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2024-05-12

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通用9篇)

篇1: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篇2: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人人好!

很兴奋以及人人会晤,人人就叫我常导吧。接下去就以及我一块女观光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央,东北西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二层修建等于钟楼,它由基座、楼身以及楼顶三全数组成。钟楼高36米,是今色今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腾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伟大的乡砖筑成,沿着基座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去到钟楼楼身参观台,首先映进我们眼帘的是同心专心青色的亮代大钟,重五吨,内乱里能本谅五六小我,钟面上雕刻着俊丽的八卦图案,浑薄洪明的钟声恍如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去;如古,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或许让小孩安康悲伤……一跨发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分列着,此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千人一面,但一排以及一排形状没有同;周围另有许多美好的水墨画以及坚毅有力的书法,钟以及字画向我们展现了亮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北西南四条大街人去人来,车水马龙,冷闹不但凡。

篇3: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西安地铁6号线规划为线网中的骨干线, 起于规划铁路南客站, 止于西安市纺织城, 主要沿西太路—锦业路—高新路—东、西大街—咸宁路—纺正街敷设, 其建设构建了城市西南、东北与市中心的主要客流走廊。受钟楼文物保护影响6号线分期建设, 一二期工程分界点在劳动南路站, 分期建设保证6号线二期工程具有备选路由, 具有避开钟楼的可行性。

地铁二次穿越钟楼在我国地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国家文物局在2号线建设时就对钟楼文物保护提出批复意见:应在2号线的文物保护方案中综合评价所有线路, 尤其是6号线建设对钟楼的振动叠加影响, 并慎重考虑四条地下线路是否必须均要穿入城区内。

文物保护的原则首先是避让, 为此我们研究了6号线在钟楼段的可能线路选线方案, 同时对线路避让钟楼本体的方案进行了研究。

1 钟楼段的选线分析

对于在城墙内局部改线避让钟楼的方案, 由于城内建筑物密集且道路狭窄, 不具备可实施性。与6号线钟楼段平行的有北侧的1号线与南侧的5号线, 在这两条线之间除了东西大街只有环城南路为城市干道, 也是唯一可供选择的路径。

1) 从线网上来说, 线路走行环城南路将会导致线网在城区内分布不均, 距离5号线过近 (大约1 000 m) 而距离1号线过远 (2 100 m) , 不利于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整体效率;

2) 根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老城区以旅游商业为主, 城墙内主干道三纵两横。1号、2号、4号、6号线分别走行在城内干道下, 地铁的全覆盖对实现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老城区发展已经定型, 不具备大规模新增或者拓宽道路的条件, 机动车流量已经饱和。地铁的引入对于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 在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钟楼是西安的核心, 东西大街商业云集, 客流量密集。而环城南路由于紧邻护城河与城墙, 单面吸引客流, 经预测东西大街全日客流量级和高峰最大客流断面比环城南路分别提高26.10%, 14.51%, 东西大街方案具有更好的服务水平;

5) 实施条件:环城南路方案由于既有2号、4号线南稍门未预留与6号线的换乘条件, 且环城南路有三处下穿隧道, 严重制约站位以及换乘功能。

经以上分析, 环城南路的方案线路功能以及车站设置条件太差, 必须进一步研究线路走行东西大街绕避钟楼的方案, 并落实国家文物局对钟楼文物保护的要求。

2 线路绕避钟楼方案研究及文物保护措施

结合周边建 (构) 筑物情况, 6号线过钟楼段进行了三个方案的研究。

方案一:线路距离钟楼与2号线相同, 距钟楼17.6 m;

方案二:进一步加大距离, 但保证与周边建筑物保持一定间距以降低工程风险及投资, 距钟楼23.8 m;

方案三:尽可能加大距离, 线路以350 m最小半径侧穿钟楼, 距钟楼30 m (见图1) 。

为了保证钟楼文物保护安全, 6号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线路尽量远离钟楼, 并尽量加大埋深, 减少施工以及运营振动影响。

2) 6号线过钟楼段采用最先进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 尽量减小车辆振动对地面的影响。

3) 控制车辆在钟楼段的行驶速度不超过40 km/h, 低速通过钟楼段。

4) 2号线建设期间已实施的位于钟楼周边直径1 m的隔离桩, 桩长28.9 m, 已考虑6号线区间隧道的埋置深度。

5) 选择安全性最好的盾构法施工, 保证施工期间的文物保护安全。

除以上措施外, 还要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监测方案, 并在建成运行后进行长期监测, 制定相应预案, 切实保证文物安全。

