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2024-04-19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共13篇)

篇1: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及主要功能

1、急救中心功能综述

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本地区紧急医疗保障的一级指挥中心,承担着紧急的医疗任务,也是国家卫生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即能满足本地区范围内的急救调度综合指挥的需要,又具有联合指挥调度的功能,从而形成具既高度集中又分散独立的紧急救援网络体系。郑州百仕吉电子有限公司。

2、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总体调度指挥系统规划方案

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负责本地区内所有医疗急救的调度任务,集中受理患者急救电话的呼入,根据呼救人提供的患者病情和所处位置信息,合理分派调度医疗资源,并集中管理所有出警派诊的语音和文字信息。

2.1 呼入集中受理

中心受理系统同时受理本地区内的所有120电话呼入,及时根据病人的要求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启用中心系统三方通话功能,将电话转接到相应急救站或科室并自动启动通话录音。求救方人可在指挥中心人员的监听下直接向急救分站或出警车辆进行病情陈述。

2.2 车辆集中统一调度

本地区内的所有急救车辆的运行状态始终处在指挥中心系统的跟踪状态下,有利于中心在重大突发性事故发生时的对所有急救资源的统一调度指挥。中心可随时查看所有车辆的待命、接诊中、车辆编号、所属单位等信息。对所有车辆以往的接警过程的运行轨迹全程记录存档,以备以后的随时查阅。对所有急救车辆在岗离岗实现无线考勤,中心实时掌握车辆的岗位情况。

2.3 急救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

急救过程的语音和文字信息(包括急救病历、通话录音、车辆运行轨迹等)自动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上,并可以不同的表格形式索引内容(医院、病种、时间段等)进行查询、统计、打印、报表,有利于中心对全局医疗救援信息统计管理和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调度分配。

2.4 快捷电话(软电话)

在受理席软件平台,可以根据调度工作的需要设置多个快捷电话号码键

和呼入、呼出电话的流水记录表,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号码进行点击拨号,提高调度效率,减少调度失误。

2.5 语音告知

自动语音播报功能,对接诊过程中的车辆位置信息和各种上传至调度席的病人信息进行自动语音提醒,方便受理人员及时了解接警处理情况。

2.6 数据库管理

大型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分别建立急救资源信息库、病人信息库、骚扰电话号码库、固定电话号码库、化学中毒知识库、食物中毒知识库等数据库。

篇2: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月总结(9月)

9月29日,我中心工作人员彭毅、蒲蓉在向主任的带领下,对纳入120院前急救的2个医疗机构(XX中心医院,XX民族医院)进行了9月份院前急救的督导考核和满意度调查。

一、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工作统计情况 统计时间:9月12日至9月30日

中心电话接听总数:1616个,中心打出617个,打入中心989个。未查听(骚扰电话)1583个。

中心调度总次数:188次,有效派车:154次,无效派车:34次。

(1)XX中心医院,调度总次数:62次,有效派车:52次,无效派车:10次。

(2)XX民族医院,调度总次数:126次,有效派车:102次,无效派车:24次。

120车辆准备抽查情况:XXX卫生院,车辆维修(9月24日至30日);XXX卫生院,驾驶员事假(9月27日至29日);XXX卫生院,正常休假(9月29日至30日);XXX镇卫生院,9月26日车辆不能待命未上报中心。

二、督导考核内容及检查结果

(1)考核内容:主要从制度建设、应急准备、120值守和服务质量等4方面进行考核。

(2)检查结果:XX中心医院,考核得分:92分。优点,出诊速度快,急救药品、设备、器械耗材等准备充分、信息反馈较完整、无患者有效投诉。不足,救护车完成指令后未及时清理污物,缺派车登记表,驾驶员无工作牌,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度不高;XX民族医院,考核得分,95分。优点,出诊速度快,急救药品、设备、器械耗材等准备充分、信息反馈完整、无患者有效投诉,病人问卷满意度较高。不足,驾驶员无工作牌,急诊医护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急诊急救能力有待加强。

三、满意度调查内容及检查结果

(1)调查内容:主要从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医技水平、医院及车辆准备情况、是否签写院前急救知情告知书等10方面进行调查。

(2)检查结果:XX中心医院,有效问卷3份,合格率即患者满意度〉90% 1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未签写院前急救告知书,救护车到达现场前未电话联系,医护人员医技操作不满意。XX民族医院,有效问卷5份,合格率即患者满意度〉90% 5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救护车到达现场前未电话联系,医护人员医技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篇3: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虽然, 在国家的统一行政规定下, 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中都建立起了120急救指挥中心, 它是一个以120急救电话为中心的院前急救指挥系统, 在需要时, 有权限调动本地区之内的医疗用车、急救站和医院, 以及在必要时可以请求110、119及其他地区120等单位的协助。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所述, 单纯依靠传统的电话系统, 依靠病患本人或事发目击者的电话口述来确定病患的人数、病情、事发地点等等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急救的发展需要。很多时候, 所获取的信息的不完整与不准确, 直接导致了急救不及时, 患者病情的延误, 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

因此, 我们需要利用现在城市蓬勃发展的高科技网络通讯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工程技术形结合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院前急救管理系统, 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精度, 准确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1 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的构成

一个现代化的院前急救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 需要具备容量大、智能化、覆盖面广、安全可靠等特点, 这就使得这个系统在接收信息、指挥调度和即时指挥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便捷、灵活、及时和安全。

