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

2024-05-16

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共10篇)

篇1: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

不知道我们的”朱少”从哪儿弄出来新游戏----翻牌!意思就是说看谁先可以从1到10翻完.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看吧!我们组都是各种道路上的”豪杰”,我告诉他们要有方法,我们先一列一列来,大家要记住你们翻过的数字.可一到开始,他们都乱了套,我呢?左右为难!因为不知道我是乱翻,还是有策略的进行.但看现在的局势,唉!真所谓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下一轮,我去当裁判了,原因很简单,不想看见我们队那”群魔乱舞”!可万万没想到,这样让我更加深受打击.临走之前还教给他们的战术,一转眼就忘记了,他们一个劲儿地乱翻,翻得那叫一个卖力.看看别队,井井有序,有条理,有规则,不到几分钟便翻完了!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想对你们吼一句”What Are You”弄啥嘞!

说实话,这个游戏是很需要团队意识,可我们这个组?还需大大加强团队精神!

作者:尹涵

公众号: 飞老和他的孩子们

篇2: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

雷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

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那时,雷锋就把这血海深仇铭记在了心中。雷锋的家人被日军杀害,他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乐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他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对于雷锋叔叔的牺牲,我们深感痛惜,但是,雷锋叔叔的精神却永存于我们的身边。如在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在路上扶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平时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不要以为某件好事太小而不做,想要做大的好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但也不要以为某件坏事很小就去做它,倘若现在做一些小的坏事,那长大后必定会成为社会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事那也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而不能因为想要赢得他人的赞扬而去做。

篇3: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

国内著名的经济管理学者陈惠湘指出:“团队精神是中国跨世纪的课题, 中国的崛起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是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阶段, 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一直在强调团队精神, 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实践团队精神的时候还存在不足。这与我们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方法不够切合当今社会和大学生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学习中, 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文字, 而学生不做思考的重复这些信息, 而从道德教育的层面来说,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内部的道德需要, 变他律为自律。由他律变为自律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内化的过程, 是主动反省和思过的过程, 是一个深刻的内部思维过程, 而这个过程靠一般的说教是完不成的。

因此通过对于团队精神的目的试图阐述一种有效且效果更加持久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来进行分析。

1 体验式学习及其特点

体验式学习, 又称“活动式学习”, 著名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建构者David Kolb给出的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为“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自己对经历或事物的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中获得的洞察[1]。”

1.1 情境性

体验式学习常常是在一种真实的或是虚拟的情境中进行, 学习者通过在情境中亲身感受, 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情境中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 体验来自于学生与他们活动环境的接触之中, 只有当学生容易受到影响的时候, 活动才能够真正给与刺激,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从有限的事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2 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和反思性

所谓亲历性, 是指学习者进入到某种情境, 参与其中的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 是“做中学”的过程, 为了能够从体验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们有必要释放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主动挖掘知识并揭开事物的真相。同时体验式学习还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可能在情境中即时体验也可以是在离开情境后的反思, 前者借助以往经验来分析指导行动, 后者在行为结束后进行重新的评价。

2 将体验式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福雷勒 (1982) 认为:传统的教育变成了存款行为, 其中学生是存款处, 教师是存款人。两者之间互不沟通, 教师只是填单存款, 学生耐心接受、记忆和重复, 其中, 学生的行为范围仅限于接受、归档和存放存款, 在学习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 这样不仅把学生局限在一种思维中, 而且妨碍了他们与现实社会进行正常的联系的思考体验。如果能够将教学和某种经过特别设计的体验相结合的话, 使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一直处于觉醒中, 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他们和世界之间越来越多的问题的挑战, 并让学生保持对现实的批评式介入, 同时认识到各种挑战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这样他们的理解也就更加具有批判性, 渐渐的让学生们开始学会反思自己。无论挑战的出现是来自一个问题或者是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反思总能带来新知, 这样的教学将会更有效果。