3 钟楼振动的监测与预测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业主委托两家单位采取不同的设备对钟楼的振动进行长时间的监测。测试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为40 km/h (列车过钟楼的控制速度) , 监测结果为:

1) 地铁单独运行下, 测得的最大振动速度幅值分别为:

钟楼台基水平向0.040 mm/s, 竖向0.028 mm/s;钟楼木结构水平向0.072 mm/s, 竖向0.049 mm/s。

2) 地铁2号线运行+地面交通下, 测得的振动速度幅值分别为:

钟楼台基水平向0.060 mm/s, 竖向0.059 mm/s;钟楼木结构水平向0.131 mm/s, 竖向0.070 mm/s。

测试结果表明:2号线引起钟楼振动响应满足国家文物局要求和《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的容许振动标准。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原2号线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预测6号线在三种距离情况下, 考虑2号、6号线四线同时运行并叠加地面交通引起的振动影响如下:

1) 各种工况下, 台基顶部的振动速度峰值最大约0.10 mm/s, 小于《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对国家级砖结构文物建筑规定的0.15 mm/s~0.20 mm/s的标准。

2) 线路方案一, 木结构振动量可达到0.241 mm/s, 大于国标限值。

3) 线路方案二, 木结构振动量可达到0.18 mm/s, 未超过国标限值。

4) 线路方案三, 木结构振动量可达到0.165 mm/s, 未超过国标限值。

以上监测数据以及振动预测结果经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查论证, 在保证钟楼文物保护方案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6号线二期工程于2015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6号线二次穿越钟楼走行老城区内, 对于发挥其在线网中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老城区限制机动车辆以保护古城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国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同类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Z].2003.

[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S].

[4]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Z].2006.

[5]GB/T 50452—2008, 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S].

篇4: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摘 要:以城市步行环境的铺装设计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钟楼这一环线的步行环境为例,对该地区铺装设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从中发现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并结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西安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步行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城市步行环境是由不同元素构成的,而地面是连接着整个步行环境的主要元素,它在整个步行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行人随时随刻都在接触它,它是步行环境中的点睛之笔。日本建筑家芦原义信曾说:“外部空间因为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面和墙面这两个要素所限定。换句话说,外部空间就是用比建筑少一个要素的二要素所创造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地面和墙壁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设计决定因素了。”由此可见,地面设计是整个环境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铺装正是城市步行环境地面设计中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由于铺装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城市步行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其本身又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种类和做法,因此,铺装设计是一个非常具有灵活性的元素。

在当下,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应该得到重视,但却总有很多问题不断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铺装是一个不论在造型、色彩、材质、施工,还是尺寸、雕刻等方面都有很多讲究,但如今,大多数城市步行环境的铺装设计大都千篇一律,没有文化、没有个性,严重缺乏“人性化”设计理念,没有全面为步行者考虑,并且破坏性严重,而且常常出现各种尺度、施工等细节方面的问题。有些城市大面积的使用硬质不透气不透水的铺装,严重影响着环境生态平衡。这种种的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应该从文化、人性化设计、环保等等方面重新考虑铺装设计。

一、西安市钟楼步行环境铺装设计调研与分析

西安市钟楼这一环线的步行道属于生活型道路,它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外出,包括购物、休闲、交往,以步行交通为主,可以直接通向所要去的服务性的建筑或居住建筑,车行速度较慢,人流量较大,商业性强,行人是步行环境中的主要流动者,因此铺装设计要从视觉上被行人所接受,在行进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一带的步行环境在选择铺装时要有更加细致的设计,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要之外,其尺度多采用人体尺度或小尺度,一般用的都是0.23m×0.12m的灰色透水砖,使步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感觉很舒适。对于比较宽的步行道,通过不同材质的铺装来做间隔的划分,大大降低了尺度感。调研中发现,在色彩选择上,大多都是使用灰色与浅灰色相搭配的铺装。在构形设计上多采用重复形式和铺装单元段形式,产生一种节奏感,使整个步行环境更活跃,但缺少铺装图案的细节,整个地面都太单调、乏味。

在选择铺装材料方面,基本采用透水性铺装与天然石材搭配,这种搭配使整个环境更有节奏感。透水性铺装环保、安全、吸水性强;天然石材质感古朴自然、颜色庄重质朴、性质坚硬、但吸水性小。

