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

2024-05-10

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

一、计算

2+2=

2+3=

4+5=

3+3=

3+4= 5+5=

7+2=

5+2=

6+3=

8+2= 9-2-4=

6-4-1=

10-4-2=

9-2-1=

7-2-1=

9-7-2=

1+2+2=

8-5-3=

8-5-1=

4-2-2=

二、填空

4+()=9

6+()=9

()+7= 7 4+()=6

1+()=5

6-()=3

()+4=6

3+()=8

三、比大小

1+1 O 1-1

1+2 O 3-2

1+3 O 4-3

1+4 O 8-4

1+7 O 4+4

1+5 O 1+6 6-1 O 1+7

7-2 O 1+8

四、应用题 列算式

草地上有3只小狗,又跑来5只小狗,现在有几只小狗?

篇2: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课前准备 人民币教具和钟面。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元角分的认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第八题。校对。

二、几时几分。

1、是师生出示钟面。

师拨生说。

生说生说。

生生互拨互说。

师说生拨。

2、揭示总复习第九题。

学生独立看着钟面填写时间。

校对。

3、补充:我们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整时、半时,那么,分针在12不到一点或12超过一点该怎么读呢?

复习大约几时。

老师拨学生说:大约8时、三时、5时等。

第五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指导列式计算

三、完成练习十八15题。第10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再试着提出另外的问题进行计算。提的好的给于鼓励。

篇3: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Unit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s already left.复习教学。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重点单词、短语和过去完成时;通过巩固练习, 让学生能学会运用过去完成时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词汇头脑风暴

(设计思路:笔者对以上38个单词进行了归类:1、3、5是过去式或过去分词;2、4、6、7、8是本单元重点单词;9~19是本单元重点短语;其余单词和短语要求一般掌握。在操作过程中, 建议把以上表格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 可采用单词接力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第一轮口头复习, 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然后, 用接力赛的方式开展第二轮复习, 可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第一步的“词汇头脑风暴”既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单词掌握的基本情况, 又起到教学热身的效果, 一举两得。)

二、重点词汇检测

(一) 大显身手

1.Mary was given a prize for coming to school____every day during the whole term.

A.on timeB.in time

C.at the time D.by the time

2.--What’s wrong with your clock?

--It can’t_______.

A.take offB.get off

C.go offD.turn off

3.--I’m sorry I____my homework at home.

--That’s all right.Don’t forget____it to school tomorrow.

A.forget;to take

B.forget;to bring

C.left;to take

D.left;to bring

4.What a pity!The beautiful girl____a dishonest man yesterday.

A.married with

B.married

C.got married

D.was married

5.The camera is_____expensive_____I can’t afford it.

A.so that

B.too to

C.not only but also

D.such that

6.If you meet with anything, let me know. (同义句)

Ifanything______________you, please let me know.

7.He says if you speak English____, you’ll learn it well.

A.as much as possible

B.as many as possible

C.as many as you can

D.as more as you can

8.He’s not used to making speeches in public.It’s so________ (embarrass) .

(二) 归纳总结

1.单词、短语辨析

(1) 区别time短语:on time/at times/in time/by the time

(2) 区别off短语:take off/get off/go off/turn off/break off/set off/run off

(3) 区别:leave/forget

(4) 区别marry及短语

marry sb/get/be married to sb

(5) 区别too…to/so…that

(6) 短语:happen to

(7) 区别as much as possible/as much as you can

(8) embarrass的形容词:embarrassing/embarrassed

2.考考你

(1) ___________time到……时为止

(2) go_________ (闹钟) 响

(3) leave sth________把某物忘记在某处

(4) get________to sb与某人结婚

(5) too...____太……而不……

(6) sth happens_______sb某事发生在某人身上

(7) as______as possible尽可能……

(8) embarrass_________令人尴尬的

(设计思路:在“单词过关测试”的基础上, 对重点单词和短语进行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 为学生提供了巩固的条件, 加深了记忆。教学应主要以学生动口动手为主, 教师适时指导, 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 笔者观察发现, 学生通常采取的复习学习方法是:背笔记———做练习———订正答案———考试。虽然学生很用功, 但是发现有些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地考, 甚至用同样的题型考, 仍然会做错。其实, 问题出在复习教学缺乏必要的“反思”, 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遗忘“归纳总结”, 教师在繁忙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反思”也不够重视。)

