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2024-04-12

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共7篇)

篇1: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美国经济学家、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2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在获奖后表示仿佛身在天堂。

奥斯特罗姆说,她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感到非常惊讶。“我的研究成果被认真考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实在是太棒了!真令人兴奋!我非常感谢!”

篇2: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席勒:许多人可获奖我从未期待

皇家科学院宣布获奖者后拨通席勒的电话,后者称自己一时“不相信”获奖。

席勒在接受瑞典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时说:“我知道有许多人配得上这份奖项,所以我从未期待获奖。”

席勒说,他投身经济与金融领域研究是因为“受到吸引”。按他的说法,金融业是社会的支柱,如果得到适当监管,应在“人类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

“金融是一种理论,尽管其中有许多有争议的.因素,但对社会有用,”席勒说。

被《瑞典日报》记者问及如何看待在一些欧美国家蔓延的金融危机时,席勒说,那反映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错误与瑕疵,我们正在修正”。

篇3: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管理理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现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 归纳出以下几种管理理论的划分方式。

主题划分的标准是指根据管理主题及核心内容来划分管理思想。它把管理思想分为传统学派、行为学派、管理过程和数量学派。传统学派主要是对生产事务进行系统地观察, 得出一些管理的特殊技术。行为学派研究的是激励个人的方法及团队关系等等, 主要运用了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管理过程学派则是围绕着管理的过程和原则来建立其管理理论的。数量学派则是把数量统计的方法运用到管理中, 以解决管理决策。

时间为标志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以不同历史时期为标志, 并结合管理的研究内容来划分的一种方式。大多数管理思想史的书籍也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划分的, 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比较清晰地理出管理发展的脉络。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这个阶段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代管理理论时期。

人性假设的划分方法是以管理理论中的人性问题为主线来划分管理思想, 人性问题是管理问题中的核心。这种划分方式把管理思想分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管理哲学的标准则是从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角度来对管理思想进行划分。把管理思想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机关系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通过管理来提高机器的效率。二是人群关系理论, 着重研究人本身, 包括个人、组织及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三是人境关系理论, 则是将人和环境统一起来,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环境构成的系统。

最后, 以分析方法为标准的划分方法, 是根据管理分析的方法和价值观来划分的。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管理理论丛林”。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就是用这种方法把管理思想分为了经验法、人际关系法、集体行为法、协作社会系统法、社会技术系统法、决策理论法、系统法、管理科学法、随机制宜法、管理任务法和经营法。

2获奖理论对管理理论的贡献

2.1从主题维度

2.1.1 传统学派——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一种思维模式, 把经济学从原来无摩擦的理想世界带回了有摩擦的现实世界, 它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这个理论, 在经济学界掀起了新制度经济学运动, 在法学界也出现了经济分析方法, 因此他开创了两个学科的两个流派。而且交易费用理论为管理学中传统学派提供了新的思维, 为分析企业的成因和企业规模的边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科斯的交易费用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了企业产生的原因。科斯认为市场中的交易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 讨价还价的成本, 签订契约、履行契约和监督契约执行的成本、维护交易秩序的成本、解决交易纠纷的成本等等, 这些科斯把它们定义为“交易费用”。而如果使用企业这种形式进行交易就可以节约大部分的交易费用, 如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减少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 经理直接对工人的管理代替了讨价还价, 企业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签订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反复签订合同的费用, 等等。因此人们愿意选择企业这种形式。

交易费用理论也为企业边界的限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上文中提到企业这种形式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但是,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 企业的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 企业官僚机构的弊端也会日益明显, 企业内的交易费用就会非线性地增加。科斯指出, 企业规模的界限应该定在其运行范围扩张到企业内部组织附加交易的费用等于通过市场或在其他企业中进行同样交易的费用的那点上。因此, 如果当某个生产或流通过程由市场机制调节产生的交易费用大于将这一生产或流通过程纳入企业组织内部的交易费用时, 那么用企业组织形式代替市场协调机制就是有效率的;反之, 则是无效率的。那么企业的有效边界的确定就是衡量这两个交易费的大小。

2.1.2 管理过程学派——作业决策理论

西蒙是至今管理学界唯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西蒙的学术贡献做出这样的评价:“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都基于西蒙的思想。”如此的评价, 足以可见西蒙在管理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管理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是“有限理性”原则, 这是他决策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也是他对经济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西蒙的理论对全面的经济分析不如古典利润最大化理论那么优美和适用, 但是它们对一些领域的理解和预测提供较大的可能性。它们已被成功地用于解释和预测了多方面的活动, 如公司内部取得信息能力的分布和决策, 对有限竞争作市场调整等等。管理研究的理论大部分是根据西蒙的思想。