团队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 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又是寻求支持道德学习的条件。就体验而言, 如何将团队精神的培养回归生活世界, 开发体验式的学习资源, 是学校的使命所在,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或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 在模拟的情景中, 让学生通过体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合作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以此引起自己的反思, 从而激发起责任感以及改善合作意识的愿望。而我们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 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内化, 效果当然也不会太显著。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相对于人与社会之间是重复博弈的这样情况, 如果个人如果出现不合作的行为, 对于自己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果大家都不善于合作, 最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反思中, 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将体验式教育应用于团队精神的可行性

近年来, 将体验式学习方法应用于德育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个体的思维特点、认知结构和教育的内容的角度考虑, 体验式学习的原理能够与团队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任何学习的目的性首先必须确定两点:学生的需求, 即教学者认为学生需要的知识, 第二是学生的欲求, 即学生认为自己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3.1 体验式学习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998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尽管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领域内, 教育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现实中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思想上忽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过分突出模式化, 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内化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体验式学习课程强调挑战性和实用性,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有途径多、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 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增强, 批判性逐步形成。

不满足于教师教条式的教育, 他们喜欢自己独立思考, 并对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体验式学习是基于社会心理学、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检验和加强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之间的架构, 因此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加强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键联系。

所以说, 从思维特点来说, 体验式学习原理很适合应用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 从认知结构来说, 团队精神中的道德需要的内化是在个体一定的道德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够从新的体验中学习, 还可以从旧的体验中发现新的意义。虽然在新的体验过程中, 会有其自身的固有的思维方式, 但是, 学生的观念仍然可以因为新的体验而对他们进行改变。

从上述几个方面考虑, 体验式学习原理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中。但是, 从教育的形式来讲, 如果将体验式学习法的步骤直接生搬硬套自然是行不通的, 因为体验式学习法对步骤和场地的要求很严格, 而在大学的课堂上进行纯粹体验式学习法的团队精神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所以, 如果想要很好的将体验式学习原理应用于团队精神中来, 还要具体考虑几个问题:a.教育方法的问题。即如何在课堂上实施, 并且考虑到在什么课程上进行。b.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如果将体验式学习原理应用到课堂教育中的话, 教学效果的指标不易测量, 所以就不容易控制, 也就不容易保证教育的效果。所以, 如果想有效地将体验式学习原理应用于高校团队精神的培养中来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这些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篇4:关于企业团队精神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团队精神社会利益个人利益

0引言

团队精神在企业的发展中格外重要,也受到格外的重视,追究起来原因不外是团队精神自身具有的独特价值。理论界对团队精神的研究颇多,内容却大同小异,多集中在对团队精神的理解、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等方面。研究显得陈旧,缺乏对新的社会环境下团队精神的探讨,研究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本文拟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探讨企业团队精神应当具有的内涵,提出团队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以弥补研究的不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团队的理解,学者们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团队进行定义。本文赞同对团队做如下定义:团队是指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为完成一定任务而组成的具有十分默契的合作关系的群体。企业是若干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成立起来的实体,大多数企业的成立直接以赢得利润为目的,从宏观方面说,整个企业成员群体即是一个团队,在微观方面,根据分工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的团体。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配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因此,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扬,也想出种种做法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其中不乏可以推广之处。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对于企业的团队精神建设形成以下几点想法:

1从外在对企业和员工进行包装。树立企业整体形象

研究表明,一定的外在刺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刺激人们产生某种意识。古代皇帝上朝要穿朝服,官员按等级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奏固定的音乐来营造庄严、神圣的氛围,使臣民对皇权产生一种敬畏。法官审判案件身穿法袍,古代敲惊堂木,今天敲一下法锤来显示国家法律的威严,从仪式和外在形象上促进人们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约束参与者和观看者的行为,渲染一定气氛的目的。对于这些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到企业的团队建设中来。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宗旨确定企业建筑的形状、构造,办公室、活动场地的命名,在墙壁和院内刷写标语、口号,悬挂横幅,营造某种氛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内容。为企业员工定做统一的工作服,设立一定的仪式迎接新员工、欢送离职员工等给员工一种归属感。举行形式多样的吸引员工积极参与的晚会、旅游、竞赛等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等。通过这些形式上的做法,使广大企业员工意识到集体的存在,在无意识中自然地融入到团队中来,这对于企业团队精神的树立非常有效,至关重要。考察世界知名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无一不是从细微处着手,向员工渗透强化团队精神。

