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作文范文

2024-05-03

屈原作文范文(精选12篇)

篇1:屈原作文范文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回顾已知的屈原。

2、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如:日月忽其不淹兮,二、研读1—3段。

1、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4、重点研读第3段。

这一段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

(2)疏通文意和难句。

①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翻译。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屈原之穷——“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屈原之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劳苦倦极”,与下句“疾痛惨怛”四字对举,“极”,应解作“困惫”。

③“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这两句互文见义,承接“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⑥“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

⑦“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自疏’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译文: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3)理清本段的思路。

(见前)

(4)反复诵读,读出咏叹的意味。

三、布置作业。

1、熟读文段。

2、翻译重点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2、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1、集体或个人反复诵读第三段。

2、提问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心害其能(2)属草稿未定(3)平伐其功

(4)离骚(5)靡不毕见(6)其指极大

(7)蝉蜕于浊秽(8)世之滋垢

二、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1、师生共同阅读4—10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2、重点翻译8、9小节

3、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屈原却无论是否在其位都要谋其政。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则是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的爱国之心既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动摇,也不会随楚国的治乱而改变。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是屈原傲骨的内在精髓。

这样写就突出了屈原的精神和品质。

4、这两段的脉络:

这两段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5、反复诵读8、9两段。感受屈原的精神和司马迁的寄托。

三、布置作业。

1、翻译重点句子。

2、记忆重点词义。

3、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最后两段。

2、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3、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研读最后两段。

1、朗读翻译最后两段文字,强调重点词语。

2、概括文段的意思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

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3、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显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作者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比照。

屈原被放,“行吟泽畔”。他在吟什么?屈原仍在“吟”其志,他是为了其“志”而“颜色憔悴”到如此“枯槁”之状,颓废的外表之中仍透露着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可见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惟一手段。

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二、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1、学生总结屈原精神。

2、探讨本文写法特色。

“传评结合”的写法。

这篇史传与我们以前学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有些不同。前面几篇是“寓论断于叙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本文则“以议论行叙事”,没有离奇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或边传边议,或传中寓评,所以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

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篇2:屈原作文范文

一、《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二、《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三、《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四、《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六、《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七、《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八、《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篇3:屈原作文范文

县委党校 郑承志

2013年度,本人结合党校工作,致力于屈原研究、宣讲与活动策划,收到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有突破

作为党校教员,作为屈原故里人,研究屈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但要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却不是一日之功。本年度,本人在研究上有了突破。

照片名称:端午划龙船

照片描述:火炉子沟大桥前的劈波斩浪,其东即楚国始封地鲇鱼山。

一是认真研究屈原廉政文化。将“深固难徙”与“独立不迁”作为屈原廉政内容的突破口,梳理出屈原廉政文化的总体脉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宣讲材料,先后为县纪委、县教育局、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宣讲,收到一定效果。

照片名称:始建于公元820年的屈原祠

照片描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岳父、右神策大将军王茂元任归州刺史时主持修建。注意“孤忠”与“流芳”

二是初步理清屈原法治思想相关内容,并先后为县法院、县司法局等单位宣讲。

三是对秭归祭祀屈原的历史进行回顾与梳理并提出屈原祭祀未来的路径。此文在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首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并作大会交流;宜昌市委党校《三峡学刊》、三峡宜昌网等刊用。

照片名称:屈原墓内红吊棺

照片描述:屈原 端午习俗 三峡 秭归

四是撰写调研报告《将屈原打造成宜昌旅游开发的文化名片》,获宜昌市委党校立项。在此基础上形成宣讲报告《宜昌旅游开发的文化名片--屈原与端午习俗》。先后两次在宜昌市委党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上宣讲,受到学员与市委党校专家、领导好评。

照片名称:为一中学子传授屈原文化与端午习俗

照片描述:给母校的孩子们讲讲屈原及端午

五是针对屈原获“湖北形象代言人”受质疑一事,撰写“屈原何以代言湖北”?“屈原足以代言湖北”等文章,先后被“中国旅游网”、“江苏旅游网”、“荆楚旅游网”等转载。

二、宣讲有提升

作为党校教员,充分借助县委党校讲坛宣讲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深受组织培养的连续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县委党校领导支持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以不断提升自己来回报组织的错爱。