2.1.3 数量学派——机制设计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 是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资源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 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其中利用了数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 为管理学中的数量学派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框架。比如, 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就利用机制设计的相关思想和理论来解决。

委托-代理关系在管理中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关系, 如公司治理结构当中委托-代理, 企业与企业合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等等。因此, 它为管理中的这种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框架。从委托代理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存在着约束和激励的问题。

委托代理中的约束激励问题是委托方想使代理方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 但委托方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 能观测到得只是另一些变量, 这些变量由代理方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 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方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方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得信息来奖惩代理方, 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方最有利的行动。

2.2从时间维度

科学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和分工作为理论背景, 以追求效率作为管理目标的。18世纪末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对科学管理理论有很大的贡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说明分工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管理理论从这一理论出发, 提出了“如何进行分工”的理论:雇主与员工各施其职, 各负其责, 在分工产生的各道工序中用科学的方法替代经验的方法, 以提高劳动效率。“经济人”假设也是制定用工资激励员工方法的理论基础。

管理理论中的战略思想源于20世纪20年年中期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调节社会资源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市场是失灵的, 不能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使用, 必须依靠政府才能弥补市场失灵。战略管理首先从干预企业活动的外部力量中来寻求管理的基本规律, 要求企业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 尤其是来自于政府的全方位的干预, 成为那个时期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战略管理又发生了变化, 因为经济学领域自由主义再度复兴,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存在着失灵的状况, 主张把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这时, 战略管理的重点也从外部转向了内部, 着重发展核心竞争力, 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源泉。

21世纪管理理论出现了新的理念, 即人本管理, 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新理念。这些理论来源于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的研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舒尔茨以劳动力的异质化假定为突破口, 解释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增长之谜。之后又发展到把人力资源和新知识作为新增要素内生化, 强调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累积可以产生递增收益, 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

2.3从人性假设维度

管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的管理”, 因此对人性的假设是管理学整个研究框架的核心。根据对人性假设的不同, 管理学分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类别。而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的所有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在所有涉及到人性问题研究的学科中, 管理学和经济学是有极为突出的。

在新制度经济学当中, 提出了不同的人性假设。它对人性假设的研究基本上回到了现实当中, 它认为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有限理性、双重行为目标等都是比较现实的。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 实际的人在由显示制度来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新制度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是对传统经济学人性假设的修正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事构成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 因此要从分析人的特性来分析影响效率的原因, 从而使交易费用理论得到解释, 并趋于成熟。

管理学中的“经济人”的假设就是从经济学中引入和继承而来的。古典管理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 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是经济诱因, 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张对人进行严格地管理。管理学中“社会人”的假设与新制度经济学当中的人性假设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但是管理学当中的“社会人”假设是从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 与“经济人”假设相比, 它不仅看到了人具有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需求, 还有尊重、社交等其他社会需求。当然, 它在内容上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遗憾和不足, 因此, 后来又出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摘要: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为了奖励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而设立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许多获奖理论也对管理理论作出了不少贡献。重点讨论经济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并且对获奖理论中对管理理论有贡献的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论,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邓雪.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比较分析[J].企业活力, 2009, (1) .

[2]魏亮, 代涛.经济学管理学的异质性、同质性及融合趋势研究[J].现代经济, 2007, (6) :10.

[3]武博, 严旭, 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 2007, (5) .

[4][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5]雷启振.设计有效机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理论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 (10) .

[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8]聂文军.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9]宋晶, 谷苗.人性假设: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 2008, (10) .

篇4: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

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说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篇5:诺贝尔获奖感言对话表演

旁白(麦耀辉):进场的两位同学,郭信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冯茂明是一位采访记者。冯茂明:“先生,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郭信(想了一下)说:“额。。是幼儿园。”冯茂明:“啊?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郭信:“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冯茂明:好,谢谢您的回答。

麦耀辉: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有人对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过恰当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高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诺贝尔获奖感言》对话表演

旁白(麦耀辉):进场了两位同学,郭信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冯茂明是一位采访记者。冯茂明:“先生,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郭信(想了一下)说:“额。。是幼儿园。”

冯茂明“啊?。。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郭信“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冯茂明:好,谢谢您的回答。

麦耀辉: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有人对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过恰当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高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诺贝尔获奖感言》对话表演

旁白(麦耀辉):进场了两位同学,郭信是诺贝尔奖获奖者,冯茂明是一位采访记者。冯茂明:“先生,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郭信(想了一下)说:“额。。是幼儿园。”

冯茂明“啊?。。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郭信“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冯茂明:好,谢谢您的回答。

篇6: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读了莫言的演讲稿后,我深有感触。有人羡慕他,有人嫉妒他。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莫言是怎样获得若贝尔奖的,莫言是怎样努力的。与其羡慕嫉妒,还不如去做点实际的。去学习,去努力,去创造奇迹。

