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练习教案

2024-04-19

周长的认识练习教案(精选6篇)

篇1:周长的认识练习教案

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练习题

一、填空题 姓名

(1)吊扇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封闭图形。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圆的任意一条()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半圆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2)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用来确定圆的位置。画圆时,固定的长度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主要用来确定圆的大小。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表示。

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4)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的。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最长。在同一圆内所有的()都相等,所有的()相等。在同一圆内,()是()的2倍,()是()的(5)圆心确定圆的(),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位置与()有关,圆的()与半径有关。

(6)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7)圆内所有线段中,()最长。在()内,所有的线段只有过()的()是最长的。(8)一个圆的周长是同圆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的比值,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表示()和()的比值,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它=()实际计算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它≈()

(9)小圆的半径是6厘米,大圆的半径是9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10)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圆的直径是13米,它的周长是()米。圆的周长是75.36分米,它的半径是()分米。

(11)有一个圆形鱼池的半径是10米,如果绕其周围走一圈,要走()米。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米。

(12)要在底面半径是14cm的圆柱形桶外面打个铁丝箍,接头是6cm,需用铁丝()cm。(13)用圆规画一个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画出的圆的周长是()厘米。(14)已知圆的周长是50.24分米,圆的半径是()。

(15)用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半径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球是圆形的.()

(2)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5)π=3.14.()

(6)圆的半径扩大4倍,直径扩大4倍,圆的周长也扩大4倍.()

(7)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也一定分别相等.()

1。公式为:(或)。2(4)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周长也相等。()

1()2

(8)梯形可以画出一条对称轴.()

(9)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10)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11)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12)在一个圆里,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13)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1,那么小圆周长也是大圆周长的。()221(14)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

2(15)求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或C=2πr。()(16)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直径。()(17)半径一定比直径短。()(18)圆的半径是直径的(19)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一定是直径。()(20)圆心与圆的大小有关。

三、应用题。

(1)饭店的大厅内挂着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48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2)一个圆形的铁环,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铁环需要用多长的铁条?

(3)儿童公园有一个直径是15米的圆形金鱼池,在金鱼池周围要做2圈圆形栏杆,至少要用多少钢条?

(4)砂子堆在地面上占地正好是圆形,量出它一周的长度是15.7米,那么砂子堆的直径是多少米?

(5)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如果每分转120周,一小时能行多少千米?(保留整千米数)

(6)一个铁环直径是60厘米,从操场东端滚到西端转了90圈,另一个铁环的直径是40厘米,它从东端滚到西端要转多少圈?

(7)一种汽车轮胎的外直径是1.02米,每分钟转50周,车轮每分钟前进多少米?

(8)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40厘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2512米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9)一座大钟的时针长30厘米,分针长40厘米。一昼夜时针和分针的针尖经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10)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2

篇2:周长的认识练习教案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创设情景羊村要开运动会了,所有的羊羊们都要参加,羊村长特地为懒洋洋制定了一套跑步计划。

这里我们设计三种不同的路线:

1、从起点出发没跑完一圈回到起点;

2、从起点出发跑完一圈不回到终点;

3、从起点出发跑完一圈回到起点。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概念。2.讲述封闭图形的含义。

师:同学们,懒羊羊需要大家帮忙看看这些图形,你能帮它们分类吗?(出示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为什么这样分呢?

(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在数学里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师:那你能描一描这些封闭图形的一周吗?

揭示课题,像这样所描的一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周长。

(1)师:你们会用手指一指课桌表面的周长吗?

(2)师:老师这还有两个图形,你敢上来挑战,指一指他们的周长在哪儿? 2.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1)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下面我们进行分四人小组来一起研究这些图形的周长,请看活动要求。现在四人一小组,看清楚测量要求,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用里面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老师这些物体表面或是图形的周长。(2)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探索图形周长的活动是本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得到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机,我实施开展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接着借提交测量单展示测量方法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图形特征的共性,从而寻求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我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图形的周长,依据图形特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大力提倡方法多样化、个性化。涉及到绳测法和滚动法两种方法,规范学生操作。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通过相关练习,提升巩固。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二、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创设情景羊村要开运动会了,所有的羊羊们都要参加,羊村长特地为懒洋洋制定了一套跑步计划。

这里我们设计三种不同的路线:

1、从起点出发没跑完一圈回到起点;

2、从起点出发跑完一圈不回到终点;

3、从起点出发跑完一圈回到起点。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概念。2.讲述封闭图形的含义。

师:同学们,懒羊羊需要大家帮忙看看这些图形,你能帮它们分类吗?(出示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为什么这样分呢?

(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在数学里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师:那你能描一描这些封闭图形的一周吗?