2团队精神强调成员和而不同。而非单一化

在企业成员的吸收上,应当多样化,不能局限与某一种员工类型。世界因为物种繁多,各式各样自然物的存在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谁都不愿意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其理由不言而喻。同理,一个团队也需要具有不同性格和才能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团队的活力,否则这个团队连基本的存在都面临问题,更不用说发展了。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实际管理中认识不到这一点,在选人用人上一味挑选精英、业务能力强的人,结果造成矛盾冲突不断,企业发展举步为艰,领导者却意识不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团队的组建上吸收能力不等的人,一方面能够活跃团队的气氛,另一方面能够形成对比,发挥“鲇鱼效应”和“激励”及“惩罚”的作用,带动企业的活力。因此,必须避免团队成员的单一化。

3强调团队精神。不是否定冲突

提起团队,大多数人想到就是一团和气,团队成员之间默契配合,劲往一处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事实上,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时无刻没有矛盾,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亦是如此,团队成员在共同奋斗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企业一味强调团结,否认、逃避现实存在的冲突,认为有冲突存在就是对团队的破坏,持如此看法的企业领导者为数并不少。其实,这是对团队精神的肤浅认识,违背客观规律,危害无穷。由于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由此对同一个问题团队内会有不同声音的存在,有时团队成员之间对于某个问题可能争论得面红耳赤,对于成员之间出于公心积极表达个人观点的做法应当给予肯定,对争论进行合理的引导,控制在有利问题解决的范围内,即保护良性冲突;对于上升到人身攻击等层面的恶性冲突则应当避免。良性冲突的存在是企业创造力和活力的体现,允许不同声音的表达,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是企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企业死气沉沉,员工只是默默地按照规定本分地完成各自的任务,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创新就无从谈起。

4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不能狭隘化,要避免唯团队利益至上。损害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做法

篇5:关于民族精神的作文

我们坚持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也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神。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这是站在历史高度,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作出的精辟论述,由此也更加突出了我们坚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着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为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应该说,能够体现和发扬我们民族精神的,不仅有历代优秀的领袖人物和其他杰出人物,而且更为基本和重要的,则是那些默默无闻地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而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的中华儿女,雷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没有身居高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只是用自己极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国家、集体和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也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所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为只要有这个愿望,人人、事事和处处都可以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社会道德实践,既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现实要求和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弘扬和丰富民族精神所必须长期坚持的自觉行为。

篇6:关于梅花精神的作文

关于梅花的作文(一)/r/n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倒的花。/r/n

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着的花。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和木兰花才刚刚开放,月季也随着露出了小小的花蕾,还有那一串串粉红的桃花,绿草如茵,这都是人们说的那样。是的,我也同意。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绿、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深了,那是翠绿的,绿的更加深沉„„而冬天,是这四个季节中最没有生气的,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r/n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它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雪风的影响,傲雪凌霜,在风雪中怒放。/r/n

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冷,连人门都懒得出门,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远超过夏天中的艳丽多彩的花。/r/n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他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它坚强不屈、傲雪凌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r/n

所以我爱梅花。/r/n

关于梅花的作文(二)/r/n

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就像是一个倒着的小水滴;那些张开了一点点小花朵,就像是一个个小未成熟的小桃子;还有的是张开了很多的大花朵,就像是一串串红色的风铃,风一吹动,就发出哗啦啦的笑声。近看一枝枝的梅花,像一个个小人在吹喇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棵既有红又有白色的梅花。这种独特的梅花如孩子的脸庞一般,银装素裹、芬芳浓郁。/r/n