二、西安市钟楼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安市钟楼这一环线步行环境铺装的实地调研,从中发现了若干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整理并逐个进行研究分析。

(一)文化的缺失

在地域文化愈发重视的今天,在步行道铺装设计中不断出现着只重视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对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体现。步行环境设计中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的支撑,难免显得苍白和无力。西安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在文化特色上有很多元素可以运用到铺装设计当中,但在调研中发现,西安钟楼的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十分简单,并没有把文化方面的元素或者符号运用在里面,钟楼一带也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地面的铺装太过于单调,不适合整体的文化氛围,与周围的建筑没有很好地形成统一的整体,与整体环境没能保持一致。

(二)材料选择的不恰当

在西安市南大街与西大街衔接处的地面铺装设计中,设计师为了使整个铺装更具有艺术效果,所以选择大面积使用光面石材作为铺装材料,如图1,东大街的盲道也都采用了石材材料,如图2,这种铺装虽然看起来效果好、更有质感,也与整个步行环境的其他因素都很相匹配,但是在雨雪天气下很容易造成步行者行走不便,有时候还会有滑倒受伤的事故发生,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无障碍设计的不足

很多步行环境看起来很美观、很有艺术效果,但缺少盲道或者无障碍坡道的设置。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盲道,但却不规范,如盲道设置于人流量多的地方,或与公交站牌或路边缘太近,如图3,或有障碍物中断,盲道通向没有井盖的井口,还有很多地方盲道遇到井盖并没有采用隐形井盖的处理方法等等,如图4。这些问题在我们正常人看来也许无所谓,但对于盲人来说这种种问题的出现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四)铺装施工与维护的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铺装的压实度不够,造成强度不足,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步行道中,出现裂缝和凹陷、松动现象,如图5,如果是下雨天,路面有积水,步行者踩到松动的铺装会溅一身水的。此外一些路面的边缘也出现损坏,没有进行及时加固与维护,影响人们在行进中的速度。

三、西安市钟楼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文化的体现

城市总是向前不断地发展,也总会有新的能量不断注入,这都是建立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原有的文化慢慢的消失了,那么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千篇一律,变得没有个性,甚至是苍白的。现代铺装设计也在紧跟着时代潮流不断地发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能摒弃了传统文化。

城市步行道铺装的设计要延续城市的历史,但并不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要在理解历史文化的情况下,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后融入到城市铺装设计中来。现代铺装与传统铺装之间并没有产生排斥,而传统铺装也并没有阻止现代铺装的发展,所以就要在两者间寻求出一种互相结合的关系,传统铺装设计与现代铺装设计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要将它们组成一个整体,使它们之间产生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文化与文化间的搭配。根据以上的方法,可以使现代铺装所缺乏的文化内涵得到补充,同时,还能够让传统铺装焕然一新。

就西安钟楼的步行环境铺装设计而言,不论是从选材方面、施工方法还是构图方面,都应该与西安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并且还要与西安特有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俗相互串联起来,这样方便与城市的发展前景相契合,也可以相对地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还对西安整体形象以及旅游事业有所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市的这种文化逐渐会加深到西安市民的心里以及会得到外来人员的了解,并加以宣传。所以,传统铺装的构成元素可以说是西安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的基础。现代城市景观中融入历史

文化不光是为了审美需求,更是为了传承历史,让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得到发扬光大。

(二)铺装材料的选择

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除了要体现文化内涵,还要从本质要求上选择合适的材料。而地面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地面的高频使用性以及材质的耐用性。虽然地面的铺装是为了改变地表状态而设置的,但保证行人正常舒适且安全的通过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稳定性、耐久性、生态性是城市地面铺装设计的关键词,把握住这些关键词可以给铺装设计带来良好的回馈。

1.抗滑性

抗滑性对于城市步行环境,这种承载大的流量、人群集中的步行环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雨雪天气。在铺装材质的选择考虑上,除了选择带有防滑功能的铺装材料以外,更应注重对铺装材料的表面进行防滑处理,这样既可达到城市地面抗滑性要求,也不影响铺装中其他因素的体现。

2.耐久性

从耐久性的角度来看,硬质铺装材质是较好的选择。抗冻、抗风、抗老化、耐化学腐蚀等均属于材质耐久度的组成因素,所以说耐久度是材质的一种综合性质。此外,材质的强度、抗渗、耐磨等性质也与材质耐久度关系密切。