莫言在他的演讲稿上,多次提到理他去世多年的母亲。这说明了他的`内心深处感谢并怀念她的妈妈。他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母亲教会了他好多人生的道理。母亲教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他母亲的故事里,让我懂得了善良、宽容和如何写作。莫言小时候长得丑。母亲却是告诉他,他并不是缺手或缺眼睛,人丑不代表内心丑,只要多做善事,人丑也能变美。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宽容。面对旁人的议论,必须心胸宽敞,要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能堵墙。

在莫言的故事里,还有一件事。莫家一年才吃一顿饺子,然后,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莫言打算用红薯打发他,可是他母亲立即骂了他,随后把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乞丐。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一顿饺子是很奢侈的事,但莫言的母亲把非常珍贵的饺子给了乞丐,这就是善良。莫言虽然也给了东西,但是那仅仅是施舍,而莫言妈妈却是馈赠。409莫言把自己不爱的东西给别人,反而是对老人的不尊敬,而母亲把饺子给别人,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

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说惊喜而慌恐,惊得是没料到奖会掉在自己头上。喜是真的给了自己。惶恐,是有了光环后,有许多人挑他的毛病。

篇7: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奖感言

诺贝尔基金会 ( Nobel Foundation) 是根据瑞典工业化学家和国际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 1833—1896年, 1884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于1895年11月27日所订立的最终版遗嘱 ( 1897年1月2日诺贝尔遗嘱首次被瑞典报纸公开报道[1], 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 而设立的, 管理诺贝尔阿阿尔尔弗弗雷雷德德··诺诺贝贝尔尔基金会和颁奖机构的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在瑞典枢密院 ( 相当于国会) 会议上通过后, 1900年6月29日 ( 即诺贝尔基金会成立纪念日) 由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正式颁布实施, 后来略有修订, 2003年版是最新版。诺贝尔基金会理事会 ( 每届任期4年) 现由26名成员 ( 主席1名, 瑞典皇家科学院理事6名, 副理事4名; 卡罗琳医学院理事3名, 副理事2名; 瑞典文学院理事3名, 副理事2名;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理事3名, 副理事2名, 挪威诺贝尔学会秘书可入选该理事会) 组成, 主要负责监管和任命董事会 ( 自1995年起, 董事会成员均由理事会任命, 其成员之间不重叠) ; 董事会 ( 每届任期2年, 首届董事会于1900年9月27日由第一次理事会选举产生) 现由9名成员 ( 主席、副主席和执行主任各1名, 董事4名, 副董事2名) 组成, 主要负责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日常事务, 执行主任是诺贝尔基金会的行政首脑 ( 相当于CEO) 。诺贝尔基金会还设有诺贝尔讨论委员会11名、法律顾问5名、特别顾问1名和审计员6名 ( 其中审计长1名由瑞典政府任命) [2], 诺贝尔基金会权利协会 ( Nobel Foundation Rights Association) 于1999年成立。诺贝尔基金会的办公地点自1926年起搬入斯德哥尔摩斯图尔街14号 ( Sturegatan 14) 的诺贝尔大厦。

受 《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制约的诺贝尔机构包括诺贝尔基金会、4个颁奖机构 ( 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委员会、瑞典文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6个诺贝尔委员会 (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 负责和平奖遴选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个颁奖机构) 和4个诺贝尔学会: 1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学会 ( 1905年成立) : 下设物理学学部、化学学部和经济学学部。2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学会 ( 1936年成立) : 下设生物化学学部、神经生理学学部 ( 1945年) 以及细胞研究与遗传学学部 ( 1945年) 。3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学会 ( 1901年11月16日成立) : 下设诺贝尔图书馆 ( Nobel Library, 自学会成立日起向公众开放) , 主要收藏世界现代文学作品。4挪威诺贝尔学会 ( 1904年2月1日成立) : 下设一座收藏关于和平与国际关系方面书籍的图书馆 ( 1905年9月起向公众开放) 。

每年12月10日当地时间16时30分 ( 有些文献资料将这个时刻说成是诺贝尔的逝世时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他逝世于意大利圣雷莫当地时间凌晨2时左右) 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传统的诺贝尔奖 ( 号称 “天下第一奖”) 颁奖典礼 ( 如无特殊情况, 自1973年起举办地点固定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则同时在挪威王国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 王室成员、诺贝尔基金会和颁奖机构的代表、诺贝尔家族协会的代表、获奖者以及其他特邀嘉宾和社会名流出席, 颁奖典礼在瑞典王室乐曲 《国王之歌》声中拉开帷幕, 首先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席致辞, 接着各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代表用瑞典语简略介绍获奖者的成就和贡献, 然后在交响乐伴奏下, 由瑞典国王到瑞典议会的正式批准) 声中结束, 整个颁奖过程历时约2亲自颁发各个诺贝尔奖项, 颁奖典礼最后在瑞典国歌个小时。迄今已有4任瑞典国王 ( 即贝尔纳多特王朝的第 ( 《古老而自由的北国》是瑞典实际上的国歌, 但它并未得4 ~ 7任国王) 参加过诺贝尔奖颁奖典礼[3], 详见表1 -1。