揭示课题,像这样所描的一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周长。

(1)师:你们会用手指一指课桌表面的周长吗?

(2)师:老师这还有两个图形,你敢上来挑战,指一指他们的周长在哪儿? 2.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1)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下面我们进行分四人小组来一起研究这些图形的周长,请看活动要求。现在四人一小组,看清楚测量要求,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用里面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老师这些物体表面或是图形的周长。(2)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探索图形周长的活动是本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得到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机,我实施开展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接着借提交测量单展示测量方法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图形特征的共性,从而寻求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我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图形的周长,依据图形特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大力提倡方法多样化、个性化。涉及到绳测法和滚动法两种方法,规范学生操作。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通过相关练习,提升巩固。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由“认识周长”的教学而“生长”

看到“生长”这个词, 不由感叹它的灵动, 细细品来顿觉意蕴深远, 一路探寻, 发现它一直是教育的视野中一朵耀眼的玫瑰。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 教育是一种生长, 这个过程不是一个通过灌输实现的被动过程, 而是在个人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生活的过程能动地实现的。

观其意, 实其践,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时, 笔者一路实践“自然”与“生长”的理念,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向更多领域教学的实践漫延。

一、真而自然:呈现儿童课堂生成的状态

有时在公开课和研讨课中, 常常感到教学的不自然, 不像真实的课堂, 有不少教师感叹, 公开教学课是花架子的课, 只能看看, 教学中学不来, 为什么学不来, 何为花架子, 这就是因为公开课、研究课往往追求表演的亮, 而不是真实状态下的家常课, 真实的课堂才是自然的课堂。

《认识周长》一课是许多人公开教学过的课, 其中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探究的环节总是被许多老师喜欢, 因为它让学生合作起来了, 动起来了, 课堂上呈现出热热闹闹的景象。如让学生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一枚硬币的周长、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一张正方形的周长。

观看过一些公开课, 常常感叹学生的聪明, 量树叶的周长马上就会用线来围了, 量一枚硬币的长也总有学生能想出用滚动法在尺上度量的方法, 更不要说量长方形只量个长边和宽边就能计算了, 正方形只要量一条边就能乘4计算出周长了。我们听课的老师真的感叹这些学生的“睿智”。为了使教学活动进展顺利, 教师往往“提前演练”或“经验渗透”, 使得部分教学内容甚至整个教学内容都成为儿童的已有经验, 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实际上, 教学内容应在儿童已有经验与挑战高度之间寻找平衡, 这就要求教师适度准备教学内容, 没必要事先让儿童知道太多的教学内容, 而应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设置适合儿童经验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新教学内容, 使得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体现儿童学习经验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的自然呈现。

在自然状态下上《认识周长》一课时, 发现学生的真实状态是这样的:

状态一:认识周长的第一课时, 大多学生不会合作, 用线围着量树叶周长的方法, 也是在教师暗示下想到的。

状态二:得出周长的一般概念后, 学生测量全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 再进行相加。

状态三:对于曲线长度的理解不太明白。总感到直的线好量, 对化曲为直后的恒等不太理解。

读懂儿童, 理解儿童的真实学生状态,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自然之道, 课堂上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由茫然走向清晰的生长过程才是数学教学的自然之道。

二、尊而自然:尊重儿童学习的原生思维

教与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享受过程, 而不是教师抛出知识点, 学生不切实际地接住, 最后消化不良。教学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过程, 数学课堂的自然, 就要从尊重数学学习的原生思维开始, 因为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受生活经验和前续学习知识的直接影响,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 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原生思维, 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案例1: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一根直的金属线

师:你们能估一估它有多长吗?

生1:大约30厘米

生2:60厘米

师: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 必须用尺子来量一量。请一位同学上来量一下。

通过师生合作测量, 得出大约是50厘米。

师把这根金属线弯成曲线

这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它的长度,

生1:弯的线长度是多少, 不好量长度吧, 线段才好量长度呢。

生2:我想弯线间直的距离好像是20厘米。

生3:我感到这条线刚才量出来是50厘米, 现在弯起来还是50厘米吧。

师将线还原为直线再慢慢弯曲, 最后将这条线围起来, 用透明吸管将两头连接起来, 围成了一个心形。

这时再让学生感觉:这心形周围的线有多长?