3.生态性

生态性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步行环境建设中。在过去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往往采用的地面设计方式,就是快速的让雨水离开城市,这就导致了城市设计时地面采用大面积的封闭式不透水硬质铺装,现如今,这种的铺装方式已经深深危害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土壤的渗透性被损害,植被无法良好的生长,地面开始下陷等等。因此,在进行城市铺地景观构筑时,可以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可以有效地排出路面的积水并且减少尘土的飞扬,对于环境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人性化设计原则

1. 无障碍设计

在城市步行环境中,在步行道有台阶的地方必须设置,而且坡道的角度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坡面需平整、没有障碍物。坡道铺装材料要选择摩擦力比较大而且要非光面的。路缘石坡道基本分为三种形式:单面坡道、双面坡道和扇形坡道。扇形坡道的下口宽度不应该小于1.5m。在步行道中也应该设置盲道,盲道的铺装设计应该严格遵守规范,做到布置合理,施工到位。盲道应设置在方便盲人进行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的位置。盲道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不超过600mm,如果遇到困难地段可以选择短距离内将宽度压缩到300mm。盲道的铺设要保证通畅连贯,中间没有交代不清的地方,也不应存在过于生硬的转角,和无意义的过大绕远路径。盲道周边500mm内不应该有任何突起障碍物。当遇到曲线形转折时,盲道应与曲线走向一致。

导向砖的设置必须合理,以防对盲人的主观判断形成错误引导。导向砖有着较为固定的规格。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置止步砖。止步砖的设置要明确合理,在相距台阶、坡道、障碍物等250mm~500mm处必须设有止步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盲人的行动安全。止步砖的长度应与各个入口的宽度相对应。止步砖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也具有固定的规格。

2.满足人心理需求的设计

城市步行环境的铺装设计都是为人所用的,所以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符合人的使用需求、心理需求。人们在步行环境中活动,对整个环境是有一定需求的,人们会本能的希望整个环境符合自身对于行为与视觉主观感受上的需求。而铺装是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质感,观察到它的色彩与图案的大面积景观元素,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影响人的主观感受的作用。

因此城市步行环境铺装必须在整个环境空间里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尺度感、节奏感、导向性等空间特性都应该考虑其中,空间性格应符合人的相应感受,静谧、活泼、严肃等空间性格应该做合理的分配。

城市步行环境铺装应该考虑大众群体的审美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大众的观念需求。因此,设计出能够使多数人群感到愉悦的景观环境,以达到为大众提供最佳服务的目的。

四、结语

本文以西安市钟楼步行环境为例,从铺装材料、文化的内涵、人性化设计几个角度分析了铺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此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唤起人们对城市步行环境铺装的重视以及重新审视目前我国在城市步行环境设计、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铺装环境中除了较高的艺术层面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地域文化性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效益。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首先,我们要深刻挖掘铺装环境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对其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进行艺术性的提炼与应用,最终运用到整个铺装设计之中。

其次,铺装设计中不仅要体现稳定性、耐久性,还要体现生态因素,从材料选择、铺装方式等方面都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基础上,还要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从人性化设计方面,具体分析了无障碍设计以及人的心理需求,给出了明确的设计依据。

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是要在适应整体文化环境氛围的条件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要考虑到铺装与人之间的关系、铺装与整体步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铺装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统一运用这些元素去塑造一个协调的空间环境,充分考虑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的行为感受,并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施工,才能够达到优秀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瑞君,梁瑛.景观铺装设计[M].华中科技出版社,2011.

[2]傅诚.城市道路人行道的铺装材料的设计与探讨[J].道路交通,2013,(07).

[3]吴雪莲.城市公共空间铺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2.