注 1: 原名贝尔纳多特 ( Jean – Baptiste Bernadotte) , 出生于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山区的波城 ( Pau) , 是当地检察官亨利 ( Jean Henri Bernadotte, 1711. 10. 14— 1780. 03. 31) 和珍妮 ( Jeanne de Saint – Vincent, 1728. 04. 01—1809. 01. 08 ) 之, 1804 年 封 兰 帝 元, 因 尔 三 ( Carl XIII, 1748. 10. 07 ― 1818. 02. 05) 无可继承王位的子嗣 ( 当时在世者只有 1 位私生子) , 1810 年 8 月 21 日他被瑞典国会立为王储。卡尔十四世国王是瑞典现行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者。 注 2: 奥斯卡二世国王和索菲娅王后没有参加 1901 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 官方理由是公务不能分身, 实际上是国王对诺贝尔遗嘱中的倡议表示不满) , 由当时的王储 ( 即后来的古斯塔夫五世) 代表国王颁奖。1907 年的颁奖典礼因奥斯卡二世国王在 2 天前逝世而被取消。 注 3∶ 1914—1918 年的诺奖颁奖典礼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1919 年的颁奖典礼被推迟于1920 年6 月1 日举行, 这是诺奖历史上唯一一次不在12 月10 日举, 这次颁奖典礼因玛格丽特公主 ( Princess Margaret of Connaught, Margaret Victoria Charlotte Augusta Norah, 1882. 01. 15—1920. 05. 01) 在 1 个月前突然。1924 年的颁奖典礼被取消: 物理学奖推迟 1 年颁发, 化学奖与和平奖未颁发, 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芬 ( Willem Einthoven, 1860. 05. 21— 1927. 09. 29) 因外出旅行不能出席, 波兰小说家莱蒙特 ( Reymont, 1867. 05. 07—1925. 12. 05) 因病 ( 已全身瘫痪) 不能前来。1939—1944 年 ( 1940—1942 年未授奖) 的颁奖典礼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1948 年和 1949 年由当时的王储 ( 即后来的古斯塔夫六世) 代表年事已高的国王颁奖。 注 4: 1972 年由当时的王储 ( 即后来的卡尔十六世) 代表年事已高的国王颁奖。 注 5: 其父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 ( Prince Gustaf Adolf Oscar Fredrik Arthur Edmund, Duke of Vsterbotten, 1906. 04. 22—1947. 01. 26) 在荷兰打猎返回斯德哥, 在 Kastrup 机场因飞机失事而逝世, 他育有 1 子 4 女。卡尔十六世是瑞典历史上的第 74 位国王, 他现是欧洲权力最小的国王。瑞典王国现 ( Kronprinsessan Victoria, 1977. 07. 14—) , 根据 1979 年 10 月 12 日瑞典国会通过的继承王位性别, 1980 年 1 月 1 日起她成为瑞典王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 原王储是 1979 年 5 月 13 日出生的菲利普王子) , 其长女艾丝黛拉公主 ( Estelle Silvia Ewa Mary Bernadotte, 2012. 02. 23—) 现是王位的第二顺序继承人。

2诺贝尔奖颁奖概况

如无特别说明, 本文的统计数据均截至2013年12月底。迄今113届 ( 1901—2013年) 诺贝尔奖的颁奖概况详见表2 - 1。

注 1: 本表圆括号内的数据是错误的, 它来自诺贝尔奖官网 ( http: / /www. nobelprize. org/nobel_ prizes/facts/) , 连诺奖官网上都出现这么多的差错是很不应。 注 2: 按颁奖年均人次计: 生理学或医学奖 ( 1. 962) > 物理学奖 ( 1. 832) > 经济学奖 ( 1. 644) > 化学奖 ( 1. 581) > 和平奖 ( 1. 074) > 文学奖 ( 1. 038) 。