现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城市有着以有线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有线宽带网和无线电信网及宽带网所交织而成的通信网络, 覆盖全面并且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以这些既有的通信网络为基础, 网络化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包括, 话务通信语与录音系统、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与调度系统以及无线卫星定位系统。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120中心调度室受理呼救电话后, 调度系统自动根据呼救电话所提供的信息, 生成数字地图, 找到最小半径有效救护人员和车辆。调度人员根据这一信息通知相关单位出动急救人员。在整个外出急救过程中, 执行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中心指挥人员保持联系, 随时汇报最新情况, 应对突发情况, 并及时与需要其配合的相关部门联系, 从而保证迅速安全的把患者转送到最佳的治疗地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 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与优势

2.1 信息的即时全面准确收集

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的一大优势是准确快速的收集病患相关信息。当急救电话接入急救中心时,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和GPS (卫星定位系统) 就会通过分析电话号码, 开始自动搜索病患所在地点, 这就使得在一些情况下, 患者因病情无法将信息叙述完整时, 急救中心也能迅速准确的找到患者所在地进行救治。而在呼救者的叙述过程中, 系统能根据不断录入的信息, 不断缩小患者所在范围, 并给出最佳出车路线, 省去了人工查找的时间。而录音系统则保证了在救治过程中, 如语言信息有偏差或模糊不清之处, 可以通过录音寻找其他信息以确定患者所在地及病情。

2.2 调度的自动化与网络化

我国长期使用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中, 信息记录、生成派车单、决策调度等任务全部由人工完成, 速度慢, 误差大, 出车时间就平均要花掉三到五分钟。这些时间对于危急重症病人, 例如心脑疾病、外伤大出血的患者是十分漫长的, 在这些病情的处理中要做到分秒必争, 耽误一刻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生命。

而在指挥调度网络化后, 系统在呼救电话接进指挥中心的同时开始运作, 启动电话录音、录入信息、生成病患所在地点的数字地图、分析最佳出车地点和人员生成派车单、规划最佳急救路线、提出备用急救方案等等工作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 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工逐项进行的时间, 且很大程度提高了精度。并且在派车单下发的同时,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现场急救人员手中, 提高了现场人员行动的针对性。这一系统可以将出车时间提高到1min以内, 为患者生命提供了有效保证。

2.3 信息共享与科学决策

正如前面所说, 城市的发展让大型事故的发生率也在升高, 交通事故、火灾、垮塌事故、大面积中毒、恐怖袭击事件与自然灾害在近年发生的愈加频繁, 在这些在大型医疗任务的处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医疗部门反应行动迅速, 出动大量医务人员和车辆, 迅速转移和运送患者, 而且经常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 这就对信息的共享程度与速度、部门间的高效有序配合提出了很高要求。

网络化急救指挥调动系统在这些事故的处理当中显现出了其优势。一方面, 急救系统可以迅速分析现场情况, 给出最佳急救方案、出车单位和出车路线, 并根据事故等级, 决定是否需要或需要哪些其他部门的协同, 在程度十分严重时, 甚至可以不经人工直接通知110、119等应急部门, 在本地医疗资源不足时, 及时联系周边地区医疗部门请求支援。在事故救助过程当中, 各部门所收集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迅速共享, 让指挥中心和救护一线都能迅速全面的了解现场的情况, 并及时对急救方案进行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李莲芬.院前急救计算机通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J].现代临床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 (6) .

[2]徐芳.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 2007 (4) .

篇4: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升级;规划;需求

中图分类号:R459.7;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48-02

1 背景概述

随着呼救量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原有的功能已经满足不了现有工作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需求。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如3G视频车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手机定位、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导航型车载子系统等发展迅猛。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百姓,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需要,合理规划指挥调度方式并升级系统。系统按相对独立性划分为:计算机网络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120指挥调度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车载GPS子系统、大屏幕显示与监控子系统七大部分。

本次项目建设需要解决以下问题:CTI系统软件升级、数字录音系统软件升级、受理信息系统升级、地理信息系统升级、安克车载系统软件升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站接警软件升级、手机定位系统软件等。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以现代呼救中心系统呼叫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并结合了有线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视频传输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预案系统,使120系统在技术装备上居于领先地位。

为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救治,系统还采用优先分级调度知识体系,使调度受理指挥更加标准化、人性化,而且在指挥过程中提供电话急救指导,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福音。

总的来说,我们应建设高可靠、高效率、高性能、高适应的120急救指挥,满足全市院前急救服务的需求。

3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3.1 数字交换机子系统

有线通信子系统(即交换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语音通讯平台并对通讯线路加强管理,以辅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对呼救者的处理。

按照稳妥可靠的设计思路,电话线路的设计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0系统采用1条E1线路与电信网连接,如采用两条线路还可以实现备份功能。

如果E1线路的任一端设备、线路本身或者交换机出现故障(发生概率极小),则急救电话通过数字中继呼入的通道就会完全中断。为保证急救呼入的通畅,保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应该建立实线备份路由,即在中心建设3条急救实线线路作为数字中继的备用线路。急救呼入平时通过数字中继接口接入,一旦数字中继接口或交换机出现故障,则自动将急救呼入转至实线急救电话,如图1所示。

3.2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主要包括局域网络、广域网络和无线网络等,它将120指挥中心和分站(分中心)、联网救治医院、救护车辆、数字公共网络、移动数字通信网络等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或指令的快速传递、信息共享、信息反馈等功能。

