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执行

2024-04-08

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执行(通用2篇)

篇1: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执行

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执行

情况公开的说明

《上海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议案》(上开管字〔2018〕4号)已经鄂托克前旗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将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2017年开发区总收入完成10074.0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5.38万元(国税完成2426.92万元,地税完成5059.27万元,财政完成9.19万元),上年结转2578.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613.99万元(含上年专项结转支出完成2190万元),上解支出333万元;当年结余127万元。

二、以经济科目分类

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9613.99万元。具体如下: 基本支出完成1358.44元,占全年支出的14.13%。其中人员经费支出837.11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521.33万元。

项目支出完成8255.55万元,占全年支出的85.87%。其中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7423.26万元;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832.29万元。

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包括:办公楼维修护171.89万元,政府购买服务86.15万元,信访维稳10万元,廉政建设宣传15.—

— 1

万元;招商引资服务企业15.06万元,渣场前期79万元;财税工作法制、信息化建设74.98万元;党建、宣传、人才、社会帮扶救助127.92万元;人力资源培训考核15.66万元;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建设35万元,环保在线监控中心26.51万元,环保宣传、专家咨询和监督性检测22.24万元;基地规划与管理144.83万元,污水处理服务费274.3万元;市政设施维修护费305.99万元,市政道路保洁及配套165万元,绿化管护及苗木补植2126.14万元(水费940.05万元、绿化电费40.46万元、管护人员工资392万元、其他劳务费234.76万元、绿化补植232万元、专用燃料及材料费80.4万元、苗圃基地145万元、绿化设施维修护费及其他61.47万元),公交运营燃油补助113.43万元,安全生产监管、宣传、排查评估39.4万元,园区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152.46;上海庙污水处理厂专项(上年结转)1000万元,上海庙垃圾处理厂专项(上年结转)890万元,上海庙居民供热补贴(上年结转)300万元;其他支出1232万元(鹰骏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税务分局办公楼维修改造及业务费115万元,上海庙镇项目前期费105万元,上海庙消防泡沫购置12万元)。

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包括:上海庙园区连接线改扩建工程299万元;重载公路至盛鲁电厂段道路工程505万元;煤电项目基础设施配套24.71万元;基地展厅改造升级3.58万元。

二、以功能科目分类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71.20万元,占总支出的19.4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2万元,占总支出的0.29%; 节能环保支出2259.27万元,占总支出的23.5%; 城乡社区支出3608.24万元,占总支出的37.53%; 交通运输支出113.43万元,占总支出的1.18%;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202.23万元,占总支出的2.1%; 其他支出1532万元,占总支出的15.94%。

三、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17年上海庙经济开发区“三公经费”支出203.0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6.02万元,公务接待77万元,实现“零”增长

— 3

篇2:上海庙经济开发区2017一般公共预算执行

和2018年预算安排情况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将2017年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一)基本情况

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7月,同年10月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和2003年经市政府两次区划调整,目前行政管辖面积112平方公里,下辖四街一镇(临河街道、东方广场街道、会展街道、世纪街道和兴隆山镇),常住人口约30万人。

(二)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模式

经开区是长春市政府派出机构,享有一级政府管理权限(县区级)。经开区财政作为一级财政,设有区级国库,财政独立运行,对经开区管委会负责。经开区管委会运行及区内建设资金由经开区财政自身负责,省、市财政每年按有关文件要求拨付政策性返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

金。201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现由经开区代管(对外两个部门,一套人马进行管理)。

经开区共有预算单位80家,其中一级预算单位61家,主要包括机关、直属及部门管理事业单位、街道以及乡镇;二级预算单位19家,包括17所中、小学和两个驻外办事处。现有财政供养人口1512人。

(三)财政体制政策

自2001年起,经开区在税收体制上同长春市各行政区一样,共享税收由中央、省、市、区共同分成,比例与各城区、开发区一致。

二、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主要工作

2017年,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日益趋紧、困难和压力明显加重、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经开区按照市委“争当六个排头兵”的工作要求和实现“八个突破”的工作安排,振奋精神,提质提效,突出重点抓收入、保支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经开区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3亿元,完成地方及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17年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是:

完成区本级税收收入101,650万元,非税收入55,372

万元,返还性收入2,17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8,56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0,24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310万元,调入资金4,995万元,债券置换收入50,000万元。经开区总计实现区级公共预算总收入383,310万元。区本级财政支出313,009万元,上解支出2,898万元,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9,903万元,地方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0,000万元,实现区级公共预算总支出383,31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完成基金收入14,573万元,上年基金结余 9,886 万元,基金调入6,653万元,基金上级补助收入218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3,335万元。经开区总计实现区级基金预算收入64,665万元。区本级基金支出23,423万元,基金上解支出3,131万元,基金结转下年支出4,776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3,335万元,实现区级基金预算总支出64,665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三)主要工作

1、培育重点税源项目,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大力培植新兴税源。深入研究收入形势,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调度工商、税务、土地和规划等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位,今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总投资10亿元的吴太集团医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普洛

斯集团(长春)新兴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大众置业金融第五城和中央公园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奥托立夫二期项目,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税收3亿元。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重点走访总部汇聚区域,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创新实行了“企业服务日”,通过15期、150批次走访,10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的208个问题得到实实在在解决。三是全程管控重点行业。提前谋划,跟踪服务,对商服用地出让给予重点支持,协调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大众卓越、新大石油等企业在经开区注册子公司,确保地产税源不流失、为税收增长提供保障。

