生, 才能使他们对词语的含义透彻地掌握, 同时也使他们能自如地运用, 实现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选用合适的词语来增强感情色彩和说服力。

上一篇: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下一篇:领导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