照片名称:壬辰端午 少不了的诗会

照片描述:把握一位老者的诗,实属不易

一是走出去宣讲有突破。先后为台湾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等七所太晚地区高校师生宣讲屈原文化,受到东华大学副校长刘莹三教授等人高度评价;为中国地质大学音乐、公共管理等专业学生宣讲屈原文化;为湖北组工干部学院120名学员分两批宣讲屈原文化;为武警黄金部队教导大队官兵宣讲屈原文化;为宜昌市新录用副科级研究生班学员宣讲《宜昌民俗与屈原文化》;为市委党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钻提班授课两次。作为县里的同志,赴市委党校授课,既是难得的荣誉也是对我有所突破给予的鼓励与挑战。

照片名称:建东花鼓戏

照片描述:父亲的朋友为沈虹光主席和地大艺术传媒学院专家演出《情姐姐住在凤凰台》

二是沉下去宣讲有收获。应邀为全县中小学校长、文化旅游系统工作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一中学子、三小学生宣讲屈原文化。在此过程中,既推广普及屈原文化,又在互动式教学中暴露出本人及地方以及部门存在的问题,促进了继续学习与深化工作。

照片名称:林林

照片描述:下午再看《乱世佳人》,困惑!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背景下,我们怎样阅读世界名著?我们真的读懂了吗?晚上与曲艺家、高级编剧吴立宝先生欣赏朋友梅俊明先生、王玲玲小姐等领衔的峡江风情演出《青滩的姐 泄滩的妹》。更是震惊--这就是我所熟知的峡江风情??

三是宣讲报告受到省市专业部门认可。《世界的品牌 人民的选择--屈原文化与端午习俗》这一宣讲报告被县委宣传部上报参评,获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第四届“神农杯”优秀理论宣讲报告第二名、一等奖;由县委党校推荐参与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比,获第一名。这既展示了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对于我的关爱与鼓励,也给予了我更大的压力,唯有不断求索与创新,方可无愧党恩!

照片名称:古老艺术如何焕发新春

三、活动有创新

一是赴延庆参与北京端午文化节。作为屈原故里嘉宾参与北京电视台“三省四地民俗专家端午访谈”节目录制。

二是创意了屈原故里端午龙舟赛事。在仪式上,我增加了“幺姑寻亲”这一内容,并增加了三个判断的同期声解说,让受众进一步明确了龙舟运动与屈原的关系,让龙舟运动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展现。

照片名称:春蚕

照片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王(昭君)氏宗祠辅导民间文化

三是主持并推动祭祀屈原仪式发展。屈原祭祀应该是秭归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我主持祭祀仪式,感受到,端午不是屈原祭祀的唯一时段与平台,我们要将屈原祭祀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2013年,这一构想得以实现。不同时段都有团队来凤凰山祭祀屈原。同时,我们要将屈原祭祀打造成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我主持了台湾彰化市市长邱建富先生来祭祀屈原仪式后,这一点认识更为强烈。

照片名称:秋

照片描述:父亲的朋友们

四是参与并指导了诗歌诵读活动。由我指导的县国税局《湘君--湘夫人》朗诵受到各界好评。

照片名称:创作中的父亲

照片描述:堂妹郑玢从深圳发来的珍贵照片,不觉潸然泪下!吃饭时间了,父亲还沉浸在创作中,妹妹端来饭,父亲只是摆摆手,既是感谢妹妹送饭,也是提示妹妹不要影响他的创作!这就是真实的父亲!