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历史上, 迄今共有847人851人次和22个组织机构25次获奖, 尚健在得主总人数是289人 ( 物理学奖77人, 化学奖59人, 生理学或医学奖61人, 文学奖20人, 和平奖31人, 经济学奖41人) , 2013年是自2000年以来, 健在诺奖得主总人数的首次下降。现健在诺奖得主中年龄最大的前6位依次是: 11964年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汤斯 ( Charles Hard Townes, 1915. 07. 28—) ; 21997年化学奖得主、美国生物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博耶 ( Paul Delos Boyer, 1918. 07. 31—) ; 31997年化学奖得主、丹麦生物化学家斯科 ( Jens Chris- tian Skou, 1918. 10. 08—) ; 41981年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籍荷兰裔物理学家布洛姆伯根 ( Nicolaas Bloembergen, 1920. 03. 11—) ; 5199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士和美国 ( 双重国籍) 生物化学家埃德蒙·费希尔 ( Edmond Henri Fischer, 1920. 04. 06—) ; 61993年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斯 ( Douglass Cecil North, 1920. 11. 05—) 。现健在得主中获诺奖最早者是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其中杨振宁 ( Chen Ning Franklin Yang, 1922. 10. 01—) 在健在诺奖得主年龄最大排行榜中现名列第13位。

迄今3位最年轻 “70后”诺奖得主依次是: 12011年和平奖得主、也门女记者和妇女权益活动家卡曼 ( Tawakkol Karman, 1979. 02. 07—) ; 22010年物理学奖得主、俄罗斯和英国 ( 双重国籍) 物理学家诺沃肖洛夫 ( Konstantin Novoselov, 1974. 08. 23—) ; 32011年和平奖得主、利比里亚 “和平运动”女领导人古博韦 ( Leymah Roberta Gbowee, 1972. 02. 01—) 。 另有 “60后” 诺奖得主7位。

阳历生日是2月28日[物理学奖3位, 化学奖与和平奖合计1位 ( 即双料得主鲍林) , 生理学或医学奖2位, 经济学奖1位] 和5月21日 ( 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 和平奖4位) 的诺奖得主最多, 各有7位; 中国阴历生日是十月廿六的诺奖得主最多, 共有8位 ( 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各2位) ; 忌日是8月12日的诺奖得主最多, 共有7位 ( 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 化学奖2位, 物理学和文学奖各1位) 。

诺贝尔奖授奖人数 ( 和平奖的组织机构不计在内) 最多的1年是2001年的14人, 其次是1996年、2000年、 2002年、2009年和2011年的各13人; 1940—1942年未授奖, 其次授奖人数最少的1年是1916年的1人, 即文学奖得主、瑞典抒情诗人和小说家海顿斯坦 ( C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 1859. 07. 06—1940. 05. 20) 。最早逝世的诺奖得主是1902年文学奖获奖者———德国历史学家蒙森 ( ChristianMatthiasTheodorMommsen, 1817. 11. 30 —1903. 11. 01) , 他也是所有诺奖得主中出生最早者; 最近 ( 第558位) 逝世的诺奖得主是1975年化学奖得主、澳大利亚有机化学家康福思 ( Sir John Warcup " Kappa" Corn- forth, Jr. , 1917. 09. 07—2013. 12. 14) 。1年内诺奖得主逝世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当年共逝世18人 ( 物理学奖4人, 化学奖3人, 生理学或医学奖4人, 文学奖2人, 和平奖1人, 经济学奖4人, 其中包括化学奖双料得主桑格。 这是自1994年以后, 6项诺奖得主均有人逝世) , 其次是2004年和2011年各逝世12人。无疑2013年是诺奖得主最为悲伤的一年。自1903年以来, 没有诺奖得主逝世的年份仅有4年 ( 圆括号内数据为当年年底健在诺奖得主的总人数) : 1905年 ( 28) 、1909年 ( 47) 、1920年 ( 61) 和1948年 ( 105) 。以每年年底诺奖得主健在人数计, 以2011年2012年为最多, 都是295人。

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和设想, 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金额, 应能保证一位正教授20年左右不拿薪水仍能继续进行其研究。1901年的诺奖奖金15. 0782万瑞典克朗 ( SEK) 就相当于当时欧洲一位正教授20年或一个工人100年的薪资。历史上诺奖奖金绝对数最少的一届是1923年的11. 4935万瑞典克朗 ( 相当于1901年的36. 99% ) , 最多的年份则是2001—2011年连续11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按其实际价值 ( 即购买力) 来计算, 诺奖奖金最低的一届是1919年的13. 3127万瑞典克朗 ( 只相当于1901年的27. 75% ) , 自1991年起诺奖奖金的实际价值才开始超过1901年, 最高的一届是2001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 ( 相当于1901年的143. 51% ) 。2012年莫言的诺奖奖金首次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为800万瑞典克朗, 只相当于1901年的97. 60% 。

