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2024-05-02

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共6篇)

篇1: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

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创建本质安全矿井,全面加强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特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控制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走风险预控的新路,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争创安全生产“零”死亡进军的辉煌业绩。

奋斗目标:杜绝不安全行为人身事故,实现作业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现场无隐患和管理无漏洞,达到矿井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

控制目标: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事故,消灭重大非伤亡事故,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每年递减20%。

2.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运转车间、运输区、通风区、洗选车间、机修厂、等14个单位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在生产作业中灵新煤矿员工可能发生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共513种。其中综采工作面79种;综掘工作面82种;运转车间19种;运输区38种;通风区46种;洗选车间19种;机修厂44种;供应公司21种;销售公司16种;物业公司31种;车队5种;调度室9种、煤质科16种;武保科26种;其它综合类62种。将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划分,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54种,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67种,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77种,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5种。

按照员工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型。对于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分一般违章指挥和严重的违章指挥两大类。

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经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但由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在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里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属明知故犯行为。

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对规程、岗位标准不知情或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自身安全辨识能力不足,大脑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不安全性所致,有的事后可察觉到,有的一直没察觉。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pdf 3 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多,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知识与技能缺陷

3.1.1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3.1.2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意学习操作规程,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2 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3.2.1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未能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3.2.2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3.2.3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侥幸过关的态度。

3.2.4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2.5情绪急躁的人,由于求胜、赶时间心切,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

3.2.6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3 利益与管理原因

3.3.1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3.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佳等,也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4 产生环境影响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产生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4.1井下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

3.4.2井下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产生不安全行为。

3.4.3各转载点、采掘作业场所局扇及采掘机械噪音大,严重的噪音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使人多疑易虑,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1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4.1.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4.1.1.1认真组织完成全年的安全技术培训实施计划。根据生产形式和能力变化、人员增减情况、设备更新、环境变化等因素,要改变现有培训组织方式,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培训,培训教师主要从矿内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必要时外聘有资质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4.1.1.2区队每天要利用班前会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要坚持开展班前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4.1.1.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员工生产作业前必须做到“五思而行“即:做本职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识和不去做;左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4.1.1.4每年矿里要组织开展不少于2期的全员事故按例培训教育,区队班组安全活动也要将事故按例教育做为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学习,通过事故按例培训教育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4.1.1.5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还要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4.1.1.6每年按安全活动计划,组织开展诸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出动安全宣传车等群众性的安全宣教工作,使全体员工通过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1.1.7在现有安全培训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及时向矿领导提出申请,适当增加配备专职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

4.1.2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积极主动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惩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4.1.2.1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用责任追究手段来保证执行力度,做到违者必究,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

4.1.2.2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强制监督纠正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干部、专检人员、职能部门要以现场为重点,以不安全行为易发者为突破口,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及突击性的抽查。

4.1.2.3带班队长、班组长要加强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监管,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带班队长、班组长负连带管理责任,其他人员负连带监督责任。

4.1.2.4继续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活动,通过创星级班组,激发员工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热情。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现场,使安全压力传递到每个作业人员,形成主动制止不安全行为、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安全氛围,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4.1.2.5将个人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挂钩,通过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责任承包及加大安全在结构工资中的比例等方式,推动安全工作健康发展,促使员工关注安全。

4.1.2.6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生产、不违者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4.1.2.7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

4.1.2.8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安全作用,牢固筑起干部监管、员工自保互保、家庭协管的三道防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

4.1.3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

4.1.3.1各工作岗位和工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要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科学地选择和配备人员,做到人机匹配。

4.1.3.2积极开展岗位技术比武,从中发现优秀的岗位工,充实配备到重要、需要的岗位上。

4.1.3.3鼓励员工加强岗位技能学习,确保业务上精一门、会几门。4.1.4改善作业环境

4.1.4.1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与周围环境、高低、前后、站、坐等能满足最佳状态,达到并保持作业人员能适应的状态。

4.1.4.2各种作业空间的尺寸和机电设备的安设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不同高低、胖瘦人员情况,作到可调整、可改变,并与环境舒适匹配。

4.1.4.3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4.1.4.4躁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音设备及相应措施。

4.1.4.5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的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映,使操作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1.5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员工因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现在: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晋级问题、与领导矛盾问题、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等等。