行百步者半九十。作为屈原文化的一名新兵,任重道远。正如屈公所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界专家的指导下、在屈原故里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定当扎扎实实甩开膀子前行。

照片名称:四周年恍如一梦

篇4:屈原爱国的作文

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初五那天,屈原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泊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当时的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着船赶来,想救屈原。人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的踪影。人们悲痛欲绝,生怕水里的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着糯米用五彩线扎紧撒到水里让鱼虾吃。

篇5:屈原与端午作文

在淡淡的江雾中,我仿佛看见屈大夫在一片青翠的橘园独行。

一身白色长袍,他的脸,那么消瘦,刚毅的神情映着手上沉重的铁镣,但他脊背坚挺着。

清晨,天渐亮,走进这片橘园,屈原内心一片安宁与平静。

他踏过草上的珠水,拨过枝头的绿叶,突而嗅到了一丝丝的清香,在这满是污浊无息的天地中散发着橘园独有的清气。他驻足细品,只觉那缕香气时有时无,仿佛是受着什么东西的阻碍和压迫,但它却在使劲地反抗,使劲地挣脱。那清幽的气息,流过他的丹田,流遍他的全身,将他战斗时身心的疲劳仿佛都摄去了,给他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他继续向前探寻着,草地上散落了星星点点的落花,一小簇花被片片绿叶藏在中间,挺立的花瓣,线条秀美,花蕊依然散发阵阵袭人的幽香。

他突然有一种流泪的感受,楚怀王无力辨别身边的臣子,人生几何,我这一生的抱负与思想难道就真的无处可发了吗?

他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踏向高坡。天已乌沉沉的,仿佛在向下压挤着,让人动弹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阵闪电划过,给他那疾恶如仇的脸上凝上了一层寒霜。他站在高坡上,那孤傲的身影在寒风中伫立着,是那样单薄,又那么坚定。雷在上空咆哮,他与那震天地的雷融为了一体。他那凌乱的头发在空中狂舞着,似乎要把他思想的怒火发挥出去。他手臂上的青筋凸起,是的,那滚烫的流淌着的血又怎需皮肉的遮隐呢?

他面色冷峻,眼中出现的几丝血丝,仿佛那熊熊燃烧的火焰,要将世上的一切毁灭,他的嘴干枯而没有血色。他那样无助地站在高坡上,眼睁睁地看着弟子被押进了龙门,他的眼中充满了绝望,自己奋斗了一生,却连弟子的性命都保不住了。他看见楚国的百姓在苦难中的身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继而,一股不可阻拦的怒涛在心底激荡,寒风在他耳边呼号,他闭上眼尽情在风中怒吼!

他多想化为怒吼的雷,化为霹雳的闪电,化为摧毁一切的风!……

篇6:品读屈原作文

品读你,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你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你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你自身性格耿直加之受他人谗言与排挤,你已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在位第二十四年,你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你不经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楚怀王在位第三十年,楚怀王不听你的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将你驱逐。你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在位第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你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你的一句句诗不仅让同代百姓痛惜万分,也让今夕的人感触几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即是你,忧国忧民,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出了我对你赞美的感情。“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你即是这样一个顽强不息的斗士,斗志昂扬,那么多惨痛的代价也灭不掉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即是这样一个英雄,矢志不渝,冒死也要坚守恒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被折磨的伤痕累累,却仍然那么执着,你胸怀天下,在这广袤的心海中,一个角落也容不下你自己,有的只是百姓的危难和祖国的兴亡,可最后也落得个凄凉一跃,让滚滚的`汨罗江水冲洗你脑中最后一丝想望。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你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感动了多少爱国同躯者,得到了多少真切的回音。当年,投江是,你写了《怀沙》赋,可还记得那句“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正是你那的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

古往今来,在历史长河中你写过多少辉煌壮丽的诗篇,如:《离骚》《天问》《远游》《渔父》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你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篇7:屈原的作文

你袭击白衣,有些黑发垂在胸前,似乎有无尽的哀求。你抬起眼睛,依然望着晴朗的天空,纯洁的瞳孔承受不了太多悲伤,不得不变成两行眼泪。

他们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你为什么不想污染酒。然后你说:“世界浑浊,我一个人清,人们都喝醉了,我一个人醒了。”只能叹息。我认为在那一刻,你会去教堂,你的高国王,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但三垒医生不是你。