3.3 数字录音子系统

数字录音子系统主要是提供受理调度全程的数字录音服务。它通过与交换机系统相连接并且可以和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使得它和中心计算机系统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系统。

3.4 120指挥调度子系统

120指挥调度子系统是120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从120呼救开始到院前急救完成的实时处理系统,其包括:接收120呼救、受理、调派救护车辆、信息反馈、增援处理以及对相关急救命令信息的传送、收集、处理等,从而实现了快捷、完全、科学的全程化急救受理指挥调度。

①从呼救受理开始,中心可以实现和患者多方面的信息沟通,并将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给患者可能送达的医院。

②从呼救受理开始,中心即可告知患者派车情况和车辆动态。

③救护车到达现场接到患者后,车载医疗监护设备(如:心电仪)的监护信息以及其他生命体征即可通过配备的车载信息终端(导航型)手工输入,传送到即将送达的医院急诊科,医院信息终端和LED显示终端上即可显示相关信息,提醒医院急诊科尽早做好相应的准备。

④患者送到医院时,救治基本情况也可通过医院信息终端反馈到中心,便于中心进行院前救治医学统计,指导以后的急救。

3.5 地理信息子系统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是由地理信息平台、电子地图、应用软件等组成的软件系统,利用它我们可获得各种信息以及进行快捷的定位。这样就能保证车载GPS终端发回的定位数据能与一个精确的地图图形匹配,获得良好的视觉界面。

3.6 车载GPS子系统

新一代车载信息系统由7英寸彩色显示屏、隐蔽安装的主机、天线等构成,它以车载导航和通信产品为依托,实现了定位信息上传、调度指令接收、急救过程状态信息反馈、GSM移动语音通话、车载电子地图导航、急救管理信息回填、医疗知识查询和智能电源管理等八大功能。另外车载终端还具备强大的程序开发支持,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功能调整。

3.7 大屏幕显示与监控子系统

大屏幕是一种可视化程度较高的帮助系统,能将急救时间可视化,地图、文字等在急救处置过程中一览无余,主要是用于有领导处理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或有领导参观,需要多人指导、提出意见时。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将中心急救科医生急救、路口道路情况等反映在大屏幕上,辅助领导指挥急救。同时,对于日常事故的调度,也可为调度员提供极好的现场感觉。

4 系统的运行测试

系统切割的首要前提条件是新的系统经过测试检验能够投入使用,这就需要系统集成商安排好系统切割前的测试组织工作。

4.1 硬件平台

系统测试应该对所有的硬件平台进行测试,确保硬件能正常运行。

4.2 分系统测试

对于相对独立的系统,应能够预先进行独立测试,确保子系统能够独立稳定运行。

4.3 网络测试

应对急救数字网络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网络通信畅通无阻。

4.4 电话呼入与分配测试

此点测试需要单独列出,以强调其测试的重要性。应确保120电话呼入能正确分配到合适的空闲受理台,对于分中心的固定电话呼入,应确保能分配到指定的分中心。同时要测试迂回路由,确保数字中继出现故障后,120电话能自动迂回到模拟紧急电话上。电话测试应安排独立的测试中继号码进行测试。

4.5 软件联调

对整体软件进行联调,包括中心受理软件、应急指挥软件、通信服务软件、分中心软件、分站软件。测试方法按照角色进行,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同角色进行测试记录。软件测试应做到详尽、尽量考虑边界条件。

5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为社会公益性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提高对急救、突发事件及灾害性事件的分析、计划、组织、协调和及时的控制等指挥调度功能,最大可能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

5.2 社会效益分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保障了社会公众财产和人身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6 结 语

基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高寒.现代通信技术在120急救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4.

[2] 郑顺祥.现代通信技术在水利调度系统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篇5: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在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地“120”呼救电话的受理工作。

2、负责全县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和调度工作,做到以缩小急救辐射半径、加速急救反应为目标,以方便、快捷、有效、系统地救治患者为目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4、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急救通讯网络,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5、科学处理和储存院前急救信息。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报递院前急救动态资料。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负责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0急救工作细则

1、诊后中心工作人员按派诊原则立即调派车辆,保障电话畅通无阻。

2、急救中心派诊时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严谨准确,报清疾病种类和详细接车地点及病人联系电话。

3、急救中心受理电话者必须是本站的医务人员,并于通话完毕后主动报清自己的全名。

4、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派诊内容和准确的出诊时间等记录及录音,保证120对社会承诺的5—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内),定期向主管院长反馈。120急救车司机工作制度

1、“120”救护车急救专用车辆,急救中心(站)统一指挥调配,严禁私自用车。未经批准擅自出车,发生医疗事故,一切经济责任自负。禁止司机开车上下班,出完车,车辆必须放在医院内。

2、驾驶员必须落实好车辆的“三检”“三勤”制度,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格遵守特种车辆行驶规定。

3、中心管理的救护车,要求急救驾驶员爱护车载通讯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严格设备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要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120救护车长途及收费由主管院长签字、120主任及车方商定,但不得影响医院工作。120急救车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及区域性重大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重大车祸等灾难性事件的处置要求。

5、救护车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脱岗或无故迟到,产生医疗纠纷责任自负。

出诊医护人员制度: 1、120,急救车去XX地址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病人已被送走空车、病人拒绝治疗已签字、现场治疗处理、转诊X医院等),现在开始返回。2、120,急救车去XX地址接诊几位病人返回医院。3、120,急救车去XX地址,现有困难(如:病人反锁家中,病人处在高空医务人员无法接近,现场失火等),请110或119、电力部门等协助。4、120,急救车去 XX地址,现场病人较多或危重病人较多,请增派急救车。

