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2024-04-17

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精选6篇)

篇1: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和常见物质俗称 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初中化学 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篇2: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非洲大蜗牛头足部和内脏团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化学成分分析

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TLE)分离乙酸乙脂浸泡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得到的粗提物,对各纯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技术分析抗菌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头足部和内脏团的主要抗菌物质成分不同,头足部Rf 0.51抗菌条带的成分主要有环戊硅氧烷(24.62%)、二十二烷(24.59%)、环己烷(24.17%);内脏团提取得到的Rf 0.38抗菌条带主要含有嘧啶酮(42.64%)、芬维A胺(17.52%)、丁羟甲苯(14.15%);而Rf 0.35抗菌条带主要含有喇叭茶醇(33.10%)、环己烷(21.13%)、丁羟甲苯(13.42%).

作 者:陈寅山 林静 许高云 吴鸾玉 饶小珍 CHEN Yin-shan LIN Jing XU Gao-yun WU Luan-yu RAO Xiao-zhen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108 刊 名: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ISTIC英文刊名: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8 20(3) 分类号:Q959 R914 关键词:非洲大蜗牛   抗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菌成分  

篇3: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钢材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钢的组织结构, 从而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

结构用钢的基本元素是铁 (Fe) , 约占99%, 此外还有其他元素。其中有益的有碳 (C) 、硅 (Si) 和锰 (Mn) 等, 有时还加入合金元素, 如钒 (V) 等, 其总量不超过1.5%, 故结构用钢称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有害元素有硫 (S) 、磷 (P) 、氧 (0) 、氮 (N) 等。它在冶炼中不易除尽, 其总量不超过1‰。

⑴碳。在普通碳素钢中, 碳是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 它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等。碳和铁合成渗碳体及纯铁体的混合物一珠光体, 纯铁体较柔软, 渗碳体和珠光体较坚硬。因此, 碳的含量提高, 钢材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 但塑性和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 钢材的可焊性、耐腐蚀性能、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明显下降。因此结构用钢的含碳量不宜太高, 一般不超过0.22%, 在焊接结构中则应低于0.2%。

⑶硅。硅作为很强的脱氧剂加入钢中, 用以制成质量较高的镇静钢。硅有使铁液在冷却时形成无数结晶中心的作用, 因而使纯铁体的晶粒变为细小而均匀。适量的硅可以使钢材强度大为提高, 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 硅含量过大 (达1%左右) , 则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⑶锰。锰是一种弱脱氧剂。适量的锰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强度, 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 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 并能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 而又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锰是我国低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含量一般为1.2%~1.6%。

⑷钒。钒可提高钢材的强度, 细化晶粒, 提高淬硬性, 但有时有硬化作用。它是添加合金成分, 能提高钢材强度和抗锈蚀性能, 而不显著降低塑性。

⑸硫。硫是一种有害元素。硫与铁的化合物为硫化铁, 散布在纯铁体晶粒间层中, 使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大大降低。因此, 钢材中应严格控制含硫量, 一般不超过0.05%.在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⑹磷。磷也是一种有害元素。磷和纯铁体结成不稳定的固熔体, 有增大纯铁体晶粒的害处。因此, 磷的含量也应严格控制, 一般不超过0.050%, 在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但是, 磷在钢材中的强化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有时也利用它的这一强化作用来提高钢材的强度。

⑺氧和氮。氧和氮也是有害元素。它们容易从铁液中逸出, 故含量甚少。

2 钢材生产过程的影响

结构用钢需经过冶炼、浇铸、轧制和矫正等工序才能成材, 多道工序对钢材的材性都有一定影响。现分叙如下:

⑴冶炼。冶炼过程主要是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从化学成分波动的范围及其平均值分析结果来看, 平炉钢和顶吹氧气转炉钢是很接近的。对于直接影响钢材力学性能和内在质量的碳、锰、硫、磷含量也无明显的差别。因此, 二者冶炼的钢材质量较好。但是, 氧气转炉钢具有投资少、建厂快、生产效率高、原料适应性大等优点, 已成为炼钢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⑵浇铸。钢液出炉后, 先放在盛钢液的钢罐内, 再铸成钢锭。由于析出的氧和铁化合成氧化铁, 它将以杂质的形式混杂在钢内, 从而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 且在轧制时易产生裂缝而造成废品。排除氧化铁的方法是向盛钢液的钢罐内投入脱氧剂。根据脱氧程度的不同, 钢可分为沸腾钢、半沸腾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沸腾钢是锰作为脱氧剂, 由于锰的脱氧能力较差, 不能充分脱氧。镇静钢是硅作为主要脱氧剂, 硅的脱氧能力很强, 它是锰脱氧能力的5倍。镇静钢的屈服点高于沸腾钢, 在炼钢工艺相同的条件下, 约高40N/mm2。Q235镇静钢的屈服点最高达330N/mm2, 波动范围在284~300N/mm2之间。镇静钢与沸腾钢相比, 还具有冲击韧性较高, 冷弯性能、可焊性和抗锈蚀性较好, 时效敏感性较小等优点。