4.1.5.1各级领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解。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妥善解决,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4.1.5.2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员工热爱本职工作,随时掌握其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4.1.5.3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时发放。4.1.5.4员工的晋级要公正,不徇私情。

4.1.5.5员工与领导者发生矛盾,领导者要理性对待,通过相互交流和谈心等方式加以化解。

4.2 有痕无痕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可的痕迹。针对上述行为的特点,各级管理人员可利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推断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对于发现的有痕不安全行为重点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处罚,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必须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控制无痕不安全行为。

4.2.1有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控制措施

4.2.1.1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痕迹,必须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并对不安全行为的造成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

4.2.1.2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安全行为,对照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要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于此类责任追究通报必须要下发通报全矿各单位,以此达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4.2.2无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2.2.1驻矿矿安监处、各业务管理部门、专检人员把定期与动态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周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实行24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地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巡回检查。

4.2.2.2安监处负责牵头,机动性的组织有关业务人员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不定期的夜间突击抽查不安全行为。

4.2.2.3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每周牵头组织一次本区队定期的不安全行为纠正巡查。

4.2.2.4当班的值班、跟班矿领导、机关业务部门跟班人员、班组长、群监员进行跟班巡查。通过上述四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检查,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并进行仔细分析、判断,按照《不安全行为矫正实施程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矫正。

4.2.2.5各工作面均设置有“矿领导、业务部门安全检查记录”、“安监员巡回检查记录”,对于检查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除立即纠正并对不安全行为为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外,还要通知现场带班队干,现场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在工作面的检查记录上。

4.3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分类,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对发生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发生频率低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力求杜绝。

对于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要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管理台帐,对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停职待岗培训等处理外,实行扣分积分考核。

4.3.1低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3.1.1 对于低频率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重点由区队带班队长、班组长加强现场作业监管,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4.3.1.2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理。

4.3.2高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3.2.1对于发生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要特别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关键的作业环节,重点的施工作业过程布置专人进行重点的盯防。

4.3.2.2加大对高频率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对于重复发生不安全行为人员处罚处理在原基础上加倍。

4.3.2.3对于通过待岗培训、罚款处理后仍反复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给予强制长期待岗或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予以开除等行政处理。

4.4不同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对于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划分参照本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划分,划分了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

4.4.1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4.4.1.1中等风险以上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要加强基础教育,从应知应会、自报互保开始培训,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工作作风,树立在岗每一分钟、负责60秒的敬业精神。矿设立矿长安全奖励基金,重点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上做出突出贡献,制止违章、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

4.4.1.2各级管理人员、安全专检人员突出重点地监督检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对此类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查处力度。对于屡教屡犯,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要做到铁的制度、铁的手腕、不留情面,经济处罚不能奏效时必须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

4.4.1.3 安全监察部门、业务保安部门、各级管理干部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盯防,对于中等风险以上不安全行为如发现以上人员假检、漏检、失职、通人情私了现象,一律调离本岗位,特别严重的人员给予经济和行政双重处理

4.4.2一般风险、低风险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4.2.1一般风险、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容易引发零敲碎打的人身事故,因此在安全监察检查中也应予以必要关注,力求在矿井生产作业中消除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4.4.2.2加强日常安全检查控制,力求把安全监察检查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点放在现场,把主要对象放在控制人的行为规范上,发挥班组长、群监员、安监员的特定作用,不断纠正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和错误操作方法,各级管理人员、专检人员要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为表率教育员工,用关心爱护去帮助员工,以谈心走访形式感化员工。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办法 5.1不安全行为的矫正 5.1.1有意不安全行为矫正

5.1.1.1对于有意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由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做出停职、待岗决定,并根据有相关规定对其做出罚款处理或警告、记过、记大过行政处分决定。对于有意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停职待岗培训,必须进行不少于一周强制培

5.1.1.2 对于停职待岗的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教育,必须先对其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认定,重点解决其侥幸心理驱动下有意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思想意识原因何在,除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等处理外,结合其违章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如下培训内容:

(1)思想认识教育,由矿、处级领导为其上好第一课,解决思想认识问题;(2)对不安全行为后果认识;个人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3)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公司、矿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及规程措施;(4)本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5)相关事故案例;

(6)关于不安全行为对国家集体、个人造成后果的有关材料。5.1.2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矫正