120急救受理工作程序:

1、你好,120请讲;

2、问清病人基本病情、年龄、性别、受伤人数等,并记录于受理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现场急救指导)。

3、问清接车地址和联系电话并记录于受理单;

4、按派诊原则GPS定位派车;

5、与求救者联系,动态了解现场情况。根据病情再次行现场急救指导;

6、与出诊急救车联系,实行动态指挥;

7、运用GPS监控系统,指挥急救车辆;

8、接受现场情况反馈,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指挥职能;

篇6: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新址工程评标结果公示

河南建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受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委托,就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新址工程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开标、评标,现就本次招标的.评标结果公布如下:一、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招标名称: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新址工程项目编号:JBDZ--802 二、招标公告媒体及日期:招标公告于8月21日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河南省政府采购网》、《河南招标采购综合网》和《邓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发布。三、评标信息:评标日期:209月19日评标地点:邓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 许静、张红蕊、张正平、单元勋、王艳军 四、评标结果:第一中标候选人:邓州市南国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投标报价:陆拾捌万伍仟壹佰叁拾玖元柒角肆分(685139.74元) 项目经理:张保国第二中标候选人:河南华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投标报价:陆拾捌万捌仟陆佰柒拾捌元伍角壹分(688678.51 元) 项目经理:史继发第三中标候选人:河南宙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投标报价:陆拾捌万柒仟玖佰零柒元零贰分(687907.02 元)项目经理:张超五、本次招标联系事项:招 标 人: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联 系 人:罗先生电 话: 0377- 62112120招标代理机构:河南建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联 系 人:韩女士电 话:0377-62636766,13683996920中标结果公示期: 2017 年 9 月 20 日―― 2017 年 9 月 22 日各有关当事人对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在法定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提出质疑(加盖单位公章且法人签字),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原授权代表亲自携带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本人身份证件(原件)一并提交(邮寄、传真件、电子邮件均不予受理)。逾期未提交或未按照要求提交的质疑函将不予受理。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异议答复不满,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异议答复期间不计算在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七部委第11号令:8月施行,九部委23号令修改)等规定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出书面投诉,未先进行异议的,投诉不予受理。 邓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河南建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 9 月 20 日

篇7: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120”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热线,它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接听求救电话,迅速调度急救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张丹,就是其中一人,一干就是6年。

张丹曾是一名临床护士。XX年,我市“120”急救平台投入使用,她成为一名调度员,仍然工作在抢救他人生命的第一线。“120”的特殊性在于,在救护患者的过程中,最初5分钟被称为“黄金5分钟”,调度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根据求救电话的描述,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先期急救处置,为救援争取时间。张丹和“120”调度员不断学习急救专业技术、救护车的调度技能,通讯网络知识、信息工程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行政管理基本原理、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等,不断充实并提高自身业务工作水平。

几年来,为使急救患者得到迅速有效地救治,为不错派一趟急救车,张丹和中心调度员一起,顶烈日、冒风雨,徒步走街窜巷,熟悉城区街道分布情况,熟练掌握全市各区县、乡镇地理位置。“每个调度员心中都有一张活地图,以至于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派车,开展院前急救,尽量不让灿烂的生命在意外中凋零。”曾经一个呼救电话,让张丹刻骨铭心。一个6岁的孩子,爷爷病重,无法自行拔打电话。孩子拿起电话,拔打了“120”,孩子十分着急,语无伦次。张丹在电话里安慰孩子,耐心引导他讲清了患者病情和家庭地址,老人终于获救。这个孩子是“120”指挥中心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120”电话求救者。还有一次,张丹接到一个16岁男孩的呼救电话,男孩声音颤抖,极度害怕。原来,他掉到了深沟里,四周无人,具体位置不清,急需救助。张丹一边安抚着男孩的情绪,一边仔细地询问他大致的方位以及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同时运用平时所学的特殊案例解决方法,联系到了他的家人,男孩最终获救。

“120”指挥调度平台是我市院前抢救的中枢,是我市的窗口单位。调度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和综合的分析能力、指挥组织能力、正确判断病人是否需要急救及病人病情的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于遇到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了解事发现场患者伤亡情况,合理地调派急救车、指导现场的自救和互救,合理地分流伤病员,使伤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6年来,通过“120”指挥中心平台,近百万个呼救电话接听及时、指挥准确、调度快捷,无数个报警地址不详、回呼无人接听的生命垂危患者得到快速抢救。这些年来,张丹和她的同事们共接到呼救电话1441331个,共调派急救车109204次,迅速及时地处置我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100余起,未漏派、错派过1次,也从未接到过患者的投诉和急救站的不满,使

126304名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篇8: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120指挥调度,手机定位,位置服务

手机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定位移动手机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CDMA网)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位置的技术或服务。手机定位按照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自有手机定位系统与公用定位服务。

自有的定位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和政府部门使用的定位系统,常用于对人员、事件、物品和车辆等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广泛地用于公安执法、物流、长途车定位、紧急救援定位等。

公用手机定位服务一般由移动运营商来提供,这种手机的定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线接入方式,另一种是短信告知方式。在120指挥调度中心系统通常采用专线接入方式对普通用户手机呼叫120急救进行位置定位,通过系统集成最终在中心电子地图显示出手机的具体位置,从而为急救车辆快速到达急救地点提供调度指挥依据,如图1所示。