抱着一块冰冷的石头,你毅然向吉拉河边走去。他们说你很极端,他们说你消极地逃避世界,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明白,不明白,你不能只把房子变成荒地,你不能只看到那失败的痕迹,你不能只朝着命运的结局去。

那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

我好像看到你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是啊,怎么能让犯人知道呢。你不是不知道那个官职的生存方法,只是不想看到那个宿命干燥。

近乎疯狂的伪装只是不忍心清醒地看着世界。

你笑,心甘情愿地沉入吉拉。已经分不清你的眼泪了,因为爱得太深了。你知道,你回头有那么多选择:要么成为隐士,要么去国家旅行,没有人会希望你死。但是你又怎么办呢?

你叹气,你讨厌,你哭。哀叹他们不肯撑起脊椎,恨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呜咽国家的日子已经可以等待了。秋,你一个人的秋,已经风雨交加。好像只要轻轻一推就已经变成废墟了。

睡这么深吧,屈原。经过沧海桑田,你已经得到了永恒。历史会一直记住你的。

篇8:描写屈原的作文

唐朝有一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叫《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语,不敌一谗言。屈原,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的人,思想是多么的进步!在当时就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可谁知道,楚王竟然听信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者感到无限的叹息!

今天下午,我的表弟袁齐兴高采烈地吃粽子。我就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小表弟不屑一顾的说:“管它那么多干吗,反正就是开开心心吃粽子的。”我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端午节怎么能是光开开心心的吃粽子呢,你居然连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他目光炯炯有神地说:“你说说看。”于是,我就讲起来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有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小表弟听得目不转睛:“屈原真是个爱国诗人啊,呵呵,我又了解了新知识,上学了对我们班同学说说,他们都不知道!”小表弟又问:“那么,为什么叫端午节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五”与“午”相通,故端五又名端午。”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会永远刻在人们骨头里,楔在人们心里。明天,我会再一次记起你的,屈原!你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的脊梁!

篇9:屈原作文300字

何其有幸,在这次的经典诵读中,由我饰演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刚接到这个任务,我万分激动的同时,也隐隐有点担心。毕竟我没有任何的表演经验,也没有学习过诗歌朗诵。

一开始,因为台词不熟悉,我总也揣摩不到人物的语气,常常读得结结巴巴又有气无力。老师从发声的方式开始教起,一句一句地教,细心指导我们怎样通过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表达人物情感。

每天放学后,所有老师都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停地探讨剧本,揣摩人物情感,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排练。

腿站得酸胀,嗓子喊得生疼。可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都被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动,更加认真地排练。

篇10:屈原作文300字

今天,老师讲了一个屈原的故事,正当我听得入迷时,突然头昏昏沉沉的,然后昏了过去,醒来时,我竟然坐在大树下,奇怪我刚才还坐在教室啊!

咦?前面的那条河不就是汨罗江吗?眼前不停在江边踱着方步的人,不就是屈原吗?

“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被小人说坏话,所以被楚国赶出国家呀。我好想跳??河。”屈原百般委屈的跟我诉着苦,我忙不迭的安慰他:“你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呀!例如当渔夫呀!”

正当我忙着替屈原心理辅导的`时候,冷不防脑袋被敲了一下,老师恶狠狠的瞪着我:“你神游到那里去了?去跟屈原聊天了吗?”

篇11:梦见屈原作文

打了一个大大的`喝欠,我好想睡哦!一躺在我那柔软又舒适的床上,马上就开始呼呼大睡了起来,一下子就进入了那甜美的梦乡。

“你是谁?”我好奇的问,那是一个徘徊在汨罗江边的男子,他回答我:“我是屈原”,我惊讶的说:“你是以前跳入汨罗江的屈原”,我开心的说:“很高兴认识你!”

之后,我又问:“你为什么要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他说:“我不想重见天日。”

我问:“为什么?”他没回答,我也没继续问,我想他应该不想告诉我。

突然有一个声音,叫着我的名字,我从梦中惊醒,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他要这样。

我只能等到晚上才能问了。

篇12:高考作文素材屈原

世间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上一篇:小学经典诵读读后感下一篇:路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