远看那梅花白得像雪,像云。走近梅花,又一阵浓香袭来。啊!它是那样的纯洁无瑕,那样的清香浓郁。梅花所独有的那种幽香,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啊!梅花,我爱你!/r/n

关于梅花的作文(三)/r/n

花的世界里开放着各种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儿。因为他们是美好的象征,所以,谁都喜欢。有人喜欢华贵艳丽的牡丹,有人喜欢绚丽火红的玫瑰,有人喜欢淡雅幽香的水仙,但我却偏爱独傲霜雪的梅花。/r/n

梅花——自古以来,都是诗人们赞颂的对象。就像毛泽东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的“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及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类诗句不胜枚举。/r/n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它不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迎接它的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他成长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冰天雪地。然而,当你漫步在它身旁,映入你眼帘的却是傲然挺立的枝干,含苞欲放的花蕊。瞧,那一朵已经开放,红红的,细细的花蕊伸出,红红的花瓣紧紧的依偎着花蕊,像母亲拥抱着婴儿。细细的花蕊间,零星点缀着白色,丝丝缕缕,情意绵绵。那就要开放的,饱胀得快要裂开,勇敢地迎接风雪的考验。啊,这就是梅花。三九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从不低头弯腰,依然那样娴静,用它那高洁质朴的性格,洗涤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r/n

梅花也是报春的使者,但“俏也不争春”。当百花争艳,它却像害羞的姑娘躲“在丛中笑”,默默的积蓄力量,孕育生机,准备再与冰雪搏斗。/r/n

生活的历程中免不了风霜雨雪。我们应从梅花精神中吸取力量,以梅花的坚强精神去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r/n

【相关文章】梅花/r/n

身为南京的小主人,大家知道南京的国花是什么吗?答对啦!是的,南京之国花那就是清雅俊逸的梅花。/r/n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家会感觉冬天很寒冷,都不愿出门。而梅花这种没有思维的植物却在冬天里绽放,雪白的花瓣顶着寒风傲然挺立,显现出与任何花儿都与众不同的姿态。中华民族的英雄有很多,他们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毫不退缩,毫无惧色!它也是迎着狂风、暴雪一步步成为中国国花、成为岁寒三友的第一!这么多的荣耀!同时,梅花也付出了代价,它经历的困难不知有多少。/r/n

我爱梅花,爱它的骨气,爱它的坚强,爱它的永不屈服。它在严寒的冬天时不肯屈服,将自己娇嫩的肌肤顶着风欺雪压。只有它会有那份精神与那份傲气在寒冷的冬天与风雪做斗争。梅因冬天而存在,而正因为梅花也使冬天添加了几分温馨、清香,减少了几分严寒、冷酷。/r/n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沁人心脾。那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的梅花。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是的,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r/n

篇7:关于精神的初三作文

他们所谓“爱国理念”,不过是建立于他国的损失与痛苦之上的错误想法。那一场令国人惊怒与悲叹的圆明园浩劫,自然当被中华之族铭记。可当时光翻转,大火肆于巴黎之上,黑烟游蹿,基督人低下头,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法国人深邃的眼睛里流下泪水,何以不动容!巴黎圣母院,这座历经一百八十年建成,有着世界上最著名的玫瑰窗的哥特式尖塔,是凝聚着无数人付诸虔诚的地方。当其开始燃烧,不知有多少的信仰付之一炬。我们理应深深为此惋惜与哀悼,而不是固守一方无知的阵地,将千疮百孔的圆明园搬出,加深他国的痛苦,将一场人类文明的劫难变成狂欢的背景。

网友恶意中伤的言语,不禁令我试想当下若是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发生意外,世界不仅未曾叹息,反而落井下石,我们会怎么想?“天道有轮回”中的“轮回”岂是一场意外可以断言?当圆明园被焚烧,英法肆虐而狂,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却站出来指责他们,“圆明园的损失是世界的损失!”又何未给痛惜的国人一点慰藉?他是深爱巴黎圣母院的法国人,同时也是爱着圆明园的人。巴黎圣母院之于他们,就如圆明园之于我们,是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所倚靠的精神原乡。