三、过去完成时的运用

(一) 牛刀小试

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二) 实战练习

1.Wei Hua_________________ (not go) to see the film last Sunday because he_________________ (see) it before.

2.When I________ (arrive) las night, I discovered that June______ (make) a beautiful candle-lit dinner.

3.--_____you____ (be) to the Summer Palace?

--Yes, I______ (go) there three years ago.

4.By the time we got to school class_______ (begin) already.

5.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______ (be) on for ten minutes.

(三) 练习小结

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对以上练习进行总结:

1.涉及到的时态是:

2.为什么使用这些时态?

(四) 再接再厉:课后背诵3a部分

篇4:“10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趣促情

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好不好?(全班一起从0数到9)这些数字宝宝里,谁最大?谁最小?(生答)

师:在数学王国里,9总是以为自己是老大,老是欺负最小的0。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数学王国郊游的时间,9是队长,它走到0面前说:“你呀,没头没脑,代表一个都没有,你就排在最前面吧。”0听完后,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数字1走到0身边,和它一起想了一个办法让9哑口无言,你知道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吗?(启发学生回答1和0组成了10)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到底10比不比9大,比9大多少呢?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下10。(板书:10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在复习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又提出了新的数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哑口无言?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课件:广场喂鸽图。

师:数字宝宝们准备出发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来到了哪?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回答鸽子、小朋友、老师的数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引导大家一起数一数。)

(2)动手摆10。

师:我们在图中找到了数字10,现在请大家用学具来摆一摆10。(学生动手摆10,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学具摆10进行展示。)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摆对了吗?同桌也相互检查一下。(引导学生之间再相互数10)

师:大家的学具颜色、大小、形状各异,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10呢?(引导学生知道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是10,所以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师:我也用小棒来表示10,你们帮我数一数。(生数数)

师: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这里是2个一、3个一……10个一,10个一捆成一捆是1个十。

(3)生活中的10。

师:同学们,你们的身上有没有10,找一找。(引导学生举起双手数一数手指头的个数。)

师:老师发现教室里也有10,我想请10个同学上来和我玩一个游戏——听指令做动作。

师:请从左数第10个人,跳两下;请从右数第10个人和大家招招手等一系列指令。

【设计意图】以数字宝宝郊游为主线,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主题图中通过观察找到数字10,紧接着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足迹。

2.学习10以内的数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1)尺子图教学10的数序。

师:同学们,尺子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它也想来凑凑热闹,请大家帮帮它,找找10该放在哪里?

(2)计数器教学10的数序。

师:要找到10放在哪,请计数器来帮帮忙。(课件展示计数器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是10,10比9的数量多1。)

(3)点子图教学9、10比较大小。

师:点子图也来帮忙,数一数,比一比大小。(引导学生比较9、10的大小。)

(4)小结。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帮尺子找到10的位置了呢?我们看着尺子上的数字顺序,从0数到10数一遍。

师:再从10倒着数到0数一遍。

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从10倒着数到0?(生答在倒数计时的时候,在火箭发射的时候等。)

师:在火箭发射时,我们习惯用倒数计时的方法,从10倒着数到0,把0改为发射,我们一起来倒数计时,发射一次火箭。(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图,引导学生倒数计时发射火箭。)

师:同学们,我们要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争取成为一名发射火箭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尺子图、计数器、点子图进一步体会10在9的后面,10比9多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巧妙设计火箭发射的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乐趣,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树立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的远大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10的书写。