移动手机定位是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的蜂窝技术来实现位置信息的查询,GSM无线通信网是由许多像蜜蜂蜂窝一样的小区构建而成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编号,通过手机所在小区的识别号就可以知道手机所在区域。 手机小区定位在深圳市区精度范围大致在100米左右,郊区精度范围大致在200~500米左右,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显示的地标名也在不断优化之中。

在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中,简单地通过移动运营商专线信息接入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手机呼入快速定位的问题,尤其在大话务量呼叫的情况下,为此必须引入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Mobil Location Server)。

1 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的作用和功能

在公用手机定位业务中需要接入移动专线提供手机相关位置信息,但是在大话务量突发事件的情形,手机定位查询信息也将随之出现查询误差,为此需要在120急救指挥中心部署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Mobil Location Server)。MLS的作用将不仅能对全市使用移动电话拔打120的急救电话用户提供快速辅助定位服务,而且作为呼叫手机定位服务器首要的问题也要能解决突发呼叫浪涌问题,以实现120指挥中心快速受理、快速处置、减少误报,发挥移动电话定为在医疗急救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具体地讲,MLS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解决浪涌受理定位问题:针对同时发起的大量急救呼叫定位需求, MLS能够与部署于中国移动的位置服务前置机PSF等实体协同工作,对定位结果进行数据综合,减低定位压力,提高定位成功率。

MLS具备定位智能缓冲功能:能够根据中国移动定位平台的最大并发量采取相应的智能缓冲策略,以最高效率缓解定位系统压力。

MLS提供将定位结果与定位请求来源关联对应策略。

MLS提供包括滞后存储,失效转发,负载均衡等集群策略。以保障7×24小时的电信级运营。

MLS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外提供各种接口方式,能灵活地部署在120急救指挥中心,在不影响现有120急救受理系统的前提下,采取耦合方式接入现有系统,并可方便地与120指挥中心其他信息系统相融合。

2 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的接入

将MLS部署在120指挥中心,与现有指挥调度中心数据接口的移动报警定位服务接入网关相连接,共同完成移动GSM网用户拨打120时的定位及基于位置的调度指挥工作。

2.1 网络拓扑图

图2中,CMNET:中国移动数据网;PSF:定位业务前置机;GIS/MAP: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台;CTI:计算机电话集成;PBX:交换机;MLS:移动电话报警定位服务中心设备。

2.2 网络组成

如图2所示,120移动电话定位系统包括路由器网络设备、中国移动的PSF前置设备、移动电话定位位置服务器MLS、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指挥中心受理系统(包括PBX、CTI、受理台等)。MLS接入方式说明如下:

网络接入:MLS设备通过专线方式接入中国移动网络,再通过CMNET与MDC机房的移动位置服务前置机PSF设备相接。

位于120指挥中心的MLS与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受理坐席部分(包括PBX、CTI、受理台等)通过局域网互联。

2.3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2.4 系统流程

系统流程如图4所示。

3 120移动电话定位服务系统组成

3.1 系统组成示意图

如图5所示,系统由移动PSF、MLS、系统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及120指挥中心受理系统所组成。

3.2 MLS的对外接口

在本系统中,作为核心部分的MLS与移动的位置服务前置机PSF和系统的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相接,其对外接口包括。

与移动PSF的接口PSA:完成定位请求转发和定位结果的传送。

与移动报警定位业务接入网关的接口PST:完成定位号码的获取和定位结果的回传。

4 MLS功能及性能

4.1 MLS功能

MLS功能包括报警定位、主叫识别、帐务管理、配置管理、业务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管理、报警实时监控。

4.2 MLS的性能

(1)稳定性与容错性

可以实现7×24小时连续运行。

(2)容量与性能

①定位并发数:所支持的实际最大并发数不小于由运营商的定位平台所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②接收定位请求的并发数:能同时接收本地区范围的120高峰期时发起的定位请求。

③告警时延应小于5秒。

(3)时间同步

MLS与位置服务前置机PSF、系统移动报警定位业务网关等各部分保持的时间精度误差不超过100ms。

(4)安全性

①MLS具备对自身的配置情况、数据端口的工作状态、网络运行情况和操作信息等内容的检查。

②MLS具备良好的访问权限控制功能,包括业务的配置界面、与其他实体之间的接口配置、重要命令和业务的访问权限控制。对所有的访问进行详细记录。

③对用户对该设备的使用,可对每个授权用户建立操作日志,详细记录授权用户操作过程。

5 结束语

手机定位位置服务在“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成功部署实现了移动手机用户在120调度中的基站定位,进一步缩短了调度时间,使调度员对报警人的综合信息掌握更全面和准确,达到了调度员对报警人的准确施救目的。手机定位在“120”指挥调度系统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120”指挥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了“120”的公共应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然.手机定位系统中定位数据管理和高精度定位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大学软件工程,2008.

[2]何燕,胡悍英.GSM网中基于定位的服务及网络架构[J].移动通信,2003(5).

[3]袁玉宝,邓苏.基于蜂窝通信网络的移动定位解决方案[C].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14届学术年会,2004.