作为拥有中国精神的中华之族,我们所应怀揣的,应是视世界的财富为共同财富,中华之心会为任何共同财富的消亡而悲鸣。我们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人类的本质应是共同支持,相互倚靠,我们为本国的损失而流泪,但也为世界闻名的消亡而悲鸣!我们所怀揣的是中华之心,是智慧,善意之心,而不是言语中满溢讽刺的恶意。

既身为国人,就不可缺失中华之心,中国精神。我们需要铭记过去,我们或许很难原谅,但我们永远不能失去中国精神。葆有对人类共同文明的那一份热爱、尊重与敬仰,而不是丢了这一切的愚昧无知。建造圆明园的华夏儿女定会为巴黎圣母院的焚烧而悲鸣,他们定会谴责这些打着爱国旗号,实则丢失了中华之心的中国人。

篇8:关于护士的慎独精神

“慎独”一词, 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 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五十二礼记郑氏注孔颖达疏中庸第三十一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注:慎独者, 慎其间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 动作言语, 自以为不见睹, 不见闻, 则必肆尽其情也。若有占听之者, 是为显见, 疏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者, 言君子行道, 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 则必合于道, 故君子恒常戒于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 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恐惧乎其所不闻"者, 言君子恒恐迫畏惧于所不闻之处。言虽耳所不闻, 恒怀恐惧之, 不睹不闻犹须恐惧, 况睹闻之处恐惧可知也。"故君子慎其独也"者, 以其隐微之处, 恐其罪恶彰显, 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言言虽曰独居, 能谨慎守道也。

八十年代毕业护士的慎独精神:护生来源大多是护校通过统一招生得到的优秀学生, 学生在校基本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自身素质大多是较好的, 通过护校三年的培养后, 在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专业素质方面都得到更大的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 基本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很好的发挥护士的优秀品质, 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改进的同时, 很多都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正是对护理工作的充分肯定。九十年代后期毕业护士的慎独作风: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和临床需要的大幅度增加, 护士的整体素质远不如八十年代毕业的老护士。

自本世纪初以来, 护士学校的护生来源则大不如从前, 护士学校所招的中专生, 大多数是考不上高中, 学生成绩不好, 家长为了解决子女就业而自费选择读护理专业。因而这些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学习能力差, 对于分配工作没有压力, 混文凭养身体, 也就不太注意个人素质的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护士存在抵触和偏见, 有护士被歧视冤枉的现象也大有人在, 对此护士们也有苦衷, 出现消极情绪, 对护士的慎独精神非常不利。学校的课时设置也存在问题, 学校在教授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护理专业知识方面重视, 但在人文、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培养方面设置的课时不够。使学生们只知道掌握专业知识, 学到一技之长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工作, 解决一个饭碗问题。因而缺乏职业道德培养。

近十年来护士的整体情况:老护士已经接近退休年龄, 中层护士压力相对较大。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 工作量大, 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不达标。因为目前我国各地医院, 普遍存在护士配制不足。使护士针对一些护理工作, 很难按规章制度去完成。例如, 一人一针一管的使用问题,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问题, 查对制度的执行问题, 手卫生手消毒无菌技术问题等等都是对护士独慎精神的很大考验。再如:一个护士值夜班时, 要管30~40个的患者, 甚至有的科室一级护理的患者就有10多个, 护士无法按一级护理的要求做到, 每15~30 min巡视患者一次。

护士慎独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 医患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提高, 人与人之间的可信度在直线下降, 护患关系到了历史最紧张的时代。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 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 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护士是直接落实各项治疗方案的实施人, 他们单独操作的机会多, 特别是经常一个人单独值班, 无人监督。护理工作是渺小的但也是无私的, 是艰辛的但更是博爱的, 一个渺小的护士干的是大爱无私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事业, 要有慎独精神的高尚品德, 才能在日日夜夜守护病人的过程中, 很好的为病人服务, 才能更好的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