半镇静钢脱氧程度是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问, 其性能也介于二者之间。

特殊镇静钢是在采用锰和硅脱氧之后, 再用铝或钛进行补充脱氧, 不仅进一步减少钢中有害氧化物, 并把氮化合成非常细小的氮化铝或氮化钛, 能明显改善各种力学性能, 提高钢材的可焊性。

⑶轧制。轧制是将钢锭热轧成钢板和型钢。它不仅改变钢的形状及尺寸, 而且改善了, 钢材的内部组织, 从而改善了钢材的力学性能。此外, 钢材的轧制可以细化钢的晶粒, 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

钢材的力学性能与轧制方向有关, 沿轧制方向比垂直轧制方向强度高, 因此, 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 钢板拉力试验的试件应垂直于轧制方向切、取。

实践证明, 轧制的钢材愈小 (愈薄) , 其强度也愈高, 塑性和冲击韧性也愈好。

经过轧制的钢材, 由于其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被压成薄片, 在较厚的钢板中会出现分层 (夹层) 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受拉的性能大大降低。对于厚钢板 (3>40mm) 还需进行z方向的材性试验, 避免在焊接或z向受力时出现层状撕裂。

钢材经热轧后, 由于不均匀冷却会产生残余应力, 一般在冷却较慢处产生拉应力, 冷却早的地方产生压应力。

参考文献

篇4: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关键词:苦参;抑菌活性;作用机理;黄酮类化合物;病原真菌

中图分类号: R28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170-03

收稿日期:2015-03-2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25)。

作者简介:韩宝艳(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农药。E-mail:dongfangyuling@163.com。

通信作者:纪明山,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药毒理学研究。E-mail:jimingshan@163.co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别称山槐子,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提取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黄酮2大类[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苦参的重点在于生物碱,对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较少。随着分离技术不断提高,进一步发现了苦参中黄酮类的多种药理活性,引起了广泛重视和兴趣[2]。贾利元等在研究苦参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时发现,苦参生物碱处理的抑菌率均低于同浓度黄酮类化合物处理的抑菌率[3]。李巍等研究苦参黄酮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时,分离出5 - 甲氧基-7,2′,4′ - 三羟基- 8 - 异戊烯基二氢黄酮和3β,7,4′ - 三羟基-5 - 甲氧基-8 - 异戊烯基二氢黄酮2个新化合物[4]。截至2014年,已从苦参中分离出108个黄酮类化合物[5]。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类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其中抑菌活性是研究热点之一[6]。郑永权等以生物活性追踪试验为指导,从苦参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主要杀虫抑菌活性化合物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7]。Kuroyanagi从苦参中分离出23种化合物,12种为新分离出的化合物,其中8种为异戊烯黄烷酮类,这些化合物都显示出明显的抗菌作用[8]。国内外对苦参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研究集中在抗菌能力测定,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法、HPLC、质谱、核磁共振对苦参黄酮类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抑菌效果,并对该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植物样品

苦参,自然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备用。

1.2供试菌

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由沈阳农业大学农药学实验室提供。

1.3试剂

95%乙醇溶液、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等均为分析纯。

1.4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将苦参粉碎物分别与95%乙醇溶液、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等按1 g ∶10 mL比例混合,静置1 h,超声频率为90 kHz,经超聲波清洗器振荡提取1 h。浸提后过滤留滤液,弃去废渣,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浸膏[9-10],分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选择苦参抑菌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1 ∶10的甲醇-氯仿混合溶剂和体积比1 ∶15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为洗脱剂依次进行等梯度洗脱,等体积(50 mL)收集馏分,经薄层层析检测,将相同斑点合并,最终获得2个馏分[11]。

经过抑菌活性测定,选择抑菌活性较强的馏分,采用反相制备HPLC(C18柱,5 μm,10 mm×250 mm;甲醇-水(体积比6 ∶4)等梯度洗脱,流速3 mL/min,柱温30 ℃,波长297 nm,采集时间1 h,进一步纯化,获得到化合物A。