篇9: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26-02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否完善与及院前急救水平、指挥调度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急诊急救工作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随着我州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需求也逐年增长,本文通过凉山彝族自治州2005年—2011年“120”指挥调度信息进行分析,为不断完善我州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提高指挥调度质量和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病员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凉山彝族自治州紧急救援中心2005年—2011年有效呼叫“120”的指挥调度信息

1.2方法:对我州7年间院前急救发展情况、呼救病种构成、呼叫出车月、日高峰时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和安克“120”指挥调度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人口487万,其中彝族人口244万、占50.1%[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2005年—2011年全州有效出診117338次,急救伤病员123608人。

2.2院前急救发展情况:七年来有效出诊117338次,急救伤病员123608人次。年有效出诊趟次平均增长率为8.73%,平均发展率为108.73%。年急救病员人数平均增长率为6.73%,平均发展率为106.73%,见表1 (P<0.01)。

年度出诊趟次较上年增长率急救病员数较上年增长率200512510 14200 2006136509.11%146333.05%20071566314.75%1663113.65%20081786914.08%1867112.27%2009181101.35%190171.85%2010189804.80%195873.00%2011205568.30%208696.54%合计117338 123608平均增长率 8.73% 6.73%平均发展率 108.73% 106.73%2.3呼救病种构成: 呼救病种构成前三类依次为:交通伤(33.27%)、除交通伤外的创伤(25.44%)、内科疾病(22.60%),见表2 (P<0.01)。

2.4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呼叫出车月高峰依次为:12、11、8月,低谷依次为:4、2、6月,见表3 (P<0.01)。呼叫出车日高峰时段为16时—02时、低谷时段为02时—06时,见表4 (P<0.01)。

病种病员人数构成比(%)内 科2793522.60%除交通伤外的创伤3144625.44%妇产科90237.30%交通伤4112533.27%中 毒89377.23%儿 科23981.94%其 它27442.22%合 计123608100.00%表3凉山州2005—2011年按月份统计出车情况表

Table 3 Monthly statistics dispatch table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月 份出诊趟次构成比(%)一月100898.60%二月90937.75%三月92257.86%四月89957.67%五月94218.03%六月91447.79%七月99518.48%八月101428.64%九月98298.38%十月100028.52%十一月103838.85%十二月110649.43%合计117338100.00%表4凉山州2005年—2011年按时刻统计出车情况表

Table 4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time out in the state of LiangShan from 2005 to 2011

时 段出车趟次构成比(%)0:00-102798.76%2:00-39193.34%4:00-40253.43%6:00-76866.55%8:00-89297.61%10:00-83547.12%12:00-97518.31%14:00-73346.25%16:00-111949.54%18:00—1553613.24%20:00—1469112.52%22:00—1564013.33%合计117338100.00% 3讨论

统计资料显示,7年来我州院前急救有效出车趟次和急救病员人次逐年增加,年出诊趟次平均增长率为8.73%,平均发展率为108.73%。年急救病员人数平均增长率为6.73%,平均发展率为106.73%。这说明:①随着我州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②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及相关“120”网络医疗机构对“120”的重要性和院前急救知识的大力宣传、普及,我州人民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意识逐步增强。③得益于我州建立了比较完善的“120”院前急救机制[2]。

就院前急救呼救病种构成来看前三类依次为:交通伤(33.27%)、除交通伤外的创伤(25.44%)、内科疾病(22.60%)。可见我州以车祸为主的创伤高居第一位(58.71%),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2, 4,5,6]是危害我州人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为:①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山区地区,山高、路陡,道路状况相对较差。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交通工具广泛应用的同时部分民众在使用交通工具时安全意识缺乏存在疲劳驾驶、超载、无证驾驶、酒驾等情况。③部分民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安全意识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④酒后突发安全事件和治安事件中的打架斗殴等[3]有所增加。因此,应加强我州的城乡道路建设,改进通行状况;加强我州民众交通安全认识以及安全生产和生活的相关知识教育,从而提高我州民众遵守交通规则以及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120”网络医疗机构应加强针对创伤的急救物资、人员准备,加强创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规范急救技术和流程,从而建立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院前急救队伍。

就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来看呼叫出车月高峰依次为:12、11、8月,低谷依次为:4、2、6月。这是由于①11、8月是我彝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彝族年和火把节大假期间外来旅游人员和出行民众较多,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以及假日综合征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②12、8月是一年中相对较冷和较热的季节。气候因素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增加同时驾驶员易疲劳、道路通行情况差(结冰、下雨导致道路湿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5]。③我州农业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86%以上[1],12、11、8月份系农闲季节广大农民朋友慢性病就诊、外出活动、打工的意愿增强,而4、2、6系农忙季节广大农民朋友慢性病就诊、外出活动、打工的意愿下降。呼叫出车日高峰时段为16时—02时、低谷时段为02时—06时。这与我州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规律一致。因此應按照呼叫出车月、日高峰分布特点适当调整 “120”指挥调度平台、各医疗机构的院前和院内急救资源配置,如:弹性增减“120”指挥平台调度人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车辆及急救物资,以适应院前急救之需要[6]。

院前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情况紧急、工作环境差、病种多样、急救药品及设备有限、急救人员劳动强度大、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应根据这些情况结合我州院前急救工作的自身特点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点、急救资源,急救人员,加强急救从业人员培训。从而缩短院前急救反映时间、快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应急急救能力、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凉山州政府信息网 http:∥www.lsz.gov.cn

[2]彭重力.重庆市主城区120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7):689-691.

[3]吴群召.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4):319.

[4]曾量波,梁子敬,黄力,等.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59.

[5]张军,宋小玲,黄先玉.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2(13):123-124.