5.1.2.1 不安全行为人员因习惯性行为或工作

十五、思想麻痹等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重点加强规程、措施培训和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经过不安全行为矫正,不重复发生者可不追究或不处分,对于无意不安全行为人员应该重点培训如下内容:

(1)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2)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3)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4)有关事故案例等;

(5)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5.1.3违章指挥的矫正

5.1.3.1一般的违章指挥矫正,重点对各级管理者(包括班组长)在不具备生产或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强令员工作业或强行要求启动设备的行为,由安监处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强制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并要求写出书面检查,同时给予500元的罚款。

5.1.3.2严重违章指挥,重点是各级管理者(包括班组长)明知作业现场存在隐患、环境或设备对人身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强制指挥员工进入现场作业行为。

由安监处与矿分管领导共同对其进行强制培训,停职待岗期间发给规定的生活费。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违章行为情况,分别给予撤职、降职、调离等处分,同时给予1000元的罚款。

5.1.4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

5.1.4.1对于不安全行为人员待岗培训管理单位为驻矿安监处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管理。

5.1.4.2对于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待岗培训要按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实施,严禁敷衍了事。必须严格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要针对培训内容出题考试,考试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

5.1.4.3待岗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经矿领导审批后方可安排重新上岗。待岗培训考试成绩不得低于80分,考试不及格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继续接受停职待岗培训。停职待岗培训期间发给生活费,标准按集团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5.1.4.4培训完成后,受训人员要在个人技能和安全意识上有所提高,特别要消除不安全的错误认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5.1.4.5对一年内重复发生3次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员工,在加倍罚款处理的基础上,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给予开除留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5.1.4.6对于不安全行为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要以文件或通报形式下发各基层单位,强制培训的人员由安监处进行不安全行为认定,通知其所属区队和家属。给予经济罚款人员由安监处下发罚款通知单交财务及个人。

6.员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员工自觉做出安全行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实行扣分积分考核。6.1扣分标准

员工基础安全分为10分。根据《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发生一次可能导致特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5分;每发生一次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4分;每发生一次可能导致中等风向的不安全行为扣3分;每发生一次可能导致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2分;每发生依稀可能导致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1分。

6.2扣分方式

按照扣分标准和不安全行为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累计扣分考核,动态监查。凡出现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待岗培训处理外,根据违章情况进行考核扣分。

6.3不同分值等级相应处罚标准

6.3.1对于扣1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1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元。

6.3.2对于扣2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2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100元。

6.3.3对于扣3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3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200元。

6.3.4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4分人员定为“一类不安全人员”,并处5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7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300元。

6.3.5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5分人员定为“二类不安全人员”,并处8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15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0元。

6.3.6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6—9分人员定为“三类不安全人员”,对责任人并处1000元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30天。

6.3.7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超过10分,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给予不安全行为人员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6.4不安全行为扣分考核方法

6.4.1全矿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由驻矿安监处统一负责。安监处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扣分积分情况。

6.4.2积分情况同时记录在个人人井安全资格证扣分记录内。对达到警戒线的个人立即进行强制性培训。

6.4.3扣分结果与个人安全风险抵押挂钩,扣分达到3分、4分、5分的人员,在返还安全风险抵押时按10%、20%、30%的比例扣除,累计扣分在6—7分、8—9分区间的,在返还安全风险抵押时按50%、70%的比例扣除,如扣分累计超过10分(包括10分),扣除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

06.4.4连续一年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给予600元的奖励,地面作业人员给予300元奖励;对于连续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每增加一年奖励金额递增200元,地面作业人员递增100元。

6.4.5对于每发生一次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全年安全奖按30%扣除兑现。

6.4.6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考核计分周期逐年连续考核记取。7岗位考核标准 7.1考核说明:

7.1.1每月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班组人员进行依稀考核,打分时以班组长对组内人员日常工作表现的评价为基础,结合被考核人在单位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考核得分与被考核人的当月安全结构工资相挂钩。

7.1.2考核在80分以上不奖不罚,考核在80分以下,每低10分扣除工资总额的20%。

7.1.3由于自身不安全行为造成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伤亡事故的员工,其它项不再进行考核打分,安全管理考核项总分按零分记分。

7.2 岗 位 考 核 标 准.doc

篇2: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包括,对不安全行为检查(互检、自检、抽检)、观察预警、识别研究、评审等。

17.1 不安全行为检查

17.1.1 安监站作为本厂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全厂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车间对本车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查、纠正的义务;现场作业人员除了个人不违章作业外,还要互相监督提醒其他人员不违章作业。