护校在招生方面要择优录取, 增加护理伦理、国学思想教育课时, 重视国学道德培养。护士学校在课时的设置上, 要增加职业道德、人文、社会、伦理方面的课时, 加强护士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新进医院的年轻护士要有道德品质相关内容的培训计划。对每年新考过的注册护士应进行授帽仪式, 要让新护士在南丁格尔像前庄严宣誓:“余谨以至诚, 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 终身纯洁, 忠贞职守, 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 勿为有损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 慎守患者及家务之秘密, 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 务谋病者之福利。”要从内心热爱护理专业。

加强护士的反思教育。让护士养成书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发现自己内心世界不道德的东西及时修正, 加强自我监督, 时刻校正。在自我批评中不断完善护理道德和医德修养。因此,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当私欲萌生时, 仍要以坚强的道德信念和意志严格要求自己, 以良好的慎独精神去践行护理行为。

篇9:关于团队精神的作文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量表,从性别、年龄、成绩、家庭构成等方面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状况进行调查。

关键词:中学生;人际信任;团队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

初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既要求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而,对于中学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很必要的。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些发展特点必然会在其团队精神的培养中体现出来。他们表现为性别、年级的差异。培养团队精神应始于学生时代,这样待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结构等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团队精神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来加强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1、被试。从本校各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人员组成有很大差异。共459名学生。

2、测量工具: 自编中学生人际合作、团队精神量表

(一)中学生人际信任:本量表包括12项,分信任与不信任两种情况。

(二)、中学生团队精神调查表。本调查表共20项。采用5级评分制,完全符合为4

分,完全不符合为0分。对量表进行了百分比运算。

三、调查结果

表1、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1 表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有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信任总体上高于男生。在12个因素中,除序号6、7、9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的9个问题,男、女生都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差异。

表2 :中学生团队精神 性别差异 调查表

表3表明:成绩优、差的学生在调查(一)中的3、5、7上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成绩良、差的在调查(二)中的1、2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成绩优、差的在调查(三)中的1、5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的两个维度(受欢迎指数、受排斥指数)与人际信任的总水平和其高、低水平均无显著相关。可见,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的好、坏并不明显地影响其人际信任度,这说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影响它的因素很多。

四、结果分析

1、性别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性别在中学生人际信任总体及9个内容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与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结果表明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心发展出现了性别上的差异。”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性別的差异,才能引导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健康发展。这个结果与之前“男、女中专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中专生学生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男中专生”是一致的。(吕峰,2000)

2、年龄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此次研究发现,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团队精神状况在总体上无明显差异,这与研究预期不尽一致。这就提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初中生同时处于青春发育期,不应该把初中低年级过分当小孩进行“孵鸭”教育,也不应把高年级过分当大人,任其“自由成长”。他们的身心均处在既幼稚又趋向成熟,既依赖父母又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发展状态,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初、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信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年级略高于高年级,他们在对好朋友、同学、老师、权威及对父母的信任等5个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低年级高于高年级,这有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所致;有学识水平的升高引起的变化所致。

3.学习成绩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成绩的好、坏对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具体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绩优的学生在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许多方面高于其他成绩等级的学生,比如在对好朋友、自己、老师、高尚人格的信任方面特别高于成绩差的学生。鉴于此,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要摈弃以“成绩”论英雄的作法,“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

4.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

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与父母婚姻状况无关,且单、双亲家庭的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20个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这一结果印证了李丹(2000)的研究结论“学生的人际信任态度”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五、调查结论:

1、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男生。

2、初、高年级学生除了在对好朋友、同学、老师、权威的信任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外,总体水平上人际信任无显著差异。

3、 成绩的好、差除了对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部分内容有影响外,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总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4、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无明显的印象。

六、问题存在原因:

学校层面:

(1)、只关注学生是否“只要能参加集体活动就等于没有心理障碍”以及“看起来很良好的适应状态”,而忽略了对学生积极竞争、互助合作等心理品质的激发与培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形式的教育,忽略学生个体潜能开发及自身自愈能力的提高。

家庭层面: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通过上述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到,中学生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的特点,缺乏协作或合作精神。特别是家长对孩子“唯分数论”的单一追求,使得这一代学生的各种优秀的意志、品质很缺乏。、

七、具体措施:

1、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应以一种更全新的理念,更宽泛的视野,来重新整合“团队精神”的各种要素。把这项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把各学科知识,各种价值取向,各要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实现整体统合。

要从教育理念上正确认识和理解“团队精神”,并探讨如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渗透其理念。如体育课的很多团体活动:篮球、足球、花样跳绳、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能很好的促进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当然,这些运动学生们在小学都有所涉及,但是那时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有的学生这些团队意识已经有所降低,许多体育活动都不积极参加,所以,到初中阶段还要进一步对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它们“团队精神”的培养。还有思想品德课,现在的品德课教材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针对团队精神的内容很多,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们“团队精神”的主阵地,要充分地利用好。

2、具体措施:

(1)将学校各班级划分6—8个小组,每个组员都是各科课代表,负责日常事务,有不会的问题采取“兵教兵”的方式,全员参与。这个组也是值日小组,每个分担区都有专人管理,采取加分、减分制。每周五各班级进行评星反思课,反思一周来的各小组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对各小组进行加、减分的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和励志小组(分数最低的),之后评出个人的“星”数,根据得星情况进行“滚动晋级”,一学期下来分别评出“三、四、五星级”学生。这项活动把个人与小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的效果是:即使学生不为其个人着想,他也得为小组——团队着想。

学校的大型活动、集体活动、班级活动,各小组都有自己的职责,“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活干”没有闲人,没有旁观者。

(2)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分组,几人合作“救治病人”、“过独木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团结协作的益处。

(3)利用游戏、校运动会接力比赛、拔河、冬季长跑、歌舞、书法、辩论赛、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背诵《中学生守则》比赛等赛事,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4)举行各种形式的有关人际合作、团队意识的讲座。

(5)各小組自主编排“团队精神”的心理剧,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6)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打扫卫生,宣传交通法规等,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社会是一个大组织,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密切配合。

(7)举行以心理学游戏为依托的主题班团队会,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8)举办大型活动——请心理学专家来校演讲。

(9)信任向后摔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10)密室逃脱,在游戏中寻找线索,触发密室机关一步一步走出密室。分为不同的房间,有需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有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有需要体力和协作配合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房间,十人一组,团队作战,在限定时间内逃出密室者获胜。这项活动要求大家团队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能力,通过游戏体验,激发团队意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成功逃脱。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互相的了解与照顾,凝聚然后绽放,使得学生们找到了乐趣,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一个同心、同愿、同行的相互信任的团队,是学生们所喜欢的。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改变旧有模式,增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也是获得人生快乐和持续幸福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2002)

2、吕峰、文庆松等。 中专生信任他人量表测查分析.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第一期

3、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

篇10:工匠精神关于高三的作文

工匠从不关心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只关心人们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样的热情去同时对待多件事情,工匠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专注于手中的工件,心无旁骛,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别人。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工匠那么只要分工明确社会便永远不会混乱,但现在人们看到电影业赚钱快,于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当导演,最后只落得本职工作没做好,电影口碑也很差的尴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便是塌下心来。面前有很多条路时,或许有的路看起来是捷径,有的路看起来又长又艰难,但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两条路有着相同的终点呢?我始终认为没有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没有任何弯路是不用走的。孟剑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尝试了几十种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又怎么会得到被外国宾客们争先称赞的成果。工匠们塌下心,不急求成,只为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精神大概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

上一篇:小区防台要检查什么材料下一篇:道德讲堂第七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