篇10: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来源:市卫生局 作者:

在市政府及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于2010年6月8日上午十时整,顺利的完成了120调度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为确保我市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为更好地履行政府赋予的院前急救社会救助职责、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市120调度指挥系统自2004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发挥了其应有的急救调度指挥功能,然而,按照至少4年即应对其进行升级改造的系统技术要求,早已超过更新年限,经常出现设备报警、死机、停机及软件和程序的丢失、损坏,尤其近两年,各服务器不断出现各种硬件故障,硬件设备无法正常采购,严重的影响了正常运行,给人民群众的呼救带来不便,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市各级政府对此情况都十分重视,尤其市卫生局领导亲自出面进行协调,我市财政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按照局领导的明确指示,我们本着修旧利废、厉行节约的原则,对中心调度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预算进行了反复磋商,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拨款不足部分由卫生局给予补助,并争取到省卫生厅应急办领导的大力支持,确定省卫生厅应急防控中标单位深圳市中兴信息公司为我们提供系统升级改造服务,系统所需所有软件均由其免费提供,并负责以后的终身免费升级。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们专门成立了120系统切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系统切换工作应急保障预案,与110指挥中心、电信、移动等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在建立了人工120电话接听应急保障通道并将长期保留的前提下,通知各急救医疗分站按规定时间进行车载GPS定位系统更换,以确保系统切换与车载定位无缝衔接,确保院前急救医疗的正常开展。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上午,在市卫生局吴宪局长的亲自指挥下,我们的系统一次切换成功,各项运行指标显示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次系统升级改造,不仅使我市院前急救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调度指挥运行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满足了省公安厅对我市110从四台合一模式切换到三台合一模式(110、119、122)的要求;也确保了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我省承担的应急防控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联网联调工作。

篇11: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为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指示要求,突出“实战实用”不搞“花架子”,将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建成我省综合指挥的“先行军”和“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挥中心聚焦为“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众应用、企业发展”服务,构建基于即时数据的情况调度工作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充分集成共享,重要情况的统筹指挥调度,重大部署的数字化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挥调度提供平台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指挥中心一期重点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项,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部门衔接协同,建立值班值守制度,根据数据动态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系统数据对接情况,分批次入驻指挥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实现五大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

政法、应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五个部门业务及技术人员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及交通执法指挥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五个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并启动系统提升工作。

1.“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x人入驻指挥中心。依托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系统,适时会商研判社会治理趋势规律,统筹协调处置和应急指挥,实现重大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的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构建平安地图,依托“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平安地图”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详情、重点人员信息等因素,立体化展示平安创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元素;基于网格员上报事件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功能,增加频发关键字统计功能,形成每月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实现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事件数据能够实时推送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部门;推进与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联通对接,比对省级事项清单、数据规范,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实现省、市、县、乡、社区、网格六级纵向贯通;依托“全民网格员”活动,实现“爱”APP与“全科大网格”APP互联互通,全体市民可以通过“爱”APP实时上报各类事件。

2.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并将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同步中心,实现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指挥中心组织接入相关部门涉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信息系统,为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3.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并根据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方案,完善指挥调度功能。下一步,开发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信息预警、告警、综合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支持全闭环处置;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网络,入海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逐步铺开建设;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对接工地扬尘监控、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与危固废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整合。

4.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

市交通运输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重点营运车辆主动预防系统全覆盖。整合交通视频资源,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推送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交通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动态数据资源(对接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企业平台)。加强与应急、城管、政法委、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交通运输应急事件联动的一张图一体化指挥。

5.数字城管系统

市城市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x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业务对接、系统升级、行业调度指挥,确保高效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同步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应用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环境卫生监管、园林绿化监管、渣土运输管理、市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子系统。同步完成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平台对接、感知设备硬件部署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改革工作专班。成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xx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大数据局,下设六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该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建立指挥长值守机制。构建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值守,各入驻部门一把手任指挥长,各入驻部门班子成员轮流任值班长,各入驻部门工作人员为具体工作调度员的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中心负责部门间的系统对接、系统运维、数据共享、综合调度和分析研判,并在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级分管同志定期或者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体制,加强入驻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响应解决问题,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会同各入驻部门测算入驻指挥中心经费及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审核后统筹相关资金予以保障,以后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由市大数据局加强市党政信息化资金统筹,优先保障入驻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协同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入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双管人员进行季度管理和考核,按季度通报工作实绩,着力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入驻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

篇12: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煤矿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人们对煤矿安全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每一起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都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

从煤矿的实际应用考察,现代厂矿企业生产是人员、物资、设备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会议。通常情况下,煤矿依靠面对面的会议形式来完成诸如交接班、生产讲评、工作总结等人员交互性内容。而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涉及到安全的设备和场所进行监控管理,例如煤矿的绞车房、风机房、仓库、井口、巷道等事关生产安全的重点部位,这些部位的温湿度、气体浓度、电流、电压等都需要持续地进行动态监视,企业通过监控系统来完成这部分工作。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建设二套独立的视频会议系统和监控系统来实现上述功能。但这种两套独立的系统的做法存在着兼容性差、共享性差、重复投资、操作复杂等诸多缺陷。

由此可见,综合运用视频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建设的关键。为此,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其融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和指挥调度于一体,为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三合一”的整体解决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实现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具有单向远程视频监控及音、视频双向交互视频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市局对城区分局、县区分局、以及各分局下辖的各派出所(业务部门)实施应急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日常值勤管理指示的下达和下级情况的汇报。