大多学生说大约50厘米长。

这时教师再把这个围成的心形还原到直线形态, 让学生体会由直变曲再化曲为直的过程。

仔细研究上面这个片段, 我们不难发现, 儿童的原生思维是不同的, 受二年级学习线段的测量的影响, 生1这一类孩子思维受线段是直的, 用直尺能量出长度的影响, 产生错误的原生思想:弯曲的线不是直的, 怎么好量长度呢?生2这一类的孩子感知到线段的直线距离, 以两点间直线距离来估弯曲的线的长度, 原生思维还是以线段的长度来定义曲线的长度。生3的原生思维已经有了长度守恒的初步思想, 能感知出由直为曲的变化是长度守恒的, 这一类的学生应是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或是知识广度的不同形成的原生思维。

所以尊重儿童的原生思维, 在课堂上不要轻意否定他们的想法, 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的行走中感受自己原生思维与知识的碰撞。教师不要将学生一下子就锁定在标准答案中, 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 应尝试理解儿童的思维,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自由地大胆亮出自己的原生思维。

三、顺应自然:找准儿童学习的生长起点

教学的着眼点, 要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寻找儿童数学学习的真实的生长起点, 整体把握知识的脉络, 让学生在智慧的体验中丰富感知, 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思维中碰撞学习, 促进智慧的生长。

根据学生在案例1片段中的反应, 我们要思考认识周长前续知识, 认识线段在教学中要学生掌握的地方, 不能仅仅局限于认识线段和用尺子量线段的教学, 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还要增加一些灵动的教学。

长度守恒感知活动:

活动一:两根等长的棍子, 先两头并齐放置, 让儿童看过之后, 改成平行但不摆齐放置, 问儿童两根棍子是否等长?

先让学生尝试判断, 再用电脑演示第二幅图的变化过程, 体会位置移动中, 方向变了, 线段长度本身没有变化。

活动二:给学生一段毛线, 拉成直线后让学生量出长度, 再给学生一根弯曲的毛线让学生先估一估长度, 再尝试量出它的长度。

活动三:设计这样的练习活动, 如果将图中的绳子拉直, 它的长度大约为多少厘米?

曲线在直尺上的长度计算。

通过上述三个活动,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了更好的基础, 在认识周长后更要多让学生体悟多边形的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再慢慢过渡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计算。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后可以再回转进行练习。由于一些老师在教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后, 学生求一般图形找不到周长计算的公式, 反而不知如何求了, 所以此处的回旋, 应重视和加强周长本质意义的教学, 使周长计算扩展为一般图形的周长计算, 服务于周长概念的理解。

篇4:《周长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一)感知边线和周长

师:(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老鼠绕着圆圈跑了一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还用了一个词语“一周”。

师:(播放视频)在这幅图里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农夫绕着菜地跑了一周。

师:谁听到他说了一个什么词?

生:一周。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生:绕着物体跑一周。

师:是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周”。(播放视频)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了一周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小红没有沿着操场的边线跑完一圈。

师:我们说“一周”时要注意什么?

生1:沿着物体的边线。

生2:从原点回到终点。

【评析】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重复感知和直观的操作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先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如观看视频老鼠跑圆圈、农夫围着菜地跑一周、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

(二)引出课题

师:小红沿着操场边线跑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操场的周长。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这位新朋友。

生1:什么是周长?

生2:如何测量周长?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提—好问题,提好—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

二、亲身体验,认识周长

(一)指一指

师:谁能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认真观察,这位同学是从哪里开始又回到了哪里?

学生用手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又回到哪里?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课本封面的周长。(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呈现学生的操作活动,同时进行小结: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我们只要沿着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绕一周,这就是课本封面的周长。)

(二)找一找

师:除了数学课本封面有周长,你还能找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来。

生1:我可以指出铅笔盒表面的周长。

生2:我可以指出钥匙表面的周长。

(三)描一描

师: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周长,那么,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工具画长方形)谁能指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看这个图形(见图1),如果你认为可以描出它的周长,请你上来描一描,如果认为不可以,说一说原因。

生1:这个图形有缺口,无法指出它的周长。

师:说得好!这个图形有缺口,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这种图形就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我们才能找到它的周长。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真了不起!你们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知道了什么是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周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怎么知道周长有多长呢?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指一指、找一找、描一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感知的过程,进而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关系,从而认识到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知道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也明白了一般图形的周长。

三、实际操作,测量周长

(一)小组合作

师:我们要知道周长的长度,如长方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

生:测量。

师:你的想法真妙!下面,我们动手量一量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测量完成后,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评析】从认识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周长到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体会到了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小组反馈

师:我们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展示。你们选择测量什么图形的周长?是如何测量的呢?

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测量三角形的周长,用直尺分别测量出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并将3条边的长度相加。

师: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做法吗?测量三角形的周长,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用软尺沿着三角形的边线绕一圈,直接读取软尺上的数字,这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做得好!这也是一种办法。现在请另一个小组来汇报展示,你们是怎样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小组成员展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先用毛线把五角星的边线围一圈,然后拉直毛线,毛线的长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师:做得好!你们还想到了其他方法吗?