17.1.2 检查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的原则是厂每月查、车间每周查、班组每日查,遇有特殊情况增加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由安监员、包机人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突出中午、夜班的检查。

17.1.3 定期检查与综合管理体系检查相结合,具体由检查组组长召集,安排检查线路和人员。

17.1.4 依据选煤厂安全规程、技术规程、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检查。17.1.5 检查重点是停电挂牌、防火防爆和联合作业以及外委施工队伍现场作业。

17.1.6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给予当事人处理,并要及时在全厂通报。

17.1.7 对重大不安全行为,应当责令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活动。17.1.8 值班人员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动态检查,特别对重点的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对本单位的违章人员要给予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违章人员要上报安监站处理。

17.1.9 车间要建立自检记录,要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存在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建立“三违章人员”台帐。

17.1.10 班组长为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随时了解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对全班人员作业行为进行动态抽查,及时提醒作业注意事项。

17.1.11 班组成员要相互关照、相互提醒,发现违章行为要立即给予提醒、警告或强行制止;多人作业要有专人指挥、分工明确。

17.1.12 每周班组要在车间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一次安全活动,提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日常作业中的违章人员要开展后果教育。

17.1.13 对于违章人员,各单位要从制度、岗位职责、性格和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

17.1.14 对违章人员的教育要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员工,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二次违章造成事故。

17.1.15 各部门要把查出的违章人员情况要通知安监站,由安监站将违章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违章时间、违章情况、处理结果情况记录存档。

17.2 员工不安全行为观察与预警

通过动态观察员工,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或纠正违章,降低违章的发生率。17.2.1 针对新上岗、经常出错、喜欢冒险等容易出现违章的员工,各单位动态观察,加强监控。

17.2.2 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规程、任务工序对观察对象的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控,确认并记录不安全行为。

17.2.3 班组要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违章的员工,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7.2.4 对发生频率高、危险性高、涉及到多工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通报,明确不安全行为的纠正焦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扭转不安全行为频发的趋势。

17.2.5 通过征集和民主讨论,掌握易于操作、切实有效的纠正违章方法。17.3 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研究

17.3.1 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违章后留下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17.3.2 对于有痕不安全行为,各单位要加大纠正、处理力度。

17.3.3 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人员发现后,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安监员,到现场进行责任认定。

17.3.4 对于一般的不安全行为,按照不安全行为处罚条例,给予责任人相

应的处罚。

17.3.5 检查人员,必须对所管范围进行经常性抽查,及时准确进行不安全行为痕迹识别,对易发生事故地段要重点监督,对有不安全行为迹象的人员进行特别关注,反复提醒警告。

17.3.6 对不安全行为的痕迹识别主要管理部门为安监站。

17.4 员工不安全行为评审

17.4.1 厂安监站每月对各单位员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汇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7.4.2 通过每月召开的安全例会及每周安监站针对不安全行为情况的动态分析等管理审查,寻找工作上的差距,提出具体的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17.4.3 每年底对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研讨,找出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心理状态,掌握发生的规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7.4.4 安监站每年底对全厂不安全行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对于管理制度、措施、检查考核等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完善和改进。

17.5 员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员工自觉做出安全行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实行扣分积分考核。17.5.1 扣分标准

员工基础安全分为10分。根据《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特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5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4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3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2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1分。

17.5.2 扣分方式

按照扣分标准和不安全行为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累计扣分考核,动态监查;凡出现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待岗培训处理外,根据违章情况进行考核扣分。

17.5.3 不同分值等级相应处罚标准

17.5.3.1 对于扣1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100元的罚款;

17.5.3.2 对于扣2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200元的罚款;

17.5.3.3 对于扣3分的不安全行为,对责任人并处300元的罚款,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100元;

17.5.3.4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4分人员定为“一类不安全人员”,并处500元的罚款,停止工作,离岗培训7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200元;

17.5.3.5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5分人员定为“二类不安全人员”,并处800元的罚款,离岗培训15天,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罚款500元;

17.5.3.6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到6~9分人员定为“三类不安全人员”,对责任人并处1000元的罚款,离岗培训30天;

17.5.3.7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超过10分,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给予不安全行为人员开除留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17.5.4 不安全行为扣分考核方法