2、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障重点民生支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开区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全年支付惠民资金近9.5亿元。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4所学校,改扩建1所学校,总占地14.5万平方米,增加学位7000个,累计投入资金59,709万元,比上年增加43,605万元,增长270.8%,是建区以来教育支出最多的一年,全区教育布局日渐合理,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支付新农合资金及医疗卫生补助资金2,096万元,发放农业和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572万元,发放低保金及再就业资金2,513万元。三是全力打造安居工程。累计投入5,033万元用于经开五区、北海新居等四个小区的暖房子工程;投入2.2亿元用于855户征地农民

回迁住房建设。

3、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全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6亿元,完成一系列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城市管理水平和市容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城市绿化水平大幅提升。以“文化、功能、生态”为驱动,首次采用PPP模式,大规模、高标准改造提升世纪广场、会展中心、世纪大街等重要街路和重要节点,全新的城市街路景观体系效果初显。二是旧城改造高标准推进,全年改造了18条街路、2个商圈、10个老旧住宅小区。同时,还投入1.1亿元对计划外的乐东区域进行集中改造,助推乐东区域内的拖拉机厂宿舍等11个老旧小区、94栋居民楼“脱胎换骨”,将原本脏乱差的经开五区打造成为城市微循环的典范。

4、加大综保区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综保区硬件水平的提升,全年投入3.6亿元,建设标准厂房、保税仓库、多式联运中心,改造干雾海河,新建维修16条道路、通盘北区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等,综保区的整体环境和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全年支付跨境电商、“长满欧”运费补贴等资金达到2.5亿元,确保了跨进电商进出口业务保持全国前列,长满欧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承运货物2.64万标箱,货值9.68亿美元,分别是前两年的13倍和10倍,辐射范围、班列密度、服务水平等

居东线中欧班列前列。

5、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依法开展公车改革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财政在年初编制部门预算时,合理确定经费标准,对公务接待和公务出国等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项审批。同时,全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等四个相关制度文件,封存车辆22台,预计全年可减少运行经费60万元。全年公务接待费支出比上年同期下降6.5%;公务用车运行及购置支出比上年同期下降8.2%。

三、2018年预算安排情况及主要工作

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的总体要求,剔除不可比因素,经开区财政收入增幅预期在8.0%,财政支出要重点向民生福祉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综保区功能提升、重点招商项目投入等方面倾斜。按照这个方向,我们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坚持有保有控、厉行节约原则,优先保障民生和法定支出,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018年,经开区公共预算收入初步确定为28.1亿元,基金收入预算初步确定为1.1亿元。经开区本级预算草案如下:

(一)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预计完成区本级税收收入109,780万元,非税收入

27,370万元,返还性收入2,17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05,0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5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9,03万元,调入资金6,000万元。经开区总计实现区级公共预算总收入280,800万元。区本级财政支出268,102万元,上解支出2,898万元,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9,800元,实现区级公共预算总支出280,8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预计完成基金收入11,000万元,上年基金结余 4,776 万元,基金调入7,500万元,基金上级补助收入224万元。经开区总计实现区级基金预算收入23,500万元。区本级基金支出16,550万元,基金上解支出3,100万元,基金结转下年支出3,850万元,预计完成区级基金预算总支出23,5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三)2018年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任务,结合经开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和建设幸福经开”的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明年工作。

1、强化财源建设,增加区级财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财政税收收入增长体制机制,按照机构调整新要求,重新确定财政执收、增收部门,建立促进财政、税收收入增长新体制;合理确定各执收、增收部门

任务指标,进一步完善促进财政、税收收入增长新机制,及时跟踪和督促,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意识,积极深入基层,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挖掘潜在税源,特别是服务好长春总部基地项目,紧紧围绕为新入驻总部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以软环境建设促进总部企业快速发展,确保既有税源企业税收稳步增长。三是进一步加大域外管户清理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联合税务部门深入税源企业研究收入情况,遏制税收流失。

2、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在预算安排和执行中,本着民生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顺序,注重体现公共财政属性,计划安排各类资金13.5亿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用于:一是安排资金4亿元,突出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好无籍房产权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新建续建5个社区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水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新建学校全部投入使用。二是投入资金约2.5亿元加大力度治理城市伤痕,重点打通断头路,方便群众出行;加强对街路巷道路面、边石、人行步道及路灯等附属设更换维修,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三是计划投资2亿元用于开展旧城改造,全力做好第二批旧城改造工程收尾工作,将各项惠民工程落实到位。

3、严格控制支出,强化预算监管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厉行节约的工作要求,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完善预算定额体系,从紧编制车辆经费,从严约束预算执行,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公务出国(境)经费监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建立闲置资产调配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资金安排的有效衔接,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4、扩大社会资本引入,完善产业基金管理

一是深入研究全区基础公共建设项目类型,统筹把握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规模,加大PPP项目数量及总量。在深入分析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PPP项目进程。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有效缓解本级财政资金压力,达到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双赢的局面。二是全面挖掘有潜力的成长项目,依托和利用基金管理公司项目管理能力,加大对经开区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助推企业成长。

上一篇:男人必要做的孕前检查下一篇:辩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