师:我们学会了数10,现在来学一学怎么写10。请仔细观察,说一说数字10的书写应当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书写10,1占前面的日字格,0占后面的日字格。)

师:请观察老师在书写10的时候是怎么写的,然后请完成书本60页10的描红和书写,请写得又好又快的同学上来展示。(在黑板的田字格里书写10,边写边讲解,特别强调先写1再写0,从左往右书写。)

4.学习10的组成。

(1)教学10的组成。

师:在你们写10的时候,数字宝宝们在广场上玩得口渴了,它们的队长9去买水,可是它一个人提不动10瓶水,请你们帮它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同桌合作,用你们的学具摆一摆分法。

(引导学生摆学具,请两名学生到投影仪上合作摆小棒。大部分学生摆完后,进行汇报。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不遗漏地有序汇报,边汇报边板书10的分与合。)

师:全班齐读10的组成。

(10可以分成1和9,1和9组成10;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

师:请同学们默背一分钟,比比谁先记住。

(一分钟后请学生起来背诵10的组成进行展示。)

(2)小游戏“凑10”。

师:我们来活动活动小手指,玩一个凑数游戏,我的手指比出一个数,你们手指比出另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要能凑成10。(师:我出5;生:我出5……)

(3)10的组成巩固练习。

师:数字宝宝们喝了水,还想吃水果,可是只有10元钱,请你帮帮它们用10元钱买到两种水果。

(创设10元钱买两种水果的情境,练习10的组成。)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凑“10”游戏,用手指和口令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10元钱买水果的练习,使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数字宝宝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两题练习,我们一起来完成,比比谁最快、最细心。完成教材62页第1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得都很认真,老师最后有一首《凑十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我们一起拍手齐读:(播放欢快的音乐。)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今天学习的收获,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收获,并鼓励他们大胆评价自己的表现,总结好的方面,反省不足的地方。最后,在欢快轻松的音乐声中朗诵《凑十歌》,让学生体验认真学习收获知识的喜悦。

篇5: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猜数: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0作邻居的又是谁?(1)。

③在我们学过的数中谁最大?

提出要求:你们猜的可真准,数字娃娃听了可高兴了,也赶来凑热闹,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认真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又会给我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出示课件:0和9的故事)

2、师:同学们,1说的对吗?(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数字变成了10.数字10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吗,它真的这么厉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字10的有关知识。(板书:10的认识)

二、新知识探究

1、感知数10.

师: 有了10后,终于使骄傲的9无话可说了,真棒。同学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

师:到了这一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各族小朋友们也高兴的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师:优美的舞蹈欣赏完了,你看到这个画面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学生可能会说有10个小朋友)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10个小朋友的呢?你能给大家数一数吗?你是怎么数的呢?(按顺序)

小结:数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顺序去数才不会数错,现在咱们再来按从右向左的顺序去数一数

2、举例: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事情很多,用到数字10的地方也很多,生活中到处都能遇见它,看看周围有没有能用10来表示的物体,你能举出有关数字10的例子吗?

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举了这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小朋友的个数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10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10的物体。

三、教学写数。

说了这么多关于数字10的事情,可是你知道10到底该怎么去写吗?下面请看大屏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l”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l”,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2)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l”,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用手比着试一试吧。

(4)你想不想试一试呢?在本子上试着写6个10吧,咱们比比看,谁写的最好。

(5)展示评价。

四、教学数序。

1、出示课件尺子图:这里是什么呢?上面还缺些什么呢?咱们帮它填完整好吗?9在8的后面,9的后面会是谁?(10)

2、学生那出手中的尺子找找10在什么位置。

五、比大小。

师:现在咱们来看一看又是哪个朋友来了呢?(出示课件)

数一数有几个绿苹果?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有几个红苹果呢?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请你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吗?

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六、10的组成。

师:大家的表现可真不错,连它们的大小都会比较。那么你知道10的组成吗?