迄今美国籍得主共有5个年度囊括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3个奖项组成, 广义的诺贝尔科学奖还包括经济学奖) : 1946年 ( 还获得和平奖) 、1968年、1976年 ( 囊括所有5项诺奖, 当年和平奖延后1年颁发) 、1983年 ( 还获得经济学奖) 和2006年 ( 还获得经济学奖) 。德国籍得主则有3个年度囊括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1905年、1918年和1925年, 后2个年度的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延后1年颁发且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发。

在2 ~ 3人共同获奖时, 一般情况下, 诺贝尔奖自1990年开始实行获奖者按其姓氏英文字母排序 ( 在3人分享诺奖时, 1 /2奖金获得者有可能排名第三, 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是不妥的, 1 /2奖金获得者理应排名第一) 替代以往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的规定[6], 至今例外的4次是: 1993年和平奖 ( Mandela; de Klerk, 曼德拉的贡献和声望明显超过德克勒克) 、2008年化学奖 ( Shimomura; Chalfie; Tsien, 下村修Shimomura的贡献明显超过后2位) 、2011年物理学奖 ( Perlmutter; Schmidt; Riess, 波尔马特获得1 /2诺奖奖金, 理应排名第一, 后2位则是按贡献大小排序) 和2011年和平奖 ( Johnson - Sirleaf; Gbowee; Karman, 约翰逊—瑟利夫的贡献和地位明显超过后2位) 。经笔者核实, 1980—1989年的全部诺奖得主都符合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的规定。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合作主要因理论突破优先权和排署名先后问题出现争执和怨恨而于1962年5月起中断, 自此他们彻底断交并决裂[7]。 这一恶劣的典型事件不仅是他们个人和中华民族的损失, 而且也是整个科学界的损失, 令人扼腕不已。

在诺贝尔基金会的正式文献中, 诺奖创立之初5个奖项的得主均被记载为 “诺贝尔获奖者 ( Nobel Laureate) ”, 而经济学奖得主则只记载为 “获奖者 ( Laureate) ”[8]。

3诺贝尔经济学奖及其由来

诺贝尔奖始颁于1901年, 由物理学奖PH ( Physics Prize) 、化学奖CH ( Chemistry Prize ) 、生理学或医学奖PM ( Physiology or Medicine Prize) 、文学奖LI ( Literature Prize) 与和平奖PE ( Peace Prize) 5个奖项组成。瑞典国家银行[又译为瑞典中央银行, 旧译为瑞典银行, 创建于1668年9月17日, 隶属于瑞典国会 ( Sveriges riksdag, 1970年起议会实行一院制, 1976年起共设议席349个) , 在瑞典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2006年9月8日起联合储蓄银行更名为瑞典银行 ( Swedbank AB) , 其前身是1820年10月28日在哥德堡开业的瑞典首家储蓄银行。瑞典银行现与北欧联合银行 ( 又译为诺底亚银行、北欧银行, Nordea Bank AB, 2000年由瑞典Nordbanken银行、芬兰Merita银行、丹麦Unibank银行和挪威Christiania银行合并而成) 、北欧斯安银行SEB ( 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 ken AB, 成立于1972年, 隶属于瑞典银瑞达集团) 和瑞典商业银行SHB ( Svenska Handelsbanken AB, 成立于1871年) 合称为瑞典四大商业银行] 在1968年纪念建行300周年时, 最初由时任董事长 ( 任期: 1955—1973年) 艾斯布林克 ( Per Valfrid sbrink, 1912. 10. 18— 1994. 06. 17) 先生倡议, 他首先征询时任瑞典国家银行经济顾问的伦德堡 ( Erik Filip Lundberg, 1907. 08. 13— 1987. 09. 14, 1968—1971年任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1969— 1979年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委员, 1975—1979年任该委员会主席) 和冈纳· 米达尔 ( Karl Gunnar Myrdal, 1898. 12. 06—1987. 05. 17) 等人对于创设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意见[9], 立即得到积极响应, 尤其是瑞典原商务部部长兼战后计划委员会主席 ( 任期: 1945—1947年) 冈纳·米达尔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讨论中力陈设立该奖的重要性, 鼎力推动创设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基金会、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国家银行董事会于1968年5月达成协议, 并经诺贝尔家族协会同意, 最后瑞典政府于1969年1月正式批准, 决定由瑞典国家银行永久性地每年向诺贝尔基金会捐出与每项诺贝尔奖相同的款项, 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ES ( 其正式名称详见表3 - 1) , 采用与此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相同的评审程序, 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遴选, 1969年首次颁奖[10 - 11]。