[4]杨嘉欣.城市步行环境中地面铺装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过晨,长春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篇5:西安钟楼介绍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陕西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陕西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陕西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 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陕西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 城壕”, 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 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陕西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 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 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篇6:西安鼓楼导游词

篇一:西安鼓楼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x导吧。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篇二:西安鼓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x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x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x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

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三:西安鼓楼导游词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钟楼的姊妹建筑——鼓楼。

鼓楼座落在北院门街的南端,距离钟楼只有250米,它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与钟楼遥相呼应,成为西安市中心一道亮丽的景观。鼓楼的基座与钟楼的基座一样,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所不同的是: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面积有1377.64平方米;而鼓楼基座呈长方形,面积有1998.8平方米。由此可见,鼓楼要比钟楼大得多。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形门洞,与南北街相贯通,楼体建于基座的中心,为梁架式木结构建筑,楼分上下两层,四周设有回廊。屋顶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结构,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这种形式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够看到,它看似三层,实际上只有两层,在古建筑学上叫“重檐三滴水”。

鼓楼作为一座城市的中心建筑,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根据史料记载:各地方钟楼或鼓楼的发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钟楼或鼓楼主要作用是报警或作为启闭城门的信号,并不一定要按时报时,所以都是单设钟楼或

鼓楼,而且也多以“谯楼”、“戊楼”来称呼,而将钟鼓楼同时放在相应位置,作为一种固定形式,首先出现在皇宫和宗教寺院中。城市中设置钟鼓楼的目的主要是报时和发布启闭城门的号令,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晨钟暮鼓”。随着时光的流逝,鼓楼已经失去了它的报时作用,1996年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鼓楼上曾用来报时的大鼓已不知去向,1996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及“文物旅游年”,西安市文物局投资制作了一面大鼓,就是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天鼓”,大鼓高1.8米,直径2.83米,净重1.5吨,上面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加上4个铜环,正好是2000个,象征二十一世纪。这面大鼓的鼓面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声音深厚、洪亮,重棰之下,十里可闻,目前文物局已经将这面大鼓申报进入了世界基尼斯大全。

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木构架为承重构件,构件之间不用铁钉而是用榫卯来连接固定的,这就是我们参观钟楼的时候讲到的“斗栱”。鼓楼自建成至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地震,可它依然昂首挺立,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斗栱”的科学性也就由此可见了。

色彩的使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但是由于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若干差别,它的卓越成就是建筑的艺术要求与保护木材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就楼阁式建筑而言,从春秋时代起,主要使用强烈的原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方面,创造了不少优秀手法,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宫殿、庙宇、府第等多用白墙、红柱或柱、枋和斗栱,绘有华丽的彩色,到了宋、金逐步使用白石台基,红色的墙、柱、门窗及黄绿色的琉璃屋顶,而在檐下用金碧交辉的彩画,加强了阴影部分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和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在元朝基本形成,到明朝已成为制度化。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色彩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如宋代有“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明代有“庶民居家,不许饰彩色”的规定。我们大家现在欣赏的鼓楼彩绘,属于沥粉贴金和玺彩绘以及旋子彩绘,这两种彩绘在明清时期都属于皇家建筑才有的,由此也证明了鼓楼地位的尊贵。

鼓楼的南北两侧檐下,过去曾悬挂着两幅巨匾额,南面为“文武盛地”,是清代陕西巡抚张楷临摹乾隆御笔所书。西安地区最早渊源于西周文王、武王所建的“丰”“镐”二京,文王、武王时期,天下和

平安泰、国富民强,所以张楷书匾足以说明了西安古往今来的发达昌盛。北面匾文“声闻于天”,出于咸宁县学士李允宽之手,典故是《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此匾笔力刚劲、潇洒,气势非凡。两幅巨匾犹如画龙点睛,使鼓楼生气盎然,为这座古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遗憾的是这两块悬挂了200多年的巨匾,在十年浩劫中已被毁坏,如今“钟鼓楼保管所”正计划按照原有历史资料将其予以恢复。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鼓文化展演大厅”。鼓,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历经夏、商、周三代,鼓的种类不断增加,从早期的陶鼓、木鼓到后来的瓦鼓、铜鼓等,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鼓用于不同的场合会被制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寸或采用不同的装饰、不同的材质,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称。祭天神用“雷鼓”、祭地神用“灵鼓”、祭祖先用“路鼓”,还有我们x说的“击鼓升堂”、“击鼓鸣冤”,古代将这种鼓称为“登闻鼓”。在古代战争中“鼓之则进,金之则退”,鼓声可以起到鼓舞士气、震慑敌人的作用,成语“一鼓作气”就出自古人对战争的描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悠悠鼓韵吧!