3结论与讨论

在制备供试品时,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剂(95%乙醇溶液、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 超声提取方法,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法获得的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粗提物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了苦参新醇X,查阅文献发现,Kuroyanagi等在1999年将苦参新醇X作为一种新化合物从苦参中分离出来[8]。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16]。黄酮类化合物是苦参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分离鉴定出的苦参新醇X即二氢黄酮醇(黄烷酮醇),已有研究表明,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该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在200 mg/L处理下,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83.13%。本研究对其作用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发现该物质虽然可以抑制这3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但并未将菌丝杀死,一旦抑制作用解除,菌丝就恢复生长能力。苦参新醇X不仅对这3种病原真菌的菌丝起到抑制作用,对其孢子产生也具有强烈抑制作用,200 mg/L下产孢抑制率均在80%以上。本研究仅针对苦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抑菌试验及抑菌机理研究。苦参黄酮类化合物是否能够抑制病原真菌内部酶的活性,以及对病原真菌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有何种影响,还须进一步研究。

nlc202309040406

抗菌试验使用的大多是粗提物,成分复杂,对黄酮单体的抑菌活性研究较少[6]。而且单体结构复杂,作用机理不明确,抗菌研究不深入。这些都是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晓薇. 国外抗炎植物药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8,13(2):51-59.

[2]王静妮,侯华新. 苦参中黄酮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6,18(1):14-16.

[3]贾利元,张淑红,张恩平,等. 苦参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效应研究初报[J]. 中国蔬菜,2012(4):43-47.

[4]李巍,梁鸿,尹婷,等. 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2008,43(8):833-837.

[5]张翅,马悦,高慧敏,等.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205-214.

[6]李叶,唐浩国,刘建学. 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12):53-55,69.

[7]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等. 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J]. 农药学学报,1999,1(3):91-93.

[8]Kuroyanagi M,Arakawa T,Hirayama Y,et 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androgen 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9,62(12):1595-1599.

[9]邹姝姝,王贵学. 中药苦参中苦参碱类成分超声波提取工艺[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7):130-133.

[10]董娟娥,马柏林,刘丽,等. 超声波提取杜仲叶中有效成分工艺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報,2003,18(3):66-68.

[11]李晶晶,曾东强. 牛耳枫果实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J]. 农药学学报,2013,15(3):261-266.

[12]周宝利,刘双双,靳晓冬,等. 苦参提取物抑制番茄灰霉病菌活性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143-147.

[13]胡林峰,朱红霞,周琳,等. 7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31-132.

[14]蒋继志,赵丽坤,史娟,等. 几种真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2):55-59.

[15]吴翠霞.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及对番茄早疫病菌的作用机理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16]延玺,刘会青,邹永青,等. 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2008,28(9):1534-1544.张鸿雁,刘勇,任勇洋. 人参锈腐病及疫病生防放线菌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173-176.

篇5: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页制作工具制作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页,将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cn)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页。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篇6: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山东青岛二中高金彬1月15日

形象思维的特征是用形象材料来思维,而形象材料的最主要特征是直观性和具体性。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就可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

解能力。使教与学相一致,使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相一致。

一、我们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于学习化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形象思维可以直接利用感官接受具体形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直观的,且有些趣味性的概念,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就好象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由好奇,成功到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理论,推测实验本质,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变成易学易懂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要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让其相信没有任何印象的东西。而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通过形象的类比,及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是有助于学生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等都会有相应的共同发展提高。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和带动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多种思维能力间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我们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就会用到类比,创新、抽象和辨证等多种能力,从而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在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可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术语特别是对于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符号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大都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但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和探索,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当我们在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作用很强时,可以运用时,我们可以运用离子化合物熔点来形象的讲述,对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即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离子键的键能较大,我们可以我们可以对氯化钠的熔点的讲解,来说明破坏离子键是不易的,引出离子键是很强的作用,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把感念特性具体化。再者对于我们遇到的一些分子式,也是很好的形象思维培养素材,分子式中原子间的结合一般是具体的,我们可以根据其分子式特点来对其结构、连接方式和形成元素间的质量比关系加深了解,形成表象,培养形象思维。通过我们把化学用语的形象化,把概念本质的具体化,可以比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枯燥的知识感念转化成兴趣型的。达到教与学相一致。

2、由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本质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知觉进行整理,组织感觉信息,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在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前钠存放在煤油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然后通过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使学生能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者通过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可以得到金属钠与氯起化合,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好范文”版权所有

3、对化学抽象概念,特别是物质结构概念方面进行形象的类比,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

化学中的概念大都是抽象的,我们如何把它变成形象具体的语言呢?通过一些联想和比喻来达到我们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如对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通过其形成过程,由门捷列夫最初

按照原子量排列,到一种种元素性质的预测,以及其局限性,和进一步的发展,到最终的形成的现在所运用的元素周期表。通过发展史的介绍来深化和具体化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一类是离子之间的,另一类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根据形成过程的对比,再加之形象化的语

言。就可以很好的使学生的对比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到锻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运用和培养着许多其他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美狄亚的血腥复仇读后感下一篇:观《全名开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