17.5.4.1 全厂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由安监站统一负责;安监站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扣分积分情况;

17.5.4.2 计分情况同时记录在个人入厂安全资格证的扣分记录内;对达到警戒线的个人立即进行强制培训;

17.5.4.3 扣分结果与个人安全风险抵押挂钩,凡是有扣分的员工,否决其季度安全风险抵押;

17.5.4.4 对于每发生一次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全年安全奖按30%扣除兑现。

17.6 职工上下班通勤管理制度

为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实保障职工上下班通勤安全,依据准能公司《点岱沟工业厂区交通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及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7.6.1 凡在薛家湾居住的职工,上下班必须乘坐公司指定的通勤车辆,不准驾驶私车、摩托车或乘坐其它交通工具,否则责任自负。

17.6.2不在薛家湾(如柳请梁、陈家沟门等地)居住的职工,由本人携带所属车间证明和驾车相关证件,报厂安监站审核、留档,由厂安监站向公司安监局写出书面报告,依据安监局批复结果执行。

17.6.3持有通行证的职工,必须按照通行证所指定的路线、左侧或右侧标志行驶。

17.6.4 持有通行证的职工,驾驶车辆速度要符合道路限速标志的要求,不得和通勤车抢道,在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泥泞路面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km/h。

17.6.5 持有通行证的职工,在通过点岱沟工业厂区保卫处岗楼门口和指定的路线通行时,要主动停车接受安监员和保卫处人员的检查,服从管理。

篇3: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1. 1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工作简述

现代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管理和规范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干预过程中, 更多的煤矿企业选择“鼓励为主, 处罚为辅”的方法[1]。

1.2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工作流程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流程如图1。

对于不安全行为, 系统会采取扣除诚信积分和罚款方式进行处分, 并且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教育方式以视频、幻灯片、规章制度为主[2]。

2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 1 系统需求分析

如上所述,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而本系统无须安装, 只需要在连接到煤矿企业内网的电脑上登录相关网站, 按要求输入相关数据即可高效地完成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工作。

2.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煤矿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 将本系统划分为系统登录、不安全行为管理、对策积分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法律法规宣传等6 大模块, 并进一步分解为多个单一功能模块。系统总体功能如图2 所示。

3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开发研制, 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能够通过调用关系等互相关联[3]。

3. 1 启动及登录主页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 / /192. 168.120. 150 / Unsafe ACTS / sc / login. asp”即可访问本系统登录页面,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系统根据用户名判断密码是否正确并且读取用户相应权限。用户密码正确后将跳转到首页界面, 如图3 所示。首页会以摘要的形式显示职工不安全行为信息, 并且会循环播放规章制度宣传片等。

3. 2 不安全行为管理及培训

该功能实现职工不安全行为信息的录入、编辑和检索。在录入页面按要求填写信息点击“提交”按钮即可。在信息列表中点击“培训”, 系统跳转到培训页面。培训页面显示职工姓名及培训时间, 视频下方显示规定观看的倒计时, 倒计时结束后进行培训后的考核。考核分单选和多选, 系统自动判断对错并且显示在“结果”栏中, 如果考核全部正确, 则培训结束, 否则重新开始培训。

3. 3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管理培训所用的视频、幻灯片、规章制度等信息, 实现对这些资料的添加、编辑、检索以及预览等功能。

3. 4 安全行为管理及法律法规宣传

将优秀职工安全生产经验作为培训资料, 以求达到“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的效果。法律法规宣传则是添加、检索煤矿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以供全体煤矿职工阅读学习。

3. 5 对策积分管理

该功能包括奖惩统计、安全诚信积分管理以及不安全行为对策管理。可以根据时间、类别、姓名等条件进行查询和打印报表。

3. 6 系统维护及帮助

系统维护功能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可以操作, 包括对用户信息的修改、对职工信息的修改、单位和地点信息的修改、对策库的修改等。系统帮助则提供了系统的使用手册及功能概要, 方便用户更好的使用本系统。

4 结论

( 1) 本文设计的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系统完美实现了不安全行为信息的录入、编辑,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信息检索分析, 对策及积分管理等功能, 实现了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的闭合管理。

( 2) 本系统可灵活、方便地监察管理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 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 减少煤矿职工伤亡, 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摘要:为提高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工作效率, 本文运用网络平台, 结合ASP技术开发了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监察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完成, 可以在局域网内, 用电脑实时对系统进行简单快捷操作, 实现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功能, 科学、高效的开展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监察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矿,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培训,B/S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庆贵.企业风险管理与监控预警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2]曹庆仁, 宋学峰.不安全行为研究的难点及方法[J].中国煤炭, 2006, 11:62-63.