注 1: 其官方瑞典语全称是 Sveriges riksbanks pris i ekonomisk vetenskap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 他们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社会科学 ( social sciences) 学部, 其首任主席 ( 主席和委员任期都是1969—1974年) 是瑞典经济学家俄林 ( BertilGotthardOhlin, 1899. 04. 23 —1979. 08. 03) , 另设有秘书1名 ( 一般不是经济学奖委员会5人组成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最终决定权属于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全体院士 ( 不包括外籍院士) , 他们举行全体院士会议进行秘密投票 ( 院士们可做4种选择: 1同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的授奖建议; 2同意其他的被提名人; 3交还1张空白的选票, 即弃权; 4建议该年度不授奖) , 由简单多数来决定最终结果。瑞典皇家科学院目前拥有瑞典籍院士约440名和175名外籍院士。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创设时确定的颁奖原则是: 授予以科学研究发展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理论, 以及对提高经济分析作出重大价值和贡献的杰出经济学家。这里的 “杰出”强调的是经济学家们的 “杰出成就”而不是其知名度。评选委员会坚持的两个遴选原则是: 1理论要有原创性且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能结出硕果, 而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 2理论对现实经济要产生影响, 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合格提名人包括[12]: 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 含外籍院士) ;

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成员;

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 ( 即斯堪的纳维亚北欧五国) 的大学和学院相关学科的常任教授;

至少在6所大学或学院拥有相应的席位, 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具有一定观点能在不同国家及其学术中心作出相当贡献的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可邀请的其他科学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属于诺贝尔奖, 它是唯一一个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

虽然在经济学的研究攻关上已出现群体协作的趋势, 但至今为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还几乎是清一色的个人研究成果获奖。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有所不同, 思想、观点和理念迥异甚至对立的2 ~ 3位经济学家是可以同时获奖的, 如1974年获奖的冈纳·米达尔 ( 典型的左派思想和凯恩斯学派,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和哈耶克 ( 典型的右派思想和奥地利学派, 秉持市场原教旨主义) 、1979年获奖的舒尔茨 ( 主张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 和威廉·刘易斯 ( 强调发展中国家走农业化道路) 以及2013年新科得主法马 ( 他认为金融市场是理性的并最终趋于有效) 和席勒 ( 他则认为金融市场并非都是理性的, 有时是无效的) 因所持方法论不同而对市场的理解相对立等。

4经济学分类和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简介

经济学 ( economics) 是经济科学 ( economic science) 的简称, 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经济学按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可分为规范经济学 ( normative economics) 和实证经济学 ( positive economics) 两大类, 其学科分类大致有: 1理论经济学: 包括宏观经济学 ( 如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 和微观经济学 ( 如福利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 , 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和激进政治经济学 ( 简称激进经济学) 等] 也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因政治经济学是各类经济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 有时也简称为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配第 ( Sir William Pet- ty, 1623. 05. 26—1687. 12. 16) 被马克思赞誉为 “政治经济学之父”。2经济史: 如世界经济史、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史等。3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说史) : 如政治思想史、国别经济思想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中世纪经济思想史、近代经济思想史和现代经济思想史等。4应用经济学: 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服务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 政府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货币学、银行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经济管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等。5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科学: 如数理经济学 ( mathematical economics) 、经济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 ( quantitative economics, 旧称经济数学方法) 等。英国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杰文斯 ( Wil- liam Stanley Jevons, 1835. 09. 01—1882. 08. 13 ) 以及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 Marie – Ésprit Léon Walras, 1834. 12. 16—1910. 01. 05) 分别发表 《政治经济学理论》 (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1871) 和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 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1874—1877) 两书, 标志着数理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 ( Carl Menger, 1840. 02. 23—1921. 02. 26)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于1871—1874年共同创立边际效用学派。经济数学模型按经济变量的发生时期可分为静态经济模型和动态经济模型两大类, 按其所描述的经济范围又可分为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经济模型两大类。6边缘经济学: 如经济社会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 ( 又称健康经济学) 等。