生1:用直尺量出五角星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以10,就得出五角星的周长了。

生2:用软尺围着五角星的边线一周,然后看软尺上的刻度就得出五角星的周长了。

【评析】学生通过度量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办法,也为探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积累了经验。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在展示活动中总结经验,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一)算一算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但认识了周长,还知道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周长。(电子白板出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nlc202309082208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10×4=40厘米。

师:正确。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2:正方形的周长是10+10+10+10=40厘米。

师:你说的也对。看好了,老师要变魔术了,谁能指出它的周长?(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复制功能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变成两个并列的正方形。见图2)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生1:10×6=60厘米。

师:谁有不同的算法?

生2:10+10+10+10+10+10=60厘米。

生3:(10+10+10)×2=60厘米。

(二)比一比

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列图形(见图3),请思考: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生:最后一个组合图形的周长最短,周长是8厘米。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计算周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同意,要注意以每个图形的边线为准计算周长。

(三)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

师:有一块玻璃裂开了(见图4),现在老师要用胶布把玻璃的边线包一周。猜一猜,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选择的?

生1:(1)甲用的胶布长。

生2:(2)乙用的胶布长。

生3:(3)一样长。

师:哪位同学分别指一指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甲的长边和乙的长边一样长,它们的短边也一样长,而中间的裂痕是甲、乙的共同边,所以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相等。

【评析】通过对比、辨析,学生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到了图形的转化思想。在初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领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总结反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你还想学习关于周长的什么内容呢?

学生交流后进行总结、反思。

【评析】执教老师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总评】

《周长的认识》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是一节扎实、高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趣。执教老师制作了“小老鼠绕着圆圈跑一周”“农夫绕着菜地跑一圈”“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此外,执教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如让学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测量图形的周长。

第二,实。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①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这是学生初步接受周长的概念的建构过程。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有缺口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该图形没有周长?学生思考之后,知道了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完善了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该教学环节是教学的亮点,凸显了数学教学最本真的追求,即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活。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练习题,在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第四,美。执教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明了,干净利索,问题指向明确,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用美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如“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孩子“你们真了不起”。此外,教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直观形象的视听语言,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注:该课荣获2015年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篇5:周长的认识(教案)

回龙中心小学

陈惯莲

教学内容:课本第41--43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形状的图形、实物。学具准备:各形状的纸、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张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生:不公平。师:对,谁来说说为什么不公平呢?(指名学生说)师:两张树叶的大小不同,那么两只小蚂蚁所爬的距离到底哪个长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出示课题)周长的认识和计算

二、摸一摸,说一说,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出示课件)认识树叶的周长。(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自由选择物品,先摸一摸所选图形的周长,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图形的周长。(找周长的活动)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周长,互相说一说。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分组测量,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6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每个小组里都有四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小组长安排组员测量,测量好以后作好汇报的准备。

四、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先让同学们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鼓励先完成的同学帮助旁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五、基础练习。

书本41和43 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六、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窝蜂了,看来还得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指名学生说说)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办法,你们真的太棒了!)

七、小结。(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和计算

设计理念:

篇6:圆的周长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提高综合应用圆周长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旧知。

﹙1﹚什么是圆的周长?你对圆周率与、有哪些认识?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二、完成练习十四。

1、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

﹙1﹚提问:已知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直径?

﹙2﹚集体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2、出示练习十四第4、5、6题。

﹙1﹚第四题可以通过钟面让学生看到,分针经过30分钟、45分钟所走的路程分别是转动一周所走路程的几分之几。

﹙2﹚第五题,在计算要装多少根木桩时,启发学生联系“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白:在一个封闭的圆上分段,分隔点的数目与分成的段数是相等的。

﹙3﹚第6题,这道题要先计算出车轮的周长,再求车轮大约要转动多少周。

3、出示练习十四的第7、8题。

﹙1﹚第7题,要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或长方形存在的关系,如第﹙1﹚小题,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第﹙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半径的5倍,宽相当于圆的直径。

﹙2﹚第8题,要在正方形纸片内剪一个最大的圆,课结合第7题第﹙1﹚小题,使学生发现,这个圆的直径相当于正方形的边长。

4、出示练习十四第9、10题。

﹙1﹚第9题,是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半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装饰木条的长度就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与半圆﹙不包括直径﹚的长度之和。

﹙2﹚第10题,大的半圆的长度是

5,两个小的半圆的长度之和也是

5。

5、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这道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再组织汇报发现规律。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下一篇:黑背鸦之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