篇4: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探讨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从已发生过的众多事故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理论及亚当斯事故因果理论,可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事故致因模式。

从“物”的因素来看,即本质安全化,就现代科技水平而言,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到绝对安全,完全清除“物”的不安全条件是很难的,也是办不到的。

另一方面,无论物的不安全条件怎样,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认真检查,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消除,但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不易控制。从统计数字来看,目前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差错造成。因此,要预防事故,更主要是要从避免人的差错开展工作。

个人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对事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对于如何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的探讨和研究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影响人的差错的几个原因分析

通过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的统计分析,影响人体差错的几个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2.1 操作者个人特性的影响

个人特性和知识或能力的不足;缺乏经验和训练;性格、习惯等。概括起来,人的特性中主要弱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有错误和错觉,这是人的差错的根源;

(2)疲劳(短时间内),这是体力的界限;

(3)缺乏机能的稳定性,有偏差,这是动作正确度的界限;

(4)人的反应速度有一定界限;

(5)对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容许界限;

(6)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计划和知觉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7)具有较固定的生理节律;(8)易于受到情感的支配。

2.2受教育、训练和指导情况的影响

(1)操作训练、能力训练不足,安全演练不到位或没有演练;

(2)监督不及时或指导错误;

(3)安全操作说明书、手册、检查表等不完备;

(4)员工相互注意或信息交换发生偏差或误解;(5)教育、训练和指导的方法过时不适应新的生产要求。

2.3受内部管理氛围的影响

(1)作业时间不适应(无理或不自然的作业时间);(2)缺乏合理、稳定、均衡等作业计划;(3)作业标准和规程无效或难于执行;(4)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员工不重视、不关心差错问题等。

2.4受作业特性和作业环境条件的影响

(1)持续紧张或长久密切注意的作业;(2)配合协作关系不清的作业;(3)使操作者身体承受负荷的连续作业;(4)不适宜的作业环境(如噪声、异温、照明不良、粉尘、高空、恶臭等);(5)易出故障的系统等。

2.5受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影响

(1)信号形式含义难以区分;(2)设备布置缺乏充裕的空间;(3)表示方法或安全的信息不充分等。

3.人体差错的发生过程

关于人的差错的发生过程曾有不少人研究过,其中以拉斯姆森等人在人的差错发生过程问题上提出的模型最具有代表性。

图2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现场调查的问题。关于人的差错机理(S)部分,包括识别、输入信息的处理和记忆。

通常把产生人的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如下:人(MAN)、设备(MACHINE)、环境(MEDIA)、管理(MANAGEMENT),简称“4M”理论。利用该理论可将图1所述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的不良因素”做进一步分解,包括以下四方面:

人是指工厂工人或技术人员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关系。若人际关系良好,则可很好地传递信息、协同步骤、密切配合,故不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设备是指在人机界面上,显示、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形状和配置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是否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是否有安全装置等。

环境主要指温度、照明、噪声、振动等环境条件,以及作业方法和作业顺序等软件系统,还应包括作业速度和休息的安排等。

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及企业的安全法规、监督、检验、管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

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结合后应用到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有效地控制产生人的差错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尽可能纠正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有效降低和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数量,对事故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4.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在有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的差错出现导致事故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图3。

根据图3,作业行为安全还是不安全取决于作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即个人潜在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与工作行为(感觉、认识、决定、能力)四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联系。行为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经由思考、总结、判断、决定,而后产生行为,这一过程形成经验。究竟这种行为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且进行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安全行为(如图4,行为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中,感知、行为、调整、经验四个因素影响着个人行为的安全性。

5.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控制人的差错的出现,是在现实生产条件下防范事故的最主要手段。

结合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5.1加强对人的培训教育

这里的人,不仅指操作者本人,也包含生产现场的其他作业伙伴,同时也包含上下级等。员工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正确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教育,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三违”或工作差错之类的事件绝不放过;通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教育,从而使员工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在行为上能够谨慎,提高危险作业时的大脑意识水平和提高预知危险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正确处理危险情况,并能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应急培训和演练,使员工在危险时能达到条件反射的自然动作,能够紧急避险和正确逃生等。