在亚里士多德 ( 384? BC ― 322? BC) 时代, 经济学、 政治学和伦理学是三位一体的。现代经济学之父 ( 现代经济学鼻祖) 、英国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 Adam Smith, 1723. 06. 05—1790. 07. 17) 改变了这个传统, 他是公认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 其代表作是专著 《国富论》 (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 他在此书中首先提出 “看不见的手 ( invisible – hand) ”这一著名的经济学命题。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 ( David Ri- cardo, 1772. 04. 18—1823. 09. 11) 在其代表作专著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 中发展了斯密的经济学说, 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剑桥学派因其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 Alfred Marshall, 1842. 07. 26—1924. 07. 13) 及其门生庇古 ( Ar- thur Cecil Pigou, 1877. 11. 18—1959. 03. 07, 被誉为 “福利经济学之父”) 和罗伯逊 ( Sir Dennis Holme Robertson, 1890. 05. 23—1963. 04. 21) 等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而得名。因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熔传统的生产成本论和当时新的边际效用论于一炉, 创立了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又称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的创立以马歇尔于1890年发表专著 《经济学原理》 (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为标志。在货币理论方面, 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式 ( 简称剑桥方程式) 而著称。原属剑桥学派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06. 05—1946. 04. 21, 被誉为 “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 “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和 “战后繁荣之父”。 1922—1924年各获1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号称是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 抨击马歇尔和庇古的观点, 建立起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简称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经济学, 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称为凯恩斯学派) , 史称经济学界的 “凯恩斯革命”, 它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 2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 3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4政府实施需求管理政策是解决失业问题唯一可行的办法。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 凯恩斯主义用总量分析替代个量分析, 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以及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统称为宏观经济学。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 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05. 15—2009. 12. 13 ) 和托宾 ( JamesTobin, 1918. 03. 05—2002. 03. 11) 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 neo- classical synthesis, 又称后凯恩斯主义) 以及以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 ( Joan Violet Robinson, née Maurice, 1903. 10. 31—1983. 08. 05) 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 又称凯恩斯左派) 成为解释、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两大派别。他们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丰富了凯恩斯主义。其中,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 ( Sir John Richard Hicks, 1904. 04. 08— 1989. 05. 20) 和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 · 汉森 ( Alvin Har- vey Hansen, 1887. 08. 23—1975. 06. 06 ) 创立了IS—LM (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M—货币供给) 模型来解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 关于解释经济增长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 ( Sir Henry Roy Forbes Harrod, 1900. 02. 13—1978. 03. 08) 和美国籍俄国裔经济学家多马 ( Evsey David Domar, 1914. 04. 16—1997. 04. 01) 建立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 ( Robert Merton Solow, 1924. 08. 23—) 和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 ( Trevor Winchester Swan, 1918. 01. 14—1989. 01. 15) 等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学派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 萨缪尔森和索洛借用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 Alban William Hou- sego " Bill " Phillips, 1914. 11. 18—1975. 03. 04 ) 首创] 来解释通货膨胀; 希克斯和萨缪尔森等人对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给出了解释; 美国经济学家克劳尔 ( Robert Wayne Clower, 1926. 02. 13—2011. 05. 02) 创立非均衡分析理论等。以耶鲁大学托宾为首的耶鲁学派是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基地, 曾与以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 ( Milton Fried- man, 1912. 07. 31—2006. 11. 16) 为首的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相对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占据着主流统治地位, 凯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 “滞胀”现象 ( 即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 , 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合理解释和提出相应对策, 因而受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猛烈抨击, 但是它们的理论未能摧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结构, 这些学派的主要观点反而逐渐为凯恩斯主义所吸纳。西方各国政府现仍在执行 “没有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政策”。在当今西方世界, 经济学仍在不断演变中, 继续补充、发展、完善和重新阐释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New - Keynesian Economics) , 美国经济学家费尔普斯 ( Edmund Strother Phelps, 1933. 07. 26—) 就是其领军人物之一。

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两大基本思潮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现代新经济自由主义 ( 简称新自由主义) 是一个范围庞大的思潮的总称, 它包括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 ( 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 1881. 09. 29— 1973. 10. 10) 和哈耶克 ( 又译为海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 05. 08—1992. 03. 23) 等为代表的新奥地利学派 ( 又称维也纳学派, 早期的奥地利学派又称心理学派, 它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分支) , 以英国经济学家坎南 ( Edwin Cannan, 1861. 02. 03—1935. 04. 08) 和罗宾斯 ( LionelCharlesRobbins, 1898. 11. 22— 1984. 05. 15) 等为代表的伦敦学派, 以德国经济学家欧肯 ( Walter Eucken, 1891. 01. 17—1950. 03. 20 ) 和艾哈德 ( Ludwig Wilhelm Erhard, 1897. 02. 04—1977. 05. 05, 被誉为 “社会市场经济之父”) 等为代表的弗赖堡学派, 以弗里德曼为创始人的现代货币主义, 以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 ( Robert Emerson Lucas, Jr. , 1937. 09. 15—) 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 ( James Mc Gill Buchanan, Jr. , 1919. 10. 03—2013. 01. 09) 为创始人的公共选择学派, 以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科斯 ( Ronald Harry Coase, 1910. 12. 29—2013. 09. 02) 为创始人的新制度学派 ( 早期的制度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抽象演绎法, 在方法论上它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 和以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 ( Robert Al- exander Mundell, 1932. 10. 24—) 为创始人的供给学派等。 经济自由主义坚信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主张自由放任,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他们认为应尽可能减少这种干预, 同时要求国家为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必要条件; 维护私有制度, 认为它是竞争制度的前提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主张实行健全的财政原则, 反对财政赤字; 主张物价稳定, 反对通货膨胀。

上一篇:八二篮球联赛之最下一篇:咱们班的同学“王熙凤”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