2)实现已建系统数字化接入

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应具有视频监控系统接入能力,实现对监控点可视和可控,实现对重要目标、重要场所、危险地段进行动态监视,随时了解现场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社会的安定。

3)实现指挥调度分级管理

用户可根据自身隶属关系进行灵活的级别管理,实现指挥权、监视权和控制权的管理配置,满足各级部门建立有效的指挥调度关系。

4)提供图像信息接口

平台应提供与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图像信息接口,满足其他系统的图像调用和接入。

2.系统结构

煤矿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从结构上应与煤矿生产管理体系相吻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一般煤矿的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可分为:矿务局生产调度中心、煤矿生产调度中心、矿井工作面三级结构,所以煤矿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也要按照以上结构来部署。系统分为主控中心子系统、分控中心子系统、监控前端子系统、移动监控子系统,结构如下图:

图1 煤矿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结构图

1)主控中心子系统

由综合视频交换机、视频录像服务器、网络视频矩阵、数据/报警服务器、指挥调度终端、音视频切换矩阵和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署在矿务局生产调度中心。主要作用是:完成信令和控制信息交换、调度以及系统管理;实现视频指挥调度、远程视频浏览、视频录像、电视墙显示以及视频报警联动等功能。

2)分控中心子系统

分控中心子系统由指挥调度终端、音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机、话筒等)和音视频输出设备(电视机、音箱)等组成,部署在各煤矿生产调度中心。主要作用是:通过指挥调度终端与矿务局生产调度中心进行音视频双向沟通,参加视频会议,对所辖监控现场进行监控管理;根据实际网络环境要求实现视频录像。根据需要可增加网络视频矩阵与电视墙、大屏幕系统配合使用。

3)监控前端子系统

监控前端子系统由监控前端、音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机、云台、云台解码器、防护罩、话筒)、环境信号采集传感器等设备组成,部署在各监控点现场。主要作用是:现场音视频采集,并把采集的数据上传;实现已建视频监控系统的物理接入。监控前端子系统为智能视频处理终端和环境采集设备接入系统提供联网接口。

4)移动监控子系统

移动监控子系统由专业一体化摄影机、背负式无线宽带图像发射机、无线宽带图像接收机等组成。主要作用是:在突发情况时,由专业一体化摄影机、背负式无线宽带图像发射机构成的移动监控前端可在移动环境中对任意指定现场进行高清晰图像采集传输。

3.系统功能

1)生产调度指挥功能

借助于煤矿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独具的多种级别和权限模式设置,上级管理者通过指挥调度终端可以向下级发布指挥和调度命令,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可实现点对点指挥、点对多点指挥、多组指挥、插入指挥等多和指挥调度方式。

另外,被指挥调度者可随时加入和退出指挥调度组;可调用和监视任意监控点的图像,并可广播该图像;多组指挥调度可同时调用监控任意监控点的图像;支持指挥调度者对被指挥者,在指挥调度前的预览;通过配置,可显示任意联动报警点的图像;指挥调度者对多个监控前端进行语音广播。

2)视频会议功能

矿务局管理层可根据需要适时召开视频会议,实现交班会、生产会、总结会等各种会议,进行多点多方双向音视频交流互动。主席可以设定多个例会,每个例会包含相对固定的成员,主席可以方便地组织会议。会议成员可随时加入和退出会议组。主席可以对各个会场的发言权进行控制,并可广播某一分会场。

3)生产过程视频监控功能

篇13: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

一.有警必接原则

120指挥中心调度员对待呼入电话,首先一律按照求救电话处理,做到有警必接。除非确切排除为非急救电话,不允许随意挂机,更不允许随意不处理。

二.调度就近就急就病情派车原则

根据院前急救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调度派车要坚持以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符合患者意愿为基本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所处的位置,原则上首先从最近的120网点医院派出120急救车前往现场进行急救,如遇到最近的120网点医院暂时无120车可派(或病情较重的情况),调度人员要即时另派附近其它的120网点医院救护车前往急救,并告知病人附近无车需从稍远的地方派车请稍等待。

三.调度时效性原则

120急救的特点是有求必应、分秒必争,因此对调度工作的时效性要求特别高。接警后必须做到即时发车,必要时宁可产生放空也要发车。为了提高派车有效率,调度员必须随时掌握急救车辆的位置。要求出

诊人员在完成任务后,立即报告救护车已返回医院或在途中的具体位置,以保证在附近有病人时,马上就能调派就近车辆赶赴现场。当高速公路或其他大型事故紧急报警时,有时报警人说不清具体地址,这时要先派车,指挥出诊人员先朝着基本的方向前往,然后问清楚后再告知准确信息,以保证伤病员能得到尽早救治。

四.调度准确的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时间,避免查找患者耽误时间,调度人员在接警时,必须要做到:

1.问清楚位于哪个区?具体候车的地址?避免发生相同地址却处在不同区域的情况。

2.问清求救者既往病史、病情,并且要用医学术语录入清楚。

3.登记必须项目齐全。调度员接警必须问清楚五个方面的情况:伤病员姓名、联系电话、发病地址、候车地址、主要伤、病情,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120中心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06-04

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06-04

120急救指挥中心07-31

120急救中心管理方案06-04

申请120急救中心07-31

120急救中心的特点09-21

120急救中心主任职责06-04

120急救中心管理岗位06-05

120急救中心管理制度06-04

120急救中心工作总结06-05

上一篇: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与《故都的秋》教参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