5.2加强设备本质化安全的程度

对于重要的设备,必须确保联锁装置、故障安全装置等处于可靠有效的状态;合理的机械形状和配置,操作装置是适当的;合理的作业条件;为了易于识别而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应涂上荧光或醒目色彩等。

5.3改善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采取有效方式降低作业现场的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因素的量值,使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人的危害;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在使员工感到危险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认真研究协作作业时通话的有效方式,勿出现听不懂作业用语或因不同人可以作出不同理解的模糊用语,保证现场信息沟通的可靠性;

对现场的物品进行科学管理,如将现场物品划分为“经常需要的”、“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类等。

5.4强化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及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事故的发生是关键中的关键。非正常作业,应根据需要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对日常发生的不安全事项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配备齐全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奖罚措施,落实班组评估结果,落实安技费用等措施。

篇5: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为了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消除隐患,加大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管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按章作业,控制各类事故,保障职工利益,促进矿井人员行为安全管理逐步规范,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按等级矫正措施

一、低等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根据《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确定处罚。

2.班前会点名教育。

二、一般、中等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2.调度会通报,责任单位在安全宣传栏曝光公示。

3.由本单位书记做好思想认识教育,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队内组织进行培训学习。

4.个人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在本队班前会上进行检讨,同时将检讨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曝光。

5.本月累计发生二次以上中等风险等级的不安全行为人员,按照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矫正。

三、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2.全矿通报,并在矿公示栏或安全宣传栏公示。

3.本年内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4.停工学习7天,由矿安管办组织待岗培训,严格的闭卷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安全矿长谈话后方可上岗。停工学习人员学习考试成绩由安全办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5.培训学习后写出学习心得,总结教训,并在队内班前会做出承诺。同时将承诺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公示。

6.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有重大不安全行为者,除按上述条例矫正外外,停工培训期间必须和安监员一起入井,查处中等以上不安全行为1起,否则不得复工。

四、特别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外,同时正式工给予行

政处分,班组长以上人员根据情节严重给与留职查看、撤职等处分,劳务工扣除一个月工资,外委队人员清除出矿。

2.全矿通报,并在矿公示栏或安全宣传栏公示。

3.本年内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4.停工学习15天,进行三级(班组、区队、矿)培训,队内培训5天,矿内培训10天。严格的闭卷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安全矿长谈话后方可上岗。停工学习人员学习考试成绩由安全办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5.培训学习后写出学习心得,总结教训,并在队内班前会做出承诺。同时将承诺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公示。

6.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有特别重大不安全行为者,除按上述条例矫正外外,停工培训期间必须和安监员一起入井,查处中等以上不安全行为2起,否则不得复工。

第二条停工学习人员考试成绩不低于90分及格,不及格人员给与补考一次,两次考试不及格继续停工培训。停工培训期间只给发放基本工资。

第三条 根据停工人员的工种、违犯不安全行为的情况及情节制定学习内容,具体培训内容有:

1.安全思想认识教育,解决思想问题。

2.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流程,作业规程。

3.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4.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5.相关事故案例学习。

6.不安全行为对集体和自己造成后果的有关材料。

7.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矿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及规程措施。

第四条 所有不安全行为人员必须实施矫正记录,汇总安管办存档。矫正记录表见附表1。

第五条 全矿开展不安全行为预防及思想活动教育。

1.矿党委、工会定期做好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工会、家属协管会、安全办、综合办要做好不安全行为人员家访工作。

2.安全办每季度组织“不安全行为”人员座谈会,时刻掌握“不安全行为”人员思想变化,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工会、安全办要每内组织2次“不安全行为”人员参加的事故案例宣讲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以班组建设为载体,开展创建无“不安全行为”区队和班组活动。

第六条 本办法由安管办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6: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研究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内涵进行分析,建立行为管理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由组织、考核、激励、保障和学习模式有机耦合而成.在行为管理实践中,要将其各种职能有机的协调和配合,以期发挥更大作用.

作 者:王丹 WANG Da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6 刊 名:矿业工程 英文刊名:MINING ENGINEERING 年,卷(期): 7(6) 分类号:X922.28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   行为管理   安全管理   管理模式  

上一篇:离石高家山110kV变电站工程验收存在问题[投运验收]下一篇:六年级英语教学心得体会、反思