(l)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 成9和1、8和2……

(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篇6:《10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体验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四、教学设计思路: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图片,计数器等。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学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再让生从大到小说一说。

2、今天,这10个数字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欢迎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复习9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再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引出新课。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3)学生数小棒: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

(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有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5)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拨珠子,让学生感知数字,再给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句子。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这一层次,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师生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构成的,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环境良好,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篇7:教学设计10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及练习九1-3题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具准备:小棒10根、小花10朵、点子图3个 学具准备:小棒10根、小圆片1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数字王国的故事》 “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想到一个什么办法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哦,有的学生猜到了,原来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了,“1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数数和认数

1.教师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画上都有谁?(预设:学生回答老师和同学)

2.师:那我们能数出有几名同学几位老师吗?(预设:生回答9名同学1位老师)

3.师:我们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上1个老师,总共是多少个人?

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4.让学生再观察画面上还有什么。同时老师做出鸽子飞的动作,引导学生说出鸽子。

5.鸽子有几只?(生回答10只鸽子)

师:再和老师一起从左向右数数人数,从上到下数一数鸽子的数量。生,刚才我怎么数结果都是10个人和10只鸽子。

6.师:同学们刚才说我们学过0到9了,现在就用你身边的小圆片摆出我们学过的9.师:怎么样摆能摆出10呢?(生回答再摆1个就是10)

7.有个小朋友摆好了圆片可是他数不清了你能帮帮他么?(师出示64页点子图)。

师:仔细观察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8.同桌合作在桌面上摆出10个小圆片。9 你能用是说一句话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1)学习十以内的顺序

1.师:在计数器上我们又应该怎样数出10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再拨1颗: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再次感受拨9颗以且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2.我们帮助了1和0让他们不再受欺负,数字娃娃很感谢你们,现在他们要回家了,可是有几个数字娃娃怎么也找不到家了,你们帮帮他吧。(师出示67页第一题)

学生观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让学生看直尺上的数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让学生体会10以内的序数

4.师:前不久,我们国家有一件让我们为之骄傲、自豪的事情——神舟七号升空。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态度很认真,火箭发射指挥员说要奖励一下同学们,请同学们帮他发布发射命令。

师:同学们数得很对,火箭发射成功了!指挥员叔叔还留下了一个表格请同学们填写,请看课本67页第2题。(2)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10和9的大小。师:数出点子图中小圆点的个数。

师:重复刚才说过的话,9和10谁大谁小。师:说得真好!很对!(板书9<10,10>9)

(三)学习10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1到9的组成,现在请同学再用10根小棒也来分一分摆一摆,看看10可以分成几和几。

2.学生动手分10的组成。教师走到学生中进行指导。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大声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随后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的方法真好,想出了不同的分法。现在请大家大声地把我们的分法说出来,告诉数字10,可以吗? 哪位同学可以带领大家来齐读10的分成。3.师:现在小棒累了,请同学们把小棒收好。师:同学们动作真迅速!

4.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把数字10分开了,那我们现在反过来再看看,几和几可以组成10呢?看我们的板书老师发现9和1可以组成10,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根据10的分成,说出10的组成。

(四)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 的结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10的写法,边写边讲解:写10时要占两个‘日字格’,先写1,1要占左半格,再写0,0要占右半格。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4.学生在教材上描红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有写错的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1.数数练习

2.师:我们来玩一玩对口令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说10可以分成9和几,学生说10可以分成9和1。

3对数游戏,老师说一个数,学生对一个数,两数和起来是10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9<10 10>9 10 10 10 10 10 ∧ ∧ ∧ ∧ ∧ 1 8 2 7 3 6 4 5 5 1 9 2 8 3 7 4 6 5 5

说课稿 10 的认识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10的认识》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有一点不同,它将10的组成提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学生分析:

由于本课的教学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学生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但是10的组成这一知识点对于以后的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10的组成时,通过游戏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年龄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 三 教法设想 本节课我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数字王国的故事》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想到一个什么办法呢?我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出示课本主题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然后让小朋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用10来说一句话吗?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我说,我们帮助了1和0让他们不再受9的欺负,数字娃娃很感谢你们,现在他们要回家了,可是有几个数字娃娃怎么也找不到家了,你们帮帮他吧?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后面数是谁等。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为了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创设了神州7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自豪,为了能够与宇航员一起倒计时而喝彩。整节课的气氛到了高潮时刻,此时,我趁机向学生进行了一次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多做贡献的爱国教育。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我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学习“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我就设计了“分小棒”这一手脑并用的活动来冲破难点。活动时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小棒拿出分一分,学生分组活动,注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看着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展示,学生说出了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是:看到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最后把10的组成进行板书,学生看着板书很快就发现到: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几和几组成十。这样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了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性,达到了知识的内化。5、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因为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跟前面写的0——9有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设计了数数,对口令及对数游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篇8:认识10练习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 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数数与读数, 关注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数数、读数和写数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一旦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清晰的概念, 学生对6~10数字的读、写, 以及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基数) 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序数) 就轻松多了。这就是说, 我们要在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表象上多下工夫。

正确地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初入学的儿童, 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一样, 因而数数的能力也不一样, 根据学生实际,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而且在培养学生数数能力方面, 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主题图, 排除非本质属性, 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数量的共性上, 尽量从主题图上的人数、桌子数、蝴蝶数、鸽子数以及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6~10的数。如, 教室里有6个学生、6把椅子, 6张桌子, 这种数与量的对等性都可以用6个点子图来表示, 这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开始。同时, 为了方便记忆与书写, 我们就用数学符号“6”来表示。接着, 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6”像生活中的什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 学生将会说出“6”字像个哨子、“6”字像个小茨菰……。同样, 认识7、8、9、10的数时也可如此。如, “7”字像镰刀, “8”字像葫芦、“9”字像气球, “10”字由“1”和“0”组成。当学生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 继续组织学生把这个数再次回到摆一摆的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巩固所建立起来的数的表象与数的概念。最后,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数量, 说一说。如, 6本课本, 6个玩具, 6辆轿车等。要注意的是, 在数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如, 从上数到下;从下数到上;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在数物品时, 每件物品都必须数到, 并且只能数一次。如果每件物品都数到, 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物品的总数量。

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 加强数序教学

数的大小比较首先是建立在数的顺序基础上, 教材编排无论是“6、7的认识”还是“8、9的认识”, 首先安排的是老师和学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然后是数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 即数字;接着安排摆小棒、摆●、▲或摆小花;再接着是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直尺上认识数序;最后抽象出的点子图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的大小比较。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从活动中、从图形中、从表象中抽象并建立“6和7”、“8、9”以及“10”这些数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添上1是6, 6添上1是7;6比5大1, 7比6大1, 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 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 让学生感悟这些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比如,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 让学生边观察, 边数一数, 这是几颗珠。然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拨到5颗时, 问学生:“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也可以先拨出几颗珠, 问:“去掉一颗珠是几颗珠?”学习直尺上的数也一样, 0、1、2、3、4、5后面依次是几, 讲完之后可以安排找“数”的游戏:6的前面是几, 后面是几?与6相邻的数有哪些?从而加深学生对“6和7”, “8和9”以及“10”的数序和大小方面的强化。

为了突破本节教材难点, 区别“6和7”, “8和9”以及“10”, 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即区分几个和第几。在解决教材提供的第40页“金鱼图”的问题时, 可以先进行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 帮助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如, 请每个小朋友伸出5个手指, 让学生从大拇指开始数, 数到第5个手指头时问:第5个手指是什么手指?这里的5个手指和第5个手指相同吗?请第一横排的7名学生站起来先报数, 然后让左边的第6位同学举起手, 再让左边的6位同学举起手。提出问题:“刚才两次举手的人一样吗?”都是6, 为什么不一样呢?使学生体会到第几是表示次序, 指的是一个人。几个表示的是数量, 指的是6个人, 即总数。在此基础上, 再来解决第40页“金鱼图”中的问题, 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动手操作, 掌握数的组成方法