篇7:关于西安的鼓楼导游词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布局,顶部为重檐情势,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回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符号性构筑。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掩护单元。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鼓楼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点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坚持。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徙于今址。钟楼呈典范明代构筑艺术气魄威风凛凛,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绮丽肃静。

篇8:关于西安的鼓楼导游词

鼓楼凌驾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相互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奇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黄昏时伐鼓向全城住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伐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伐鼓以报时,“三鼓”,就是“午夜”,“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需制作高楼,配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附近的住民糊口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其时人们最认识的动听之声了。李允宽所誊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一语道破,声名白鼓楼的现实意义。

此刻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远望全城景致。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构筑物的首要符号和代表之一。

篇9:西安钟鼓楼英文导游词

西安钟鼓楼英文导游词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we will have three places to visit—the Bell Tower the Drum Tower and the City Well.First we come to the Bell Tower.The Bell Tower, a classical building with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rafters, has been served as the symbol of Xi’an.It stands in the center of the downtown area where the north street, the south street, the west street and the east street meet.And the tower house a huge bell which in ancient times was use to strike the time every morning.This is how the tower got its name.now i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onument in shaanxi Province.The Bell tower was first built in Ying Xiang temple in 1384 during the Ming dynasty.It was moved to its present site in 1582 as a result of the city‘s expansion program.Ladies and gentlemen, There is a story about the Bell Tower.It’s said that the first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 Zhu yuanzhang , he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Both his parent died when he was young, and he had to live a hard life.Later, he went to a temple to become a monk.When he ascended the throne, he was afraid of being deposed by someone of “real dragon”.Therefore, he gave orders to build bell tower all over the county to repress the “dragon spirits”.Xi’an has been the imperial capital city since ancient times.So the “dragon spirits ” must be very strong here.That’s why the bell tower in Xi’an was not only built earlier, but also bigger than the other ones in the country.The base of the tower is 1,337.4 square meters in size, 8.6 meters high and 35.5 meters wide.It was laid with blue bricks all over.The whole building is 36 meters above ground.It is a brick-and –wood structure.The eaves are supported by colored “dou gong” a traditional structural system in which brackets are used to join columns and crossbeams, the use of dou gong made the whole building firm and beautiful.Well, next we will visit the Drum Tower nearly.The Drum Tower stands 500 meters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Bell Tower.It was built in 1380.There used to be a huge drum in the tower, which told the time at dark, and that is how the tower got its present name.Besides marking the time, the drum was also used to give warnings to people in times of war.The base of The Drum Tower is 1,924 square meters in size, and 34 meters in height.It was built with blue bricks.The Drum Tower has a rectangular shape and shows tier and the outside eaves are decorated with networks of wood arches.At last, we will visit the famous city wall of Xi’an.The most complete and the best preserved city wall in china.The city wall of Xi’an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rior Tang dynasty structure.It was stared in 1370 and finished in 1378 and has a rectangular –shaped construction.It is over 4 kilometers from the east to west and about 3 kilometers from the north to south.And the total length is 13.7 kilometers.It stands 12 meters high, 12-14 meters wide across the top and 15-18 meters thick at the button.On the top of the city wall, there is a rampart every 120 meters, which extends out from the main wall.The top of the rampart is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top of the wall.The ramparts were built to allow soldiers to see those enemies who would try to climb up the wall.The distance between every two ramparts is just within the range of arrow shot from either side.This allowed soldiers to protect the entire wall without exposing themselves to the enemy.There are altogether 98 of them on the city wall and each has a sentry building on top of it.There are four main gates of the city wall-one on each side-named the east gate, the west gate, south gate and north gate.The four gates of the city wall were the only way to go into and out of town.In Xi’an, each of the four gates consists of three gate towers.The main gate tower is called ZhengLou which is located on top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wall.It is the inner one and is also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city.Zha lou is the gate tower which a suspension bridge and located outside of the city wall.It’s used to lift and lower the suspension bridge.Jian lou is the arrow tower and located in between the Zhenglou and Zhaloutowers.There are square windows in the front and on the two sides to shoot arrows.Jianlou and Zhenglou are connected by walls and the encircled area is called Wongcheng in which soldiers could be stationed.From Wongcheng, there are also horse passages leading to the top of the wall.There are altogether eleven horse passages around the city.A watch tower is located on each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The one at the southwestern corner is round, probably after the model of the imperial city wall of the Tang dynasty.But the other three are square and are higher and larger than the sentry building on the ramparts.This show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corners of the city wall.All right, we have finished visiting the famous city wall of Xi’an.Thank you.

西安钟鼓楼简介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5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是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上一篇:会计实务操作比赛内容下一篇:破碎的友情小学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