教学6~10数的组成时, 教材安排给小圆片涂色, 在涂色过程中体验6的组成, 然后填出6的五种组成形式。而7和8数的组成教材编排则是把“7个8颗☆分成两堆, 有几种分法?”用引导语引发学生思考:“看到每一组, 还能想到什么?”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联想6的组成说一说, 完成7、8数的组成。对于9、10数的组成, 教学起点明显比6、7、8数的组成有所提高。在教学9的组成时, 教材要求学生“用●摆一摆”, 完成如图:

10的组成则直接放手让学生“先用摆一摆, 再填数”, 如图:

其“放”的过程体现在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后直接填数。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时可以不用教材安排的给圆片涂色, 直接让学生拿6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汇报交流, 在汇报时,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分才不遗漏?比如说:“首先拿出要分的总数, 然后移动一个圆片, 观察分的结果并且写下来。再移动一个圆片, 观察分的结果并且写下来, 一个一个地移动圆片, 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组成并一一记录分的结果,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总结记忆分摆方法: (1) 按顺序分。如:1和5、2和4、3和3、4和2, 5和1; (2) 看到一组想另一组分。即, “一图二式”。如:1和5与5和1;2和4与4和2;3和3, 这种方法要更为简单些, 学生只要记住三组就行。随后, 教师再组织一些游戏, 帮助学生记忆。如:对口令, 拍手、学猫叫、猜一猜等。

四、遵循认知规律, 建立加减法算式的表象

学生在学习“1~5的认识”中的加减法时, 已经对“一图一式”具有初步的感知与经验。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如何引导学生从“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呢?教学时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进行直观操作, 如第42页的图:让两个小朋友分别坐在课桌的左右或前后两边, 然后各自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 列出算式, 即:左边的小朋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列出5+1=6, 而右边的小朋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则列出1+5=6, 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组算式。因此, 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可以让学生像教材主题图那样, 两人一组对着坐, 摆小棒和圆片, 根据摆的过程一人写一个算式。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同一幅图, 不同的摆法, 能写出2个不同的算式, 得到同一个结果, 从中明白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接着用一根小棒从中间隔开, 再引导学生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摆一摆学具, 学习计算6、7的加减法。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 用摆学具的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一图两式”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列算式。

五、引导学生由“一图二式”向“一图四式”过渡

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学生的视角已经从“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教学“8和9的加减法”时, 课本上8、9的加减法主题图已没有画出虚线, 第一次将“一图二式”向“一图四式”过渡。

1.教学“8的加减法”时, 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完成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学习。如, 出示小花图, 让学生观察, 并提出问题:根据图画, 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先让学生小组讨论, 写出算式, 然后汇报交流所写的算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两道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结果一样;两道减法算式中总数没变, 两个减数交换位置后, 结果变了, 从而引导出“一图四式”。

2.教学“9的加减法”时, 可让学生摆学具, 通过操作, 一方面得出5+4=9, 4+5=9, 9-5=4, 9-4=5的结果,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发现计算方法, 从而引导出“一图四式”。

3.教学第53页有关8的加减法时, 重点要突出学生计算过程“想一想”中“想”的活动。

六、注重“大括号”和“问号”的指导, 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大括号”和“问号”的学习, 是学生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教材在学完“6~7的认识”后, 指导学生观察第46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运用所学的6、7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教学时, 要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让学生正确理解画面的意思, 配合学生的观察, 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问号”表示:求一共是多少?再引导学生说出题目里告诉的条件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计算。一开始学生可能说不好, 所以做练习的时候, 应该多让学生看图形、说图意, 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当学生在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意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学生表达得是否清楚、叙述得是否完整、是否简练, 要适时加以指导。

上一篇:公司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下一篇:放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